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作为父母,适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告诉孩子你因他的成绩而自豪,这将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促使孩子乘势而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看到孩子打扫房间时,应该及时称赞他:“你真能干,家里干净多了。”当看到孩子画了一幅画,应该及时称赞他:“画得真棒,很有想像力。”相信这些及时地赞扬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和自信。
不要给孩子设立周期太长的目标,让孩子长期等待父母的赏识和赞扬。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都是有限的,他们很可能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放弃努力。因此,应该多给孩子设立一些短期的表扬目标,一旦孩子达到目标或取得进步,就及时赞扬他。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望,从而满怀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一点微小的成绩时,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应该及时赞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你可以说:“这次干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细节4 通过别人赏识孩子
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小荷早早地站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爸爸来接她。因为,她今天得了朵小红花。
过了好一会儿,爸爸终于来了。
小荷兴奋地扑到爸爸怀里:“爸爸你怎么才来?我都等你好长时间了!”
“哦,爸爸刚才去找幼儿园的老师询问你的情况了!”爸爸说。
“老师是不是表扬我了?”小荷高兴地拿着小红花炫耀起来。
爸爸想到孩子不能过分赞扬,于是就说:“老师说,小荷午睡时总是不好好睡觉,是不是有这回事?”
小荷一听,就有点不高兴了:“那我今天上课的时候表现很好,还得到小红花了呢?”
“得了小红花就可以不睡午睡了吗?以后不许不听老师的话!要好好睡觉。”爸爸呵斥了一声。小荷一下子就不吭声了。一路上,父女俩一句话也不说,小荷更是撅着小嘴。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是一种主观的评价,往往无法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对证,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实际的交往,他们没有故意夸奖孩子的义务,因此他们的话要客观得多。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生活。
作为父母,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赏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记及时把别人的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感觉到别人对他的赞赏,从而激励他不断努力和进步。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小莉的爸爸就不应该专挑老师的负面评价来转达。如果他让孩子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肯定,那么,孩子会树立起信心,继续进步的。
一天,小梅突然对妈妈说:“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我。”
“为什么这么说?”妈妈疑惑地问小梅。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期,数学老师上课时总是不提问我问题,就连我的作业他也不仔细看。妈妈你说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呢?”小梅难过地说道。
“那为什么说同学们也不喜欢你呢?”
“因为班上有几个同学不爱跟我说话,有时我主动和他们说话,他们还躲躲闪闪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有这么让人讨厌吗?”小梅的声音里透着着急。
“噢,是这样啊,你先不要胡思乱想,也许老师和同学这样做,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等妈妈和老师谈谈再说。”
过了两天,妈妈走进小梅的房间,和蔼地对她说:“我已经去问过你的数学老师,也和你班主任老师谈过了,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吗?”
“怎么说的,是不是我什么地方让他们不喜欢啊?”小梅急切地问。
“没有,他们没有不喜欢你。你的数学老师对我说,你一直都很勤奋,是个懂事而且好学的孩子,所以他觉得用不着经常提问你,而且他知道你肯定会很认真地完成作业。而你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几个不太和你说话的同学都是今年刚转学过来的,他们对你还不太熟悉,并且他们都知道你学习成绩非常好,所以在你面前有些自卑,再加上你也不太主动和他们说话,他们也就不太敢和你说话了。”
听了妈妈的话,小梅想:是啊,数学老师虽然不常提问她,但是对她的学习却很关心,而且每次考试之前都会鼓励她;还有那几个刚刚转学来的同学,虽然不太和她说话,但看她的眼神却没有一点敌意,反而是友善和害羞的。
“小梅,老师和同学都这么看重你呢,你以后更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他们对你的信任啊!”妈妈不失时机地鼓励小梅。
“嗯,我知道了!”
后来,小梅学习成绩越来越出色了。不仅如此,在她的帮助下,转学来的几个同学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共同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
因此,在赏识教育中,父母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赏识孩子,更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赏识孩子。有时候,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发他的信心和潜力。
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时常传达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可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处。当孩子听到从你的口中传达的是别人对他的赞赏时,他会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
经常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孩子,了解在别人心目中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如告诉他:“老师说你是个勤奋的孩子!”
当孩子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别人对孩子的印象,再把别人对孩子赞赏直接告诉他,而把别人对孩子的意见,通过委婉的方式转达:“他们说你很和善,不过要是能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细节5 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公交车站牌下,一对母子正在等车。
一阵大风把妈妈的围巾撩了起来,妈妈想用手按住围巾,可是手里还提着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形,小男孩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皮包递给了小男孩,然后整理她的围巾。
没想到风更大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洼里。小男孩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厉声训斥小男孩:“你怎么连个皮包都拿不住啊?你看,包都脏了,你让我怎么拿?你真笨……”
小男孩一声不吭,眼泪却哗哗地涌出来。
母亲的训斥一定伤透了孩子的心。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小男孩还会主动从妈妈的手里接过皮包吗?而如果妈妈的反应不是这样的呢?
妈妈看到小男孩惊恐的表情,先从孩子的手中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对孩子说:“没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
“我不是故意的,妈妈你不怪我吧?”孩子小声地问。
“当然不怪你。你能主动帮我拿皮包,说明你很有爱心,还乐于助人,真让妈妈高兴。”妈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可是皮包掉在水洼里了。”小男孩还是很后悔。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妈妈也犯过这种错误,不过妈妈以后就特别注意了,相信你也会吸取教训的!”
“嗯,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还想帮你拿包,好吗?”孩子说。
“好啊,妈妈相信你!”说完,妈妈又把皮包交给了小男孩。公交车来了,母子俩高兴地上了车。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也许大家都看过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相信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会给广大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要想找出孩子在错误中的优点,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犯错误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陶行知不对王友用泥巴砸同学的过程进行调查,他就不会知道事情的起因是那几个同学欺负女生,也就不会发现王友为人正直、敢于打抱不平的优点。
另外,必须对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予赏识。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母就不应该再穷追不舍,而应该鼓励和肯定孩子敢于认错的勇气。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却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以及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还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时候,孩子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大人的误导。例如孩子和老师顶嘴,可能是因为父母经常在他小时候说“等你上学了,让老师管教你!”之类的话,让孩子误认为老师和自己是对立的、是敌人,从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必须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的同时,对孩子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优点给予赏识。
当孩子犯了错误,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你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出于好意,首先应该赏识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误,如“我知道你很想帮助别人,这真让我高兴!”
细节6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妈妈,为什么会下雪呀?”
“爸爸,你为什么会长胡子呀?”
“为什么人每天要吃饭呢?”
……
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大人们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孩子也会问个不停。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感到厌烦,孩子好问是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意识。
尊重孩子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认真的答复,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密切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信赖父母。
如果不能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把问题记下来,并尽快把答案告诉孩子,以此鼓励孩子的好问。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太过幼稚而嘲笑或者敷衍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兴趣。
4岁的果果坐在客厅地板上在玩布娃娃。忽然,她抬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小孩子问这种问题做什么?”妈妈呵斥道。
果果看着生气的妈妈,不敢再问了。但是,她确实很想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果果遇到每一位大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也许会问一些父母都不好回答的问题,这时候,不要回避更不要责怪孩子,而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咨询专家,尽量给孩子一个合理的回答。
回避问题或责怪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疑惑,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担心,甚至产生错误的联想。因此,面对孩子的新问题,父母应该通过科学渠道,认真给予回答,从而化解孩子的担心和疑惑,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果果的妈妈如果能够这样回答孩子,孩子肯定会感到父母的尊重与关爱。
“妈妈真高兴,我的宝贝长大了。现在让妈妈来告诉你,你是怎么来的。4年前,爸爸和妈妈非常相爱,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希望有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来分享我们的快乐。于是,爸爸把他的精子跟妈妈的卵子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胚胎,并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
“这就是我吗?”
“对极了,这个胚胎就是后来的你。你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十个月后,你长得很大了,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不下了,于是,在医生的帮助下,你就从妈妈的产道里出来了。”
“哦,原来我以前是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的。”
回答孩子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耐心,只有耐心回答才可以解除困扰他们的疑惑,从而使孩子快乐的成长。
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雪。早上起床,莎莎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兴奋地大叫:“妈妈,下雪了,你看多漂亮啊!”
妈妈说:“嗯,很漂亮,下雪了,明年咱们的麦子又要丰收了!”
“下雪和麦子丰收有什么关系啊?”莎莎不解地问。
“你的问题真好。妈妈来告诉你:厚厚的雪就好像给小麦铺上的棉被,小麦躺在里面,又温暖又舒服,可以很安全地度过冬天。雪化了以后,还能给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让小麦喝得饱饱的,等春天来了,就能旺盛地生长了。”
吃完早饭,妈妈给莎莎穿上厚厚的棉服,准备去幼儿园。 “为什么下雪了要穿棉衣?”莎莎边穿衣服边问妈妈。妈妈笑了:“因为雪花落到地上,还要化成水,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地面的热气。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冷,所以只有多穿衣服,防止身上的热气散发出去,我们才会感到暖和。不信,你伸手到窗外试试冷不冷。”
妈妈打开窗户,让莎莎把小手伸到窗外,莎莎冻得一哆嗦,赶紧把手缩回来。
你也许认为孩子的问题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困惑。尊重孩子的问题,认真对待并解释清楚,从而消除孩子的困惑,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不要因为问题幼稚、简单而不屑回答,应该给予尊重,你可以说:“你的问题真好,问到点子上了。”
当孩子问你有关成长中需要面对、但是父母又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时,不要回避和责怪孩子,而应该说:“给妈妈一点时间,我会尽快告诉你答案。”
细节7 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
“小鸟用草和泥做窝!”
“小猫、小狗都喜欢晒太阳!”
“小鹅和小鸭都穿着同样的‘黄衣服’,而长大了就不是了!”。
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兴奋地向父母报告他们的新发现。这些发现是如此珍贵,它不仅表明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而且表示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但是,孩子的发现对于成年人来说,并不新奇,因此,我们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