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先后成为帝国的最高权力象征,但他们并不热爱这个国家。他们之所以登上皇位,是因为当时的皇族把他们当成了政治的工具。他们对这个社会的理解,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利用与控制。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们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他们感到迷惘而又浮躁。当他们在管理这个国家的时候,他们对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国家是否繁荣昌盛并不怎么关心,他们只是在利用皇帝的特权在寻欢作乐。他们显然更喜欢那些善于讨好他们的宦官,而不是那些忠诚于国家的大臣。
尤其是汉灵帝,竟然以贪财好色、任性放荡而闻名于历史。他在西园设置一个秘密金库,积攒了一笔颇为丰厚的钱财,俨然成了财大气粗的暴发户。为了积攒更多的钱财,他甚至以政府的名义公开卖官鬻爵。初步定下的价格是:年奉六百石的官职六百万钱,二千石的官职二千万钱,依此类推,按官定价。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曾经花费一亿钱购买过太尉这样顶级的高官。
从来财色双贪。汉灵帝不仅贪财,而且非常淫荡。他规定所有的嫔妃和宫女都必须穿着开裆裤,为的是临幸起来方便。他又在西园盖了个“裸游馆”,与一群裸体女子游戏其间,纵情狂欢。他感叹说:“假使一万年都能如此,就算得上是人间的神仙了。”魏晋时期的淫乱风气,其实自此而始。
有人问:汉灵帝既然贵为皇帝,天下都是属于他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贪婪呢?可汉灵帝不这样认为呀!他认为,皇帝虽然名义上富有四海,可是那些钱财都散落在民间。与其让那些钱财散落民间,不如把它们攥在手里实在。
汉灵帝贪图钱财成了一个很坏的榜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此之后,人们爱慕钱财胜过爱慕道德,巧取豪夺的风气日益盛行。大量品行不端的人员通过财色公关的方式获取了政府机构中的各种职位,贪官污吏和豪强恶霸开始横行天下,而忠贞合格的官员则被逐渐排挤出了管理层。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一样,大汉王朝的组织结构已经变得异常地脆弱。
第六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3)
公元189年5月13日,年仅三十四岁的汉灵帝撒手人寰。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为争夺权力,展开了血雨腥风的恶斗。这样恶斗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外戚与宦官集团两败俱亡,董卓却得以趁机渔利,带领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进入京都洛阳,控制了国家的政权。
此时的局势全系于董卓的一念之差。他若能够以天下苍生为念,就会力挽狂澜,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使得天下复归于太平。然而,他若有一己之贪念,就会使得局面更加不可收拾。中国历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候。
可是,董卓却是一个更加令人愤恨的渔夫。为了一己之私利,他竟然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灵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协为皇帝,使得当时的政治局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最终导致了军阀们的割据和混战。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1、《三国演义》所描写的这个乱世,并不是不可以挽救,而是缺少一个有爱心、有力量去挽救它的人。
52、“挟天子而令诸侯”之所以被看作是奸臣的行径,是因为其中包藏着险恶的用心。正是这种用心,才导致了汉朝管理秩序的全盘崩溃。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这个乱世。但这个乱世,并不是不可以挽救,而是缺少一个有爱心、有力量去挽救它的人。
董卓进京之前,人们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让人们失望了。王允用连环计诛杀董卓之后,人们也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还是让人们失望了。曹操刚刚把汉献帝接到许昌的时候,人们也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再一次无情地把人们的美好愿望砸得粉碎。
“挟天子而令诸侯”这种奸臣的行径,其实并非始于曹操。第一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就是这个董卓。董卓死后,他的两个部将李傕、郭汜兵犯长安,也同样有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故事。但是,董卓和曹操的结局却很不一样,董卓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落了一个暴尸街头的下场,曹操却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了他的魏国政权。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盛赞曹操雄才伟略,不过是以成败论英雄罢了。
董卓和曹操挟持的,是同一个天子,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汉灵帝驾崩之后,最初是由他的另一个儿子刘辩继承的皇位。董卓进京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那么,董卓为什么不选择汉少帝刘辩、却选择了汉献帝刘协呢?大约有这么几个原因:
1、董卓比较喜欢刘协,认为刘协比刘辩更聪明、更乖巧。
2、刘协比较年幼,只有九岁。刘辩却已经到了青春期,虽然懦弱,却不容易驯服。相比较而言,选择刘协就可以达到“贪孩童以久其政”的目的。
3、先皇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更喜欢刘协,董卓刚好与董太后同姓,可以冒认皇亲,以外戚的身份专政。《后汉书…董卓传》中说:“卓自与太后同族,有废立之意。”
4、废立皇帝能够立竿见影地树立自己的权威,达到震慑天下的目的。
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随后用毒酒杀害了他。汉献帝刘协以傀儡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让董卓意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的地方势力根本不承认董卓专权的这个新政府,反而责骂董卓是罪大恶极的国贼。
董卓既然是国贼,他改立的汉献帝当然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大汉王朝的管理秩序顿时全盘崩溃,形成了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战争局面。曹操写了一首诗,题曰《蒿里行》,用一种素描的写作风格,记录了当时的混乱状况。诗云:“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指的是从各地起兵###董卓的军阀势力。他们在孟津会师,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结成盟军,公开挑战那个董卓专权的新政府。“初期会盟津……军合力不齐。”这些所谓的义士啊,因为各有各的想法,致使盟军的军事行动不能协调一致,形成了各自观望的局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4)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3、关东盟军的旗帜下面,是一颗颗争夺势利的野心。对于同样野心勃勃的袁绍和曹操而言,这是他们解决不了的管理难题。
54、尽管曹操在他的诗中感叹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的残酷现实,但他的管理理念与其他军阀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不同。
为什么关东联盟会形成各自观望的局面呢?有几个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政治形势太复杂。他们以天子秘诏的名义###董卓,以显示盟军的正义性。可是,###董卓,又意味着他们否定了董卓改立的汉献帝。如何看待汉献帝的地位,成了当时最扑朔迷离的政治难题。
第二个原因,当时汉献帝和董卓在一起。攻势太猛烈吧,必然对天子不利。不顾天子的死活吧,又会陷入不义的境地。毕竟,国家需要一个天子,需要一个领导人来象征它的存在。他们还不能公开地否认汉献帝的合法性,否则局面就会更加不可收拾。
第三个原因,在盟军声势浩大的压迫下,董卓竟然下令将洛阳洗劫一空,然后挟持着汉献帝迁都长安。洛阳当时大约有60万居民,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竟然被董卓焚毁成了一片废墟。谁来为这件事负责呢?这是一个大问题。
洛阳被焚毁,董卓当然是直接责任人。可是,这些以义士自居的各路诸侯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他们高举义旗,但他们真的为天子、为国家、为洛阳城里的60万居民想过吗?诺大的首都一夜之间沦为废墟,六十万居民惨遭飞来横祸,那是一件多么骇人听闻的惨案啊!
所有的人都被这场剧变惊呆了,各路诸侯都有些不知所措。只有曹操显得很兴奋,他对各路诸侯说:“现在局势这样动荡,只要我们一鼓作气,就能够一战而定天下。这样的机会,各位千万不要错过啊!”
没想到各路诸侯都说不可轻举妄动。他们为什么说不可轻举妄动?不可轻举妄动的理由是什么呢?恐怕都是一些难言之隐。曹操却偏偏认为,各路诸侯之所以犹豫不决,是为了保全各自的军事实力。一气之下,他不顾一切,独自率领本部兵马来追董卓。结果,在荥阳这个地方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本人也在战斗中多次受伤,只好趁着夜色逃走。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王允用连环计诛杀了董卓,董卓的两个部将李傕、郭汜又兴兵诛杀了王允。汉献帝初平三年秋天,李傕、郭汜重用曹操,命令他率军征讨青州的黄巾军。曹操因此得到机会,收降了青州的三十多万黄巾军。于是,曹操的实力,就不再是只有两千兵马的一个师级部队,而是一个拥有三十多万精锐部队的集团军。这实在太有讽刺意味了,当年不顾汉献帝的死活要拼命###董卓的是曹操,现在跟董卓的部将互相利用的也是曹操。
有些学者说,曹操是各路军阀之中唯一的正义之师。我却不知道,他究竟正义在何处?事实证明,曹操正是一个典型的势利主义者。在势利面前,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当然,曹操也在他的诗中感叹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的残酷现实。可是,他的管理理念与其他军阀究竟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现在的贪官,不也在感叹社会风气的腐败吗?难道,我们能够因为因为某个贪官感叹社会风气腐败,就否认他贪赃枉法的事实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讨来的结果竟然是整个国家的灭顶之灾。只是害苦了可怜的天下苍生,从此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到处都是野心家们格斗的战场。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5、那些被美化成英雄主义的暴力格斗,以及那些被美化成战争艺术的阴谋诡计,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管理智慧。
56、真正的管理智慧,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让人们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战争年代,而今天的我们也刚好处在一个商业意义上的群雄争霸时期。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去讲学,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成老师,我们在热切地期待着您为我们‘水煮’三国。”
第六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5)
我问为什么?
他们说:“三国里面有管理智慧啊!”
我又问:里面究竟有一些什么管理智慧呢?那些被美化成英雄主义的暴力格斗,那些被美化成战争艺术的阴谋诡计,难道就是你们心目中的管理智慧吗?
在我的理念中,真正的管理智慧,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让人们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这种快乐和幸福的管理绩效,历史上称之为“治”。管理学的任务,就是为了达到“治”的管理绩效。
“文景之治”和“光武之治”,是汉朝历史上令人难忘的辉煌岁月。辉煌灿烂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大汉王朝的东京洛阳。丝绸之路的另一端,是刚刚崛起的罗马帝国,西方文明的历史,那时才刚刚发端。即使到了汉灵帝出生的那一年,大汉王朝也依然是全球最强盛的国家,全国将近5700万人口,可谓是人丁兴旺、市井繁华。然而,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口灭绝。曾经那样富丽堂皇的长安和洛阳,竟然沦为一片废墟。
曹操在他的另一首诗中感叹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什么意思呢?他说啊:“当我骑着马经过原野的时候,到处都能看到皑皑的白骨。即使我走了一千里那样漫长的路,也听不到一声鸡鸣。因为战争造成的死亡和因为饥荒造成的吃人现象,许多人都丧失了他们的性命。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幸存者还活着,想到这些就会让我痛苦得肝肠寸断。”请问,在这样悲惨的故事中能够找到什么管理智慧呢?
清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先生有一句名言,曰:“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青少年看《水浒传》容易变得任性放荡,老年人看《三国演义》容易变得老奸巨滑。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宁静的、快乐的、仁慈的,而决不是任性放荡和老奸巨滑。人们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那些所谓的智慧,其实大都是权谋。
应该承认,性格复杂的曹操也常常在他的诗中流露出他的多愁善感。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多愁善感的曹操为什么要崇尚暴力和权谋呢?
请听下一讲——从奸雄到英雄。
第七讲 从奸雄到英雄(1)
他在历史上以长于权谋著称,他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可耻的奸雄。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却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一个真实的奸雄呢?还是一个蒙冤的英雄?在众说纷纭中,曹操的真相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成君忆先生的眼里,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通过对历史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做人临事的管理智慧,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工作。然而,如果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历史,所有的研究都会误入歧途。所以,认识一个真实的曹操就成了研究《三国演义》的起点。
他活着就是一位奸雄。他死后更是声名狼藉。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总有那么一些人热中于为曹操翻案,把他吹捧成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在我们这个红尘滚滚的商业时代,曹操的真相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有一位Y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论三国人物。他说:“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他又说:“……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他又说:“曹操是奸雄,但他是一位可爱的奸雄。”我听了之后,半天缓不过劲来,因为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审美。
按照Y教授的解释,所谓“奸雄”,就是“奸诈+英雄”的意思。在我们这个崇尚权谋的商业时代,奸诈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甚至被看作是理所当然。在一些见利忘义的人那里,他们欣赏的就是曹操的奸诈,他们崇拜的就是曹操的英雄。所以,他们并不以曹操的奸雄形象为耻,反而要美化他,吹捧他,甚至于要效仿他。
可是,在古代汉语中,所谓“奸雄”,乃是“奸人之雄”的意思。何谓“奸人之雄”呢?《词海》中有两个解释:⒈恶人中的魁首;⒉靠奸诈欺世谋取高位的野心家。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奸雄”的有两个人,古代有曹操,近代有袁世凯。你们看,像这样一个盗名欺世的恶人,怎么会“可爱”呢?Y教授的审美观很有些让我毛骨悚然。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7、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渔夫文化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也赞美暴力和权谋。园丁文化则相反,它赞美孔子,赞美耶稣,赞美天地之间的至爱。
在戏剧舞台上,人们把曹操画成一张白脸。为什么画成一张白脸?因为白脸象征着曹操的奸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评价标准,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所以,白脸的曹操也一直是人们批判的对象。
可是,时代变了,有很多人在试图为曹操翻案。尽管京剧被称为国粹,但迟早会有人会以改革的名义来改造京剧的。舞台上曹操的白脸,也很可能会被改成关公那样的红脸。听说,连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都想修改曹操的那张白脸了。这就是时代的风气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来自管理学的答案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秦朝的文化是一种渔夫文化,三国时期的文化是一种渔夫文化,汉朝和唐宋时期的文化则是一种园丁文化。因此,当我们的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之后,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发生改变。
例如孔子。秦朝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孔子。三国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孔子。在那些不是你输就是我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岁月里,人们拼的就是力量,拼的就是权谋,有谁会去听孔子讲什么仁爱呢?
在我们这个商场如战场的经济社会,也同样流行着“爱拼才会赢”的理念。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的创业意识,以至于一度出现了“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的火热场面。但所谓的创业,不过是赚钱的代名词罢了。
人们在寻找各种方式赚钱。用辛苦劳作的方式赚钱。用红顶商人的方式赚钱。用黑金政治的方式赚钱。用徇私枉法的方式赚钱。赚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人世间千姿百态的理想,其实不过是千姿百态的赚钱方式而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讲 从奸雄到英雄(2)
“爱拼才会赢”成了一个励志的口号。人们推崇的是秦始皇的暴力,推崇的是曹操的权谋,有谁还会记得孔子呢?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孔子的仁爱显得那样迂腐、那样荒谬、那样可笑。
可是,在汉朝,在唐朝,在宋朝,在历史上那些国泰民安的日子里,孔子的仁爱曾经像阳光一样普照着人们的心灵。喔,那种久违了的爱,那种阳光一样的爱,何时才能重新露出它的笑脸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8、《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如果你看不懂这个“义”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曹操对立面的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所谓“刘备长厚似伪,诸葛亮多智近妖”,意思是说:刘备那么仁义、那么厚道,简直像是假的一样;诸葛亮呢?总是神机妙算,像个妖人似的,令人不可思议。他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