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三国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 壁 之 歌
(成君忆作品《管理三国志》主题歌)
  词:成君忆   曲:方 石
  那天晚上,有一轮月亮。月亮的下面,是一道长江。
  月光如水,水波荡漾,梦幻人生费思量。
  噢……噢……噢……噢……
  战火冲天起,映红长江浪。
  曹操梦中犹未醒,醒来吓得心慌慌,一路逃跑没主张。
  曹操梦中犹未醒,醒来吓得心慌慌,一路逃跑没主张。
  噢……噢……
  人心如水,不可测量。谁是曹操?谁是周郎?
  斗智斗勇,剑拔弩张,数黑论白争短长。
  噢……噢……噢……噢……
  商场如战场,翻起千层浪。
  你为名来我为利往,编成一张互联网,爱你骗你没商量。
  你为名来我为利往,编成一张互联网,爱你骗你没商量。
  噢……噢……
  对酒且当歌,歌声多悲壮。
  曹操的歌声穿过了千年的时空,掀起我心中的巨浪。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序
我于2002年创作《水煮三国》,不幸成名。此后,常常为《水煮三国》中那些精彩却失于轻佻的论述而惶恐。就发了一个宏愿,要认真研读历史,于学成之后写一部《三国正义》,作为改过自新的证明。
  之所以要写《三国正义》,一方面是为了正本清源说三国,另一方面是为了返璞归真话管理。然而,是否真的能够做到正本清源和返璞归真,不仅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更重要的是看待历史的眼光。所谓眼光,其实与心性有关。心性若有迷失,就很容易误入闻善而疑、闻恶而信的误区,如何写得了《三国正义》呢?
  如今,《三国正义》一字未写,却先有了题为《管理三国志》的系列讲座。从《水煮三国》到《管理三国志》,时隔五年,我那种轻佻而易于激动的资质似乎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虽然常有惊人之语,却往往不够严谨和恰当。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讲座毕竟为《三国正义》打开了一条令人可期的通路,使得我正本清源说三国、返璞归真话管理的创作初衷,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我的眼里,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无论是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还是企业的历史。所谓以史为鉴,就是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与借鉴。从历史学的路径来看管理,从管理学的路径来说历史,应该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吧?于是有意将我讲座中使用的课件和录音资料整理成书,与各位读者分享之、共勉之。同时也期待着各种批评意见的反馈。
  值此机会,向为我提供讲学和创作资助的卢瑞华老师,还有朱新月和张明帅两位贤兄表示我的感恩之情。
  成君忆,2007年2月,岁在丁亥。
  

学管理  读“四书五经”(1)
1、
  茫茫书市,浩如烟海,读书也是需要有人指点的。有人善加指点,即可得门而入。这种读书的门径,是一门学问,古人称之为“目录之学”。清朝的王鸣盛说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也。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则终是乱读。”
  常常有人向我询问经济管理类图书的目录。我自问学养尚嫌浅薄,不敢胡乱指点,惟恐耽误了读者。尽管我也算得上是一位研究管理的学者,却很不愿意谈论那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管理技术。我以为,与其谈论功利,莫如谈论历史,能够以史为鉴;与其谈论商业,莫如谈论因果,能够劝人为善;与其谈论经济,莫如谈论园艺,能够培植爱心。如果有人执意要我推荐,我宁可向他推荐“四书五经”。
  为什么要向读者们推荐“四书五经”?因为“四书五经”讲述的是人生的大道。如果你能够读懂“四书五经”,你就能够理解财富、理解爱情、理解生命成长和成熟的规律。所以,有俗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谷满仓。”这部书,指的就是“四书五经”中的《书经》。
  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懂“四书五经”,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孔孟之道。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被看成了一种博取功名的方式。人们以为,通过读书可以当官,通过当官可以聚敛财富。这种世俗的理解方式,很明显曲解了“四书五经”的原意。几年前,我提出了一个“新古典主义”,希望人们能够用理解的方式去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这年头,人们总是在评论,却很少有人在理解。
  2、
  近年来,有某教授自称是“中国式管理之父”。前年他出版了一套书,请我在封底上写几句推荐的话,做广告用。我当时觉得,这年头居然有人到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一时糊涂,竟然答应了。事后拜读了他的大作,就感觉很有些不对。
  第一个不对的地方,他讲的都是一些权谋。这种权谋论会让人心变得险恶。如果你的老板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老板居心叵测。如果你的员工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员工居心叵测。人人都在勾心斗角,谁来对工作负责?
  第二个不对的地方,他把权谋和“中国式管理”划等号。这种冠以“中国式管理”的权谋之术,会混淆人们的视听。人们觉得,难道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怎么这样黑暗呢?
  第三个不对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怎么会在几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忽然冒出一个“中国式管理之父”呢?真是奇怪得很。
  我以为,真正的“中国式管理之父”,应该是2500年前的孔子。汉唐以来,中国人以孔孟之道管理自己的国家社会。孔孟之道在,则太平盛世在。孔孟之道不存,则太平盛世亦不存。所谓孔孟之道,讲的是仁爱,而不是某教授的厚黑学。
  深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忽然有一个新的创作选题,题目叫做《离开“四书五经”的日子》。我想要记述的,是中国人打倒孔子之后的混乱生活。
  3、
  我把孔子当作古代的老师,我在继承他老人家的管理理念,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讲学和写作,让孔子的思想重新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他是一种文化参照,通过对他的理解,我们能够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之道。对于惟利是图的现代管理学而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文化参照。
  如果你看不懂“四书五经”,而且对管理学感兴趣,那么我建议你看看我最新的著作《管理三国志》。我的创作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正本清源说三国,另一方面是为了返璞归真话管理。如果说《水煮三国》是我的成名作,那么《管理三国志》则称得上是我的代表作。
  当你打开这本《管理三国志》,里面洋溢着的正是孔子的思想之光。
  4、
  如果不出意外,在天气清明的四月之初,读者们就会看到刚刚出版的《管理三国志》。问题是,它恰好出了意外,出版日期也因此推迟了将近一个月。网上有一则消息在到处流传,说出版社答应成君忆发行一百万册,成君忆居然不满足,竟然耍起大牌作者的脾气,要求出版社首印一百万册,让出版社感到很为难,造成了《管理三国志》的难产。
  

学管理  读“四书五经”(2)
对于这则消息,有些人会信以为真,他们会指责我:“成君忆,你怎么会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你既然自称是孔子的徒子徒孙,那么请问你的温、良、恭、俭、让都到哪里去啦?你怎么能够言行不一呢?”而另一些人则会怀疑,是作者与出版社联合起来策划的一个新闻事件,为的是吸引读者们的眼球。
  事实上,我在乎的既不是首印一百万册,也不是发行一百万册,而是出版社的营销方案。没有细致到位的营销方案,一百万册不过是想当然的数字。我的确为此发过火,但却不曾想到会被传说成耍大牌,更不会想到被怀疑成新闻策划。想找个人说明事情的真相,可是谁信呢?
  看看,想跟读者们推荐自己的一本书,还挺费事的。
  成君忆,
  2007年4月23日。
  

目  录
第 一 讲     煮酒论英雄
  第 二 讲     渔夫的管理学
  第 三 讲     赤壁之歌
  第 四 讲     管理学的出路
  第 五 讲     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第 六 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
  第 七 讲     从奸雄到英雄
  第 八 讲     曹操的发迹史
  第 九 讲     对道德的理解
  第 十 讲     《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
  第十一讲     领导力的奥秘
  第十二讲     赤兔马和的卢马
  第十三讲     曹操的大败局
  第十四讲     像刘备那样管理
  第十五讲     以人为本的本义
  第十六讲     欲望的故事
  第十七讲     有为与无为
  第十八讲     解决你的问题
  后    记     建立一种五行相生的管理系统
  附    录     歌曲:《赤壁之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讲 煮酒论英雄(1)
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畅销书作家成君忆先生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成君忆先生善于解读历史,在管理学方面也颇有见微知著的眼力,创作过《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渔夫与管理学》、《像园丁那样管理》等一些畅销海内外的管理学著作。现在,让我们随着他那丝丝入扣的评说,去聆听他给我们带来的系列主题讲座——《管理三国志》。
  说到“三国”,我们就会想起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我们今天特意准备了黄酒,让我们也来体验一次煮酒论英雄的快感。虽然有模仿历史故事的嫌疑,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既然是煮酒论英雄,自然是有酒大家喝,有话大家说。在论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文化、历史和管理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论点,可以随时用质疑的方式向我提问。同样地,我也会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大家去思考。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提问就会有碰撞、就会有火花、就会有共鸣。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说:大汉王朝集团公司招聘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请问:您选择谁?理由是什么?
  【学员问答。】
  学员A:我选择曹操,因为曹操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的军事谋略,他的效率,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很好地学习。我希望能够从“三国”中找到曹操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
  学员B:我选择刘备,因为刘备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的人格魅力。他尊重人才,关心员工,使得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
  学员C:……
  学员D:……
  有很多人选择曹操。也有一些人选择刘备。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为什么会认同曹操、或者认同刘备呢?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曹操、一千个刘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我们各自的立场上,用我们各自的审美方式去欣赏它、评论它,或者以一种引用的方式去利用它。
  就像刚才,你们之所以选择曹操,或者选择刘备,和你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有关。即使是很多人同时选择曹操,或者同时选择刘备,你们每个人选择的理由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曹操纵横四海,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的强盗,因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盗取了汉朝的江山。同样地,有人认为刘备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君子,也有人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满口仁义的小人。那么,你们中间谁的看法是对的呢?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第一个步骤,请大家全体起立。
  第二个步骤,请你们闭上双眼。在没有得到我的指令之前,不要睁开眼睛。我们正在通过游戏寻找一种体验,一旦睁开眼睛,你就再也找不到那种体验了。
  第三个步骤,请你们向任意方向旋转身体,一圈,两圈,三圈……好,停在那里。
  第四个步骤,请抬起你们的手臂,指向你们想象中的那个北方。
  第五个步骤,请睁开眼睛,看一看现场的状况吧!
  几乎所有的人都笑了。这个游戏非常有趣,是吗?把你们转得晕头转向的,然后去寻找北方,确实不容易。当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手臂指向的“北方”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只有一个北方,因为每个人的指向都不一样,结果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北方”。
  人们在迷失的状态中,往往会有两种表现:惊恐不安,或者自以为是。就像你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一样,你们也会因为迷失而感到惊恐不安。为了找到那个北方,你们也只好根据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地给出一个判断。“寻找北方”的游戏,为的就是让你们体验那种迷失的感觉。
  

第一讲 煮酒论英雄(2)
怎样才能找到那个正确的北方呢?第一,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你们这样闭着眼睛可不行。第二,需要一种平静的心态——像这样晕头转向的肯定也不行。第三,需要找到一些永恒的事物作为参照,例如早晨的太阳,晚上的北极星,树木的年轮,等等,等等。如果有指南针就更好,它指向南方,另一面就是北方。
  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是:在管理学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对管理学中的理解需要文化上的参照。
  2、在现代管理学的眼中,文化仅仅只是一种类似于绘画的技术,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方向上的参照。
  如果管理学也有指南针,那么,我们当然能够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什么是管理学的指南针呢?那就是我们经常研究、却又莫名其妙的文化。
  在管理学的领域里,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指南针。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之所以常常找不着北,是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古代中国人那种文化上的参照。就像“寻找北方”的游戏一样,失去了文化参照的中国人显得如此迷惘而又惊恐万状。
  他们是如何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呢?我以为,这是一个比大熊猫更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这群自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却常常随意地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也许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他们数典忘祖,可是,因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些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不像中国人的一群人。
  在否定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之后,中国的学者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文化参照。他们曾经狂热地追随过欧洲的哲学,现在他们又认为在美国文化中才能找到新的“北方”。这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中心的全球化社会,美国人的“北方”理论总是能够让许多惊恐不安的人们马首是瞻。在许多美国人眼里,19世纪是工业化的时代,20世纪是管理的时代,管理学的历史也因此被理解成美国人的100年。他们认为,以最初的探索和现实的情况而言,美国人一向是管理学的理论权威。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够借助西方的文化,找到中国人的北方,也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方法。但问题是,尽管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美国引进版的现代管理学,我们却依然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有可能赚到很多钱,也有可能把企业做得很大,但我们依然是迷茫的。无论我们赚到多少钱,无论我们把企业做得多大,如果我们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会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看法是,现代管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这个商业时代,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管理学是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的绩效,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至于我们经常提及的组织文化,也沦为了某种管理的工具、某种盈利的工具。
  在现代管理学的眼中,文化仅仅只是一种类似于绘画的技术,或者美容的技术。它是一种设计、一种伪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阴谋。于是,文化被利用了,它不再具有指南针的作用,再不可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准确地说,那是一种伪文化。
  那么,真实的文化又在哪里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不同的文化会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
  4、管理学面对大量的非经济学难题,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什么是真实的文化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它的社会风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就是它的职场风气。对于每一位个体的人的人而言,就是他的人生态度——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曹操和刘备。因为价值观和审美方式的差异,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曹操和刘备都不一样。有人认为曹操纵横四海,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的强盗,因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盗取了汉朝的江山。同样地,有人认为刘备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君子,也有人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满口仁义的小人。人们对管理学的理解,也大抵如此。
   。。

第一讲 煮酒论英雄(3)
在人类的生活中,文化的领域比管理学更为广泛。但令人奇怪的是,现代学者却总是习惯于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谈论管理学,站在管理学的立场上谈论文化。他们似乎不知道,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它倒过来。
  倒过来就对了。人类的文化中包含着管理学的理念,不同的文化就会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至于经济学,应该是隶属于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才对。
  我忘了是谁说过,说:“纯粹的经济学是无耻的经济学。”纯粹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种惟利是图的文化主张,它把一切都理解成投资与回报。有很多人对当前主流的经济学家不满,骂他们是某些利益集团的狗腿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济学并不涉及道德问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