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www。7mihua。com
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
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
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从四个方面破解问题
对这轮新型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估是有价值的。换言之,对这轮新型城镇化需要做系列的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推动这轮新型城镇化更好地前行。但也需要对新型城镇化抱有辩证的观点,那就是任何重大战略都不太可能无风险。也就是说,对风险和机遇要做整体评估,权衡利弊,尽量让利更多、弊更少。既要看到问题,也不要被问题吓住,关键是要能未雨绸缪地应对这些问题。当前要破解这些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这一轮城镇化是以人为本,重在制度改革,而不是新一轮的“投资大跃进”和“房地产化”。为此,可以通过严格土地指标、提高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条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调整干部考核机制等办法,来避免地方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投资依赖之实。
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并且在将农村打造成新城镇的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部分农村进行保留,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对于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需要结合当前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推动规模农业的发展,让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通过规模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再次,必须大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和产业,尤其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走集约、节能、生态的城市发展新路子,提高城市的承载力。
最后,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始终围绕人来展开,要通过户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给予公平机会保证新进城的农民能够融入城市,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本文刊发于2013年4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