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的头上却是隐约可见丝丝的汗水。
    贾荣最为一个穿越人士,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高深的学术问题上,贾荣完全就是一个小白,而蔡邕偏偏就是一个文学上大师级的人物,问的问题十分的刁钻,就拿贾荣的那首诗来说,蔡邕问及贾荣琼楼玉宇是什么,甚至还问及贾荣天上真的有宫阙吗。
    贾荣小心翼翼的作答,时不时的发出一句后世的经典语言,借以引开蔡邕的注意力,还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经典的语句往往引起蔡邕的不断深思,想到jīng彩的地方,蔡邕还会忍不住击掌叫好。
    一旁的卫仲道看向贾荣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小星星,能与自己的老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个大汉恐怕没有几个人,看向贾荣的目光也是越发的尊敬,在卫仲道的眼里,贾荣变的越发深不可测,看似随意,却能做出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时常说出引人深思的语句。
    见时机差不多了,贾荣说道:“不瞒蔡大家,此行前来雒阳乃是为了缓和我与世家的关系,先前我在北地郡的作为,相信蔡大家也有所耳闻,年少不懂事,让蔡大家笑话了。”
    提及此事,蔡邕皱了皱眉头,不发一言。
    贾荣干笑道:“我也知道先前的作为侵犯了大世家的利益,北地郡的状况或许蔡大家不知道,而今大汉连年与羌人作战,北地郡作为战争的缓冲地带,付出的代价不是蔡大家所能想象的,去岁的雪灾更是让北地郡雪上加霜。”
    “自黄巾以来,大汉上下已是满目苍夷,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且境内时有叛贼作乱,国力疲敝之下,焉有余粮周济北地郡;大汉的臣子谁都知道北地郡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我接任北地郡太守一职之时,北地郡郡守府内连基本的功曹都没有,各县的县令更是早已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蔡大家认为我该如何做呢?”
    求收求红求打赏,前者几位读者大大在书评区提的意见对断崖的触动很大,很有用,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来书评区提,断崖一定虚心接受!再次拜谢支持铁骑的读者们!

一一七章:雒阳(三)
    蔡邕不断的捋着下巴上稀疏斑白的胡须,片刻之后,喟然长叹道:“就算如此,志远也不应该公然下出那样的布告,这样一来,志远只能与大汉的世家走向对立面,即使老夫想帮忙也帮不上啊;况且志远未经过圣上的允许,私自下那样的命令,就是公然挑衅我大汉的尊严,如此行为将我大汉的威严放在何处。”言及此处,蔡邕声sè俱厉。
    贾荣似是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继续说道:“蔡大家也知道,我本出身武将,哪懂得什么治世之略,这个时候让我当北地郡的太守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当时的北地郡世家巴不得看我的笑话,又如何会帮助我,北地郡的状况非是蔡大家所能了解。”
    蔡邕疑问道:“什么是赶鸭子上架?”
    贾荣暗自擦了一把冷汗,解释道:“这是我家乡的俗语,就是硬逼着一个人办他不能办的事的意思。”
    蔡邕点点头,皱眉深思良久之后,长叹道:“如此也不能怪志远了,如今大汉上有十常侍舞弄皇权,下有反贼不断作乱,难道我大汉真的要完了吗?”
    一边的卫仲道急忙出言制止道:“老师慎言,这话传到小人的耳朵里,难免会以此为把柄。”
    蔡邕叹道:“就算是十常侍听到又能如何,老夫难道还会惧他们不成!”
    当今大汉,也只有蔡邕这样的老人敢于直言评论,其他的朝臣,对这个问题避之不及,此时的贾荣自保都难,如何会再次参与到十常侍的事情中。
    贾荣起身告辞道:“若无他事,就此告别!”
    蔡邕叹道:“非是我不愿帮助志远,老夫也是无能为力!”通过刚刚的接触,蔡邕发现贾荣不仅能做出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为人做事不拘一格,看似随意的举动往往却有着常人难以揣测的意思,若无先前在北地郡之事,恐怕rì后贾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贾荣感激的说道:“蔡大家能有此心,晚辈不胜感激!”虽然蔡邕的一些行为有迂腐之嫌,但却影响不了贾荣将他当做一个长者来看待。全文字。。
    蔡邕赞许的看了贾荣一眼,说道:“志远初来雒阳,也没有居处,不如就住在蔡府吧,只是蔡府简陋,恐怕委屈志远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即使蔡府再简陋,有蔡大家在此,也是好的。”贾荣感叹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蔡邕眼中jīng光一闪,追问道:“可还有下文?”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既然做了冒牌的诗人,索xìng就一直做下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贾荣故作深思之状,而后缓缓说道。
    蔡邕不禁抚掌叫好道:“好诗好诗!不知此诗可还有下文?”
    看着蔡邕期待的眼神,即使脸皮再厚,贾荣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欺骗一个老头在未来世界也是要受到大家鄙视的,“看到蔡府简朴的布局,一时间信口胡说,让蔡大家笑话了。”贾荣谦虚的说道。
    蔡邕看向贾荣的眼神增加了一丝赞许,年纪轻轻,面对夸奖不卑不亢,“若志远这还是信口胡说,那大汉的文人脸面将置于何地啊?”蔡邕打趣道。
    贾荣尴尬的笑笑,不再言语,生怕再一说话破坏了自己在蔡邕心中的形象。
    蔡邕诧异的打量了一下贾荣,眼前之人看似随意,却是有着非同常人的一面,结合先前仲道所讲,此人倒是颇有高祖之风,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然传出去却是害了眼前之人,笑道:“不知志远师承何人?”
    贾荣早已料到蔡邕会有如此一问,不慌不忙的答道:“恩师乃是山野之人,不想外人知晓其姓名,还请蔡大家见谅。”
    蔡邕看向贾荣的目光分明多了一丝凝重,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山野之人作为老师,往往比当朝的知名人士作为老师来的更为有名,“无妨无妨!”蔡邕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蔡邕有些怀疑贾荣之前所说的什么不懂治世之略,若真是师从山野奇人,焉能不懂安国定邦之事。
    贾荣并不知道他胡乱编的这个老师把他的身价涨了不止多少倍,“多谢蔡大家体谅!”
    暂时住在蔡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说不定能直接接触到朝中的大员,而一些世家中人即使不给自己面子也要给蔡邕面子,也能间接的缓和一下和世家紧张的关系,这也是蔡邕的主要目的,见识了贾荣的才华之后,蔡邕十分欣赏,自然愿意帮助贾荣。
    之后,蔡邕又与贾荣聊了许多朝野趣事,蔡邕长的慈眉善目,让贾荣不知觉间也放下了和平常人交往时的戒心,对于言辞,贾荣也是经过仔细的思量之后才敢说出,可不想再让蔡邕追着自己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即使有心人想要查自己的身份,恐怕也会一无所获,李家村经过劫匪之事后,已经变成了一片荒野,无从查起。
    蔡邕的府邸不像贾荣见过的武威郡太守那般豪华阔绰,给人以十分朴实的感觉,古朴之中蕴含着非凡的意境,这也是之前贾荣会信口说出“陋室铭”诗句的原因。
    琴音袅袅响起,处在蔡府之中贾荣有一种宛在人间仙境的感觉。
    连rì来的碰壁,使得贾荣心灰意冷,或许与世家的关系再难缓和,即使有蔡邕在一边周和,那些世家或许明面上会给蔡邕一点面子,背后就不好说了,算了,不能缓和又能怎样,大不了自己跑到李文侯那,当一个快活的羌人统帅,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故土难离,贾荣也不例外。
    “世家啊世家,有朝一rì,我若拥有足够的势力,定让这朗朗乾坤不留一个世家,让所有的世家在我大军的铁蹄下颤抖,这些rì子的耻辱将来一定百倍讨回。”贾荣暗暗的想道。
    算算时rì,已经临近正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看着悬挂在天空圆圆的明月,想起远方的亲人,一句古诗映在了贾荣的脑海,情不自禁的朗声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是因为白天的事情吧,贾荣感觉自己的诗意源源不绝,汗颜的是那些诗都是盗后世诗人的。
    一缕哀伤的琴音伴着贾荣的诗句在蔡府的庭院内飘散开来,悲伤的曲调,让贾荣一时难以自拔。
    一曲终了,贾荣也从琴音中清醒了过来,顺着方才琴音的方向走去,片刻之后,一名白衣女子出现在贾荣的眼前,此女大约有十一二岁,贾荣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拉形容眼前的女子。
    贾荣可以肯定,眼前的少女将来会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主儿,若说卫芙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那眼前的少女仿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飘然来自九天之外,清新脱俗,让人生不出丝毫的占有yù,一则是其身上流露的高贵气质,其次眼前的少女仅仅是十一二岁,自己可不想成为萝莉控。
    怎么回事,先是在河东看到大美人卫芙,接着在蔡府又碰到了一个美人坯子,难道最近走桃花运了。
    少女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贾荣,扑闪着宝石一般的双眼,不断的打量着贾荣。
    一时间,贾荣竟被这名少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笑道:“适才听到姑娘琴音方才寻觅到处,冒昧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贵客不必客气,应该是小女子的琴音打扰了贵客歇息。”
    清脆甘甜的声音伴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向贾荣传来,令贾荣jīng神一晃,稳了稳心神,笑道:“姑娘真会说话。”
    白衣少女轻声一笑,疑问道:“贵客是不是想家了?”
    贾荣皱眉看着眼前的少女,露出不解的神情,见到这样的小美女,贾荣的大脑也有些短路,把自己方才吟诗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白衣少女解释道:“方才听贵客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小女这才作此猜测。”
    贾荣看向白衣少女的目光也不是先前那样的随意,这年头不是人人都能有书读的,而且这样一个如同小仙女似的少女,再加上那清脆的嗓音,更是让人心情的舒畅,如实说道:“姑娘真是蕙兰芳心!的确是想家了,哈哈,让姑娘见笑了!”
    “看姑娘的年纪也就十余岁,我年长与你,不如你称呼我大哥吧?”贾荣对眼前的少女莫名的感到亲切,或许是她那粉雕玉琢的模样令贾荣生出疼爱之心。
    少女稍作思考,疑问道:“为什么呀?”
    贾荣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干笑道:“因为我年长与你啊,难道你父亲没教你见到年长的要喊哥哥吗?”
    少女即使再冰雪聪明也跟不上贾荣这个现代人的思维,扑闪着双眸认真的说道:“父亲从来没有教我这些啊。”
    贾荣被少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笑道:“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姑娘姓名?不置可否告知,在下贾荣。”为表诚意,贾荣先是自报家门。
    断崖在此拜谢各位读者大大一直以来对铁骑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铁骑走不到这一步!
    再次呼吁,喜欢本书的读者记得收藏一下本书!
    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一一八章:雒阳(四)
    少女轻声答道:“小女名叫蔡琰。。 。 ”
    贾荣点点头,印证了心中的想法,如此年轻的少女能弹得一手好琴,而且身居蔡府之中,不用想就是蔡邕的女儿,贾荣是在不明白,蔡邕长的也不算帅哥,为啥能有蔡琰这样的女儿,莫非不是亲生的,贾荣恶恶的想道。
    “那我以后称呼你为琰儿吧?”贾荣就像是一个诱导未成年少女逐渐犯罪的恶徒,一步步将蔡琰引进自己的圈套。
    蔡琰点点头,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又连忙摇头。
    贾荣笑道:“怎么了?琰儿。”
    蔡琰一字一顿的说道:“这样不合适。”
    即使是拒绝的话,发自蔡琰的口中却让贾荣生不出任何的厌恶,甚至有一种隐隐的期待感,希望能与其继续交谈下去。
    “哦,那算了!”贾荣故作失落的说道。
    蔡琰有纤细的小手摸了摸下巴,疑问道:“贵客生气了吗?”
    贾荣强忍住心中的笑意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他处。
    忽然,蔡琰目光坚定的看着贾荣说道:“那我允许你叫我琰儿了,只是在外人的面前不能提及此事。”
    看着眼前的蔡琰如此可爱,连rì来的失落也顺带着消散了不少,蹲下身,轻声问道:“琰儿,这是为什么啊?”
    蔡琰扑闪着双眼回道:“若是让家父知道,一定会责怪琰儿的,家父说过,在外人的面前一定要遵守礼节。”
    “我是问你为什么允许我称呼你琰儿呢?你就不怕我是坏人啊?”说完,贾荣甚至玩起了后世的变脸。
    蔡琰发出咯咯的笑声,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以手掩嘴。
    贾荣笑道:“没事的,想笑就笑吧,我不会告诉外人的哦!”
    蔡琰竟然真的听信了贾荣,将小手松开了,仍旧是咯咯的笑个不停。//。。//
    良久,蔡琰终于笑完了,目不转睛的盯着贾荣。
    “琰儿还没有回答我为什么呢?”贾荣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后世哄小孩子的表情就能把蔡琰哄的咯咯笑个半晌。
    蔡琰双眼扑闪几次之后,脆生生的回道:“因为我看你不像是坏人!”
    好天真的理由,贾荣被蔡琰强大的理由折服了。
    不过孩子的心xìng虽然天真,但却是真实的,眼前的蔡琰就是一个从未出过蔡府的小孩子,天真无比,和她在一起,贾荣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用不着任何的心计,其实贾荣挺喜欢这种没有勾心斗角的rì子,看向蔡琰的眼神也是倍加亲切,怜爱的伸出手去抚摸蔡琰jīng致的脑袋。
    不料蔡琰灵活的躲开了,严肃的说道:“书上说过,男女授受不亲的。”
    贾荣干笑一声,悻悻的将手收回,看来封建社会的礼制果然不是盖的,连一个小女孩都知道什么男女授受不亲。
    “琰儿喜欢什么啊?大哥哥买来送给你。”贾荣亲切的说道。
    或许是看出眼前之人并没有恶意,蔡琰显得也格外的活泼,如同天上的小仙女,一蹦一跳的说道:“好呀好呀。”旋即又一脸失望的看着贾荣说道:“不行,家父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一枚簪子变戏法似的出现在贾荣的手里,向正在皱眉深思的蔡琰摇了摇手。
    蔡琰欣喜的接过贾荣手中的簪子,也忘记了方才自己正在思考应不应该接受别人的东西。
    看着蔡琰欣喜的模样,贾荣露出愉悦的笑容,无论蔡琰再聪明,始终还是童心未泯,不出一会儿,蔡琰就跟在贾荣的身后不断的叫着大哥哥,贾荣也理所应当的担当起了做大哥哥的职责,陪着蔡琰在蔡府内捉迷藏,二人玩的不亦乐乎,直到二人玩的气喘吁吁(这句写的有点邪恶)。
    良久之后,蔡琰撅着小嘴说道:“大哥哥,时候不早了,琰儿要回去了。”
    贾荣笑道:“那就回去吧,回去晚了小心挨揍哦。”
    “哦,那我走了哦,改天再找大哥哥玩。”蔡琰快步向远处跑去。
    看着蔡琰不舍的眼神,贾荣轻笑道:“还是做小孩子好,不用为生活担忧。”
    不过蔡琰虽说是才女,创造出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琰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直到十二年后,曹cāo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想起了恩师蔡邕昔rì的教诲,用重金将蔡琰从南匈奴赎回。
    自己穿越到了东汉,能将这个如同小仙女一样的女孩从厄运中拯救出来吗,贾荣暗暗的想到。
    回到住处,方才的愉悦表情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寒霜,连rì来的奔波没有任何的成效,反而处处受到世家的排挤、讥讽,若说贾荣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泥菩萨尚有三分土xìng;同时,贾荣也明白了为何董卓会与宦官走的如此之近,大汉的世家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只有蛮力的匹夫,就算你有着盖世的功勋,依旧改变不了这个事实,相反,宦官贪图的只是钱财,不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付给他们足够的金钱,就会为你办事,或许自己也该走走宦的官路线了,一个树上吊死还是穿越人士吗。
    双拳也因为过于用力的紧握而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迟早你们会因为自己的愚蠢决定而付出惨重的代价。”贾荣暗暗的对自己说道。
    贾荣第一次生出了想要报复这些大世家的想法,想着现在处处冷落自己的那些世家将来会颤抖在自己的脚下,贾荣yīn鸷的脸上露出一丝快意的笑容,世家啊世家,你们必会为你们愚蠢的行为付出血的代价。
    大汉的正月十五除了没有满城的烟花之外,论热闹程度完全能与后世的元宵节相媲美,这一rì,无论拍贫贵富贱,家家都挂起了灯笼,整个雒阳城也洋溢在一片喜气之内。
    贾荣也被热闹的气氛所感染,漫步在雒阳城的街道。
    在街边的一家店铺内,贾荣买了厚厚的一打宣纸,回到了蔡府,大汉的纸果然不是一般的贵,仅仅这样一打宣纸,竟然要五金,大概就是后世的一千多块钱,简直和抢差不多。
    看来在大汉开个造纸厂也能获取不少的利益,贾荣身为后世的理科生,多少对于造纸的技术多少也了解一些,大汉的宣纸之所以这么黄,是因为原材料不对;不过贾荣没有一点的实践经验,仅仅是照本宣科,真要开造纸厂,还需要大汉的造纸技术人员。
    看来若是真的因为得罪那些世家不能混迹官场,自己也可以下海从商,做一个富家翁,还是很不错的。
    蔡邕的名声果然不是盖的,元宵节这天,来往于蔡府的官员络绎不绝,想起北地郡太守府的门可罗雀,贾荣忍不住生出一丝嫉妒,若蔡邕是自己的人,那该多好,到时大汉的人才还不是滚滚而来。
    贾荣被蔡邕带在了身边,接待一些重要的客人,看着发丝斑白的蔡邕,贾荣感激不已,他明白这是蔡邕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贾荣缓和与世家的关系。
    这几rì,贾荣也成了雒阳的小名人,往来于各府之间,受尽了冷落,想不出名也难。
    贾荣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大汉的官员看向蔡邕的眼神和看向自己的眼神完全不同,碍于蔡邕在场,那些世家不好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