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鲜保欢芄淮蠓乓觳省
    贾荣将西凉军的常备军定在十万人,就是在战争发生时能够立即调动,不影响正常的运转,这些士兵的待遇也是最好的,不为吃喝担忧,战死沙场,家人能够收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而且官府会负责为他们的家人找上一份工作,这样的士兵不同于诸侯军,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训练,没有其他的事,和各地的守备军不同,他们只负责战事。
    草原上的常备骑兵三千人,统帅乃是阙居的儿子木哒。
    匈奴人投降之后,贾荣从其军中挑选精锐士兵一万人,归西凉军指挥,对于匈奴人,贾荣采用的也是对待羌人的策略,有了好的生活,部落里的人不为吃喝担忧,若是反叛,心中就有了顾忌,当然,匈奴的单于亦被贾荣好言请到了长安。
    匈奴单于被贾荣请到了长安,在城中赐予一套豪宅,下半辈子不用为吃喝发愁。
    整体来说,西凉军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虽然生活的有些清苦了,较之以往却是强上了百倍,军民归附。
    西凉军治下的情景在大汉广为流传,成为失去家园百姓的最好去处,那里,会有官员为你提供住宿,为你提供田地,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更为可喜的是赋税极低,你也不用担心会被官府抓起当兵,西凉军似乎不需要这些,一切的一切,无不吸引着百姓的向往,不可否认贾荣在世家之流中的名声很不好,但在民间,却有着极高的威望,纸包不住火,世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短时间内能够影响百姓的正确判断,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渐渐的,百姓能够判断出,究竟是谁真心为百姓考虑。
    当然,在西凉军治下,每个人都以成为一名士兵为荣,在其他诸侯那里,你只需要有强壮的身体,长的威武即可,但西凉军不同,需要经过重重的选拔,经受考核,不合格的连衙门恐怕都不会要你,西凉军的军制可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比较完善的,严格的赏罚制度,明确的训练方针,强大的后备。
    “主公,幽州军的败势已经成为定局,冀州军之志不小,恐怕是想要占据整个幽州,届时袁绍手握冀州幽州,又有青州半部,必将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并州与幽州冀州相邻,军力必将受到牵制,冀州钱粮甚多,袁绍又将黄巾军的张燕拉拢,非同小可。”郭嘉道。
    经过平定鲜卑一战,郭嘉所出的计策功不可没,在军中的地位稳步提升,隐隐成为贾诩之下第一人,在西凉军中,一个人的影响力,不是看他的年龄,而是本身的实力,西凉军中不乏年轻的将领,比如糜威之流,最年轻的莫过于马超,小小年纪便在战场上大放光彩,恐怕下一步就会提升为营将,成为西凉军中最年轻的营将。
    贾荣点头道:“不能任由袁绍发展下去。”袁绍身上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谁知道会不会像历史那样败亡,若真如现在这般,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西凉军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即使不能取幽州,也不能让袁绍如意。
    求一切支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断崖更新的动力,兄弟姐妹们,不要吝惜手中的红票月票,砸给铁骑吧!

四三三章:袭青州
    “文和,这件事交由你来办,务必办的不露痕迹。”贾荣道。
    “诺!”
    西凉军的按兵不动,幽州的态势,引得所有诸侯的目光,袁绍做大,得益的将会是世家之流,朝中的官员自然雀跃不已,袁家四世三公,即使曹操把握朝纲,依旧不敢对袁绍表现出过多的敌意,在汉朝,身世极为重要,哪怕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有好的家世,仍旧是寒门士子拍马难及的。
    谯县被曹仁围攻数月之久,宣告瓦解,刘备带领大军突围而走,麾下的士兵仅剩三千余人,一路向徐州方向而去,沿途的百姓听闻,纷纷加入,刘备接管豫州以来,广施仁政,麾下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颇得百姓之心,不得不说刘备此人收拢民心十分有一套,沿途不断的派人宣传,似乎即使打了败仗也要从口头上捞回来。
    徐州牧陶谦很仁义,将刘备等人安置在下邳,分拨粮草,好言宽慰,当年的刘备在大汉平定黄巾的战场之上颇有威名,屡败黄巾,陶谦亦有耳闻。
    占领沛国之后,曹仁按兵不动,似乎是在观望幽州的局势,曹军的粮草本身就不宽裕,接连的战斗虽然屡屡获胜,但占领的地方说不好听点,都是需要倒赔的,百姓贫瘠,田地荒芜。
    “主公,袁绍其志非小,当初不顾天下人的唾骂,巧取冀州,而后和公孙瓒大战,屡战屡胜,而今幽州势微,袁绍定然是欲将幽州占据,到时袁绍拥有青幽冀之地,麾下士兵数十万,若是其挥兵而来,主公如何抵抗。”戏志才道。
    曹操沉吟片刻道:“志才所言虽是,但袁绍始终是联军盟主,多年来对汉帝毕恭毕敬,若是贸然举兵,唯恐师出无名,况且西凉军在旁虎视眈眈,两军相拼,岂不是白白便宜了贾荣,料想袁绍不会轻举妄动。”
    “不然,西凉军和鲜卑大战,虽然得胜,占据广袤的草原,但加重了西凉军的负担,数十万草原百姓和流入长安三辅之地的难民,西凉军即使有心,亦无法顾及幽州之地,而我军则不然,只要完全占据青州,则局势必将大变,天下也会形成我军和袁绍军以及西凉军三股势力,至于其他诸侯,则不足为虑,会在战乱中被一一瓦解。”荀彧分析道。
    “豫州黄巾如何?”程昱疑问道,自从投靠曹操之后,程昱多次出谋划策,为人稳重,颇得曹操看重。
    “豫州黄巾,不足为虑,只要稍施好处,黄巾势必不会轻举妄动,而且我军在青州兖州之地曾经大败郭大统领的黄巾,黄巾得知我军到来,还不是望风而逃。”荀彧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军的粮草积蓄无多,不可能与青州的袁绍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曹操缓缓说道。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时我军的粮草虽然不多,但依旧有一战之力,袁绍将冀州青州的精锐调走,乃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戏志才道,在曹操军中,戏志才所处的计策一向是险招,一步不慎便会失败的那种,偏偏这种计策带有很大的诱惑力,荀彧程昱等人的计策倒是中规中矩。
    荀彧程昱等人罕见的同意了戏志才的说法,他们也看到了这次机会中带来的巨大利益,青州之地不比豫州,人口众多,钱粮不在少数,说不定能够缓解曹军目前的状况。
    曹操见麾下的谋士将所有的情况分析完,不疑有他“军中士兵向青州靠拢,务必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占据青州。”兖州的实力有所不足,仓库中的粮草不充足,自然希望速战速决,曹操也明白这一战之后,曹操和袁绍的梁子算是彻底的结下了。
    曹操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兖州有天子,一道旨意,就能将青州大部官员的心拉拢过来,此时的汉室虽然有些衰败,在普通官员的心中依旧是至高无上的。
    次日朝堂之上,曹操俱言袁绍不仁,擅自攻打幽州之地,而后上谏汉帝,举兵攻打青州之地。
    此时的汉帝和当初在西凉军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言论自由一点,平日的活动自由一点,让他找到了一点做皇帝的自信,但手中没有多大的实力,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他突然明白当初父亲为什么会组建西园军了,父亲也看到了实力的重要性,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援后,汉帝也勒紧裤腰带组建了一支兵马,名曰御林军,威风凛凛的名字,人数虽然只有千人,整日看到士兵热情高涨的训练,汉帝的心中亦是高兴不已,当然,这些小手段自然瞒不过曹操,对此,听从了谋士的建议,不予理会,暗中却是密切监视,稍有异动,这千把人马,会瞬间被曹军吞噬。
    见惯了诸侯的小心思,汉帝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将目光投向了朝堂下的众臣。
    国舅董承道:“圣上,袁绍乃是当初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而且幽州之地公孙瓒横征暴敛,早已是天怒民怨,曹大人此举唯恐不妥,当日袁绍率军攻打幽州之际,也曾上言。”
    朝中众臣纷纷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多数还是还是偏向于袁绍。
    曹操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说道:“众位大臣,对天下的了解着实有些浅了,袁绍若是真的心中有汉,为何圣上来到兖州,袁绍始终不入朝拜见,归根结底,乃是不舍得治下的土地,在场的诸位都是聪明人。”
    想起曹操几日前,曾将一名暗中图谋杀害他的官员满族抄斩,心中皆是有些恍然,竟然无一人敢上前搭话,心中偏向袁绍是一方面,但官员手中,仅仅是有些私兵,如何能与曹操相抗。
    汉帝脸上露出不耐之色,摆手道:“曹大人若是感觉事情可为,就去做吧。”
    “多谢圣上!”曹操跪拜道。
    相比于贾荣和董卓最好的一点,大概就是曹操没有在朝上过于放肆,什么入朝不拜之类的并没有出现,反倒是毕恭毕敬,若不是官员相害,他也不会下杀手,一旦杀害官员,曹操的恶名也就算是坐实了,到这时,曹操也明白为什么当初贾荣会在天下有那么臭的名声,大半都是朝中官员之功。
    豫州经过之前的战乱,民不聊生,百姓流亡他乡,十室七空,此时曹军的一封和解信,郭大自然是连连点头同意,曹军强大,毋庸置疑,郭大不想与其交手,而且先前郭大也曾向朝廷投降,是正经八百的汉庭官员,只不过不听号令而已,这种情况,在而今的大汉比比皆是。
    曹军聚集在青州地带自然引起了冀州官员的注意。
    尚未等袁绍的军做好准备,曹军就已经发起了攻击,曹军精锐,连下郡县,所过之处,有些官员看到圣上的旨意到来,竟然大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内,让袁绍大为震怒。
    曹操也严令手下的将士不能侵犯百姓,对于世家也是保留支持的态度,封他们的子弟做官,颇得世家之心,投靠曹操,无非就是想让家族的事业,再次上升一个高度。
    整个青州之地,曹操可谓是兵不血刃就到手,当初在青州平定黄巾之时,曹操就已经立下了赫赫威名,而今上有天子旨意,手有数万精兵,自然是势如破竹,青州在袁绍的经营之下,自然非同豫州可比,粮草倒也算得上殷实,解决了曹军的燃眉之急。
    袁绍此时正在幽州之地,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曹军快将青州占据,速度不可谓不快。
    “竖子,竟敢如此欺我!”远在涿郡的袁绍看到曹军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青州完全占据,大怒道:“来人,点齐兵马,随我夺回青州!”
    沮授拱手道:“主公,无需震怒,那曹操狡诈多谋,必定是酝酿已久,此时最关键的乃是加强冀州的防御,防止曹操借机偷袭,而后火速占领幽州,迟则生变。”
    一向不和沮授怎么对付的许攸亦是劝道:“主公,沮大人之言在理,曹军此时已经占据青州,若是带兵前往,反倒便宜了幽州的阎柔。”
    袁绍长叹道:“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命令文丑鞠义带领大军防备曹军。”
    如今公孙瓒的军队已经完全退到了临渝,这个辽西最后一座城市,接连的大败,军中的士卒开始出现逃窜的情况,公孙瓒盛怒之下,牵连这些部曲的将领,依旧起不到好的效果,反倒弄得军心紊乱,人人自危。
    不比沿途各县,临渝城高墙厚,城内守军有三万人,而且公孙瓒早已将多年的收敛聚集在此,就是数万大军鏖战一年也不是难事,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阎柔还有颜良显然是要付出一番代价的。
    青州被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之后,曹操亦是趁机上谏天子封郭大为中郎将,欲要招揽郭大。
    曹操的招揽在黄巾军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多年与汉军交战,使得黄巾的将领对汉军灭有什么好感,虽然郭大向汉庭投诚,军权没有交出,此时曹操挟大胜之势,豫州黄巾岌岌可危,谁也不能肯定,曹操会不会趁着大胜,平定豫州。

四三四章:郭大的犹豫
    自从得到这道圣旨之后,郭大亦是夜不能寐,他懂得圣旨中的另外一层意思,投靠汉庭之后,不过被封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杂号将军,但中郎将不同,即使是在而今的战乱时期,被汉庭承认的中郎将,还是有一定实权的。
    “将军,于大人求见!”
    郭大点头道:“让他进来!”自从拥有汝南颍川郡之后,黄巾实力大涨,虽然治下的百姓依旧是生活疾苦,相比于流亡他乡好上了许多,而郭大亦是喜欢手下的士兵称呼他为将军,这样的称呼让他感觉浑身上下无比舒畅,从一个人人喊打的黄巾反贼到而今的大汉将军,何其不易,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自己能知,郭大能够在汉境纵横多年,本身的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先生深夜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于单拱手道:“为将军心中之事而来!”
    “哦,且说来看看。”
    于单停顿片刻,缓缓说道:“将军戎马一生,至今算是有了治地,正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曹军精锐,此时又占据了青州之地,实力再次增长,反观我军,只有豫州两郡之地,而且治下的百姓疾苦,即使曹操不兴兵来犯,恐怕我军也不能长久,而今将军是为汉臣,若是违抗朝廷命令,朝令夕改,唯恐引起天下人唾骂。”
    “一派胡言!天下人算得了什么,黄巾不就是人人喊打的反贼,而今不也是大汉军队,哼。”郭大怒道,任谁辛苦而来的成果别人否认,也不会有好心情的。
    “将军息怒,且听我说完!”于单继续道:“我军之中将领和汉军交战多年,双方苦大仇深,但将军若是归顺汉庭,不会再为以后的生活而担忧,曹操此人雄才大略,将军亦是征战沙场的悍将,在其麾下亦能受到重用,而军中的将领也能有一个正当的名分,成为大汉军的将领,有些将领会极力反对,但以后他们也会明白将军所为的深意,想必会感激将军。”
    郭大面露沉思之色,于单之前的话虽然不中听,仔细想想,却也有一定的道理,谁不想为身后之事着想,他郭大投靠朝廷,想的不也是让后世的子孙不背上逆臣贼子的骂名。
    “主公试想,以两郡之地,对抗曹军,可有把握?”于单追问道。
    郭大无力的摇了摇头,士兵的战斗力不如对方,论将军作战能力不及曹军,不然郭大也不会被曹操袁绍从青州等地追赶到了豫州。
    “朝中来使明言会封主公为中郎将。”于单语气一转道:“若是将军不想投靠曹军,只有据城而守,缓缓而图,曹操攻占了袁绍的青州,以袁绍的性格,双方定然会有一场死拼,曹军经过接连的战斗,粮草不足,双方难免会出现僵持,届时将军亦可率麾下能征善战之士,四处征战,未尝不可,想大将军贾荣,昔日不过是董卓帐下一小兵。”
    郭大缓缓道:“此事干系重大,容我思虑几日,好好款待朝廷的天使。”
    “诺!”于单告辞而去。
    走出郭大的府邸,于单的面色并不是很好看,他给郭大指明了两条道路,第一条投靠曹操,安稳的过完下半辈子,不用每时每刻都要提防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安稳的过完下半辈子,第二条则是征战天下,显然郭大对第一条有些意动,不管怎样,他和郭大都是主仆一场,不希望郭大最后遭到不好的下场,不论郭大怎么选择,他都会不离不弃,士为知己者死,于单自认为才华不高,谋略多有遗漏之处,能够在军中担负重任,完全是郭大的信任。
    郭大最终选择了投靠曹操,多年的征战,让他有些厌倦这样的生活,于单得知郭大的选择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意外,仿佛一切就在预料之中,神色无忧无喜。
    郭大的抉择,在黄巾军高层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自从郭大带领黄巾军以来,可谓是所向披靡,而今又拥有了豫州两郡之地,有足够的实力和曹操抗衡,将整个豫州占领不是难事,为什么向曹操投降呢,他们实在想不明白,在乱世之中,手中有兵才是最大的资本,世家在强大又能如何,攻破城池之后还不是任人鱼肉。
    “黄巾自起兵以来,已有将近十年,诸位得到了什么?看到无数的亲人袍泽一个个倒下,在汉军的追击下仓皇而逃,而后再次发展,这样的抵抗,完全违背了大贤良师当日起兵的意愿,大贤良师是想要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百姓不再遭受欺压的国家,回头看看我们做了什么,每当到一个地方,不断的劫掠,而后遭苦受难的百姓再次加入黄巾,使得黄巾的实力再次增长,接着又是无尽的厮杀,这样的生活,想必各位都有些厌倦了吧?”郭大低沉着声音说道。
    郭大在黄巾中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威望,黑山黄巾拥军数十万,可谓是势大,但和郭大的战绩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纵横青幽冀兖豫扬,张燕只能带着一群黄巾的联军驻扎在黑山,趁着袁绍没有防备的时候来上那么一下。
    帐内黄巾将领皆是沉默不语,郭大的话虽然极为打击黄巾军的士气,说的却是实情,从一个普通的百姓走到现在的这一步,为的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想过上好日子,如果不用战争就能获得这一切,他们绝对不会拿起刀枪和精锐的汉军作战,百姓是朴实的,只要勒紧裤腰带能过日子,能够吃饱饭,他们就绝对不会将脑袋放在腰带上去造反,当初跟随大贤良师,也是出于无奈,家中没有粮食,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亲人饿死,他们的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统治者将他们给逼到了这一步。
    “诸位回去之后,好生思量一番,做好决定之后,再行商讨,有不愿意向汉庭投诚的,我郭大绝不勉强,但是你们也不能强迫麾下的士兵,兄弟一场,我不想最后刀枪相向。”郭大说完之后,起身离开了大帐。
    张翰于单一路跟随郭大到太守府,不禁问道:“莫非主公是决定向曹操投诚了?”
    于单瞪了张翰一眼,道:“天下诸侯之中,有七大势力,西凉军贾荣、曹操军、荆州刘表、益州刘焉、扬州袁术、冀州袁绍、徐州陶谦,这七大势力为当今诸侯最强者,其余者不足为虑,西凉军强大,悍勇之名冠天下,大破鲜卑收服匈奴,哪一场战斗不是令人热血沸腾,兖州曹操,早年便有威名,孤身行刺董卓,发檄文,讨伐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