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最高面额的十元纸币;他们还兑换了一点零钱回去;这些零钱的最小面额是一分钱,小小薄薄的一张纸币,做工却很精致;纸币上的花纹颜色也都很好看,阿常回家以后,把这些纸币一张张摆放在茶几上,兴致勃勃的看了好半天。
随着新币的推行和相对充足的粮食供应,整个市场又渐渐开始活跃了起来,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也都先后打开门做生意了。
过去的五年,虽然是灾难的五年,但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也并不是全无发展,在这个九月份,很多电子产品又重新回到了国人的生活之中。
特别是一些新款手机,现在基本上是人手一个,相对于粮食的价格,它们的价格实在是太过低廉,玩手机的人多了,网络上就更热闹了。
邱成经常也会上网去了解一些信息。听一些网友说,他们国家这一次靠着出售“一线生机”的研究样本,从其他国家换回来不少粮食。
要知道研究也是有消耗的,当初邱成通过热气球和余宏柱之手给出去的“解百毒”毕竟是数量有限,这几个月过去,即使是那些当初获得过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所,如今也都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而邱成之前往南方撒的那些“解百毒”,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也给当地一些研究机构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当地政府每每让那些被邱成投放过“解百毒”的水井水塔配合研究,除了自家研究所积极取样之外,也没少制成样品往国外销售。
据说他们用这些样品换回来不少粮食,虽然每一份样品的价格终究是有限,但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有那么多研究所,积少成多,可以想象他们这回赚了有多少。
随着网络的活跃,网购也逐渐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不同于之前大家都只认同玉米面的情况,现在因为政府开仓售粮,定下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新币的价值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货币流通起来以后,网购就方便多了。
邱成他们家也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卖各种辣椒酱和霉豆腐,之前的几个月中,王家做出来的那些霉豆腐现在基本上也都已经能够开坛了,每天都有霉豆腐出售。
在霉豆腐的销售问题上,王家那边现在基本上是不管,他们最近又把豆腐买卖做回来了,每天光是做鲜豆腐和霉豆腐,就要花费不少时间,邱成这边,就主动把霉豆腐的销售工作给包揽了下来。
他现在手底下有人,最多让周泉在平时挂挂阿里旺旺,那点打包发货的活儿在他们那里三两下就给干完了,反正光卖一个辣椒酱也是卖,再加一样霉豆腐也一样卖。
网络上的交易多了,快递业自然也就随之发展起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混乱,邱成他们还丢过货,后来等他们市里其中几家快递公司慢慢把信誉做出来了,情况就有所好转了。
像他们新南市里面要是发一个同城快递的话,收费一般都只要二分钱,一个快递员收货送货,再扣去要上缴给公司的那一份,每天跑个二三十单,基本上就够养家糊口了。
不过邱成他们发得最多的,还是往省城那边的快递,省城那边的快递业发展得比他们这边快,在新币发行以前,那边就已经有几家快递公司做出规模来了,邱成往那边发货,还没碰到过丢货或者少货的情况。
这天中午,邱成和阿常喂过十五楼那几头猪,从楼上下来,回到14o6,从冰箱里拿了几根冰棍出来,给楼下那些干活的人送去。
眼下已经进入了九月中旬,天气却依旧炎热,往窗外一看,阳光依旧刺眼。大伙儿干了大半天的活儿,也都出了一身汗,见邱成给他们送冰棍下来,个个都显得很高兴,尤其是陈婶子家那两个孩子和住在九楼的那个小孩。
冰棍是邱成从夜市里买回来的,本地人用绿豆做的,先把小绿豆加了白糖熬得软糯,再连绿豆带汤水冻起来,放在冰格里,插上木棒,一根才卖一分钱,市里的小孩也常常会缠着家里人给买。
邱成他们是收摊的时候拿着玉米面去换的,人家卖冰棒的其实也更愿意要玉米面,邱成给他一斤玉米面,他能给十五根冰棒。
大家正吃着冰棒歇息的时候,楼梯口传来几个小孩跑步过来并且大声说话的声音,一进这个屋子,他们就都大声嚷嚷起来了:“哇!阿常你们在吃冰棒!”
不用说,这就是王家那几个小孩了,这几个姑娘小伙儿前些天被他们家大人送回村子里去,帮家里的老人收玉米,最后收回来多少粮食,除了给二老留下一些口粮,剩下的都叫他们爹妈押到城里来了,就怕放在村子里被人惦记上。
“从村里回来了?”邱成这也是刚知道他们回来了。
“刚到,家里没事,过来你们这边瞧瞧。”阿磊小老头似的说道。
“我去拿冰棍。”阿常起身往楼上走,没一会儿,就给他们一人拿了一个冰棍下来。
“还是城里好啊,有冰棍吃。”最小的那个叫小燕的姑娘一边啃着冰棍,一边发出满足的叹息。
“我妈说最近早市那边也多了一家卖冰棒的,他们家还有糖水的,一分钱能买两根。”阿磊的消息从来都是很灵通的。
“还是绿豆的好吃,我爱吃绿豆的。”小玲说道。
“要一分钱一根呢,我妈肯定不舍得给我买。”小燕哼哼。
“阿常,晚上去我们家玩牌吧,这回就堵冰棍怎么样?”阿杰那小子说道。
“你们输得起吗?”阿常现在已经有点明白了,王家这些小崽子一直都把他当冤大头了。
“我们怎么会输?”阿杰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其他几个小孩也都跟着笑,一个个的啃着冰棒,笑得没心没肺,回去做了这么些天的农活,这几个小孩现在比从前更黑了,一笑起来,只见一排白花花的大牙。
“呲。”阿常撇撇嘴,把手里的木棒丢进墙角的垃圾桶里,摸摸肚皮,觉得有点饱了。
这年头的冰棍可不是从前那种细细小小的一根,像他们这回买的绿豆冰棍,扁平形状,差不多有成人巴掌大,虽然那里边绿豆是少了点,糖水是多了点,但是大热天的啃一啃,那也是很不错的。
“哎,你们好。”这时候,门前又来了几个穿着正式的男女,年纪最轻的,看起来也已经有三十多岁的,年纪最大的那个,起码得有五十。
“你们找谁啊?”陈婶子这时候已经吃完冰棒开始干活了,她一边手脚飞快得摘着辣椒把子,一边抬头看向来人。
“哦,我们是市二小的,咱这片区的小孩,都被划在了市二小,往后都在那儿读书。”这时候,那几人已经走进屋来了,原本不大的地方,进了他们这几个人以后,就显得有些拥挤。
“原来是学校的老师啊,快快,请坐请坐。”陈婶子一听说他们是老师,也顾不上邱成这个大老板还在场了,当即就放下手里的活计,拿了几个木筐倒扣在一旁墙边上,请几位老师坐下来歇息。
“哎,谢谢啊,我们今天出来走访,就是想通知大家,咱学校从九月三十号那天开始报名,到十月二号截止,你们家要是有七岁以上的小孩,到时候带上身份证件,到学校报名领课本。”
那几个老师也没嫌弃那几个倒扣的木筐,很随意就坐了下来,之前的那五年里,他们什么苦没吃过,如今这都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报名啊,那还要交学费不?”陈婶子搓着手问道。
他们家这两个孩子肯定得送去读书,要是学费贵的话,她这几天就得提前凑凑,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又看了邱成一眼,实在不行,到时候就找他先预支点工钱。
“学杂费全免,书本费也免了,每天早晚两次还有校车免费接送,目前的政策就是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调整,到时候我们学校会另行通知的。”
那个年纪大一点的男老师推了推眼镜,翻开手里的文件夹,问道:“你们这小区里边总共能有多少个孩子,大概都读几年级你们知道吗?”
“知道知道,我们家这两个吧……”陈婶子说着,就把自家两个孙子孙女的情况先跟那些老师说了一下。然后又把附近她所知道的几个小孩的情况也都简要说了说,陈婶子认识的人多,对附近的情况比较熟悉。
“不是说九月三十号开始报名吗,怎么现在就要登记啊?”阿峰阿磊他们也凑过去瞧。
“要先估计一下学生数量,我们才能提前做好准备,知道一个年级要开几个班,你们几个也是这个小区里面的。”旁边一个女老师示意他们不要打扰那个正跟陈婶子说话的老师。
“不是,我们是老街那边的。”阿峰说道。
“老街那边也在二小,你们的基础怎么样,能跟得上几年级的课程?”那个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和陈婶子说完,又问起了阿峰阿磊他们的情况。
等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邱成这才问那个年纪最大的,看起来也是说话最管用的老师道:“大龄插班生收不收?”
89开学
“插班生?”那个老教师有点不解。
这年头学费又不要钱;国家鼓励大家把小孩子都送到学校里去学习文化知识;免得因为之前的那几年;耽搁了下一代的成长;在年龄和户籍上,都已经放松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插班的必要吗?
“我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前些年受到一些惊吓,把从前学的东西都给忘了,我得让他到学校里再学一遍。”邱成说着拍了拍阿常的肩膀。
“……”阿常皱着眉头别开了头,他现在越来越不喜欢邱成在外面说他是亲戚家的孩子,还说阿常是他表弟什么的。
“哦,是这样。”老教师原本还想问问阿常的智力有问题吗,有没有暴力倾向之类的问题,然后他想想又忍住了,换了个委婉一点的说法:“送他到医院里看过吗?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医院倒是没去过,当时在基地,已经有医生给他诊治过了,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受了点刺激。”要是学校方面需要他们开什么证明的话,邱成倒也可以到医院去弄一个,他们在医院有熟人啊,沈星的姐姐沈月不就是个医生。
“哦,这样啊,那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我先登记一下,回去跟校领导商量商量。”这位老教师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复。
“行。”邱成说着又拍了拍阿常的肩膀,阿常会意,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往那边递过去。
“不是咱们省的啊?”那老教师一边往本子上抄阿常的身份信息,一边随口问道。
“是啊,他在那边都没有亲人了,小邱就把他给接过来了,各位老师,阿常可是个好孩子啊,平时还帮我们干活呢,可听话了,从来不惹事。”陈婶子他们这时候就帮腔了。
“可不是,多好一个小伙儿,真是命苦,好在还有邱成这个表哥。”朱燕明也不含糊。
“邱叔叔,你到时候让阿常跟我们一个班呗。”阿峰阿磊那几个小孩这时候也跟着嚷嚷起来。
“嘿,这事我说了可不算,得问你们老师。”邱成笑着说道。
“我们说了也不算,这事还得看学校那边的安排。”那个年轻一点的女老师也跟着笑道。
“哎,大热天的,几位老师也辛苦了,阿常你去楼上给老师们拿几个冰棍下来。”邱成见气氛不错,这时候就让阿常上楼拿冰棍。
“哎呀,不用不用,我们马上就要走了,还有好几个小区要走呢。”那几个老师连连推辞。
“没事,就坐这儿歇一会儿吧,这时候外边太阳正大呢,不是说要等九月三十号才开始报名,这不还有小半个月呢吗,不着急。”陈婶子和朱燕明她们连连挽留。
“哎呀,哪能弄到那个时候,这个星期就得把走访工作全部做完了。”那几个老师虽然这么说,却也不急着走了,他们几个这一路走过来,确实也是累的够呛,中午都没回家吃饭,就啃了几口随身带着的干粮,喝了几口凉水了事。
没一会儿,阿常就又从楼上拿了一些冰棍下来了,在邱成的示意下,一一将它们递到各位老师手里。
那几个老师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推辞,后来也就都接了,这大热天的在外边跑了这么长时间,吃一根冰棍,那确实是很凉爽的。
就这么一根绿豆冰棍,搁从前,他们谁能把它看在眼里?人民教师的工资,虽然比不了一些高收入人群,但也还是挺可以的,要说买冰棍的话,每个月的工资起码够他们买上几千根,如今呢,哎,不提也罢。
“你们这个事啊,我去跟学校领导说说,应该也没多大问题,不过插班的话,多少应该还是要交点插班费。”
吃着冰棍,那个老教师就又把阿常的事情说了说,刚刚他看阿常的行为举止,不像是能惹事的,而且看他和那几个姓王的学生相处得很不错,把他弄到学校里去插班,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那是应该的,到时候等学校开学了,我领他过去,老师您是教几年级的?”邱成连忙说道。
有个熟人就是好办事啊,到时候去了学校,直接找这个老师,能少走不少弯路,虽然目前他们还只是一根冰棍的交情,但是阿常以后要是能在学校里受到这个老师的照顾,邱成也不介意再加深加深他们之间的交情。
“我今年应该会带五年级,我的办公室就在五年级那边的办公室,你们去了学校,跟人打听一下就知道地方了,到时候我再跟你们说说学校方面的讨论结果。”
这中年大叔也是个精明人,这么好的捞外快的机会,他怎么可能白白错过。邱成他们一看就像是过得还不错的人家,和他们打好关系肯定没坏处。
等这几个老师离开了,王家那几个丫头小子也跟着要走,他们要回去跟家里的大人说说半个月以后报名读书的事。
“等等,我还跟你们说个事。”邱成把他们叫住。
“什么事啊邱叔叔?”阿峰转头问道。
“是不是要我们到时候照顾阿常,放心吧,我们肯定会罩着他的。”阿磊大包大揽道。
“……”阿常垂下嘴角,谁要他们照顾?
“不是,是你们几个的户口问题。”邱成说道。刚刚那几个老师在场,他就没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说,严格说起来,王家这几个小孩现在可不是他们这片区的,从临时基地出来以后,他们的户籍登记在乡下。
“户口?”阿峰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了,刚刚因为马上就要去学校上学的兴奋心情顿时就被阴影笼罩了。
“没错,就是户口的事,回去跟你们爹妈说说,问他们什么打算,是打算在城里买个房子,还是干脆就把你们现在住着的那个院子买了算了,趁着开学前,先把户口的问题解决了,要是不够钱,让他们跟我说。”
人心都是一样的,要是能让自家孩子在城里读书,谁愿意他们在乡下?对于王家这几个孩子读书的事,邱成也是愿意帮忙的,再说让他们和阿常一个学校也好,有点什么事还能照应着点,这几个丫头小子们可都挺机灵。
“知道了,谢谢邱叔叔。”几个小孩谢过邱成,就回家找自家爹妈说这个事情去了。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邱成收拾碗筷进厨房,阿常就在他身边跟前跟后。
“干嘛?”阿常这都已经保持这种状态小半天了,邱成想装没看到都不行。
“不去学校。”阿常哼哼唧唧道。
“去学校才能学到东西,你在家里又学不进去。”不得不说,在学习这件事上,阿常的积极性确实不太高。
“我学得进去。”阿常辩解。
“……”邱成没说话,一边打开水龙头洗碗,一边抬头看了他一眼。
“呜……”好吧,他学不进去。猫男不说话了,回到他的垫子上,窝那儿眯着去,邱成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家伙每每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第二天中午,王老大就过来了,找邱成商量买房的事,按他们的意思,其实还是想把他们现在住着的那个院子给买下来,只不过这个价格上,就要说道说道了。
自从全国上下刮起了中草药热潮以后,像邱成他们现在住着的这种商品房,基本上房价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动,但是像王家他们现在住着的那一带,房价确实是涨了的。
一方面他们那边离市区近,还带那么大一块土地,这些都是商品房没办法比的。而且像他们现在住着的那个院子,光是门前的小院都有不小的面积了,现在那一带的人有不少人都在自家院子里种草药,还有阳台上楼顶上,有的是地方,这个也是商品房没得比的。
王老大他们他下午听到几个小孩从邱成这里带回去的话,就到沈星她们家去打听了一下现在他们那一带的房子是个什么价位。
沈星现在整天都在养鱼工厂那边忙着,房屋买卖方面的事情,正慢慢交接给她母亲,沈星的母亲原本是个大家闺秀,她从前那格调,比她的三个女儿可都要高得多了,沈星沈月她们就算是和沈定军的关系还好的时候,也不如她从前那时候。
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些年,她已经把脸皮磨得比城墙还厚,买卖房屋而已,在她那里根本不算是个事,碰壁算什么,她从前连警察局都不知道进过几回了。
于是就这样,那边离婚的事情还没弄清楚,这边她又做起了房屋经纪人。
离婚那事还有的拖,沈定军不给出一个让她满意的价码,她是不可能会松口的,看谁拖得过谁吧,反正她们这边的日子也是照过,她大女儿是个医生,二丫头现在也出息了,三丫头也挺懂事,只要世道不乱,她们的日子就会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