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猎-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疯了?”

    “辛教授,你别说傻话!”

    “这不是开玩笑的!”

    几个关系好的研究员都在低声劝辛笛,cfda和卫生部官员,还有智囊团秘书,以及杨顺等人,全都在看着辛笛。

    其他人的劝说没有效,辛笛说道:“别劝了,就是我。我们都是做药物研究的,应该比谁都清楚,我们耽误不起时间,我这就去取248号血清。”

    “别去!”

    cfda官员连忙拦下他,焦急说道:“辛教授,你是研发者,不要涉险,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旁边几人也在给杨顺使眼色,希望杨顺说话,制止住辛笛的疯狂念头,但杨顺只是摸着下巴,面无表情,一句话都没有说。

    辛笛笑了笑,看着四周,那些年长的头发花白的院士,那些研究时间比他年龄还长的生化教授,那些忧国忧民的官员和军人。

    还有杨顺,这个他最崇拜的人,辛笛觉得能认识杨顺是他的荣幸,如果能为杨顺的科研献身,他觉得值得。

    辛笛轻叹一声,说道:“我很崇敬陶琪敏教授,她去世后,我们用大医精诚,永垂千古来形容她。陶教授研发出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当时国内买不起大猩猩,她决定在自己身上直接注射,她都能做,为什么我不行?”

    cfda官员急了:“可是乙肝和蝠猴病毒能相提并论吗?得了乙肝不会死,感染了蝠猴病毒,50%的死亡率……”

    辛笛反问:“我们现在是知道得了乙肝不会立刻死,但是在当时,谁知道?”

    没人可以回答,1975年基础科学一塌糊涂,乙肝疫苗在人们看来,其实比蝠猴病毒也好不到哪里去,肝硬化,肝腹水,活不了几年。

    辛笛说道:“我还很崇拜另一位教授,巴里…马歇尔医生,他也是我们华夏工程院的外籍院士,大家都不陌生吧?”

    众人点头,这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在31岁时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且提出了胃溃疡的假说,但遭到主流科学家和医生们的集体嘲笑,没人相信他。

    辛笛说道:“马歇尔提出假说后,没人相信他,而且他的动物实验失败,缺少人体实验对象,没有死刑犯,没有高价志愿者,也没有棒小伙子战士自愿站出来帮助他……”

    旁人轻笑,杨顺也在微笑,没有制止辛笛继续说下去。

    辛笛道:“在各种不利情况下,马歇尔实在没办法,他只能把含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喝下去,他成为自己的实验体。然后,他病倒了,大量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穿孔,他差点因此而死,但是他成功了。而且……”

    辛笛故意拖长语调,看向杨顺:“而且马歇尔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和你一样。”

    杨顺哈哈大笑:“辛教授,你也想学马歇尔医生,获得诺奖吗?”

    辛笛耸耸肩:“我一直以你为学习的榜样,为什么我就不能奢望一下诺奖?当然,疫苗是你做出来的,诺贝尔肯定不会授予你了,我沾点光也好。”

    杨顺故意说道:“可小心万一你死了,只能封你为搞笑诺贝尔奖了。”

    辛笛微笑道:“如果我死了,请你帮忙照顾好我的家人。”

    一屋子人沉寂,心情很有些沉重。

    话都说成这样了,其他人还是觉得风险太大,胃溃疡和蝠猴病毒同样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以身涉险不值得。

    所有人都不敢自己试验,因为死亡率太高。

    杨顺是不能试验,病毒对他根本无效,但这话他不能说,他其实是很支持辛笛这么做的,如果没人主动站出来,他甚至想主动开口,让辛笛去试疫苗。

    可辛笛这个傻小子,没等他开口就主动站出来,杨顺真的很感动,他愿意成全辛笛,不说获得诺奖,如果辛笛能因此成为工程院的院士,也是很不错的结果。

    旁边人劝道:“辛教授,这么重大的决定,要不要和家里商量一下?”

    “不用了,我的决定,我做主。”

    辛笛当然拒绝,家里要是知道了,肯定以死相逼,绝对不会同意。

    众人无法,cfda官员只能开口:“杨教授,你觉得呢?”

    杨顺严肃说道:“辛笛,你是成年人了,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负责,你要想好。”

    辛笛点头,郑重道:“我想好了,我决定第一个打疫苗。”

    杨顺再不说话,摆摆手,同意辛笛去制作疫苗。

    所有人都与辛笛握手,拥抱,目送他进入实验室,在里面注射疫苗。

    出来后,先彻底消毒,再把辛笛送到隔离区观察,确定身上没有携带蝠猴2号病毒,才允许大家接触。

    注射后,辛笛果然病倒了,低烧发热,畏寒,头昏无力,没有食欲。

    许多人心里一沉,暗叫不好。

第398章 当我女儿的干爹吧

    疫苗后遗症出现,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剧烈反应,轻则发烧,重则死亡。

    杨顺一直在盯着,他每天亲自帮辛笛抽血化验,连隔离间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进出的,在这种情况下,辛笛才有勇气配合下去。

    到了第三天,辛笛的低烧退去,精神突然恢复,情况大为好转,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以为自己是回光返照。

    在杨顺进来抽血,送出去化验后,辛笛有点哽咽,说道:“我不怕死……”

    杨顺竖起大拇指:“嗯,你是纯爷们儿。”

    “我舍不得老婆孩子,她们都那么漂亮。”

    “瞧瞧你,还说自己不是颜值控。”

    “你能不能当我女儿的干爹?”

    “等你真死了我再当干爹吧,你要是没死,别想和我攀亲戚。”

    “要是我没死,等我女儿长大后,让她给杨德猎当老婆吧,当了亲家,你还是可以叫我大哥啊。”

    “滚滚滚。”

    两人像是初次认识一样,相互嘲笑打趣着,仿佛又回到当年上学的时候,那时两人还经常讨论苗女多情的故事,相互挖苦,最穷的时候都没什么钱,路边的烧烤摊就能让人高兴好几天。

    这时候,内线电话响起,里面传来兴奋的声音:“杨教授,抗体出现了!”

    抗体出现,意味着疫苗生效,他们成功了!

    杨顺其实早就知道,他在辛笛体内发现了抗体,比刚才的血检还要准确。

    看着呆呆坐在床上的辛笛,满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杨顺哈哈大笑:“我都说过了,别一天到晚想着和我攀亲戚。恭喜你辛教授,你成功了,你成为了不会被感染的人!”

    “还好我运气逆天。”

    辛笛如释重负,他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做这件事,幸运的是他赌赢了,接下来他的好日子来了,他的名字绝对会记入史册。

    有这个成功例子在,研究所里的所有人都大着胆子接种疫苗,这样就不会因为不小心而被病毒误伤,当然,这是在杨顺亲自带头打针,并且保证大家没事的前提下,大家才敢接种疫苗。

    至于这些疫苗会不会给各自的亲人准备一份,大家一致决定暂时不用,毕竟内地至少看起来是安全的,疫苗应该用在其他人身上,比如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同行,以及沿海开放港口的一线医护人员身上。

    疫苗研制成功,这个巨大的好消息当天晚上就传递到了中京,两地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了杨顺关于疫苗的汇报。

    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首长公开向杨顺带领的红枫生化研究所表示祝贺,感谢他们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引起全国极大的轰动。

    “华夏科学家万岁!”

    “这才是真正的希望之星!”

    “每次都是镁国英雄,终于等到华夏人拯救一次世界了,哈哈。”

    “为杨教授等人祈福……”

    粉丝们真的特别热情,在杨顺的微薄里盖了超过50万的超级高楼,比那几个小鲜肉明星的微薄要有人气多了。

    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留下这么一幅画面,现代化生化病毒实验室里,十五个科学家站在一起,居中的杨顺举起一支小小的试管,这就是人类的希望,他点燃了生命的火种。

    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刻,或许这会是21世纪百年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乱世之中,为了让人类产生活下去的信心,必须要塑造出经典的英雄形象,给人们希望。

    媒体迅速介入进来,深挖下去,这些科学家们说服自己的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做研究,妻子儿女与他们哭泣送别,如同送夫送父从军一样,这些故事已经颇为感人了。

    谁也没想到,辛笛还会冒着生命危险,成为第一个主动接受疫苗注射的科学家,陶琪敏教授那些以身涉险的前辈科学家,再加上辛笛,全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

    这些科学家的行为也激励了一大批志愿者,甘愿以身涉险,加入疫苗的临床试验。

    尤其是中京八环郊区的一些农民,因为拆迁,很多农民都是几千万的身价,有钱后物质得到满足,空闲的时间也多了。

    这些农民被杨顺和辛笛的行为所感动,意识提高不少,纷纷主动加入农科院,生科院等研究所穷单位,极大缓解了中京大学生因为收入太低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而导致的研究员短缺。

    别小看农民,他们在物质生活富裕后,也想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也在追求进步。

    农民们愿意与知识分子打交道,愿意为科学献身,而且吃得了苦,不怕累,工作起来格外认真,像某些熟练农民工培养的细胞,提取的dna,跑的电泳,比一些科班出身的生物系研究生做的质量还高。

    《一个农民的自我修养》,这本书成为今年最励志的畅销书。

    一时间,老百姓们为自己国家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人人相信,只要华夏这种人越多,未来将会越美好,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

    多么和谐的场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多么正能量的故事。

    在强大的舆论宣传下,普通人永远都只看得到真善美的那一面,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美好场景之下,又隐藏着多少黑暗和龌蹉。

    第一批疫苗临床试验其实做了101个人,辛笛是第一个,他成功了。

    但剩下的100人,因为疫苗不适应症导致3人死亡,都是妇女与老年人,这说明疫苗还不是最稳定的,需要调整剂量和成份,这份数据公众是不可能知道的,只有杨顺团队才清楚,他们还要继续研究升级。

    另外,疫苗生产出来,是要给健康人接种的,cfda,fda,ema这些机构的重要性立刻凸显,如果他们现在对疫苗不严格把关,很可能让幸存下来的一部分人类再次获得重创打击。

    疫苗后遗症不是说笑的,全世界所有病的所有疫苗可以说都有后遗症,只是大和小的差别而已,谁知道这支疫苗会不会在十年后,病毒突变,延缓致死?或者破坏心血管,中风,败血病,甚至不孕不育?

    因此,审核还必须从严。

    从疫苗正式生产,发放,还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发放到普通人手里,而那个时候,很可能真的只有60%的人类活下来。

    黑暗的问题就来了,世界毁灭前,诺亚方舟让谁先上?

    泰坦尼克撞击冰山后,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船的国际惯例还行不行得通?

    这批疫苗数量有限,该怎么发放?

    顺序是富人,精英,明星,最后才轮到普通老百姓?

    还是,让领导先打,让有钱人先跑,低保户最后?

    另外,谁来投放这些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际红十字会,还是各国疾病防控中心,还是默克这种医药企业,亦或是走各个国家的医药联盟,从医院里打疫苗?

    需不需要军队来管理药物?万一发生暴乱,谁来处理?

    另外,每个国家的份额是多少?

    镁国这几个月已经死亡1200多万人,欧洲死亡1000多万,全球累计加起来超过5000万,再等半年一年才能拿到疫苗,那时候可能超过几亿人死亡。

    人类社会就像一个黑色的森林,每个国家都小心翼翼藏着自己的身体,不敢暴露自己,生怕有人在旁边打黑枪,被病毒盯上。

    可惜华夏这个傻孩子点燃一堆火,高声说道:“喂,我这里有面包和牛奶,还有疫苗,你们谁想要?”

    那些饿极了的其他孩子绝对会扑上来,一顿疯抢,肯定要打起来,说不定还会对华夏这个孩子打黑枪,下黑手。

    “所以说,杨教授,你们开发出来疫苗确实很好,但你们不应该为疫苗的分配方案感到头疼,这也是我们军方要求立刻接手的原因。”

    实验室里,军方长官将最近情况的汇总统计递给杨顺,意味深长说道:“这个时候,您只能相信国家了,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合作愉快。”

    杨顺看了看,许多国家开始报价了。

    有的提供资源,有的承诺开放许多行业,有的拿技术交换,有的用武力威逼,联合国也主动施压,认为疫苗是全人类的大事,希望华夏不要做的太过份,不能狮子大开口。

    当然,话都说的很委婉,但就这个意思。

    而且隐隐带着警告的味道。

    “权力是最美味的毒药,权力的重新分配让无数人痴迷,权力带来的好处谁都舍不得放手,天底下,谁都不是圣人啊。”

    杨顺轻叹一声,将报告扔回去,看不下去。

    长官笑了笑:“您负责技术,我们来当坏人,脏活累活一直都是我们在做,不是吗?”

    杨顺道:“行吧,我整理一下资料,另外你们要寻找几处军方控制的疫苗加工厂,我好估算产量。”

    很快,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由镁国为首的代表提出,以“哥本哈根协议”的框架,像规定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样,给每个国家分配疫苗的数量。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多拿疫苗,死亡人数越多,拿的越多,因为感染的越多,镁国欧盟和曰本是最大受益者。

    但是,这次华夏不同意,发言人公布了产量。

    因为病毒的培养比较苛刻,原材料不足,产量不会太充足,每天生产300万支左右,如果产量增加,华夏会主动通报。

    至于具体的分配比例,华夏要按照联合国统计的,去年的各国人口比例来配送。

    比如华夏去年人口14亿,镁国3。2亿,曰本1。2亿,那么华夏自己分配的量是镁国的4倍,曰本的12倍。

    而非洲那边13亿人口,将会获得与华夏差不多的份额。

    每一批疫苗都有编号,并且有总量限制,按照各国人口比例,给予不同的份量,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

    至于各国如何给自己的老百姓分配,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华夏履行完自己的职责就行。

    华夏发言人刚刚说完,联合国大会上立刻吵的不可开交,纷纷指责华夏做的不对。

    镁国代表质疑:“你们华夏只死了不到1000人,我们镁国超过1200万人死亡,凭什么你们要拿到5倍的剂量?你们这是在谋杀!”

    曰本代表也想说什么,被华夏发言人拿眼睛一瞪,吓得不敢说话前几天在津市港口有几个曰本特工闹事被抓住,差点被港口军队当场击毙,曰本政府理亏,华夏还没找他们算账呢,还敢说话抗议?闭嘴吧!

    欧盟那边多个国家也觉得不忿,凭什么华夏占1/5的份量?

    还有印渡,也因为14亿人口,也占1/5,这又凭什么?

    在所有人看来,印渡那个鸟国家,政府才不会管低种的老百姓死活,拿到1/5的药物,也绝对先满足高贵人种,剩下的就是卖给国外赚钱,这么分根本就不公平。

    还有东南亚小国,比如新加坡,病毒最先爆发的国家之一,人口570多万,现在死了差不多一半人,还剩300万人,国民经济差点崩溃了,按人口来算,他们只能拿到几万只疫苗,杯水车薪。

    华夏驻联合国代表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道:“我们华夏开放了80天的港口,收容了来自镁国的难民550万人,曰本和韩国难民200万人,我们提供干净的饮用水,温暖的住宿,不愁吃喝的生存环境,如果你们觉得华夏这一切做的没有意义,可以把难民全部带走,疫苗我们也可以一支也不要,全部送给你们。”

    镁国代表瞬间卡壳,拿难民来说事,还真让他们无话可说,镁国境内乱成一团,连基本民生都快保不住了,还接受550万难民,怎么接收,用嘴接啊?

    华夏代表又说道:“但是,有了这批疫苗,我们华夏就可以接受从世界各地过来的更多的难民,我们甚至可以开放机场管制,优先接受一批……优秀的难民。”

    这话说的很隐晦,优秀难民是个什么标准?怎样才叫优秀?亦或是,给钱就收人?还是可以接受各位官员的家属亲人?

    这里面可以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华夏只要占有这个份额,就是巨大的资源,和当年的碳排放数量一样,完全可以拿出去做交换。

    而且这不叫乱世发财,按人口平均分配恰恰是对人权最大的尊重。

第399章 全民征兵

    人人平等的口号喊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华夏死的人少是因为华夏政府做得好,镁国死的人多是因为镁国没有足够努力,但华夏人的性命和镁国人的性命一样高贵,这才是人权平等。

    如果要华夏牺牲自己的利益,减少自己的疫苗份额,把疫苗让给其他国家,那么其他国家就必须做出回报,补偿华夏的损失,这才是规矩。

    乱世不需要圣母,上一个最可恨的圣母叫程心,她最终毁灭了全人类。

    再说了,没有按照现在死剩下的人数计算,而是按病毒爆发前计算配额,华夏已经够意思了,谁特么再唧唧歪歪,连疫苗都不给你。

    联合国大会上争吵不断,聪明人都清楚,手握疫苗的华夏成为话事人,私底下肯定还有隐藏的配额交给其他关系好的国家,以拉拢关系,逼迫华夏是不可能的,而且要担心华夏翻脸,还是以讨好为主。

    欧美国家只能想办法,比如去逼迫非洲国家小老弟。

    黑人兄弟一脸懵逼。

    他吗的我确实很黑,但我黑就有罪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