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猎-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顺道:“你们都知道,我是在研究植物时顺便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化合物,比如猫薄荷香水纯粹是为了满足猫主子的,玉米里也有对心血管有益的物质,我为什么不能两件事一起做?”

    说的挺有道理,大家一时卡壳了。

    杨顺趁机介绍道:“今天正好宣布一件事,经过农业部的批准,以红枫农业大学牵头,南山植化所为主要研发机构,《南山特优1号高产玉米研究组》成立,本人担当研发组的组长。”

    旁边农业部官员,还有陈校长,都点头确认了这件事,农业部官员趁机宣读了完整的文件,明年就可以全国大规模推广种植。

    坐实了!

    果然是超级玉米的项目!

    薛贵瘫坐在座椅上,无力说话,他的双手从额头搓到下巴,这下可好,他该怎么破这个局?不行,待会儿还是得试着抱杨顺的大腿。

    其他几个种子公司的,也同样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等记者们问过玉米项目的事后,话题又转到杨顺旁边的人身上。

    “听说袁主任已经从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辞职,是要加入你的研究所吗?”

    记者紧追不放,袁定洋回答道:“我确实已经辞去主任职位,加入到杨博士的植化所,继续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下面全体哗然,玉米已经大丰收,这家伙又进入杂交水稻行业?

    如果再加上前段时间的纪录片,杨顺已经对外零售蔬菜种子,这么说,他这是打算全面进军种子行业咯?

    厉害了我的杨!

    “袁主任,您为什么要从国家水稻研究中心离职?”

    “我听说您卖掉了xx高科的全部股票,这是要和xx高科划清界限了吗?”

    “您是不是掌握了新的育种方法?不想和xx高科分享?”

    几个财经方面的记者赶紧站起来询问袁定洋,这可是大新闻啊,华夏水稻行业的旗帜,领军人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为什么非要加入杨顺的研究所?

    袁定洋回答道:“离职只是一点私人原因,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湘省的上级领导也没有为难我。抛售xx高科的股票也是经过董事会同意了的,合作了这么多年,相处很愉快,算得上是有始有终吧。”

    “可是……”

    “袁主任……”

    “为什么……”

    记者们又开始争先恐后追问起来,这时候,袁老慢慢抬起一只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

    会场全都安静下来,将镜头对准他。

    袁定洋帮他举着话筒,放在嘴边。

    袁老真的年纪大了,昨天从湘省赶到红枫,今天坚持参加新闻发布会,这都是杨顺没想到的,袁定洋也拦不住,是袁老坚持要来,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任性的要求。

    当然,杨顺昨天晚上就见到袁老,并且给他悄悄送出去一些能量丸子,幸亏袁老还没衰老到油尽灯灭的地步,多续个半年生命还是没问题的。

    袁老缓慢说道:“我在海楠三亚,有一块地,面积不大,只有50几亩,那里种着,我几十年来,研究杂交水稻,全部的心血,大概有几百种,全都是优质稻种。”

    竟然还有这种事?

    如果不是袁老自己说出来,许多人都还不知道,就连杨顺也是第一次听说。

    袁老说话一听一顿,主要是呼吸跟不上,他说道:“我今天来,是想告诉大家……我要把这块地,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全部赠送给杨顺,让他继续发扬光大,杂交水稻的事业。”

    啊?

    杨顺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事袁老根本没有和他商量,就对着媒体们讲出来,这让他怎么办?

    轰!

    现场一阵喧闹,都觉得袁老怎么能这样,这是念遗嘱吗?怎么全部赠送给外人,您儿子还坐在旁边呢,不会闹意见吗?

    只是,袁定洋看起来根本就不在意,很支持父亲的决定。

    杨顺傻眼了,这个不仅仅是礼物赠送这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传承,袁老将他这辈子所有的积蓄和财富全部赠与杨顺,老一辈德鲁伊退役,新一辈德鲁伊成长起来。

    杨顺关闭话筒,侧过脸,有点急切地想说什么。

    但袁定洋凑过来,在他耳边说道:“父亲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求人,希望你能成全他。我不会介意的,主要是我太不争气,我那两个哥哥,还有母亲,都不会介意,你放心,那块地是父亲的私有财产。”

    “不是……你们也不提前和我商量一下,这个我很被动啊。”

    “拜托了杨总,你们正好做这个交接仪式,不是更有意义吗?”

    杨顺无话可说,再看袁老,也很期盼地看着他。

    行吧,谁叫老人家是他这辈子从小到大的偶像呢,这个忙,他帮了。

    杨顺拿过话筒,示意现场记者安静:“说实话,我也是今天第一次听到,袁老实在是太慷慨了,我感到肩膀上的压力巨大,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记者们有人轻笑,杨顺这确实是正常反应。

    他继续道:“后来我一想,这可是海楠三亚的几十亩地呀,我不种地还可以盖个别墅住住,当候鸟也不是不行,对吧,管它呢,先答应下来再说。”

    “哈哈哈……”

    所有人都以为杨顺是在开玩笑,但杨顺真没开玩笑的意思:“我是说真的,杨氏肿瘤免疫疗法也是我在研究蟾蜍时无意中发现的,本意并非救治人类,只不过恰逢其会罢了。”

    笑声渐渐变小。

    “猫酮也一样,我还在想方设法逗猫主子开心呢,无意中提取出猫酮,我当时做了小白鼠实验,偶然发现镇痛作用,那好啊,干脆用猫薄荷草代替荆芥,放在感冒药里,增强缓解效果。谁能想到猫酮会戒读?我也不是为了戒读才研究的猫薄荷草呀。”

    场上非常安静,记者们还在想,你说这些,不是有损你的个人形象吗?

    杨顺感慨:“我的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出于兴趣,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去做什么。研究玉米,是因为我想给家里刚买的e100纯乙醇汽车自己补充燃料,纯粹是兴趣使然。所以水稻,我答应下来,抽空研究研究,谢谢袁老赠送的种子基地。”

    最后一句的转折,差点没让记者们笑喷出来。

    杨博士,你的节操呢?

第354章 没机会了快上车(四更)

    有记者开着玩笑问道:“你突然决定研究水稻,是因为什么兴趣?”

    杨顺笑眯眯说道:“我家里喜欢吃五常的贡米,可惜有钱都不容易买到正品,产量太少。正宗的泰国香米也可以,但市面上香米假货又太多。所以,我不如自己研究一种水稻出来,争取也有类似的好口感。”

    哗……

    这个就厉害了,记者们觉得杨顺真的好叼,真敢说,就不怕将来无法兑现?

    从来没有哪个农学专家敢公开夸下海口,说要研发出一种什么什么米,这种事情是不以意志力为转移的,万一科学实现不了,当年吹过的牛逼,年纪大了用什么来证明?

    袁定洋也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踢杨顺的鞋子,但杨顺似乎根本就不在意。

    他继续说道:“别怀疑我的真诚,待会儿中午大家就在景区吃饭,我请客,菜全部都是员工们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米也是我们自己种的,品种就不告诉你们了,根本没上市,但口感真的一级棒,特别好吃,保证吃了还想吃,下次你们带朋友来,报我名字打八折!”

    记者们哄笑,真服了,这位杨博士为了推销他的生态有机种植园,真的是想方设法,不放过每一个宣传机会。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还是有很多干货的,气氛不错,没人刁难,中午吃饭,还真的让记者们相当满意。

    杨顺请客,让大厨做了十菜四汤的自助餐,任由记者们选。

    许多人吃过之后,都夸奖是这辈子吃的最爽的一次中式自助餐,菜新鲜味浓,米饭香糯可口,真的不比国内顶级有机米差多少。

    当然,每个领到餐券的记者都有红包拿,临走之前,还可以领取景区特产有机蔬果大米包一份,总共加起来市场价1000元了,相信各家单位,都会把这次新闻发布会报道的漂漂亮亮。

    嘉宾们的待遇更好,杨顺特意选了五间包房,在二楼陪同。

    薛贵带着薛丹和老苗坐一桌,主人代表是袁定洋,同桌还有两个种子行业的同行,全都带的漂亮妹子,不过另两家都是公司最擅长喝酒,最放得开的销售精英,只有薛丹是个假冒秘书,柔柔弱弱像个林妹妹,楚楚可怜,结果被对手针对,逼着喝了很多。

    大家的想法谁不知道?

    都是心知肚明的,都想和杨顺接触,看看能不能技术交流合作,不行的话,做做某个品种的销售代理也是不错的,面熟之后,总是有办法合作的嘛。

    但可惜的是,杨顺只在这一桌打一个照面,集体喝一杯酒,就出了包房到隔壁去了,薛贵始终没有找到机会攀谈。

    一直到饭局结束散伙,薛贵自己都喝得醉醺醺了,还要扶着晕头转向的薛丹,拉着老苗一个劲哀求,求老苗帮忙牵线。

    见这两人连路都走不稳,老苗干脆在酒店给两位开了两间房吗,让他们休息。

    然后又来到薛贵的房间里,泡了醒酒茶,皱着眉头抱怨说道:“薛老弟,你今天要是带着你公司的资料,种子样品,还有你的一颗真心过来,说不定还有机会,可你搞这么一套,你以为杨总会收下那种货色?”

    老苗指着隔壁的方向,有些生气。

    不管怎么说,虽然苗芳菲的那一层关系不好意思对外公开,但他肯定不可能做拉皮条这种事情,这个认识二十多年的朋友竟然想着美人计,给杨顺送女人,确实让他寒了心。

    薛贵酒都吓醒了,连忙道歉,说自己一时糊涂,犯了忌讳,求老苗再给一次机会,说说好话,看晚上能不能一起再单独吃顿饭。

    他哀求道:“苗哥我错了,我是真不知道杨总结婚生孩子。小是我侄女儿,音乐学院就读的大学生,我也只是想年轻人介绍认识,成不成是另外一回事。晚上吃饭,我不带小就是,我以后绝对不会再提她一个字!”

    听说是薛贵的侄女,老苗总算好想一点,知道薛贵是实在没辙了才想的这招。

    老苗说道:“说实话,今年过年之前,我会把国内所有的生意全部处理干净,全部转给杨总,然后我一家人移民到镁国。”

    薛贵大惊:“你在国内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去镁国?”

    老苗道:“没办法,那边事业也需要人打理,我怕两头顾不上,两头都出问题。我肯帮你牵线搭桥,是看中了你的能力,不是其他歪门邪道,知道吗?你下午好好休息,醒醒酒,晚上等我电话,一起吃个饭。”

    “唉唉!谢谢苗哥,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薛贵获得第二次机会,真的感激涕零。

    等老苗走后,他也不睡觉休息了,赶紧让自己的老婆把东西送过来,上市招股书,各种有价值的样品,还有技术总监那边的实验记录本之类的,全部打包一起带过来。

    忙碌了一下午,薛贵终于等到电话,自己背了个电脑包,进了景区往植化所方向走。

    这是薛贵第一次进植化所,一个姓肖的小伙子将他带到休息室,里面欢声笑语,他点头哈腰,对每个人都非常客气。

    老苗招招手:“来来,老薛,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植化所里的研究员,袁主任和杨总就不用介绍了。”

    薛贵连忙一个个握手问好,杨顺请他坐下,问清楚还没吃饭,示意员工打电话给所有人订饭。

    老苗说道:“薛老弟是红米农科公司的老总,我认识了二十几年,很有能力的一个人,现在公司好像卡在上市这一步了,好像卡了两年是吧?”

    “是是是,主要是现在证监会审核太严格了,门槛上升,我们公司还差一点点火候,研发实力达不到。”

    薛贵打开电脑包,将资料递给老苗和袁定洋,他们都是上市公司老总,很清楚这方面的运作。

    杨顺说道:“我看了中农院的年度统计报告,你们红米农科的综合实力好像全国排名挺高的呀。”

    薛贵不敢夸大:“一般般,省内第二,去年全国第十八名。”

    差不多明白了,几人看了看资料,都在点头,在杨顺身边附耳解释。

    最后杨顺思索了一会儿,也点了点头。

    老苗就问道:“老薛,你想合作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应该知道,我们所的研发实力全国基本上无人能敌的,你可以不信,但错过这次机会就再也不可能上车了。”

    薛贵连忙恭维道:“我信,杨总获得诺奖,袁主任也辞掉那边的公职过来帮忙,就连袁老也表示支持,我还有什么不信的?”

    还是名人效应好,老苗笑起来:“那好,我就直说了,我们想整体收购你的红米农科。土地,厂房那些固定资产也不值几个钱,我们还看不上。最主要的是,我们要你完整的销售团队和全国渠道,收购完成后,蔬菜和玉米种子,我们就开始走你的渠道了。”

    薛贵惊讶了,一直没说话,脑海中迅速运转,分析得失。

    袁定洋也在旁边敲边鼓:“薛总,也不怕实话告诉你,你要是不答应,明天我会找国内排名20…30的公司,一家一家谈。考虑你,主要是苗总推荐,再加上你公司的销售网络还算完整,团队也还行,又是红枫本地公司,才给你这次上车的机会。”

    薛贵拿定主意,再不犹豫了,再犹豫,就是被淘汰的命。

    他咽了口口水,问道:“收购价怎么说?”

    杨顺终于开口了:“按照你的招股说明书,给你5000万,你把其他股东打发走,然后将公司转让给我,你继续过来当老总,除了固定年薪外,再给你1%的种子利润分红。”

    1%?

    这个是不是太低了点?

    薛贵只是稍稍迟疑了三秒钟,老苗就看出来他在想什么,最后拉他一把,说道:“你知道农业部规定,明年我们最低卖多少玉米种子吗?3000万亩,也就是6万吨种子,15块钱一斤就是18亿销售额,1%还少吗?将来水稻呢?蔬菜呢?”

    说到最后,老苗压低声音:“袁主任也只有1%,你还犹豫什么呢?”

    薛贵迅速算出来,如果杨顺的团队能做到年销售100亿,他的分红就相当可观,绝对比他去当上市公司老总,要舒服的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确实身价高,但没法换成钱啊,杨顺这边分红可是给的现金,这个才重要!

    他说道:“这个,我原则上觉得可以,不过具体细节……”

    杨顺打断他:“细节让袁主任和苗总和您谈,我只要最优秀的营销团队,最有能力的人和我一起干,相信我们能一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老苗笑眯眯道:“薛老弟,欢迎上车,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薛贵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去适应这个年轻人,他的理念,他的行为方式,只有和团队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顺不在乎分出去1%还是5%,他只需要一个稳定的全国营销网络,能快速帮他把销售打开,能帮他应付农业部的官员,能在这乱象横生的种子市场里,同利剑一样,锋利无比,绝无拖拉,杀出一条血路。

    11月,搞定自己在农业板块的事情,杨顺将红米农科整体打包收购,正式宣告进入农业种子行业。

    12月,杨顺带着一个特殊的团队,奔赴瑞典,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第355章 老杨我好想你

    历史上有很多人拒绝过诺贝尔奖,比如原苏联,当年国的几个,大部分是迫于环境和政治压力,连小命都快没有了,还谈什么领奖?

    当然也有极少人是“无法被金钱和荣誉收买的”,这种硬骨头连老虎凳,辣椒水都无法让他们屈服,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斗士,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就算是获奖的人,也有许多人迫于身边的各种压力,表面上答应接受诺贝尔奖,但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借口多种多样,比如身体欠佳,社交恐惧症,或者是“演唱会的档期满了”。

    这些都是特立独行的老外,个性才是他们的标签。

    但不管怎么说,老外对诺贝尔奖的重视程度,比华夏人要轻得多。

    如果问问西欧和镁国的普通老百姓,说不定他们还记不住自己国家哪几个人得过奖或许也是因为拿的太多的缘故吧,不像华夏百年也才几个人得奖,每拿一次,当然举国欢庆。

    出于对科学的尊敬,杨顺没有学习摇滚歌手的做法。

    他表现得中规中矩,颁奖晚会照常参加。

    而且随行的团队有三十几人,除了杨顺和汪卉以及他们的家人之外,还有农业部,中科院,红枫市政府专员,三亚某个小领导,另外还有陈浩,叶青,袁定洋和薛贵。

    嗯,辛博士也来了,他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过来:“大佬,我农村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就让我见见世面吧,拜托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滚蛋,你蜜月旅行,不是去了欧美十日游吗?”

    “特么的我当时脑子瓦特了,不小心报了个低价游,结果被坑了哇,天天拖着去购物。”

    “……资产几千万的人了,还占这点便宜……自己作死!”

    “是是是,我自己作死,所以老板,可怜可怜我吧,我真的想看诺贝尔长什么样儿。”

    杨顺拗不过,只好把他带来,每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能带10位亲友团成员加入,见证他的荣(装)耀(逼)时刻,而且杨顺的朋友不多,凑10个人还是挺容易的。

    从中京出发,先到国柏林转机。

    袁定洋带着其他人先去瑞典,接待他们的是强人汤瑞典分公司的员工,他们被安排到酒店住下,主要任务是参观瑞典的生态农业,另外还有私密任务。

    杨顺带着亲人留下,去了汪芸的家。

    这下子热闹啊!

    杨中华和陈梅第一次来柏林,陈梅手里还抱着杨德猎,各种新鲜感,说除了建筑风格有点好看之外,感觉连红枫的现代化程度都不如。

    老汪两口子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