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简单点说,假设《ca》一期发表了10篇论文,以它的影响因子200来看,其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应该引用了《ca》这一期的论文10*200=2000次。
问题就来了,影响因子200是平均数,有的论文稀烂,拖后腿,比如只有10次,那么必然有的论文超高,才能拉高平均值。
还有,五月份发表的论文,其他研究员要消化,吃透,自己写论文,再发表,被其他杂志社审稿,修改,发布,这中间可能要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所以影响因子是记录的最近两年的数据。
杨顺就是这样回答的:“这才一个月,看不出来什么吧?要发力,也是在下半年或明年发力。”
陈校长道:“但sci收录库里面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你问过没有?”
杨顺腼腆笑了笑:“出于虚荣心,我问过。”
“哈哈哈!”
“小杨真是实诚。”
“在这种事上,谁不虚荣?”
大家都笑起来,常威心里不屑,真是虚荣,嚣张,他感觉嗓子有点渴,拧开水瓶喝了一口。
陈校长更兴奋了:“说说看,估算多少?”
杨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道:“上个月大约引用数为2000次吧。”
噗……
常威直接喷出来,呛得自己大声咳嗽着。
领导们也被这个数据给震惊到了,他们不敢相信,一篇论文一个月的引用数超过2000次?也就是全球有2000个顶级研究员,看到杨顺的论文后,受到启发,写下自己的顶级论文,发表在sci各大顶级期刊上?
杨顺摆摆手,腼腆笑道:“这个数据我怀疑不准,真的,就当笑话看算了。”
这个还真要看两年后的统计,但凭经验,首订2000,接下来的两年,增加20倍,一点问题都没有,也就是4万次。
这个数据并不高,要知道,医学界还健在的,论文引用数最高的,是镁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伯特…沃格斯坦教授,他的一片蛋白质科学论文被引用数量超过30万次。
4万次,连历史top10都进不去。
但足以吊打会议室的所有人了。
常威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导师刚才坚持说“学术交流”,而不是“毕业答辩”。
这家伙,绝壁是开了挂的,变呔!
………………
………………
ps:重感冒,不舒服,三更。
第322章 转基因这潭水太深(求订阅)
常威觉得画风很奇怪,好像杨顺进来后,就没有正常过。
这哪里是答辩会,全是这帮领导过来吹捧杨顺的茶话会。
真是太不要脸了,这帮领导各种拍马屁手段都用上去了,正面拍,反面拍,明着拍,委婉拍,跳着拍,720度托马斯回旋落地劈叉双手托塔拍,各种换花式拍杨顺。
好气哦,为什么不是拍他的马屁?
真羡慕,呜呜呜。
常威的内心相当嫉妒,眼睁睁看着这群人商业互吹,一个小时净是在说笑话,然后,一句刁难的话都没有,杨顺的博士论文答辩就这么过了。
人比人气死人,虽然常威也是这么通过答辩的,可他怎么总感觉自己像个不重要的小人物,根本不受领导们的重视呢?
结束后,陈校长还很感慨,握着杨顺的手舍不得放:“小杨啊,我知道红农池子小,容不下你这条巨龙。以后你要是有空,还是多回母校看看,学弟学妹们毕业后,你能照顾还是尽量照顾一点。”
杨顺道:“这个您放心,我大本营一直在红枫不变,肯定偏向我们红农的学生。要是红农有什么困难和麻烦,重大事项,您也可以告诉我,我能帮就一定帮。”
“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欣慰了!”
老师们知道,杨顺肯定还会有更高的发展,邀请他留校任教也不现实,红农没有医科专业,他将来最差都要在红枫科技大医学院当讲师,甚至还有可能去北清名校。
事实上确实如此,杨顺已经接到了诸多大学的邀约,国内外都有,但他暂时还没想好去哪里。
中午大家积极挽留杨顺一起吃饭,不过他还有事,婉拒了。
常威鼓起勇气,在走之前,上去和杨顺打招呼。
杨顺看到他,先是客气一笑,主动伸手:“不好意思,之前我没注意,打断了你的答辩。”
常威不想纠结这个问题,问道:“师兄好像比我还高两届吧?”
杨顺点头:“我中间休学两年,我刚才好像听见,你的论文是转基因番茄?”
“是的,师兄也是植物系的,还请指教。”
常威拿出一份《plantcell》的论文单行本,递过去,上面还有他的个人签名,之前准备送给领导们,显摆用的,可惜没送出去,领导根本不鸟他。
杨顺接住看了看,笑笑:“不好意思,我没有单行本,论文在ca官网,今年五月刊,可以免费下载。咱们私下可以交流交流,我对转基因植物也很有兴趣。”
“那感情好,我二爷爷是常守正,我们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
常威摆出常守正的名头,本以为可以震慑一下杨顺,给自己脸上贴贴金,谁知道杨顺也只是客气的笑了笑,收拾好东西就走了。
转基因的经济作物?
杨顺想起来,他第一次在汪卉家里吃饭,大家就聊起转基因番茄的事情。
那时候还是2017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转基因番茄终于在常威这些科学家的推动下,准备上市了。
转基因这潭水,深不见底啊!
杨顺从来没有忘记,他只是被其他事情耽搁了,现在应该有空闲时间,来研究这个了。
应该也是个很有趣的科研课题。
………………
博士答辩完成没过几天,杨顺就等来了cfda的喜讯。
卫生部宣布,dly…01和ynm…01两种基因病毒药剂已经通过审核和验收,另外杨氏病毒肿瘤疗法也得到专家团的肯定,要求经过卫生部培训过的肿瘤科医生,配合药物一起做临床治疗。
药品批准文号也下来了,进入全国医保系统。
扩建后的强人汤工厂开始全负荷生产,每天运输药物的车辆在厂区门口排成长龙,就等着拿药去全国各地救命。
到了6月底,fda和ema在走完海外突击审查的过场后,几乎同时宣布通过审核。
苗芳菲和汪芸没有耽搁一分钟,立刻向fda和ema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材料。
长江港口繁忙起来,集装箱开始向海外运输,性急一点的直接走空运,不到一周,病毒药剂就到达了镁国和欧洲市场,进入各大医院。
杨顺提前准备,货源应该说很充足了。
但还是有很多抢购的骚乱,许多人的担忧变成现实,类似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着。
药物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被炒作到了极高的价格,比如曰本。
一方面是国家配额少,华夏官方只给了很少的份量,曰本政府抗议过多次,可都没有效果,只能硬着头皮,咬牙接受,再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弄药回国。
另一方面,有掮客趁火打劫。
默克集团拿到10%的配额,成为世界药企的最大赢家,他们将药物高价卖给曰本政府,卖给中东,卖给北欧富裕国家,这种硬通货比黄金还值钱,而且最好赚钱的就是前半年,他们当然会大捞一笔。
新人笑,旧人哭。
罗氏濒临破产,百年药企也遭受不住这么猛烈的冲击。
他们的抗癌药年销售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癌症病人都在等新药,拒绝使用老药,于是罗氏被投资者抛弃,全球13000名员工被裁,一年时间就背负了百亿美元的巨债。
罗氏公司被迫拆分成了几家,有关药品和医疗诊断的子公司全部剥离出去,只保留了传统的香精香料和维生素化工领域,否则再这么下去,这家百年企业绝对会被拖累,破产查封。
拆分出来的子公司,被诸多虎视眈眈的同行们盯上,你吃一口,我咬一块,很快吞噬干净,剩下的注定灭亡的肿瘤医药板块,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
而另一部分医药公司趁机崛起,他们生产免疫药,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力,这些药物都是化疗后癌症患者的最爱,导致这部分公司的药物销量暴增。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台。
老的不死,新人怎么能出头?太正常不过了。
辉瑞,强生,诺华,多家公司全部停止抗癌药的研发,激进一点的甚至砍掉整个部门他们认为,癌症被人类彻底征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有默克,在其他医药公司业务缩水,股价猛跌的时候,逆势上扬,还吞并了罗氏在欧洲的处方药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处方药企业。
终于在2023年的9月10日,全球股市收盘,由专业统计公司计算出来,默克集团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公司,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
幸好苗芳菲早些年买了点默克的股票,到现在,肯定还会觉得太贵买不起。
嗯,她也成了默克北美公司的一名小股东,小董事,光是手里持有的股票证券价值就超过10亿美元,算得上是她这些年做的最成功的常规投资非常规的就是投资杨顺,开挂的人生不提。
就在全人类都在为抗癌药欢呼时,一篇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上。
第一作者是华夏人,留美博士陈沐阳,他通过研究杨顺的基因病毒,获得了一种针对hiv有效的吞噬病毒!
消息一经传出,全球哗然。
艾滋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人类的cd4淋巴细胞被艾滋病毒攻击杀死,免疫系统就会崩溃,从而导致死亡。
人们谈艾变色,是因为没有好方法彻底根治这种病毒。
可是陈沐**据杨顺的理论,另辟蹊径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以毒攻毒,对艾滋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这是医药界的一个极其重大的突破。
还没等陈沐阳来得及接受媒体采访,成为公众人物,接受全球科研人员的质疑,两天后,《nature》也发表了一篇论文,梅奥诊所的蔡司医生找到了一种治疗红斑狼疮的有效药!
而且同一期《nature》,还有一篇来自澳洲墨尔本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的论文,他们对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疾病,也有独到的见解。
这三篇论文放在一起,医学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全部都是和人体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全都是过去无法治愈,或者很难治愈的重大疾病。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三篇顶级论文全部引用了杨顺在ca上的专栏文章,作者们表示自己的研究都是从杨顺的论文里得到提示,找到灵感,并且像是心有灵犀,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杨顺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这一下,全球医学界都沸腾起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放下手中瓶颈的项目,转向肿瘤免疫学方向。
再也没人怀疑这方面的技术,人类除了拥有智慧之外,其实还拥有强健的体魄,免疫系统是最强大的治疗手段,这座人体宝库的开发还只不到10%,拥有巨大的潜力。
杨顺之前做出的预估终于出现了,在他发表论文半年后,全世界的肿瘤学爆发出一波新的高朝,成千上百的相关论文大量出现,人类医学在免疫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不出意外,他将被后世人尊称为“病毒肿瘤免疫学之父”。
而现在,这位父亲,正和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进行着灵与肉的交流。
第323章 乖孩子(求订阅)
“今天,妈妈带了一个怪叔叔回家,让我喊他老杨。”
“老杨很喜欢我,他给我带来一个玩具弓箭,教我射箭。”
“我很喜欢老杨,他身上有熟悉的味道,我一点都不怕他。”
“老杨把我丢在空中,妈妈尖叫,可我特别高兴,我飞起来了。”
“老杨每天晚上都要走,我舍不得他,想和他一起睡,可是他总说很忙。”
“妈妈很喜欢老杨,老杨在家里的时候,妈妈就一直笑,妈妈好美。”
以上,选自2岁1个月大的汪文渊这几天的“思维日记”。
虽然汪文渊的脑部发育比同龄小朋友要快速,有3…4岁的幼龄儿童智商,但外表上,他还是一个刚过2岁的可爱孩子,思想单纯,每天都在用他天真无邪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用心记录着。
这些“思维日记”,只有杨顺能读到,他每天哄睡汪文渊后都能读出许多内容,这让他颇为惊讶,原来同血脉的人还能意识相连?杨德猎不是没有,但1岁宝宝的想法太幼稚,杨顺没想到2岁宝宝就可以这么清晰了。
这一天,杨顺照例讲完睡前故事,哄睡汪文渊后,轻抚着他的头发。
他读到一条消息:“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只有我没有?老杨要是我爸爸就好了,他一定会保护我的。”
这个好心酸,一个2岁大的孩子,或许发现了世界的不对劲,本能地产生不安,想寻求保护。
杨顺心情复杂,不知道说什么好,帮汪文渊盖好毛毯,最后轻轻在他额头上盖了一个印章,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观察着他好看的眉眼,真是个漂亮的孩子,五官很像汪芸,以后肯定会吸引很多女孩子喜欢。
汪芸一直靠在门口,安静地看着这对父子,内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
【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就好了。】
她想着,但又摇摇头,抛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这条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她做白日梦又有何意义?
坐了一会儿,杨顺站起来,努努嘴,示意汪芸一起出去,悄悄掩上房门。
阿姨和佣人已经休息了,家里没有人打扰他们。
汪芸以为杨顺又会像前几天那样,独自离开,她走去衣帽架,帮着取衣服。
“今天我不走,就在这里过夜吧。”
杨顺声音不大,好像挺疲倦。
汪芸闻言身体一震,手里的衣服差点掉地上,心跳迅速加快,转过身问道:“今晚你不走了?”
“嗯。”
杨顺确定不走了,四处看了看:“你这里不会没有男士睡衣之类的吧?”
汪芸笑眯眯道:“当然有,我爸爸的,你凑合着穿吧。”
她还真去把老汪的睡衣拿了出来,有点羞意地问道:“你要不要先洗个澡?我去给你放水。”
“好的。”
杨顺也没客气,等汪芸帮他处理好。
看到杨顺关上门,汪芸迅速小跑起来,先来到房间化妆台,仔细拾掇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美哒,来不及去院子里摘花了,只好在大床附近喷了喷香水,增加情调。
做完这些,她又开始原地转圈圈,暗自骂自己什么都不懂,又不会伺候男人,还有什么是她可以提前准备的?
等杨顺洗完出来,接下来换成汪芸,她红着脸,忐忑不安,在浴室里犹豫了好半天,才扭扭捏捏穿着睡衣出来。
谁知道,杨顺不在客厅,也不在卧室,他站在书房,看着窗外发呆,听见她的声音才转过身来。
汪芸松了口气,走到他身边问道:“有心思?是因为诺奖吗?”
这次杨顺来欧洲,就是为了诺奖而来,这个需要提前运营的,因为诺奖提名并不公布,而且保密50年,所以只能有“民间提名”,“菠菜提名”,以及类似的“科学联盟内部提名”等等,很复杂的一套。
但杨顺摇摇头:“诺奖只是一个荣耀,我担心的是孩子。文渊虽然还小,但他的心思很细腻,难道他平常没有问过你,爸爸去哪里了?”
汪芸叹气:“怎么会不问?每次我都只能回答说,爸爸在哪个深山老林里做科考勘查,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阿姨我都打过招呼,每次带他出去玩,和其他孩子接触,一定不要聊这个话题。”
“芸姐……”
“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我会给孩子讲清楚,教他坚强。”
汪芸有点害怕杨顺生气,没生孩子之前想的挺好,以为将来母子坚强,相依为命,也能快乐成长,谁知道孩子慢慢懂事后,用稚嫩的声音问出“爸爸去哪儿了”,再看到孩子那个疑惑委屈,极度渴望的表情,汪芸的心都快碎了。
杨顺皱眉:“你这么做不行啊。”
汪芸不说话了,可怜巴巴看着他,她能怎么办?总不能找个假爸爸来代替吧。
杨顺问道:“卉卉有没有跟你提过,在欧洲这边买个古堡庄园的事?”
太好了,汪芸松了口气,又恢复笑容:“提到过,法国和英国有许多现成的历史古堡和酒庄,如果你不需要历史底蕴,在国找个乡镇,买个山头,花一亿欧元,也能建立起一个不错的欧式古堡庄园。”
“那就自己建吧,你去选个环境美丽的,气候宜人的地方,你钱够吗?”
“我用不了几年就快成国首富了,你说我钱够不够?”
汪芸噗嗤一笑,将杨顺按在椅子上坐着,然后走到他背后,主动揉捏他的肩头。
杨顺仿佛找到几年前的感觉:“芸姐的手法还是那么精湛。”
“哪有,好几年都没人让我按,手法都生疏退步了。”
汪芸道:“你说建城堡,是打算自己请私教来授课吗?”
杨顺点头道:“我是这么想的,平常几个孩子还是各过个的,不要和社会脱节,但每年有半年的时间,我们聚在一起,我亲自带他们。6岁以前学习格斗,箭术基本功,以及生存技能,6岁以后就跟着我出去丛林探险,爬山,狩猎。”
汪芸笑起来:“你这是打算培养杀手吗?”
“比杀手厉害多了,你是不知道我的本事,我当年……不说了。”
“好哇,你说漏嘴了吧,你是不是去过金三角?”
“嘿嘿嘿……”
杨顺身上还是有很多秘密的,亲近的人其实都猜的到一点,就是没好意思问。
………………
汪文渊真是个乖孩子,生物钟非常准时,早上8点就自然醒了,不吵不闹,自己揉着眼睛爬起来,找妈妈帮他嘘嘘。
但今天似乎不对劲啊,一个高大的黑影子出现在他面前。
汪文渊穿着海绵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