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山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楔子。 因果
第一章  诸法如幻亦如电  诸事如因亦如果 

  …

  
  昆仑山; 地处边陲 ; 绵延千里。 其崇山峻岭之下; 经年难见商旅人烟。 虽则如此; 此处却是道家修元归真的上品之地 。 不唯有修真一脉中享有崇誉的 “北昆仑”一派在此开立山门; 传其衣钵 。 更兼昆仑古脉发轫于太古之初 ; 经由亿万年天地灵秀之气聚累而成 ; 实是远超八荒俗地。 当年昆仑派开山祖师独具慧眼 ; 在此不为道家修真所推崇的三十六洞天之外的苦寒之地辟下道场;  开宗立派。 实是饱经磨砺艰辛之苦。 后经数代弟子弘法卫道; 不懈努力 。 终与奉中原修真正朔的蜀山派分庭抗礼 。 并称 “南蜀山; 北昆仑” 。 两大教派各执南北玄脉之牛耳; 以天池为界 。  分镇南北魔道妖氛 ; 并称当世修真正道的两大祖廷 。

  然而昆仑教一脉道法糅杂黄老佛老二###源。 修道专讲###见性 ; 触机自悟。  与中原各修真教派独崇老聃; 重视累集道行修养绝不相类。 昆仑教独辟蹊径; 直面天道。 其门下选捡弟子; 亦随遇而安; 但视有缘无缘而已。 并不如蜀山教般广纳上万弟子; 势可敌国。 兼且昆仑山峰陡道险 ; 藤荆遍地; 深涧幽谷 ;秘穴幽林多以有之 。 观之便足可令人心惴却步 。 故而其名虽盛; 却也因之灭了许多想来此地访道修仙之人的兴致  。 昆仑教弟子既隐山林; 性耽秋水 ;便不擅在海内五岳走动扬名; 故而人世间虽晓得现今修真的两大泰山北斗便是南蜀山和北昆仑 。 然而两教派风物弟子到底如何了得; 则多数人不甚了了 。 或者;有关南蜀山剑仙斩妖伏魔的故事; 或有人可谈上几件 。 然则一论到北昆仑 ; 便一头雾水; 知之甚少了 。 有人甚至认为世上或许根本无此修真门派 ; 只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玩话 。

  
  其实昆仑教一脉既能与南蜀山这等号称垂范千年的大教分庭抗礼 ; 盛名之下; 必无虚士 。 北昆仑的名头实是历经数百年; 一分一毫积聚得来 。

  昆仑教之开山祖师俗家据说姓李 ; 后人揣测或与蜀山四大族阅之一的李族颇有渊源 。 但年久日深; 亦难考证 。 李祖师于七百余年前抵昆仑山无名险峰; 在此发愿建观立派 ; 后人名之坐忘峰先天观 ; 是为昆仑祖廷之前身 。 其时昆仑教人丁单薄 ; 山荒多怪。 李祖师便先倾心培植门下弟子 ; 又驱妖灭怪; 整饬昆仑旧景 。 此二件大事凡逾百年; 才经营得略具气象 。 后李祖师年近二百岁仙去; 坐化于坐忘峰北麓竹林 ;其肉身缩塌至仅尺余大小; 然则其肌肤晶莹如玉 ;触之则坚逾精钢 。 众弟子以为祖师已证道果; 渡劫飞升了。 遂在其坐化之地建起祖师祠堂; 后名玄祠 。 以供后人追念。

  然则昆仑教创始的数百年间人丁始终不兴 ; 其弟子门人最多时亦不足百位。 较之中原各大教派; 实是微不足道。 

  
  修真炼气亦只凭李祖师留下的法门; 李祖师开创的法诀既讲顿悟; 资质平平者其修为便难有进境 。 及至后来有位大弟子终耐不住众人抱怨猜测。 为证李祖道决无差;  便下山去云游四海八方 ;求诸天下有名的修真教派 ;以切磋道法 ;验证修为。这一访问不打紧 ; 经他走了一遭 ; 却发现如今天下的教派大多庸碌平凡; 修为不及他昆仑教甚远的实在不知凡几 。 最后他行至南方; 思量是否该上蜀山去印证一番道法 。 却忆起李祖师当年留下的一句话道 : 如无大难; 毋上蜀山 。 他想到李祖既如此教诲; 必有道理; 昆仑今无大难; 妄登蜀山不祥。  遂阻住念头 。 折返昆仑。  这名大弟子将自己一路见闻心得告知师兄弟 。 众人如梦方醒; 才知晓本派高明之处; 欣喜之下; 深究李祖师留下的典籍物品; 始悟李祖必是师承蜀山 ;却别出蹊径; 犹有过之 。 譬若蜀山重修行传承 ; 李祖则重一朝悟道 。 蜀山借修炼飞剑以助提升境界; 李祖则重元气自炼自足 ;不假外物 。 众人一番大彻大悟之下; 遂各依成法 ; 安心修炼 。 此后修炼有成的长老弟子又对李祖传下的道法加以补充完善; 演化推新 。 由此昆仑教道法始定 ; 为日后成为一大教派奠定基础。

  李祖之后的弟子们修葺道法 ; 直面天地 ; 乃别创新局 ; 多有成就 。 数代掌教真人及长老弟子; 屡有成功渡劫; 破日飞升者 。 如此昆仑教道法既深 ; 众真人道法当真冠绝当世。 由此后辈弟子于云游修炼之时; 亦免不得要做一些除魔卫道之事 。 那些叫别教弟子避之唯恐不及的邪氛妖魅; 给他们撞见 ;无不应手而释。 因之昆仑教的名头; 越来越响 。 蜀山教中有几位长老弟子听闻修真一脉出了这等道法高妙的门派; 也欲一访山门; 却都给昆仑教弟子秉承祖训; 婉言谢绝 。 蜀山对此颇有微辞 ; 昆仑教弟子亦有自知之明; 此后也绝不踏入蜀山地界一步 。 

  众真人游戏江湖之际 ;给人去忧解障原是常事 。 但众弟子手段各异; 好恶也不尽相同 。 有些弟子专持除恶务尽; 伤了不少积年的邪魔妖人。 引起诸多魔派妖人的嫉恨。 再加之昆仑山整饬已毕; 梵泉幽谷; 青峰隐秀。 诸般秘穴奇矿着实多有。  如此修真胜地。 也惹动了几个狠辣的外道教派的贪心觊觎 。 终于在第三代的天牝真人掌教期内 ; 爆发了邪魔外道群起攻山; 抢占昆仑山诸般胜地幽穴之事 。 天牝真人道法虽高 ; 却无应对外敌群起攻山之法 。 加之缺乏驭下之才; 昆仑教弟子分成数派整日争吵不休。 

  
  不知如何领导只百余的门人守护山门 。 只得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但敢来抢山的邪魔妖人道行也多半不弱 ; 人数又众。 天牝真人竭尽全力; 费尽心神同外人抗衡 ; 也只能暂保三峰二脉七险中的三主峰不失 。终其之世; 再难回复昆仑教独掌昆仑的局面 。

  天牝耗尽心神; 未飞升而如常人般老死; 且寿只九十许 。 而从前的昆仑百余弟子也在抗衡邪道妖人的不断蝉食昆仑教地盘的厮杀中折损不少 。 人才凋零; 雪上加霜; 昆仑自此式微 。 剩余的门人弟子思前想后; 不得已之下; 兵行险着 ; 再放弃三主峰之二的天都峰 ; 王母峰。 只守祖廷所在的坐忘峰 。同时分化进犯的妖人途众; 激其为争夺二主峰之利而斗 ; 昆仑教借此暂得安稳。 众长老又派遣门下最优才的十余名弟子; 携着李祖留下的太霄宝剑和经书礼物 ;前往南蜀山告急求援 。 蜀山掌门看过太霄之后;  同众人辨明昆仑源出蜀山的名实关系。 发了颇多感慨。 但对昆仑送来的经书; 却是看都不看 ;原物退回 。 至于派人前赴昆仑诛妖; 却是婉拒不能。 因蜀山目下亦为五妖族中势力最大的狐族百年来最凶悍的一次侵袭所扰 。 蜀山有千年之威 ;虽说丝毫不惧。但其掌门亦不肯为此冒险; 分派重要人手赴昆仑助其夺回失地。  

  此次求援告急 ; 竟未竞全功。 前来求援的昆仑弟子无法 ; 只得求得蜀山掌门同意后; 留数名悟性高妙的弟子在蜀山修行学艺。 余下的人则退回昆仑; 增强自保的力量 。

  其后凡五十余年间 ; 是昆仑教自李祖师立教以来最难捱过的岁月 。 白云苍狗 ; 岁月变幻 。 昆仑山周围聚拢的邪妖魔人越来越多 ; 他们又彼此争夺山头幽谷; 分画地界。 打个不亦乐乎。 竟视固守坐忘峰祖廷的昆仑教门人如无物 。 而昆仑教自天牝真人去世后; 强敌环伺之下; 未敢轻立掌教; 大小事务皆决于几名长老弟子 。 这几名长老五十年间苦心栽培门人; 培植道法精深的弟子 。 事情办得倒也差强人意 。 但灵峰秀穴多被占据 ; 昆仑教诸人坐困愁城 ; 妖人环伺; 弟子们的修为进境越发显得困苦缓滞。 其实即便全力发展; 充其量也只能维系坐忘峰再五十年不被占去而已 。逐妖灭魔; 重握昆仑之事 ; 更是遥遥无期。 便在此时; 有名长老弟子忆起当年还有数名昆仑弟子滞留蜀山学道未归 ; 决意借口派人寻他们回来; 派人再赴蜀山。  实则以为借口; 想再向蜀山教派借力剿灭围困昆仑近百年的妖人邪道。

  数日后; 派去的弟子垂头懊丧而归 ; 这次不光连蜀山掌门的面都没见着。 就连那数名留在蜀山学道弟子的下落; 也未打听出来 。 众人不禁嗟叹昆仑教时运不继; 真有绝脉之虞。 正一筹莫展之间。  孰料蜀山又差人来告知蜀山现在虽已平定妖狐之患 。但蜀山内部不和; 似又有族阅之争 。故无暇北顾昆仑 。 至于那数名滞留昆仑的蜀山弟子么 ; 都已先后在妖族攻山时受伤殁了 。只有一名叫做伊盗的不知其下落; 或恐也殁于妖狐之役 。

  昆仑众人见蜀山执意不肯援手 ; 也只得认命 。 众位长老弟子商议一番 ;只待拜祭过了李祖师宗祠后;便分遣弟子下山遁走 ; 好到别处灵山秀水处再继昆仑教的道法香火。 大众整装待发之际; 一名道人从天而降 ; 言语之际; 颇为昆仑教鸣不平 。 众位长老弟子询问他来历师承; 他只施施然笑道: 诸位老师且在这坐忘峰看着; 小道今日且替昆仑教出这积攒百年的恶气 。说罢更不答话 ; 也不见怎么动作; 便腾起一柄秋水长虹似的神秘仙剑往北而去 。 自西北向东南绕行一圈; 以神秘仙剑绝世神威; 将坐忘峰周围几处灯火通明的妖人府第碾若平地 。 十数名修为甚高的老魔妖人腾上半空同他相斗 ; 只一挥手间 ; 已遭他驾驭的无名仙剑剑气袭体 ; 肢体迸裂而死 。 他一路来回杀了数圈 ; 半空中妖人肢体鲜血未散 ; 在天空中凝成极威吓骇人的血雨血虹 。 

  众昆仑弟子大喜过望 ; 纷纷随他鏖战群妖 ; 半日间 ;竟将已有百年之基的数个大邪大凶的根基党羽连根拔起 。

第一章  无常


  妖氛既去 ; 伊盗接掌昆仑道统 。 自是不在话下。

  此后又历五六百年 。 蜀山昆仑对峙局面已成 。

  这个故事; 便是自昆仑与蜀山之间一座土城开始的 。

  ********************************************************************************

  
  白云苍狗; 岁月无常 。

  大漠; 无常城外 。

  山峦挽不住寸缕金芒 。 日光一转 ; 天色已凉。 

  小城窄短泥泞土道上 ;村妇在打骂迟归的孩童 。 人户家家阖门掌灯 ; 没有人注意 ; 南边夜影婆娑之下 ; 悄悄腾起一股诡异的紫雾。

  啪嗒啪嗒声传来。

  一名半大不小的孩童汲着鞋在城中主道上疯跑。  说是主道 ; 其实只是较其它更加腌臜松垮的土道略结实; 平缓一点罢了 。 孩童踩着草鞋; 深一脚;浅一脚;专挑干的地方窜蹦 。 饶是如此 ; 到达目的地时 ;也是满额热汗;两腿裤脚泥迹斑斑 。

  他名叫小石头 ; 住在小城的北边最贫最苦的一片草房里 。 自少失沽 ; 现下跟着一个孤老过活 。 那孤老是个无庙去的老道士; 自顾尚且不暇 ;也无法管他生机。 两人一应吃喝穿用; 也总是靠着其它居民接济 。 他年岁约莫十三四岁 ; 又黑又瘦; 望之只似十来岁的童子 。 

  小石头跑到目的地。 弓着背 ;扶着墙 ;呼哧呼哧只喘大气 。好一会才渐渐平复过来 。

  他四下望望 ; 连个鬼影也无 。 只得抓抓头皮; 表情有些怅然 。

  四周稀稀落落有几片矮房 ; 偶有两声犬吠猫吁 ;此外只剩野鸟腾空之声。 乡人睡得早 ; 傍晚无事 ;便不费事举火了。 

  他又等了一会; 终忍不住压低声音呼唤道: 

  董老大 ; 董老大 ; 我是小石头 ; 你们在哪 。 

  …

  连唤四五声 ; 只惊起土墙内一阵狗叫。还夹杂着女子的喝骂声 。 

  小石头知晓这家的主人甚是难惹 。 当下等也不是; 不等也不是。 进退两难 。

  砰 ~ 

  半空中黑呼呼一陀打着漩呼啸飞来 ; 小石头不及闪躲; 喔唷一声惊叫; 给击中面门。 撞破鼻子; 立刻鲜血横流 。

  三名光鲜少年自墙角显露出身形 。 

  其中一名虎头虎脑的嘻嘻笑道 

  小石头 ;你连一块飞石都躲不过去 ; 怎么加入我们小蜀山帮; 跟我们做兄弟呢 。

  旁边一个吸溜一把鼻涕;也笑道:

  虎头说的是哩 ; 莫不是小石头看清了石头来路 ;想跟石头蛋子比划比划; 瞧瞧谁的脑壳更硬麽 ;哈哈; 不怕;不怕; 三打两胜 ;一回不算 。 我小鼻涕精神上绝对支持你。

  小石头蹲在地上 ;摸了摸脸; 鼻骨未断; 只是鼻血汨汨流出 。 总算他体制羸弱 ;便连鼻血也比旁人来得少些 。 他从脏兮兮的袍子里扯掉几团烂棉花; 堵在鼻孔止血。  双手又在墙根扒拉些土灰 ; 胡乱涂抹在脸上揩拭。 过了一会; 血迹凝结 ; 除了脸上更脏 ; 便跟平时一样 。

  三少年中最后那个比其他二人高出半头 ; 推了刚才奚落小石头的虎头和小鼻涕各一把。 装作忿然道:

  石头既然如了咱们小蜀山帮 ;便算自家好兄弟 。你们谁再敢找茬欺辱他; 小心我董不悔的拳头 ;哼 。

  虎头和小鼻涕两人立刻点头哈腰; 嘻嘻陪笑 ; 董不悔却越说越气 ;插着手 ;走来走去 。石头土灰在他脚下给踢得乱飞乱扬 ; 小鼻涕见势不妙 ; 轻轻锤了虎头一下 ;对小石头道 :

  小石头哥 ; 快帮我们给董老大求个情吧 。 不然待会 ;虎头和我可要遭殃啦 。

  说罢和虎头可怜巴巴 ;怪模怪样的瞧着小石头 。

  小石头看到董不悔这么爱护自己这 “自家兄弟” ; 心里也颇感动 。 他平时与人说话少; 一向口舌笨拙 。 着急起来 ;满脸通红; 双手乱摆道:

  董; 董老大 ; 我没什么;真的 。 好朋友开玩笑嘛 。不碍事的 。

  董不悔嘻嘻一笑 ; 转身过来 。 鼻尖直逼到小石头的眼前 。

  “那你心里面想不想报仇 ; 啊。 ”

  “怎会 ; 刚才说了么 ; 虎头跟我闹着玩麽; 而且; 他丢石头也不是故意的 ; 不过是我站得不好 ;碰巧被砸到了。真的没什么啦 。”

  董不悔同小鼻涕等对望一眼 。眼珠一转 ;鼓起腮帮 ;装作生气 :

  没想到你这么没血性的; 哼 ; 早知道不叫你来了 。

  小石头心里一慌; 急忙改口道: 

  我也不是不生气 ; 其实; 其实我鼻子现在还疼得跟火烧一样 。

  那你到底生气不生气 。

  这下小石头犯了难。 嘴唇抖动; 嗫嚅半天 ;憋出一句: 

  我是有些生气 ; 不过董老大你也不必因为我怪虎头和小鼻涕 ;他们只是爱玩罢 。

  董不悔听了哈哈大笑 。 小鼻涕与虎头也笑得直不起腰 。

  虎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看小石头呆头鹅般愣着 ; “好心肠”替他释疑道:

  你这蠢石头蛋子; 你可知刚才那石头是谁扔的 。哈哈 ;就是不悔丢的啊 ;哈哈 ; 你还在卖乖呢 … 

  小石头怔了怔 ; 眼神一黯 。 片刻又恢复如初 ; 摸摸鼻子; 也跟三人珊珊笑起来 。

  他一笑 ; 董不悔他们三个立刻不笑了 。

  虎头靠近小石头 ;如拎鸡般把他后颈一提; 敲敲小石头的大脑袋。 对二人道: 

  这小子木头木脑 ; 傻忽忽的 。 咱们还是别叫他去了吧 。

  小鼻涕也附和道: 

  他不去也好 。 他家那个孤老凶巴巴的 ; 谁见了都要害怕。

  董不悔眨眨眼睛 ;想也不想道: 

  不行! ; 咱们昨天不是商量过了; 总得有个胆大的家伙靠近那个波斯胡人吧 。 不然 ;咱们怎么能得手呢 。 再说他家那个孤老头根本就是个废物 ;老得男女莫辨; 又干又瘪;每天除了挨家挨户讨酒喝就是睡大觉。 我瞧他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

  小石头很想分辨两句 ; 虎头冲他一瞪眼 ; 他赶紧知趣闭口。

  小鼻涕想了想; 迟疑道: 

  不悔 ; 你说那胡子怪背后大口袋里面真能有那么多宝贝麽 。

  董不悔哼了一声 。

  你是不是害怕了 ; 不信你可以问虎头 。

  小鼻涕滋溜一下鼻子 ; 望向虎头 。虎头点点头 。道:

  是的 ; 昨天不悔和我; 还有小石头 ;大屁股他们都看见了; 就在南边牛栏那边; 那白胡子波斯老头大口袋里面东西可多了; 他饿了就从那里面拿吃的 ;渴了就从里面拿喝的 。不高兴了就从里面叫个漂亮大姑娘出来给他跳舞呢 …

  “但是他还会吹喇叭 ; 口袋里面就钻出一条大灰蛇 ! 。” 

  一个声音插入道 。

  “噫 ?! ” 

  三人循音瞧去 ; 小石头不知何时站在他们身旁 ; 脸庞也有了一丝血色。

  董不悔 ; 小石头 ;虎头三人大眼瞪小眼 ; 到底是孩童心性 ; 虽然好奇; 但一听说有蛇 。 心中也不免打鼓。

  一时陷如沉默 。

  半响后 。

  董不悔大力在虎头肩膀一按 : 

  管他 ; 他有蛇头 ;咱们有石头 。 拼了命也要去看看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

  说罢嘿嘿一笑 ; 领头当先便走 。

  虎头和小鼻涕一向以不悔马首是瞻 ; 听见他这般有底气 ;想来也无妨 。 孩子心性; 天大的事情 ;在他们眼中看来 ;有时候如玩笑一般 。 两人不由分说; 架起了小石头便走 。

  可怜小石头瘦瘪瘪的身子; 两脚腾空了好一段路才被放下 。 

  他心里一时五味杂陈 ; 是忧 ;是喜 ; 是惧 ;是愁 。 他也想不清 ; 他只知道 ; 只要能够跟这些小伙伴在一起; 即便要吃上一些亏才能换来他们给予少的可怜的友情; 那也是值得的 。相比回到城北风雨难遮的小茅屋里数着日头影子过活 ; 相比要整日面对一个几乎终年都不说话的怪僻老人 。董不悔肯作弄他; 虎头肯揍他; 都让他感觉到一丝被接纳的温暖 。

  虽然; 这份温暖; 在旁人眼里看来; 是那么的廉价; 羞耻和可怜。

  但对他来说; 实已足够 。

  这世上; 可还有什么; 比孤独更难忍受; 比寂寞更令人心寒的麽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修罗
四名少年轻轻跑到城南牛栏处 。

  此处原是小城乡民集中归置牲口的圈栏 。 附近大山连绵; 城小力弱 ; 免不得要受山匪惊扰 。城南牛栏背靠峭壁; 随山势内洼; 极不易被外人发现 ;故而在这里修建了牛羊圈舍 ;平时还有壮丁看护。

  但时值秋尽冬至 ; 乃农闲时节。 乡民爱惜耕牛更甚性命 。 唯恐有失 ; 皆各自牵回自家牛栏妥善照管。 

  所以; 那波斯胡人才可在这里大变戏法; 而不致引发骚动 。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