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得施行。
咳嗽一声,“枢相公所言有理,诸位同僚以为何?”
既然你枢相公不掺和,那是最好的事情,虽然不能拉拢你,但至少你也不会被李汝鱼所用。
枢密院一方,无人应声。
三省六部这边高兴啊——你枢相公只要户部和兵部配合,兵部尚书是李汝鱼,能否完全掌控兵部还两说,反正这样的局面三省六部最高兴。
这就意味着三省六部有着更大更多的全力。
于是一众大臣齐齐出声赞同,共赞枢相公大义,搞得好像枢相公做了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似的。。。
但也有人暗暗不喜。
读书人出身的宁缺,着实有些反感朝堂上这群读书人的腌臜之心,不就是害怕枢相公当权之后,提拔武将打压读书人挤压诗书世家的利益么……
岂不知,你们心中的世家,已经被女帝削成狗了。
赵室今后也会继续弱世家。
周妙书今日风光无双,作为右相,他头上本还有左相,然而今日宁缺沉默,枢相公独身事外,他就是朝臣之首。
很有些意气风华的笑道:“三相公决权之事,是为大凉长治久安,是为陛下打造垂政之势,是海晏河清之先风,既然枢相公不愿意参与决权之事,那么在左右相公之外,应再有一人,诸位可有异议?”
宁缺依然沉默。
枢相公继续闭目养神。
李汝鱼也纹丝不动。
六部之中,除了兵部尚书李汝鱼外的其他尚书,皆是推行之意,这就意味着,三相公决权一事,势在必行。
这个时候也没人敢跳出来反对周妙书了。
别把右相不当相公。
接下来,自然是要为了左右相公之外,剩余的一位决权相公位置争斗,说到底,还是在谢琅、李汝鱼和王竹书之间。
王竹书如今是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的副相公,也有资格。
但这就很妙了。
周妙书和赵室肯定是想把李汝鱼排除在外的,谢琅也是如此,枢密院的话,王竹书成了三相公决权之一,那么枢密院那边,枢相公和王竹书如何相处?
所以,王竹书是绝对不可能。
这就意味着,在李汝鱼和谢琅之间,必须选一位进入三相公之列!
然而转念一想,所有朝臣倏然明白过来。
这才是周妙书的目的。
如果没有三相公决权,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最后必然是李汝鱼一人权倾朝野,压过左右相公,成为兼国之人。
如今搞了个三相公决权,就算李汝鱼进入其中,也是三分之一。
何况还有谢琅。
就算李汝鱼和谢晚溪成婚,谢琅也不得不为陈郡谢氏的利益着想,总会有和李汝鱼对立的时候,况且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反目成仇的前例又不是没有。
想来接下来,周妙书就会和其他联络好的臣子,与御史大夫赵镰以及更多的赵室官员,共同推荐谢琅为三相公决权。
如此,三省之中的三位相公决权,彻底抛开了李汝鱼和枢相公。
倒也是好事。
众多朝臣,大部分觉得这是最妥当的方法。
于是大家等着。
李汝鱼也在等——他并不认为周妙书和赵室会推荐谢琅。
真正的后手还没出现。
周妙书上前几步,站在百官之首,面相群臣,脸色严峻,众人以为他要推出谢琅,然而他却忽然问道:“敢问诸位同僚,如今我大凉万里江山之内,有几位王爷?”
众人怔住。
为何忽然要提起王爷的事情来?
周妙书继续道:“有两位!”
“一位是乾王赵骊的旧妾,西军老将徐继祖的侄女徐秋歌,我周妙书是不知道她有何德何能成为大凉天下第一位女王坐镇西境。”
“还有一位是世袭罔替的岳家王爷岳单。”
“然而,赵室呢?”
“大凉天下,有两位异姓王爷,执掌江山的赵室,却没有一位王爷,这,合理吗?”
周妙书一顿,一字一句的道:“大凉赵室,应有王,决权辅政之王!”
来了。
终于来了!
571章 赵晋可为王乎?()
此言一出,大庆殿顿时一片沸腾。
甚至有人倒吸凉气。
赵室的王爷,从女帝登基之后,就没干过好事,先是坤王赵飒,登基之后就反了女帝,最后化作一头白虎杀出临安城蛰伏在观渔城。
直到李汝鱼去观渔城,才将这头蛰伏的白虎惊醒。
不曾想他竟然投奔了北蛮。
万幸,在大凉内乱之时,赵飒没有落井下石,否则赵飒配合上北蛮大将军郭侃,只怕那年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是北蛮被打回去那么简单。
再次便是乾王赵骊。
临安夕照山一战,赵骊虽然死了,但也导致大凉双璧之一的岳平川死在临安。
国失栋梁。
不论岳平川为何而死,不论岳平川有没有野心,在满城朝臣中,岳平川都是大凉定鼎的人物,他在,北蛮不敢度关山。
而也因为赵骊,才有赵长衣的西军之乱,才有了如今的西境女王徐秋歌。
如今周妙书竟然又有意赵室之中择人封王。
大家焉能不惧。
就怕这赵室之王再出一个赵飒或者赵骊,只怕那时候没有女帝坐镇的临安,这位王爷很可能会取幼帝而代之,乱了大凉国祚之序。
然而有人眼光较远,一惊之后明白了周妙书的用意。
若是赵室有人为王,又是三相公决权之列,那么这人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赵室和周妙书的鼎力支持,自然有了和李汝鱼一较高低的资格。
确实是一着神仙手。
朝臣们,自然不喜欢一家独大,如果有人能牵制李汝鱼,朝堂出现两臣共争的局面,对于三省六部诸寺监的官员来说……
喜闻乐见。
御史大夫赵镰还没出声,便有宗正寺少卿跳出来:“此举甚好,不知周相公以为,我赵室之中何人可以封王决权?”
宁缺看了一眼周妙书,又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谢琅,然后又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枢相公,最后目光落在淡定自若的李汝鱼身上。
默默叹了口气,出列,“某以为,天子之父,郡王、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寺卿赵麟,可担此责。”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
众多臣子不由得暗暗吐槽了一句,咱们的宁相公果然还是老辣。
按照当今朝堂局势,无论赵室是否有人能封王,或者说出现三相公决权的局面,又或者是李汝鱼一家独大,对于宁缺这位左相而言,都是蛋疼的事情。
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没来由的被架空了许多,宁缺心里当然不痛快。
所以他愿意看见三相公决权。
也愿意看见赵室有人封王。
但他又不乐意左相的权利被分走太多,所以他推出了天子之父赵麟。
赵麟这个人么……
若非赵祯被过继给女帝,他这辈子都只能是个国子监的小官员。
哪能高升至此。
而他就算高升至此,也依然软弱无能,虽然执掌宗正寺,作为宗正寺卿,却连宗正寺少卿都压不住,仕途能力简直丢赵室的脸。
而且他本来已是郡王。
幼子赵祯如今是天子,封为王爷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以后还会被封为太上皇。
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
宁缺推出他,一个是顺势而为,另外一个,则是以宁缺的手段,若是赵麟成为三人决权之一,只怕会彻底沦为附庸陪衬。
周妙书?
自然也玩不过宁缺。
那样一来,似乎成了宁缺和李汝鱼对峙?
也行。
在群臣眼中,只要不是某一个人独大,谁和谁争权都一样。
有斗争,才能有空子可以钻。
周妙书闻言,笑了笑,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宁相公好建议。
李汝鱼冷笑了一声。
谢琅默不作声。
枢相公睁开了眼看了一眼宁缺,有些意外。
今日才发现,咱们的宁相公也是有野心的人。
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嘲讽的笑了声,心里暗暗道了一声,这大凉朝堂比那大唐朝堂更有意思啊……
听到左相宁缺推荐自己作为赵室封王之人,作为宗正寺卿,自然是要参加大朝会的赵麟先是一喜,继而一惊。
想起了儿子赵晋对自己的交代。
小不忍则乱大谋。
决不能因为些许诱惑就破坏了赵晋和周妙书谋划好的计划,自己封王是迟早的事情。
几乎不需要周妙书的眼神示意,赵麟出列,难得的硬气了一次,道:“赵室封王之人,当是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天下黎民的才德兼备之人,我虽未陛下之父,然自认无寸功于大凉,愧不敢当耳。”
不急于一时。
只要解决了李汝鱼,压制住宁缺,赵室当权之后,自己不可能不封王。
宁缺有些意外。
旋即猛然想明白了一点,额头顿时出现了一层密汗。
周妙书和赵室的目的不是推赵麟为王。
那么是谁?
难道是女帝曾经暗暗给自己提醒过的,那位潜伏在赵室如龙潜渊深不可测,有可能是异人的那位赵室子弟,若是被此人得逞……
后果不敢想象!
李汝鱼若有所思,和宁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只怕赵室即将推出的人,绝非常人!
群臣议论纷纷。
其实除了几位相公和几位六部重臣,以及被周妙书拉拢的朝臣,此刻整个大庆殿上,仅有几个人意识到了接下来的轰动。
其中,便有在枢密院任职的卓宗棠。
当然,他官职还不够高,说话没有分量,此刻只是安静的立在朝列之中。
周妙书咳嗽一声,怒道:“大庆殿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众臣噤声。
御史大夫赵镰一副很苦恼的神情,“既然郡王赵麟不愿意承担此重则,那么我赵室子弟之中,又有何人可以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周妙书假意思考,许久后才道:“赵麟之子赵晋,既是陛下兄长,又素有才华,虽说如今尚未入仕中枢,但我等群臣可共同辅助之,三五年之内,定然让其封王,这之前,可让其进入云台阁,暂行辅政一职,待熟稔朝务之后,再担王爷之位行决权之事,诸位以为何?”
这个理由很够了。
天子兄长,按照大凉的前例,将来也很有可能封王,最差也能混个郡王。
果然是他!
李汝鱼无奈的叹气,女帝担心的事情,果然一步一步在变为现实。
赵晋,才是赵室真正的主心骨。
这人藏得真够深。
必须阻止他封王,一旦今日敲定,只怕要不了三五年,以周妙书和赵晋谋划如此之久的布局来看,最多三五个月,赵晋就会封王。
周妙书所谓的三五年,其实是缓兵之计,麻痹自己和宁缺等人的防备。
李汝鱼出列,“赵晋如今何职?”
作为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北镇抚司镇抚使、同知枢密院事,女帝钦定的兼国之人,李汝鱼这句话分量不可谓不重。
没人敢忽略这一问。
周妙书也不能。
572章 谁说赵室无人?我在!()
没来由的,除了受压迫最强的重臣,三省六部诸侍郎以下,枢密院副相公以下,诸市监少卿以下,乃至于御史台、谏议院等诸多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发言的官员,忽然振奋了起来。
体内热血沸腾。
那种看热闹喜闻乐见的激情在众人心里澎湃。
恨不得叫上搬来小板凳放下小糕点再泡几杯龙井,然后好好看这一场大戏。
李汝鱼终于要出手了!
终于等到这一刻。
今日的大朝会,总不能是一场周妙书的独角戏,那多没意思。
倒要看看,女帝钦定之人,究竟有何出彩之处。
能否压住大凉的右相。
右相周妙书,于是大夫赵镰,以及宗正寺卿赵麟,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刻,但反应依然不尽相同,周妙书是见猎心喜,赵镰是怒意沸腾,赵麟……
畏惧的退了回去。
赵麟不成才,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毕竟赵室之中,像赵麟这样被女帝吓破了胆的不在少数。
左相宁缺的反应则有些含糊难辨。
枢相公睁开了眼。
参知政事谢琅则精神一振,此刻是最紧要的时候,作为参知政事,他必须跟上李汝鱼,在朝堂上代表着陈郡谢氏给以李汝鱼最大的支持。
枢密院另外一位副相公,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则完全是看热闹的反应。
就差没有从袖衣里掏出瓜子嗑了。
周妙书哦了一声,“赵晋目前尚无官职在身,但可以参加今年的科举,想来以赵晋之才,三甲及第是完全没有问题。”
李汝鱼也哦了一声,“中了么?”
周妙书干笑了一声,“科举不还没开始么?”
李汝鱼也笑了一声,“那就还没中?”
周妙书沉默不语。
先前之争,自己一直在等着李汝鱼出手,可此刻李汝鱼出手,周妙书才知道这个青年远远不是自己的想的那么简单。
御史大夫赵镰跳了出来,“赵晋本是宗室子弟,又是天子兄长,科举中第那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功名在身,以赵室子弟身份入仕,难道李大人也觉得不妥?”
顿了一下,“出身、才华皆备,何止于功名虚妄?”
李汝鱼哈哈大笑一声,旋即看着赵镰,“赵御史莫不是忘了,女帝已弱世家,如今大凉才子入仕,恩荫依然尚可,世家推荐亦可,然绝无入仕便高升至此,否则何以服天下众人,何以让天下寒门学子诚服,赵御史莫不是要彻底推翻女帝延续大凉辉煌之政举?”
这个帽子扣的很大。
女帝虽离开了大凉,但天下民心如今尚念女帝。
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推翻女帝的政举?
新天子也不能!
那样会丧失天下民心,只会让大凉从盛世走向衰败。
况且,弱世家对赵室而言,也是喜闻乐见。
赵镰想都不想就退了回去,朝堂争斗便是如此,你进我退,但并不代表着失败,更重要的一点,赵镰虽然不满女帝章国。
但又不得不服女帝的系列手笔。
如今的临安和地方官府体系之中,很少又尸位素餐之人,这一点,赵镰不得不认可女帝做的近乎完美。
周妙书抓住了李汝鱼话里的漏洞:“李大人似乎忘记了一点,我等推荐赵晋入仕,并非让他一来便封王,而是待其政务能力突出彰显之后,再行封王之举。”
李汝鱼大手一挥,“如此,三相公决权之事,亦要等到赵晋封王之后?”
顿了一下,冷声道:“倒是可以。”
谢琅忽然出列,“既然周妙书周相公提出了三相公决权,又得左相和枢相公支持,此事当然可行,既然赵晋尚不够资历,那为何不另择贤良?”
看了一眼众人,笑道:“当然,某自认无才不敢当吃重责,但枢密院尚有王竹书王相公,以及李汝鱼李相公,皆有当仁不让之才!”
看热闹的众人纷纷点头,不由得叹了句谢琅也是个老狐狸。
其实三相公决权,如果赵室无人,就只有从副相公选,枢相公不参与,那么王竹书就没有机会,而他谢琅又自谦,那就只能是李汝鱼。
到头来还是绕不开李汝鱼的兼国之路。
不过,如果真的形成了三相公决权的局面,至少也算是周妙书和赵室的一次小小胜利。
总好过被李汝鱼一家独大。
按说,谢琅如此说后,周妙书应该没有反对,也没有继续坚持等待赵晋封王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大家彼此留退路,避免出现鱼死网破的局面。
但周妙书和赵镰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放松,如果李汝鱼只是这样,那就不足为惧。
周妙书转身对谢琅说道:“谢相公所言有理。”
众人闻言皆出了口气。
那基本上确定下来,三相公决权,左右相公宁缺、周妙书,加上枢密院副相公李汝鱼,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结局。
然而周妙书话音一转,“然此举,三相公决权后,置赵室于何地?”
“若三相公相互勾结,岂非可窃幼帝之天子位?”
“天下百姓,岂非要遭乱世之苦?!”
“大凉之盛世,岂非要成过眼云烟?!”
“诸位朝臣,岂非要和被大凉铁骑打断了脊梁的江湖一般,再也直不起腰?”
“我周妙书,不忍见此!”
“赵室,真无人乎?”
好一番大义凛然。
宁缺心中一动,他隐然猜到了周妙书的想法,不由得越发吃惊,难道……
枢相公睁开眼,笑了笑,有些期待……
谢琅愣住,隐然不祥……
李汝鱼蹙眉沉思,这样的情况下,宁缺和周妙书肯定不会让出位置,周妙书又执意要推举一个赵室的人,只有自己让。
但赵室赵晋不行,谁还有这个地位和实力让自己主动让出?
谁有这个地位和实力能够封王?
直到此刻,李汝鱼才知道周妙书和赵晋等人谋划的何等细密,先是提出听政混淆视听,然后真正目的是三相公决权,又推出赵麟混淆视听,让众人以为赵晋才是真正的人选。
岂知不过是以退为进。
真正的人选,怕应该是接下来的这人,可以说,周妙书和赵晋的谋划,一步接一步,环环相扣,让人不知不觉落入圈套之中。
赵晋之才,果然不可小觑。
但是谁人能让满朝文武信服?
李汝鱼隐然有种感觉,今日的朝堂之争,只怕自己要落下风。
那个赵室真正要推出来的人,只怕更在赵晋之上。
赵室之中,谁有这等实力和地位?
李汝鱼想不到。
但他又大概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女帝着张河洛告诉自己的需要警惕的一个点。
一个赵晋要找到的两点之一。
按照女帝临走之前叮嘱张河洛的说法:赵晋得两点,便有和自己放手一搏的实力。
得其中一点,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