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昌州战事落幕。
是夜之战,昌州四千守兵,仅剩六百,穿云军二千余人,还有一千六百。
战损极为恐怖。
但逐鹿军更甚,中军一万人被几乎击溃,仅是被穿云军一阵凿阵,就死了三千余人,再被昌州城四千守兵一杀,一万人没剩下多少了。
最后连赶来增援的东、南、北三面共一万五千人,还留下了数百尸首。
尽管有兵力优势,可黑夜之中不知道敌军还有多少人,加上穿云军的轻骑威慑实在太大,且主将赵阔都撤了,其他人还留着等别人请你入城喝茶?
于是从不同方向撤向普康镇。
君子旗也不敢去追,他可没李汝鱼那样的底气,毕竟逐鹿军还有万余人。
昌州战事,禁军大捷。
不仅守住了昌州城,还诛敌倍余,且在中午时分,李汝鱼一骑归来时,带回了让六百昌州壮士睚眦目裂的人。
赵阔被活擒!
昌州城里的校场上,赵阔被丢在地上,悠悠醒来,只觉头疼欲裂,隐然想起,自己似乎被活捉后醒过几次,每次刚醒过来又被打晕。
活捉?
赵阔猛然翻身坐起,四下打量了一眼,顿时心沉入到海底。
校场四周,站着十余个浑身是伤的天策士卒,每一个人看自己的眼神,和野兽看见猎物的凶狠眼神一般无二。
看着听到消息赶来的李汝鱼,赵阔忽然不害怕了,有些自嘲的笑了一声,两世为人,终究不是白起的对手。
问道:“你是李汝鱼,还是他?”
李汝鱼负手看着这位可怜的异人,摇头叹道:“将你擒回昌州的是我李汝鱼,破你大军的‘哀兵计’是他所出。”顿了一下,“所以你还是输给他了。”
赵阔讶然,“哀兵计?”
自己所读兵书之中,似乎没有这么一计。
李汝鱼挥手,让左右士兵退下,然后低声说了一段话,赵阔听后,一脸震惊又一脸钦佩,情绪极其复杂的喟然长叹:“都说他爱兵如子用兵如泥,果不其然。”
当年长平之战,为了尽快破我四十万大军,白起大军阵亡率极高,甚至比自己的大军伤亡率还高。
昌州一战,他竟然连袍泽血肉为食这样的手段都能使出来。
这是用兵如泥的极端体现。
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旋即又得意的哈哈大笑,“至少我也逼得他出此下计!”
当年长平之战,白起断了自己的粮道,被围困四十六天,军中士卒彼此相杀为食,是为兵家耻辱事,如今白起也做了。
不亏!
李汝鱼可怜的看着他,许久才轻声道:“你似乎忘记了一个常识,若是骡子肉、马肉、牛肉只要放久了,也会发酸。”
赵阔的笑声戛然而止。
失魂落魄的说了句原来不是人肉啊,你竟然连自己的士卒也骗……
仅有的一点骄傲,随着李汝鱼说出真相后,彻底被击得粉碎。
李汝鱼轻轻按着腰间长剑,“你是赵室宗室,虽然反凉,但我想临安那边恐怕还有赵室子弟为你求情,比如你父亲赵麟,你说女帝陛下会不会给他面子?”
“也许你活着,等将来赵祯登基为帝后,你就能又一次东山再起。”
赵阔心中,被这一句撩起了求生欲望。
却不料李汝鱼脸一沉,“但璧山县八千随你而来的袍泽,如今只剩下六百,你想活命,那得问被你背叛的那七千四百烈士是否同意,得问那六百壮士是否同意。”
“所以,我觉得你没有机会了。”
临安那边,无论有没有人想让赵阔活着,又或者女帝愿不愿意让赵阔活着,都没有意义,因为自己不允许,那八千天策士卒不允许。
赵阔必须死。
但是在死前,还有句话要告诉他。
李汝鱼上前一步,强势的俯视赵阔,“白起让我告诉你。”
赵阔颓然的抬首,又情不自禁的将目光落在他处,失魂落魄的问道:“他说了什么?”
李汝鱼一字一句的道:“论兵道,你只是个渣渣。”
这句话很粗俗。
但却是那位披甲将军的原话。
赵阔愣住,旋即轻轻笑了起来,没有丝毫情绪的笑意,原来自己在白起的眼里,竟然如此轻微,然而自己偏生无法反驳。
两战,皆败。
这一刻的赵阔,再无丝毫生存的欲望。
就这样罢。
如果还能有下一世,我不要再看见,也不要再听见那个噩梦一样的名字。
李汝鱼转身,挥手。
校场周围,突兀的涌现数百人,皆是赵阔从璧山县带来,仅剩下的六百天策士卒,并没有一涌而上,卓宗棠第一个上前,无情的看着赵阔,然后拔刀砍下去。
鲜血迸溅。
赵阔没有动,也没有出声。
卓宗棠朝着赵阔吐了口唾弃的口水,转身让其他袍泽。
每人一刀,一口唾沫。
六百刀。
从卓宗棠的第一刀,到死之前的那一刀,从始至终,赵阔都没有发出哪怕一丝声音。
尸首如泥。
444章 谁愿杀李汝鱼?()
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昌州战事落幕,整个渝州战线乱成了一锅粥。
永川城,没了君子旗的穿云军轻骑掣肘,李溯如鱼得水,准备渡过汕溪威胁一下渝州城,却不料遇到了对手。
被江津两万大军领军的将军用了一出“打草惊蛇”妙计,让李溯误以为汕溪对面有大军,于是打算暗度陈仓。
反而中了那位周姓将军的计,麾下八千人被禁军两万天策军围在汕溪上游的柳麻渡一带。
不过,璧山县的李平阳反应神速,知悉赵阔在昌州兵败身亡后,这位西军甚至于当今整个大凉天下第一的女子将军,毫不犹豫的放弃了璧山。
率领仅剩的一万五千人向东挺进。
却在无意之中解了李溯的危机,逼得那位周姓将军撤了包围圈。
其后,李平阳汇合李溯,不再向南,调转兵锋西行直奔泸州,欲要和泸州守兵一起,守住卢象升即将开赴过来的太平军。
渝州城防线,是禁军中的天策军。
而广南西路的驻军,则是禁军中的太平军,由卢象升统一指挥,战力不输天策军。
同一时间,孟珙的三万大军和秦玉京的三万大军,展开了最为激烈的战事,双方妙计频出,最终还是更熟悉地形的孟珙胜出,几乎每场战事都压得秦玉京喘不过气。
小胜几场后,带着两万余兵马撤回合州。
秦玉京无奈,只能率领一万余兵马撤回璧山,同时将增援天策军分兵到永川和巴川,形成犄角之势拱卫渝州城,又和昌州遥相呼应。
昌州,成了三叉戟中最突出的那根刺。
被孟珙压得有些喘不过气的秦玉京输得有些难受。
他总觉得,孟珙似乎对自己极为了解,连自己的行军布阵都大部分落入了他的意料之中,加上孟珙又分外熟悉渝州周边地形。
一场焦灼战役打下来,麾下三万天策军,竟然阵亡了一万三千余人。
但不论怎么说,整个渝州的战线上,双方勉强算打了个平手,渝州也彻底粉碎了西军妄图闪电拿下渝州然后顺势南下的意图。
双方各有死伤,又回到了原点。
原本会被罢相降职的安美芹安相公,因为昌州大捷之故,兵部和枢密院那边倒再没多少人弹劾,勉强保住了相位。
秦玉京则要委屈一些,从统制降为了统领。
卢象升率领太平军急速行军,从矩州全线出击,兵锋直指泸州,不过知悉李平阳和李溯进驻泸州防线后,卢象升压住了行军速度。
并不急于发动战事。
而李汝鱼连番大捷,本该升职,但昌州城发生的事情,那位军机郎基于职责,终究还是如实写上了文书送递渝州。
安美芹收到刚从昌州送递来的战场文书,刚看到大半,猛然站了起来。
站在安美芹身后的一位不惑幕僚,亦是脸色惨白。
一旁抱着胳膊喝茶的田顺看着一反常态的两人,讶然问道:“又不是临安来的贬你相公的圣旨,至于这么失态吗?”
安美芹和田顺两人在渝州城搭档这许久时间,倒成了知交。
田顺的仕途升迁,主要是靠女帝登基那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但并不是说明田顺就没有能力,否则又怎么可能稳坐禁军都指挥使一职。
安美芹一介儒将,恰好喜欢田顺这种中庸性情之人作为副手。
闻言苦笑,“你看看罢。”
田顺放下茶杯,从安美芹手上接过文书,又好整以暇的翻开,开始还频频点头,翻了三页后,亦和安美芹一样,猛然站了起来:“这——”
田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文书第三页中段,那位军机郎写着“昌州有存粮,然主将李汝鱼为励军心,以殉城袍泽血肉血肉饲城,以食四千将士……”。
极为工整的小楷,在田顺眼中,却触目惊心似,仿佛墨汁变成了血水。
安美芹和田顺面面相觑。
公事房里一片安静。
许久,安美芹才长吁了一口气,“用兵如泥啊。”
田顺皱着眉头,“安相公,现在不是讨论李汝鱼兵道境界的事情,而是这件事情着实骇人听闻,若是传了出去,不敢想象禁军军心会变成什么样子。”
安美芹苦笑,“大乱。”
在有存粮的情况下,李汝鱼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谁愿意接受?
就是安美芹,都觉得李汝鱼该死。
可李汝鱼死不死已经不重要,当下是这件事不能传扬出去,否则禁军很可能会大乱,大乱之后,只怕是哗变前兆……到时候成千上万的禁军士卒会逼迫临安那边处置李汝鱼。
田顺点点头,“怎么办?”
安美芹犹豫了很久,终究从田顺手中拿过文书,回到自己桌前,提笔之前说了一句,田都指挥使,接下来就仰仗你了。
说完,安美芹落笔,一字一画按照那位军机郎的笔迹,重新写了一封战场文书,但是通篇只修改了一个字,将“昌州有存粮”改成了“昌州存粮绝”。
一旁的田顺动容,“篡改——”
安美芹摇手,“不需多说,这一场战事,终究是我的指挥失误。”
明目长胆的重写一封战场文书,送递到临安后,女帝陛下想必能看出自己的用心,若是被兵部和枢密院那边坐镇的大佬看见,他们也应该能懂自己的苦心。
绝对不会让这封真文书大白天下。
想来陛下也不会用篡改战场文书的罪名该贬自己的职,只会用秦玉京战败的借口罢自己的相位。
安美芹可以贬相,李汝鱼可以死,但禁军军心不能乱。
有无存粮,一字之差,却可以极大的缓解禁军士卒的不满——毕竟战场绝境之下,为了胜利,有些事情也可以理解。
但李汝鱼肯定要被问责。
田顺长叹了口气,有些担忧:“李汝鱼给陛下出了一道难题。”
安美芹封好文书,将那封真正的文书递给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写假文书的心腹幕僚,想说些什么,却终究一个字说不出。
那位心腹幕僚拿着真文书,却重于泰山,双手颤抖,许久,才缓缓跪下,“相公不用为属下难过,我辈读书人,唯有一腔碧血。”
安美芹长叹了口气,泪光隐隐,低头挥手,鼻音沉重,“去罢。”
幕僚一袭长衫,慨然出门。
田顺在一旁看着,叹气,“不该让他看见的。”
安美芹默然。
临安,大庆殿下朝后,换了彩衣的妇人先在薛盛唐的陪伴去了一趟春秋院,回来后脸色有些阴沉,按照那几位霸主的推演,接下来的西线战事,禁军并没有绝对把握。
更为重要的,五位霸主有三位一致认为,草原上的北蛮不会放弃这个机会,铁骑一定会南下,趁着岳单和赵愭、王琨的内战,抢夺燕云十六州的疆土。
回到垂拱殿,柳隐为妇人泡了清心茶,又温声说道:“渝州来了位安相公的幕僚,说有一封安相公的文书要亲自交给您,想来是涉及西线大事。”
妇人怔住,心中隐然有不好的感觉。
让那幕僚进殿。
当妇人接过那封文书后,那位读书多年,科举多次都没能中第,最后趁着同窗关系成为安美芹幕僚的读书人笑了笑,“陛下,微臣姓姜名尽才,临安人士,有一子,两女。”
妇人怔住,不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会在此刻失态说出这等僭越的话。
那读书人继续轻声道:“两女一嫁在绍兴府出仕的读书人,一嫁入临安富贾家,都不用微臣担心。”
“唯有一子,不甚成才,文不成武不就,今年已十八,愿陛下垂怜之。”
读书人说完,“微臣告退。”
旋即在妇人讶然的目光中,行却礼,退出垂拱殿,几个呼吸后,垂拱殿外一阵喧哗,旋即沉寂下来,空气中传来淡淡血腥味。
柳隐慌忙踩着小碎步出去片刻,又进来,神色钦佩,“陛下,他夺了守卫的剑自刎了。”
妇人蹙眉,盯着手上那封文书。
有些沉重。
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位读书人在垂拱殿外自刎,也不愿意留下半点泄露出去的风险?
妇人缓缓拆开文书,看完之后许久不言语。
垂拱殿里空气凝滞如冰。
几乎是接近午膳时,妇人才长吁了口气,缓缓说道:“传朕旨意,厚葬姜尽才,加封朝奉郎,恩荫其子。着令吏部,携其子入秘书省,着奉七品职事。”
柳隐不敢多问,立即写圣旨。
待柳隐写好圣旨着令内侍太监送出去后,妇人这才起身,“起火。”
柳隐愣了下,“要不微臣——”
妇人横看了柳隐一眼,让这位无盐才女心中一惊,彻底震惊,究竟是什么大事,让陛下连自己都不信任了?
慌不迭起了火。
妇人起身,拖着彩裙,亲手将那封文书放入火盆,火光照在妇人脸上,阴晴不定,直到亲眼看着它彻底化为一堆灰烬时,妇人才起身重新坐下。
一脸疲惫。
又道:“宣兵部尚书、侍郎,枢密院直学士、枢密院都承旨觐见。”
这一日,大凉女帝饿着肚子在垂拱殿里,看着分成两派的重臣吵得不亦乐乎,兵部尚书以及四位侍郎作为兵部大佬,坚持以军法问斩李汝鱼。
而枢密院直学士以及那位平步青云像坐火箭一般蹿升的枢密都承旨王竹书则力主酌情降职就可。
妇人只是默默听着。
五对二。
按理说应该兵部胜出,但不巧的是,碰见了王竹书,这位如今在临安炙手可热丝毫不输当年李汝鱼受宠程度的新臣口舌之利,最后竟然直接撇开了枢密院直学士,独自舌战兵部五人丝毫不落下风。
最后女帝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了句再议,将一众人都赶出了垂拱殿。
第二日小朝会,六部尚书,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枢密院直学士,全是朝中重臣,偏生又混进了一个奇怪的人:王竹书。
一群人在垂拱殿看完枢密院那封“假”文书后,又起了掀然大波,继续为如何处理李汝鱼吵架,这一次,却有三个阵营。
左相宁缺、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一个阵营。
右相谢韵、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和王竹书、枢密院直学士一个阵营。
参知政事周妙书一直沉默,保持中立,周妙书一手提拔起来的礼部尚书也默契的选择了中立,不愿意得罪任何人。
就这么吵了几日,也没吵出个结果。
最后女帝一锤定音,在一次小朝会上说了一句:“不若交给昌州六百天策军,和那些……英雄的家书来定夺?”
女帝终究还是用了英雄两字来形容昌州殉城的天策士卒。
所有人怔住。
旋即拍案叫绝,为这个方法叫绝,也为女帝掩饰不想杀李汝鱼而想出这个妙招而叫绝——感情陛下故意让我们吵这么久,就是酝酿说这句话的时机。
帝心可畏。
这几天大家围绕李汝鱼吵架,却是陛下的一盘棋而已,只是为了引出这一句话。
血肉饲城的那些殉城士卒的家属,绝不会放过李汝鱼。
从这一点来说,女帝似乎不偏不颇,但不要忘记了一点,李汝鱼麾下的那六百士卒跟着李汝鱼在昌州大胜,获得了军功,他们还愿意杀李汝鱼?
但众人又暗暗心凛。
尤其是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三人,隐然有种被算计了的感觉……女帝似乎有意借这个机会,看自己等人是否被赵室拉拢?
毕竟当今天下最想杀李汝鱼的,其实不是赵长衣也不是赵愭。
而是临安赵室。
赵祯过继给女帝后,将来必为储君,而依照女帝恩宠李汝鱼的趋势下去,只怕赵祯为帝后,李汝鱼将成为大凉的第二个岳平川或者王琨。
赵室焉能坐视。
随着女帝一声令下,兵部和枢密院联手,由中枢省出人,迅速分赴天下,找到昌州殉城士卒的家属,仔细将昌州战事细情说与听后,再询问其对李汝鱼的处置——这件事不需要保密。
那封“假”文书已经通过兵部和枢密院某些人的口舌,传遍了临安,以恐怖的速度传向天下,一时之间朝野沸腾,天下一片哗然。
调查还没出结果,临安又出大事。
老臣赵芳德不行了。
在知悉孙儿赵阔叛凉后,赵芳德就惊恐交加,急火攻心下卧床不起,再知悉赵阔被六百士卒砍成了肉泥,赵芳德再也熬不过这个春天。
弥留之际,赵芳德等来了女帝的探望。
445章 一片丹心照汗青()
古色古香的厢房里,即将油尽灯枯的老臣赵芳德没有躺在床上,而是着人在厢房门口放了长椅,就这么躺在长椅上,身上盖了薄被。
这为方便那个人来时,为避嫌不用进厢房,毕竟那个人是位女子。
院子里站了一群赵室宗亲,人人脸有悲戚。
只有一个人在赵芳德身旁侍候。
赵祯之父,原本在国子监任职的赵麟,父凭子贵,被破格加封郡王后,调入宗正寺,只等逐步累官任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