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成皇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英本来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长辈们交谈,她无法忍受长辈们怨天尤人的口吻和此起彼伏的叹气声,忽然开口说道:
  “母亲,您和姊姊很久没见面了,为什么只是抱怨命运呢?请说些充满希望的话吧,即使身陷困境,也应该用希望鼓舞自己,不是么?”
  闵致禄夫妇已经习惯了紫英的率真,兴宣夫人吃惊地发现,这个贫苦的少女身上有着令人敬佩的生命力和勇气。兴宣夫人赞许地看着她,点了点头。
  闵致禄轻轻地笑了两声说:
  “兴宣夫人见笑了,紫英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说话就这么直率,这也是我放心不下她的地方。我死了之后,还要请兴宣大人多多照顾这个孩子。
  “叔叔,快别这么说,大家是亲戚,彼此照顾是应该的。况且,紫英是个聪明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闵致禄苦笑着摇了摇头。
  兴宣夫人接着说:
  “叔叔,侄女想到府上的一件大事,特来跟叔叔婶婶商量一下。”
  “哦,是什么事?”
  “是这样的,叔叔至今无后,府上虽有紫英这个孩子,但是祭祀宗祠还是需要儿子的。不如把我弟弟升镐过继给叔叔,不知叔叔意下如何?”
  “嗯……真是一番好意。”
  闵致禄闭上了双眼。正如兴宣夫人所言,要祭祀宗祠就必须要有儿子,这就是闵致禄苦盼儿子的原因,也是压在闵致禄心头的重石。而今自己性命朝夕不保,一旦过世之后,无人祭祀祖先,自己死不瞑目。闵致禄很早就考虑养子的事,但是家里一贫如洗,又怎能恬不知耻的请求别人将儿子送来当养子呢。他沉思许久,睁开眼睛说道:
  “升镐侄儿今年几岁了?”
  “庚寅年生,今年29岁。”
  “嗯……”
  “我是替叔叔担忧才这么说的。而且升镐非常聪明,正在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用功呢。要是进入府上,一定能再度振兴家道。”
  兴宣夫人虽这样说,实际上她有自己的考虑。兴宣大院君虽是王族血统,现今朝廷重事一概掌握在安东金氏手中,大院君已经被排挤到落魄街头的地步,每天在街市之上讨酒喝,或者到赌场之中讨点小费,看起来很难再有发达之日了。所以闵氏想让弟弟升镐继承仁显王后娘家骊阳府院君这个有名望的家门,以期仕途能够顺遂。

明成皇后1(4)
  “嗯……升镐侄儿的才气非凡,我自是清楚。我们家族未能照顾你,你却为我们家族如此操心,真是无比感激啊。”
  “叔叔,这是哪里的话。叔叔的家族不就是侄女的家族吗?”
  “话虽如此,但我离死不远了,我们家境又是如此的清寒,也不知道升镐侄儿是否愿意 来当养子。”
 
  “这一点请叔叔放心,能够继承骊阳府院君府上的家门,升镐怎么会拒绝呢?”
  “嗯,升镐侄儿来当养子的话,真的是完成我生平大愿,我死也可瞑目了。”
  闵致禄转头看着身旁的妻子李氏,询问她的意见,李氏道:
  “全凭老爷作主。”
  闵致禄抚了抚胡须,开口说道:
  “这样的话,等我身体好些,就召集族中长老,把这件事定下来。”
  兴宣夫人得到这样的承诺,放下心来,闲聊了一会就回府了。
  闵致禄收闵升镐为养子之事,已经正式确定了,只剩形式上的仪式。但是随着时间逝去,闵致禄的病情益发严重,勉强度过那年冬天,第二年春天便离开了人世。当时紫英12岁,未亡人李氏整日无精打采,陷入悲痛之中,紫英伤心哭泣过后坚强地安慰母亲。母女俩借了高利贷,勉强为闵致禄办完了丧事,之后便陷入时有三餐不继的困顿之中。
  李氏夫人每遇到这种情况,就抱着女儿哭道:
  “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儿,还让你吃不饱,真是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痛啊!”
  而紫英总会泰然自若的安慰母亲:
  “母亲,不要担心,以后我们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母女两个相依为命。第二年,到了闵致禄过世的周年忌日,因为没有儿子主持祭典仪式,紫英出面对兴宣夫人重提收养子之事,闵氏族中的长辈才正式举办了过继仪式。从此,紫英与闵升镐成为兄妹。
  哲宗14年(1863)12月8日,朝鲜第二十五代君王哲宗驾崩,享年不过33岁。
  哲宗是全溪大院君的第三个儿子,先王宪宗没有子嗣,驾崩之后,由正祖、纯祖、翼宗一脉单传下来的男性后代断绝,只能上溯到世子的其他各子中去寻找继位者。依据长幼的顺序,纯元王后金氏从江华道找来李昇,继承大统。
  李昇在被推到帝位之前,生活在江华道自然、写意的世界中,有如在桃花源里一般。他对这个人人称羡的国王宝座一点也不热衷,反而感觉如坐针毡。在熬过14年之后,终因身心疲惫,疾病缠身,以33岁的壮年离开人世。
  帝王的猝死常招致国家动乱,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而哲宗的情况恐怕更加复杂。哲宗生有五子,均未名而夭,无人继承王位,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在王室宗亲中选出一位即位。至于应在哪一支王亲国戚之中挑选,应该挑选谁,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一时间人心浮动,各各当权人物跃跃欲试,掌握国家大权的安东金氏集团,更是如临大敌,惶惶终日。
  按照朝鲜王朝的规定,像这种情况,只有宫中的长辈有权决定由谁来继承大统。当年的哲宗,便由当时地位最高的纯祖纯元王后所定。而今在宫中有三代王妃,翼宗妃赵氏、宪宗妃洪氏,与哲宗妃金氏。因此,其中辈分最高的赵大妃具有决定继位者的权力。令安东金氏如此胆虚的,正是翼宗妃赵氏。
  翼宗虽然名义上为王,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即位,只是作为王世子,在纯祖27年(1827)的时候承纯祖命代理国事,但于纯祖30年(1830)5月6日便在昌德宫熙政堂去世了,终年22岁。
  其子李奂随即即位为宪宗,时年7岁,后追封父亲为王,庙号翼宗。翼宗之妃赵氏,即是宪宗的母亲。宪宗即位后尊赵妃为王大妃、大王大妃。由于宪宗即位时年纪尚小,便由母亲赵大妃垂帘听政。但是,早在19世纪初,金氏外戚就掌握了政权,政事务必一一过问,王权已然衰落,赵大妃虽地位容显如此,也得处处受金氏钳制。
  以赵大妃为首的赵氏家族百般抵抗,稍有起色,在为宪宗选王妃之时再次败北,宪宗终于迎娶领议政金祖根之女为妻。虽然王妃婚后不久即病逝,但安东金氏集团在权力的角逐中稳稳地占据了上风,不断给赵大妃制造麻烦,并最终逼其交出大权,结束了垂帘听政。赵大妃对安东金氏的仇恨由来已久。
  此刻风水轮流转,哲宗驾崩之后,赵大妃成了决定国王之人,安东金氏在揣测赵大妃将以何种方式报仇雪恨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拉拢朝臣,谋划着与赵大妃一博。
  哲宗突然驾崩之后,国事不能松懈,遵循祖制,暂由赵大妃担任摄政代理王位,赵大妃再次垂帘听政。
  哲宗驾崩的第二天,赵大妃在重熙堂召集文武百官,商讨立新君之事。在座的有领议政金左根、左议政赵斗淳、元老郑元容等。大家都很清楚,不论选定谁为新君,自身权势都会有巨大的变化,所以,每个人都非常关心新君的选定。
  赵大妃坐在高处,面前垂着帘子,环视国家大臣们,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先王突然驾崩,真是令人悲痛万分。然而纵使悲痛,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先王并末遗有王子,所以要先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再由哀家来选定新君。诸位爱卿认为,在王族之中,由谁来继承王位比较好?”

明成皇后1(5)
  大臣中一片沉默,虽然各人心目中早定好了合适的人选,也都想竭尽全力推举此人,但是没有人敢贸然说出。领议政金左根心中清楚,自己推选的人一定会被拒绝,现今赵大妃是当权者,不如干脆沉默,见机行事,方为万全之计。赵大妃的亲眷左议政赵斗淳自然和赵大妃同一立场,他们在哲宗患病期间就内定了即位之人,早已成竹在胸,此刻自然无需多说。至于其他的大臣,即怕说错了话得罪赵大妃,又怕无意中冒犯金左根,须知目前安东金氏仍掌握大局,稍有差池便找来灾祸,还是慎重为妙。
  赵大妃见大家沉默不语,便向金左根问道:
  “领议政大人,你说说看,推举哪一个王族比较好呢?”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全凭大王大妃千岁作主。”
  “嗯。”
  赵大妃紧闭着嘴,过了一会儿向左议政赵斗淳开口问道:
  “左议政大人的意见呢?”
  赵斗淳磕头答道: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这么重大的事,万万无法依臣等的意思而定。还望大王大妃千岁示下。”
  赵斗淳和赵太妃的配合默契。
  竹帘后的赵大妃轻轻地闭上眼睛,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此刻,在破败的云岘宫的书房内,有一个人脸上挂着同样神秘的笑容,那就是兴宣君李昰应。身为王族落魄十年的兴宣君,被人称为“宫道令”(纨绔、无为青年)的浪荡子李昰应,终于要结束卧薪尝胆的生涯了。当初,为了躲避安东金氏的迫害,兴宣君把抱负深埋心中,装出一副丧家之犬的样子,在街道上讨酒喝,在赌场讨小费,甚至几次专门到金氏族人府上乞讨,受尽了虐待与侮辱。但是以王族身份统治国家的志向,在他心中却却越来越坚定。当他知道哲宗多病时,一个宏伟的构想在心中形成。他开始密切接触承侯官赵成夏——赵大妃最宠信的娘家侄儿,以期得到赵大妃的信任。之后,不断地和赵成夏商量对付安东金氏的计策。兴宣君的策略极其成功,赵成夏很早就对赵大妃强调兴宣君的人品,以及他的次子载晃是王族中最聪明伶俐的少年。赵大妃通过赵成夏和兴宣君达成了利益联盟,现在,兴宣君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如果赵大妃将年幼的次子扶上王位,身为国王生父的我实际上就是真正的统治者了,朝鲜王朝纵横八道大好江山,就要掌握在我一个人手中!”
  兴宣君收起了笑容,默默地闭上眼睛端坐。他知道,现在自己要做的,只是等待。
  重熙堂内竹帘后的赵大妃睁来了眼睛。到了该揭晓谜底的时候了,赵大妃一兴宣君的联盟体制必能击败金氏集团,一雪前耻。
  赵大妃透过帘子望着大臣们,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将这个重大的事情委由哀家决定,真是深感责任重大。但是国事繁杂,不可一日无君。因此,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恢复已经无后的翼宗大统。”
  这真是令人惊讶的宣示,除了赵斗淳之外,所有大臣都吓了一跳。
  赵大妃身为翼宗的王妃,想要选择王族来继承翼宗大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何要选定非常落魄的兴宣君李昰应的儿子为新君,大臣们对此既惊讶又失望。
  领议政金左根一听到这话,马上脸色铁青。一直以来金氏家族都非常鄙视兴宣君,对他只有侮辱和戏弄。一旦这个兴宣君以新君生父的身分登场的话,安东金氏家族的后果可想而知。现在,就连为了明哲保身而维持沉默的金左根,也不能不表示反对了: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兴宣君虽不是王族的远亲,但是家道没落,作为国王的亲家是否适当,请大王大妃千岁三思。”
  赵大妃说道:
  “嗯,领议政的意见是这样的,那么左议政大人意下如何?”
  赵斗淳磕头答道: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全凭大王大妃千岁作主。”
  “那么,金大人的意下如何呢?”
  赵大妃早就知道金炳冀的意思,只是故意问他的意见罢了。
  金炳冀忙答话: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反对册立兴宣君次子为新君。兴宣君次子年纪尚幼,成为新君的话,兴宣君将位于新君之上。过去没有这样的前例,以后也不应该发生才对。”
  对金炳冀来说,家族兴亡全系于,所以誓死反对。赵大妃听到此话,脸色略有不悦,缓缓说道:
  “哀家已经明白诸位爱卿的意见了。哀家已经就继承一事做了决定,诸位不用多说了。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继承大统。载晃年纪尚幼,无法治理国事,现在仍然由哀家垂帘听政,代行国事。”
  金氏重臣深知大势已去,纷纷颓然入座。赵大妃起身返回后堂,群臣退朝。
  就这样,年仅12岁的兴宣君次子载晃过继给赵大妃为子,改名李熙,受封为翼成君,并且变更年号,成为朝鲜第二十六代君主。
  载晃一被迎入宫中,宫中立刻通过都承旨,下令策封翼成君的生父兴宣君为大院君,尊为国太公,封其生母闵氏尊为骊兴府大夫人。此时正值12月上旬的严冬,北风呼啸,大风纷飞,兴宣大院君的家中却比外面的季节早了一步,充满了春的气息。
  国王生父在世期间被封为大院君,这种情况在朝鲜李朝开国的五百年间还是头一次,可见赵大妃是多么信任兴宣大院君。赵大妃虽是垂帘听政,但一个久居深宫的女子,对天下情势不甚明了,赵大妃实际上并不直接干预朝政,而是一切军国大事委以辅佐高宗的大院君。高宗只是名义上的国王,兴宣大院君才是实际得到天下之人。

明成皇后1(6)
  朝鲜宫庭之中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感古堂内的生活波澜不惊。清贫的紫英母女俩,依旧三餐不继,紫英快乐的成长。对于兴宣府上发生的变化,母女两也略知一二。
  “母亲,载晃当了国王了啊,京运洞姊姊成了国王的母亲了。”
  “就是啊,他们府上飞黄腾达了,我们要是能托他们的福,脱离贫困,就好了……”
  “母亲,不要说这些空话!我们应该想日子变好后帮助别人才对,不要平白期望别人的施舍!”
  “我们有什么能力期望过上好日子啊!”
  “母亲不要这样说话了,人的运气谁能知道?前几年跟我们差不多的兴宣府上都出了一位国王,这又有谁能料得到呢?”
  “哼!你好像知道自己以后会当王妃的嘛。别再说些没用的话了,赶快学学针线活。”
  “我讨厌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我要看书,书才有用呢。”
  3年以后,紫英的母亲李氏在感古堂行大礼,恭送女儿嫁入王宫之时,突然想起了自己说过的话。她将头埋在胸前,扑簌簌地眼泪落入土地之中,从此她心爱的女儿再也不属于她了。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无人能听到一位母亲轻声的啜泣。

明成皇后2(1)
  高宗即位当年仅12岁,朝鲜政权的运作表面上由赵大纪垂帘听政,实际上一切事务均委以大院君。大院君依靠和赵大妃达成的联盟体制,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对抗安东金氏势力。
  从高宗元年开始,大院君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设想,致力于废止四党均分的弊端,以惟才是用的原则选定了新内阁的成员。
  赵斗淳任领议政
  金炳学任右议政
  李义翼任左议政
  金炳国任户曹判书
  郑起势任兵曹判书
  李承报任宣惠堂上
  李京夏任左捕盗大将
  申明顺任右捕盗大将
  李长炎任禁卫大将
  李京右任御营大将
  李房玄任总鹰师
  新内阁成员中,金氏家族只有金炳学与金炳国两人,因为人品出众而重新得到任用。在兴宣大院君的统领下,安东金氏无论如何都无法恢复以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盛况,随着改革的深入,安东金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大约在兴宣大院君掌握实权之后的4个月,到了当年的端午节。紫英正在书房中看书,任职参议的养兄闵升镐走进来责怪妹妹道:
  “紫英啊,今天是过节啊,为什么要窝在家里?”
  “不在家里还能去哪儿?”
  “什么?没地方可去么?你可真是的。云岘宫有喜事后,你也不去道贺,今天过节了,总应该向云岘宫姊姊问安吧。”
  “像我这样的人去了,云岘宫姊姊会高兴接待我吗?”
  “真是没用的话!纵使成为摄政的府大夫人,她还是你的姊姊呀,还能装作不认识你吗?还有,难不成见了我这个亲弟弟,也装做不认识么?不要瞎担心,去看看吧。”
  紫英想了想,点点头说:
  “好吧,那咱们就去拜访云岘宫姊姊吧。其实,我也想看看现在姊姊变成什么样子了。”
  紫英连忙换好衣服,坐上轿子随哥哥到云岘宫。
  如今的云岘宫与以前判若两地,大门外面设立了下马碑及红马木,柱子及屋檐底下新上了颜色,屋顶瓦缝油亮亮的。
  闵升镐牵着马走到守卫士兵面前通报:
  “我来拜见府大夫人。”
  守门士兵认得是夫人的弟弟,施礼道:
  “里面请。”
  紫英从轿中走出,闵升镐在前面带路,转到府大夫人居住的二老堂。闵升镐停在阶下,朗声道:
  “姐姐,我带紫英来了。”
  “是升镐么?紫英也来了?”
  “是。”
  “那快进来吧。”
  紫英和哥哥走入内室,府大夫人独自呆在房内,高兴的上前迎接:
  “紫英啊,多时不见了,这段期间你跟你母亲都好吧?”
  紫英恭敬地行过礼后回话:
  “是的,大家都很好。姊姊家里有喜事,我恭喜姊姊了。”
  府大夫人笑道:
  “紫英越来越像大人了。这次对我们家来说固然是喜事,但是责任也很大,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此时,房中走进一人,正是大院君。紫英忙低着头向大院君行礼,升镐也见过姐夫大人。
  大院君在上位坐下,打量着紫英问道:
  “这个孩子是谁呀?”
  “这是我叔叔闵致禄府上的小姐,升镐的养妹。”
  “哦,长得这么大了,都快认不出来了。你今年几岁了?”
  紫英轻声答道:
  “今年14岁。”
  “14岁……,比我们家的载晃……不,比起圣上还大一岁。”
  大院君喃喃自语,仔细打量着紫英,看她清澈、明亮的眸子,娇柔美丽的脸庞,身材婀娜多姿,大院君不由得点了点头。
  “嗯。你识字么?”
  “是,自小跟先父学习,现在跟哥哥学习。”
  “那么,现在在学什么书啊?”
  “现在正在读《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