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张謇、汤寿潜等下车之后,朝赵秉钧拱了拱手:“智庵总长,今天来得好早!”虽然众人暌违已久,说话却好像昨天还坐在一块儿吃饭聊天似的。

    赵秉钧也抱拳作礼:“季直兄、蛰先兄、百熙老弟,你们也来得不迟啊!哟,你们这座驾可真不错,之前赵某在大总统府上见过一辆一模一样的,大公子开过。别看它个头小,跑起来可真是风驰电掣,比赵某的马车强多了!”

    孙元起笑道:“轿车虽然速度快,不过论排场、论气势,毕竟不如马车。就拿智庵总长的马车来说,车厢内宽敞通透,铺设锦茵,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夏天可以放冰块,冬天可以放火炉,舒适自在。前有持枪开道的兵士,后有环护警戒的侍卫,车辕上还有衣冠楚楚的车夫。这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煊赫!说句不见外的话,坐这种马车,才是内阁总长应有的格局。”

    赵秉钧似笑非笑道:“既然百熙老弟如此看重赵某的马车,正好赵某也对百熙老弟的轿车歆羡不已,不如咱俩换换?”

    孙元起乘坐的这款轿车在美国市场售价不过1000美元,比福特t型车的850美元略贵。但绝对贵得物有所值。即便如此,折合成银元,再加上关税、运费什么的。也不过才四五千块孙大头。而赵秉钧的马车镶金嵌玉珠光宝气,不说总体价值如何,也不说黄花梨车辕、紫檀木车身以及拉车的宝马名驹,就是把上面的饰物拆下来单买,估计都不止四五千块钱。

    虽然知道赵秉钧只是随口说说,孙元起还是婉拒道:“智庵总长的马车一看就不是凡物,如果真要交换。在下自然千愿万愿。但古有明训,所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只怕在下的轿车智庵总长未必真的喜爱,就算智庵总长真的喜爱,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人专门打理。最终只能当作奇物拿来赏玩。

    “而智庵总长的马车气象非凡。要想与之相衬,至少也得二三十名兵士拱卫四周。偏偏这几日驻守经世大学的第四十七混成协撤回山西大同、朔平一带,实在没有那么多人撑场面。而且在下要经常往返经世大学与京城之间,这马车太慢,难免耽误时间。所以在下只有敬谢不敏了!”

    赵秉钧哈哈大笑:“看看,百熙老弟还是舍不得吧?”

    孙元起道:“不是舍得舍不得的问题,而是在下敝帚自珍,又不想让智庵总长吃亏。这才谢绝你的好意。”

    赵秉钧没有纠缠于到底谁吃亏的争论,而是换了个话题:“要说速度快。赵某倒想起今天早间看到听到的一则新闻,听说中华航空公司的飞机昨天从上海北上,短短**个小时就抵达京师,端的是流星赶月!百熙你的座驾或许在地面上还能称王称霸,但要放到飞机面前,那就只能瞠乎其后了!”

    汤寿潜笑道:“智庵总长不会忘了吧?无论轿车还是飞机,可都是经世大学研究出来了。它们俩相比,无非是兄弟俩谁跑得更快的问题,终归不会花落他家。”

    赵秉钧点头赞道:“百熙老弟创办的经世大学确实是人才渊薮,学校发明的东西也大有功用,尤其是飞机,更是功在社稷。数月之前,清室在北方稳如磐石,朝廷内外都以为江山永固。谁知百熙老弟只是派飞机在京城上空绕了一圈,洒下几张传单,便唬得裕隆太后和宣统皇帝六神无主,乖乖颁布退位诏书。此乃民国建立的头等勋劳!

    “现在又成立航空公司,利用飞机运送人员货物,千里之遥,朝发夕至,真可谓想前人之不敢想、发前人之不敢发。而且航线密布全国各大城市,无须考虑关隘险阻,一旦国家有事,从京城到周边各省不过弹指之间,缓急可恃。前人所谓的‘国之利器’,应该就是指百熙发明的这些飞机吧?”

    不知是不是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呆久了,孙元起老觉得赵秉钧话里有话,似乎实在暗指莉莉丝北上一事。但赵秉钧没有点透,孙元起也懒得去瞎猜,当下便胡扯道:“虽然经世大学已经设计出几款比较成熟的机型,但总体飞机技术还不成熟,无论发动机技术、机身设计,还是飞机本身的速度、升限、航程和运力,目前都处于初级阶段。就拿昨天试航成功的凌霄11式运输机来说,只能运送信件和小型货物,载客的话,最多不超过8人。

    “等再过几十年技术真正成熟之后,运输机至少可以载客数百人、载货数百吨,相当于一次能够运送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那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当然,现在中华航空公司的运输机也不错,至少是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航空服务方面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果智庵总长有兴趣的话,不妨抽空去乘坐一次,体验体验‘下临无地’究竟是何等滋味。”

    孙元起甚至恶意地希望,赵秉钧真的心血来潮去坐飞机,然后遇到空难化为一团火球,这样宋教仁就可以逃过一劫,民国历史也将彻底改变。——反正历史上死于空难的政界要人也不乏其人,国外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葡萄牙总理卡尔内罗、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等悲催人物不说,单说中国就有不少,比如百战百胜林妹妹、北伐名将叶军长、中原突围皮司令、遍采群花戴雨农等。

    赵秉钧显然对孙元起的胡扯毫无兴趣,随意敷衍几句之后便从衣兜里掏出怀表:“季直兄、蛰先兄、百熙老弟,开会时间快到了,我们先进去吧。”

    刚在屋里坐稳,段祺瑞、熊希龄、宋教仁等其他内阁成员便陆续到来。众人见到赵秉钧也都颇为惊讶,纷纷上前寒暄问候。像段祺瑞、刘冠雄等铁杆袁系,干脆坐在赵秉钧身旁大声说笑起来。过了有七八分钟,赵秉钧再次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后故意问段祺瑞道:“芝泉,你们正常几点开会?”

    段祺瑞道:“惯例是九点半钟。”

    赵秉钧奇道:“现在已经九点三十五分,怎么唐总理还不出现?难道是对赵某怀恨在心,故意避而不见?不过按照道理说,赵某是个俗人,应该不会出现‘两贤相厄’的局面,所以唐总理完全不必如此!”

    宋教仁道:“以前是少川总理出席,智庵总长缺席;现在变成智庵总长出席,少川总理缺席。老杜诗里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想来就说说少川总理和智庵总长的吧?”

    赵秉钧冷笑道:“照遁初总长这么说,就国务会议赵某就不该来咯?”

    宋教仁讥讽道:“智庵总长应该说自己想不想来,而不该问宋某该不该来!”

    赵秉钧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原来如此。遁初总长要不解释清楚,我还以为你什么时候变成总理或大总统,罢黜了赵某内务总长之职了呢!”

    孙元起当然知道唐绍仪为什么到现在没有出现,估计眼下他正忙着和莉莉丝草拟签订借款合约,合约条条款款那么多,每个字都要细细琢磨,避免出现漏洞成为别人攻讦的口实。这等精雕细琢的活儿,自然要浪费不少时间。见两人说话有白热化的趋势,他赶紧打圆场道:“平日里少川总理都是提前到的,今天来得有些晚,估计是临时遇到什么急事需要处理,处理完就会尽快赶过来;即便他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也会派秘书厅的人来告知一声的。我等稍安勿躁,再等候片刻便是。”

    张謇、汤寿潜、王宠惠、陆征祥也开始出面当和事老。

    见大家纷纷劝架,赵秉钧、宋教仁两人都冷哼一声,不再说话,静候唐绍仪出现。

    谁知这一等就是半个多钟头,杯中的茶叶都换了两回。其间赵秉钧频频掏出怀表查看时间,不止一次威胁要退席,但看到新中国党和国民党没有丝毫动静,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呆在会议室里。

    就在孙元起耐心耗尽,以为唐绍仪忙着签订合约,上午不会出席国务会议的时候,唐绍仪夹着公文包气喘吁吁地推开了会议室的房门。进屋就说道:“诸位总长,抱歉抱歉!唐某因为遇到一件十万火急的要事,耽搁了大家的时间,还请诸位多多海涵!”

    赵秉钧阴阳怪气地说道:“真的是这样么?赵某还以为如某人所说,与少川总理是参商永隔呢!”

    唐绍仪这时才发现赵秉钧也在座,顿时一怔:“哟,智庵总长今天也来参加国务会议?”(未完待续。)

三四九、纵横北斗心机大

    赵秉钧坐在椅子上岿然不动:“是啊,抽空来参加一下国务会议。怎么,赵某不能来吗?”

    唐绍仪干笑几声:“这是什么话?智庵兄身为内务总长,理应及时参加国务会议。只是前些日子听说你身染贵恙,在府中静卧休养,唐某及内阁同仁都挂念得紧,无不祈愿智庵兄早日康复,尽快参加会议。今天陡然见到智庵兄出席国务,真是令人大为惊喜!”

    赵秉钧却丝毫不领情:“赵某身子素来强健,前些日子也一如往常,之所以没有参加国务会议,是因为赵某实在懒得过来。至于赵某今天出席国务会议,估计少川总理喜是半分没有的,惊却有十成十吧?”

    见赵秉钧如此拆台架秧子,唐绍仪哪还会不明白他的来意?当下打了个哈哈,径直到上首的座位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摞文件,然后正色问道:“诸位总长,今天各部有何议案?”

    农林总长宋教仁首先发言道:“在下代表南方各省提一议案,即请国务院行文参议院,准许设立稽勋局,以调查奖励建国有功人士。”

    赵秉钧斜觑了宋教仁一眼:“这不是我们内务部的事情么?什么时候轮到农林部越俎代庖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宋教仁立即反唇相讥:“你们内务部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难道还不允许别人插手?”

    唐绍仪连忙解释道:“智庵总长有所不知,国务会议就是要大家对当前国事各抒己见。救偏拯弊,而不必拘泥于各自所管的部门,所以遁初总长此议并不算僭越。”

    赵秉钧冷哼几声。不再说话。

    宋教仁继续说道:“虽然民国成立不久,但上溯二十年,各地义士便立志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前赴后继,揭竿而起,其间以身殉国和屡立殊勋者不计其数。身死者已化为一抔黄土,寂寂无闻。乃至蒙受反贼恶名;立功者家财耗尽,身患伤病,或不免饥寒贫困。国家若不加以褒奖。如何安慰逝者、劝勉来者?

    “很多人以为,对于革命有功之臣最好的奖励是给予一官半职,殊不知以官职作为酬谢的价码和有功不赏一样,都会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更何况立功将士众多。而国家设立的官职有限呢?所以亟需开设稽勋局。调查统计开国有功之臣,区分各人应该奖励、抚恤的等级,订立相应的奖赏条款。像光复前后被征用家产、资助革命的士绅,也应该给予一定补偿,借以彰显政府信誉。”

    段祺瑞马上问道:“请问遁初总长,去年在湖北阵亡的北洋军将士,是不是也在抚恤奖励之列?”

    宋教仁嗤笑道:“当初北洋军甘为满清鹰犬,南下扼杀革命。致使义军、平民死伤无数,建国后没有追究他们罪责已经算是法外施恩了。他们还想要抚恤奖励?芝泉总长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

    段祺瑞道:“照遁初总长这么说,受抚恤奖励的只能是你们革命党人喽?”

    宋教仁理直气壮地答道:“那是自然!谁让我们革命党人功劳最大呢?”

    赵秉钧此时说道:“设立稽勋局的提案或可再议,赵某只关心一个问题,遁初总长所言又是奖赏又是补偿的,这笔钱从哪里来?如今国库里空空如也,老鼠都饿死了一地。如果赵某没有记错的话,上次裁军善后借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吧?对了,少川总理,听说你拒绝六国银行团借款条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座众人顿时心里一震:看来这才是赵秉钧今天特意参加国务会议的原因,看来压轴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唐绍仪从面前那摞文件里翻出一份协议,笑着说道:“唐某原本还打算等会儿和诸位同仁讨论这件事,既然现在智庵总长特意问到,不如就先讨论这个问题吧!”

    见众人没有反对,唐绍仪接着说道:“当初国务院成立的时候,大总统亲自莅临并发表讲话,指出当前府院首要任务是迅速厘清军务,借以达到避免财政赤字、减轻国民负担、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目的。内阁同仁根据大总统指示,开始着手解决厘清军务问题,发现问题根源在如何遣散冗余兵员。而遣散冗余兵员,北方多是百战老兵,南方则多是革命功臣,遣散费必不可少,否则会酿出无数事端。根据预计,费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

    “如智庵总长刚才所言,国库里面空空如也,若要筹集此笔巨资只有借款一法。唐某向大总统汇报后,便根据有关协议,向拥有优先借款权的六国银行团商议借款事宜。六国银行团倒是同意借款,不过却有附加条件,那就是要监督我国政府财政。这个条件严重有损国家独立主权,唐某自然难以答应——”

    赵秉钧突然打断唐绍仪的陈述:“少川总理,据赵某所知,六国银行团所谓监督我国政府财政的条件,具体不过是监督用款和监督遣散军队两个方面,怎么就严重有损国家独立主权了呢?”

    这赵秉钧倒和孙元起英雄所见略同!

    就在孙元起替唐绍仪捏一把汗的时候,唐绍仪答道:“英美德法俄日这六国虽然在民国成立以后没有过分举动,但在前清却是劣迹斑斑,不说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等旧事,十年前八国联军攻破京城,致使帝后西狩,最后签署《辛丑条约》,赔偿八国白银9。8亿两。想来智庵总长对这事儿记忆犹新吧?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这六国偏偏又全在八国联军之中,焉知他们将来不会卷土重来?依唐某看,六国银行团监督用款和遣散军队是假,打探我**力部署和军事装备才是真!如此岂不是严重有损国家利益,危害国家独立主权?”

    赵秉钧吐出四个字:“杞人忧天!”

    “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绍仪纠正道:“正是有鉴于此,唐某见六国银行团一意坚持监督我国政府财政的条件,只好婉言谢绝,另寻它家。经过几番挑选商谈,最终选定进来声名鹊起的华熙银行作为借款对象,华熙银行同意借款500万元,条件也非常优惠,年利息只有三厘。而六国银行团的利息是五厘!”

    赵秉钧道:“只怕咱们给出的条件也很‘优惠’吧?”

    “我们的条件是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发行权。”既然签署的协议要在内阁通过,自然要把所有条款公之于众,所以唐绍仪也没有隐瞒。

    赵秉钧惊讶出声:“什么?你居然要把货币发行权给华熙银行?”

    他居然也知道货币发行权,由此可见是有备而来。

    唐绍仪神色不动:“是啊!现在全国金融市场混乱,货币种类繁多,严重阻碍货物流通与经济发展,急需由某家银行统一货币。而华熙银行发行的银元雕工精美、轻重适宜,已经在长江流域得到广泛流通,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想来在座各位也都用过。既然它已经有货币发行之实,现在给它一个虚名又何妨?”

    赵秉钧瞪大眼睛:“可华熙银行是一家外国银行,怎么能把我们的货币发行权给它?”

    唐绍仪轻描淡写地说道:“谁说华熙银行是外国银行?纯粹是以讹传讹!就唐某所知,华熙银行的股东近乎百分之百都是我国国民,怎么可能是外国银行?”

    赵秉钧顿时跳了起来:“胡说!谁不知道华熙银行的经理是位美利坚女子?唐少川,你以为你信口胡说就能骗过在座各位么?”

    此时张謇轻声说道:“老夫听说,华熙银行经理莉莉丝女士已经加入中国国籍了。百熙,你说是不是?”

    孙元起只好答道:“啬翁说的没错!去年年底为解决川陕等地银元短缺,华熙银行与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联手发行货币,当时怕各地士绅因华熙银行是外资银行而拒用新版银元,莉莉丝女士便在四川加入了中国国籍。”

    赵秉钧顿时气得怒发冲冠,手指点着孙元起张謇等人:“你、你们……!”

    唐绍仪兀自不觉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么?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我们还是举手表决吧!”说完自己举起了胳膊。

    孙元起、张謇、汤寿潜自然投赞成票,宋教仁、王宠惠也很快举手赞成。如此一来,即便袁系的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以及中间派陆征祥、熊希龄等五人全部投反对票,这些议案也可以获得简单多数而在国务会议通过。

    不待剩余的几个人表态,赵秉钧便恨声说道:“反正协议还要到大总统府用印。即便你们在内阁勉强通过,在大总统那里也过不去!”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众人在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未完待续。)

    ps:  懒筋又犯了,码字有点不在状态,面前凑足三千字。抱歉!!

三五〇、旧赐铜山许铸钱(上)

    赵秉钧这可不是虚言恫吓。

    按照民国初年的政治架构,就算提案在内阁全票通过,没有大总统府的批准和用印,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很明显,赵秉钧今天出席国务会议的目的,就是受袁世凯之命出面阻止借款提案的通过。现在目的没有达到,隐藏于幕后的老袁自然要跳到前台亲自出手。想到这一层,唐绍仪、孙元起等都不免有些英雄气短。

    赵秉钧走后,国务会议的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草草通过包括设立稽勋局在内的几项提案后,唐绍仪便宣布会议结束。待秘书厅整理好会议文件,他夹着公文包匆忙赶往大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请示去了。孙元起则兴味索然地返回了什刹海旧居。

    莉莉丝正在书房翻阅文件,见孙元起回来便迫不及待地起身问道:“扬克,事情怎么样?”

    孙元起简要介绍道:“我先拜会了张謇、汤寿潜两位总长,他们愿意投票支持,不过张謇的条件是要华熙银行在取得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后,帮助他成立一到两家小银行;而汤寿潜的条件则是要华熙银行与他们浙江兴业银行实行货币互兑。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