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我们难辞其咎。”

    果然,随着孙元起遇刺的消息越传越广,很多医护人员、志愿者放下手头工作,围聚到医院旁边,等候着最新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溜走,孙元起在手术室里依然没有被推出来,医院外面已经聚集了四五百人。看看天色昏黑,志愿者也失去了冷静,开始大声斥骂刘镜人,甚至动手围攻巡警。

    刘镜人也没有法子,本身就理亏,再者志愿者手里又有枪,万一惹毛了这些愣头青,他们真敢冲自己开黑枪!只有摆低姿态,哀求加劝说:“诸位学子,诸位兄弟,请你们一定要冷静,稍安勿躁,如今孙大人正在里面手术。如果因为惊扰,导致医生分神出现闪失,大家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刘某如今也是心急如焚,但却无计可施。恳请大家和我一起安心等待,并为孙大人祈福!”

    学生顿时怒斥道:“你还有脸说!如果不是你治理无方,枪支管制不严,孙先生怎么会身陷险境?”

    刘镜人看着学生手持的如林钢枪,心里苦笑:跟你们相比,究竟谁才是枪支管制不严?嘴里还得装孙子:“是、是、是,刘某昏聩无能,导致孙大人为凶徒所袭,罪该万死。此间事一了,刘某就主动请辞,以谢天下。”

    “切!就凭你的失职,即便不请辞,又能在这位子上呆多久?何必假惺惺!”学生们反唇相讥。

    ……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镜人只觉得自己被学生们骂得体无完肤,自己还要奴颜婢膝地安抚他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手术室的房门终于打开,走出几个浑身血渍、疲惫欲死的医生。他再也顾不上和学生扯皮,快步上前,拱手问道:“各位医士,请问孙大人伤势如何?”

    学生们也安静下来,想听听医生的答案。

    中间一位明显是主刀医师,摘下口罩答道:“孙大人被子弹近距离命中,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除了腿部外,左肺部、小肠都受创严重,并引发严重的内出血。虽然抢救及时,子弹被取出,伤口也处理亡,但因伤势过重,现在仍然处于深度昏迷,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刘镜人又追问道:“那孙大人什么时候能清醒过来呢?”…;

    医生沉重地说道:“我们也不知道,或许三五天就能醒过来,或许——”

    刘镜人只觉得浑身发冷,好比掉进了现在的送花家里,急忙打断医生的话:“还请诸位尽力施救,需要什么药物尽管开口。老山参?虎骨?还是熊胆?”

    医生叹了口气:“这不关药的事儿,实在是伤势太重,我们也素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希望孙大人吉人天相,能熬过这一关。”顿了一顿,又低声说道:“不过,大人您最好做两手准备!”说罢戴上口罩,随着几名助手回屋休息去了。

    刘镜人好像一瞬间被抽空了力气,扶着墙慢慢坐倒,“呼呼”直喘粗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完蛋了!我要完蛋了!大清立国近三百年,有钦差遇刺身亡的么?我这回真完蛋了!

    赵景惠跟在刘镜人身后,最后医生嘱咐的“最好做两手准备”听得一清二楚,仿佛心脏被人狠狠捅了几刀,顿时痛彻全身,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就像盛夏的雷雨倾泻而下。眼前却晃过十多年开所亲历的场景:

    十多年前第一次见面,先生不顾老佟的阻拦,温和地笑着,递过了一块大洋;

    第一次到先生家,先生嘱咐道:北京太冷,去我那儿抱两床被褥过来,再拿个火盆;

    第一次一起吃饭,先生把白面馒头分递给自己兄妹四人,自己却拿起了杂面馒头;

    ……

    一直到前几天,先生到实验室看望大家,温和地鼓励,一再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

    想到这里,赵景惠只觉得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后面的学生不知道情况,眼看刘镜人瘫倒在地、赵老师痛哭出声,都知道孙先生是凶多吉少,也按捺不住,低声哭泣起来。四五百人一齐哭泣,哀声直冲九霄。

    把孙元起送进医院之后,作为警卫队长的程子寅就蹲在墙角一声不吭,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听到哀声四起,他眉头一紧,双手紧攥,指甲刺破掌心,血一滴一滴地流下,他却感觉不到半点疼痛。半晌,把烟屁股狠狠拧熄,腾地站起身:

    “哥几个,走,活剐了那个王八蛋,给老爷报仇!”(未完待续。。)

二四二、纸船明烛照天烧(六)

    当然,程子寅千刀万剐丁大成的想法并没能实现,原因有两

    第一,1905年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现行律例》时,已经把凌迟、戮尸、枭首等酷刑永远删除,全部改成砍头了。**

    第二,在孙元起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丁大成已经成为刘镜人、吴存德的救命稻草,根本不会允许程子寅胡来。不仅不能杀,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等着上级过来提审,蘀自己洗刷过错。

    吴存德最初向于驷兴递送折子时,孙元起还在医院里手术,并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如果钦差大人伤重不治,自然一了百了;可要是恢复清醒,自己却夸大后果,那不是老笀星嗑砒霜——找死么?所以,信中只是含糊地说孙元起遇刺,目前已经送进医院救治,并没点明具体伤势如何。

    等到傍晚时分,快马才从傅家甸跑到阿勒楚喀。于驷兴接到折子大吃一惊,却对孙元起伤情如何一肚子糊涂,只好连忙打电报去傅家甸询问。直到孙元起手术结束一个时辰后,总算得到具体消息。于驷兴不敢怠慢,急忙把消息上报。

    于驷兴只是正四品的道台,没办法直接给军机处发电报,只有先向吉林巡抚陈昭常汇报。陈昭常也不是闲的无聊,天天守在电报房收电报。等他接到电报,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被吓一大跳的陈抚台不敢有丝毫耽搁,赶紧再向军机处报告。等军机处接到孙元起遇刺消息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八点。

    然而傅家甸的日、俄情报机关,早在孙元起遇刺半小时后就已经获知消息,并作为重磅新闻向国内媒体报信。几乎就在军机处接到消息的同时,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民众也从外国报纸上看到了相关报道。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各大报纸的标题都非常刺目:

    《青年寻仇,钦差遇刺》

    《钦差东北遇刺,疑与革命党有关》

    《从博士到钦差·从荣耀到寂灭》

    《钦差之死》

    一向尖酸刻薄的《京津泰晤士报》,此回更是极尽夸张讽刺之能事:

    “根据最新消息,被科学界称为‘东方神奇小子,、‘牛顿爵士仇敌,的孙元起博士昨日下午遇刺,身中三枪·伤势严重,目前情况仍然不太乐观。

    “孙元起博士出身名门,据说和该国已故的副首相有着某种亲属关系,比如具有相同的姓氏。^//^尽管学者们已经认真研究了这位副首相的每一位妻妾婢女,但具体情况如何,目前依然困扰着很多考据派学者。

    “孙博士早年留学美利坚,在散发新鲜牛粪味的北美校园里获得了硕士学位·这成为他后日辉煌的基础。学成归国后,恰逢京师大学堂建立。在副首相的帮助下,他顺利获得了一份教职。当然,仅凭一张西方的文凭无法让他飞黄腾达,所以他把目光瞄准了新兴却又生僻的原子物理学。

    “在短短几年里,他编造了众多篇论文,尽管它们都非常的抽象奥涩,但看上去都非常优美。—这也是孙博士的制胜秘诀。毫无疑问·如果他用浅近通俗语言来写的话,肯定没有一家杂志愿意发表,也不会有任何一位学者能耐着性子看完。—而他用谁也不懂的理论外壳加以包装·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他的每一篇都得以发表,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引起争议和轰动。于是,他从硕士变成了博士,并且很是得了几个著名奖项。…;

    “‘学而优则仕,是这个远东国度并不优良的传统,即便是孙元起博士也未能免俗。每年他都会放下编造论文的工作,修个长假,借机学习一下某个远东古老帝国的政治知识。甚至因为要学的政治知识太丰富,忘记了论文编写。

    “在副首相的帮助下,他很快成为了该国的教育部副部长。该国有一句话说,不幸有时会带来幸福·而幸福中也会埋藏着不幸。真是极富哲理的名言!孙博士在成为副部长不久,副首相去世,他的仕途也开始暗淡无光,这次更是被派到边疆去负责焚烧尸体,直至被三颗子弹命中。

    “听到孙博士遇刺的消息,科学界也会觉得悲伤吧!虽然他给科学界造成了很多麻烦·却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当闹剧闭幕时,我们不应该感谢剧中的角色么?”

    因为这篇文章,《京津泰晤士报》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遭到青年学生的强烈抵制,销路直线下降。几个月后,它被莉莉丝接管,改名《政经日报》,并逐渐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报。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作为经营中、日两国广播业务的托尼,无疑是最早获得消息的几个人,第一时间就给远在北美经营公司的妹妹发电报,然后迅速和记者共同北上,抢夺第一手消息。

    经世大学校园内很早就按照了无线广播,按照惯例,每天早

    上7点播报半个小时国内外要闻。在孙元起遇刺的第二天凌晨五六点,同学们如同寻常样,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赶往广播电台挑拣早上播报的内容在一堆五花八门的新闻中,赫然发现孙元起遇刺的信息。

    本来大家还有些睡眼惺忪,这条新闻就像一瓢冷水,顿时把大家浇醒。几个学生面面相觑,第一反应是:这是条假新闻!

    可是那么多报社、电台会同时撒谎么?

    作为学校里最新知道消息的几个人,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广播室里静谧一片,人人脸色凝重。台长拧着浓眉,狠狠一拍桌子:“首先,这条新闻应该是真实的。其次,我们广播电台存在的意义,就是向全校师生及时播报全世界发生的大事。孙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更是经世大学的创始人,他遇刺的消息当然属于大事。所以这条新闻不仅应该播,而且应该马上播!”

    “可是······”还有人有疑惑:万一是条假新闻呢?万一孙先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外国报纸故意夸大其事呢?凌晨五六点正是大家睡意正浓的时候,孙先生又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尊敬的校长,如果最后发现这是一则闹剧,哥几个还不得被人骂死!

    “没什么可是出了事算我的!”台长猛地一摆手,“陈潇客,你赶快调试好设备。陆垣,等会儿你来播报。我来综合一下各家报纸和电台的消息五分钟之后开播!”

    几分钟之后,嘹亮的广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播音员陆垣以沉重的声音念道:“紧急播报,紧急播报。

    综合罗斯社、日经社、日本广播公司、中华广播公司等多家消息,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校创校校长孙百熙先生,于昨日午后二时许在吉林滨江厅遇刺。据目击人士称孙先生被歹徒持枪袭击,身中三弹,伤势严重,被送至医院紧急抢救,目前状况不明。”

    山下经世镇居民被学校熏染已久,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山上喇叭响,就知道是早上7点钟了。现在被吵醒也相对愕然:外面天才蒙蒙亮,怎么就7点了?难道是阴天?不少人开始摸索着穿衣下床。…;

    全校师生员工两三千人,大多数还沉浸在黎明的酣睡中。突然被刺耳的广播声吵醒本来都是一肚子火,恨不得现在就去拆了广播台。可听到播报的内容,不禁面面相觑: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1911年1月16号,可不是什么愚人节!

    广播台的播报一遍接着一遍,打碎了人们最初的猜疑,告诉大家这可不是什么玩笑,而是确焀无疑的事实。学生们从震惊中醒来,默默穿好衣服,顾不上梳洗便顺着人群来到山下的广场,对着成蹊馆无言伫立。在那里,有孙元起的办公室,虽然他后做了校长、做了侍郎,但总会隔三差五的出现在那间屋里,思考着世界上最高深的问题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早在广播第一遍播报的时候,薇拉就醒了,听到内容后整个人就木掉了,甚至感觉不到悲伤。直到九岁的小念祖问:“妈咪,广播里说爹地他怎么了?”薇拉才恢复过来,眼泪顿如雨下。五岁的念萱也被吵醒,看着妈妈和哥哥哭成一团,也跟着大哭起来。

    就在母子三人相拥而泣的时候,楼下响起了敲门声:“孙夫人,孙夫人!”

    薇拉急忙穿衣下楼,开门却见近百位师生站在门口,打头的是七十多岁的杨守敬和王运。杨守敬在卢弼扶持下,颤颤巍巍地说道:“孙太太,中国有句老话,叫‘大德必得其笀,。百熙学究天人,德溥四海,大醇不疵,为近百年所没有的大贤,岂是宵小辈所能毁伤?相信他此番必定会逢凶化吉,还望孙太太保重身体。”

    王运也上前一步劝说道:“孙太太,我观百熙面相,也不是中年早夭之人。此番磨难,真好成就来日鸿业。您不要太过挂怀,过些日子定然有好消息传来。”

    听着众人的劝说,薇拉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又滚滚而下。

    严复、王国维等人也陆续上前劝说。正在此时,老赵一路嚎哭而来,见了薇拉,更是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太太,是俺没用,都怪俺没有跟去,才让歹人伤到老爷。俺对不起老爷的救命之恩啊!这回你要去东北,把俺带上,遇到那歹人,俺老赵要生扒了他的皮,一口一口咬死他,才解俺心头之恨……”

    卢瑟福此时说道:“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科学家,约翰逊博士不仅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全世界的瑰宝。中国政府没有尽到保护的职责,我们应该予以强烈抗议,并要求尽快逮捕审问凶手。”

    “对,我们必须对政府加压。”严复也表示赞同。

    周围学生更是一呼百应。

    很快,操场上几千名学生排成长队,开始向京城进发。

二四二、纸船明烛照天烧(七)

    从经世大学到德胜门,足足四十里路,全校师生硬是一路步行走完全程。*。*。*/*

    现代火炮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城墙的防护作用大为降低。尽管外**队已经数次轻易地攻进北京,但清朝中央政府依然顽固地躲在厚重的城墙后面,不愿走出来。如今德胜门依然会晨启夕闭,还会有众多兵丁看守。他们远远望见数千人队伍自东北滚滚而来,第一反应就是关闭城门,报告上司。

    清代京城防卫最高武官是从一品的九门提督,可九门提督衙门设在崇文门里头。等消息逐层报到九门提督那里,数千名学生早已围住了德胜门。

    不知是有意,还是凑巧,经世大学近千名外国留学生走在最前头。让守城的兵丁更加紧张,虽然手里握着刀枪,却不敢稍有动作,生怕误伤引起国际纠纷。

    德胜门的城门领从城墙上小心翼翼探出头,高声喝问道:“尔等何人?意欲何为?”

    学生们七嘴八舌答道:“快开门,我们要入城!”

    “我们是学生,要去学部请愿!”

    “opmnuhega”

    数百上千人同时回答,乱糟糟一片,那个城门领哪里听得清?

    这时严复站了出来,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答道:“请城上诸位放心,我等系经世大学师生,并非不法刁民。听闻我校校长、钦差大臣、学部右侍郎孙元起先生昨日在东北遇刺,我等激于义愤,欲进城向学部请愿。还望诸位行个方便,开启城门!”

    听说这些人是“激于义愤”,还要“进城请愿”,城门领更不敢开门了,便敷衍道:“既然并非不法刁民,为何还要围住城门?尔等是大学堂师生,当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现在如此行径,与倡乱匪民何异?须知天网恢恢,王法无情。尔等还不快快散去!”

    下面学生顿时一片漫骂声,性急的甚至拣起砖头瓦片往墙上乱扔。

    严复急忙止住学生的行为高声说道:“正因为我等知书达礼、遵纪守法,所以才手无寸铁,步行两个时辰来到京城,就是到学部申明我等的合理诉求。你们只负责把守城门,为何阻挡我们师生正常入城?”

    城门领腹诽道:是,你们是手无寸铁,可你们会扔砖头瓦片啊!你们这数千人还夹杂着数不清的西洋人,算哪门子“正常入城”?

    严复和他磨了半天嘴皮子,这位城门领就像吃了秤砣一般,反正死活不开门。。

    学生们也没有办法,这么高的城墙,总不能插翅膀飞进去吧?夹杂在人群中的张泽宇大为恼怒:“这群混蛋再不开门,老子回去开飞机来,炸了这破城门!”

    聂帆撇撇嘴:“你做梦吧?先不说你能不能把飞机开出来就算能开出来,你怎么炸?用什么炸?”

    张泽宇被他噎得直翻白眼:“你管我怎么炸!我去北平铁厂借炸药,然后驾着飞机从天上往地下扔不行么?”

    “我们几千人在城外,城里是普通民众,你就能确保一定扔到城门上?别到时候炸到我们自己!”聂帆如今绝对是四十里不换肩——抬杠好手。

    张泽宇吭哧半天,才说道:“那我再研制个瞄准器装在飞机上,保证不会扔偏,这样总行了吧?”

    聂帆有气无力地答道:“好、好、好,等你去借完炸药、研究出瞄准器,再来轰炸城门,估计兄弟我在这里早饿死了!”…;

    “那,”张泽宇眼珠一转“反正我们现在已经先后研制出三架不同型号的飞机,那我就开着最老的飞机瞄准城门之后,自己跳伞,让飞机由着惯性直奔城门。凭那么大个铁家伙,就算不把城墙撞倒,也能撞个大豁口!”

    “你真想的起来!飞机值多少钱?用飞机来撞城门你还真敢想。简直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聂帆不放弃任何一次打击张泽宇的机会。

    张泽宇怒道:“是、是、是,我是赵括!你是诸葛亮再世、刘伯温重生,行了吧?那你倒是想个法子啊!”

    “呃······依我看,可以研制一台机器,前面是铁棍,由大马力发动机带动,没准能直接撞开城门”聂帆思忖片刻答道。

    张泽宇的未婚妻林之雅在边上不禁抿嘴笑道:“果然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张贻惠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