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场风波中,本来举春煊一方已经胜利在望,结果奕助、袁世凯两人利用慈禧仇视维新党人的心理,命人找来举春煊、康有为的照片,用手工�技术加上背景,伪造出一张举、康会面密谋图,呈递到慈禧太后手中。慈禧这老太婆在宫中呆了那么多年,哪知道世界上还有一门技术名叫�啊?见了照片,便真心认为举春煊勾结康梁党人为戎戌变法翻案。形势自此急转直下。
举春煊先是从邮传部尚书外放为两广总督。途经上海时,举春煊犹自不知圣眷已衰,还想耍赖称病不就职。谁知慈禧旋即下旨,“满足”。了他的要求,将其开缺。举春煊顿时由云端跌落谷底,成为一名可悲的离职官员。当然,他也有幸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倒在�技术下的官员。
见孙元起点头,蔡元培接着说道:“现在,预备立宪公会眼看着背后的靠山已经倒掉自然要另谋高技。这便是他们今天来找你的真正原因。…”
“找我?”。孙元起有些不信:自己这种从二品的提学使,在全国一抓一大把随便碰碰就会倒,哪里是什么靠山啊!
“不错,就是找你,最好是把你推到会长或者副会长的位子上去。”。蔡元培笃定地说,“因为你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
“愿闻其详!”。
蔡元培解释道:“在举西林下野后作为有举氏背景的预备立宪公会立马炭炭可危,只要庆亲王、袁宫保点点头,立马就会烟消云散。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靠山。
公会上下蒙受举党厚恩自然不会反水投靠袁党,所以他们只能把眼睛瞄准在之前党争中保持旁观的中立派而中立派就是以尊祖父孙寿州中堂为首的。
“你也知道,朝廷在九月份刚设立了资政院,作为以后上下议院的基础。寿州中堂作为汉人代表,和浮伦一起充任资政院总裁。从这个方面说,预备立宪公会找寿州中堂做靠山合情合理,谁也挑不出不是来。而且在之前的党争中,寿州中堂还卖了庆亲王、袁宫保一个情面。如果找到寿州中堂做靠山,冲着这个情面,袁党也决不会找公会麻烦的。
“当然,寿州中堂作为元老帝师,自然不会答应他们的投靠,他们只有找寿州中堂的亲近作为门面。众所周知,寿州孙氏的后嗣多从事实业,很少涉足官场:即便有涉足官场的,也多沉在下僚,担负不起此等重任。选来选去,他们就选中了你。”
“我?”。
蔡元培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错!首先,大家都知道你是寿州中堂的侄孙,出任会长后,公会靠山一目了然。其次,你是从二品的提学使,完全有资格担任会长。第三,你在海内外都有非常高的声誉,能为公会增色不少。而且你本人远在湖北,又淡泊名利,不会与会中诸人争权夺利,请你做会长完全是有利无弊。这样一来,他们不选你还能选谁?”。(未完待续。
一五五、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来如此!怪不得郑孝胥来了之后,一直给自己戴高帽、灌**汤,原来是想把我拉出去做招牌啊!果然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也真敢下血本:居然能把会长一职位拱手相让。要知道,预备立宪公会是现在全国最大的立宪团体,在福建、北京等地都设立分会,俨然是全国立宪运动的神经中枢。说是公会,其实上它已经有了政党的雏形。
如今全国上下“立宪”。呼声一片,都希望政府早日拿出政治改革的时间表来,尽快实现立宪政体。清政府在社会典论的推动下,也渐渐有了春冰融动的迹象,陆续推出兴办教育、清理财务、厘订法律、整饬武备、普设巡警、建立资政院等措施,似乎宪政正一步步向大家走来。
借着这股东风,占据先机的预备立宪公会只要健康发展,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议会中的第一大党。那时候,作为党魁,岂不是要荣登总理大臣之位?事实上,作为预备立宪公会会长的郑孝胥,后来还真成为了国务总理,只是这个“总理”。是伪满洲国的。
见孙元起一直不说话,蔡元培还以为他意动了,急忙劝道:“百熙你可知道,虽然在这次党争中,举西林、崔善化一败涂地,袁项城大获全胜,其实得利的并不是袁项城,反而是满清皇族。因为慈禧太后经过这次党争,发现北洋一系布满朝野,心中大是猜疑。借着政潮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她大力扶植满清皇族,前后便有浮颐出任农工商部尚书、载泽出任度支部尚书、浮伦出任资政院总裁…………
“这样一来,就使得满汉之间矛盾全面加深,预备立宪也变得前途未卜。即便以后实行宪政,也可以想见,必定是满清贵族占据要津汉人只不过是供桌上的果盘摆设而已,顶多捞些清水衙门的官职做做。别看现在预备立宪公会喊得凶,指不定以后会落个什么下场呢!”。
不得不说,蔡元培的分析非常到位,孙元起连连点头赞许。
蔡元培接着又说道:“而且,就我本人在江南江北各省考察时所见所闻,新式学堂的中小学生都是读你编写的教材,普遍对你非常景仰。可以这么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们对于眼下政治形势的认知和考量。为了不辜负他们对于你的景仰我觉得你在加入任何团体或政党时,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孙元起心道:你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就是怕我加入预备立宪公会,支持立宪,影响你们同盟会的革命大业么?当下却笑道:“鹤琴兄多虑了小弟早已婉拒了他们的邀请。”。
没想到立宪与革命的交锋,居然在自己家中上演。第二天一大早,孙元起便急急登上开往马赛的邮轮,赶紧离开上海这个是非之地。
眼下是十一月中旬,船上挤满了赶回家过圣诞的欧洲人,人潮涌动间,颇有后世帝国春运的影子。
在船上,孙元起认不识任何人,当然,别人也不认得他。每日里一个人到餐厅吃饭,然后回到房间看看杂志、编编教材,闲暇时,到甲板上晒晒太阳,悠闲非常。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冬季,没有暖气的人们正在寒冷之中痛苦挣扎:自己却可以摆脱一切事务,在赤道附近的海面上悠闲地晒着炽热的阳光。这种幸福岂不羡煞旁人?
在享受之余,孙元起自然没有忘记自己给西方科学界添乱的任务。其实在正统科学家眼中,从脓年开始几乎孙元起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在给杵学界添乱。
但真实的情况是,在咄年之前孙元起还是很用心地写论文,一方面是为赚稿费、赚名声,另一方面也实打实地在给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扫除障碍。
等到了懈年,孙元起发现自己发表的某些跨越时代的论文,很有可能给未来世界发展增加不确定性。而且在这不确定性中作为世界科技领头羊的英、法、德、美将会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贫穷落后的中国只能下场更悲催。为了防止事态恶化,只有不让那些科学家们胡思乱想,于是孙元起开始有目的地给他们添乱:正电子、反物质超导体,宇宙大爆炸…………;
当然这些添乱并不是胡言乱语,也不是插科打浑,它们每个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实验证明、光辉的发展前景。一公布出来,便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注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比如前年那篇关于超导体的论文,科学家起初是半信半疑:“世界上还会有电阻为0的导体?兄弟,永动机早已被证实不可能了!”。谁知有人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重复了孙元起论文中提到的实验,结果却让人眼珠掉了一地:天哪!在液氢中,氮化妮的电阻居然真的无限趋近于零!
自此以后,科学家开始用穷举法试验各种材料,结果却无一成功。于是有人不禁怀疑:难道只有氮化妮才具有超导特性?疑问提出没多久,荷兰的昂内斯教授实现了液化氦气,并发现在液氦中,汞也出现超导电性。疑问顿时消饵,科学家们比之前更加斗志昂然,积极投身到超导研究中去。在今年年初,欧洲的研究者还成立了专门的超导学会,甚至不远万里,给孙元起寄来荣誉会员证书。
然而包括超导体在内的这些研究,在未来数十年间注定是没有什么实际成果的。这个结果,也正是孙元起最想要的。
孙元起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眼下科学界已经被搅得一塌糊涂,但自己也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驻足不前,因为经过前段时间的血拼,自己手中可用的弹药已经不多了!在短时间内必须再投放一些重量级的论文,把水彻底搅浑,才能保证即便以后没有新论文发表,自己也可以高枕无忧。
可写些什么呢?这让孙元起犯了难:
广义相对论?这倒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吸引人眼球,应该把它尽快写出来。可眼下爱因斯坦、米列娃刚刚做出些成绩,自己呼噜一下把底儿漏出来,岂不是偃苗助长?孙元起还指望以后他们能乘着年轻,搞出统一场理论呢!
激光?这也非常重要,也能吸引一大批研究人员的注意。可是自己只懂得受激辐射理论和粗浅的原理图,至于具体技术细节,那属于高科技,没有人帮忙可整不出来。受激辐射理论倒可以先写,只是单纯的理论,恐怕没几个人愿意读吧!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些都是禁商,属于重点保密的内容,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说出来!
想了许久,孙元起也没有想到合适的剩窃对象。可越想不到,就越得去想。这些日子,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念叨着这件事。
这日下午,邮轮正行驶在印度洋上,孙元起在船舱中觉得有些憋闷,便到甲板上透透气。此时太阳开始西斜,海风习习吹来,气温不冷不热,最是宜人。便在甲板上寻了块干净的地方躺下,望着蔚蓝的天空偶尔有云朵飘过,惬意非常。片刻之后,就陷入对论文内容的考虑中去,浑然忘了四周的动静。
不知过了多久,就有人在身边喊道:“喂!喂!”。
“嗯?怎么啦?”。孙元起从思考中挣扎着醒过来。
“你在看什么?”。说话的是位二十多岁的少妇,手里端着一盏精致的茶碗。孙元起这才发现,现在已经是下午茶时间了。
“噢,我没在看什么,夫人。”。
“不可能!我已经蹲在你身边十多分钟了,你一直紧盯着天空,口中念念有词!”。
“…………”
“我只是非常好奇。事实上,天空中一无所有,不是么?因为我也看了好久。”。
“…………”见我盯着天空,居然你也跟着望!夫人,你的好奇心那么重,难道你是属猫的?孙元起见她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态,恰好此时有几偻阳光掠过,便信口答道:“哦,我在看太阳。”。
“看太阳?…”
“是的,夫人,我正在看太阳。”。
“为什么看太阳?想打喷嚏打不出来?还是锻炼砷心?”。
“都不是,我是在研究太阳。…”
“研究太阳?研究太阳如何发光发热?”。
“是的,夫人,您说得没错!…”
“嗤,你以为你是那位神奇的约翰逊博士啊?还研究太阳!…”女士大为不屑,嗤笑一声,便起身离去。
研究太阳如何发光发热?核聚变?恒星演化理论?孙元起抚掌大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哥方面可以写出好几篇忽悠人的文章,关键是质能方程可以用于解释核聚变,可核聚变却是到现在都很难和平实现的。尽管核聚变也可以造大杀器,但引爆这个大杀器却需要另一种大杀器,否则就只能是哑弹。
想到这里,孙元起兴奋非常,连忙跑进船舱,开始自己的添乱事业。(未完待续。
一五六、杯浮绿酒邀君醉
�这个时代,索马里还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在白人的皮鞭下,土著们在农场庄园中夜以继日地种植香料、放牧羊群,没时间练习游泳,也就没发现世界上还有海盗这种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当然,即便他们发现了,也只能望洋兴叹:没有快艇机枪,凭着黑非洲的破木筏子、木棍菜刀,去打劫铁壳轮船?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所以孙元起这一路走来,倒也平安无事。不一日间,轮船便从阿拉伯海绕过亚丁湾,进入红海,接着穿过苏伊士运河,来到地中海,很快抵达法国马赛。
刚下轮船,便看见有人在码头上迎接,依稀是居里夫妇的身影。
要说孙元起在法国也呆过一段时间,可称得上“熟人”。的,数来数去只有居里夫妇俩。这还是因为大家都研究原子核物理,平时有些信件往来,相互探讨学术问题,才渐渐熟识。或许真的有蝴蝶效应,善者那几个原先不该死的人死了,而像居里先生这种应该被马车撞死的悲剧男,居然还活蹦乱跳地活在世上!
难道他知道我挽救了自己的一条性命,所以来码头上感谢?嘿嘿,居里先生要是知道自己太太,将来会和自己学生郎之万发展出一段不伦之恋,应该后悔还活在世上吧!
孙元起不是法国的道德警察,自然管不了那么多。当下急忙走过去,与诸人见礼。到了近处,才发现迎接的人群中除了居里夫妇外,其余都是西装革履、留着辫子的中国人。难道是同盟会欧洲分舵的同志们?
正疑感间,逮眼看见领头一人,古奇的面容立马让孙元起想到他是何人:“泽民兄别来无恙!”。原来此人正是在孙元起建议下改学发动机的李复几。
李复几笑道:“百熙先生安好,旅途一切顺利?”。
“呵呵,一切顺利。”。孙元起答道,“泽民兄”你不是在伦敦学习么?现在应该论文答辩了吧?怎么有空来马赛?”。
“论文答辩已经通过了,具体细节等有空再和您详谈。现在我先给年介绍一下到场的诸位同仁,这几位是杨荫菜、吴国良、汪钟岳、罗荐寅,都是在比利时学习实业,他们都是湖北官派留学,说起来你还算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呢………”
李复几最早来欧洲留学,呆得时间又足够长,被同学们公推为欧洲中国联谊会的会长。听闻孙元起来欧洲,趁着圣诞和新年假期”发动诸位在欧留学生到马赛恭迎。而今天在场的,多半都是湖北官派留学生。
因为在庚子年后,为了培养洋务新政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张之洞大力向海外派遣游学生。湖北很快与江、淅、川等省并列,成为派出游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现今已无法精确统计其总人数”但仅仅截止至光绪三十年(1904),派往德国的湖北学生就有二十五人,比利时为二十四人,英国二十三人,法国十人…………
作为联谊会长,李复几绝对称职,早已经安排好住宿。大家相见之后,便准备按照中国习俗,到预定的餐厅,给孙元起接风洗尘。还没动身”便从人群后面涌出十多位记者,将孙元起团团围住,用或流利、或蹩脚的英文乱哄哄地问道:
“约翰逊博士,我是《泰晤士报》的记者,可以请您谈谈对探索反物质的建议么?”。
“尊敬的教授,对于超导的研究进展,你能给出一个乐观的时间表吗?”。
“对于大爆炸宇宙理论,法国民众非常感兴趣。作为该理论的创始人,先生”你能浅易地向公众介绍一下么?”。
场面顿时一片混乱,惹得四周行人纷纷侧目而视。孙元起只好举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先生”我很乐意接受大家的采访。
但因为旅途劳累,我只能简要地回答每个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
众人轰然答应,然后开始秩序井然地提问。
之前孙元起在船上遇见的那位少妇,此刻正好下船从人群中穿过”见一堆记者围着孙元起采访,好奇天性再次爆发,低声询问一位明白真相的围观群众:“这个中国人是谁?他犯了什么事,为什么记者要采访他?…”;
“哦”尊敬的女士,我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围观者都是好事者”“这位中国人就是提出大爆炸宇宙理论的约翰逊博士,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女士,你听过大爆炸宇宙理论么?如果不知道,我倒是可以给您大致介绍一下…………”
这位话痨滔滔不绝,而打听的女士已经用手掩住嘴巴,低声惊呼道:“啊,原来他就是约翰逊!”。
“怎么,女士,你之前见过他?”。
“嗯!嗯!”。女士重重地点点头,“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躺在甲板上苦苦沉思。那种神态,让人不由想起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爵士。他是如此地专注,以至于我在他身边驻足十多分钟,他都没有发现我的存在!”。
“那可真是………”听众嗟叹道,“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就问他在什么,他说他在研究太阳。”。
听众抬头望了望天上的太阳:“太阳?太阳有什么好研究的?”。
“他说,他正在研究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
“如果他研究成功,岂不是人类可以自己造个太阳?哦,天哪!他的研究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孙元起自然没有听见两位八卦众的对话,应付完记者,便随着李复几一行前往旅馆。途中,他和李复几坐在一辆车上,接着刚才的话题:“泽民兄,恭喜你论文答辩通过!这样一来,你便成为了中国在欧洲取得哲学博士的第一人!”。
“呵呵,谢谢百熙先生。第一人什么的就算了,学生在您面前,真是班门弄斧啦。”。
“对了,你论文已经答辩完,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既然学业已经结束,我准备近期就回国”。李复几苦笑道,“只是回国以后去哪里工作,实在令人踌躇。
“你不是研究发动机么?那还愁找不到工作!”。发动机可是高科技,产泛涉及军工、民用,这样的博士应该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的。
李复几一脸苦涩,摇了摇头:“正因为是研究发动机,所以才在大清找不到饭吃。先说造船,中国的轮船,吨位大些的都是出资请外国船厂建造:吨位小些的,倒是自己可以制造,可发动机向来都是进口,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