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帅携漂亮的机要秘书走上柏油甬道。他穿着一件熨得服服贴贴的漂亮的野战服,没有系领带。
李大帅被引向五辆奔驰汽车的头一辆。随后是为新闻记者和其他客人准备的五辆一尘不染的越野车。
第六百一十六章 悲与喜(二)
整个南昌都沸腾了,30万南昌人民沉浸在欢腾的海洋里。
国民革命军的雄伟行列,从南昌南面的顺化门进入市区。
在国民革命军的军号声与口号声中,工人、学生及市民们都拥挤在街头。千万面五色缤纷的小旗在空中飞舞,我军各兵种组成的行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进这座革命的名城。
李烈钧应李想之邀,巡游市街。
“繁华依旧。”李烈钧感慨道。
李大帅冷笑道:“街市确为‘繁华’。北洋军统治以来,乡村破产,田地荒芜,人口大减;但城市繁华,人口亦增,乃是北洋军抢粮、抓丁、盗匪遍地,又加以大肆屠杀,人多弃乡来城,造成畸形发展状态。”
街道两旁站满了列队欢迎将军的市民。
沿路挤满了手持五星红旗的市民,哭着喊着欢迎国民革命军,欢迎李大帅,还有曾经的都督李烈钧。
“我也哭了,夹道欢迎我们的市民都是面带饥色和疲惫,都很消瘦,四周一片过火的痕迹。他们的家都被烧了,是我们让他们遭受了如此的境遇,是我们没有让他们躲过这一场战祸,他们对我们这些罪人竟然如此欢迎……我们大家都哭了。”
李烈钧在晚年是这样记载当时的感想的,在泪光中映入所有人眼帘的南昌街景是那么的凄凉。道路两侧一片断壁残垣,无数的像死蛇一样的电线挂在烧焦的电线上,坦克、大炮的残骸、北洋军士兵和市民的尸体随着道路的延伸不断出现。
“太惨了,比孝感和汉口还要惨!”朱孝先喃喃的说道。他想起了1911年秋阳夏战争结束后看到的孝感和汉口的街道。“看起来,北洋军将建筑物都当成了碉堡,为了消灭他们,不得不破坏这些建筑。”
同车的陆战队军官听到朱孝先的喃喃声也低声交头接耳起来。
北洋军设置阵地用的沙袋虽已搬走,漏下的沙子和烟灰在强风中飞扬,接近市中心满眼都是烧残的大楼,挂着的电线像垂柳在风中飘拂。
都督府一带由,李烈钧的警卫连担任警卫。
都督府有一部分崩塌了,形状已残缺,内部也被炮弹和火焰熏黑了,地上满是玻璃碎片,中央圆顶的破口里照下了一束光柱。
当他们通过都督府外面的大门后,徐一凡吩咐司机停车,他和雨辰跳出汽车跟在李大帅后面。
李大帅情绪激动地把银星勋章佩戴到杨帆胸前。
那两个满身污秽的战地小强被警卫拦住。
“请离开!士兵!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弹开!”雨辰不客气的回道。
徐一凡亮出特工证件:“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紧随大帅的命令。请告诉我们,李大帅即将发表演讲的地点。”
警卫还没有看清楚证件,徐一凡已经收起来了。
“看来你也不知道。”徐一凡很不客气的把警卫推到一边。
两个邋遢的小强也不在废话,不顾高级军官们忿怒的目光,硬挤到里面,站在俯瞰演讲台的楼厅上。
哥特式的都督府大部分窗户都已破碎,巨大的铜圆顶也有些变形而且被熏黑了。
几分钟后,林动的吉普车来到大门口。
林动从来都不穿正式场合的军礼服,在赣南打游击的这些日子,也没有穿军礼服的机会,自然也没有准备军礼服。他穿着皱巴巴的脏作战服。自二次“围剿”后他一直没有修过面,看上去不像个样子。
那一名曾经拦住徐一凡和雨辰两位小强的,穿戴整洁的警卫拦又住林动的越野车。
“小子,你想干什么?”叼着一根硕大的雪茄烟的林动语气很不客气说道。
“只有本部的汽车才允许进入围墙内,先生。”警卫很不爽的说道。
林动从嘴里拿出李大帅送他的雪茄烟,说道:“小鬼,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不动产,是我的士兵攻占这个该死的地方的。”
“这是命令,先生。我很抱歉,我不能放您过去。”警卫脸色有点不好看,他是在上海起义失败后跑到江西投奔李烈钧的,刚刚任职李烈钧的警卫,还不认识林动。
林动猛然抓住挡风玻璃站了起来,轻笑道:“我不管给了你什么命令。给我的命令是到那里去。我一定要进去。你现在就给我滚开。”
“今天不行,先生。”这个年轻的警卫涨红了脸,他算是见识了前辈所说的修正派的蛮横。
“听着,小子,如果你想在这儿滥用职权,你应该在我们突破南昌,突破这些街道时就到这里来。那时你会让自己口鼻流血的。”
“这是命令,先生。您不能进去。”警卫直着脖子回道。
林动转向司机,学着李大帅的经典造型,伸臂前指:“闯过去,阿海!”
阿海把车子发动起来,林动被惯性甩进车座。
警卫跳到一边叫道:“你从里面出来时我会收拾你的。”
都督府的政厅有一部分崩塌了,形状已残缺,内部也被炮弹和火焰熏黑了,地上满是玻璃碎片,中央圆顶的破口里照下了一束光柱。大厅里排好了椅子,江西流亡归来的政要、 第4集 团军和近卫军的指挥官们分别就座,台上以汤乡茗为首的陆海军军官整齐的站着。厅内虽有一些私语声但还是显得比较安静,可以听见东大门方向的机枪声和政厅边上的土木结构的建筑,木头的烧裂哔啵声。
这个主厅的屋顶是个巨大的天窗。在平台上方呈曲线型延伸的楼厅上,李烈钧的礼仪兵藏着闪亮的头盔像塑像一样静静地站着,令在场的几名海军陆战队成员感到厌倦。
“你一定会想,”汤乡茗对朱孝先埋怨道,“荣誉应该全部给攻占这个地方的将士们。”
正午,政厅屋顶的破洞被风吹得发出了悲鸣般的声音。
大钟指向12点时,李大帅和李都督挽着手步入大厅。除摄影记者跑来跑去照相外,所有的人都肃立着。
徐一凡与雨辰站在楼厅中仍招来不满的目光。雨辰无聊的点了点,有满满三排穿着卡叽布制服的国民革命军的将军。他一直不知道有这么多将军。还有几排江西省议会的成员,和其他高官显贵。
大厅还散发着烟味。雨辰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小型武器的交火声。偶尔的大炮轰响震动着大厦。
李大帅从容地走上演讲台,他后面坐着李都督。
李想站着讲坛前,没有开场白,说道:“我们的军队――在肩负中华民族最大希望与鼓舞的旗帜下英勇奋战的军队――国民革命军,已经解放了江西省的这座古都,它已经从北洋军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下获得自由,这里的人民再次获得机会实现他们关于生活的信念,即坚持把个人自由和个人尊严放在首位的不变的信念……”
在李大帅说这番话的时候,大厅北边残破的玻璃在炮声的震荡中掉下来,突然从高高在上的镶边的天窗上雨点般落下。
“啊啊啊啊啊啊……”
引起在场的所有人的一片惊慌,大家都以为是炸弹爆炸,只有李大帅一动未动,在他薄而固执的嘴唇上,硕大的雪茄烟冒出的烟草气味发出淡淡的香气。他在碎裂声和惊呼声中抬头看了看他的头顶,那里飘扬着一面血色的国民革命军五星红旗。
尽管国民党内部内舆论说那面五星红旗在整个仪式中“位置太显眼”,会让人产生“代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党旗靠边站”的联想,但李大帅在整个江西战争中的个人威望,在这一时刻毫无疑问地达到了新的高峰――后来的历史说明江西战争发展到现在仅仅是序幕的序幕,李大帅却在序幕中走到达新的高峰了。
高峰,意味着再往后走就还有更高之峰。
军官们迅速戴上头盔,但光着脑袋的李大帅丝毫没有畏缩,他继续不紧不慢地讲着,就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
依然是咏叹调一般的演说。
“李都督,我很高兴能代表国民革命军司令部把江西政府所在地归还予你。在这里你可以更好地完成《临时约法》赋予你的责任。担任,国民革命军会留在江西,帮助你的。”
他停顿一下,然后请大家起立同他一起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大家站起来时都取下了头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泪水沿李大帅两颊流下来,但他的声音浑沉而坚定。
歌声唱完之后,李大帅转向上了李烈钧,深怀感情地说道:“李都督,我和我的军官从现在起将辅佐你,担负起保卫江西的军事责任,同时,把履行江西民政职责的权力留给您和您的政府。”
李烈钧站起来紧紧握住李大帅的手。
“我们崇敬您!”李烈钧大声说道,泪水从他粗糙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我们像热爱民族救星一样热爱您!我如何才能对您表达出我以及江西人民对您永不减退的感激之情?”
林动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直用崇敬的目光观察着李大帅。他举起武昌首义的大旗,努力拯救他的国家,是民众的偶像。
第六百一十七章 悲与喜(三)
接在李大帅后面,李都督站上了讲坛。
李烈钧走到了讲坛边,和李大帅拥抱起来,大家都拍起手来。
李烈钧没有立即开口说话,两手紧握麦克风,放在嘴边吹了吹,这是他兴奋时的习惯动作。
“我不知道该怎么表现我的感激之情……”李烈钧含着泪水说完答辞。
李烈钧的致辞都很短,掌声并不多,这倒不是与会者不感兴趣,而是为了防止危险发生。
天井圆顶的破口的残留的玻璃被风吹落了下来,而且陆陆续续的在掉。李大帅能够顶着猪脚光环镇定的演说,其他人可没有这样的勇气。
“从约100英尺高处掉下那么大的玻璃碎片,士兵们戴着钢盔当然不怕,我们这些文职可没东西护着脑袋,用力鼓掌的话,掌声说不定会引起更多的碎片掉下来呢。”美国记者邓肯回忆道,幸亏碎片没有碰到人,他不断向神祈祷希望仪式快点结束。
仪式结束后,与会者迅速离开了大厅,像是在躲避天井掉下玻璃。
林动在离开大厦时,四下张望寻找威吓过他的那个警卫。
“我现在有时间了,要给那个小子一个毕生难忘的教训……”林动嘟哝道,“你能想象这件事吗?李大帅为什么要对那些在这次战役中没有任何贡献的‘改良派’那么客气?整个战役是可是我们打下来的?”
在其他记者、高官显贵们簇拥在李大帅四周时,徐一凡和雨辰一直在一旁观看着。他们还穿着邋遢的作战服,努力避免同李大帅打照面。
“老大,你看。”
“什么事?”
“你看呗。”
徐一凡顺着雨辰的目光看去,看到伤还没好的顾欣也出现在这里。
雨辰大叫道:“喂,那儿,高个妞!有空来看看我!”
……
北京,中南海。
袁世凯虚火上升,紧紧张张,听儿子袁克定低声念给他听朱而典的一封信:
“……世界局势的发展是可虑的(指欧战),远东局势的发展也是可虑的。从东南到西南,绝大部分地区都在国军控制、包围之中,如何应付,光是运兵前往,恐怕还不能解决。
因此,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想请阁下同李想见见面,商讨这个国家大计。……”
袁世凯吓了一跳。
袁克定双手直抖,声调颤动,念下去道:“我们知道,阁下对这个建议会感到惊讶。但我们再三考虑,认为这个计划对于阁下,对于我们共同的利益,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阁下可否发给李想一个电报,请他到北京来同阁下商讨国家大计。李想如果拒绝,阁下可以再发一个电报,措词比第一个还诚恳,李想如果再拒绝,阁下可以再发第三个电报,第四个甚至第五个。
李想是不会到北京来的。我们认为这个估计不致错误。他当然知道,北京是个什么地方,他的安全毫无保障!”
袁世凯这才透过一口气来。
“直到李想表示态度,他绝对不肯到北京开会了,到那时候你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对于中国现状,你本想采取‘政治解决’的,但国民党毫无诚意,不肯推诚相见,所以被迫以‘军令’、‘政令’解决,加以讨伐!这真是事出无奈,一切责任要由武汉负责,与北京无关!”
袁世凯笑了。
“还有,为了表演逼真,大英帝国驻华大使朱而典先生将亲自飞到武汉劝驾,表示英国政府与袁世凯大总统之间,对武汉问题的一致、诚恳与坦率!……”
袁世凯大笑了。
袁克定由于紧张过度,瘫软在沙发上。
袁世凯踱了一阵,低沉地向袁克定笑道:“就复个电报,我同意!”
“是!”
“再发个电报给李想。”
“是!”
“措词要婉转,恳切。”
“是!”
……
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红旗招展,像是过节一样欢庆江西解放。
从清晨起,穿上节日服装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就已经聚集在楚望台城楼前的广场上。
上午10时,李想和鄂区的其他领导人登上楚望台城楼,和几十万群众一起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接着就是沸腾的群众游行。
入夜,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广场上的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的场面延续到深夜。
但是,在这一天,欢乐的国人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影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欧战的消息虽然已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会关心的,百姓认为战争离他们很遥远。
只有鄂区的领导人面对欢乐的场面心中暗存忧虑。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身亡,当然这只是个引子。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同盟国:奥匈帝国、德国。
中立:意大利。
协约国:塞尔维亚、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
整个世界的轰动了,上海的外国人为了庆祝战争爆发,英、法侨民举行了盛大的派对,而租界内的德国和奥匈侨民也聚在一起,祝愿祖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奥匈帝国的大公刺杀,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是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事件。
这个世界一如既往地疯狂着。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德、法、英、俄等列强相继投入战争,战区之广和战斗之严酷、激烈,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规模巨大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掠夺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空前的浩劫。由于欧洲列强双方倾全力进行生死的搏斗,越来越难以兼顾亚洲的事务;美国虽然没有立即参战,但日益关注欧洲战局的发展,对于同日本争夺中国也就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情势下,以往靠帝国主义之间纵横捭阖和秘密协定所保持的远东均势被打破了,日本成为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得以不受或少受牵制地放手侵华。伟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战争爆发后,中国就面临被日本独占的严重危险。
李大帅决心在日本人勒索之前解决山东问题。
根据李大帅得到的情报,山东的德国部队不过5000人,他们的大炮主要防备来自海上的进攻。
因为战争爆发,刚刚聘请了几个在武昌陆军学校担任教官的普鲁士军人向出征归来的李大帅请辞,准备到山东保卫青岛。
德国在山东虽说只有5000人,但是以现在中国军队的素质,真的打起来10、20万大军根本啃不动青岛,所以李大帅找普鲁士军人进行了长谈。
“亲爱的顾问,这次请你来的目的是为了青岛。这里将成为亚洲的第一战场。”李大帅指了指地图。
“是的,我们正准备夺赴这个战场。”
“你们能守住这个要点吗?”
“为了德意志的荣耀我们将作战到底。”
李大帅对他的慷慨陈词深表怀疑,据他所知山东的战事,主要是日本与德国之间的较量,虽然德国人打败了,但是却给日本人十余倍的杀伤。
“面对10万日军,你们能坚守多长时间?”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军人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斗欲望和武士道精神,让西方列强为之侧目,日本在亚洲的霸权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日本与英国结有同盟,按照同盟义务日本向德国宣战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日本如果加入战事,山东的德国根本是有败无胜。
“红―橙联盟”所构成的庞大舰队绝对不是德国东方舰队能与之抗衡的。
“10万日军?或许一个月……”这是赫尔维茨乐观的想法,其它的军官却十分悲观的人认为一个星期都守不住。
“即使这场注定要失败,我宁可战死在杀场,也绝不在后方偷生。”赫尔维茨表现的极为激动。
李大帅挥手道,“不要说战死杀场这种话,”说着在地图勾勒出几条红色,“如果是这样,你们能坚守住几天。”
赫尔维茨指证道:“恕我直言,参战国从中立国领土发起进攻,这是违反战争规则的。”
李大帅挥动着手中的笔,道:“西方的战争规则不适用于东方,你还没有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参战呢?”
赫尔维茨敏感的查觉到李大帅并不是想把顾问团挽留下来,而是另有目的,道:“李大帅阁下,你是想说中国将会参战吗?”
李大帅微微一笑,道:“不,我认为我们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
“和平的方式?”赫尔维茨微微一笑,道:“看来我已经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了。”
李大帅严肃的说道:“赫尔维茨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等您到了山东后,希望你能将和平的解决方式转达给青岛的德国将军们。”
赫尔维茨不明白,现在所发生的事与他根本没有任何,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六百一十八章 邀请(一)
傍晚,一封邀请李想前往北京和谈的电报飞越千山万水传到了江城。
这封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武昌李想先生勋鉴:欧洲烽烟骤起,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