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烈钧已经为自己热情洋溢的演讲汗湿重背,可是底下认真听讲的没有几个人。

此时,北洋军调兵遣将,第二次围剿即将开始。

由于有前次“围剿”失败的教训,第二次“围剿”在许多方面都有改变。因为“围剿”兵力的增加和袁世凯的自信,在战略方针上把“步步为营”又改为“长驱直入”,在进攻部署上,把“围剿”军分为“进剿”部队和“驻剿”部队两部分。“进剿”部队担任“长驱直入”的任务,寻找革命军主力作战;“驻剿”部队担任在己占领的地区修筑工事,作为“进剿”部队的依托,并就地“清剿”,巩固已占领地区。在行动上,把以一个师为一路独立行动,改为以两、三个师为一路,互相策应,避免被红军各个击破。在经济上,除在外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外,对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企图使革命军失去生存的条件。在政治上,每占一地,即召地主豪绅,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进行恐怖统治和反革命宣传。企图造成根据地经济困难和人民恐慌。

在这种危急关头,李烈钧召开会议,首先是按部就班地传达东京本部的三巨头会议精神,把迫在眉睫的战事撇在一边。

林动等将领耐着性子听了半天,议题还没有转到军事上。

“还是说说我们要怎么打接下来的这一仗吧。”

不知道谁在下面说了一句。

李烈钧看了台下一眼,没找到打断他说话的人。

“我说的难道还不清楚?”李烈钧反问道:“我之前就说了,革命要实现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必须分离作战,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以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的。”

“我不同意!”林动立马站起来反对道:“在这个正需要集中兵力对付北洋军队规模空前的第二次‘围剿’的严峻时刻,新4军目前绝对不应分开作战。做这种消极的防御战略。”

“那你说,要做怎么战略部署?”李烈钧死死盯着林动。他在这里做事不顺,展不开手脚,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个林动。

“从当前敌人的态势来看,这一次‘围剿’不大可能只集中一路进攻,很可能分成几路从不同的方向齐头并进,夹攻革命军。但不管他们分几路进攻,革命军仍应该‘诱敌深入’,把他们引到赣南根据地腹地来打。”林动说道:“我们知道这一次比第一次反‘围剿’更困难了,硬打阵地战是不行的。因此,李大帅已经发来指示,新4军把未来的第二次反‘围剿’的战场预定在赣南的兴国、雩都、宁都、瑞金地区……”

“荒谬,你这才是消极防御!”李烈钧不等林动说道,立刻大声反驳:“中央过去曾经屡次把新的路线传递给你们,写了几次信,同时又委托林虎同志口头传递。可是这一个路线,直到现在你们还完全没有懂得,还是在固执你们过去的路线。你们固执过去的路线,主要的原因是你们没有了解整个革命形势的转变。”

李烈钧又说:“现在革命军的任务,不是隐于农村中作游击战争,它应当积极进攻,争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并且应当准备大规模的国内战争以及与帝国主义的战争。你们在今天还固执过去的路线,完全是错误了!因为革命形势已经转变。你们现在完全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你们应当深刻的了解自己的错误,按照中央的指示转变你们今后的路线。中央新的路线到达4军后,前委须坚决按照这个新的路线转变。”

李烈钧最后发出警告:“如果前委有谁不同意的,应即来中央解决。”

他又强调道:“对于命令的执行,不容任何迟疑或更改,请注意。”

“分兵御敌而不是再集中兵力,”林动慢悠悠的说道:“和敌人扭在一起,则必败无疑!”

“少在这里危言耸听!”李烈钧气得直哆嗦,林动话声刚落,他就拍起桌子。武昌修正派的人个个都是这样目中无人的跋扈。他在这里都被欺负死了,孙中山要是去了武昌,那这种委屈怎么受得了?李烈钧指着林动的鼻子说道:“你这是经验主义。没有尝试过,怎么能未卜先知呢?”

林虎咳嗽一下,觉得该说句公道话,缓和一下僵硬的气氛:“我支持林动同志的观点,建议东京总部听听方面军的意见。”

李烈钧差点没气晕,他带来的人怎么也胳膊肘往外拐?

林虎比李烈钧先回江西,情况了解的多一些,所以,对实际情况有点认识。

林动说道:“李大帅多次强调:革命军在根据地作战,一有人民支持,二有熟悉的地形。这两大优势加上集中兵力,才可能打胜仗。”

林动一说话,底下将领就眉飞色舞起来。特别是提到“李大帅”三个子的时候,好像有一直魔力,指引他们百战百胜,一个个那叫一个兴奋!

李烈钧算是看出来了,这次召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作战问题。会上传达了孙中山的指示,革命军将领们反应平淡,远非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李烈钧根本就不熟悉将领们的心理。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孙中山和黄兴的指示,哪一次把革命引入过凯旋门?孙中山就是一个流亡海外的失败政客,黄兴就是一个“四条腿”常败将军。他李烈钧也强不了多少,湖口起义,两个月不到就失败了,今天江西的基业可不是他们领导创建的。

“这次反围剿作战,革命军必胜。”林动振臂一呼:“参加二次围剿的敌军虽多,但他们地形不熟悉,供给困难,因为第一次‘围剿’失败和中原大战的失败,官兵恐惧同我国民革命军作战。而我国民革命军则打了胜仗,士气旺盛,官兵一致,准备充分,地形熟悉。根据地群众仇恨敌人,拥护革命军,能积极配合革命军消灭敌军。有这三大条件,我们就有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的更大把握。同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时,我们更占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仗,我们难道打不赢吗?”

林动的这番话,立即引起了一片掌声。

接着,李烈钧惊恐的看着国民革命军将领踊跃发言,都坚持主张在李大帅的领导下,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五百八十五章 千里大迂回(一)

华灯初上,忙碌一整天的李想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落迦山别墅。

大厅里,水仙儿、汤约宛与别墅里的女职员在玩斗地主。自从中原大战的落幕之后,落迦山别墅里的氛围也变得轻松了起来。但是李想心一点也没有轻松,他现在又操起了江西的二次“围剿”的烦心。

“回来了。”水仙儿抬眼媚他一个。

“唔,回来了。”李想有点招架不住。

“吃饭了吗?”汤约宛粉脸如醉的头也不抬的问道。她全神贯注着手里的牌,在她前面已经赢了一堆筹码。

“吃过了。”

李想匆匆往楼上走去。

书房里,梅迪正在灯下整理着成堆的文件。

“你怎么不同她们去玩?”李想笑着问道。

“没有钱。”梅迪头也不抬的说道。

“我记得你刚领了工资,还不够你输的?”李想走到书桌后椅子坐下。

梅迪撇了他一眼:“都去玩了,这里交给谁呢?她们都是忙了一天了,这会子还不叫她们玩完去。所以让她们都去吧,我在这里。”

“还真个‘货真价实’的管家小妹。”李想笑道:“我在这里坐着,你放心去吧。”

梅迪把一叠分好类的文件放在桌面上砌齐了,摆在李想面前,说道:“你在这里,我更不能去了。有事,我也能在这里打个下手。”

“我有篇大文章要做,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呢。”李想拿出纸和笔,说道:“你也就不要陪在我这里熬了。”

“好的,我把这一点分好类,我就去休息。”梅迪说完,默默的埋头整理起来。

李想看着敬业的管家小妹,摇摇头,也埋头开始做文章。迅速的就在纸上写下“怎样创造铁的国民革命军”几个字……

这次反“围剿”,仅有三万多人的江西国民革命军新4军,在没有得到必要休整的情况下,要打破超过自己十倍的三十万敌军的大规模“围剿”,这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

李想十分清楚,要胜利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除了确定正确的作战方针之外,还必须加强武昌对新4军的绝对领导,提高军队的素质,强调集中指挥和统一训练,以增强新4军的战斗能力。

作战方针有参谋部的专业人士操这个心,李想准备撰写《怎样创造铁的国民革命军》的大文章,以达到统一新4军因为李烈钧等人的到来而有些混乱的思想。

李想在文章中写到,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创造铁的国民革命军是目前党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怎样创造铁的国民革命军呢?李想总结了六个基本条件:

第一,“确定国民革命军的阶级性。”文章中写道:“国民革命军是工农的军队,也可以说是一切劳苦群众的军队。”

第二,“无条件地在三民主义领导之下。”文章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国民革命军成长的过程来论述:“鄂区国民革命军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新4军只有在三民主义正确领导之下才能够完成它的历史的伟大任务。”并且指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经过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委员与政治机关实行它的领导作用。”

第三,“政治训练的重要。”文章中说:“国民革命军的政治训练是启发和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三民主义的觉悟。使他们认清本阶级的利益,努力于本阶级的政治任务,与敌人作决死的斗争,去达到消灭敌人、解放本阶级的目的。”

当然,三民主义的解释要以武昌的修正派为准绳。

第四,“军事技术的提高。”李想一向重视不断提高国民革命军的军事技术。他在文章中说:“中国的新式武器来自各国,类型也日益复杂化。因此,国民革命军在战术方面必须超过敌人,在技术方面必须努力学习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识,以便我们从敌人中间得到新式武器时,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

第五,“自觉地遵守铁的纪律。”文章中说:“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为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国民革命军,就是铁的国民革命军。”

第六,“要有集中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李想指出:“要使国民革命军的行动,在任何情况之下,有最大限度的集中性,去消灭它的阶级敌人的武装。”

正当国民党军队向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进攻的时候,李想发表这篇论文,对提高新4军乃至整个江西反“围剿”的作战能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很快。七月上旬,段芝贵指挥左翼集团军日益逼近新4军总部驻地福建建宁。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新4军的主力所在。

段芝贵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已由闽赣边界向广昌、石城、宁都转移,命令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先后进占广昌、宁都,结果并没有找到新4军主力,扑了个空。

接着,段芝贵又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可能在宁都西北地区,命令军队奔向这一地区,又扑了空。

李纯指挥右翼集团军按计划向富田、东固、宁都一带推进。

此时的天气炎热,他们进入革命根据地后,因地形不熟和到处受到袭扰,又找不到新4军主力作战,东奔西突,陷入狼狈的困境。

林动在给李想的秘电这样描写道:“他们追着追着,天天爬山,还没接火,已经不知累死热死好些了。”

“这时,如果新4军主力从闽西和闽西北驻地直接插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宁都、兴国一带,将同敌军主力相遇,对新4军是不利的。”李西屏凝视着地图。

李想有点摸不着头脑,地图的标记很复杂,远远超出他的业余军事水准能够理解的范畴。

“万变不离其宗!依然用大帅的十六字诀对付他们,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曾高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形势上与第一次反‘围剿’稍稍变通一下,采取磨盘战术,向南实行千里大迂回,绕过敌军进攻的锋芒,从赣南根据地南部插入敌人背后。”

李西屏用通俗地话说道:“我们的方法,就是先躲开敌人,疲劳他,等他疲劳不堪了,再开始打。”

……

林动收到武昌命令,立刻率领新4军主力和总司令部,由闽西、闽西北驻地出发,从敌人的左侧,沿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向南急进。

一个小学校的大操场召开南下的誓帅大会。

各路军马纷纷聚集,红旗招展,梭镖闪光,昂扬的战歌声,洪亮的口号声此起彼落,一派临战出征的雄壮气氛笼罩着大操场,忽然,热烈的掌声铺天盖地,如江潮一样汹涌而起――林动总司令等领导同志登上了讲话台!

在普通人的意象中,林动这样做到总司令的大人物,没有四十也应该有五十了吧。可站在眼前的林动总司令,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长得是非常的年轻,英气勃然,个头虽然不高,腿上打着齐整的绑带,脚穿一双粗茅草编织的草鞋,连一双袜子也没有。然而,脸上的表情是轻松而不失威严,宽宽的额头下,有一双深邃明净的大眼,稳重地环视着集结在草坪上的队伍。当他站起身的时候,就习惯地将两腿分开,双臂交叉在背后――才二十多岁的人,大约是因为经历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斗争的缘故吧,所以那副年轻的身体就显得像钢铁一样坚强。

盛夏季节,烈日当空,气候闷热。再加上缺少粮食,吃饭极度困难,每天只能以稀饭充饥。但是,新4军依然精神振奋地向赣南根据地的南部进发。

林动率领队伍由广昌的尖峰向石城、瑞金方向前进,路经北坑时见到当地的游击队员热情地前来相迎。

林动从马背上跳下来,走到大家面前,用关切的口吻告诉他们:“敌人的部队已经从南丰出发,尾随我们。他们的前头部队已经到了尖峰的黎花山一带。我们部队按照李大帅的决定,要甩开这里的敌人,转到后面去消灭他们。”

说到这里,林动关切地叮嘱游击队员们:“你们要提高警惕,坚持斗争!”

说完,矫健地跨上座骑,朝大家挥挥手,带领部队继续前进。

林动率领新4军队伍,在连续十几天的急行军中,经安远、宁化、长廷瑞金等地,绕道千里,到达零都北面的银坑地区,隐蔽在深山峡谷中。

林动率部在银坑地区休整了几天并观察了敌军动向后,又率部向西北方向转移,来到兴国北部的高兴圩。部队在这里一面休整,一面准备转入反攻,并进行了战前的政治动员。

不久,段芝贵已发现新4军主力在兴国集中,不过他却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有西渡赣江的意图,便集中九个师的兵力,分几路向兴国猛扑过来,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赣江东岸。

第五百八十六章 千里大迂回(二)

武昌的参谋总部里灯火通明,李想、曾高、李西屏正围着一张巨大豪华的办公桌讨论突围计划。这次会议少了以前的谈笑风生,几人一落座就直奔主题。

“据可靠情报,段芝贵已发现新4军主力在兴国集中,袁世凯已经命令段芝贵做好围攻准备。段芝贵的部队正集中九个师的兵力,分几路向兴国猛扑过来,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赣江东岸。这几天他的前哨部队活动很频繁,天天都有飞机来监视我们。他也在防备我们突围。”李想摇着那把一把蒲扇,声音很低。

曾高三接过话头道:“林动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我们也要他们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但现在他们的四周都是段芝贵的部队,他们的蛛丝马迹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突围的任务很艰巨,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手段。先期的准备工作必须隐蔽进行。”

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响。这几位国民革命军的领导人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正在袭来,包括这位大名鼎鼎的“传奇名将”的李想。

还是李想打破沉默:“我看,段芝贵还没有确定我们的真实意图和战略布局,从他的兵力布局来看,他必定是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有西渡赣江的意图。”

“对呀!我们参谋部那么多人怎么就没有看出来?”曾高拍拍额头。

李西屏赶紧的把目光往地图上聚集。

李想其实没有他们那么深厚的理论功力所以看问题和他们是另一个角度,李想看地图,看不出理论和教条,看的是人心,揣摩敌人的意图比任何人都准。

李想也有点洋洋得意:“我们将计就计,表面上做出主力西渡赣江的意图,继续给段芝贵造成假象;另外,从现在开始各部队都要做好充分的动员,把一切突围工作都准备好。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行动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向哪边突围。这个问题还要大家群策群力。”

对于突围而言,方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战略问题。形势险恶,新4军应该从哪里突破敌军的围攻?这不是李想这样的“战略大家”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只能由参谋们慢慢讨论。

李西屏说道:“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向敌之后方联络线上横扫过去,让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之地,定此为作战之第一阶段。及敌回头北向,必甚疲劳,乘隙打其可打者,为第二阶段。此方针之中心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不不不,”曾高连连摇头:“新4军的行动已被敌军发现,段芝贵的第十四师、第十一师已抢在新4军前头进占富田。这两个师是袁世凯的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为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绝不能和这样的硬石头去碰。你们看,这时,北洋军各路军队云集在兴国及其周围地区,将新4军包围得严严实实,使新4军处在北、东、南三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极端危急的局面下。兴国县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失陷,只剩丁高兴圩及其周围几十里地方留在新4军的控制下。”

怎样击破敌人的严密包围圈,成为放在李想,曾高和李西屏面前的严重课题。

曾高、李西屏等参谋人员对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北洋军的第二路进击军、第一路进击军多是袁世凯北洋军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强,不易击破;而正在由龙冈向良村、莲塘进犯的第三路进击军不是袁世凯北洋军的嫡系部队,战斗力较弱,容易被击破。

根据“避实就虚”的原则,他们立刻根据李想的战略部署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以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