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千里云和月-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道元俨才不管什么殿下殿上的,又继续说:“本来就是,岳元帅在世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岳元帅死了,他的遗书还成香饽饽了。如果当初岳元帅在,何必要等我们这代人来努力。”



    世清和尚大骂道:“你还说起劲了,看我不收拾你这个不知深浅的小妮子。”边说边就要出手打她。那人拦住世清和尚道:“让她说,她说的是事实。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如此直白的话了。”



    世清和尚忙对元俨说:“此乃当今皇弟沂王之子贵和殿下。还不领罪?”



    赵贵和摆了摆手道:“不要吓着小孩子。她说得有理。岳元帅之死实则是个悲剧,而今要重拾旧河山谈何容易。”



    这时元俨和杨鹏举才在世清和尚的交待下见过赵贵和。赵贵和忙拉住二人说:“不必多礼。说不准二人以后就是韩世忠和梁红玉一样的英雄人物。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和明教对抗。”



    世清和尚说:“我接到志慧禅师传书,说少林、梁门、南丐帮、漕帮都到了黄山,就等我们这边的消息了。”



    赵贵和道:“此事我和伯父宁宗皇上说过,他说现在正和金国开战,没有多的兵力来剿匪。我就想不明白了,这明教就像一柄利剑在京都后面,随时随地都可以刺过来,他们为什么就可以不理不问,让其发展到十数万人。如今朝廷上下史弥远专擅朝政、权倾内外。薛极与胡榘﹑聂子述﹑赵汝述,依附史弥远,最为亲信用事,人谓之‘四木’;李知孝与梁成大﹑莫泽,为之排斥异己,不遗馀力,人目之为‘三凶’。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群起论之,皆遭窜逐。现今皇太子赵询病危,有朝一日我当上皇太子,定将他发配八千里。”



    听赵贵和如此一说,没有人敢说话,但是心里暗喜,这个朝廷太需要一个有血性的领导者了,如果还在一味地这样懦弱,面对仍然强大的金国,面对迅猛扩张的蒙古,宋朝岌岌可危。杨鹏举一下明白了,原来这里是赵贵和的秘密据点。他听元俨说过,朝廷有一支秘密的队伍,在暗中训练,以备不时之需,而世清和尚也是因为这样,才来到这支部队,他表面上的身份是灵隐寺的和尚,实际上是这支队伍水军统领。由此看来,这个叫赵贵和的应该就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了。



    赵贵和道:“各位将军如何看明教这事?”



    世清和尚说:“诚如殿下所说,明教不除,迟早是块心病,早些年方子洞的祖上方腊就是个例子,如果让他成了气候,到时候想要收拾就更困难了。”



    左边有个黑脸的人站起来说:“殿下,我看这事不妥。明教是可恶,但是现在并不是大患。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赵贵和道:“张将军,你继续说。”



    张将军道:“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削弱史弥远的力量,而我们这支队伍就是为了重振朝威而成立的,我担心如果让史弥远知道了,对你不利。”



    赵贵和道:“我的安危到无所惧,我相信就算是史老贼也不敢对我怎么样。如果不去,岳元帅的遗书一旦落入明教手中,假以时日,对朝廷大大不利。让一直以来都和大宋相依相偎的忠义社更是寒心,如今少林、梁门、漕帮都在,这些民间力量也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的,就算我们目前会有所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杨鹏举如果没有听元俨说起忠义社的事,他还是不会明白的,听她说过后,他才知道原来王横和张保的后人都加入了忠义社,后来成为忠义社的老大,忠义社不是丐帮,后来张冲冠和王冲冠为了让忠义社更为壮大,率众加入丐帮,然后又经过他们的努力,领导着南北丐帮。现在看来,朝廷对这支民间力量还是相当看重的,至少说赵贵和是这样。如果是这样也话,这仗大可以不打的,大不了把那本军事篇交给赵贵和便是。如果马上对赵贵和说出《武穆遗书》在自己手里,又怕元俨不高兴,因为上次在明教庞青春那里就因为自己多嘴,才引得后来这诸多麻烦,这事还得和她商量下,要不二人又是不和。想到此,杨鹏举把元俨拉出来。对她说:“要不我们给他们说出实情吧?反正大家都还没有损失。”
69。 第六十九章小荷露角
    元俨果然不同意,她说:“不行,不能说。”杨鹏举说:“我们不说,就是到了光明顶,方子洞也要说的。”



    元俨说:“那不一样,他说的话没有人相信。况且张帮主那是亲眼所见。这就是坏人的下场。”



    杨鹏举知道她一心想要为师傅报仇雪恨,也就不管江湖这些人的死活了,他继续劝道:“这样会死很多人的,我们对付的是金国,最主要的是蒙古,我们内部不能打起来。”



    元俨说:“你不是已经听殿下说了吗?明教也是朝廷的大患,早迟要除,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杨鹏举知道这样不对,可是他又找不出来说服元俨的办法,因为他是岳元帅的弟子,所以他得肩负起振兴大宋、匡扶汉室的重任,除明教这样的事,说真了,也应该是他的责任。他只得对元俨说:“反正事情不要过火了,到时候不好收场。”



    元俨见杨鹏举沉思了半天才这样说,她也沉思起来,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仇到是报了,可搞得不好要陷赵贵和于不义。这样想着,元俨走进来,看到大家都在拿不定主意,她对赵贵和说:“殿下,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赵贵和忙道:“你说。”



    元俨说:“我认为打。如今明教的人—无—错—小说 M。{qul}{edU}。肯定都往明教总坛去了,而他的三十六洞定然空虚,你们的人装着是忠义社的人,全力攻打这些地方,打下来后交给当地官兵。对于明教总坛,还是交给江湖中人自己办。”赵贵和大喜道:“对,这办法不错。可是明教集中他们的力量来对付这些江湖中人,他们肯定要吃大亏的。”



    元俨说:“这你就不懂了,这是江湖中人自己解决问题,不是看人多,而是看理。那方子洞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他就得交出来。”



    赵贵和说:“也是。那就按你说的办。梁将军、张将军听令。你二人各领二万人马,着平民服装,不打旗号,攻占明教三十六洞,拿下来后,通知当地官兵。为了逼真,梁将军知会丐帮,让他们着两个舵主领队。”



    世清和尚和黑脸张将军都领命。



    赵贵和笑吟吟地望着杨鹏举和元俨道:“你们两个小孩子就不要去了,在临安好好玩玩吧。”



    杨鹏举道:“我要去,我是岳元帅的弟子,他的遗书我必须要拿回来给朝廷。”



    赵贵和不停窃笑,他在宫内,对江湖上的事不太了解,如果他见过这小孩的真实功夫,他就不会笑了。就算他是岳元帅的弟子又如何?不还是一个小孩吗?他又说道:“你真不用去了,打仗不是好玩的,没有人照顾你。”



    杨鹏举说:“我不用人照顾。”



    赵贵和愣了下,说道:“你把岳元帅的功夫练到家了?”



    杨鹏举道:“十分之一。”



    赵贵和还想劝,世清和尚道:“殿下,你不用劝他,他的武功可以自保的,轻功在这里没有人赶得上。”他还不知道杨鹏举现在不止是轻功了得了。



    赵贵和不相信地哦了一声。



    这时,就听楼下有女孩子的哭声,赵贵和让身边的一个侍卫下去打听一下。



    那个侍卫回来说,是莫泽之子莫河在强抢民女。



    众人听说是史弥远三凶之一莫泽的儿子,都纷纷上前请缨,诛杀此人。



    杨鹏举道:“你们都不要出面,我在这里人生,没有人会认得出我。”



    众人都想看看岳元帅的弟子究竟有什么能耐,还口出狂言要抢回《武穆遗书》,全都同意他去。世清和尚也不阻拦,就凭杨鹏举的绝世轻功,打不过是完全可以逃跑的,教训下这个败类也未尝不可,他们真还不能出面。世清和尚对杨鹏举说道:“小子,打不过,你就往明教总坛跑,我们在那里会回。哈哈哈。”众人不敢笑,因为有赵贵和在。赵贵和吩咐边上两个侍卫,让他们见机行事,如果杨鹏举真有不测,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都要保全他的性命。话说完,再看杨鹏举,那还有这小子的身影?再看下面,这小子已经站到那个浮华子弟的面前。就听杨鹏举对那个涎皮赖脸的坏蛋说:“把你那双肮脏的手从人家姑娘脸上拿开。”



    这个叫莫河的人岁数看上去并不大,只是纵欲过度,面色苍白,不知道有好多的女孩子遭过他的毒手。他见到一个小孩站在面前指着他,他大为恼怒,从出来办这事那一天起,就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不要说像杨鹏举这样指着鼻子骂他。这莫河也是个练家子,他并不叫家丁上,这样子的一个小孩,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女孩身上,所以并没有看到这个小孩是如何来的。莫河也不说话,把那姑娘推给家丁,冷不防就是一招“黑虎掏心”。杨鹏举本来只想教训他一下,没想到他一上来就下杀手,杀机顿起,他往后退出一米开外,提掌想都不想就是一招“猛虎出山”。就见这个叫莫河的人一下飞起来,掉进河里。杨鹏举看都不看,掉头就跑,他知道这人必死无疑。



    杨鹏举跑出西湖,记起世清的话,到明教总坛集中,他直接往那里去,元俨也顾不上了,她这个鬼灵精知道想办法来的。



    歙南有山,特起介乎,徽杭建德之交,日覆船山者,为一方祈祷之处,神龙之所宅也。山高数千刃,其来自黄山,联属断续,起伏顿挫,奇形怪状,千百万变,以至于此,磅薄堆积,分肢析派而为浙右诸山,其南出则为建德之金紫峰,以及云源诸山,东西雨百照,其支阜融结而为淳安县,其北复为白石崖、龙塘山,至杭之于潜临安矗起,而为东西两天目,龙飞凤舞,始尽其灵秀,盖名山云。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铁围,边缘有七金山三十六洞(门),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斗群(天如漏斗,天心的最早由来):其刃脊、冰石林、冰塔、角峰、悬谷、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冰痕、羊背石、冰臼等,类型全,特征明显的古冰川遗迹……特别是各种天然形成的象形石,逼真程度,堪称“神来之笔”。



    这些是元俨给他说的,如今没了这鬼灵精在身边,杨鹏举还是点不习惯。



    很快就到了“邦源洞”,藏有安邦定国之策的洞天福地,又称“日华洞”,虽名为洞,实为一群山回抱的山谷。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都——会稽山的源头,相传黄帝于此写经台著《阴符经》,而姜子牙在这里得黄帝《阴符经”。“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杨鹏举没有想到志慧禅师居然在这里,他忙上前问候。志慧禅师道:“我就是在这里专门等你们的。小姑娘没有来?”



    杨鹏举把发生的事对志慧禅师说了。



    志慧禅师道:“那好吧,我们还是等等她。”



    杨鹏举道:“他们人呢?”



    志慧禅师道:“他们全部都在第一道门前。这里有十道天然石门(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第一道:朝阳门。因其位于第一的位置,最先如同光明世界的太阳一样迎接朝奉的施主,故名。小阜舍村:《说文》山无石者。《诗·小雅》如山如阜,大也。小阜,有一部分石脉,描述这里的地貌,山有脉则型,小大也。《韵会》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又叶敷救切,音覆。第一条龙脉上,建立了小阜舍村,佛说:舍是一切智慧的根源。先舍后得。从第4门回头看,有头天然的狮子把门,九天狮子。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出自于《易经》。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小阜舍指导您在人生中巧用舍与得,转化命运,逆转成败,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启迪您步步深入佛法大舍大得之大境界,难舍能舍,舍无所舍,证道得果,获得彻底的解脱与自在。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回小向大,普渡众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70。 第七十章朝阳门前
    杨鹏举听志慧禅师说佛家禅语,一时半会还弄得不太懂,听似在说第一道门的来由,好像又是做人的道理,他只得向禅师问道:“不知道禅师有何见教,请您直接对我说清楚。鹏举愚钝,还听不懂你话中的意思。”



    志慧禅师道:“听不懂也不怪你,你岁数还小,经历也少,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杨鹏举道:“听大师的意思是,这明教不应该灭,你说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志慧禅师道:“不错,看来你的悟性不错。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不是任何人的过错,而是因为朝廷连年积弱,宫廷内乱,奸臣当道,物价飞扬,以至民不聊生,遍地饿孚,因此有明教也是必然。你不见这地方的人民比起别地的人民来说,更加的安居乐业吗?错就错在他是朝廷的对立,行事乖张,因此难免成为朝廷的眼中盯,江湖中人的不合群。”



    杨鹏举道:“那禅师的意思还是要打明教?”



    志慧禅师叹了口气道:“事也至此,就看方子洞如何应对了。”



    杨鹏举道:“禅师的意思是?无错小说 (m)。(quledu)。()”



    志慧禅师道:“我想让你和梁姑娘随几个掌门一同上山,如果能够做到兵不血刃,大家又能冰释前嫌,岂不快哉?”



    杨鹏举道:“禅师的意思是叫我们真的把《武穆遗书》拿给方子洞,再让他把《武穆遗书》拿出来?我看这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梁姑娘同意了,清云神尼也不可能答应的。这可是个攻击明教的大好机会。”杨鹏举说完,他就在想,如果是岳元帅在世,他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事呢?志慧禅师叹道:“不错,清云神尼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这时,有三个人朝这边走来,杨鹏举一看,前面的那人不是孛蕊是谁?她后面一左一右跟着的是昔里钤部和鸠摩格里马,昔里钤部手里照例提着那个密不透风的盒子。孛蕊看到杨鹏举,急急地跑过为喊道:“鹏举,我就知道你会来的,我们都在这里等你好长一段时间了。”



    杨鹏举看着比以前消瘦的孛蕊,心里有一丝愧疚,上次在庐山,如果不是孛蕊引开众位豪杰,他不可能这样顺利。正要上和她嘘寒问暖,马上觉得一股寒意从丹田而起,直达四肢百骇,整个人一下倒在地上,像个仰天的乌龟一样在地上乱蹬着四肢,嘴里发出“吱吱”的怪叫,脑子里一片空白。众人见状大骇,志慧禅师忙伸出“拈花指”点了杨鹏举周身大穴,杨鹏举这才安静下来,却还是人事不醒。



    元俨也在这个时候到了,她冲抱着杨鹏举的孛蕊吼道:“你这个扫帚星,都给你说了你不是鹏举的菜了,你不回你的蒙古,偏偏要为害他。你们都给我滚,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孛蕊委屈地说:“我不知道会这样。”她又焦急地问志慧禅师,“大师,鹏举是怎么回事?有生命危险吗?”



    志慧禅师道:“只要和‘万蛊之蛊’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人,都有生命危险。”



    孛蕊“啊”了一声道:“那如何才能救?”



    志慧禅师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孛蕊马上起身就要夺昔里钤部手里的盒子。昔里钤部一下闪开。说道:“公主,没有用。不是这个。”志慧禅师道:“他手里的那个不是。”



    孛蕊忙问:“在哪里?我去把它弄死?”



    志慧禅师道:“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孛蕊急道:“那鹏举岂不是没命?”



    元俨道:“是的,他会死的,一个死人你都要呀?”



    孛蕊说道:“我要,我会想办法治好他的。”



    元俨正要出言相讥讽,就听一个声音叫道:“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里。来来来,我们大战三百回合,不不不,五百回合。”



    来人也不管志慧禅师答不答应,起手就是一式“猛虎出山”直朝志慧禅师的面门打去。来人正是武痴拓跋承德。志慧禅师顺手一式“拈花手”,直指拓跋承德的肋下,拓跋承德连忙跳开,又使出清云神尼的“归元掌”中的“归去来兮”。志慧禅师微微一笑,还是用“拈花手”戳拓跋承德的肋下。拓跋承德又只得跳开,叫道:“老和尚,你就只有这一招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