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还真是找不到老夫了。";老者笑道:";这样罢,这赏钱老夫不要也罢,就权为日后送小公子的贺礼了。只待小公子满月之后,夫人施舍上一锅米粥于街上的乞丐就是了。";说完,转身欲走。
";老先生止步!";林芳忙从袖中出了十几文钱来,示意冯娘送于那老者。
";看着你有这份好心肠的份上,我和夫人权且信你这一回。";冯娘说着,将那十几文铜钱递于那老者。
老者见了,倒也接过来,转身朝林芳欠身一礼,说了声";谢谢夫人!";便自去了。
将老者送出门,冯娘回转来,说道:";夫人可是信这江湖郎中说的吗?这些人中多些骗子,没有几个有实本事的。";
林芳点头道:";此人性情豁达,尤存善心,怎可不信。且在诊脉之时,神情专注。浮取中压沉按,三指错落有致,如捋琴弦,必是一诊脉的高手。男占女胎之说,未见脉书,当是其经验。可惜我有身子不便,否则必向其请教些脉理。";
林芳随又感慨道:";脉理精微!书中所载,仅是一二。故令我判断有误。看来不阅十年医书,不临三年之诊,果是难为医道!";
除却这江湖铃医,对医者称谓正统些的则是";大夫";和";郎中";。与古代的官名有关。
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随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称号,自宋代徽宗政和年间改订官阶时,医官开始别置大夫以下官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22种之多,如那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故从那里起,多将医者称为";大夫";,北方多沿此称。
郎中亦为古代官名,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分为东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自隋唐至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以下之高级官阶。称医生为郎中,多为南方之方言,始于宋代,沿用至今。
以习惯而论,这二者又略有区别。一般坐堂行医,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民间那些各自行事,医无定所,散于街头卖药,属于游医者,则多称为郎中。
傍晚杨文回了来。林芳便高兴地告诉他,自己所怀的已经确定是个男孩儿了,并说了请了铃医老者的事。杨文听了,也自兴奋不已。
";这脉上果是能分辨出男女吗?";林芳还是有些疑问道。
";这当然!";杨文应道:";但凡有些医道修为的人,大多可以从脉象上辨别出男女的。也是阴阳有别罢,脉象上也自然有别。父亲在世时,这般脉法也通晓的。但是医家多时不会轻易地为人诊辨的,恐那执意要生男孩儿的人家将已成形的女胎用药打了去。这可是伤生害命之举。";
";天下间可是有那般狠心的父母吗?竟然不顾自家血肉。";林芳讶道。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杨文摇头叹息道:";莫说用药来强行打下女胎了,便是生下了女孩子,胡乱弃之野外的也有。";
";唉!虎毒尚不食子,人有时真是不如禽兽呢!";林芳感慨地道。
";人毒时,禽兽不如!";杨文坐下呷了口茶,接着说道:";其实令人生男生女事先是可以定的。父亲曾对我说过,太医院中有位刘氏太医,就有令人生男生女的秘法。曾为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施用,十有八九验的。就凭这手绝活,刘太医做到了御医。";
";天下果有此术吗?";林芳讶道。
";医道中的奇术多得是!";杨文说道:";就说这脉法罢。今天被那铃医把准了,你便觉得很神奇了是罢。这在脉法里算是雕虫小技了。父亲曾对我说过,古有七大脉法,诊疾无不奇中。这其中首推太素脉,不但可以诊人疾病,还可以断人吉凶祸福。世行之《脉经》、《脉决》之类,不过是脉法中之常式。不过这七大脉法多已失传绝迹,仅有几种隐传民间,极少数的人知道而已。但通其一种,便是当世的名医。";
林芳听了,惊讶之余说道:";这医中的事,你倒是知道一些。";
杨文道:";还不是父亲早先想引我入习医道,时常便讲述些医道中的奇闻异事来勾我的性子。我也只是当做故事听听罢了。不过父亲讲的,倒是假不了的。父亲每每也以未能通晓一门绝学而为人生憾事。他老人家时常讲啊,他虽是做到了太医,但于医道中也仅仅是明了万分之一而已。医道广博深奥,便是穷极三生也是难窥一二的。说是入习医道是要有个悟性的,没那悟性再辛苦勤奋也是徒劳,只能限在庸医的那个程度了。所以见我没那个悟性,父亲也没有强令我习医。";
林芳道:";你倒是能为自己找理由开脱。所谓的悟性,是看你有没有专心进去了。不知勤能补拙的道理吗。";
";勤能补拙!";杨文笑道:";这句话不知害苦了多少人啊!天生不是那块料,累死你也不济事的!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才是最实在的。不知日后能做什么,强行定下一件事来,也是会误了人的。";
";事在人为!";林芳不服气地道:";人只要敢想敢做,有个希望在,就能成事的。便是不成事,尽了力就是。相公是在笑我胎中教子罢。告诉你,我要令我儿这一代就能赛过杨家的三世太医。";
";你又来了。";杨文听了,不耐其烦地起身道:";我儿日后的兴趣若是不在医道上,你这番辛苦可就白费了。";
说到这里,杨文又嘻嘻一笑道:";我儿日后若是喜欢卖茶叶蛋,或者说喜欢下海捕鱼、打铁烧炭的,他便认定那些活计才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你总不能拦下他一辈子不让他去做罢。";
林芳冷哼了一声道:";相公倒是有读书做官之志和兴趣,也未见你成就什么来。如今还不是令我们母子借住在三哥的宅子里。";
杨文听了,立时无了兴致,道声:";说不过你!";转身去了。林芳见了,暗笑不已。
这夫妻二人闲来斗嘴,倒也是解闷的一剂良药。
这日,林芳手捧一部《神农本草经》吟诵药性。一边是自家记了,一边是给腹中胎儿来听,仍旧母子同习。
大凡天下药书,多以";本草";为名。是以天下诸药略分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三种,其中以植物类的草木之药最多,是有以";草木治病为本";之意,故多以";本草";为名,也合其实。辟如这部《神农本草经》,共载药物365种,植物类药就占了252种之多,动物类药则仅有67种,矿物类药46种。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以类占先。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林芳念到这里,偶觉胎动,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止了,手摩腹部爱怜道:";我的儿,这寒凉之药念多了,你也能心感神受吗?恐被这药性凉着了罢。";一遍遂止,转择药性平和的念了。再遇以猛峻的药物,暂不读出声了。实是细微之至。
林芳最喜的还是静坐垂帘,专注腹中胎儿。意守胎位久了,恍惚然竟自隐见那胎儿形状,手脚尤辨。初时微惊而醒,以为梦境。待静而复守,其景仍现。窃以为思子心切,成其幻象而已。倒也不以为意,一切任其自然。不喜,不惊,不恐,不恋。心静如水,物我两忘。久之愈加愉悦祥和。。
冯娘对那母子同修的行为不解,曾对林芳说道:";医理难识,大人尚不能悟,未出生的胎儿又如何去感受?夫人意愿虽好,怕也是白费了那般心思呢。";
林芳道:";现在是母子同体连心,母怒儿尚惊,说明母感儿自受。且已成形,当能辨得外部声音了。令他熟悉些医药之语,日后也好对此亲近些的。我只是想亲身经历一番,此胎教之术是否有效。便是孩子日后另有它志,不务医道,我也会令他去的,不会勉强。";
冯娘听了,释然道:";这就好!我真是怕夫人费尽心机,日后公子若转了志向,夫人当是要失望呢。";
林芳笑道:";人各有志,我仅仅是想先天性的引他一下罢了。能随我愿最好不过,不遂我志,也无奈何。";
杨文这日在铺子里见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大舅子林奎,因贩运一批货物远从云南而来,借道来家中探望父母。一行车马及随从十余人,呈些商家的气派。得知家中已招赘杨文为婿,见其一表人才,也自欢喜,当即赠送了迟到的五十两银子的贺仪来。杨文谢过收了。林奎随后出兑了五百两的银子与林南,入在了林记货铺的账目上。原是林奎的生意与林记货铺是一体的,林南在家守其祖业经营,林奎则在外贸易。
因林芳有孕避而不见人,林奎便令杨文代话问候,在家中小住了几日后,便率人去了。
仅隔一月,杨文又见到了从山西大同返家的四舅子林祥,现与人做幕僚,是个生性谨慎的人。早知林芳婚事,因有事未能回,这次也是回来探望父母的。见过杨文,得知其父太医杨简之事,颇感惊讶,显是当年也有所耳闻。
林祥倒是过来与林芳小见了一面,话语间对那杨文也不甚满意,显是他这个优秀的妹子未能嫁与官宦人家,自有些遗憾。临走时留下十两银子,权为日后送于外甥的贺礼。在家刚住了半月,有信来召,便自去了。
杨文曾听林芳说起过,那个五舅子林春在他们婚后一个月,派人送来一份厚礼和祝贺的书信。林家的事,杨文不好细问,只是知道这个舅子林春是名带兵的武官,曾戍守浙江,现又不知调任何地去了。还有那个游走江湖的闲云野鹤般带有传奇色彩的三舅子林成,杨文至今未曾听过他的消息,更不要说见上一面了。
且说林芳宅中静养,十月胎足,将要临产之际,林家上下也开始忙碌起来。林东妻子张氏和林南妻子刘氏过来早晚陪伴。林老夫人也派了家中一名老成的丫环过来帮忙。物品备齐,又约好了接产的稳婆。据说在稳婆这一行里头是个极有名气的,早早接了来,安排在附近的客栈内住了,好吃好喝的招待着。那个稳婆自家有个规矩,不先和产妇见面的,只有将要生产时才过来主事。
这日晚间,林芳忽感腹痛,产门见红,生产在即。张氏忙令人传那稳婆过来。一家子女人也开始忙乱起来。
杨文在门外候了,心中掂记林芳母子安危,急得什么似的。索性跑到一边焚香叩拜天地,祈求妻子平安。
稳婆是事先约好了的,一传便到。这稳婆在民间又称之为接生婆、老娘、姥姥、产婆、坐婆、蓐母等称呼,由那些有接生经验的妇女担任,专司生产事,也自各有各的手段。便是有那般难产的妇人,运气好了遇到个有特殊本事的,往往能转危为安。这件事里头,或是高明的医家也自不济呢。
这是位年过六旬的老妇人,打扮得却是干净利索,走起路来忽忽生风,甚是健朗。后面跟了一名中年妇人,手中提了一包裹,里面当是装有接生的物件。这中年妇人是那稳婆的助手,俗称";抱腰";,就是抱住产妇的腰部,协助稳婆接生。
且说这稳婆不急不慌的来到后宅,刘氏上前迎了。
那稳婆问道:";午间送于夫人的开骨散可是服了?";
刘氏应道:";按纪姥姥的吩咐早已为我家待产的妹子服下了。";
纪姥姥点头道:";这就好。只要服了开骨散,保她产子不痛。这可是我家传的秘方呢。女人家天生受苦的命,十月怀胎已是不易,可不能在这最后的关口,再遭回罪了。";
纪姥姥说话间,在将要进门之际,忽然间生出了一个莫明其妙的举动,若大把年纪竟然跳起,双手搭在了门框上,身子悬空,顺势打了个悠悠。而后松手落地,朗声一笑,嘴中不知念叨了句什么词,而后径直入内室去了。动作甚是矫捷,实不象六旬老妇所为。自将一旁的刘氏和冯娘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之余,张着嘴想笑却又不敢笑出声来。
时候不大,便听得从内室里传出了一阵婴儿清脆的哭声,极是响亮。随听得满屋子的妇人们欢呼不已。
正等得心急如焚的杨文听到婴儿的哭声,心中自是一松,几欲瘫软在地。此时见那冯娘奔跑出来,惊喜地朝杨文大声喊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生了个俊俏的公子,母子平安!";
杨文听得真切,立时泪流满面,自是喜极而泣。
内室里,满面欢笑的张氏将包裹好的婴儿放在了脸色憔悴的林芳身边,兴奋地道:";七妹好福气!生了个俊美的生甥呢!";
林芳望着身边的孩子,已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自己的杰作,辛苦的杰作,上天不负已望,终于送给了自己一个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作品和最为珍贵的礼物。
林芳激动之余,说道:";二嫂,那位纪婆婆好手段,服了她的开骨散,生产时未感到多大的痛呢。不知有何种奇药在里头。一会好好的打赏人家罢。";
张氏道:";也是七妹的运气。这纪婆婆也就在这两年间才名声鹊起,她的开骨散令多少媳妇免去了生产之痛。我当时就没有遇上,生你那侄子时,痛得死去活来,险些。。";
张氏说到这里,想起了什么,忙抬手在嘴前煽了下笑道:";大喜的日子,不说那种不中听的话。";
此时那纪婆婆处置好一切后,到外间屋子洗净了手,正由刘氏陪着喝茶休息。时不时地点头说道:";这孩子生得顺畅!也是当娘的保养和保持得好,胎正不偏,也未令孩子在腹中长胖了去,否则虽是服了开骨散也要下针的。接生过许多的孩子,头一次听到这样响亮的哭声!好啊!长大了必是非常之人!";
刘氏听了,自是高兴地感谢不已。
此时林南带了两名伙计抬了些吃食过来,听到消息,兴奋地道:";七妹果然生下个外甥!";随对一名伙计说道:";速去老宅报喜!";
那名伙计听了,转身欢快地跑去了。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11'第九章 失笑症
很抱歉,本章节尚未收录,您可以通过“搜索本章”这个功能来看看是否别的网站有收录本章;由此给您带来阅读中断的不良体验,我们深表歉意。
'12'第十章 游针术(上)
且说这位宋朝皇帝因病施威后宫大内,便是上朝处理国事之时也开始发起暴虐来,瞧着哪位大臣不顺眼,立时削职革位,轻者发配充军,重者下狱赐死。令人十年寒窗,半世辛苦好不容易博得来的一个功名,瞬间烟消云散,天下士林寒心,也自无奈,谁叫人家是皇帝,是发官帽子的呢。于是乎,朝廷内外一片恐慌,人人自危。大臣们和那皇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国不将国不说,时间久了,若是引起天下激变,自家的位子也是难保呢。有这个皇帝在,都还能跟着混口饭吃。再另行换了人,那可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于是商量了一下,广发榜文,召天下名医入宫为皇帝医病,治好者封官加爵,赐你一场人生大富贵。期望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过伴君如伴虎,这皇帝老子的病哪里会有人轻易的去治,稍有闪失,就会要了自家的命去,甚至于还能牵连九族。更重要的,那位病人还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便是那般要钱不要命的人也会掂量出个轻重来。榜文发出数月,竟无民间医者敢来揭榜。
然这天下之大,奇人异士还是有的。
这皇家榜文,还是引出了一个民间的针灸高人张乐天。乐天者,乐天知命,快意人生而已。
乐天医道,承自家传,到他这里更是达到了针灸大师的高度。此人博古通今,旁及百家诸学,医道精湛,尤擅子午流注针法。这子午流注乃是按时辰择穴进针的针法,是能计算出经脉的气血流向,什么时辰哪个穴开了,应时下针,效果尤妙。此针法日后另有阐述。
乐天之所以在针法上达到了大师的高度,是因为他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真正的发扬。那就是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启发下,他发明了";游针术";。此术所施之针细如毫发,长约寸许,按病症之不同,选取某一经脉上的穴位进针,推算气血流向及时辰,再从同经或另一经脉上的某一穴位处以磁石将那游至此穴的针身从皮肉下吸出。以实质针具通行血脉,从内里打通和激发所行经脉壅滞的气血。是比那单以针刺穴刺激经脉的法子不知快捷了多少倍去。且每每生出普通针法所不能达到的奇妙效果,对诸般疑难杂症,多是一针即效,甚至根除,故在医林中素有";张神针";之称。
当世之人,在对医道的认识上,往往厚古薄今,总是认为今不如古。实在错矣,连古代遗下的诸般理法都未能真正的继承下来,认识明白,又何谈以发扬去。至于古之奇术一术一法的失传,又当别论了。
乐天有妻何氏,名桂花,也是名医之后,医道修为不在乐天之下。且乐天游针术之成,皆是与何氏冒险以身试针的结果,非以身试针,自不知游针术的真正感觉和效果,九败九试,二人险些将性命搭在里头,终于成就了游针奇术。他夫妇都是慈悲行善的医家,自不会有拿病人试针的道理。这夫妇二人可谓是医林中的双壁,古今少有的夫妻皆通医道之人。
这天,何氏见乐天不快,似有什么心思,知夫莫若妻,何氏于是道:";相公可是欲揭皇榜为皇上治病吗?闻皇上性情失常,必是患了奇疾。便是可治,此事也存在着太多的危险,事君如事虎,还是莫要管他罢。";
乐天听了,叹息了一声道:";此事难为,就是因为这个病人是皇上。";
随即,乐天神色一肃道:";即便如此,我还是准备揭了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