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李氏和王氏等人过来问明二人考试的情况,随后王氏高兴地说道:“大郎,吕家那边又派宋媒婆过来说,这次你过了县试,吕家那边正式跟咱谈婚事,连八字都对好了,就等着下聘,迎娶吕家小姐过门。”
沈永卓在这场县试中,算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吕家那边看中沈永卓父亲是廪生,而沈永卓又是过了县试的读书人,觉得他前途不可限量,准备把女儿嫁过来。
吕家家大业大,嫁女儿肯定不会寒碜,嫁妆必然丰厚得很。
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沈溪在见到沈永卓那漆黑的脸色后,就预感到有不好的事发生。
果然,沈永卓迟疑了一下,用低沉的声音回道:“祖母,娘,那吕家小姐……我还是不娶罢了。”
************
ps:第三更!同时也是月票满780票的加更!
果然是天道酬勤,今天才中午一点过打赏人数就快50人了,天子感激不尽!嗯嗯嗯,天子决定努力码字,一定不让大家失望!
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九五章 二人归来四人回()
沈永卓在家里属于老实巴交的类型,大人的话从来不敢忤逆,如今突然说出不娶吕家小姐的话来,让一大家子着实惊讶一番。
王氏诧异地问道:“大郎,你在胡说些什么鬼话!不娶吕家小姐,那你辛辛苦苦图的什么?吕家可是大户人家,这婚事,还是你外公帮忙张罗的,你当你外公容易吗?”
旁边的钱氏有些不满了:“大嫂这话就不对了,人家吕家本来就是看中咱沈家是书香门第,跟你王家有何关系?保不成大郎娶了吕家姑娘,还要谢谢你们王家?”
王氏正要争辩,李氏突然大喝一声:“住口。”
在场的人没一个敢说话。
李氏冷冷打量沈永卓,眉头紧锁:“当初这门婚事,我也是答应的,若大郎过了县试,吕家那边反悔,那是吕家背信弃义。答应的事不可违背,就算如今大礼未过,这桩婚事也算是定下来的,咱沈家丢不起那人。”
李氏最重门风,她话说得这么坚决,意思是无论沈永卓说什么,这桩婚事都是板上钉钉不容更改的。
沈溪暗暗松了口气。
要是李氏再追问一番为何沈永卓不肯娶吕家小姐,把他的那些瞎话抖出来,本来王氏对他就有偏见,这事指不定要闹出多大的风波。
事情总算是确定下来,沈溪瞅着没人注意,灰溜溜回了房。
反正第二天就放榜了,最好放榜结束就回府城,连沈永卓的婚事他都不想参加。
可到翌日,三月初四当天早晨,沈明钧过来对沈溪说,李氏的意思是父子二人别急着走。因为沈永卓要急着四月的府试,婚事宜早不宜迟,干脆在三月中择日办了。而且最好连周氏也要从府城叫回来。家里许多人已经有两年没照过面,趁着喜事一家人正好团聚一下。
“小郎。咱不急着走,你娘很快就回来了。”沈明钧非常高兴,他既想在母亲面前尽孝,又想跟妻儿团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妻子回来。
沈溪摇摇头,问道:“爹,娘眼看着就要分娩了,她真的受得了来回颠簸之苦吗?”
沈明钧突然反应过来。有些紧张道:“哎呀,看我这一高兴,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忘了。你等着,我这就去跟你祖母说。”
当天沈溪和沈永卓要去看发长案,沈溪对此不抱任何期待,他是有才而不能被取,至于沈永卓那边,中案首的机会寥寥。
果然,到了县学外,看到发的长案。沈溪最后排第十四,算是挺好的成绩,沈永卓则排在四十六。差点儿吊榜尾。
等兄弟二人回来,却是吕家那边派人与媒婆一起过来,商量婚事的具体细节。
家里长辈商量事情,沈永卓和沈溪需要回避,等到吕家人走了,二人才进到正堂,李氏的脸色有些不太高兴。
钱氏先开口道:“这吕家人,说是让大郎安心府试,分明是想把婚事拖着。若大郎府试不过,这婚事还指不定能不能成呢。”
原来吕家那边早早派人去看了发长案。见沈永卓就算过了县试成绩也是倒数,人家那边有点儿意见。
王氏不满地道:“吕家只是说让大郎考完府试再过聘。可没说大郎一定要过府试。”
钱氏冷笑不已:“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现在不成婚,非要等府试以后再成婚,人家不说出口,咱就继续这么揣着明白装糊涂?”
其实这时候不用家里人说什么,沈溪大概已经明白,这次不是沈家人反悔,而是吕家那边似乎有些想法。
过了县试,终究什么都不是,其实就算是过了府试也不过就是离中秀才更进一步罢了。最重要的还是院试,只要考上秀才,不大不小算是个“公务员”,哪怕领不到廪米,至少能办个学堂当校长。
“既然吕家人坚持,就由着他吧。”
李氏黑着脸,语气不善,“还是大郎说得对,吕家小姐娶不娶的,就那么回事,若大郎这次能一举过了府试,就算吕家要嫁女儿,还要看咱愿不愿意娶呢!”
李氏最看重的是沈家的声誉,这次被吕家那边拖延婚事,令她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也就难免说了句气话。
沈溪听了却很高兴,至少不用留下来等着吃沈永卓的喜酒。
果然,李氏看了沈明钧一眼,道:“老幺,你媳妇有孕在身,的确是行动不便,为娘也不多留你,你收拾好东西,明日里,或者后天,早些回府城去。家里的事,你不用多惦记了。”
“是,娘。”沈明钧应道。
王氏却赶忙插嘴:“娘,这不……大郎要考府试,可大郎他从没出过宁化地界,要不……让大郎跟五叔和七郎一起回去,也好熟悉一下那边的环境?”
王氏现在是有求于人,说话也客气了许多。
如今距离府试的考期,也就一个多月时间,显得有些仓促。
因为沈永卓从来没去过府城,而府城那边又有沈明钧一家人在,让沈永卓早些过去,会对沈永卓过府试有所助益。
李氏看了沈明钧一眼,叹道:“大郎年岁也不小了,你让他住到老幺家里,老幺平日里又要忙着作坊的事,不怕外面有闲言闲语?”
王氏嘴一撇,不屑地说道:“大郎是那种人吗?”
“是不是的,婶婶跟侄儿共处一室,外面传起闲话来也不好听。”李氏态度稍微一转,“不过让大郎早些到府城去,也在情理之中。老幺,你可否帮忙安排一二?”
沈明钧微微一愣,家里的事一向都是周氏做主,他还真没什么主意。
沈溪见沈明钧不说话,赶紧拉了拉他的后襟,沈明钧这才反应过来,点了点头。却什么都没说。
“那好吧,让大郎赶紧收拾,后天。让他跟老幺和七郎一起进府城。至于安顿和找先生教导之事,也一并让老幺和他媳妇帮忙安排。”
王氏刚才还低声下气说软话。此时她面色又不太好看了。
本来是想让儿子住在沈明钧家里,这样到底方便一些,儿子也有人照顾,现在听婆婆的意思,儿子进了府城也要住进客栈,那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品流复杂,难保儿子有心思好好读书。
“娘。您看我也去……可否?”王氏最后提了一嘴。
李氏皱眉道:“芊儿和曼儿你不管了?芊儿如今虚岁十七,马上要嫁人了,你这个当娘的,就不多教教孩子?”
王氏苦笑道:“家里这不是有娘,还有弟妹她们在吗?儿媳可就大郎这一个儿子,如今他爹……嗯,左右我在家里没什么事,想陪儿子到府城,督促他考试,这有错吗?”
说着居然抹起眼泪来。
李氏想到头两年。她带着王氏进城来劝沈明文回心转意,结果王氏直接带着女儿跟沈明文住进客栈,这等于是有背叛的前科。不过回头再一想。王氏一介妇人,又没丈夫在身边,只是跟自己的孙子去趟府城,没有根基,那边也是站不住脚的,不怕脱离掌控。
“老幺,你怎么看?”李氏打量沈明钧。
沈明钧支吾道:“娘,我……我会照顾好大嫂,还有大郎。”
李氏一听这话摆了摆手。像是不耐烦道:“走吧走吧,最好都走。家里就剩下我这个老太婆,你们就称心如意了。”
全家人都看出李氏不支持王氏跟孙子一起去府城。但这时候也没人出来规劝。本来一家人最会说话的是老四沈明新夫妇,可如今他夫妇二人留在桃花村,其他房的人,要么性格懦弱怕事,要么就是心怀鬼胎。
没人反对,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出发的日子定在两天后的三月初六。
沈明钧要收拾的东西不多,毕竟府城那边才是过日子的家,这次不过是以省亲的方式带沈溪回来参加县试。而王氏那边则大包小包的东西,还有口大箱子,就好像是要举家逃难一般。
最后箱子太沉,王氏一个人搬不动,愣是让沈明钧和沈明堂两兄弟帮忙抬出院子。
钱氏见状,阴阳怪气地道:“我说大嫂,你这是准备进了府城不打算回来啦?就算五弟他们一家肯收留你,你也不看看住在哪儿……府城可不是宁化这小地方,一寸土一寸金哪!”
王氏听了心里不爽,反讽道:“没地方住正好,说不一定在大街上能把二叔给弟妹你找回来。”
本来王氏以沈家大妇之身想充当一家之主,之前劝说沈孙氏那边要注意说话,现在她自己讽刺人都不带脏字。
钱氏把手上的簸箕往地上一摔,豆子洒了一地,愤愤然回身往自己屋子去了,进了门,顺手甩门发出“咣”一声,显得怒不可遏。
王氏见状脸上带着冷笑,嘴里小声嘀咕,沈溪猜想应该是“小样,跟老娘斗你还嫩了点儿”之类的话。
把箱子抬出门,沈永卓正要上前搭把手,王氏赶紧拉住儿子:“大郎,事情有你三叔和五叔,用不着你,你是读书人,进屋去把你的书读好了就成。”
沈明钧从府城赶回来的马车车厢本来就不大,箱子被放进车厢里,直接占据了车厢的大半个空间。沈溪看了看剩下的位置,要塞两个人进去都难,可这辆马车回去的时候可是要载四个人的。
沈溪无奈地摇摇头,要是把他这小个头塞到箱子里,地方差不多正好够,但就怕那箱子里塞满东西,他要坐进去还挺难。
初六这天出发,车厢里太过狭窄,实在塞不进两个大人,只好让沈溪和钱氏挤在里面,而沈明钧和沈永卓则坐在外面的车辕上,王氏特别叮嘱不让儿子碰马鞭。
*************
ps:第四更!同时也是月票满810票的加更!
爆发的感觉真的是……嗯,好极了!大家也给力,订阅、打赏和月票都节节高升,天子非常有动力!
还是那句话,读者才是作者自信心和灵感的源泉,拜托大家给予天子更多的支持!谢谢啦!(。)
第一九六章 英雄归来()
当初从府城回宁化时,沈明钧和沈溪父子欢声笑语马蹄疾。回去的时候,两个人变成四个人,身边带着沉重的行李,沈溪对着好像老巫婆一样的王氏,缩在角落里身子一颠一颠的,无比难受,连句话都懒得说。
连马都似乎不太满意,一路上总是在哧着响鼻。
坐在马车上赶路还好,只要不说话,倚着车厢壁睡一觉就可以了,可到了沿途落脚的客栈,王氏的那些麻烦事就来了。
一会儿说人家菜咸了,一会儿又指责茶水上得慢了,晚上还非要整热水洗澡,又嫌弃人家洗澡水烧得慢。
最恶心的,洗澡洗到一半竟然让店家换水。
整个客栈,从掌柜到小二都是男子,谁敢在她洗澡的时候进她屋子?
不过有钱的是大爷,王氏花沈明钧的钱不心疼,白花花的银子亮出来,客栈掌柜愣是去后院叫夫人,夫人不肯来,还是掌柜的老娘明事理,过来帮忙换了热水。沈溪跑上跑下在门口听话传话,把他累得够呛。
一行四人,还有个妇人,王氏自己要一间房,剩下三个人挤一间太过拥挤,最后只能再开两间,沈溪和沈永卓睡一起。
晚上因为沈永卓打呼噜,沈溪一宿都没睡好。反正他也不想看那老妖婆的脸,干脆白天就在马车上补觉。
终于在出发两天后,初八这天下午,马车平安抵达府城。
因为提前没找人知会,这次进城直接回家。
到了家门口,周氏在药铺那边没回来,沈溪便自告奋勇过去叫人。周氏见到沈溪后喜出望外,赶紧叫秀儿去银号那边唤惠娘回来。
“小郎回来也不叫人提前通知一声。头两天才刚收到你过县试的信。”谢韵儿笑眯眯地说道,她也为沈溪通过县试高兴不已。沈溪却没时间和她多说,因为家里还有王氏和沈永卓母子需要接待。
刚出后堂。林黛和陆曦儿急急忙忙从楼上跑了下来,林黛还能保持仪态。陆曦儿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头扎到沈溪怀里,惊喜道:“沈溪哥哥回来啦。”
再之后,就算是沈溪跟周氏回到家,陆曦儿也死死赖在沈溪臂弯里不肯松手,这令二人身后的林黛小脸上一直带着怨怼,凶巴巴的神色像是要用目光把眼前这对“狗男女”瞪死。
“哎呀,这不是弟妹吗。一年多不见,好像丰腴了许多。”王氏见到周氏,说话的腔调有些阴阳怪气。
沈明文半年前投奔府城,本希望沈明钧想办法把老婆孩子接到这边来过双宿双飞没有约束的好日子,结果周氏写信回去给李氏,把窗户纸捅破。王氏也是过后才得知此事,从那以后她对周氏心里就一直怀有芥蒂,就等着找机会见到周氏,好好理论一番。
但这次,王氏陪着儿子来府城赴考。就算心里有根刺,她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还是保持她一贯的骂人不带脏字的风格。连讽刺起周氏来,都让周氏听不出别的来。
周氏因为怀孕,加上家里条件好了,吃得好睡得好,自然是胖了一些,以前说周氏“尖嘴猴腮必为泼妇”的正是王氏,她现在明说周氏“丰腴”,其实也是拿周氏以前的相貌做文章,暗讽周氏为泼妇。
周氏也不知道品味出其中的意味没有。挺着个怀了七个多月的大肚子,笑吟吟地接待王氏母子到里面坐
因为不怎么想听大人叙家常。沈溪没跟进去,留在院子里陪两个萝莉。
“曦儿。黛儿,这一个多月有没有想我?”沈溪捏了捏陆曦儿圆乎乎的小脸,笑着问道。
“想啊想啊,天天都在想……沈溪哥哥,要是你再不回来,我一定让娘带我去找你。”陆曦儿在沈溪怀里撒娇。
林黛轻轻一哼:“才走一个月,谁稀罕想啊,最好是一年都别回来。”
沈溪知道林黛跟老娘一样,都是嘴硬心软,其实这小妮子内心火热得紧,当下哈哈一笑:“就怕我的小黛儿守活寡……想着黛儿漂亮的样子,生怕被外面哪个小贼惦记上,所以我考完试马上就飞奔回来了。”
听到沈溪赞美和想念的话,林黛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作出一副嫌弃的模样,但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正说话间,里面传来王氏不满的声音:“……弟妹,我们母子难得进府城一趟,也是考虑让大郎顺利通过府试,住在你家里又怎么了?你就这么款待我们的,非把我们孤儿寡母赶去住客栈?”
周氏赶紧解释:“大嫂,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之前大伯在府城的时候,我们帮忙租了一个院子,现在那边院子空着,大嫂和大郎过去住着正合适。我们家里人多,地方小,实在住不下这么多人。”
周氏越是好说话,王氏嗓门越大:“别跟我提这事,要不是你,我相公能被娘带回去,关在后院柴房旁边的屋子半年出不来?想想就生气,你有丈夫有儿子,现在肚子里又有了,我呢,这半年跟相公同住在一个宅子里,可娘就是不通情理,连让我进去看相公都不成。这一切都赖你!”
王氏那口气上来,也不管寄人篱下且还有求于人,凶恶地骂起来毫不留情。
本来周氏怀孕,儿子过了县试,现在连丈夫也回来了,一家人和和睦睦不想生气,可王氏却不依不饶,好像是特地大老远跑来跟她吵架似的。
“相公,你跟大嫂说吧。”
周氏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妥协,“药铺那边需要人照应,我得回去上工了!如果要过那边院子住,钥匙在家里的抽屉里。”
说完周氏一脸漆黑地从堂屋走出来,不过见到沈溪后,她脸上还是难掩激动和喜悦之情。
“走,到铺子去……娘可想死你了,给你做了新衣服。还有好吃的。”周氏拉着沈溪的手,后面跟着两个萝莉,四人一起到了前街的药铺。
刚进后院。便见到一身朴素的惠娘站在后堂门口,满脸欣喜地看着门口这边。沈溪还没上前。陆曦儿先跑了过去,双臂环着惠娘的腰:“娘,沈溪哥哥回来了。”
“娘知道了,这不特地赶回来看他吗?”
惠娘到底跟沈溪没有血缘关系,就算她心里也想念沈溪,也不能跟女儿一样当众与沈溪有过于亲昵的动作。
到了后堂,周氏一直问东问西,主要是关于沈溪通过县试的细节。
沈溪当然把他在考场里睡觉的事隐瞒下来。添油加醋一番,说考试多么困难,进场的时候遇到什么麻烦,一场考试比一场考试来得复杂,过关难度也逐步升级,听起来好像他历经千难万险才通过县试一般。
最后倒是惠娘慧黠,直接问了一句:“小郎,你是第几场过的?”
沈溪挠挠头,实话实说:“第一场。”
周氏一巴掌拍在沈溪脑门儿上:“憨娃儿,感情编那么多瞎话是想让老娘担心。是吧?你第一场就过了,那后面的考试跟你有啥关系?”
嘴上骂着,但心里却更开心了。儿子不但通过了县试。还第一场就过了,这可比她预期的要好上许多。
沈溪一脸冤枉地看着惠娘,似乎在责怪她多嘴。
惠娘抿嘴笑道:“你个小家伙,老是改不了口花花的坏毛病,非要把考试说得跟说本里西天取经一样难,连姨都差点儿信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