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柳恨恨地道:“那大人这段时间蒙受的屈辱该如何发泄?大人因此事,在朝中广受非议,甚至有人将案情泄露于世人所知,民间对大人有诸多非议,到如今仍旧有许多人认定大人做下这案子。大人难道置之不理吗?”
沈溪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但他什么话都没说,仍旧如之前所言,拿起笔将他上书朝廷、为高集求情的内容写下,写完后站起身,走到云柳身前,将奏本交在她手上。云柳神色一片茫然,她不知道沈溪为什么执意要写这样一份奏本。
“大人,您这样做,实在太过委屈求全!卑职替您不值啊!”云柳道。
沈溪没说什么,径直往门外去了,云柳非常惊讶,跟在沈溪身后出门,当她发现沈溪要往总督府大门外走去时,似乎明白什么,跟随沈溪一路出了总督府大门,侍卫们此时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几名侍卫见沈溪要出行,连忙吆喝过来保护,沈溪摆摆手道:“将马牵过来,你们不用跟着!”
众侍卫赶紧照办,等马匹过来,沈溪翻身上马,策马扬鞭往远处去了,云柳想去追赶却发现来不及了。
沈溪去的地方,正是之前他吩咐云柳安顿高宁氏的所在,距离总督府衙门两条街的一处官宅,等沈溪下马,闻声出来的熙儿好奇打量神色阴晴不定的沈溪。
沈溪没跟熙儿说话,直接往里面走。
熙儿跟上问道:“大人,您怎么来了?”
沈溪一抬手,示意熙儿不要跟着,熙儿顿在原地有些彷徨,就在她无所适从时,云柳骑马急匆匆赶到。
熙儿看了一眼已经进房的沈溪,这才回身问云柳:“姐姐,大人这是怎么了?”
云柳摇头道:“妹妹,别去打搅大人,大人心中充满怨恨,只有将这股恨宣泄出来,大人的心才能定下,切不可打搅……”
……
……
沈溪心中满是愤恨,很多事他都不想做,但大势却逼迫他不得不去做,但心中的郁闷已经郁积到一定的程度,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到后来他发现,只有亲自到这里来一趟,才能将心中的怨气化解。
沈溪绝对不是一个圣人!
他从来没有以做一个圣人为人生目标,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会有七情六欲,会恋栈权位,会去追求酒色财气,他从没有想过压抑自己内心,很多时候他不做,并不是因为惧怕违背社会道德观念,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
但这一次,他内心的恨,驱使他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既然决定要做,他就没有想过会后悔。
高宁氏来求沈溪时,就已料到会是怎样的结果,所以当她再次见到沈溪时,没有感觉丝毫意外,相反她已做好一切准备,甚至当沈溪红着眼看着她时,她一个字都没说,她知道沈溪下一步要做什么,而自己应该怎么做。
沈溪什么话都没说,只是走到高宁氏的面前,高宁氏微微抬起头看向沈溪,呼吸瞬间变得急促,此时她刚沐浴过,虽然衣衫完整,但披散在肩膀上的秀发,使得她看起来别具魅力。
沈溪走上前,高宁氏没有退缩,而是抬起高傲的头,一如她第一次见到沈溪时的模样,就好像一个从来都不服输的女人。她闭上眼,尽管呼吸不畅,但仍旧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她在等沈溪采取主动。
此时的沈溪不需做任何解释,他将高宁氏拦腰抱起,此时他展现出来的力量,让高宁氏无从挣扎,而真正不能挣扎的其实是她内心。
当沈溪将高宁氏用一种很不礼貌,甚至是不体贴的方式“抛”到床上时,高宁氏睁开眼,望向沈溪的目光中带着一股斗气的神色。
沈溪没有解自己的衣衫,而是冷冷打量高宁氏……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在这件事上,他不会采取主动,一切全看高宁氏的“表现”。
高宁氏也明白自己的处境,立即伸出手,帮助沈溪宽衣解带。
“希望大人能信守承诺……”
高宁氏说出的这句话,是二人间唯一需要说的一句,她想提醒沈溪,得到就必须要有付出。
高宁氏相信沈溪会信守承诺,以她对沈溪人品的了解,相信自己内心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沈溪也的确是先写过奏本后才过来,他要做什么,不需要高宁氏提醒,此时他非常霸道,强健而有力,让高宁氏几乎喘不上气来。
一切发生得很突然,如果换作普通女子,必然承受不了眼前这种压力,甚至会大喊大叫,不知所措。
不过高宁氏却是一个稳重和睿智的女人,她一直觉得自己可以驾驭一切,唯独在面临沈溪时,让她明白人上有人,她无论再聪明,面对沈溪却处处碰壁,无计可施。
但等沈溪真正得到她的一刹那,高宁氏嘴角露出一抹不经意的微笑,这抹笑容那么自然详和,就好像什么东西终于让她得逞一般。
此时的高宁氏,没有任何阴谋诡计,这种得逞,仅仅是她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完全征服了沈溪,用自己最基本的女人本色让沈溪为之倾倒。
这或许是她第一次见到沈溪时就有的感觉,她喜欢那种世人都听从她号令的成就感,喜欢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男人为她折服,喜欢那种在权势面前耀武扬威的感觉……
她心中一直存在一个魔鬼,这魔鬼驱使她做了许多错事,但今天这件事,她永远也不会后悔。
第1597章 只是交易()
长夜漫漫,这天夜里对沈溪而言,注定与普通时不同。
但他不会为自己所作所为后悔,因为沈溪知道,自己心中有魔鬼,心魔不知何时潜伏在心底,如今正生根发芽,比如说对权力的渴望,对美色的贪恋,又或者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占有欲。
高宁氏就是催发他心魔的罪魁祸首!
高宁氏没有任何挣扎,一切都很主动,高宁氏在绣榻上对沈溪的恭谨和谦卑,甚至超过平时曲意逢迎的惠娘和李衿。
沈溪没有想到,当高宁氏放下心中戒备后,对他能做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是沈溪知道高宁氏已无路可走,他甚至怀疑这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孕育着巨大的阴谋,想让他身败名裂。可是沈溪知道,当这一夜结束,他不会留高宁氏在身边,就算高宁氏要污蔑他,也不会有证人。
而且,这次并非是他强迫高宁氏,单纯只是一次交易,交易内容还是高宁氏自己提出并且主动促成,甚至她无法保证沈溪是否会履行承诺。
“大人……”
当一切平息,高宁氏想钻进沈溪怀中,沈溪没让她得逞。
沈溪从绣榻上下来,开始穿衣,整理衣衫,而此时满脸潮红横卧床上的高宁氏却是一片茫然。
“大人难道什么都不想说,就这么一走了之?”高宁氏语气中带有几分怨怼,问了一句。
正是月初星月无光时,沈溪借助微弱的光亮看着高宁氏,此时高宁氏脸上带着的神情极为复杂,连一向善于揣摩人心的沈溪都无法解读这神色。
沈溪道:“明日我会让人送你走,至于建昌侯和江栎唯的事情,你不必担心,高家虽然落罪,但最多削籍为民……如果你想继续控诉我,也由着你,以前我确实没做过,现在我既然做了,却也不会回避……”
高宁氏脸上带着几分凄恻的笑容,道:“之前大人没做过的时候,妾身说出来,很多人相信。但现在大人做了,妾身再说,就不会再有任何人相信了。而且妾身还要维持自己在高家的地位,如何能跟家中人承认这事?大人分明是在取笑妾身……”
对于自己面临的处境,高宁氏比沈溪更加清楚。
“是妾身不自量力,为出胸中一口恶气恣意污蔑大人,让大人在朝中为难。以大人的权势,完全可以调兵镇压我们高家,为何大人没有这么做?”高宁氏带着几分不解问道。
沈溪摇了摇头,道:“我做事,不需要对你解释!”
“大人真是好气度,如果妾身晚出生几年,就算为奴为婢,也会坚持留在大人身边,因为以大人的才华,还有为人处世的态度,在这世上确实无可挑剔。若大人生逢乱世,必为枭雄,可惜大人生在太平年景……但这无碍大人在朝堂崛起,就算大人在朝中处处树敌,仍旧可无往而不利……这世上有谁人能做到?”
高宁氏说出这番话时,语气中没有丝毫嘲讽之色,应该是肺腑之言。
沈溪冷声道:“但可惜,若是我早生个几年,也绝对不会留你这样的女人在身边!你太过危险,而且工于心计……”
“哈哈,大人以为妾身愿意工于心计吗?大人不是女子,不知女子在这世道中的痛苦,女子一切都要依从于夫家,就算再有能力,才华横溢,仍旧无法跻身朝堂,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可是,女子同样有抱负,有志向,不是吗?若大人身为女子,是否甘心为命运左右,而不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高宁氏望着沈溪,似乎很希望得到沈溪的认同,因为她遇到的真正敌手,只是沈溪而已。
她试图去征服沈溪,但事实却是,她被沈溪征服。
沈溪道:“我不是女子,所以我不会做如此设想,或许再过几百年,会达成你的梦想吧。好了,言尽于此,明日你离开后,要过怎样的生活,你自己安排吧!”
说完,沈溪便要离开,但高宁氏连忙从绣榻上下来,衣服都顾不上穿,直接跪在地上,拉住沈溪的衣襟,用哀求的语气道:
“大人,您别送走妾身,可以吗?妾身在高家,已经是个死人,大人知晓,锦衣卫镇抚江栎唯要送妾身去京城,将妾身送给建昌侯。妾身之前一念之差,一心扳倒大人,出心中一口恶气。”
“如今大人既然已得到妾身,为何不将妾身留在身边,哪怕让妾身做个外宅,无名无分,妾身也心甘情愿……”
沈溪回头看了高宁氏一眼,目光中带着冷漠,直接将高宁氏的手甩开,尽管高宁氏想再上前抱住沈溪的腿,却一把扑空,沈溪再无停留,步伐坚定地出了房门。
站在门前,沈溪回头说了一句:“就算你心中有再多不甘,在这时代,也只能隐忍,否则就会被视为异类。如果你想继续报复我,随时欢迎,但想让我收留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又会闯下弥天大祸!”
此时沈溪再不理会高宁氏,这一切已成为过眼云烟,从这一刻起,沈溪不会再见高宁氏。
一次交易,从开始到最后,只是一夜罢了。
……
……
京城,乾清宫。
朝中大臣正在奏禀事情,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打瞌睡,无论大臣说什么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甚至当天谈论的重点是什么,他都漠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李兴给他弄来怎样的美女,又或者出宫后刘瑾安排什么好玩的事情。
李东阳在礼部奏事后,补充道:“陛下,大行皇帝安葬刻不容缓,如今泰陵修建延期,当派人前去调查才是!”
朱厚照神色恍惚,没有作答,刘健看出些端倪,喝问:“陛下……不知陛下对此有何看法?”
朱厚照被这一声大喝惊醒,回过神来,问道:“什么事?”
在场大臣不由面面相觑,感情说了半天都是对牛弹琴,皇帝压根儿就没听进去,那这朝会的意义又何在?
刘健耐着性子道:“回陛下,泰陵玄宫修建工程,原本定在五月中旬正式完工,但如今工期将尽,但监工奏禀延期,不知是否派人前去查看情况?”
朱厚照故作思考一番,然后道:“工期拖延,只要时日耽误不多,也就那么回事吧。朕不觉得需要派人查看,那边修建皇陵有很多人,出了什么问题难道不知奏报?刘少傅真是大惊小怪,这件事先就这样……不必再议了!”
朱厚照显得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好像他老爹陵墓的修建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一样。
李东阳性格耿直,正要说什么,却被刘健阻止,李东阳不解地打量刘健一眼,未再多言。
随即是兵部奏事。
兵部左侍郎熊绣上前道:“陛下,兵部得西北战报,说蒙古国师亦思马因在攻打我边陲不得后,上书朝廷,请朝廷开边疆几个关口与之贸易,派来的特使已经快到宣府,不知是否准允其使节进京?”
之前朱厚照还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但听到蒙古派出使节后,顿时瞪大了眼睛,问道:“什么特使?到宣府了么?距离京城应该不远了吧……”
等他反应过来,环视殿下那些文臣武将,忽然感觉自己有些激动过头了,尴尬地咳嗽一声,又道:
“嗯,朕也是关心西北军事,既然蒙古派来使节,朕觉得应该让他们进京!他们说的什么通商,朕觉得有其必要,互通有无是一件好事嘛……”
第1598章 代沟()
朱厚照接受过沈溪开明思想教育,在对待外夷上态度更鲜明,不觉得闭关锁国是战胜外夷的最好方法。
在对蒙古的政策方针上,朱厚照具有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的眼光,这跟之前沈溪在课堂上评论汉、唐、宋历史,讲对外贸易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讲战争是政治和经济的延续,讲通过经济影响并控制周边国家民生不战而胜等,让朱厚照大开眼界。
刘健、李东阳等大臣听到朱厚照的“谬论”后却很惊讶,刘健出列奏禀:“陛下,老臣以为,开关之事万万不可!”
朱厚照顿时皱起眉头:“为何不可?开关贸易,可以让蒙古人老老实实,暂时不会进犯我边境,通过跟他们贸易,我们可以引进牛、羊、马和各种珍贵的中草药,对大明百姓算是好事,怎就万万不可?”
“刘少傅,我警告你哦,你别有事没事总跟朕对着干,这对你没有好处!朕觉得开关贸易互通有无非常有必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在朱厚照看来,跟鞑靼人通关贸易非常合理,根本没必要阻碍,他觉得刘健不答应,纯粹是为了跟他较劲儿,所以顿时没了好态度。
熊孩子不知道,大明是在驱逐鞑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草原部族充满了警惕,从来不会跟鞑子进行贸易,除非某些年景鞑子犯边很厉害,朝廷应接不暇,于是双方和谈,朝廷答应开放边关口岸贸易,等过几年边陲城塞修建完毕,兵马重新整顿好,又将贸易口岸关闭……
大明在战争获胜的情况下,开边境口岸贸易,这种事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未发生过,在很多老臣看来,开关意味着丧权辱国,绝对不能接受。
刘健不等在场大臣表态,直接反驳:“陛下,若开放关口与狄夷做买卖,会令狄夷从我大明获得盐、铁、铜等重要物资,他们会利用这些东西打造兵器,修建城塞,与朝廷对抗,因而绝对不能开放买卖,此事太祖太宗皆有明训!“
朱厚照皱眉:“什么打造兵器修建城塞……鞑子平时是筑城跟我大明对抗吗?明明是靠他们优势的骑兵!”
“如果怕鞑子得到铜、铁打造兵刃,大可明文规定禁止交易这些东西,直接阻止做买卖算几个意思?”
“鞑子可都是养牛羊的,皮革多得很,北方士兵过冬需要这些东西吧?制造马鞍也需要这个吧?我们大明不是严重缺马吗,可以跟他们交易嘛,让鞑子将马匹卖给我们!”
“还有就是牛羊,这可是好东西,朕听说为保护耕牛,市面上基本吃不到牛肉,如果能将草原上的牛贩卖到中原来,那我们大明百姓,不就既有牛耕田,又有牛肉可吃?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朱厚照在那儿侃侃而谈,在场大臣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的思维完全跟不上朱厚照考虑问题的节奏。
朱厚照思想开明,所想问题都具有时代进步性,而在场老臣,就算博古通今见多识广,也接受不了这种跟狄夷贸易取长补短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什么东西没有?岂能跟蛮夷相提并论?还说什么互通有无,简直是笑话!
在场大臣议论纷纷,他们都觉得朱厚照的思想不可理喻,朱厚照左顾右盼,发现自己的建议不为朝臣接受,而且……他似乎有些压不住场子!
大臣们在朝堂上失仪,自行讨论已不是一次两次,朱厚照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制止大家说话。还是刘健清了清嗓子,轻轻咳嗽一声,场面才安静下来。
刘健出列说道:“陛下,开关互市买卖,切不可实施,狄夷非王化之民,其所作所为为世人不容,其提出开放买卖实为图谋不轨,或许因此而派出细作到我大明刺探情报,对我边疆防务做出调查……请陛下务必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满朝大臣俱都跪下请命。
朱厚照看到眼前的场面,脑袋一阵发懵,心想:“不对啊,明明我觉得正确的事情,为什么到了刘少傅和朝臣这里,就变成行不通了?难道是我思考的方向不对?可明明对国家对百姓都有益啊!”
“不对不对,这些人肯定是故意跟我作对,不用说都是出自刘少傅指使,我算是看出来了,凡是我说的事情,无论有没有实际意义,对民生有没有帮助,刘少傅都觉得是在瞎胡闹,他这是诚心要在大臣面前打压我的威信,哼哼!”
熊孩子可不懂什么叫代沟,更不懂个体思想差异,只是片面认为刘健和大臣们这么做是无理取闹,心中羞恼交加,对文官的积怨迅速加深,以至于已经无法用理性的方式思考刘健等人这么做的初衷。
……
……
朝堂上讨论的两件事,其一是关于皇陵工期延误,其二是开放边境口岸进行贸易。
看起来朱厚照一胜一负,其实他二者皆败,因为派人去调查工期延误这件事,原则上来讲不用跟皇帝请示,工部和户部就有权派人,这也是刘健不让李东阳跟朱厚照争执的主要原因。
争论赢了皇帝派人,不争论就自己派人,其实二者没太大的差别,刘健不觉得派人去调查皇陵工期延误一事属于僭越,只是工部和户部例行公事罢了。
出了乾清宫,李东阳气恼地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为何一再提出要开放边关跟鞑靼人贸易?难道陛下不怕蒙元余孽图谋不轨?”
刘健板起脸说道:“估摸陛下是不满事事由内阁和司礼监做决定,才会故意如此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