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的小公主?
第1412章 本事()
京城,寿宁侯府内,张氏兄弟第一时间得知了太子归来的消息。
对二人来说,终于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
张皇后有没有儿子继承皇位,对二人甚至是对张家以后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张氏兄弟不希望因为太子失踪而令张家失势。
张延龄幸灾乐祸地道:“兄长,你可有听闻?据说那些文官闹事,以刘健和李东阳为首,居然对地方泄露太子失踪的消息,今日陛下把他们召到皇宫叙话,还亲眼见到了太子,这下总算是让刘健等人丢尽了老脸!”
张鹤龄道:“太子失踪,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能说谢于乔去南方确实用了心,用了几个月时间,关键时刻,总算把太子找回,打了那些不安分的文臣的脸!”
张延龄笑嘻嘻地问道:“兄长,你就如此确定是谢迁找回来的?指不定还是太子自己回来的,又或者干脆他就躲在宫里没出去去。”
“这小家伙,平日里做的胡闹事可少了?现在我见到他,就一阵头疼,唯恐避之不及。我估计,目前他那套为人处世之道,都是跟曾经的东宫讲官姓沈的小子学来的……哈,这次太子去南方,十有八九是去找沈溪,你说太子这归来,皇上能不治沈溪的罪?”
作为沈溪的死敌,张延龄一直想方设法要报复沈溪,但因沈溪这两年都在外领兵,偶尔回到京城也是准备被皇帝委以重用,张延龄可说没有丝毫机会下手。
今时不同往日,沈溪在京官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出类拔萃,但在地方官员中,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
除了六部部堂外,沈溪现在被委命为任何外官,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江赣、湖广两省总督,已经是大明仅次于九边总督、巡抚的职位,甚至论实权,犹自在九边总督之上,关键是沈溪治下的人口和军队实在太多,不是九边等荒芜之所可以比拟。
张鹤龄皱了皱眉,道:“沈溪到底为陛下牧守一方,手上有兵,在地方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且他在军事上的造诣无人能比,难道陛下就不怕治他罪,令其心生怨恼?”
“在我看来,无论太子是否去见过沈溪,陛下都不会追究其责任,现在陛下并非春秋鼎盛,他要为自己的后事多想想,开罪前途无量且对太子影响甚大的沈溪,对陛下可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张延龄冷笑不已:“沈溪当了总督,以为有了护身法宝?我建昌府封地,目前正在他治下,也没见他给我来封信,熟络一下。别是他已在暗中针对我的封地,要让我来年颗粒无收……”
张鹤龄道:“你怎么处处针对沈溪?既然他不在眼前晃悠,不想他就是。反倒是京城这帮翰苑之臣,尤其是两个阁老,上蹿下跳,欺负陛下病重,独揽大权。如今为太子之事他们竟然直接逼宫,回头难保不会做出什么忤逆的举动。以太子这年岁,即便登基也压不住他们,却不知谁能辅佐太子,将这帮无法无天的大臣给压下去!”
张延龄问道:“兄长不行?”
张鹤龄摇头:“我可没这本事!”
……
……
沈溪要率军出征,消息很快便在南昌府乃至江西行省传开。
尤其是沈溪带人在城中各世家大族收缴一遍军资后,大军开拔前这两天,府城百姓一方面警惕巡抚衙门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则准备敲锣打鼓送“瘟神”。
沈溪就是个打土豪分钱财的钦差,领兵出征没有从普通老百姓身上摊派一分钱,可因为百姓被地方官绅蒙蔽,他们不会领沈溪的情,只有等市面上主要专营货物降价后,他们才能真切感受沈溪的好。
至于官绅们早就把沈溪当成豺狼猛虎,如果沈溪只是不知轻重拿地方世家大族开刀的愣头青文官也就罢了,他们有的是办法把他搞下台,甚至会莫名其妙丢了性命。但偏偏沈溪手上掌握着军队,将领们就算不要财色等好处,也都愿意无条件站在沈溪一边,在官绅们看来,真是邪了门了。
“这沈大人简直会妖法,江赣军队从上到下都好像着了魔一般,放着美女和金钱不要,就算倒贴,都要跟在他身边,简直把他当神明一样崇拜!”
官绅们知道沈溪要走,表现得很客气,各家各户不但在之前纳捐中表现了对沈溪领兵到湖广南部作战的支持,甚至还在沈溪即将出征时,又送来大批犒赏三军之物。
沈溪一共准备带两千兵马南下。
两千士兵外,还有一千名推着独轮车负责运输军资的民夫。这么一支队伍,马匹没有几匹,基本都是步兵,兵器倒还凑合,却是整合南昌府周边众多卫所才凑齐,保证士兵手头都有替换的兵器。
如果仗打到最后,士兵连兵器都没有,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沈溪让王禾把地方上征缴的火药,一并往前线运送。
沈溪的想法很简单,虽然这些火药暂时派不上用场,因为南昌府没有工业园区,没人能把火药制作成与佛郎机火炮配套的炮弹,还有火铳的子弹。但若不运上前线,连起码的材料都没有,沈溪总不能凭空变出来。
物资暂时送到长沙府,部分物资可能贮藏在长沙府的醴陵或者湘潭,全都临近官道,方便沈溪随时征调取用。
出征这天,沈溪一大早就起来作准备,两千兵马枕戈待旦,但却不是等着打仗,而是等着出征。
听说跟沈溪这个百战百胜的统帅出征,这些士兵兴奋得睡不着觉,沈溪从江赣巡抚衙门出来,打着哈欠,看了看前方,官绅们前来送行的队伍已排满一整条街,大箱小箱的东西堆积如山,说是要慰劳出征将士。
沈溪嘀咕道:“出征将士基本都在城外,在城内尤其是巡抚衙门门前慰劳算几个意思?”
王禾笑着解释:“大人,这是地方士绅对您的心意……您千万别拒绝,若您实在觉得不妥,大可将这些东西交给身旁的侍卫,让侍卫们带着,多一些物资送到湖广西部和南部,总归是好事!”
因王禾在沈溪亲点出征将领之列,王禾显得很兴奋,他以一省都指挥使的身份,协同沈溪出征,属于被沈溪这个两省总督临时征调,道理上说得通。
之前沈溪不想带王禾去,主要因叛乱没有发生在江西,而是在湖广地界,调江西都指挥使去算是跨省,有僭越的嫌疑。但王禾跟他的关系,可比苏敬杨亲密多了,沈溪一边琢磨如何才能栽培王禾,一边又顾虑无法先回武昌府征调人手,身边无可用的人才,终于下定决心让王禾随军出征。
第1413章 各自表演()
王禾随军出征,是沈溪出征前这两日,被其一再骚扰并大表忠心后,勉强答应下来的,之前沈溪一直说留王禾在江赣,不会让他涉及战事,并且已表明会在事后给他表功,但没用,王禾铁了心要跟在沈溪身边。
王禾自贬身价,当个两千人队伍的头领竟然也兴高采烈。
沈溪对于王禾的说法嗤之以鼻,蹙眉道:“如果打了败仗,让士兵们撤走,带着这么多家当也是好事吗?”
“嗯?”
王禾不明白为什么沈溪会考虑打败仗的问题。在他的印象中,沈溪自打领兵已经就没吃过败仗,可以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突然这么说,一定有什么原因。
王禾谨慎地问道:“大人,莫非您觉得这次战事不易?叛军或许会对进剿大军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若是如此,大人还是多派一些兵马出征为好,末将随时可以再调遣六千兵马,只是大人您一句话的事情!”
沈溪发现自己有些心浮气躁,平静了一下,说道:“我只是做个假设而已,王将军不用紧张。”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给我八千兵马,我也养不起,后勤跟不上,还不如就两千,干脆直接,就算要撤兵,我也不至于带那么多人欲逃无门!跟那些官绅说,他们的礼物本官笑纳了,让将士收着,出了城后一并运走……唉,白送的不要白不要!”
王禾在旁边一阵悻悻然,他觉得沈溪未出征便先唱衰这次进剿行动不是什么好事,他不想自己以江西都指挥使的身份去湖广作战,结果吃了大败仗,那就不是跟着沈溪去领功,而是受罪遭牵连。
……
……
太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原本出征是赶早不赶晚,但沈溪没那么讲究,原本就没经过请示朝廷就出征,什么事都得由他来做决定。
今日的具体开拔时间,也是由他一言而决。
沈溪下了巡抚衙门台阶,翻身上马,骑着马跟王禾一起出城。
沈溪的车驾早已准备好,此时在侍卫保护下,从巡抚衙门后门驶出,惠娘和李衿一身男装坐在马车里,以沈溪家仆的身份随同出征。
由于云柳和熙儿早已离开南昌府,真正跟着沈溪出征的身边人唯有沈永祺。至于手底下几个随军长史,全都是王禾从都指挥使司衙门抽调前来充任。
之前沈溪准备带宋家小女上路,让惠娘好好调教一番,但因宋家小女姿色出众,长相较为妩媚,不太适应穿男装,且她在南昌府这边身份尴尬,沈溪便派人把宋家小女连同其奴仆一道送往九江府,再从九江府乘船前往武昌,暂时在总督府的后院住下。
等惠娘和李衿跟随沈溪出征回来,再把她调回南昌府,专心跟着惠娘和李衿学习如何做事。
除了官绅前来送行外,城中百姓送大军出征的人很少,甚至在封路时,老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处找人打听。
等见到巡抚衙门的官兵出城,百姓赶紧躲进大街旁的小巷,远远偷窥,生怕被官兵给抓壮丁又或者是劫掠一番。
之前几年赣东、赣南一带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和剿灭山匪,基本都是靠搜刮民脂民膏养兵,这几乎已经形成传统,老百姓还没见过对寻常百姓秋毫无犯的军队和将领。
等沈溪和他身边的将士从大街尽头消失,老百姓才战战兢兢从小巷中钻出来,兀自后怕地拍了拍胸口,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就此多了跟人吹嘘如何如何“虎口脱险”的谈资。
沈溪在高头大马上,看到老百姓避之不及的景象,摇摇头,对王禾道:“王将军,看来等出征归来,你手头安民的工作很迫切啊!”
“安民!?”
王禾一脸诧异,半晌后才道,“大人说的是,末将听从您的吩咐,等作战得胜归来,把安民工作当做重点来抓……”
沈溪不管王禾是否听懂了,继续看着前路,道:“王将军,这一路行军会非常辛苦,你若是不放心江赣军务,就留在南昌府这边吧,本官自行出征便可!有你抽调来的精兵强将,本官已经很欣慰。”
王禾好不容易才获得沈溪首肯跟他出征,哪里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大人说的哪里话,末将能跟着您出征,那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换了别人求之不得呢!”
沈溪微微一笑:“不过这里我要提醒王将军一句,湖广都指挥使司的苏将军也主动请缨领兵,之前本官已去函武昌,让他调兵两千,从武昌府向长沙府进发,那时你们故人相见,可别尴尬!”
王禾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了。
他本以为自己以江西都指挥使的身份跟随沈溪出征,已属丢份儿的行为,别人根本就不会仿效,但谁知当沈溪手下副将的差事也很抢手,湖广都指挥使司指挥使苏敬杨也跟他一样,会领兵随同沈溪出征,如此一来情况就复杂了。
关键的一点,王禾曾是苏敬杨的下属,虽然二人现在平级,但王禾见到老上司,不怎么好意思争功。
从地理角度讲,湖广防务在层次上要高过江西,两省的重要性上湖广居上,湖广都指挥使的地位相对高些,王禾感觉自己在沈溪军中未必能捞到太大功劳。但他怎么都不想回头,表态道:“大人只管放心,末将绝对不会跟苏将军争功!”
沈溪微笑点头:“那就好,你俩若能和睦相处,这一战会顺利许多,就怕你们自己先争起来。”
“其实,湖广和江西我各调两千兵马,军容配备相似,你们没什么可争的,到时候谁能取得战功,手底下见真章吧!”
王禾一听傻眼了。
听沈溪的意思,征调四千兵马进剿叛军,并非是一起行动,而是各自为战,好像相互间有比较,看谁获得的战功多,谁便能得到沈溪的赏识。王禾赶紧问道:“大人,您到底……是何意?”
沈溪道:“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吗?本官为了避免王将军和苏将军相处艰难,让你们各自领兵,互不统属,一切都听从本官调遣。”
“本官不需要你们相互配合,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谁的功劳算谁的,这样本官判别起来方便许多。”
“如果涉及协同配合作战,一起取得功劳,如何分功是个大麻烦,本官不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照理说,沈溪说的方法凑合,双方各自为战,谁领兵取得的战功便算谁的,如果兵败也有自己承担罪过。
但王禾听了倍感别扭,如此一来,到底是沈溪领兵,还是他跟苏敬杨各自领兵?
王禾很想问,我们各自为战,祸福自理,那要您老人家做什么?不会是坐镇后方看热闹吧?
沈溪好像看穿王禾所想,道:“本官如此轻省许多,毕竟这几年连续带兵,本官心力憔悴,这次主要是看王将军和苏将军的表演!加油吧!”
第1414章 打分()
出城之后,沈溪稍微整顿了一下兵马,除了大量独轮车外,还有部分马匹、骡子和驴等牲口,驮着货物上路。
这一行车驾很少,因为两湖和江赣地区水泽众多,走陆路基本免不了过河,经常需要乘船,用马车很不方便,反而用独轮车推着和牲口驮着更为稳妥,牲口上船过河方便多了。
至于过河所用船只,需要从地方征调,一路穿州过府,需要地方上配合,沈溪体会了不一样的行军之路。
北方行军,基本沿着官道走,一路上都未必能看到一条河,补充饮水都是在一些小的沟渠。而在南方,到处都能看到河,还是那种水流湍急、河面宽广的大河。
沈溪骑着马走上一段路,就要下来步行,因为南方的官道很不好走,反而步行更为方便。
连官道都经常需要上山下河,沈溪终于知道为什么湖广、江赣、粤桂等地平息地方少数民族叛乱举步维艰了,这还是在南方较为富庶、人口相对集中的赣中地区,若是到了湖广西部和南部这些民贫地瘠的地方,由于这时代缺乏玉米、土豆、番薯等耐旱作物,大多数山地都没经过开发,荒山野岭众多,谁也不愿意跑去平叛,到最后只能指望土司衙门。
沈溪的行军路线,是从南昌府,一路顺着赣江南下,等到了临江府的清江县城再折而往西,出临江府进入袁州府,过萍乡县进入到湖广地界,也就是长沙府的醴陵县。
至于到了醴陵县后怎么走,沈溪还没决定,这取决于叛军的进攻路线和进展,还有地方上的路况信息。
如今已经是盛夏时节,雨水充沛,指不定那条河哪条江因为夏汛而无法通行,沈溪总不能临到河岸边再折道重新选路,所以只能在出征前就尽量把所有路况信息调查清楚,即便如此,中途遇到变故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因为湖广某些地区的道路,或许还不如江赣好走,尤其到了湖广南部一代,几乎都要在高山和河流间穿行,沈溪觉得这是他当官以来,最难走的一段路。
江西地面还算太平,沈溪出征三日后便抵达临江府。
临江府是沈溪出兵途中经过的第一个府,兵马在临江府府城清江县城外的驿站歇宿。
沈溪压根儿没打算惊动知府衙门,但当日地方上还是送来犒劳物资,全都是鸡鸭鱼肉等将士平日很少能吃上的好东西。
知府没亲自前来,代表府衙****的是临江府同知,名叫苏澈,一来便道:
“沈中丞,您途径临江,乃地方士绅百姓之荣幸。因不知该以如何礼节迎接,知府大人特派下官前来接洽,所送东西都是地方上的土特产,用以犒劳将士。祝沈中丞一战功成,彻底解决困扰朝廷多年的湖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叛乱,还大明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这几年,西南战乱频繁,就是缺少沈中丞这样的旷世名将……”
如果一般人被这么夸赞,早就飘飘然不知所以了。但沈溪听过的吹捧,比这肉麻的多得多,并不怎么感冒,只是拱手表示感谢。
临江府送来的鸡鸭鱼肉,将士们垂涎欲滴,沈溪准备的军粮虽然丰盛,但跟临江府筹备的东西一比,就不算什么了。
沈溪跟苏澈应酬一下,伸手不打笑脸人,苏澈代表地方知府衙门前来礼,因为打着的名号是犒赏军中将士,没理由不收下,而且适当的改善一下军中伙食也有必要。出征这三天来,沈溪感觉自己的胃口变得清淡多了,让他不自觉想起当年在宁化县桃花村老家喝野菜汤时的一幕。
送走苏澈,王禾那边把军士安顿好,过来跟沈溪请示。
沈溪道:“送来的东西,平均分配下去,让将士们好好打打牙祭,再美美地睡上一觉。不过日常巡防不能有丝毫怠慢,出征这三日,官兵在警戒戍守方面做得虽然不错,但跟本官的要求相去甚远……”
王禾有些为难:“大人,将士们连续行军,都又累又乏,这里尚是江西腹地,素来太平无事,此时便如此戒备,是否……太早了些?”
沈溪冷声道:“出征在外需时刻记住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进入临战状态,这关系到三军将士的性命,将士们应该有高度的自觉,而不是本官出言提醒。”
“如果这时候不锻炼一下警戒的能力,难道等到了湘南战场再锻炼?那时人困马乏,能否提起兵刃都难说。王将军,这是对你领兵能力的一次考验,其结果会直接记录在考核成绩单中……”
“考核成绩单?”
王禾一时没听明白沈溪的话。
沈溪拿出本小册子,上面三栏,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表格,上面列数行军、巡逻、交战、撤退、攻城略地等项目,而且每一栏都有标注,第一栏写的是江赣,第二栏写的是湖广,第三栏暂时空白,也不知是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