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回过神来,略一回想,便道:“南京户部左侍郎王俨,做事得体,于钱粮布库调度上是把好手,下臣以为,以此人进调京师,最为稳妥!”

    李东阳突然举荐王俨,朱祐樘愣了好一会儿,仔细思索后才知道李东阳说的人是谁。

    ********

    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间,本书将在qq阅读客户端户端限时免费7天时间,一点小福利,也算回报一下这么多年来众多书迷对天子的支持,喜欢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载客户端看起来~

第1302章 第一三〇二章 没着落() 
王俨,字民望,号畏斋,成化五年进士,在朝中虽然算不上能力突出,但一向以清正廉明著称,跟李东阳交情不错。

    朱祐樘眉头微蹙,不悦地问道:“头年里参劾有人侵占民田,莫不就是这个王俨?”

    在场既有知情的也有一头雾水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看过王俨奏本的人不多,谢迁恰恰是其中之一。

    在谢迁看来,王俨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弹劾谁不好,偏偏弹劾张氏外戚,说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侵占民田,而且有掳劫民女之事。奏本送到内阁,刘健和李东阳都不知该如何票拟,还是谢迁精明,在票拟中提出酌情审查等语,结果奏本送到司礼监后被弘治皇帝留中不发。

    因为奏本没下发到六部,此事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谢迁知道,但凡涉及到皇后家里,无论有没有证据,皇帝通常都不会为难他两个小舅子。

    现在李东阳突然举荐王俨回京,皇帝顿时把这事想起来了,这一问,王俨的名字都是直呼,谢迁便知道皇帝还记得王俨参奏张氏兄弟的“污点”,不想任命此人。

    朱祐樘问出口后才记起,当日奏本似乎留中了,这么出口非常容易把事情揭出来,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精神,他看向谢迁,希冀地问道:“谢卿家,你可还记得?”

    谢迁张口便来:“微臣不知,但觉王俨此人,在为官上稍显平庸,若平日调至京师担任户部右侍郎自无不可,但如今户部钱粮俱都亏损,非能力卓绝者不可胜任!”

    李东阳瞪了谢迁一眼,似怪责谢迁不帮他说话。

    朱祐樘望向户部尚书韩文,问道:“韩尚书,你以为呢?”

    户部的事情自然应该问户部尚书,但当日韩文带病上朝,右脑有些不清楚,问他其实跟没问差不多,韩文支支吾吾:“老臣以为王侍郎回京并无不可!”

    韩文终究是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李东阳举荐王俨,总比皇帝提出的沈溪靠谱多了,韩文正在病中,又因为户部的事情让人焦头烂额,他希望有人出来代替他打理政务,至于沈溪他想都没有想过会胜任。

    即便谢迁对王俨的评价颇为中肯,李东阳、韩文等人对此却无法接受。

    马文升看了看这情况,刘健、李东阳、韩文都站在王俨一边,想把皇帝委任给沈溪的官帽给拿掉,他连忙给谢迁打眼色……其实马文升也想让沈溪出京历练几年,而不是像谢迁坚持的那样,一定要留沈溪在京师任职。

    马文升道:“陛下,王侍郎近年来打理南京钱粮多有功劳,若以其调京师全户部之缺,老臣以为未尝不可!”

    谢迁有些恼火,你马文升不是应该站在我这边吗?怎么突然转风向了?

    朱祐樘颇为为难,本来他已经定下的事情,可眼见文官集团偏向于支持王俨内调,他也没了之前的底气,习惯性便要妥协。

    沈溪还是王俨,朝堂上支持的倾向明显,除了皇帝外,似乎没谁认为沈溪有资格调任户部侍郎,就连之前提出建议的马文升都不赞同沈溪,谢迁原本想站出来说话,最后却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

    不是谢迁不想帮沈溪争取,而是认为自己力不能及,而且户部侍郎这差事,跟谢迁之前的预期不符,谢迁最希望沈溪能进入翰林院、詹事府任职,实在不行,在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等寺司衙门当个主官也可。

    朱祐樘又问了几个大臣的意见,这些人的看法跟马文升和李东阳雷同,如此一来,皇帝不好再坚持让沈溪出任户部侍郎。

    最后朱祐樘看了谢迁一眼,想询问谢迁的看法,但想到现在光有谢迁一人站在自己一边也不行,在场大臣基本是文官集团的重要成员,即便内部偶有针对,但在大问题上却是共进共退,朱祐樘心想:

    “还是要多培养一些年轻臣子进入朝堂,否则我朱氏天下,指不定姓刘还是姓李!”

    朱祐樘道:“既如此,那调王俨进京师,以其暂执户部之事,就这么定了罢!”

    朱祐樘因为未能给沈溪安排合适的官位而郁闷不已,之后他便以身体不适为由,解散了朝会。

    刘健和李东阳黑着脸从乾清宫出来,虽然在之前跟皇帝的争执中,看似他们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却知道自己跟皇帝唱反调,触怒了君王。

    大臣顶撞皇帝,就算最后得逞,也对仕途不利,最后皇帝的态度充分说明了问题,显然对文官集团有了戒心。

    谢迁几步追上马文升,问道:“马老,你这是作何?为何出尔反尔,让沈溪官位没个着落?”

    马文升惊讶地反问:“于乔,你不是想让沈溪进翰苑么?”

    谢迁恼火地道:“那也要看他是否能进得去,他之所长,在于临机处置事情,即便我有意栽培他继任内阁,但也非朝夕之事,陛下都属意要他在六部接受锻炼,却被人无端否决,还提议任用王俨,殊不知王俨曾因为弹劾外戚而为陛下所恼?”

    王俨上奏本的事,内阁三人知晓,但马文升却不知。

    等谢迁把话挑明,马文升才知道为什么皇帝之前会那般不悦。马文升仔细思虑后,悠然道:

    “即便如此,调王俨进京也无不妥。王俨刚正不阿,户部之困在于上令不得下效,各级官吏贪墨严重,外戚勋贵也是上下其手,若让沈溪领户部差事,必然会被种种肮脏事弄得焦头烂额,于乔你愿意看到这一幕?”

    谢迁想了下,户部的水的确很浑,勋贵和外戚的力量他早有感受,还真不想让沈溪去户部履任。谢迁叹道:“便当马老你说的对,但现在沈溪的差事,仍旧没确定下来,莫非是要领延绥巡抚前一样,让他在京赋闲一段时间?”

    马文升笑了笑:“于乔,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如今沈溪深得陛下器重,你以为陛下会亏待大明功臣?哈哈。”

    谢迁听马文升笑得畅快,自己却笑不出来,他想帮沈溪争取大功,获得更好的官职,现在事情办得很不顺利,这跟他的初衷违背,他愈发感觉文官集团对沈溪的排挤,这问题太过棘手。

    大明文官治国,文人有个习惯,就是夜郎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了不起,别人只配给自己提鞋。

    正所谓文人相轻,如果沈溪是那种很低调,做事严谨,还有深厚背景,诸如王守仁那样,就可能为李东阳欣赏和栽培。

    但可惜沈溪始终只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寒门子弟,再加上沈溪想低调也低调不下来,他所取得的成绩和功劳,严重影响了文官集团的布局,李东阳等人不知不觉,就把沈溪当作有能力,但不可予以重用的刺头来对待。

    ********

    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间,本书将在qq阅读客户端户端限时免费7天时间,一点小福利,也算回报一下这么多年来众多书迷对天子的支持,喜欢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载客户端看起来~

第1303章 第一三〇三章 预见(求月票)() 
朝议结束,朱祐樘想起身回内殿休息。

    他站起身后,还没等站稳,人又一屁股坐了回去。

    之前去午门看了献俘仪式,接受各藩属国使节的朝拜,又马不停蹄赶回乾清宫参加朝议,朱祐樘本来就未痊愈的身体,根本吃不消,到此时他力不能支,就好像个六七十岁老态龙钟的暮年帝王。

    “陛下!”

    萧敬赶紧过去相扶,他知道,这是皇帝之前跟刘健和李东阳等人闹得不愉快,怒火攻心所致。

    朱祐樘咳嗽了两声,一抬手:“萧公公勿担心,朕没事!”

    萧敬脸上露出不忍之色,道:“陛下,您龙体有恙,何必出来做这么多事?您应该多歇息才是!”

    朱祐樘轻叹:“唉!不能歇,不能再这么歇下去了,萧公公,朕不知还剩下多少日子,如今太子年少,这是朕最担心的事情,曾经倚重的大臣,现在未必能相信了,如果朕有什么不测,让太子他……如何去面对文官之势!”

    说着,朱祐樘特意看了萧敬一眼,很显然,朱祐樘对萧敬之前对文官集团的退让有些不满。

    你萧敬可是司礼监太监,原本拥有比内阁更大的权力,内阁需要巴结你才是,结果反倒是你屈从于内阁的意志,让内阁掌握朝廷大小事项的主动权,扪心自问,你萧敬完成朕的交托了吗?

    朱祐樘道:“萧公公,你觉得……沈卿家,当安排在何官职上,更为合适?”

    萧敬一向没什么主见,他之前听了李东阳等人的奏禀,险些脱口而出让沈溪去湖广任总督,好在他脑子清醒,知道皇帝是想把沈溪留在朝中。

    萧敬吞吞吐吐地说道:“……朝廷六部部堂职务,并未给沈大人留下空缺啊!除非是……”

    这话没头没尾,但意思很明显。

    朝中适合沈溪担当的职位,其实只有户部侍郎这一个差事,不但皇帝看到,萧敬看到,刘健和李东阳也看到了,所以李东阳才会举荐王俨来顶位子,等于是杜绝沈溪留在朝中担任太高的职务,影响文官集团的利益。

    至于萧敬所说“除非”,就是“有文臣致仕”这么个例外,等于是要让六部部堂退下去给沈溪挪个坑。

    朱祐樘苦笑摇头:“这正是朕所担心的,朕既希望留沈卿家在朝中,但又怕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如今六部九卿很多位置无法变动,如此一来,难道要委屈沈卿家,让沈卿家继续外调地方?”

    萧敬心想:“陛下是有多器重沈大人?之前陛下还反复说,不能让沈大人获得更高的地位,可现在连陛下自己都出尔反尔……或许沈大人的能力,实在太过杰出,连陛下都起了爱才之心。”

    “但是,之前陛下不也看到这点吗?难道陛下只是想利用沈大人来对付刘少傅等人?”

    朱祐樘道:“沈卿家于三省督抚、延绥巡抚之事上,做的尽职尽责,表现突出,为大明立下殊勋,外调地方,似乎只有调南京任六部尚书方为合适!”

    萧敬咋舌。

    沈溪调任南京六部,虽然看似发配,但其实权力也不小了,尤其皇帝还想把沈溪安排在六部尚书这种高位上。

    萧敬不敢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六部尚书是怎样的概念,但他知道朝中文官集团一定会有反对之声。

    萧敬犹豫了一下,谨慎地劝谏:“陛下,其实……外调地方,也非南京六部尚书不可,其实应天巡抚也不是不可以……”

    ……

    ……

    沈溪在家中,浑然不知当天朝堂上正在商讨关于他官职的安排。

    但他对自己即将被委命的官职,还是有一定的预见性。

    在明朝,各地的巡抚和总督都是临时差事,严格来说,各地的巡抚和总督跟朝中侍郎的级别相当,从地方进入朝廷后很可能委命为六部尚书,或者是南京六部尚书,这算是正常的调动。

    沈溪推算过自己可能会得到的差事。

    户部侍郎有可能,再就是南京六部尚书或者侍郎,以他的功劳来算,调任南京六部尚书可行,如果是南京六部侍郎则有些亏待。还有一种任命方式,就是把他外调地方,继续担任总督,但除非是南、北直隶总督,否则不足以表彰他在本次战事中的功劳。

    但大明直到如今,京师和南直隶还未设置过总督职务,而南直隶则按长江分为江北的凤阳巡抚和江南的应天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之下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朝廷不可能为了沈溪,特意多设一个总督的职务出来。

    故此沈溪分析,既然皇帝要举行一次献俘仪式,而且还表现出对内阁的不信任,皇帝必然是想利用他来打击文官集团。

    这跟朱佑樘委命太子为监国,以及之后太子权力被架空有很大关系,这预示着皇帝跟文官集团间已经有了明显的裂痕。

    在沈溪看来,神仙打架,他这样的小鬼遭殃,只要皇帝跟文官集团的矛盾凸显,他沈溪就落不得一点好处,皇帝始终不会相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文官,文官集团则会将他排挤在外,那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自己被外调。

    无疑这正符合沈溪的期望。

    沈溪相信,即便自己外调,也只能是在督抚这一级别的差事上腾挪,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算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身边的女眷可能又要跟着旅途劳顿。

    沈溪心想:“想我为官不过五载,南来北往走了好几趟,连身边的亲眷都跟着一遍遍跑,实在让我于心难安。不行的话,我不妨孤身上路,家眷暂且留在京师,等我安顿下来,再迁他们到任所!”

    朝廷那边没有任何安排,沈溪已经做好离京准备,如果被谢迁知道沈溪会有这么超前的判断,必然会一口老血吐出来。

    ……

    ……

    京城天气越来越冷,寒冬时节,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人最不适应。

    冬天冰天雪地,京城到了隆冬气温基本都在零下一二十度,跟南方冬天湿冷有很大区别,但这时节没有空调和暖气,家中只能靠地暖和炭炉保温,日子依然十分难熬。

    在如此低温下,街路上行人很少。

    京城戒严,在冬月底便彻底解除。

    沈溪回到京城,再次恢复到以前投闲置散的状态,朝廷好像暂时将他遗忘了。

    倒是边关战事,有了更多消息,刘大夏放弃了跟鞑靼人在宣府大战一场的企图,本着稳定边防的策略,“护送”鞑靼主力兵马出了张家口。

    亦思马因和巴图蒙克都算得上是枭雄级别的人物,在协同进行对中原王朝的一次大阴谋并一度占据优势,最后却铩羽而归,接下来会在草原上一决雌雄。

    这次战事,或许比之前草原上几大部族的混战更为激烈,亦思马因不会屈从巴图蒙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部族,必然要跟达延部血战到底,但也有一种可能,亦思马因会带着他的族人西迁,暂避锋芒。

    沈溪预估,年底前刘大夏就会带少量兵马回京,朝廷必然要展开一次大规模的论功请赏,至于谁是本战首功,已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沈溪没想去争,但在刘大夏回朝之后,文官、皇帝、武将间必然会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但这似乎跟他沈溪没多大关系。

    沈溪既不属于皇帝的人,也不属于文官集团,更不是武将,虽然他在边军、京营、地方驻军体系中都有比较高的声望,那也仅限于他卓绝的军事能力,以及他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至于西北战事结束,地方如何休养生息,边军如何查缺补漏修复关隘,沈溪不会关心,他相信自己断不至于重新发配西北。

    在大明,被安排到西北担任督抚,虽然是苦差事,但那是皇帝信任的表现,沈溪倒觉得,自己被安排到大明哪个旮旯的省份去当督抚最有可能,他下一步,有可能去跟那些少数民族交战去,什么湖广、云贵、交趾……

    沈溪想想不有觉得一阵头疼,不是为自己即将到手的差事头疼,而是为自己身边这些女眷担心。

    他身边这些女孩身娇肉贵,哪个能经得起如此折腾?

    ************

    ps:四月到来,天子求保底月票支持!

    另外,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间,本书将在qq阅读客户端户端限时免费7天时间,一点小福利,也算回报一下这么多年来众多书迷对天子的支持,喜欢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载客户端看起来~

第1304章 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谋划(求月票)() 
冬月二十九,沈溪回到京城差不多半个月后,谢迁让人去请沈溪,说是在谢府准备了家宴,让沈溪赴宴。

    沈溪知道,谢迁请他过去,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跟他说说接下来朝廷对他的安排,还有一个就是问及谢恒奴的孕事。

    谢恒奴的预产期,差不多是十二月初到十二月中旬这段时间,沈家这边已经准备妥当,在沈溪回到京城被投闲置散后,他这样具有治国之才的人去打理自家的小事,自然能把所有事都做得有条有理。

    说是家宴,还不如说谢迁请沈溪回去喝小酒。

    二人坐下来,佣人把谢迁老家送来的女儿红烫好送上桌,但配酒的小菜也就三五个,多是豆腐、笋片、蘑菇等物,不见荤腥。

    谢迁把筷子递给沈溪,自己拿起一双,直接夹了一筷子凉拌的萝卜干,塞入嘴里嘎嘣嘎嘣地嚼起来,含糊地说道:“这里就当是自己家,别见外!”

    沈溪可从来没把谢迁的府邸,当成自家门。

    以前虽然经常来,但那也只是过来做客,谢迁家中的存书他看了不少,谢迁以前整理的手札,他基本都拜读过。

    在沈溪看来,谢迁虽然是个能臣,但也有这时代文人通常的局限性,谢迁对于治国,始终停留在“乐岁终饱,凶年免于死亡”的低层次上,不会考虑如何促进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思想固步自封,还自以为有理。

    沈溪没说什么,拿起筷子,旁边就有热酒,但他却没有喝的意思。

    谢迁道:“天冷,就算不会喝也要喝上两杯,暖暖身子!”

    沈溪拿起酒杯,随即又放下,冲着谢迁苦笑着摇摇头。

    谢迁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却把筷子伸到沈溪面前的菜盘子上,夹了一片煎豆腐,送入嘴中,慢慢咀嚼——此举令沈溪不由皱眉,谢老儿不但在朝事上喜欢指手画脚,连吃个饭也这么咄咄逼人。

    沈溪默默吃了一口炒鸡蛋,谢迁一边饮酒一边吃菜,言辞间没有提及朝事,只是问了关于谢恒奴的事情,沈溪一一作答。

    谢迁知道小孙女在沈家过得很安逸,而且马上要给他带来重外孙,心头很高兴。

    谢迁突然一叹,道:“沈溪,你知道献俘那日,陛下于朝堂上,曾经议过你的官职安排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