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

    阿武禄不顾天寒,直接掀开暖被下得床来,帮助亦思马因整理衣衫,贤惠得如同一个刚过门的小娇妻。

    亦思马因本想搂住她,但大手接触到她手臂的肌肤时,阿武禄不自觉颤抖一下,让敏感的亦思马因马上缩回手去。

    阿武禄感觉自己身体对亦思马因有着本能的排斥,心中暗叫“不妥”,当即用妩媚的声音辩解一句:“冷!”

    只是一句,便让亦思马因脸上升起的抑郁之色得以舒展。

    “昭使不是说,要为我煮酒?与我畅饮么?”亦思马因笑着说道,“这等天气,若是能喝上一壶热酒,的确是人生一大快事!”

    阿武禄抿嘴一笑,道:“将军心中就只有美酒,而无其他?”

    “这……”

    亦思马因惭愧一笑,扶着阿武禄坐下,又为她披上被子,道,“昭使有什么话,直说为好。”

    阿武禄摇了摇头,道:“妾身眼中只有将军,而无他事!”

    亦思马因微微一笑,道:“难道昭使就未曾想过,让自己的孩子继承汗位,为夫人赢得无上荣光?”

    阿武禄道:“妾身有将军垂怜,何须虑及其他?将军若让妾身有此际遇,那是妾身的荣幸,若将军不允,那是将军有着更深远的谋划,妾身不敢有违。今后妾身当依存于将军,不敢有违!”

    尽管亦思马因知道阿武禄是虚情假意,但他还是被这种强烈的征服感迷惑,心想:“能得如此美人垂怜,此生无憾!”

    阿武禄和亦思马因做了露水夫妻,关系变得紧密后,终于可以坐下来坦诚相告了。

    阿武禄将沈溪教给她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说了出来,道:“将军,如若是为汗廷拼死攻城,不知道土木堡拿下来后,您部族的人马能残余几人?既然不能兵不血刃攻占眼前的坚城,为何不折兵前往宣府镇城,转而与大明兵部尚书马文升所率兵马一战?”

    亦思马因心想:“这可不是大汗妃子应该说出来的话,也只有她,既是汉女又为汗妃,期冀能掌握权柄,才会有如此野心!”当下微微摇了摇头,苦笑:“大汗的命令,并非如此,要我如何决断?”

    阿武禄道:“将军乃是为草原万千牧民而战,妾身可为将军证明,请将军下令调动兵马,主动迎战刘大夏。随着我军撤离,土木堡中的明军肯定会狼狈逃窜,没了坚城防守,将军可从容调兵将沈溪击败,成就将军不败之美名!”

    之前阿武禄说出来的话,是根据沈溪教的说,鼓动亦思马因调兵前往宣府镇城,抵挡刘大夏回援的兵马,但后一部分则是阿武禄为了得到亦思马因的信任而主动提出,她对沈溪可没无丝毫信任可言,她所要做的就是利用亦思马因的力量,执掌草原权柄。

    在阿武禄看来,沈溪始终是汉人,而且在大明朝廷中地位不算绝顶,而亦思马因则在草原中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有能力匡扶她和儿子。

    亦思马因迟疑良久,仍旧不能决定撤兵与否。

    阿武禄推波助澜,道:“将军,明朝三边以及宣大一线的兵马,都是您的手下败将,再次将其击败也并非难事……即便放沈溪兵马回到居庸关,能有多大影响?何况居庸关外不是还有亦不剌将军的兵马?”

    亦思马因直言:“昭使之意,是让我领兵撤回草原,放任大汗在明朝疆土内置之不理吧?”

    因为被毫无遮掩的质问,阿武禄面带羞愧之色,她虽为汉人,但自认已经在草原扎下根基,有着草原人的荣辱观,她对自己这种背主的行为同样感觉可耻,她在厚厚的地毯上跪下来,恭敬地给亦思马因磕头。

    亦思马因上前搀扶起她,安慰道:“昭使,你这是干什么?请起来吧,与我一同领兵往宣府镇城,土木堡我就此撒手不管,谁愿意攻打谁来攻打!”

    阿武禄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憧憬和感激之色,道:“多谢将军成全!”

第1196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 
黎明的曙光乍现,土木堡外的鞑靼军已然开始撤兵。

    城塞里的明军等天光大亮时才看到这状况,没人还睡得下去,全都涌出城池,站在高处,看着远方鞑靼营中的动静。

    鞑靼兵马的撤离,给予将士们极大的信心。

    “鞑子这就跑了?”

    “我们胜利啦?”

    “终于可以回去见婆娘和娃子了?”

    士兵们一时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苦苦坚守一个月土木堡,本来已不抱求生的希望,但在沈溪率领下接连打了几场胜仗,终于熬到鞑靼兵马撤去,此时人们顾不得寒冷,大声欢呼,弹冠相庆,但随即他们便意识到一个问题……鞑靼人撤兵是不是耍诈?

    鞑靼人究竟是真撤还是假撤,撤兵多少,城外残留多少兵马,士兵们心中完全没底,这会儿他们想到城中神一样的人物,就是那位指挥了土木堡的防御战,让他们绝处逢生的延绥巡抚沈溪。

    小兵无法直接去询问主帅,便将自己的意愿逐级上达,最后由主要将领,也就是胡嵩跃等人奏禀到沈溪那儿,询问他的看法。

    此时沈溪,站在初升旭日的光辉笼罩下的土木堡西城墙上,拿着望远镜查看山下的情况,目送鞑靼的队伍宛若一条长龙般向天际而去,一时间也无法确定亦思马因是否是真的撤兵,只能通过观察鞑靼人的队伍情况进行印证。

    “将军……”

    刘序、胡嵩跃和朱烈已站在城垛后面,迟疑好半天才敢去打搅沈溪,但刘序一开口,就被沈溪抬手把话语打断。

    沈溪没有转过身,也没有放下望远镜,许久后才悠然回道:“吩咐全体将士,保持警戒,一日内不得有任何人擅离岗位!”

    胡嵩跃看了看远处鞑靼人西撤的队伍,皱着眉头问道:“大人,您认为鞑靼人是假意撤兵?”

    沈溪摇摇头,道:“真假并不在本官考虑范围之列,本官只知道,即便土木堡之围可解,我们也无法即刻撤兵回居庸关,如今鞑靼汗部主力兵马应该正在攻打长城内关,甚至可能已破关而入!”

    人群后面的张永跳了出来,气急败坏地说道:“沈大人,您这话,咱家就不爱听了,之前战胜鞑子兵马,您不同意撤回居庸关,而后咱们就被围困。”

    “现在鞑子撤了,您还不肯撤,如今粮食虽然还有,水也因为连续下雪而暂时不用发愁,但柴禾却不多了,如今烧水都要省着用,眼看就要吃生食……您是让咱家跟您在这土木堡内陪葬?”

    “机会稍纵即逝,将士们可不听您这一套!”

    刘序站出来表态道:“谁不听了?就某些老阴阳人才敢不听!”

    “你!”

    张永气急败坏,他从来没见过这般嚣张的将领,而且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把总,怎么敢跳出来如此跟他叫板?

    沈溪之前一直没转身,到此时他才侧目看了过来,张永固然是一脸愤怒,刘序也是不遑多然。

    沈溪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很清楚手底下这些将领的脾气,这些人如果一点儿毛病也没有,断无可能被派出来增援西北……这可是标准的苦差事,有今天没明天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序几个从开始就给他找麻烦,纠缠不清,都是标准的刺头。

    别说骂张永,惹急了他们连天王老子都不怕。

    这头刚要争吵,沈溪怒道:“住口!”

    以前沈溪很少拿出威严来喝斥将领,这次话刚出口,张永和刘序都赶紧给他行礼,也是下意识的举动,这些人从心底里对沈溪佩服至极,在此等时候,沈溪有足够的威严来镇服全军上下。

    沈溪厉声喝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本官下令大军继续驻守,不是没有道理。紫荆关现在正被鞑靼汗部主力猛攻,朝不虑夕,而居庸关外也有鞑靼部族兵马扼守。连番大战下来,我们手头牲口数量锐减……没有牲口,如何将兵马带回京师?”

    张永道:“牲口是拿来运粮草辎重的,又不是运人……人有两条腿,完全可以跑嘛!”

    刘序骂道:“他娘的,你耳朵聋了还是怎么着?听不到沈大人说,内关一线如今正被鞑子主力攻打,咱现在可是在鞑子后方,这么杀过去,不是里应外合,而是去找死……你个老阴阳人想去找死,别拉上我们!”

    “你个兔崽子,说咱家什么?”张永怒目圆睁,悍然反击。

    二人又要吵开,但都下意识看了沈溪一眼,见沈溪面色黑得吓人,二人又都自觉不再言语。

    胡嵩跃上前行礼:“沈大人,您说长城内关不能回,宣府那边更不能去,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继续困守这土木堡?”

    沈溪若有所思:“其实,蔚州是个好去处,但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蔚州一线或许有鞑靼兵马驻守。况且我三军仰仗之火炮极为沉重,没有牲口运载,根本就无法上路,而我们的骑兵数量稀少,若是有人能调拨给我们一路骑兵,倒是可以一战!”

    张永听了这话,心里就一个想法,做梦啊你?

    但他也不发言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军中没有话语权,眼下沈溪已取得那些将领的完全信任和支持。

    朱烈道:“沈大人,您说的这些俺可不懂,您口中的…有人,可是说刘尚书?”

    沈溪点头:“嗯。刘尚书从三边撤兵,鞑靼国师亦思马因有先见之明,此番撤除对土木堡的围困,想必是调兵往宣府镇城戍守,阻碍刘尚书部东进。”

    “刘尚书兵马以步兵为主,最怕与鞑靼骑兵平原交战,若遭遇亦思马因部阻击,刘尚书必会进城塞据守。”

    “但刘尚书精通兵法韬略,肯定会调集骑兵,从宣府往居庸关进发,届时就会路过土木堡……只需要将这路兵马收编,我们便有能力撤回居庸关!”

    之前还灰头土脸的张永,闻言有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问道:“沈大人,您没诓骗我们吧?”

    刘序不屑地冷笑道:“怎么,这会儿愿听从沈大人调遣了?沈大人说的话,几时未曾兑现过?这三军上下,唯独只有你敢出言质疑!”

    张永惭愧一笑,但他兀自在嘀咕:“说的太过玄乎,也未必可信呐……即便能料准鞑子的动向,也未必能猜度刘尚书的意图,再者前往京师也不止居庸关一条路,或许兵马直接从蔚州往紫荆关呢?”

    他本来就是为了抱怨,说得难免大声了一些。

    沈溪道:“张公公质疑的好,那本官就跟你说道说道,为什么刘尚书会派骑兵走居庸关一线。”

    “按照本官的预料,刘尚书的中军主力抵达宣府一线时,南线的紫荆关已然失守,京城危殆,而宣府周边又有鞑靼国师亦思马因的兵马,此刻刘尚书所部步兵无法前进,必须以骑兵增援……那张公公觉得,刘尚书派出的骑兵,是会走鞑紫荆关,还是走居庸关?”

    张永没多少军事头脑,他琢磨了一下,问道:“有何区别?”

    胡嵩跃道:“刘公公,当然有区别,那时候紫荆关失守,道路不通,反倒是居庸关还在我大明控制之下,兵马回援京师,当然走居庸关!”

    张永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沈溪道:“这也要看刘尚书对本官有几分信任……本官当初分析战局的文书,老早便送到刘尚书手中,但刘尚书一意孤行领兵西进,如今撤兵回援,他若信我可坚守土木堡,必会调度兵马往土木堡来增援,那时候我便可以顺理成章将三边兵马收到麾下,领兵回援居庸关,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几名大明将领皆面面相觑。

    昨天晚上还是在土木堡内等死的炮灰,才一夜工夫,就可能要充当大明的救世主,想想都让他们心潮澎湃。

第1197章 突然变轻松() 
昨日还困守孤城当炮灰,哪里会想到转眼自己就有可能会成为大明功臣,不但胡嵩跃等将领心潮澎湃,神往不已,连张永这会儿心情也很激动。

    张永忙不迭地出言阿谀奉承:“沈大人,您既然说没问题,那自然便是没问题,我信得过你!”

    刘序用鄙夷的目光打量张永……刚才还一根筋似地跟沈溪挑刺,这会儿就说没问题,在他看来这老太监也太没原则了。他却不知,张永这样的太监,做人根本就没有底线,他的逻辑是先得保住一条命,接下来才轮到发财,如果还能风光显摆一下,那自然最好不过。

    至于之前跟沈溪斗气,张永纯属为保住自己那条命,如果沈溪说的、做的能帮助他达成目的,那他可以反过头把沈溪当祖宗供着。

    胡嵩跃道:“沈大人,三边兵马乃刘尚书亲自统领,领兵者……或许是刘尚书本人,如何能确定刘尚书会答应您领兵?”

    沈溪忍不住瞅了胡嵩跃一眼,脸上满是失望之色:“以本官在土木堡抗击鞑靼人并斩首多达两万余的功绩,谁能比本官更合适领兵?”

    胡嵩跃赶紧解释:“沈大人,末将并没有质疑您的意思,只是……刘尚书他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啊!”

    张永斥骂道:“你小子是缺心眼儿还是怎么着?现在城外鞑子撤去大半,快马行动方便许多,刘尚书既然不知,那就派人去大同镇知会刘尚书,这总不会有问题吧?”

    胡嵩跃这才反应过来,不断点头,口中连称“高明”。

    沈溪道:“本官自然会派人知会刘尚书,但目前兵荒马乱,书信能否送到尚在两说,本官只想承诺一点,若东进居庸关的兵马途径土木堡,本官自问有能力将这路人马调至麾下……本官领的是延绥巡抚的差事,除了三边总制,谁人能在本官之上?”

    这下旁边几人彻底明白了。

    沈溪有自信领兵,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力有多高,或者是被刘大夏赏识,而是来自于官大官小的问题。

    仔细一想可不是如此?

    西北这么多将官,在乱成一团时谁都顾不上谁,各自为战,但现在情况不同,论资排辈沈溪排不上号,但若论官衔,沈溪之上只有三边总督……谁让大明西北从来都是以三边为主要抵御蒙元余孽的前沿阵地,而无形中将延绥巡抚的地位拔高?

    况且,刘大夏此番统率的勤王兵马,是以三边军镇为主,理论上来说是在沈溪治下,只不过延绥巡抚这个职务素来只是负责粮草后勤,少有领兵出征罢了。

    张永上前询问:“沈大人,刘尚书派出的兵马抵达土木堡前,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了吧?”

    沈溪没好气地说:“这话张公公去问问鞑靼人不是更好?本官又不是鞑靼人肚子里的蛔虫,如何知晓?”

    张永面带羞惭之色,他没有再去沈溪面前自讨没趣,灰溜溜下了城头,胡嵩跃等人则暂时留了下来,沈溪还要安排接下来土木堡的防御。

    此时沈溪尚在病中,在交待完事情后,沈溪便返回指挥所休息,到下午才能确定鞑靼人的具体动向。

    ……

    ……

    沈溪之前一天,温香满怀而眠,但现在他却不便再如此“荒唐”。

    云柳依然穿着男装,在他身边悉心服侍,为他准备火盆,又将烧好的热水送上,为他用热毛巾敷脸。

    沈溪下午睡醒,发现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出了身体的痛感减轻,脑袋也没之前那么昏昏沉沉。

    云柳忙碌了半晌,这会儿正坐在椅子上小寐。

    沈溪刚侧过身体,云柳马上被惊醒,她看向沈溪的目光中带着几分爱慕和敬畏,在她心目中,沈溪有着崇高的地位。

    “到床上来吧,这些日子你可是忙坏了……好好休息,本官穿戴整齐后便出去巡查军营!”

    沈溪说完便下床,站起来时身形一晃,差点儿一头栽倒,原来腿脚一阵发虚,感觉身体轻飘飘的……病始终没有痊愈啊!

    云柳连忙上前搀扶沈溪,道:“大人才真正辛劳,卑职扶您吧!”

    沈溪本想推辞,但随即一想,便点头应允,让云柳搀扶自己站好,又帮助穿好衣服,这才一起走出房间。

    二人前后脚从房子里出来,外面值守的亲卫并没多少惊讶,沈溪找了个“俊俏的太监”在屋中侍奉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这些人不敢私下议论,只是看向沈溪的目光有些异样,或许他们正在为自己担心,生怕沈溪“看中”他们。

    沈溪可不会在意这些蕴意颇深的目光,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军中,沈溪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即便士兵以前不服他,但长期征战下来,已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刚开始时他走到哪儿都会遭致白眼,现在他无论出现在军中哪里,都是士兵们由衷地敬意。

    沈溪用一场场硬仗,赢得了士兵们的绝对尊重。

    云柳跟在沈溪身后,就好像一个小粉丝一般,看向沈溪侧脸的目光中,永远都带着崇敬和倾慕。

    沈溪没有对云柳表现得太过亲热,他知道能给云柳和熙儿纳为妾侍的承诺,便已是一种极大的“恩赐”,这也是云柳和熙儿一直梦寐以求的,总算是达成了心愿。

    “沈大人,鞑子是撤兵了,但城外还留下两三千兵马,主要聚集在城西大营,是否派人将这路兵马给一锅端了?”

    刘序在侦查清楚鞑靼人的具体情况后,过来向沈溪请示。

    沈溪问道:“补充水源的事,做了?”

    “这个……沈大人,这天寒地冻的,即便派人去南面的大河,怕也上冻了,如何补充水源?”刘序有些为难。

    沈溪顿时板起脸来,喝斥道:“有困难就不做了?城中难道一直要靠冰雪融水来作为饮用水?牲畜就不需要喝水了,还是那些个战俘不需要喝水?其实冬天取水并不是那么难,只需要用铁镐使劲砸,就可搞到冰块,哪怕稍微堆砌得高一些也不用担心水会溢出,运输更方便。”

    刘序赶紧行礼,道:“沈大人教训的是,末将这就安排人手去补充水源!”

    本来刘序是前来询问沈溪出兵的事情,但沈溪对此根本就不上心,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杀出土木堡的打算。

    城塞原本就不大,沈溪登上城头,查看过四面的敌营情况,再派出斥候详细调查鞑靼人的动静,到下午开灶时,士兵们都知道鞑靼人这回是真撤了,一时间士气高涨。

    沈溪在城中以及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