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声音从沈溪身后传来,沈溪转头一看,只见到谢迁那略显苍老和佝偻的身影,缓步走来。

    谢迁形单影只,身后并未见到刘健和李东阳的身影,估计两位阁臣留在宫中议事。

    沈溪苦着脸道:“晚辈后天就要领兵出征,不休息好,上了战场也没精神!”

    谢迁叹了口气:“急什么?京城距离战场远着呢。”

    “在晚辈看来,离开京城,甚至不用出居庸关,处处都是战场……六千兵马能做什么?前途渺茫,实在难以预料!对了,敢问阁老一句,陛下调拨多少军械与我这六千兵马?火炮有多少门?”沈溪谨慎地问道。

    谢迁没回答,变相回答沈溪的问题——火炮那是一门都没有。

    沈溪在东南平匪,有自行铸造的佛郎机炮,加上从佛郎机人那里搜掠和敲诈来的,可谓兵马、粮草、兵器、火器充足,甚至还有沈溪制造的没良心炮助阵。但现在就算给沈溪一支六千兵马的队伍,却连一门火炮都没有,或者会装备些火铳,但沈溪却对大明的火铳没多少信心,否则后来在辽东战场,也不会被满清虐得那么惨了!

    “早知道的话,真应该提前研究黄火药和后膛枪,何至于现在即将上战场了还什么准备都没有?”沈溪这会儿有些郁闷了。

    谢迁道:“先到我家一趟,有事与你商议!”

    沈溪直接回绝:“阁老见谅,学生如今实在困顿,有事的话来日再谈,学生这就回府歇息了!”

    说完沈溪不再理会谢迁,直接顺着皇城根,往紫禁城北面的昭回靖恭坊而去。就算走十里路又如何?总比被谢迁利用完还要假意交待几句要来得痛快。

    虽然沈溪也知道这事怪不到谢迁身上,当初谢迁为了保他还得罪了弘治皇帝,还有将乖巧可人的谢恒奴许配给他的恩情。可沈溪想到自己此行可能葬送性命,穿越十一年的努力经营付诸东流,心中着实气不过。

    沈溪回去的路上想:“或许不该逞能,给谢老儿写什么建文旧事,也不该逞强写什么西北平夷策,更不该跟谢迁走得太近,如此也就没这么多破事。”

    但想想谢家天真可人的谢恒奴,再想想因为认识谢迁而获得的建功立业机会,沈溪又无法怨恨谢迁什么。

    事情就是这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初认识谢迁时,没想到会认识谢丕,更没想到会跟谢恒奴相识、相知到相爱,跟谢迁有了这么多渊源。

    从皇宫回家这条路,沈溪走了很多次,可这次再回京城,却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还是夜晚独自步行,中秋佳节,天空中一轮明月照着前路,沈溪倍感凄凉。

    一个不好,此番西北之行,他无法归来,与他陪葬的就是那六千名不知道自己处境的京营士兵。

    京营士兵有多窝囊,早在弘治十三年沈溪带兵押送火炮去三边的时候就见识过了,不过运气好,就连宋书等人也建功立业归来,如今宋书已经成为张鹤龄的左膀右臂。

    沈溪相信来日在寿宁侯府的践行宴中,应该能见到宋书,但宋书多半不会陪同他往西北,因为张鹤龄不会舍得把心腹爱将推到西北送死。

    “老爷,您回来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差不多已经是四更天了,沈溪回到家门口时,云伯提着灯笼等候在那儿,大概是家里那些女人通知了云伯,云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赶紧连夜赶了过来。

    “嗯。”

    沈溪神色平静,“收拾一下吧,我后天要领兵往西北,这次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归来,家里的事情暂时交给你处置!”

    云伯惊讶地问道:“老爷,您不是才从南方回来,怎么又要……”

    沈溪摆摆手:“朝廷的事,还分时候和地域?哪里有需要,为人臣子必须无条件前去,现在消息尚未公布,不过明日一清早就清楚了……西北有大事发生,你只管准备,我现在累了,回房休息!”

    累了一晚上,此时沈溪浑身乏力,只想躺回高床软枕上好好睡上一觉,管他娘的家国社稷!

    **************

    ps:第二更到!

    好吧,天子说一下,家里又来客人了……人生在世,人情往来虽然让人烦心,但又必不可少,晚上照例得让书房,所以今天只有两更!

    不过好消息是明天客人就会走,明天照样会四更,大家来一波订阅和月票慰问下天子受伤的心灵吧!

    求订阅!

    求推荐票!

    求月票!

    〃

    〃

第一〇四六章 监军张永() 
八月十六,沈溪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难得院子里静悄悄的,前程未卜,但他却莫名变得坦然,一夜甚至无梦,睁开眼便觉得神清气爽,只是想到来日就要踏上征程,心头依然不免有些沉重。

    昨晚回房,他沾床就睡,起来后只是稍微整理衣衫,觉得腹中饥饿,从房间里出来,险些撞到门口跪着的人。

    沈溪驻足看清楚,才知道是昨日打扰他清梦的丫鬟。

    这丫鬟昨天夜里将他直接从床上“抓”起来,惹恼了他,自觉地在门前罚跪,但沈溪怎么可能会跟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置气?

    有人在门口服侍,沈溪省得自己去厨房端饭菜,挽起袖子道:“起来吧,下次机灵点儿,毛手毛脚的没人喜欢……去,到厨房将早饭端到房里!”

    丫鬟闻言抬起头,但还没看到沈溪的脸,又害怕地将头缩了回去,怯生生应了一声“是”,站起身来往院门外走去。

    沈溪活动了一下筋骨,正准备出去打水,两名十二三岁的小丫鬟端着水盆和洗脸帕过来,应该是得到沈溪睡醒的消息,主动前来服侍。

    “不错不错,有眼力劲儿!”

    沈溪对这样岁数的小女孩,更多地是鼓励和赞赏,虽然她们长相不是很可人,但到底还小,女大十八变,说不定将来就出落得美丽大方呢?

    水盆放在院子一角的木架上,沈溪俯身洗了把脸,头顶的阳光把人熏得暖洋洋的,刚洗完,旁边擦脸布便递了过来。

    沈溪随便抹了两把,侧目打量两个小丫鬟,云伯的两个儿媳妇显然审美水平有限,两个小女娃穿的是陆曦儿或者尹文穿过的旧衣服,看上去不错,可搭配起来总是觉得有些别扭。

    两个小丫鬟满脸笑容,讨好地看着沈溪。这里的生活比在朱六婶手底下的时候好太多了,吃喝不愁,而且府上只有一位老爷,活都要抢着做……她们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知道谁做得不好就会被淘汰出府。

    沈溪本来卡着岁数要十五六岁的少女,但这两个扎着羊角辫的“赠品”,沈溪看起来却很顺眼,不打算送走。

    恰好林黛、谢恒奴、尹文、陆曦儿身边都需要有人照顾,尹文虽然自立,但还是得有人帮忙洗洗衣服什么的;谢恒奴身怀六甲,更需要人照顾;林黛孤僻,得有人在旁边解闷。

    沈溪准备把这两个小丫鬟,一个留在林黛身边,一个留在谢恒奴身边,至于尹文,找个手脚麻利的大丫鬟就是了。

    “不知道韵儿她们怎么样了?等小文回到京城,或许就该迎娶她这朵小解语花进门,唉!可惜不知道西北这一战,能否顺利归来!”

    沈溪心情再次变得抑郁。

    西北这一行,算是沈溪证明自己的机会,但朝廷给他的资源和条件实在太过苛刻,六千步卒显然无法跟鞑靼人作战,现在只能期冀鞑靼人在掠夺之后,能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战利品搬回草原的问题上。

    毕竟小冰河期的冬天十月就会来临,鞑靼人应该不会在大明的国土上过冬,这会儿已经快八月下旬,最多两个月,战事就会收尾,沈溪想的不是如何将入侵的鞑靼一举歼灭,而是琢磨如何才能把这两个月时间熬过去。

    皇帝给了沈溪领兵和招募、收拢残军的权限,还有王命旗牌在手,在三边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西北战事理论上是各镇总兵官负责,但其实所有兵马都要听从三边总督和各边镇巡抚的命令,总兵官是武将,负责具体执行,而真正发号施令的只能是文臣,沈溪就属于发号施令的人。

    以当前边关形势来看,各边镇巡抚中,延绥巡抚是重中之重,因此沈溪可以说是仅次于刘大夏这个三边总督的大人物。

    就在沈溪洗完脸想事情的时候,云伯匆忙从院门口进来,道:“老爷,衙门来人了!”

    “哦。”

    沈溪将毛巾丢给小丫鬟,跟云伯一起到了府门口,却是吏部将沈溪“升官”的文书正式送抵。

    跟之前都是道喜不同,这次前来的吏部司务非常识相,只是将官牒交给沈溪,拱手恭贺一句,“沈大人,祝贺你高升。你军务繁忙,我等先回去了!”

    没人愿意多留,因为这会儿京城已经宣布戒严,就连吏部衙门的人出行也不是很方便,虽然京城各大衙门的中下层官吏和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料想跟西北战事有关。

    沈溪这当口升任延绥巡抚,多半要领兵去西北跟鞑靼人作战,吏部上上下下都明白这不是什么好差事,以至于只是说声“恭喜”,连赏钱也不讨了,免得留下来碍眼,被这位新晋“右都御史”迁怒。

    沈溪打开来一看,跟昨日弘治皇帝给他的承诺并无违背,沈溪从这一刻起,正式从挂职的“右副都御史”,晋升为“右都御史”,领的是“抚延、绥、庆阳诸处,参赞军务”的差事。

    这次沈溪不是单独上路,而是设有监军,这监军的名字沈溪不陌生,却是张永,正德初年的“八虎”之一,也是后来扳倒刘瑾的大太监。

    “老爷,您……您又升官了?”

    云伯识字,在旁边看了一眼,见沈溪原本“右副都御史”中的“副”字没了,那自然是官升一级。

    沈溪昨晚没把事情跟云伯讲明白,此时他将官牒合上,叹道:“升官有什么好的,我倒宁愿跟以前一样,安安分分当个从五品的右谕德,每月只有几天去东宫给太子讲课,不用像如今这般为国事奔波劳碌!”

    云伯不太懂朝中架构,不明白右副都御史升右都御史,那是足足升了两级,只知道自家老爷升官是好事。

    沈溪回到前院堂屋,将官牒放下,等了半晌也不见饭菜送来,沈溪皱了皱眉,招呼道:“云伯,麻烦去厨房通知一声,将饭菜送过来,我吃过后还要往吏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去一趟,之后恐怕还得见一见京营的将领。”

    “是,老爷。”

    云伯赶紧出去传话,没到门口,便见自己两个儿媳妇过来,他冲着两个儿媳喝斥一通,责怪儿媳办事不力。

    这个点上,沈溪分不清自己吃的早饭还是午饭,总之饭菜味道不佳,只是随便吃点儿垫垫肚子,吃过后沈溪便带着官牒前往吏部衙门。

    王命旗牌将会由司礼监送到吏部,要在文选清吏司领受,之后他又还得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看看两边有什么安排,同时领取通关文牒以及将领、官职的印信。

    现在京营是在张氏兄弟控制下,张鹤龄已经说了晚上会在侯府设宴款待,沈溪将此理解为京营兵马调度由张鹤龄来负责,他只需要晚上去寿宁侯府见过随他一同出征的将领便可。

    沈溪大概估摸一下,张氏兄弟一定会借机将平日看不顺眼的将领派遣跟随沈溪出征,这些人究竟是没钱打点上司,还是说本身性格就桀骜不驯,又或者是说滚刀肉谁碰到都头疼,沈溪要见过本人才能知晓。

    但可以预料,在大染缸一般的京营里,能出淤泥而不染的将领恐怕凤毛麟角。

    沈溪从东南回来述职时,基本没见到各衙门的一二把手,这次也不例外,整个京城和朝中各大小衙门都笼罩在西北战败的阴影中,官员行色匆匆,吏部、兵部郎中和五军都督府经历官见到沈溪后均是尽量言简意赅,把印鉴等物发齐全便礼貌送客。

    不过在吏部衙门内,沈溪见到随同他一起往西北的监军张永。

    张永四十岁上下,见到沈溪笑意盈盈,其实二人算得上是“老相识”,毕竟沈溪在东宫这么长时间,张永作为东宫素有名望的太监,虽然不是常侍,但也经常跟沈溪打照面。

    “沈大人,这一路上劳您多多照顾!”

    张永说话间对沈溪带着些许哀求,因为他知道这趟往西北去凶多吉少,以前监军太监总喜欢在三军主帅面前摆摆架子,捞点儿好处,但现在张永只是祈求能留条小命回来,那就谢天谢地。

    沈溪道:“张公公客气了,其实能为朝廷效命,乃我等之幸,这一路希望能彼此扶持。”

    张永见沈溪如此客气,顿生同病相怜之感,差点儿就要抹眼泪。

    二人交谈一会儿,说的都是来日出征的事情,张永稍后就会往京营去,晚上不回皇宫,连行李都已经准备妥当。

    沈溪道:“今晚寿宁侯府设宴,张公公未得邀请?”

    “寿宁侯府?”

    张永有些惊讶,“侯爷……寿宁侯未曾说及啊!”

    沈溪点头会意道:“寿宁侯未提,可能是疏忽了吧,今晚宴席或有要紧事,张公公为随军监军,一同去听听为好。”

    ************

    ps:第一更!

    今天四更,第一更到,天子求订阅和月票支持,么么哒!

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 
张永未得张鹤龄邀请,具体是什么原因沈溪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沈溪可以确定……张永暂且并非跟张氏外戚是一党,而且太监属于皇家的家仆,张氏兄弟自视甚高,岂能与仆役为伍?故此便将张永排除在拉拢范围之列。

    但沈溪怎么说都要团结张永,监军在军中地位还是很高的,能给皇帝上密折参劾主帅,沈溪要在西北有所建树,按照正统的作战方针,正面与鞑靼人硬扛,那纯属找死,只能玩一些“歪门邪道”,若无法得到张永的支持,那意味着沈溪那一套在军中行不通。

    至于什么保持廉洁奉公,更是扯淡!

    沈溪既然知道监军太监是谁,下一步就是给予这监军太监一定好处,这也是为了方便未来在西北统兵。沈溪带张永去寿宁侯府,除了跟张鹤龄表明自己跟张永一心外,也是想把张鹤龄送给他的礼物,转手赠与张永,让张永知道他并无私心,以便获得张永的绝对支持。

    跟张永商定下午会面的时间,二人便即分开,等沈溪到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办完事,差不多已是下午未时二刻,只等晚上去寿宁侯府一趟,听听张氏兄弟有什么交待,来日清晨往城外京营西大营,领军出征便可。

    与之前几次外出公干玉娘都会在他面前出现不同,这次玉娘那边半点儿消息都没有,江栎唯被押解回京后暂且没了讯息,沈溪终于不用担心处处被人掣肘,带着六千兵马跟鞑靼人大干一场,就算明知道是鸡蛋碰石头,也要冒着头破血流的风险往上冲,但具体的战术,很值得推敲和玩味。

    原本沈溪准备往谢铎和谢迁二人的府邸走一趟,跟谢铎和谢迁探讨西北用兵的一些策略,听取用人和用兵方面的建议,但最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谢铎那边,他不想打扰谢铎的清静。

    谢铎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和教书育人,对于用兵并无多少研究,而谢迁他则纯属是不想见,他始终认为谢迁出卖他导致他被委派去西北履任延绥巡抚等于是推他去送死,即便之前帮过他,但救上岸再推下水,这种行径更加恶劣。

    申酉之交,沈溪回到家中,留在书房里查阅资料,他看的是京畿、九边地势地形图,包括进军方向,出居庸关之后如何挺进,正面可能在哪些地方遭遇鞑靼人的散兵游勇,哪些地方可能遇到鞑靼人的主力,他都得有清醒的认知。

    太阳一点点西斜,沈溪看完地图,忽然想起还有事情没有向家人交代,赶紧伏案写下几封家书,将自己出征后的情况交待清楚。

    此去西北凶多吉少,写家书相当于留下遗言,沈溪怕的是到自己不但出兵身死,还没落得好名声,最后家族跟着遭殃,至于宁化沈家那边,他没什么好留恋的,只能想办法自己过世后妻儿依然能过上好日子。

    沈溪倒不是悲观之人,西北之行他多少有些信心,只要避免跟鞑靼人正面交锋,扬长避短,怎么就一定没有胜利的可能?

    就算遭遇挫败,这一战也不该由他来负全责,刘大夏、朱晖涉及到兵败和丢失国土,应该是首罪,他只是带兵往援,而且他今年尚未满十八岁,朝廷把他推出来担责,人心多有不服。

    沈溪相信,如果此行兵败,很可能会造成居庸关之外疆土皆都失守的状况,土木堡之变的祸端将会重现,那时京城保卫战是否能成功另当别论,但这关头恰好朱祐樘“风烛残年”,若涉及皇位更迭,后果更难预料。

    家信中,沈溪交待得非常仔细,正在斟酌间,云伯出现在书房门口,躬身禀告:“老爷,外面有人找。”

    “嗯!?”

    沈溪有些诧异地放下笔,抬起头来问道,“何人?”

    “并不知晓,却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问他什么怎么也不肯说,总在问这沈府是否状元沈溪的府邸!”

    云伯神色中带着些许诧异,大约是觉得外面的年轻人言行举止太过出格。

    沈溪道:“明日我便要带兵出征,现在还上门拜访的,不是宫中来传旨的,就是来烧冷灶的……哦对了,可有拜帖?”

    云伯有些为难地说道:“来人只说是找老爷,并没有投拜帖,不过口气却着实蛮横无理,老奴本想将人赶走,但又担心对方有什么事情,还是进来跟老爷通禀一声!”

    云伯知道,如今他是御赐的状元府邸的管家,前来拜访的中间,很可能有达官显贵,许多时候不能以衣冠和面貌衡量人,说不定这个性格跳脱的公子哥,是什么公候权贵之后,又或者跟沈溪一样,是少年得志的朝臣。

    “来的有几位?”沈溪想了想问道。

    “回老爷,就一人。”云伯道。

    “将人请去会客厅,我这边还有些事没做完,那边先好茶招待,等办完事情后我便前去见客!”

    沈溪此时担心的是城中鞑靼人的细作如果得知他率兵出征,可能对他不利。

    但仔细一想,这些年大明与鞑靼达延部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