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此时也全听刘健的,行礼之后,几人正要离开,刘健却单独留下谢迁,似有事交待。

    李东阳去文渊阁,马文升、张升和刘大夏则向出宫方向而去。

    张升要顺道去一趟詹事府,虽说弘治帝“病危”的消息没有张扬开,但昨晚几名大臣进宫彻夜未出,到白天后总会有小道消息流传出去,朝廷大臣必然是传得沸沸扬扬,刘健让东宫讲官一切照旧,便是为安定人心。

    如今要传递出一个讯息:太子还是太子,皇帝并无大碍。

    几人都走远了,谢迁才好奇打量刘健。

    刘健轻叹:“于乔,回去歇息,下午早些进宫,陛下有言,休息后对你有事交待!”

    “呃?”

    谢迁怔了怔,这话分明不是让他回去休息,而是让他留在宫里。

    皇帝是说你先回家休息,但休息后即刻来见朕,你当臣子的不能不识相,熬了一晚上,回去后睡不到一上午时间,肯定睡不醒。

    与其路上耽搁,不如留在宫里,直接找个地方先凑合着对付一下,等皇帝醒来时,听到召唤就能直接面圣。

    臣子留在皇宫內苑很不合适,不如去文渊阁,谢迁在宫里值夜不是一天两天,那边有几间雅阁专门供阁臣休息,无比熟悉。

    “刘少傅说的是,在下知道怎么做了。”谢迁行礼道。

    “嗯。”

    刘健欣然点头,进宫几人中,他的身体最差,李东阳那边有痔疮熬不住,其实刘健的意思,是想让谢迁过去和李东阳作伴,相互有个照应。

    刘健看似不近人情,让李东阳留守内阁,但其实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

    谢迁没有怨言,非常时期,根本就没必要斤斤计较,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过去就算完事。在太监相伴下,谢迁只能加快脚步去追赶李东阳,一同往文渊阁去。

    ……

    ……

    另一边,张氏兄弟出宫没有走午门到大明门这条路,而是径直往西华门而去,他们想趁机去见一个人。

    张氏兄弟没有进撷芳殿,让门口值守太监进去传话,很快,张苑东张西望地溜了出来,看得出他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跟张氏兄弟有联系。

    “张公公,多日不见身体还是如此康健?”

    张延龄老远便用不阴不阳的腔调说道。

    当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一同出来见人时,张延龄充当话事者的角色,而作为兄长的张鹤龄则显得沉稳大度,不太说话,但一出口就让人很有压力。

    张苑赶紧行礼:“见过两位国舅爷。”

    一句话,就让张氏兄弟的脸色很难看,他们眼下不喜欢被人称呼国舅,因为那代表他们是外戚,通常外戚很容易招惹外人,尤其是读书人的非议,他们自己不太检点,抢占田宅、欺男霸女的事做了不少。

    张延龄冷声道:“张公公还是称呼侯爷的好。”

    张苑赶紧陪笑改口,但心里一阵羞恼,他最不喜欢听别人称呼他“公公”,他被阉割成为太监,主要便是因为张氏兄弟,虽然他并不敢确定一手推动他入宫的幕后黑手一定是张氏兄弟。

    “两位侯爷,不知道今日找小人出来,有何要事?”张苑拿出以前见到张氏兄弟的谦和谄媚,赔笑着问道。

    张延龄看了兄长一眼,张鹤龄这才接口:“太子尚未回来,你或许不知坤宁宫的状况,陛下……身体不好,昨晚甚至有不祥之兆,到天明后病情才稍有好转……”

    张苑听到这消息,心中暗喜。

    对张苑来说,最希望的便是弘治皇帝驾崩,太子登基的话,那意味着他可以飞黄腾达,但听说皇帝病情好转,心头一沉。

    张鹤龄继续说道:“陛下昨夜留下遗诏,吩咐让内阁三位阁老为顾命大臣。而在內苑中,司礼监秉笔太监萧公公,晋为掌印太监,执领东厂……”

    张苑心里感觉一阵悲哀,在这宫中,他何其渺小,几乎没人留意到他,但这些似乎跟他关系不大。

    张苑进宫时间不长,对于朝廷人员架构不是很了解,但他为人聪慧,日常观察中,他明白自己的“同类”,也就是太监中,权限最大的是二十四监的掌印太监,其中最风光的要数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可就算他得到皇后的信任,在皇宫里晋升司礼监也是遥遥无期。

    无论是年岁,还是在宫里侍奉的年数,他都落于下风,所以在不更朝换代的情况下,他根本就没资格进入司礼监。

    张苑道:“小人,不解两位侯爷之意。”

    张延龄哈哈一笑:“张公公,我们兄弟二人在皇宫里布置……咳咳,认识的太监不多,张公公算是一位,若是太子登基,我们自然希望有人能在宫里面为我们说话。”

    “而你,哈哈,你是皇后的人,也就是我们的人,当初你进宫以及被皇后宠信,也是出于我们举荐,以后……我们要多多亲近些才好。”

    张苑心里一凛,这意思是,张氏兄弟要保举他进司礼监?

    可张苑随后转念一想,就算张氏兄弟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也不会马上调他进司礼监,而是要等皇帝驾崩以后,现在他留在东宫照顾太子,对张氏兄弟来说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而且弘治帝未驾崩,皇帝是不会安排他这样没资历和威望的人进司礼监的。

    但若少太子登基,那一切情况将大不相同。

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习?() 
刚过中午,谢迁便匆忙从文渊阁往乾清宫方向去。

    弘治皇帝身体虽然并未病愈,但已移驾乾清宫,连同张皇后也留在这边照顾,而太子则被送回撷芳殿去了。

    除了对撷芳殿加强戒备防止有人对太子不利之外,东宫一切事项照旧,太子今天仍旧需要上课,这也是弘治皇帝醒来后特别要求的,就算在他临终一刻,也希望儿子是在学习进步。

    但这并不代表朱祐樘是一个严父,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慈父,可以说朱厚照日后胡作非为便是因为他管教不善,子不教父之过,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有道理的,朱祐樘之所以成为一个严于律己的好皇帝,因为他自幼便生长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而他没有给儿子这种忧患意识。

    谢迁到了乾清宫皇帝的寝殿外,萧敬恭敬站在门口。

    就算弘治皇帝并未真的临终,但萧敬还是执领了司礼监,成为宫中最有权势的太监,也可以叫他作“内相”。

    “阁老先在外等候,奴婢这就进去通传。”

    萧敬虽然权势很大,但他在外臣面前总是谦逊有礼,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自来对那些有名望的大臣都很尊敬,其中便包括弘治皇帝非常信任的内阁大学士谢迁。

    谢迁一人独自守在寝殿外,心想:“难道这次只是一次皇位更迭的演习?到头来会以一切平安无事而结束,皇宫和朝廷的一切事项照旧?”

    “那陛下为何要特别召见我?论在朝中的名望和地位,我始终不及刘少傅和宾之,这事情让我看不懂了。”

    心里想着事情,谢迁神色有些恍惚,忽然听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他转头一看,一群人急匆匆过来,其中有背药箱者,并非是昨天守夜的韩太医。

    谢迁对太医院里的人还算熟悉,其中有许多生面孔,奇怪的是后面跟有道士和番僧,这让谢迁觉得很惊讶。

    弘治皇帝一向信奉道教,但在李广妖言惑众扰乱宫廷后,弘治帝对道教的信奉程度降低了很多,但随着身体大不如前,他对道家丹药和养生之道又重新变得热衷起来,之前听闻皇后怀孕是由道士“作法”后得来,具体情况如何,只是在皇宫內苑中传闻,谢迁无法详细调查。

    太医、道士和番僧到来,停留在乾清宫殿前,除了太医上来见礼外,道士和番僧对谢迁视若无睹。

    谢迁心里有些不对味。

    作为儒家学者,他一向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对于鬼神之说一向嗤之以鼻,他曾劝谏过皇帝远离道教那些天师、真人,但却收效甚微。皇帝该信奉还是信奉,谢迁实在没辙,只能是任由这些道士和番僧在宫里胡作非为。

    萧敬出来后,见到太医一干人,没有第一时间传召谢迁进内,反倒是过去对太医说了一句,让他们先进宫觐见。

    人进去了,谢迁却不干了。

    皇帝病情危重,召见内阁大学士,结果人到了,却让后来的道士和番僧先进去见驾,这像什么话?他赶紧跟萧敬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敬面带难色:“阁老或有不知,这陈真人、西番国师都是陛下信奉的高人,昨日他们在皇宫内开坛作法,这才令陛下转危为安,阁老进去见到陛下之后千万别质疑此事。切记切记!”

    谢迁心有不忿。

    几个妖言惑众的江湖术士,居然在这里大放厥词,说皇帝的命是他们救回来的,谢迁压根儿就不信开坛作法能起到什么治病救人的效果。

    但谢迁非常识相,皇帝对道教迷恋不是一天两天了,多说无益,反倒不如等皇帝见完这些个妖人,他再进去觐见,眼不见心不烦。他不会让萧敬为难,有些话当说不当说他能分清轻重。

    在外面等待的时候,萧敬大致向谢迁说明道士和番僧的来历:“……陈真人,名陈应徇,乃得道仙人,京师周边弟子无数,至于西番国师那卜坚参,更有通鬼神之能,陛下正拟赐以印诰,准允其在乾清宫内外走动。此事今早已传翰苑……”

    谢迁恼怒道:“什么得道真人,我看不过是江湖术士,未曾想这世道不古,居然有妖人混入宫廷,若我等臣子不加以劝谏,岂不是要让这些人秽乱宫廷?”

    自古以来,皇宫內苑内除了皇帝外就不能有男子常住,现在弘治帝正在打破这种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居然留妖言惑众的江湖术士在宫里。

    谢迁想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信奉道教还是佛教,又或者是病急乱投医?

    陈应徇和那卜坚参一个是道家,一个是佛家,虽然谢迁也分不清楚西番国师到底跟佛家有多少关系,但大致想来,皇帝要信任也只应该信任一个,现在同时请二人进宫,这是想试试到底哪边“法力高强”,作出选择?

    “谢阁老,这个节骨眼儿上,您可千万别犯倔啊。”萧敬有些着急。

    谢迁握紧拳头,恨恨地叹了口气,以前这种事他真不想理会,可现在皇帝命都快没了,皇位眼看发生更迭,这正应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谶言,但他却不敢明目张胆拿这种话劝诫皇帝,因为他还没笨到去诅咒大明的命数,怎么看,大明如今内外皆都太平,尚不到改朝换代的时候。

    ……

    ……

    朱祐樘在乾清宫内接见太医、真人和番僧,大约半个时辰过去,一干人才从里面走出来。

    谢迁接到旨意准允入内见驾,快六十岁的人了,一晚上都没休息,上午也只是合眼小寐,此时谢迁精神已经极为萎顿,但他仍旧强打精神在外等候半个时辰,此时他满肚子的怨言,但想到能见到皇帝平安无事,心中还是稍带安慰。

    “陛下。”

    跟昨夜相见时的场面基本一样,皇帝躺在纱帐后的龙榻上,地点从坤宁宫改到了乾清宫内,旁边坐着张皇后,太监、宫女人等环侍周边。

    朱祐樘听到谢迁的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喜,道:“谢先生来了?”

    谢迁听这话语基本是有气无力,这说明朱祐樘的病依然很严重,当下行礼:“是老臣。”

    “是就好,朕昨日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幸好有张真人和国师做法,朕的病已见好转,但还需要在宫中持续作法七七四十九日,病情才能痊愈……”

    朱祐樘这次已经毫不避讳,将他病好转的功劳全归在张应徇和番僧那卜坚参身上,这令谢迁心里不忿……昨日要不是老臣诊断出你病危症状,皇后果决出手施救,你能转危为安?当场就把你噎死了!

    我们这些老臣在宫里熬了一夜,你不感念,现在居然去感激几个江湖术士,对我们只字不提,真让老臣心寒!

第九七八章 简在帝心() 
所有的牢骚话谢迁只能藏在心底,嘴上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病情好转,实在是大明江山社稷之幸!”

    “唉!什么幸不幸的,或许是上天看太子尚且年弱,让朕再多活两年,免得朝政会有偏差。不过有谢先生和刘少傅等肱骨之臣在,朕其实已无后顾之忧。”明明不放心,却又说没有后顾之忧,朱祐樘纠结矛盾的心理可见一斑。

    一个才三十多岁的皇帝,之前一直想的是长生不老,最差也要延年益寿,这样的皇帝能不怕死?

    你不怕死,也不会去请道士和番僧来作法,而是顺其自然了。

    谢迁没有直言,仍旧是以请示的口吻道:“不知陛下传召老臣,对老臣有何吩咐?”

    “朕担心呐,若朕不能违抗天命,离开人世,太子身边缺少贤能之人辅佐,边患或许更为严重,如今难得朕有口气息,想要为太子做点儿事情……”

    听到这里,谢迁心说不好,皇帝明摆着是重启西北战事。

    大明皇帝从来都不将内患视作威胁统治的根源,一直把蒙元残部看成最大威胁,就算在蒙元残部势弱时,也没有忘了当初太祖皇帝的教诲,一定要将草原上民族崛起的希望扼杀在摇篮中。

    在谢迁想来,如今大明国泰民安,鞑靼人内部杀得血流成河,为何还要去想西北的战事?

    消停几年不挺好吗?最起码边关将士不用考虑打仗的事情,朝廷不出征,老百姓就不用加徭加赋,鞑靼人内斗不止,也无暇来跟你较劲儿,最多是秋末的时候来劫掠一番,都是小打小闹,稍微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果然,朱祐樘直接提道:“……朕,希望能收复河套,把大明北部防线向北推进五百里,或者令鞑靼彻底向朝廷臣服!”

    谢迁很想说,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吗?

    你爷爷当了瓦剌人的俘虏,险些死在草原回不来;你老爹少年时留下阴影,觉得草原上的鞑子很可怕,一辈子没敢提荡平蒙元余孽的事情;你这前半生,鞑靼人入侵边疆多次,要不是刘大夏机缘巧合将鞑靼人打残,鞑靼人绝无可能发生严重的内部纷争,这会儿你也绝对不会提“收复河套”、“鞑靼臣服”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

    “谢先生如何看待此事?”朱祐樘似乎很尊重谢迁的意见,但谢迁却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谢迁绞尽脑汁,过了一会儿才道:“回陛下,老臣以为,西北之战在于平缓,若是能征调集足够的钱粮兵马,或有一战之力。”

    朱祐樘最烦的就是听这种话,一旦他有什么想法,别人就会拿“缺钱”、“缺粮”、“兵力不足”这些理由来推搪,希望他放弃,而这次弘治皇帝却下定决心解决蒙元对大明的威胁,一劳永逸……

    “谢先生认为,多久能筹备完毕?”朱祐樘继续追问。

    谢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三年五载或可成行!”

    朱祐樘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或许是经历生死考验,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儿子解决登基后面临的最大危机,彻底解决西北边患,为大明长治久安赢得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所以他不找刘健,也不找李东阳,单找谢迁,全因谢迁最懂他的心意,这几年来在用人和施政上很出了些好点子,使得大明国势蒸蒸日上。

    但这次谢迁却让弘治失望了,一上来就说要准备三年五载,朱祐樘听了很不满意……我还不知道有没有三年五载可活,你给我定这么个期限,岂非留下一个烂摊子让我儿子接手?他小小年纪,能否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万一被蒙元趁虚而入怎么办?

    朱祐樘一脸的无奈:“太久了,只怕朕等不到那时候,一年内必须要看到成效。沈卿家……就是沈溪,不是在东南沿海做得不错吗?不过半年,便已捷报频传……”

    谢迁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提起沈溪,暗自琢磨,听这口气,似乎是把沈溪从东南三省总督任上调回来,再委派他去西北溜达一圈?

    “陛下,沈溪毕竟初出茅庐,一次两次或可凭借运气建立功勋,但长此以往……揠苗助长的结果,就是纸上谈兵又或者伤仲永,边关将领以及万千官兵更不会信服!”

    这会儿谢迁可不敢随便给沈溪揽活了,沈溪在东南已闹得人仰马翻,多亏提前收服军队为己用,这才勉强破局,而文官就算要跟沈溪斗,始终是斗智而非动武,沈溪最后依靠一些别出心裁的智计笑到最后。

    但换个地方就不一样了。西北是军政合一体现最直接的地方,随便拿出个总兵、参将、都指挥使来,都有爵位在身,最少也在朝中有复杂背景。让沈溪跟这些老油条斗,简直是在往刀口上撞。

    沈溪状元出身,手底下没有嫡系兵马,到了西北连可借用的力量都没有,更别说是总领大局,就算是去做副手,谢迁也认为沈溪缺乏这种能力。当然,当初沈溪去东南之前,谢迁也持同样的想法,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沈溪居然立稳了脚跟,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剿匪卓有成效。

    “咳咳——”

    朱祐樘重重地咳嗽两声,道:“他不行,总有人可以。”

    “皇上保重龙体。”

    说话的变成坐在一旁默不做声的张皇后。

    平日朱祐樘跟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从来都会让妻子先行回避,这次或许是忘了,亦或者有意为之,居然当着张皇后的面,跟谢迁说及政事。

    大概此时弘治皇帝心中,最可信任的其实并非内阁三位辅政大学士,而是他的妻子,如果他病逝,只有妻子才能管教儿子,因为朱厚照平日除了他和张皇后外,别人的话根本不听……

    其实还有个人可以,那就是沈溪。

    朱厚照不止一次在朱祐樘面前推崇沈溪,这让身为慈父的朱祐樘颇感费解,他一直当儿子想找“同龄人”的沈溪陪他玩,并非信从。可当朱厚照准备出宫南下投奔沈溪的事情发生后,朱祐樘总算发现沈溪对儿子影响真的很大,他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要不要把沈溪调回来。

    谢迁道:“陛下,若出兵西北,有诸多沙场宿将可以领兵,英国公、保国公、刘尚书都可,至于沈溪,不过黄毛小儿,他在东南尚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