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2部蓝莲花----每秒开心-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51年11月14日,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幻化寺圆寂,终年七十岁。年仅十七岁的八思巴成了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在随后举办的法王大典上,八思巴身着伯父曾穿过的锦色袈裟,头戴五彩大帽,盘腿坐在莲花座上,神情肃穆地接受徒众的顶礼膜拜。高高在上的八思巴,脊背如白杨挺立,仪容清俊脱俗,举手投足间自信开阔,已初具了日后的大宗师风范。
  我虽然知道彻底遁入空门是他迟早的宿命,却在看到他穿上锦色袈裟的那一刻,心情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黯然。
  班智达圆寂后一个月,阔端也病死了。随着阔端的死,窝阔台这一系的子孙们再也不复当年盛况。
  //////////////////////////////////////////////////////////////////////////////////////////////////
  年轻人听到此处,敏锐地指出:“阔端是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的弟弟。政权从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后,窝阔台的子孙们必定被排挤,所以阔端一家也会受到影响。”
  我说道:“蒙哥上台后,就把当时反对他继汗位的窝阔台子孙全部镇压。阔端因为与蒙哥一向交情不错,所以未受太大牵连,但也被削了许多地盘,其中便包括西藏。阔端病入膏肓时,病榻上的他派遣儿子启必帖木儿护送八思巴去见忽必烈,其实也是想让启必帖木儿与手握军政大权的忽必烈交好。”
  年轻人拧眉:“蒙哥削去阔端对西藏的统治权,萨迦派被阔端树立起的优势便会丧失。加上阔端死后,子孙并无势力庞大者。这么说来,萨迦派处境很不妙啊……”
  我严肃地点点头:“的确如此。此时的八思巴和恰那虽然在凉州依旧受到阔端家族优待,供给丰厚吃穿无忧。但萨迦派在藏区的地位已开始有不稳迹象了。”我眼望黑嘘嘘的窗外,叹息一声,“班智达留给八思巴的,是个更为棘手的摊子……”
  第二部:年轻帝师
  第15章 追随忽必烈(上)
  第十一章:追随忽必烈(上)
  善于使用智慧和计谋,
  征服大人物也很容易;
  鹏鸟飞翔的本领虽大,
  却成了黄衣仙人坐骑。
  ——《萨迦格言》
  公元1253年藏历阴水牛年(癸丑)南宋宝佑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
  八思巴19岁,恰那15岁,忽必烈38岁
  “醒了?”
  我迷迷糊糊睁眼,近在咫尺的笑靥翩跹,比阳光更加灿烂夺目。看一看周遭,夕阳西沉,马队已在一片平坦之地安营扎寨。我躺在他帐篷的软席上,怕山里夜寒,他还在我身上披了件毯子。
  他捏了捏我的小尖鼻子,温和地笑:“这次更有进益了,只睡了两日零八个时辰,比上次短了两个时辰。”
  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
  十七岁便担任一派之主的八思巴,于第二年八月里在凉州为班智达的灵塔举行开光仪式后,便经由朵甘思出发回萨迦。遵照班智达遗命,他得在二十岁生日前赶回萨迦,由班智达大弟子伍由巴主持他的比丘戒。这一走,便是一整年的艰辛。他在颠簸的马车上度过了十九岁生日。(注:朵甘思,近代一般简称康区。相当于今西藏昌都地区东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一部分。)
  我跳进他怀里,昂头看他暖暖的笑容,迫不及待地说:“恰那让我告诉你,他接到萨迦来信,伍由巴大师已在两年前圆寂了。算算时间,只比班智达大师晚了三天。”
  自从八思巴上路,我便担负起一项重要任务:为他们兄弟俩传递信息。习了班智达所授之法,果真日日进益。我身轻如燕脚步如飞,千里之隔,四五个时辰便可跑到。只是很不争气的是:每次跑到目的地,总要力气不支昏睡上几日。唉,还是学艺不精啊。
  他离家已近十年,对伍由巴大师只有模糊印象,只记得是位慈蔼和善的老人。听闻他圆寂的消息,八思巴敛容,双手合十闭目念了一段经文。我陪他感叹一会儿,问到:“现在该怎么办?还回萨迦么?”
  经过一整年的辛苦跋涉,此时我们已经行走到了云南境内的德钦地界,离吐蕃旧都逻娑城(注:即今日的拉萨)不远了。但从此地到萨迦,还得经过好几座险峻的雪山,还需再行走半年时间。他十岁就离开了藏地,身体已难适应高原多变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一路行来不时头疼气喘呼吸困难。加上已近冬日,冰雪封山,走得更是异常艰难。
  可他却一直倔强地强撑着。我希望藉着伍由巴圆寂的理由,让他索性不再走下去。
  他嘴唇因为缺氧泛着绛紫色,却一脸肃然,回答得斩钉截铁:“当然要回。我再写信给藏地其他教派的高僧大德,由他们来主持我的比丘戒。我离开藏地时过于年幼,与本土其他教派已有隔阂。此次我受戒,若能广请大门教派的宗师主持,也可弥补我与他们接触太少的缺陷。”他抚着我的背沉默一会儿,语气里有些苦涩,“伯父虽然立我为主,但在萨迦本宗,各方势力只怕并不尊我。若伍由巴大师健在,以他之德还可服众。现在他圆寂了,萨迦恐怕又要起纷争。所以,我必须回去。”
  我也隐隐有些不安。他的二弟三弟与他同龄,也已有十九岁。却因为萨迦派独特的传承方式,被完全剥夺了继承权。伍由巴大师圆寂后,他二弟三弟以及他们身后母家的势力,难保不会怀抱异心想争权夺利。毕竟他们在萨迦长大,有着土生土长之便。
  “对了,恰那还有个消息要我告诉你。”我用爪子拍了拍小脑袋,回忆一下枯燥的内容,“蒙哥汗颁布了一项诏书,将藏地分配给他自己和同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做封地。”
  八思巴听了以后脸色突变,嘴唇的紫色更深:“那,萨迦派呢?”
  “划给了启必帖木儿王子。但王子在乌思藏的其他领地全部没有了,只剩萨迦一地。”我感叹一声。萨迦地处贫瘠的后藏,民不过数千,能耕种的地不过百顷。看来,蒙哥汗是彻底把阔端这一系赶出藏地的权力中心了。
  将我放在席子上,他站起身慢慢来回踱步。昏暗的油灯下,雕塑般轮廓分明的侧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衬的老成持重。他沉思许久,扭头看我:“蓝迦,帮我做件事情:你先回到藏地,打探一下各大教派对蒙哥汗颁布的诏令如何反应。”
  才刚见他的面,还来不及好好谈几句,又要出发了。我心底里着实不情愿,却不能流露出来。暗自叹口气,谁叫我在班智达面前立下血誓要追随他们兄弟两个呢。
  那一夜,照例睡在他席边。跟着人那么久,我还是无法完全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我夜里少眠,还是跟以前在山林时一样警醒。帐外厉风夹着雪片呼啸而过,刮得帐篷簌簌做响。寂静中传来守夜人时长时短的鼾声,偶尔还有远处几声狼嚎。帐内燃着炭火盆,隔绝了帐外入骨冰寒,一室的暖意融融。
  我扭头看身侧的他。明灭的火光下,他的胸膛微微起伏,下巴隐约有青色胡渣,喉节在优雅的颈项间微颤。他真的长大了。我偷偷伸舌,舔了舔他紫色唇角被冻伤的破皮处,这样他的伤便能很快好了。
  一早,不等他醒来,我便出发了。
  几天后,在颠簸的马车中,我向八思巴汇报:“藏区各大教派趁机与诸王子们结纳关系,蒙哥汗召请帕竹派的多贝吉,还有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到他的宫廷宣讲佛法。”
  八思巴呆住。失神时额头在颠簸中撞上窗框,却不知觉,苦涩地轻语:“萨迦派没有受到邀请。”
  萨迦派没有被邀请,说明已被蒙哥汗摒弃在外了。我叹了口气,舔着他额头被撞出的青肿,犹豫一会儿,还是说出了另一个会让他更为担忧的消息:“我听说,为了争夺江孜一带的教民,萨迦派与帕竹派甚至起了冲突。接替伍由巴大师继任本钦(注:本钦既主持)的释迦桑布只得到逻娑城去与帕竹派对质,现正在路上。”
  “果然!”他猛一拍掌,眼里益发流出不安,“先前,萨迦派倚仗阔端王爷号令全藏,怕是早就引起了各大教派不满。如今,蒙哥汗——”他的话音未落,马车忽然猛烈晃了一下,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
  前方传来吵杂的呼喊声,夹杂着几声马的嘶鸣。正在诧异,扎巴俄色在马车外禀报:“佛爷,前方遇到一支蒙古人大军,足有十几万人。这个山谷狭小,得容他们先行,今日恐怕过不去了。”
  八思巴一手抱着我,一手掀开厚重的马车帘子问:“是谁领军?”
  “是统领漠南军事的忽必烈王爷。”
  第16章 追随忽必烈(下)
  第十一章:追随忽必烈(下)
  是那人!立刻想起这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现今大汗蒙哥的弟弟,权势正盛的亲王!两年前,忽必烈曾在六盘山见过十七岁的八思巴,对他赞不绝口。听说蒙哥汗正派他攻打云南,难怪会在此处碰上。八思巴命令手下就地靠边安营,换了身干净袈裟前去面见故人。我新近习了隐身法,手痒痒想试试是否管用,便念了咒偷偷跟着他来到忽必烈大营。
  忽必烈身披羊毛大氅,高大魁梧,浓眉阔脸。他浑身如弦在弓,不怒自威,已有日后一代帝王的气势。与两年前相比,忽必烈的肚腩挺得更大,眼角皱纹更深,却无损蒙古汉子雄鹰般的傲然豪气。
  在云南的群山峻岭之中偶遇八思巴,忽必烈很是高兴,寒暄之后,请八思巴在客席坐下,两人相谈甚欢。忽必烈提及云南之役结束后,他会去五台山参佛,便盛情邀请八思巴留在他营帐中与他同往。八思巴念及即将到来的比丘戒,有些犹豫不决。
  忽必烈可不管,执意要他同行,捻着浓密的髯须笑道:“对了,本王正要派人去乌思藏收缴兵差粮役。既然巧遇法师,可否委派法师在本王攻打云南之时代劳征收,我大军便可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了。”
  八思巴脸色一变,急忙躬身:“乌思藏位处边远,人烟稀少,地狭民贫,如何经得起蒙古大军的兵差粮役?请王爷体恤吐蕃百姓,免以摊派兵差。”
  位高权重的忽必烈哪受到过如此断然的拒绝,脸色即刻沉下。八思巴极有原则,从不趋炎附势侍奉权贵,毫无畏惧地迎着他不悦的眼神。一瞬间,宾主皆欢的气氛骤然降至零度。忽必烈鼻子里哼了一声:“军务乃第一等重要之事,怎可以妇人之仁耽搁军需补给?要体恤百姓,等到大军胜了再免差役也不迟。你既不愿去,本王也不勉强,自可派其他人去。”
  八思巴虽是少年老成,毕竟只有十九岁,当下双手合十,硬声回道:“既如此,吐蕃僧人也没必要留在此处,请王爷允许我返回萨迦。”
  忽必烈脸上再也挂不住了,猛一甩袖,粗声道:“那好,你回去便是——”
  “大王!”一声娇媚入骨的声音飘然入耳,打住了忽必烈渐渐升腾的怒气。他身边那位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拢了拢袖口上的水貂毛,伸出芊芊玉指按在忽必烈青筋爆出的手背上,“大王息怒!两年前您见到八思巴佛爷还赞叹不绝,怎么今日为这么点小事儿动气?”
  这名绝艳女子,两年前在六盘山忽必烈大营里曾见过。她是忽必烈的王妃,名唤察必,极受忽必烈宠爱。女子通常不可随军,却在忽必烈军营中看到她两次堂而皇之地陪伴着忽必烈,参与将士们的宴席会议。看来,这个女子必有过人之处,绝对不是单靠色相吸引忽必烈。
  察必王妃贴近忽必烈切切耳语。我听觉灵敏,听到她说:“蒙哥汗将乌思藏分给了兄弟们,大王分到的却是最贫弱之地,你不是对此很是不满么?听说,您的其他兄弟们现在都在拉拢乌思藏各大教派,却唯独没把萨迦派算在内。萨迦曾被阔端立为乌思藏教派之首,在藏区甚有影响。大王若想要日后控制乌思藏,如今被冷落的萨迦派可是佛祖送给大王的厚礼,大王可不要错过良机啊。”
  我心中一凛。这女子果然不简单。头脑清晰反应迅捷,难怪忽必烈行军打仗时也必得带着她。忽必烈幡然醒悟,压低声音点头:“王妃说的极是。”
  对着忽必烈递了个眼色,察必娇笑着放大声音好让在座之人皆听见:“大王,您身边虽有几位蔡巴噶举的老僧们,可论学识功德,自幼成名的八思巴法师可比他们强了不知几倍。您呀,应该把法师留下继续问道。至于这些什么军政俗务,留在以后商谈可好?”扭头朝向位在下首的八思巴,察必落落大方地探身询问,“妾身可是迫不及待想让法师传授萨迦派特有的喜金刚灌顶呢。两年前在六盘山,妾身便有此打算了。可惜萨迦班智达病重,法师匆匆回凉州,一直耽搁至今。不知法师今次可否一偿妾身所愿?”
  八思巴明白王妃此举意在缓和先前不快的气氛。他是七窍玲珑心,便也顺水推舟地双手合十:“王妃诚心向佛,自当圆王妃之愿。”
  察必巧笑盈盈,连珠妙语如化语春风,满帐篷的男人们连连点头。有了她的斡旋,宴席很快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场面。
  那晚,八思巴被留在忽必烈的军帐中。待到四下无人,我收起隐身幻术,陪在他身边。用了术法后的我总是疲倦得很,很快便睡得不省人事。第二天一早醒来,却看到他两眼顶着黑眼圈,竟是思虑了一整夜。
  八思巴走出营帐,在草丛上掬了把雪搓脸。甩下手中的残雪,他呼出一大口气扭头看我:“蓝迦,我们不回萨迦了。既然因缘巧合碰上忽必烈大王,那是佛祖给我的指示。我们跟他一起去五台山朝圣。”
  “啊?”我一时半会儿拐不过弯来,“那你的比丘戒呢?”
  “只得到时在其它寺庙请人主持了。形势迫急,我必须做出抉择。”他说话间嘴里不时呵出白气,望向头顶白雪的逶迤群山,清俊的眉间写满担忧,“此刻返回萨迦难有作为。我必须留在忽必烈大王身边,等待时机改变萨迦派的不利局面。”
  /////////////////////////////////////////////////////////////////////////////////////////////////////////////////
  “还想继续听么?”我对着他微微一笑,“夜深了呢。”
  年轻人急忙点头:“要听要听。你不是说,天亮后我离开你这里,就再也找不到你了么?我得抓紧时间听你的故事。”
  我笑着从柜子里取出一张厚厚的羊毛毯让他盖上,继续说道:“蒙哥汗将西藏分赐给诸王做封地,使得西藏各教派不得不为自身存在和发展考虑,必须依附于蒙古王室。从此之后直到清代,西藏无论哪个教派想要取得对其他势力的绝对优势,想要掌握西藏的政权,都必须取得中央王朝的支持。而中央王朝也需要扶植这些本土藏人作为其代理人,保证边疆安宁。”
  年轻人喝了口酥油茶润润嗓子,将羊毛毯裹得更紧:“是的。好比格鲁派,之前本不是什么大教派。就是因为五世达赖喇嘛进北京朝见顺治皇帝,取得了在藏区的绝对优势和统治权力。”
  “公元1253年,十九岁的八思巴在云南再次遇见忽必烈。当时的八思巴只是凭着敏感的政治嗅觉做出了追随忽必烈的决定。”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已是万籁皆寂,唯有叮叮咚咚的风铃声不时传入耳中,“处境困难的萨迦派必须重新寻找更大的靠山,所以,与有野心有实力的忽必烈一拍即合。从此,八思巴一直追随着忽必烈,至死乃止。”
  第17章 拜为上师(上)
  第十二章:拜为上师
  要想使自己享有盛名,
  先做对人有益的事情;
  要想修饰自己的面容,
  先去把镜子擦试干净。
  ——《萨迦格言》
  公元1253年末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八思巴跟着忽必烈停驻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等候蒙哥汗下一步命令。军营里每日无所事事,忽必烈便常召八思巴解说佛法。八思巴博强闻记,思维敏捷又谦逊有礼,越来越得忽必烈喜欢。察必王妃趁此又一次提出了让八思巴为她传授萨迦派特有的喜金刚灌顶。
  喜金刚乃是萨迦派最重要的本尊。萨迦派极重视灌顶,认为授受灌顶是一切功德之源和道之根本。
  忽必烈当然同意,还兴致勃勃地要求自己也想得此灌顶。灌顶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戒律。为了这次灌顶仪式,忽必烈的大营特意布置了一番。到处挂着五彩经幡,帐中心设置了一处高台,围以松枝和花束。大冬天里找不到鲜花,察必带领仆众花了三天时间扎出许多绢花。鲜艳的绢花娇姿欲滴,几可乱真。这么精心打扮一番,再置入火盆,营帐内花团锦簇,恍如春日。
  八思巴身着锦色袈裟,头戴五彩大帽,周身隐隐环绕圣洁的光芒,泛出流光溢彩的蕴华。他站在高台前,挺拔的身姿如冬日松柏,唇畔的微笑如春日初阳。他朝忽必烈和察必躬身,低沉磁性的声音似有穿透力:“灌顶源于天竺。每一任国王即位时,他的上师会取四方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祝福国王安康幸福,国家繁荣昌盛。后来,此仪式传入藏地,又分为传法灌顶和结缘灌顶。传法灌顶乃是为奉佛之人所设,结缘灌顶使守灌顶者可以喜金刚为本尊神进行修习。我为大王和王妃授的乃是结缘灌顶。”
  察必连连点头。她今日穿金戴玉盛装打扮,更显雍容气度。侍女小心奉上一个锦盒,察必将盒子打开,露出内里一颗光芒四射的硕大明珠:“法师,我出嫁时父母给我最贵重的嫁妆是一颗产自极西方深海的夜明珠。此珠夜晚光亮照人,佩在身上可避邪狞。今日我将此珠献于法师,以结师徒之谊。”
  坐在一旁波斯地毯上的忽必烈豪迈地大笑:“这颗夜明珠可是价值连城呢,值黄金百锭。看来王妃结缘之心坚定异常,法师你可一定满足王妃的心愿啊。”
  八思巴双手合十,谦逊地躬身接过盒子:“多谢王妃。”
  “为使结佛缘,王妃请随我至灌顶坛奉花。”他指引察必前往大帐中央的灌顶坛,让察必为坛中央的文殊菩萨像奉上绢花和鲜果,然后将佛像前一个晶莹剔透的玉瓶举起,朗声道,“今日所用灌顶之水,是以雪山之颠无人踏践的冰晶,放入此玉瓶融成,在文殊菩萨像前以七七四十九遍经文祝祭。虽非取自四海,然此冰水晶莹洁净从无污染。以此水灌顶,圣洁宁静,福泽万世。”
  念了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