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过。
但是,眼下也是张准考验他们的时候,他们虽然有些抵触情绪,却是不敢公开的表现出来。既然不愿意,又不敢反抗,那只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保持沉默了。
张准微微一笑,端起一个茶杯,轻轻的呷了一口茶,然后娓娓说道:“我问大家”郑芝龙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卢含忠肯定的说道:“垄断了海上贸易。”
张准饶有兴趣的说道:“,他是如何垄断的呢?”
卢含忠不假思索的说道:“依靠他的舰队啊!”
张准轻轻的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你们没有觉察到”这里面,和道路收费”有些内在的联系吗?”
卢含忠满脸茫然的说道:“还请都督大人指点。”
张准点点头”娓娓的说道:,“其实”你们都没有觉察到,郑芝龙垄断的”乃是航线,也就是海上的道路。在大海上航行,和在陆地上行走一样”都是有固定的航线的,要是脱离了航线,就会出危险。”
“郑芝龙的舰队,控制了这些航线。别家的商船”想要从这些航线走”就要得到郑芝龙的允许。怎么得到郑芝龙的允许?当然是主动的上贡了。相信在场的人都知道,要想从郑芝龙的手里”获得海上贸易权,每艘船每年至少要缴纳五千到二万两白银不等的孝敬。这些孝敬,其实就是这些航线的费用。”
卢含忠似乎感觉到一些什么,欲言又止的说道:,“都督大人的意思,是陆地上的航线……”
张准大手一挥,王时德就在他的后面,展开一份大地图。张准伸手指着临清和济南府之间,缓缓的说道:,“大家都知道”南方的货物”到了临清以后,是要转运到济南,然后再分发到各个州县的。从临清到济南”大约是三百里,一般的拉货马车”要走至少三天的时间,疲惫劳顿不说”还耗费了很多的时间”耽误了商机。”
“要是谁在临清和济南中间,修建一条宽敝的水泥道路,可以通行四轮马车的,只要一天的时间”就从临清到达济南。我想,应该大部分的马车,都会选择这条道路。又轻松,又节省时间。按照每辆马车收取一两的银子计算,只要一天有一百辆的马车路过”就有一百两银子进账,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多两银子。”
,,或许”大家觉得,这一点点的收入”还不够零头的。但是,大家要看到,这收费道路,期限至少五十年。一年三万两”十年就是三十万两,五十年就是二百五十万两,足够回本了。何况”临清和济南之间,每天真的只有一百辆马车通行吗?当然不会。如果马车的数量增加,利润会倍增。”
微微顿了顿”张准缓缓的说道:“我不敢说”道路收费的利润,有多么的高。但是,我可以肯定,假以时日,这绝对是一项暴利行业。诸位要是相信我的话,就要先人一步,抢占那些利润最大的道路。要是落后了,那就只有找些偏僻的地方修路了。”
对于自己的这番话”张准绝对是有实践证明的。因为,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二十一世纪”收费公路已经超越了房地产和金融业,成为最暴利的行业。在这一块上投资,绝对不会错的。
从个人的感情来说”张准是反对任何道路收费的。但是,当他成为虎贲军的指挥使,当他主宰者越来越多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口,他开始意识到道路的重要性了。道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是太重要了。简而言之,没有快速的道路”就无法控制整个国家。
在唐朝的时候,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消息传达到长安,已经是六天以后了。骑兵通讯,对道路的要求不高,但是”军队的调动”对道路的要求就高了。特别是军队的后勤运输”没有足够的宽敞的快速道路”简直是悲剧啊!
在过去,国家政权往往对偏远地区的控制能力很弱”总是有山高皇帝远的说法,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道路。好像明国目前的道路”要是坐马车”从岭南的广州出发”前往北京,至少需要三咋、月的时间。为什么?道路太不好走了。
对于虎贲军来说,需要的乃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最好是宽敝的笔直的水泥路。通过水泥路,虎贲军可以随时快速的调动,后勤运输也可以迅速的跟上。这一点,对于发动战役”是非常重要的。
高速公路的建成,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军队的数量。只要这些道路建成,虎贲军大部队调动,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运行,每支部队可以控制的范围,都要大大的增加。
涉及到战略层面的东西,是必须强行推广的。就好像青藏铁路,军事作用非常大”即使赔本都要搞。只有高速公路网建立起来”才能更好的控制这个国家。
要建造这么多的高速公路”单独依靠虎贲军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将民间的资金动用起来。而要让民间舟资金动起来,就必须让别人得到利益。这是肯定的。没有利益”谁愿意给你们虎贲军修路啊?这不是白忙活吗?
正文 第826章 打造一天经济圈
第826章打造一天经济圈
(0826)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常的老百姓出行,是非常艰难的。(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就是步行。正常人每天步行的距离,大概是五十里左右。要是超过五十里,就会觉得很累。按照这样的速度,不要说这这个府到那个府,就是从这个县到那个县,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云南每年上京参加科举的学子,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就从家乡出发,否则,就有可能错过考试的时间。大家想,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在单纯的依靠步行的年代,人们会舍得出行吗?会愿意出行吗?他们最远的出行活动,也就是到镇子上去逛一逛吧”
“大家再看看各地的婚姻嫁娶情况,基本上都是同一个镇子的人互相联姻,因为这样方便会娘家,不用走得太远。要是从旁边的镇子嫁过来,回娘家的次数就要大大的减少,因为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危险也会大大的增加。”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出行的时候,都不会愿意在半路上过夜吧。半路过夜,需要耗费银子不说,安全性还没有保证。这年头,出门在外,谁能说绝对保证自己的安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只有在政治最清明的时候才会出现。”
“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会大大的改善上述的各种情况。高速公路的出现,可以大大的帮助民众减少出行的时间和费用,增加他们的出行次数,加强不同地区民众的交流,从而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很多人的思想观念。”
“我还是以临清和济南之间的高速公路举例吧。要是在平时,坐马车的话,要从临清到济南,起码要走三天,中间还要食宿。要是步行的话,可能要走五天,甚至是六天。”
“在夜晚,你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才能在半路找地方过夜。要是想节省费用的话,就要风餐露宿,安全性没有任何的保证。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被人暗害了。这样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见得多了。”
“因为临清到济南的交通不方便,两地民众的交流,自然不多。平时来往的,估计也就是临清的商人和济南城的商人,两地一般的百姓,相信根本没有什么见面的机会。我相信要是没有什么事,两地的百姓,不会轻易来往的。”
“既然没有见面的机会,相信两地的百姓,也不会轻易的通婚。嗯,大户人家除外。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的确是太不容易了。想要回一趟娘家,在路上至少要走好多天,路上还不安全,耗费的银子也很多。”
“如果从临清出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可以到达济南。又或者是,从济南出发,一天就可以到达临清。那么,这一切就都改变了,两地的百姓来往,必然会频繁起来。”
“只要高速公路修好,济南的婆娘,就可以嫁给临清的汉子。临清的婆娘,也可以嫁给济南的汉子。回娘家的难题,将再也不是难题。回娘家的时间缩短了,成本降低了,安全保证了,两地的人员流动,必然会加速,必然会促进两城之间的更多人联姻。”
“大家想一想,我说得对不对?要是临清和济南,真的只有一天的距离,两地的民众,是不是真的可以随时往来?来一天,回一天,只要两天的时间而已。相对于以前的来回十几天,这样的速度,相信谁都可以接受。”
“他们凭什么速度这么快?就是凭各位的马车啊马车不但可以拉货,还可以载人的。只要高速公路修好了,大家就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马车,在临清和济南之间来回跑,来回不断的运输客人,然后收取合理的费用。”
“比如说,早上从临清出发,晚上到济南。又或者是早上从济南出发,晚上到临清。相信这样的安排,大部分人都会很满意的。只要来了就能坐车,半路上睡一觉,就到了目的地了。要是马车不满员,还可以在半路上客。要是马车超载了,还可以加入更多的马车。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以后大家自己研究解决。”
“有了各位的马车往返,临清和济南的民众,就可以自由的往返两地。不需要自己租车,不需要自己携带干粮,一切,都由你们提供。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掏出一些银子,作为费用。”
“至于这个费用嘛就要看各位的意思了你的马车越是高档豪华,收费就可以越贵。最经济的马车,我看每个人就算收取三钱的银子,只要有十个人,就是三两银子。这三钱的银子,相信很多人都给得起。”
“大家在制定运输费用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钱,还要看到人员的流动。要是你的马车价格低,乘坐的客人多,你的利润自然就高。你要是将价格定的高高的,没有几个人来坐,那亏本的就是你们了。”
张准端着茶杯,娓娓道来。
他的口才其实不怎么好,比较擅长于对下面的士兵放声大吼,却不擅长理论性的研讨。幸好,这些来自后世的理论,只要是正常人,都是基本知道的,他照搬过来就是了。
路通财通,这个时代的人,只能理解到最基本的含义,那就是道路好走了,货物的运输加快了,利润增加了。他们并没有理解到,道路畅通了,两地的交流,也会更加的频繁,这些频繁的交流,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好像临清有大量的民众到达济南,必然会给济南的客栈食肆带来大量的收入。同样的,济南有大量的民众到达临清,也会给临清的客栈食肆带来大量的收入。
后世为什么热衷于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就是因为在一小时商圈,人员的流动,货物的流动,都是非常频繁的,这些,都是商机的所在。只有大量的人流,才能带来大量的商机。
人员的流动,正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田地上解放出来。每个人五亩地,其实无法将人束缚在田地里。在农闲时节,一个壮劳力,完全可以打理十亩甚至是二十亩的田地。
不需要耕田种地的富余劳动力,自然就可以入城打工了。他们的到来,肯定会引起城市结构的变化。城市开办的工场,可以雇请到更多的工人。其他的各项各业,同样可以雇请到更多的人手。这一切,都会逐渐的促进社会关系的变化。
以前,大量人员的流动,往往是逃亡、迁徙之类的,会引起朝廷极大的恐慌。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严格限制民众的出行,严格限制人员的流动。甚至为此不惜违反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结果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明朝在建国的时候,实行严格的路引制度,没有官府发放的路引,是不能出行的。这项制度的目的,其实要是将民众都禁锢在自己的家园,禁止整个社会的人员流动。在开国的时候,情况还好一点,到明后期,这项路引制度就起了反效果了。
最明显的例子,陕西发生了灾荒,大量的民众,试图进入旁边的山西、河南等地,结果遭受到官府的严厉打击,最终变成了农民大起义。其实,在灾荒刚刚发生的时候,官府要是采取得力措施,将部分的难民,分流到江南地区,让他们进入工场,未必就不能挽救这场危机。民众只要有口饭吃,谁愿意造反?
遗憾的是,明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方法。他们只是惯性的认为,人员的流动,是可怕的,是必须禁止的。陕西的灾民,绝对不可能离开陕西,否则,就要祸害到全国。他们要将这些灾民,都硬生生的禁锢在颗粒无收的土地上。这是置人于死地的做法,灾民们不拿起武器起来反抗就怪了。
在虎贲军的控制下,人员的流动,是可控的,是可以发挥积极左宗的。随着人员的流动,不同地域人员的相互触碰,各种各样的思想火花,也会不断的绽放。更多的先进技术,也会得到交流。
商品加速流动,人员加速流动,更大地区的人,都聚集在某一个地方,必然会催生更多的工场,更多的产业。而更多的工场,更多的产业,又会催生更多的资产阶级。
明末,已经有不少的工场主,他们就是最初的资产阶级。本来,他们是有可能改变这个国家面貌的。只可惜,鞑子的到来,让中原陷入了三百年的沉沦。在被鞑子打压了三百年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是奄奄一息,苟延残喘了。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在目前,道路的作用,主要是加速货物的流动,加速人员的流动,将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后世热衷于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张准则准备打造一天经济圈。在十七世纪中叶,能够真正将一天经济圈打造起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比如山东,以济南为中心,就可以打造一个一天经济圈。在这个一天经济圈里面,要囊括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兖州、青州等地。而在山东的东面,又可以以莱州府为核心,将浮山城、登州、莱阳等地,都纳入一天经济圈范围内。
在有了高速公路以后,在山东,只要两个一天的经济圈,就基本可以囊括所有的区域。相对于以前的道路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崭新的飞跃,是前人根本不敢想的。可想而知,在一天经济圈里面,人员和物资的交流,将是如何的方便。
“都督大人的想法,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覃良德忍不住说道。
他完全没有想到,张准的设想,居然是如此的荒谬,如此的天方夜谭。没错,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盐运使大人觉得,张准的想法,的确是太荒谬了,太天方夜谭了。但是,随着张准的慢慢解说,盐运使开始觉得,张准的设想,或许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天方夜谭的。或许,真的有实现的可能。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在于道路。而道路的关键,又在于平直宽敞。这个年代的道路,在城市的外面,最好的乃是用碎石铺设的。要是在城市的里面,最好的则是用青石板铺设的。制约人员和物资往来的,显然是城市外面的道路。
使用碎石铺设的道路,在遭遇雨水的时候,同样会出现麻烦,同样会变得泥泞,同样会变得坑坑洼洼的。普通的泥路,就更加的不用说了。要改变道路的根本情况,只有水泥。
是的,水泥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明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类型,对道路的建设,也是根本性的质的改变。使用水泥混凝土铺设的道路,不怕雨水的冲刷,即使是下雨天,马车都可以照样在上面跑。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同时,水泥路面,要比碎石路面平整多了,对马车的奔跑速度,马车的损耗程度,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泥路上马车每个时辰,或许只能走二三十里。但是在水泥路面上,每个时辰走四五十里,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我的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大家以前都没有意识到,原来修路也可以赚钱而已。”
张准淡淡的说道。
这个年代的人,在思维上,当然不可能和四百年以后的人相比。特别是在交通的问题上,不得不说,明代的人,根本还没有意识到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呢。就好像是清朝的铁路和火车,都是闹腾了好久,才终于开始引进的。士大夫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的确是令人纠结,他们最喜欢坐的,还是十六人抬的大轿啊
其实,道路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利益,政治上,军事上,甚至是科技上的利益,都是显而易见的。政治上,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和控制。在军事上,则可以更快的调动军队。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
技术上的利益,则要稍微的隐晦一些。张准敢肯定,一旦大规模的开展道路建设,凡是和道路相关的技术,都会得到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桥梁的建设,技术肯定会日新月异的。
修建道路,最关键的,还是桥梁和涵洞。有关涵洞的问题,暂时不会涉及,因为虎贲军目前控制的区域,基本上还是平原。第一批修建的道路,应该也是在平原上,没有挖涵洞的必要。但是,需要建设的桥梁,肯定很多。
有关赵州桥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真定府境内的这座桥梁,几乎成了桥梁工艺的典范。然而,在张准看来,石拱桥,其实真的过时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石拱桥的跨度,不可能很大。想要横跨大运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架桥技术是必然要改革的,必然要学会用水泥钢筋混凝土,甚至是沉箱来架桥。
毫无疑问,架桥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所有相关工业的发展,如水泥工业,沉箱工业,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