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不乖-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筱晚暗捅了捅逸之的腰,君逸之便蹙眉问道:“大嫂,你给大哥纳妾,可问过大哥的意思?”
  孙氏脸色略为一僵,楚王妃听着这话不象,就代为答道:“这些事儿当妻子的帮着处置就好,干嘛还要问琰之?况且琰之已经二十六了,膝下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孙氏自己不能生,为琰之纳妾也是应当的。”
  孙氏的脸色又白了几分,面上却还保持着优雅温顺的微笑,俞筱晚瞧着心酸,还是那只簪子害的,就柔声帮腔,“其实媳妇给大嫂扶过脉,只要好生调养上一年半载的……”
  “这话你三年前就说了。”楚王妃毫不客气地打断俞筱晚,“你给摄政王妃治病,倒是两个月就见成效了,给你大嫂就这般不尽心,也不知你是什么意思!”
  孙氏忙笑道:“弟妹尽了心的,只是媳妇没福气而已。”
  楚王妃原想驳她几句,看在她主动为儿子纳妾的份上,张了张嘴,还是忍了。这几年楚王妃的脾气好了许多,没再那般尖刻地挑剔媳妇了。其实说起来,这两个媳妇楚王妃都不大满意,晚儿太善妒,不过她生了一双可爱的儿女,楚王妃却是疼到心尖尖上的,看晚儿也就顺眼了许多;孙氏温柔孝顺,况且处得时间久了,也自然亲近了几分,只是不能生育,却是楚王妃眼里的大过,好在她知道要为琰之纳妾。
  没治好大嫂的病,俞筱晚不好再说什么,君逸之却提醒孙氏道:“有些人不是旁人可以替代的,大哥也不是旁人可以左右的,我劝大嫂还是先问问大哥的意思,别自作主张。”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孙氏听得白了脸,手中的帕子也攥得紧紧的。
  楚王妃不好骂儿子,就从乳娘手中抱过晨儿和璃儿,放在自己坐的罗汉床上,哄着晨儿道:“晨儿,想不想要堂弟弟陪你玩啊。”
  晨儿能懂什么,听到一个玩字就高兴地道:“要、要。晨儿要弟弟。”
  孙氏羡慕地看着这两个雪娃娃似的宝贝,在罗汉床上又爬又滚的。一同给老祖宗请过安后,俞筱晚寻了个时机,小声地道:“大嫂,你肯定会有孩子的,晨儿还等着带弟弟去玩呢。”
  孙氏的眸光淡了淡,“晚儿你的医术是极好的,医了我三年都……我也不指望了。”
  俞筱晚叹了口气道:“去我那坐坐吧,好一阵子没给大嫂扶脉了,看看要不要改方子。”
  孙氏拒绝道:“算了,白浪费药材。”
  “这是什么话?”俞筱晚二话不说,拉着孙氏就走,硬将她拽到了梦海阁,扶了脉后,又开了一张方子,鼓励道:“你这脉象比上回好得多了,坚持下去,一定有效的。你要知道,皇婶可是称我为神医的。上个月,我让文伯去南方寻一味药材,暖宫极有效的,等寻到了,添到这副方子里,我觉得必定能成。”
  孙氏展颜笑了笑,眉宇间却仍有挥不去的轻愁,“多谢……若我有了身子,必定好好谢你。”
  “咱们妯娌间说这些干什么。”俞筱晚轻嗔了一句。
  孙氏真不想谈这个,就转了话题问道:“二弟的府第不是已经赐下了么?你们打算何时修葺?”
  倒不怕俞筱晚以为她在赶人走,府第赐下了,就得搬,这是朝廷的规矩。
  俞筱晚道:“老祖宗的意思,是磨蹭到过完年之后再说。还有大半年呢,修葺也得一两年。咱们府中人是少了些,老祖宗成天说不热闹。”
  孙氏笑了笑,觉得话题似乎又要回去了,忙告辞,“我院子里还有一大堆的事儿。”
  俞筱晚就站起身来送客,又劝慰了孙氏几句,要她不要着急。
  孙氏只笑不语,匆匆地走了,刚回到沧海楼,君琰之就回府了,孙氏忙迎出去,接了夫君进屋,亲手服侍着更了衣。
  君琰之在二门处遇到了特意堵他的逸之,已经知道楼里多了一位小佳人,听说相貌与气质都与妍儿神似,他不禁动了见上一见的念头,只是想见一见,倒没别的多余想法。
  更好衣,他便好整以暇地坐到竹榻上,闲适地问及孙氏今日都忙了些什么。
  孙氏含着笑与夫君叙话,心底里却一点一点地漫上了酸楚。琰之绝对是一位好丈夫,他几乎没有陋习,下了衙就会回府,也不会象别的男子那般高傲地等待妻子的服侍,他待她很温柔,会关心她的生活、关心她的感受,遇事也多同她商量。虽然她知道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人,可是一开始的她,坚定地认为,她总有一天,能将其取代,若是……若是她能为他生下几个可爱的孩子的话。
  想到这儿,孙氏便漾起一抹笑来,“今日我家的远房表妹过来见我,我顺便留她多住几日。要么,现在让她来给爷请个安?”
  君琰之淡笑道:“既是你的表妹,应该要见的。”
  孙氏将帕子攥得紧了几分,扬声让人传雪儿过来。
  君琰之略带些期望地看向雪儿,旋即,就有些失望了。逸之说她与妍儿神似……哪里神似了?虽然这相貌是有七八分相似,可是他却能一眼分辨出来,或者,哪怕是生得一模一样,他也能分辨出来。
  不是就不是,再相似,也不是。
  君琰之忽而就明白了,他的心里,妍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就算……就算为了传承香火,他必须得纳妾,他也不想对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妍儿,因为,那会亵渎了妍儿,也侮辱了他。
  面对雪儿的羞涩与局促,君琰之淡淡地笑道:“只管将这当成自己家里,不必拘束,府中的池荷开得最是好,京城闻名,表妹多住几日再回府吧。”
  雪儿讶然地抬起头,瞥了君琰之一眼,忙又求助般地看向孙氏,孙氏知她的意思,忙看向夫君,君琰之也神色温和地回望住孙氏,眸光静谧如子夜,令孙氏只想永远沉溺其中。她张了张嘴,可是那句“她是我为爷纳的妾室”,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君琰之淡笑道:“别傻坐着了,用膳吧。”
  用过晚膳,雪儿被丫鬟们带了下去,君琰之握着孙氏的手进了内室,轻缓地道:“今儿遇到了逸之和晚儿,她说你的脉象好了许多,那药方让丫鬟们去拣药了没?”见孙氏不回话,他就继续道:“晚儿说了,药不能断。你好好儿地调理身子,别去想些有的没的。有些事情……若是我想做,当初就能做,当初没有做,现今也不必做。”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是喜欢真正的嫡子。”
  出于男人的自尊,君琰之自不会在妻子的面前剖白什么,就象当初不能确定妍儿的感情之时,他也从未对妍儿表白过一般。不过这样模糊的话,孙氏却是听明白了,当初他若想纳曹姑娘为妾,以曹家的地位,根本就阻止不了,他所说的当初没做,现今也不必做,是让她不必再将特意寻来的雪儿,纳为妾室了。
  尤其是最后一句,令孙氏的心中一暖,他都没有放弃,她为何要自卑自怜?孙氏顿住脚步,君琰之挑眉回望,不明白她怎么不走了。孙氏温柔地笑道:“我让丫鬟煎药去,现在时辰尚早,还来得及服一剂。”
  君琰之微微一笑,松开了握着她的手的手,孙氏朝他福了福,旋身出了内室,屋外响起她交待丫鬟的声音,君琰之的唇角勾了勾践,这才是能陪伴他一生的妻子,坚强、自信,而妍儿……只能是印在他心底的一幅画了。
  对于孙氏愿意配合治疗,俞筱晚是极为高兴的,仔细地写了几大张纸,要她注意饮食、起居,还教了她一套五禽戏,可以强身健体。
  相较于平静的楚王府,京城里却是热闹非凡的,名门世家家主的脖子都等长了,才等到小皇帝终于可以选妃的这一天,礼部的令文早就下发到了各知州处,各省各府的名门世家,都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女儿推举出来,别说问鼎凤位,就是仅被封册为最低等的才人,对整个家族都是巨大的助力。
  小皇帝这会子正对着一桌子的画卷叹气,看得太多,已经看花眼了,一开始还有几个可以令他惊艳,现在真的瞧不出什么来了,似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真让换个人来瞧瞧,可偏偏这种事无法假手于人。
  吕公公躬着腰,踩着猫儿一样轻微的步子走进御书房,小声禀道:“陛下,韩世昭大人求见。”
  小皇帝笑道:“宣。”
  吕公公出去,引着韩世昭进来,然后退出书房,反手将门关上。
  韩世昭的目光在御案上的画卷上溜了一圈,含笑道:“臣恭喜陛下。”
  小皇帝摇了摇头,笑叹道:“只是嫔妃的人选,皇后是从八大世家之中选,朕无法自专。”他揉了揉额角,问道:“兰家那边怎样?皇兄那儿呢?”
  小皇帝成了亲,理论上就可以亲政了,摄政王会不会愿意将手中的权交出来,太后会不会趁机将兰家的女儿选为皇后,都是他要防范的事情。
  韩世昭轻声地禀报,“兰家那边早就钻入网中了,只等陛下想何时收网,光是私卖御赐物品,就足够将其贬为庶民了;摄政王那儿,倒是一派平静,王府里也同平日一般,并未有过多官员出入。”
  难道皇兄对权势真的没有兴趣?小皇帝微微眯了眯眼睛,伸出修长的食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敲,“得让皇兄尽早表明立场了。”说着笑了笑,“有些事情,还是让母后出面比较好。”
  提及太后,小皇帝的眸色更沉了些,他的母妃,如今还不知在天涯海角,他身为人子,如何能让太后逍遥法外?
  小皇帝交待了韩世昭一些近期的事务之后,便摆驾去了慈宁宫。
  太后正在替他看画像,不过太后手中的画像,都是未来的皇后人选。太后含笑道:“皇儿你自己也来瞧一瞧,看谁最入你眼?”
  “母后替儿臣挑便是了,儿臣相信母后的眼光。”
  太后满意地瞧着小皇帝笑了,却不说她看中了谁,将画卷交给魏公公,问起他今日的起居。小皇帝恭顺地一一作答,然后提到今日来此的目的,“今日皇兄同儿臣议了一回国政,皇兄直言儿臣还是略为稚嫩了,不足以压服群臣。儿臣的确是如此觉得,因此儿臣打算,大婚之后,还是由皇兄主理朝政,待儿臣掌握了御臣之前,再行亲政。”
  太后脸上的微笑顿时凝住,沉声问,“这是皇儿你自己的意思,还是摄政王的意思?”
  小皇帝迟疑地道:“是皇兄建议的,儿臣也觉得有道理。”
  太后的胸口憋了一股气,可是见小皇帝俊朗的脸上还有一团稚气未褪,慒慒懂懂的,忽然觉得,他有这项认知,也是有好处的,只是,摄政王必须除去了,小皇帝已经成年,对方一定会有所行动,她必须先发制人。于是太后便笑道:“皇儿心中有成算便好。”
  母子俩又说了一轮话,小皇帝才摆驾回宫。待小皇帝一离去,太后立即唤来了魏公公,如此这般地叮嘱一番,“切记!必须双管齐下!”魏公公轻声应下,退出去办差。
  次日一早,良太妃就将摄政王宣入了她的宫中,颤着声音道:“太后……她手中有了当年母妃对付端妃的证据……皇儿,咱们不能等了,必须……必须将小皇帝拉下龙椅。”
  摄政王只是微微地蹙了蹙眉,淡漠地道:“母妃你想得过多了,曹清儒如今心智如同孩童,葛太医早已经不见踪影……”
  “葛太医在太后的手中!”良太妃失控地叫了起来,“若是让宗人府给证实了,母妃会怎样,你应当很清楚!”
  摄政王这才正色凝神,仔细思索起来。若是当初被先帝发觉了,要如何处置,全凭先帝一句话,可轻可重;但若按着律法来处置,母妃的封册就会被收回,贬为庶人,终身在宫中服苦役,因而他不能不谨慎。但若说到谋位,摄政王还真没想过。以前没有立太子的时候,是有过幻想,听闻立皇弟为太子,他也有过怨气,但他不是一个喜欢与天抗命的人,谋反这种事,成功的可能远远小于失败,一个不慎,就会遗臭万年。
  况且,谁都不知道,立储圣旨颁下之后,先帝曾找他促膝长谈过一宿,指出他性格上和行事上的几个短处,明确地告诉他,正是这些缺点,使他只能为相,不能为王。他自幼就崇拜父皇,尽管万分不甘,却仍是努力调整情绪,想当一名旷世贤臣,谁知兢兢业业到如今,竟被逼到这个份上。
  良太妃见儿子迟迟不表态,急得再三催促,摄政王最后却只给了她一句话,“容孩儿再仔细思量思量。”
  摄政王回到府中,就让侍卫将王妃请到了前院书房。前院里的布署是最严密的,摄政王妃知道王爷必定是有极重要的事要与她商量,忙收拾打扮停当了过来,见到王爷一副郁结于心的模样,心中就打了一个突,陪着小心问道:“王爷,宣臣妾来有何事?”
  摄政王拉着王妃坐到自己身边,将母妃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摄政王妃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问道:“那王爷打算如何呢?”
  “我也不知。”摄政王拧着眉头,“这些年我虽也在朝中培植了人脉,只是却没到可以篡位的地步,轻率行事,只会让整个王府一夜颠覆。可是,我又不能置母妃不顾。”当年的事,他最先没有参与,但后来知晓了,却也没有反对和阻止,“况且,母妃若是定了罪,我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摄政王妃也觉得为难,只能笑着安慰道:“时辰不早,不如王爷先回后院用膳,总不急于这一时,陛下纵使明日便亲政了,想将朝政理顺,没个两三年,是不成的。况且,不是说端妃娘娘的脉案都销毁了么?只凭一名潜逃的太医的供词,难道就能将母妃入罪?咱们徐徐图之,想办法将太后手中的证据给毁了,只凭太后的言辞,是不能给母妃定罪的。”
  摄政王听闻之后,觉得颇为有理,便与王妃一同回了后院。才进二门,就有丫鬟喜气洋洋地盈上来,发觉王妃也在,小脸上的笑容就是一僵。王妃眉头一挑,向着夫君道:“孔孺人身子有些不爽利,我替她宣了太医。”然后又朝丫鬟淡声道:“太医是如何说的。”小丫鬟只得小声禀道:“太医说,是滑脉,有一个多月了。”
  摄政王妃的眼睑就垂了下来,她几年未曾有喜讯,因而前两个月,就将妾室们的避子汤停了,孔孺人就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子,还真是……有福气啊。
  摄政王的唇角勾了起来,回身对大管家东方浩道:“赏孔孺人妆花缎十匹、玉如意一对,百婴杯一套。全府下人打赏。”又看向一旁的小丫鬟,淡声问,“此等喜讯,你为何不先报与王妃,而是在此等本王?”
  小丫鬟一怔,结巴道:“啊,是、是、是因为……”
  摄政王面色一凝,冷声道:“不敬王妃,杖二十,流放北疆。”这等想越过王妃报讯的丫鬟,必然是受了孔孺人的指使,只是摄政王现在不可能去处置孔孺人,但是杖责小丫鬟,而且还是由他亲自处置的,就是侧面告诫整个摄政王府的人,不论谁,不论她立了多大的功劳,也别想越过王妃去。
  摄政王吩咐完毕,就背负双手,悠然地往主院而去,摄政王妃跟在他身边半臂远处,唇角不自禁地飞扬起来,听到喜讯却没有去孔孺人处,也是打了孔孺人的脸了。想到王爷如此敬重自己,护着自己,可是自己却不能为他诞下嫡子,摄政王妃的心情顿时又变得沉甸甸的。
  ……
  “那就依卿家所言,选兰慧云为皇后吧。”太后满意地颌首道。
  终于让太后满意了,礼部尚书及一众官员这才松了一口气,躬身退了出去,开始准备册封大典。
  待宫殿之内静了下来,太后便陷入深思,放出风声之后,原以为摄政王会立即行动,哪知一晃过了两月余,展眼入秋了,摄政王那边还是没有一点动静,“难道他之前没有一点准备?”
  魏公公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垂首听着,太后又自言自语了几句,缓缓地道:“去……”
  话未说完,就听得殿外传来焦急地脚步声,魏公公的徒弟匆匆跑进来跪禀道:“太后,兰国公夫人使了送信入宫,言道兰世子和兰七公子被抓了。”
  “什么!”太后惊得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怎么会……是哪里派人来抓的?”
  “回太后话,是大理寺下的拘票。”
  “去,立即到大理寺问清楚,到底是什么罪名,另外,宣定国公及夫人觐见。”
  “禀太后,定国公府已被重重包围,不许任何人等出入了。”
  太后只得另下指令,“宣李大人、秦大人、赵大人入宫。”
  小太监硬着头皮道:“禀太后,这几位大人都、都被抓入大理寺了。”
  太后震惊得无以复加,瞪大眼睛看着眼前跪着的心腹太监,好半晌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气,咬牙切齿道:“必定是摄政王!”
  魏公公对此却心存疑惑,“若是摄政王爷为何不直接对着陛下来,而要对着您呢?他就不怕惹怒了您么?”
  太后睁大眼睛冷笑,“他!他恐怕已经知道,哀家手中的证据都已经被毁了,根本不可能将良太妃如何,才这般斩断哀家的手足,他日后才好对付陛下。”
  原本太后是让葛太医保留了端妃所有的脉案,可是没有想到,葛太医竟会毁了脉案,潜逃出京,她一直追杀,却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好不容易打听到葛太医被押解入京,忙派了暗卫去劫人,到了地儿,暗卫发觉葛太医已经被人杀死了,只得掩埋了葛太医的尸体。她恐吓良太妃,算计着摄政王为了不使当年的事情暴露,必定会对小皇帝不利,极有可能带兵逼宫,她连救援的人都已经安排好了,只等摄政王杀了小皇帝,她就带兵杀了摄政王,扶软弱的康王登基。康王的身子如何,太后是最清楚的,活不过两年了,但是康王妃年初诞下了嫡子,她就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扶稚儿登基,垂帘听政了。
  所有的一切都规划得极为美妙,怎奈摄政王不按牌理出牌,直接找上了兰家!
  太后努力沉了沉气,缓缓在榻上坐下,过了一会儿,平静地开口,“先去大理寺问清楚,抓知存和知仪是以什么罪名;二则,让平南侯悄悄调十万,在京郊候命。楚王府和晋王府、越国公府都给我监视进来,一有不妥,就将贺氏和俞氏、姜氏抓入宫来。另外,让她处理了摄政王,一劳永逸。”
  魏公公领命退下,太后又将自己的计划仔细捋了一遍,觉得滴水不漏了,这才好整以暇地等待魏公公的回讯。
  魏公公办事得力,很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