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3)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38 本章字数:1274
“这次任务有特殊性。我们的安保工作还是做得很扎实的,从各国政要的贴身警卫,到各个会议场所的特警机动力量,到政要经过路线沿途的武警岗哨,连居委会戴着红袖标的阿公阿婆都参与了安保工作,所以可以说上海峰会的安全系数是很高的。那么从最坏处考虑,我们还是要有狙击手来构筑一道防线。不过说实话,狙击手开枪的机会很小,几名狙击手同时开枪的机会就更小了。但是,安保工作是不出事则已,出事必须干脆利索地在第一时间解决。一旦出现情况,狙击手必须做到一枪命中,那么我们给狙击手按照狙击水平编号,就是为了发生情况时让最有把握的狙击手射击。”
田敏和冯仑听了,连连点头。腾建军说:“王耀同志,我们大队有一个狙击队。现在狙击队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这次安保工作的挑选和考验。等你休息好了,我们就进行狙击选拔考试。”
王耀一挥手:“我没问题,时间紧迫,今天就进行选拔。”
狙击队选出22人参与选拔。腾建军按照“上合峰会”安保任务可能出现的情况,为狙击手们规定了几种想定射击。按照考试要求,狙击手们在射击时,只有一次击发机会。靶子均为人形靶,听命令向100米外的人形靶的眉心、躯干、四肢等部位射击。考官从命中精度、射手击发的时机等几方面因素综合评比。射击考试时,王耀警官拿着一个望远镜,细致地观察着每一名射手。
特种大队的狙击手们都完成得不错,差距微乎其微。
王耀没有说话。腾建军命令:“距离增加50米,每人一发弹。”
150米,难度上来了。一轮射击过后,射击场上还剩下10人,都是士官。
腾建军命令,剩下的10个人进行100米移动靶射击。
所谓移动靶,就是在靶位上修建了一条轨道,一辆上面装有人像靶的小车在轨道上滑动,射手向移动的人像靶射击。腾建军偷偷看了一眼王耀,这位年轻的警官依旧举着望远镜,看得津津有味,就是一言不发。
每人还是一发子弹,要求击中移动人像靶的眉心。
移动靶在轨道上跑了五个来回后,结果出来了。一名狙击手脱靶,9名过关。
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腾建军命令:“再打一次!”王耀跟着说了一句:“靶子不要匀速移动,变速。”
旁边的田敏听了,忍不住一笑,扭头对冯仑说:“这小警察还真贼,招数不少。”冯仑眯着眼点了下头:“一号,颇有你年轻时的风采。”两人相视而笑。
步话机里传来靶位哨兵呼叫:“参谋长,咱们移动靶没有变速挡,只能匀速。”
腾建军听了有点火儿,“你开动中急停几次不就是变速了吗?动动脑子!”举着望远镜的王耀蔫蔫地乐了。
射击重新开始。与刚才不同,移动靶每跑一次,都要中途急停两三次,随后高速启动。狙击队还真没练过这个,于是又有三名狙击手被淘汰,剩下的6名狙击手,成为赴沪执行“上合组织”上海峰会安保任务的狙击手。依据考试成绩,腾建军给这六个人排了名次,何准成绩第一,呼号“1号狙击手”,苏琪成绩第六,呼号“6号狙击手”。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4)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0 本章字数:981
腾建军排好顺序后,王耀提出,由他出题让6名狙击手加赛一轮。王耀快步走到6名狙击手面前,指着靶场外天空中的乌鸦说:“一人一发子弹,打下一只乌鸦来。”
特种大队靶场的靶位后面与一座山相连,整个山坡靠近靶场的这一侧都属于靶区范围,人员一律禁止入内。也正因为没有人的干扰,这面山坡上的各种动物愈发多了起来,特别是乌鸦。这面山坡上栖息着一大群乌鸦,整日聒噪不止。王耀一进靶场,就想到时候可以加赛一场,就让狙击手打飞行中的乌鸦。其实即便打不中,王耀也不会把选定的狙击手退回,他出此招,就是想看看几名入选狙击手的看家功夫。
王耀还要给狙击手们增加些压力:“开枪没击中乌鸦的,取消任务资格。注意,瞄准时间不能超过10秒,超过10秒,取消射击机会。我来计时,6号先来。”
苏琪举枪,瞄准……
枪声迟迟没有响起。众人看到,苏琪的枪口不断地调整方向。很快,10秒钟过去了,苏琪没有扣动扳机。
“5号!”王耀的声音透出了不满。
5号狙击手与苏琪一样,费尽力气也没能锁定目标。
“4号!”……
“3号!”……
“2号!”……
5名狙击手都没有扣动扳机。其实,王耀的这个考试题看似简单,但真正端枪试一下,就知道它的难度了。鸟在空中飞,你不知道它下一秒钟飞行的方向。乌鸦的个头很小,飞行又快,在几十米外的空中,你想用瞄准镜捕捉到它异常困难。
腾建军轻轻凑到田敏耳边:“1号,王耀这小子瞎整啊!这他妈谁能打得着?”
田敏没吱声,静观其变。
“1号!”
“报告!”
何准举手喊停。现场的田敏、冯仑和腾建军等人都愣住了。田敏先是一愣,马上又眯起眼睛微笑起来。冯仑见状不解。田敏说:“这小子肯定能打中!”冯仑不信:“好歹我也打了十几年枪了,这么打怎么可能把鸟打下来?1号,他要能打下来你就直接给他一三等功。”
面对何准的举动,王耀也很意外。看着中国陆军精锐狙击手们在自己出的题目下一个接一个地挂了,王耀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爽”。但是,这“爽”被何准打断了。王耀有些恼火:“你怎么回事?”
“报告,我可以打中那只乌鸦,但要换枪。”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5)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2 本章字数:1175
王耀心里着实吃了一惊。他绝对没料到一名狙击手会向他提出这种要求。王耀考虑了几秒钟:“可以。”
何准向腾建军报告:“报告参谋长,我请求调用霰弹枪。”
说来也巧,霰弹枪是特种大队刚刚添置的装备。在一些反映外军特种部队的书籍和影视中,经常可以看到霰弹枪,但是解放军特种部队的制式装备里却没有这种枪械。不久前,大队长田敏在一次与外军进行城市战交流之后,拍板决定添置霰弹枪。霰弹枪调来后,田敏让狙击队试用了一次。其实,霰弹枪并不是狙击手的装备,但是霰弹枪调来时靶场上只有狙击队在训练,于是,何准也就阴差阳错地试用了一下霰弹枪。今天,何准觉得王耀的要求用88式狙击步枪很难完成,于是便想起了前两天试用过的霰弹枪。
何准提出要求,看似是把一个难题抛给了腾建军,但实则腾建军从心里往外感到痛快。腾建军对王耀打乌鸦的这个考试并不认同,刚才在一旁,看着特种大队自己选出的5名狙击尖子一个接一个地落马,他这个特种大队参谋长心里有多窝火可想而知。现在,古灵精怪的何准提出这么一个要求,腾建军看到了一丝希望。腾建军说:“可以,通信员,取霰弹枪。”
通信员一溜飞奔从枪库取来了霰弹枪。何准接过枪,把装满子弹的霰弹一颗颗填入枪膛。王耀虽然也是老行伍了,但是还真没见过霰弹枪,便凑近看着何准摆弄。装弹完毕,何准冲身边的王耀报告:“报告!1号狙击手请求射击!”
王耀回复:“可以射击。”
刚才几位狙击手都干瞄没有开枪,所以乌鸦们感觉不到身边已是杀机浮现,仍然在山坡上方盘旋。何准举起霰弹枪,略一瞄准,对准最近的几只乌鸦扣动扳机。
“轰!”一声枪响,几只乌鸦像木头一样直挺挺地栽了下来。山坡上的乌鸦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怪叫着向远处飞去。片刻,困扰特种大队多年的乌鸦吵闹声消失了。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用狙击步枪打飞行的乌鸦,就像拿着榔头砸苍蝇,而用霰弹枪打乌鸦,就好比换上了一个顺手的苍蝇拍,一下子就搞定了。
“报告,目标被摧毁。1号狙击手何准!”
王耀看着眼前这个小个子士官:“行,兄弟,1号狙击手选你没选错!跟我回上海!”
狙击专题之十三:
巷战中的狙击手
何准跟着王耀去了上海,从而又引出一个狙击新问题。随着城镇化趋势在世界范围的展开,城市战是未来特种部队狙击手不得不面对的战斗。对于狙击手来说,城市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恐怕没有一名狙击手喜欢在城市中作战,那里比野外战场更加危险;另一方面,巷战中狙击手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战果。当然,狙击手是否喜欢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未来战争中的城市战将无法避免。作为战士中的战士,狙击手无可回避。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6)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4 本章字数:1462
在城市里如何行进?
城市战中,双方态势错综复杂,两军阵地犬牙交错,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房屋都是火线。那么,没有潜行的条件,狙击手应该如何行进呢?
笔者曾经用这个问题考过解放军狙击手何祥美,他的回答是:如果必须通过街道,要沿街巷左侧行进。没错!在战时被迫通过街道时,绝大多数情况下狙击手会沿街道的左侧行进。与走在路中或右侧行进相比,左侧行进至少有两个好处:更为隐蔽,狙击手可以快速闪身躲进路边的房屋;便于快速还击,狙击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右肩抵枪射击。当然,这是对于惯用右手和右脚的狙击手而言的,如果是左撇子,则刚好相反。
请注意,左侧行进是狙击手通过战区街道的方法,但有个前提:不得不通过街道。喜爱狙击的读者一定记得电影《兵临城下》中,苏军狙击手瓦西里在巷战中机动的一些场景。整部影片,瓦西里几乎没有沿着街道走过,他是在废弃的楼房内穿行,在厂房中的管道里钻来钻去。这不是导演的杜撰,狙击手在巷战中机动,更多地要从内部穿过建筑物,而不是绕行。如果战区有地铁隧道、下水道等管道,那再好不过了,一定要加以利用。相对而言,在建筑物内部,直接处于敌火下的概率相对较小。《兵临城下》中,瓦西里的一名狙击手战友,就是在跃过厂房被炸毁的楼板时,由于身体暴露于建筑物外的一瞬间被击毙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称这种作战方法为“老鼠挖洞”。事实上,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在巷战中也使用这种战法。电影《集结号》中九连巷战攻击的场面,曾经受到一些军事发烧友的质疑,理由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解放军似乎更应该使用穿墙机动的战法,而非派部队沿街道强攻。
城市战中,几个狙击小组可以采取“蛙跳战术”,配合机动。简单地说,3个以上的狙击小组可以用一个组占据便于发扬火力的掩体担负掩护,另两个组前进,分别寻找掩体。行进中,至少有一个狙击小组能够提供掩护。这种行进方法比起单个狙击小组机动,安全系数要大得多。
选择一处安全的掩体
什么样的房屋适合狙击手栖身?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恐怕是至今仍战斗在伊拉克的反抗武装的狙击手。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选错了掩体,就意味着狙击手生命的终结。城市中,高楼林立,房屋密集。狙击手的观察视野远远小于野战,通常不到100米。在这样短的距离上射击,警方狙击手求之不得,而对军队狙击手来说,实在是太近了。因此,城市战狙击手掩体的隐蔽性好坏,比野战时更为关键。
在城区选择狙击掩体时,一定要避免选择那些有很多窗户的建筑。多窗的房屋,敌人可以在不同角度观察你的动静。此外,窗户多还有一个弊病。要知道,建筑物在平时和战时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多窗的建筑,特别是那些通体落地窗的大厦,平时看起来非常现代、壮观,然而炮声一响,碎玻璃会像下雨一样溅落。每块玻璃碴,就是一把锋利的小刀。在以往的城市战中,被房屋溅落的玻璃杀伤的战士不在少数。
选择楼房作为掩体时,狙击手应当选择几层为好?从控制范围来讲,当然是楼层越高,射击范围越大,但有一点要注意,最好不要选择顶层。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结实,因此选择中高层而非顶层作为掩体时,掩体的上方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坚固的顶。选择好房间后,狙击手最好用沙袋堆放在房间的临敌一侧,起到加固作用。狙击手还可以在自己潜伏的位置前方挂一个薄纱网,这样不容易被外面发现。这就好像高档轿车里的后窗遮阳帘,司机可以透过它看到外面,而外面的人却很难透过遮阳帘看到车内的情况。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7)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6 本章字数:1044
高处的狙击掩体还有一个好处——城市巷战,步兵在巷战突击时,常常要借助墙角、花坛等物体作为掩蔽物。而这些对于身处高处的狙击手来说,所有步兵依存的地面物体,都已无法为其提供掩护了。
学会指示目标
城市战中,狙击手除了要击毙敌方人员,还要通过其携带的光学瞄准镜,观察敌情,并将敌情汇报给己方指挥员。这就考验狙击手指示目标的本领。
指示目标,每个狙击手都会,然而在城市战中,指示目标还真不太容易。我们不妨来做个试验。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位同伴的话,请与他一起站在窗户旁,共同远望。你选择一个建筑,然后用语言描述给同伴,看看他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会。
事实上,这试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点难度。城市里建筑林立,狙击手等于是在众多的干扰物中,能把目标准确地与其他建筑区分开来。还是举个便于理解的例子:你要在一群人中,为同伴指出你的弟弟,你会怎样说?“戴蓝色帽子的那个人。”“最高的那个人。”“唯一不戴眼镜的那个人。”同样,指示建筑物也应该挑出其最显著的特点,比如狙击手应当这样指示目标:“顶层有2个大转盘的大楼。”“通体都是蓝色玻璃的大楼。”“3栋同样的红色小楼中间的那一栋。”像这样的训练,狙击手应当日常多多练习。
学会了指示目标的技巧,我们再来看看哪些目标是狙击手应当着力寻找的。
○敌班组武器阵地
○敌前沿指挥部
○敌火制区
○敌火力盲区
○敌掩体及阵地
○便于我军通行的隐蔽路线
城市测距与测风
测距与测风,是我们以前讲过的内容,不过在城市环境中,这些课目都有了新的变化。
先说测距。事实上,城市测距要比野战测距容易。在城市环境中,很多常见的物体都是有规律的,便于狙击手测距时参考。比如,路边电线杆以及停车收费表的间距、马路上车道线的宽度、构筑马路牙子的砖块、楼房阳台的宽度,等等。作为有心人,狙击手应当多记一些这样的数据,以便在战斗时得心应手。
城市战测距中有一个问题难度较大——俯射和仰射的测距。狙击手的掩体有可能选择在高楼上,那么对地面射击,或是对不同高度目标射击时,仅仅水平测距是不够的,必须加上俯仰角度的衡量。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几何问题,勾股定理就能解决。狙击手只需牢记这个公式,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弹道距离2=水平距离2+垂直距离2。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8)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8 本章字数:1363
再说测风。这要比野战测风困难得多。城市中的风向是最复杂的,每一栋建筑都相当于一座人工山崖,每一条街道就是一条人工峡谷,当如此众多的山崖和峡谷会集在一起时,判别风向可想而知有多难。一般说来,风在街道中会沿着中轴线走。到了路口,几个方向的风会集在一起,那里的风向很乱。因此,狙击手在刮大风时,应当慎重选择穿越十字路口的射击路线。除非距离在100米内,否则弹道偏移很难判别。
城市中的风向还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当一座低矮的房屋被一些高大的楼房环绕时,这一地区就会出现旋风;再有,地下通道、地下铁路的出风口,也会对子弹飞行产生影响;还有,在一些繁华地段会出现一些很怪的气流,它们究竟如何形成很难解释,好在这些气流的延续地段比较短,因此对狙击的影响不是太大。
城市中的风向如此复杂,那么狙击手应该借助哪些手段来判别风向呢?烟是一个好帮手。城市中会有很多烟,有的是从烟囱里冒出,有的是从饭店的排风口冒出,有的甚至源自街边的烧烤。这些烟就像滴进水流中的墨水,将风的流向、大小清晰地展现出来。如果没有烟,瞄准镜的幻影也可以作为参考,具体技巧我们在《狙击教程之测距与测风》一文中有过介绍。
警方的狙击手远比军队狙击手幸运。在美国,如果歹徒劫持了人质,那么警方会在其周围拉起警戒线,警戒线上布满了小三角旗。这些小旗绝不像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的仅仅是装饰,它们实际上在悄悄地为警方狙击手报告风力与风向。
巷战火制区的学问
狙击步枪的理想歼敌距离是300米以上,然而即便是世界上最宽阔的街道,也不可能有300米。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交战双方的距离常常仅为数十米。在这样的距离上,狙击步枪的效能远不及步枪和冲锋枪,狙击手的价值反而不如普通步兵。
要想在城市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狙击手的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与敌人保持足够的距离。街道的宽度是不变的,但狙击手可以改变火制区,从而拉大与敌人的距离。如果狙击手向狙击掩体当面的敌人射击,与敌距离仅隔一条街道,不过数十米,敌人很容易发现狙击手的掩体位置,并且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步机枪火力,甚至手榴弹和迫击炮来摧毁狙击掩体。敌方甚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