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伯牙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章节
浣溪沙

  巧砚藏香幽趣深 ,残帘未卷隐佳人, 梦回山枕倚溪亭。

  破扇长吟催浓暮 ,幼虫吸血奏清音, 房东索租恐难应。

  如梦令………闲游

  食蔗古坡深处,兴尽笑声环路。瓜果兽长啼,烧起一滩黑露。

  吃否?吃否?却是碳灰迟暮。

  临江仙………求学

  忆昔层楼楼上醒,坐中多是豪英。学林白露散冷香,丝梦喧嚣里,立雪到天明。    寒窗十年今恒愣,此身虽在堪惊。忽踏小阁觅一听,法学多少事,全在我今人。

  蝶恋花——四月

  灯残漫洒离人影,憔悴栏杆,山茶怜幽静。唤醒两帘红肿肿,泪儿落尽彩萧冷。    云和非烟啼梦境,乱了微风,兰芷香难鸣。思绕天涯藏古井,水寒萍远空相映。

  醉花阴……一念

  薄雾停云愁扫昼,破瓦尘淋透。清明雨纷纷,人渐消魂,黯然黄昏后。    伯牙流水琴声漏,断了弦独奏。去路似伊阻,风卷轻舟,浮生沧海逗。 

  采桑子………观书有感

  年少诗赋动东方,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功名过后人寂寥。 

  迟暮书画震江南,醒也无聊。睡也无聊,闲心无奈思鹊桥。

  愁眠寒山寺

  碧瓦黄墙落树丛,石板小巷枫桥头。

  通幽曲径藏古柏,月落霜天到钟楼。  

  迟别赋

  撩微风兮风细细; 发不乱兮人清丽。

  残影孤灯兮栖桂树, 数寒星兮人还离。

  偶感

  报晓有余篇,金鸡啼流年。 千年逗沙笑 ,九曲江山遥。 

  一鸣万马绝, 拈花王侯消。尘世惊风起, 卷云雪花靴。

  忆东方

  东方好,鱼书浮砚池。蝶不恋花花自恋,景不醉人人自醉。一丝冷梦香。    东方忆,最忆淡浮萍。烟淡雾轻逗鸟语,山幽石静浣空竹。谁不道其殊?    东方忆,其次忆香山。小径彷徨留低谷,仙侣一心寻鹤无。只在梦中出。

  自在天

  无须山居与海涯,心自在天即为家。 

  万物化禅一语道,谁似吾心飘天涯。 

  常羡鹤立梅香舞,又厌俗务碍眼狭。

  化得一身真风骨,千年仙风锁袈裟。

散了文
人淡如菊

  破例的使用了安妮的<<人淡如菊>>,只因喜欢她的纯简。她的那句“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会显得淡薄”。

  1

  风筝。落。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在夜色中,用她清澈如水的眼神对一个小男孩说,断了线的风筝还没回到它起飞的地方吗?小男孩不假思索的答道,“若有缘,纵使相隔千里,依旧能不经意间相遇;若无缘,即使两眼相对,依旧会被风沙朦住双眼”。此时,许魏的歌声响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长久的在操场上空定格。夜色中渐行渐远的两个背影,一点点地在漆黑中蒸发,散去。那年,我十七岁。正如小4般,骑着单车,吹着口哨,悄然行走于校园与家之间,两点一线,简单得几近透明。晨读。自习。熬夜。在天堂与地狱间徘徊,最终我去了天堂。朦胧地步入大学的殿堂,隐隐约约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如风筝断线般的感伤,慢慢滋长,离开故土,离开家人,离开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2

  破碎。阴影。阿哲有首歌叫<<白月光>>,里面有一句歌词,“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遗忘,却欲盖弥章”。不禁让我想起某位作家曾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更多的是悲。”正如周星弛的喜剧看到最后,看出的都是一种悲情。似水流年,时光总在我们一转神一刹那间悄然从指缝滑落。如流水,如光线。曾经试着去抓住它,去充实它,然而它还是轰轰烈烈地走了。大一的空洞,重新给了我如此莫名的感觉。那晚,行走于操场路灯下时,支离破碎的灯光洒落一地,我们试着拾起,拾起一些碎片,发现掌心清晰可数的纹路,依旧空洞。掌心后却出现了阴影,绝裂而冷艳。仿佛我的高三,我的大一。压抑着充实,悠闲着无聊。

  3

  苍白的一堵墙。冰冷。白晰的那一堵墙,高昂着头,隔去了我和舍员的情感,隔去了我渴望放飞身心的大自然,也隔去了我对大学的无限遐想。尽管韩寒的混世中写道,墙下坐着无数的姑娘。然而那对我构不成向往,静静的一堵墙,从小至今,堵住我不放。也许因为那是一堵心墙。

  4

  沙滩。杂乱中突显着一个地方的文明与文化底蕴。脏也是一种习惯。海岸。人为的大自然,并不稀罕。"金鸡报晓"也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浪漫。理想。幻想。都一样。星光。偶尔发亮,一闪一闪,散落在湖里如珍珠般。夕阳。一种崇敬之感。总有一张落漠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5

  前世。今生。流年。挽歌。佛曰。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每个人都总在错过或是错落。或许夸张浪漫了些,却不乏现实基础。擦肩后彼此就渐行渐远了。残留些许的遗憾,而后悔恨终身。也许多少份情感已被时光冲得白净,但是拥有过也就值得了。有首诗写道,“曾经玫瑰是你的颜色,而后,苍白是你的挽歌”。

  6

  人淡如菊。生命中无需牡丹的艳丽,也无需强求荷花的高洁,只需有些许*的清香,些许*的秉性,足矣!淡淡的生活,纯简的过日子,珍惜些,放弃些,留得,舍得。有如*般的淡定与淡然,生命将透澈如水。

  残翼

  “且听风吟”谁曾不经意间写下了这么一首沉吟浅唱的曲风。

  生无着落;且听风吟。

  音符3。

  她。无辜的眼神落在一张月食般的脸上。虽然无辜却不代表懵懂。

  她。流水般一泻千里的头发可以让你在黑夜里看到光芒。白皮给了你一头乌黑的亮发,你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她。微翘的嘴角,深如峡谷的一丁点酒窝,微笑时,仿佛阵阵洒香直逼你的耳。闻可。听亦可。诡异而安详。

  天使般的面容。

  天使般的微笑。

  天使般的善良。

  天使缺少的才华。

  那年秋天,沙沙飘荡的落叶,如诗般的可吟可唱。能吟是诗,能唱是诗,流浪是诗,隐居亦是诗,叶绿是叶,叶枯是叶,生是叶,死是叶,飘荡是叶,落地亦是叶。死生轮回,叶生叶灭,仿若四季,瞬时更替。

  落叶旁。她轻轻拾起一片。而后,散发墨香,圆圆好看的墨迹。渗透在一页页白净的笔记本里。书签,圆字,净纸,心思。而后写下:

  “红烈枫,白净纸,圆圆字,淡淡情,叙不尽,空弹琴;竹林风,水中烛,响不断,守不燃,酒未入,肠已烂”。

  操场中。她一遍遍*地行走,旁若无人。

  白天,云淡风轻。

  黑夜,云破月出花乱影。

  她喜晴。晴天的阳光散发的温暖味道让她感到安全。

  她厌阴。绵绵阴雨总让她想起“雨恨云愁,化做离人泪”。

  她害怕别离。每一次的别离,都意味着一段感情的是否延续。

  偶然。必然。火车的开走,总让她心生凉意。

  音符1。

  一天。心情不错。她进了校文学社。这是一个不大的社团。人不多,但每个都“与众不同”。据说“天才大多都是疯子,不狂不狷更是枉为文人”。因此文学社来了一堆“疯子”,却不是天才。因为天才大多是疯子的传言并不能让疯子与天才划等号。也因此他们自知天才当不上,便又用上了文人三招中的第一式——亦狂亦狷。据说文人有三招:第一式装狂狷;第二式无病呻吟;第三式文人无行(*才子大多是流氓文人)或是文人相轻(没事找个无知当对手骂骂,泼妇骂街般却可美其名曰‘文学批评’)。此文学社中人,个个在心里立了个“贞洁牌坊”。不让这世界之浊污染自己一尘不染的心灵。即使外界强歼了他们的肉体他们也要保护好自己高而傲的灵魂。古代文人可拿着扇子,吹散外界不正之风。活在现代的他们只能远离众人,独善其身。故而他们总不被世俗接受,而他们却自豪地高喊,是他们“拒绝世俗”。

  她自然清楚这些。在社团里。沉默是属于她的。偶尔她也高调的参加些活动。

  沉默。安全的逃脱。强者偶尔的懦弱。

  音符2。

  “柴女,好啊!听说柴女有很多爱慕者哈!可不可以算上我一个呢?”习惯的铃声铺出的画面。她诧异了下。

  他?他!

  她不喜欢回陌生人短信,QQ,电话。而他……

  音符6。

  双鱼座。爱幻想。一个流泪的星座。多愁善感。

  她和他。生日只差三天。彼此都是三月生。

  文字。音乐。萤火虫。

  他们有着几近一样的兴趣与性格。低调中尽量的华丽。

  仿若萤火虫。

  绚烂一瞬,散落一生。

  音符4。

  在一起的日子里。

  莫名的默契。楼道口楼道中,恰巧地相逢,悄然的离去。简单的问候,熟悉的声音。楼道楼阶,缘字无声的见证。

  操场。羽毛球是她的最爱。却是他曾经的最爱。

  河旁。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亮,燎原的星火。她总说,她的家乡河岸有着成群的萤火虫儿,超好看。小时候捉回家,没二天他们就不见了。自然消失亦或是被妈妈放走了,不得而知。而他却总自豪地夸完自己家乡有万鼓齐鸣般的涛声和干净细小的沙滩后略带遗憾地说可惜从没见过萤火虫。而那时她总会可爱的安慰他,看这有一只,这也有……每当这时;他想捉只回去慢慢观赏;总会有一只小手伸出。

  “不要,这样他们如烟花般的生命就会在今夜消散了”。

  音乐。她喜欢的音乐。流行中安静地浅吟低唱。而他喜欢的音乐。破裂地深刻着,残缺地完整着。他们一起唱过水晶,约定。可是谁都知道约定不等于定约。

  海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都曾在他们的日志里出现。或许他们都曾有过在海边拥有自己的小屋,小孩,游艇,惬意生活的理想。很多个晚上,他们就在那,简单的盼星星看月亮,谈理想谈未来。当一切如潮水般退去,回忆都异常美好。

  音符5。

  一个月的完美胜过一辈子地想象。小说的结尾向来凄美而残缺。爱情的结尾却大多凄凉而绝决。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悄然地入梦,做梦,在梦中实现小说中不经意的某个情节。干净,单纯,洒脱。也正证实了一句“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一切都会变”。

  操场起风了,孩子散场。

  喧闹的剧场,电影下档。

  幸福被关上,悲伤游荡。

  稻香时节,你我不在

  你去了,台风走了。

  你来了,台风去了。

  稻子绿了,我们回去了。

  稻子熟了,我们不再了。

  ………不是题记的题记

  窗外的雨,一滴一滴。

  窗内的你,散发着淡淡的气息。

  耳旁的音乐,七里香泌起了过往的记忆。

  那年,你高三。静静地听着他的音乐。他青涩地自哼自个。你单纯地随性释怀。

  明亮的青春,水中轻淌而过的岁月,用手轻轻拾起,刹那间如音符般个个散去。

  音乐依在,尽是素颜改。

  你曾说过“从你的眼中表情可以看出不一样的沧桑”。

  而我每每看到的总是你单纯透明的过往和那孩童般的笑。

  我多想记忆就停在楼道口的那一刻。

  完美而惟美的存在脆弱得经受不了纸屑轻碰地伤害。

  维纳斯的美固然给想像无限的空间,然。。。

  残缺的天使依旧是天使。

  车厢里。

  唐寅与秋香的爱,喜剧中蕴含的大大悲情。

  封建无自由,婚恋无自主,人情冷暖只自知。

  周的喜剧永远的永远看到最后都是大大的悲情。

  人性的深处始终是悲。

  她在睡梦中

  淡淡轻烟雨

  市区远远去

  归途在哪里

  恬淡的笑意,空灵的高速,五彩的霓虹。

  她静静地靠着窗,看着外面,若有思。。。

  十点。亦或左右。

  出高速。跨海大桥与海共入佳境。桥上的灯酣睡着。

  只是她显得格外有精神。

  坐车的感觉真好,真想一直坐下去。她说。

  我也想。只是。。。

  没有不靠站的车,只有不靠站的路。

  家乡的天气很清爽。

  有点凉意,却少了雨滴。

  她笑若海棠花开,整了下长袖。

  或许些许的紧张或许些许的兴奋与陌生,很逗的感觉。

  至少我知道那时候她是开心的。

  血鳗。脆而香。

  彼此都是第一次品尝。

  一个怕蛇和血的人做一道可口的血鳗花的功夫可想而知。

  很快大家都睡了。

  这个夜安静得可以听见路灯打呼噜的声音。

  旅行的意义。很喜欢这个歌名。

  我们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一个承诺亦或是一种牵强还是自然而然。

  只有天知晓。

  路过田野,路过两旁修剪过的木棉。

  路过村庄,路过一片破旧的烂尾楼。

  路过行人,路过堆堆陌生的小商贩。

  路过,还路过我那十几年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淡淡感伤。

  人造的大自然,从来不带有好感。而它却不同。

  天然的风动石,静静的立在那儿,似乎还要一直看下去似的。。。

  看沧海桑田,人事变迁,看纷纷扰扰,朝代更替。。。

  有时候做一块像它那样的石头又何尝不是件乐事,像娱乐明星般的供人赏玩,只是它要活得久些。

  不过有时它不免寂寞,它找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风吗?风说,空间的破碎是时间的掌纹,于是这个世界的尽头只剩下传说的声音。看来风是喜欢传说的声音的。

  雨吗?雨说,空间的破碎是时间的皱纹,于是这个世界的尽头只剩下逝者如斯夫。看来雨是喜欢逝者如斯夫的。

  也许它注定一辈子与风雨为伴却不能与风雨为恋。

  米雕。刻米铭心。

  手链。精致是一种感觉。素淡或许才是一种大气。好喜欢。

  虎崆滴玉。为了那滴玉,我守候了千年却得到了无数的小雨滴。而今终于遇见你。

  电影的片段往往没来得及回味早已跳转。

  那一片芭乐田。相信她长此居住的心都有了。

  也许嫁给芭乐会比嫁给人幸福。

  荒草漫天,我数流年,你吃着说甜,

  芭乐熟了,有些烂了,我舔着说鲜。

  那年夏末,一个男生带着芭乐去海边。

  想起来都有点甜,只是芭乐说留在记忆就好了。

  留在记忆就好了。

  记得当年年少时

  我挖沙洞在这头

  你挖沙洞在那头

  记得当年年少时

  你捧沙堆抹我手

  我牵你手不让走

  记得当年年少时

  你用脚丫写大字

  我用手指写小诗

  记得当年年少时

  秀发飘起提琴律

  脚印排排印成诗

我之见
新诗是一种宗教

  新诗是一种宗教,它是一堆所谓世俗边缘人的信仰,精神依托,除此外他们一无所有。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与白话文一同被胡适那批人搬上历史舞台的。如胡适在学术史的地位是因中国学术与历史出现真空,而他正好赶上般,新诗的出现也一样。白话文地提倡是历史的进步,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新诗的出现却未必。总觉得新诗该如胡适般一同下葬,纵然有人会怀念,纵然它进入文学史的舞台,它也只能沉封为历史,而不该进化。何况时代变迁,它所谓的进化也不过是退化。只剩下新诗投胎转世后的“群魔乱舞”。

  一    魔之始祖亦可称新诗教宗……外国诗。

  所谓的外国诗,大可称中国新诗之鼻祖。然我们看到的鼻祖从荷马史诗(估且不谈它的历史政治哲学价值)就它的中文译作来看,既无文学语言的华丽形式所载之道更是少之又少。这或许是新诗的老子的老子了吧。老子不咋的是因为处于一个人类启蒙时期,我们不能去怪它正如我们不能说一个三岁小孩不懂圆滑事故般。纵然它文学稚气未脱然其在历史哲学价值上俺然一老者。且盲人荷马是用吟唱的,大底是没经修饰。西腊的诗才或许早已被哲学掩盖。然哲学家少而不精的英帝国出现个世界文学瑰宝莎士比亚写出的十四行诗也不见得就比荷马成长了多少。其处处显耀它的诗可以流传千古的诗句,恶心不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有的人学术的名气盖过了写作的名气,有的人自己的名气盖过了作品的名气,而有的人却是剧本的名气带动的诗的名气。莎翁即如此。华丽的爱情诗,翻来覆去炒冷饭般就那玫瑰啊月光啊小溪啊美人啊。。。。。。诗的意象也就那几样,写个几十年写出几个顺口的句子那也是常有的事儿。说莎翁诗好只能说是他命好,也正好证明诗人小视看不起的庸众果然庸。

  荷马是进化的初期,故开风气者无足道其诗之技巧与文笔。莎翁是文名盛大,故其十四行诗出名也是自然之事。然时光的流转,这群在教宗带领下的小门徒们,五花八门,什么现代主义啦象征主义啦,总之像金庸五侠小说里的武林般,各门各派纷起,然他们却不会推举盟主。因为诗人大多当自己是神,高高在上的神,一幅不食人间烟火地俯视着下面的愚众。不是有诗人写道“诗人是天生的王,一旦落入人间,赞骂随便”。王也要有人供奉,只可惜你们不是走在时代的前面,你们不是先知吗?愚众看不懂你们的诗不是你们最自负的地方吗?故而你们粉丝少得可怜,只有诗林里的你们自个陶醉于你们传说中美妙的诗篇。故而事事不如意的你们就学会了“诗原来可以怨”。更学会了为赋新诗强说愁。不是悲人生就是悲爱情不是悲人类就是悲文明,个个大慈大悲的充当着所谓的“人类的良心”。事实这良心大多人品有问题,*,乱性,祼奔,一切新奇的行为艺术我们都要感谢这些诗人们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