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臣武植,见过皇帝陛下。”
如若是在大宋,武大或许还会有所忌惮,毕竟那里还有许多自己的家人和兄弟,可此时是在辽国,武大根本就百无禁忌,故才做出了如此惊人的“霸道一吻”。
至于别人,包括那位辽国皇帝陛下,你愿意看就看呗,反正又不会少块肉,只是小心看到眼睛里拔不出来了长鸡眼!
天祚帝脸上的表情极为精彩,本来准备好的说辞,已经被彻底打乱,尴尬的咳嗽了几声,“嗯,武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随朕入殿吧。”
反倒是武大一脸的风轻云淡,还有心思淡淡拭去了嘴唇上的鲜血,才不慌不慌的起身,在面色各异的辽国重臣注视下,不紧不慢的走到天祚帝身后,一同走入……偏殿。
……
武大并不懂契丹语,所以他也不认识这座偏殿上挂着匾额名称,走进来之后才发现,这里似乎是一座辽国皇帝与诸位重臣饮宴的偏殿。
而此时,很明显,在得知武大到了之后,辽国皇帝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酒宴。
辽国皇帝陛下,先是带领十几位重臣亲自出殿迎接,现在又直接摆出了酒宴,这让武大有些受**若惊。
哪怕是在大宋,他也没享受过这种高规格的待遇
如今武大身为“阶下囚”,反而受到了辽国如此礼遇,即使武大心知辽国是另有所图,可他也不得不做出回应了。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外臣武植,能得皇帝陛下如此盛情,委实惶恐。”
辽国皇帝此时已经坐在主位之上,笑道:
“无妨无妨,武卿家随意即可,便当作是回了自己家一样,入座吧。”
跟回了自己家一样?莫说武大对如此奔放的语言风格表示不解,就连殿内有资格落座的十几位辽国重臣,也是满脸古怪。
很明显,就连他们,也没享受过武大这种待遇。
“武卿家一路奔波劳累,着实辛苦,今日朕摆宴为你接风洗尘,若有不周全之处,还望武卿多多见谅才是。”
武大嘴角一抽,一位皇帝陛下对自己说要见谅,哪怕是一位异国的皇帝,这也是武大玩玩承受不起的。
“陛下,外臣实在是惶恐……”
武大刚起身,辽国皇帝便轻轻摆了摆手,轻笑道:“武卿家何须如此客套?来,这杯酒,表示我大辽欢迎武卿家的到来!”
这句话说的有些蹩脚,很明显,辽国皇帝的汉语是刚刚学会不久。
武大彻底迷糊了,他搞不懂这位辽国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如果只是想用这种小手段便笼络住自己,未免太过小儿科了吧?
觥筹交错的同时,辽国皇帝与武大聊着这一路上的风光,看的出来,辽国皇帝极为健谈,而且谈吐极为不俗,风趣幽默,却又不失皇帝的威严。
只是他越是如此礼贤下士,求才若渴,武大便越是如坐针毡。
至于其他的十几位大臣,只是在一直静静的听着,没有插过一句话,倒是偶尔极为隐晦的打量武大几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径。
宫女上前撤去酒菜,换上茶点,辽国皇帝一挥手,将所有的宫女太监全都喝退出去。
武大心头一突,看来,正题要来了。
果然,辽国皇帝轻抿了一口茶,似笑非笑的望着武大,突然发问道:“武卿家一路北来,观我大辽风貌如何?”
武大淡淡笑道:“辽国山清水秀,地大物博,实乃……”
话还没说完,辽国皇帝突然打断插话道:“那你以为,朕这天下,与你大宋相比如何?”
实际上,皇帝的这两句话是问的同一个问题,只不过第一次武大装傻充愣装作没听懂,辽国皇帝便索性直指本心了。
“或者说,武卿以为,朕若南下,有几成胜算?”
第344章 交锋()
(圣诞快乐!为书友们送上祝福~)
辽国挥师南下,会有几成胜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武大毕竟是大宋子民,他当然不可能说有胜算,可他也不能一口回绝说毫无胜算,那未免也太不给辽国皇帝面子。
于是乎,武大咧了咧嘴,毫不拖泥带水,极为光棍的回道:“外臣不知。”
好一个外臣不知,干净利索,一句话堵死了所有问话,却又没有落了谁的面子。
正一眨不眨的盯着武大的辽国诸位大臣,闻言先是愕然,随即忍俊不禁,皆都偷笑了起来。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略一思量并知晓了武大的意思,他这话说的看似无礼,实则有理有据。
武大毕竟是大宋子民,虽有官爵在身,可终究没有进入中枢,并不了解大宋的全部,至于辽国,武大初来乍到,更不晓得辽国国力如何,既然两方面他武大官人都不甚知晓,自然也就只能回答不知道咯。
可是,有一个人没笑,那就是辽国皇帝陛下。
诸位大臣赶紧收声,便又听到皇帝接着说道:
“武卿家不知,朕不怪你,不过,朕却知道,如若武卿家愿意全力助朕挥师南下,必能一举攻入宋国腹地,武卿家以为如何?”
武大两眼微咪。
然而,辽国皇帝一改之前的礼贤下士,变得咄咄逼人,不给武大太多考虑的时间,接连发问道:
“据朕所知,武卿家在宋国境内,有一名极为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长辈,名曰童贯,乃宋国西北监军,朕仰慕已久。尤其是在数月之前,我大辽与宋国交战,童大将军更是骁勇善战,大破我辽国精骑,一举将雄州城拿下,可却在归途当中,受小人残害,惨死于一线天峡谷,就连武卿家你,如若不是家将拼死突围,恐怕也会葬身于一线天。这幕后的指使之人,不用朕多言,想必以武卿家的聪明才智,也必然知晓是贵国皇帝陛下所为。如此残害忠良,令人齿寒的君主,难道武卿家还要继续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一旦提起当日的一线天一战,武大便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脸色变得青白交加起来。
那一战,童大将军与两万余将士蒙冤惨死,武府近百家将护院为了助武大突围,洗漱战死,武大怎么能忘,武大怎么敢忘!?
辽国皇帝此言,虽然是在诛心,可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都是事实。
“朕,还知道,武卿家在宋国境内江湖之上,一呼百应,阳谷自然无需多说,传闻另有一帮梁山好汉,还有一群摩尼教教徒,与武卿家关联甚密。武卿家如若肯号令宋国江湖中人,揭竿而起,朕,便可立刻挥师南下,攻入汴京。到时,武卿家便可将罪魁祸首宋徽宗铲除,为你在意的那些人报仇雪恨!”
“而且,朕可以现在就发出旨意,只要武卿家愿意助朕讨伐宋国宋徽宗,功成之际,朕便可以封武卿家为我大辽异姓王!朕保证,以燕云十六州为界限,朕绝对不会残害宋国无辜百姓,到时武卿家可以自行治理治下百姓,武卿家以为如何?”
先是诛心,紧接着便抛出如此之大的**,辽国皇帝,果然不简单!
武大本以为,此次入辽,辽国朝廷最在意的必然是他经商的手段,以及拒马桩、震天雷、猛火油柜等大量的攻城略地利器,没成想,辽国皇帝居然要武大直接联合大宋境内的兄弟们,揭竿而起
最重要的是,辽国皇帝居然敢封武大为异姓王!?
好大的魄力,好高明的手段!
“陛下三思!”
未等满脸震惊的武大做出回应,殿内的辽国诸位重臣便坐不住了!
然而,辽国皇帝只是一挥手,让他们闭嘴,眼神直视着武大,一字一字问道:“不知武卿家,意下如何?”
这真的是一个极为诱人的条件。
而且,辽国皇帝的这个建议,的确可行。
梁山与摩尼教,如若真的同时联手造反,而辽国同时挥师南下,别看大宋号称有两百万兵马,但也势必会疲于奔命。
莫要忘了,大宋西北还有外敌吐番各部,以及西夏,而南面还有大理,武大敢打赌,辽国皇帝恐怕早已策划好一切,只要武大点头,这些势力必定会群起而攻之,联手伐宋。
到时,大宋四面楚歌,恐怕真的有可能会就此灭亡。
只是,武大会答应吗?武大不会答应!
略一沉吟后,武大酝酿了一下措辞,极为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说道:“陛下,外臣武植……永远不会对我汉人同胞,挥起屠刀!请陛下见谅!”
一将功成万骨枯,武大如若真的答应与辽国合作,他的异姓王即使真的到手了,可也势必会死伤无数的兄弟,而且,战火一起,不是说控制就能控制的住的,大宋得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是武大绝对不愿看到的。
武大此言一出,大殿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辽国皇帝倒也没有龙颜大怒,只是冷冷说道:“不会对同胞挥起屠刀?可据朕听闻,武卿家在我大辽燕云十六州境内,可没少杀害我大辽儿郎。难道,在武卿家眼中,我大辽子民就该死吗?”
殿内的诸位大臣,似乎也是在此时才记起武大一手创建铁血十三鹰,怒目而视。
武大毫无畏惧,只是轻抿了一口茶,润了润明明没有说一句话,却已经有些干涩的嗓子,依旧满脸平静的回道:“陛下应该先问问,我所杀死的那些辽兵,是如何欺辱燕云十六州境内的汉人子民的。陛下先前说过,如若攻入我大宋腹地,绝不会屠戮我大宋无辜百姓,可如今在您大辽掌控之下的燕云百姓,却生不如死,您让我如何相信您会善待我汉人百姓?”
铿锵有力!
到此为止,殿内的君臣对话,似乎陷入了僵持。
沉吟了许久之后,辽国皇帝复又说道:
“燕云的事情,的确是朕的疏忽。不过,如今,武卿家既然不肯助朕南下,自然也不会把你所擅长的经商之道,分享给朕的大辽。朕想知道,朕如此礼贤下士于你,还有何意义?或者说,武卿家你,对于朕来说,还有何存活的意义?”
大殿之内,刀剑之意骤起!
第345章 联辽灭金()
辽国皇帝说的没错,如今的武大,说到底,毕竟是一个阶下囚。如若辽国皇帝愿意礼遇武大,武大自然可以继续如鱼得水,可如若辽国皇帝觉得他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对武大起了杀念,武大还真就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武大在这样的局势之下,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嘴角微翘,笑着摇头道:“陛下,您错了。”
“哦?”
辽国皇帝眉头一挑,不紧不慢的问道:“愿闻其详。”
“只要陛下答应外臣一个请求,外臣不但自愿成为陛下的臣子,而且甘愿将各大作坊同时在大辽境内开设,并且,外臣有一良策,可解辽国眼下之忧。”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内的十几位辽国重臣,瞬间接头接耳起来,议论声骤起。
不错,武大的口气实在是太大了,如今辽国的局势如此危急,他居然豪言为辽国解忧?
何况,武大之前明明说过,不会助辽国攻伐大宋,可此时却又说愿入大辽为官,难道武大要背叛大宋?可这没有道理呀,之前辽国皇帝要封他为异姓王,他都不愿背叛,此时又是为何?
就连辽国皇帝,听到武大这句话,都微微有些气喘,平复了一下之后,深深的看了武大一眼,谨慎道:“武卿家不必卖关子,大可直言。”
辽国皇帝虽然不知道武大所谓的要求是什么,但他知道武大接下来所言,势必会石破天惊,必是惊人之语。
然而,武大却答非所问,“敢问陛下,如今辽国最大的危急是何?如若外臣没有看错,可是因为内忧外患,北有女真族自立建国,难有大宋虎视眈眈?”
辽国皇帝略一颔首,“不错,难道武卿家不但在大宋境内有足够的影响力,还能影响金国决策不成?如若真是如此,朕还的确是小瞧了武卿家。”
武大苦笑了几声,“金国?绝无此事。陛下之前曾经说过,可以燕云十六州为界,将如今的整个大宋疆土都划给外城,封外臣为异姓王。其实,外臣之所以拒绝,是因为外臣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外臣只需陛下将燕云十六州封给我即可。”
辽国皇帝愣住了,其他大臣也满脸茫然。
燕云十六州疆土看上去虽大,但对于辽国与大宋而言,终究只是弹丸之地,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辽国皇帝思索了许久,眼睛突然一亮,“武卿家的意思是……?”
武大点头,起身,躬身一礼,有些意气风发的说道:
“陛下,燕云十六州内,生活的百姓大多数本就是我汉人子民,而我如今在燕云薄有威名
。陛下只需将燕云十六州交给我治理,我保证,以我的能力,很快便能将燕云打造成铁板一块。到时,大宋如若想要北上,必要经过我的治下,自然有我拦着。而陛下则只需举全国之力,专心对付北方的金国即可。而且,在陛下平定金国之后,外臣的燕云十六州可以成为宋辽之间的缓冲地带,到时,无论是大宋北上,亦或是大辽挥师南下,都必须先要经过我的治下,只要我不偏向任何一方,宋辽之间,便永无战事!到时,两国百姓皆安居乐业,各自休养生息,一片和祥,难道不好吗?”
不错,这才是武大要做的事情!
只要辽国不再阻扰,武大回到燕云十六州后,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接管燕云,凭借铁血十三鹰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必然是一呼百应。
而且,武大在那个时候,也无需再畏畏缩缩,登高一呼,完全可以将大宋境内的兄弟们逐渐分批调来燕云。
莫要以为宋徽宗会勃然大怒,即使他真的怒了,到时他也不敢动手。
因为辽国皇帝说的没错,如若宋徽宗真的把武大给逼急,一旦武大彻底倒向辽国,宋徽宗立刻就会抓瞎!
武大在大宋的号召力实在太强,暂且不论武大隐藏起来的实力,单就梁山和摩尼教,就足已让宋徽宗伤透了脑筋,这是为何当初在一线天峡谷,宋徽宗试图将武大与童贯一起杀死的原因所在。
身为九五之尊,他不允许脱离他掌控的势力存在,而武大却敲有能力脱离。
很讽刺的是,武大身为汉人,没有机会与宋徽宗表明心意,却与辽国皇帝敞开心扉,怎是一个纠结了得。
辽国皇帝听到武大的想法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沉默了许久,一针见血的问道:“武卿家奇思妙想,却又心思缜密,朕,极为佩服。只是,武卿家要如何保证,你接管燕云十六州之后,不会反戈一击,联手宋国,攻伐我大辽?”
不错,这的确是问题的关键点,如果真的是那样,辽国可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然而,武大却似乎早已料到辽国皇帝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的说道:“首先,陛下您必须要相信我,因为只有我这个法子,才能解决辽国当前的危局,如若不然,一旦大宋与金国真的联手讨伐辽国,陛下自负真的有把握应对吗?其次,为了表明我的诚意,我可以给陛下一个承若,他日我武植彻底接管燕云之后,必会重新回到大宋,游说大宋皇帝陛下,出兵,与辽国联手,讨伐金贼4使他宋徽宗不愿意这样做,我也势必会直接派遣梁山与摩尼教十几万人马,助辽国讨伐金贼,陛下以为如何?再有,外臣前往燕云之前,先为陛下建立起制盐坊与酿酒坊,是否可以表明我的诚意?”
如果说以燕云十六州,自立为王,制衡宋辽两国休战,让辽国百姓皆安居乐业,是武大的目标之一,那么,灭掉金国,就是武大的终极目标之一。
金国如今看起来尚未真正成势,但作为一个穿越者,武大甚至金国的厉害,那可是灭了大辽又灭了大宋的金贼,岂能小觑?必须要趁着金国尚未成气候之前,直接灭了他!
历史上,大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便是联手金国讨伐辽国,如今,武大便是改变历史,联手辽国先把金国给彻底灭杀!
第346章 暗流涌动()
(第三更,祝书友们圣诞快乐~)
在如今的这整个天下,除了武大之外,没有人知晓金兵的厉害。
本来,武大是想着跟随在童大将军身边,联手朝廷以及梁山好汉和摩尼教,共同讨伐辽国,然后拒敌于国门之外,继续追击金国,但既然如今童大将军已经死在了宋徽宗的阴谋之下,武大只能尽力去试图联手辽国,先对付金国。
何况,除了金国之外,如今这个年月,也只有武大知道,蒙古族正在悄悄壮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旦壮大起来,无论是辽国、金国还是大宋,都会葬送在其铁蹄之下。
这也是为何武大决定各退一步,让宋辽之间暂止干戈的另一层原因所在。
整个大殿之内,死一般沉寂。
无论是辽国皇帝还是辽国的诸位重臣,都被武大的大手笔给镇住了。
帮助辽国剿灭金国?即使大宋不出兵,他武大也可以从大宋调来十几万人马?他武大到底是哪来的底气?他们不是出身江湖的草莽之辈吗?难道梁山与摩尼教的战斗力真的如此之强?强到比一般的辽国或者大宋军士还要强?
虽然辽国皇帝对梁山与摩尼教略有耳闻,但他的确没想到他们会有如此的实力。
可越是如此,辽国皇帝反而越是看不透武大。
如果梁山与摩尼教的实力真的如此之强,如若武大真的有把握调动他们,那么武大明明就有自立为王的资本,他为何一直不造反?难道,真的像武大嘴中所言,不想看到无辜百姓遭殃?这岂不是传说当中的……圣人?
其实,武大从来都不是圣人,即使他真的不想看到汉人子弟流离失所,但对于辽国契丹族,他没有太多的想法,最重要的原因,武大还是不想看到宋辽全面开战,最后金国得利,尔后武大自己那群兄弟们,以及兄弟们一起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作坊等产业,瞬间化为子虚乌有。
是的,武大就是这么自私,但这就是他的本心,他也愿意面对本心,从不站在道德制高点唱高调。
但是无论如何,武大的这一番言论,都足已让辽国皇帝震惊。
许久许久之后,辽国皇帝揉着脑袋,有些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