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景阳菇都是灰白色的,这一颗怎么不声不响的就变异了?
而且墙角也没撒酒糟、木屑,按理说纯靠泥土,是长不出蘑菇的。
武凯越发好奇起来,于是取了柄匕首,小心翼翼的从那红色景阳菇根茎上,刮了些泥土下来,仔细的打量着。
这似乎不是纯粹的泥土,好像还混了些……硝?
对了~
之前这里放过黑火药,前些日子为了安全起见,才挪到了隔壁的‘武府别苑’——就是原来花子虚的宅邸。
想来是搬运当中,有一些火药洒在了地上,却凑巧孕育出了这颗变异的红色景阳菇。
这变异蘑菇的生长速度,可比普通景阳菇要快多了——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来酿酒,如果可以的话,培养这东西肯定更合算。
武凯考虑了一下,便用匕首把那变异蘑菇切了一半下来,就近扯了块碎布包起来,吩咐道:“这东西放着别动,我先去试试有没有毒——对了,你安排人弄些黑火药,重新弄个培养槽出来,看看这蘑菇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庞春梅答应一声,径自去安排不提。
武凯出了地窖,便带着那一小块蘑菇来到了城西新建的养猪场——这里本来是魏刀儿的家,因为他当初死的过于凄惨,有谣传说他会化作厉鬼寻仇,所以这房子一直也没能卖出去,只好临时开发成了养殖场。
第124章 正面硬怼金兵的办法()
【感谢书友:‘落不下的尘’的打赏。】
武凯今儿算是明白什么叫狼奔猪突了——这猪一旦拼死突击起来,简直就跟辆小坦克似得!
就在刚刚,一头北宋土生土长的瘦肉型公猪,只花了短短五、六分钟时间,就咬死、咬伤同类十一只,撞塌猪圈矮墙半扇,导致四名饲养员骨折,甚至还有人被它咬断了半只脚掌。
如果不是这只二师兄突然莫名其妙的倒毙当场,说不定已经闹出人命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却不过是指甲盖大的一小块红蘑菇而已。
按理说,试验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这蘑菇有毒,而且是剧毒!
不过……
这毒蘑菇,却说不定更有利用价值。
武凯却蹲在哪只二师兄尸体旁,仔细的观察着尸体的死状。
眼下这只猪浑身上下,都已经彻底变成了粉红色,稍微有些医学常识的,便可以看出,这是毛细血管大量破裂,导致的皮下出血症状。
扒开死猪的眼睛,里面的出血更为严重,所有眼白都被染成了黑红色,而且瞳孔放大到了原来的一倍——这是和其它公猪对比得出的结论。
找人取来杀猪刀,切开它的前后腿,发现里面的血管也都不同程度的膨胀,甚至有一些地方的血管都已经爆开了。
而且刚才这只二师兄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显然也不是正常公猪能有的水平——换成是上千斤的野猪还差不多。
虽然还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过这倒很像是服用兴奋剂过量,导致的后果。
而这也正是武凯明知这蘑菇有毒,依旧兴致不减的原因——快速生长的变异景阳菇,最多也就是能让佛跳墙生产成本小幅降低,可若是发现了能批量产出的兴奋剂,那用处可就太大了!
当然,武凯并不需要这种五分钟狂暴输出,然后七窍流血而死的效果。
他想要的,只是微量增幅体力、精力,并使得士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焦躁、亢奋的情绪。
一战、二战的时候,欧洲各国包括小日本都用过类似的兴奋剂,效果可说是相当显著——譬如鬼子的航空队,就是靠着这玩儿提神醒脑,才能坚持一天三次的大强度出勤。
而放在力量、耐力、勇气,这三要素更为重要的古代战场,这兴奋剂的效果就更大了。
尤其是最后一点!
焦躁、亢奋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儿,但在战场上,却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心中的恐惧,使士兵发挥出百分百,甚至远超平常的战斗力。
别的不说,就说即将发生的宋辽之战吧。
衰落的辽国和虚有其表的北宋,单论纸面上的实力,宋军明显还要占据上风,可是却在正面战场一触即溃,止都止不住——虽然这其中可能有许多猫腻,但士兵们不敢效死、拼命,绝对是无需争辩的主因之一。
不敢说胜负如何,但如果当时‘怂军’使用了兴奋剂,最起码不会怂成这样!
进而推论,若是宋金之战的时候,那云集京城的百万宋军,服下兴奋剂之后,都能不畏生死的奋战,金军也未必能讨的了好!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如果研究出来的兴奋剂,真这么好用的话,武凯也不会便宜了朝廷——等到金兵南下、北宋垮台的时候,趁机用兴奋剂来‘武装’难民、溃兵,才是硬道理!
想象一下:
数十万悍不畏死的难民,嗷嗷乱叫着扑上去,就算被砍成好几段,也要咬在马腿上留下几个牙印,再加上后面还有用火药武器的精锐部队——即便金兵再怎么英勇善战,也不一定能扛得住吧?
在火药武器难以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在短时间里,正面硬怼金兵的办法!
虽然长期服用兴奋剂,难免还是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譬如上瘾症状、肝脏病变等等——但真到了拼命的时候,谁又会在乎日后如何?
再说了,反正这宋朝老百姓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基本没等到副作用出现,便已经死翘翘了。
所以武凯当即便决定,回府之后,便小批量培育一些红蘑菇出来,然后找几个医生做做实验,看看能不能通过调整剂量,或者添加其它药物,把发狂、致死的副作用去掉。
——分割线——
却说武凯在养猪场研究红蘑菇的时候,十几名风尘仆仆的僧人,也来到了阳谷城外。
这十几人大多都是膀大腰圆的武僧,为首的,却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和尚。
眼见前面便是城门,那年轻和尚勒住了缰绳,在马上远远的眺望着。
只见城门外用拒马围出一个十丈方圆的空地,正中间敞开一丈多宽的缺口,百姓、商旅进出城都要在此接受检查。
“看来这阳谷城最近不是很太平啊。”
那年轻和尚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左侧的僧人上前,交代道:“广慈师兄,你且带几个人留在城外,每日午时来城门口一趟,我会派人过来报个平安——记得,切不可惊动周围的百姓,暴露了行踪。“
“广济师弟!”
那广慈闻言却有些急了,慌忙道:“些许小事,哪用你亲身犯险?还是我带人进城……”
“无需赘言,此行既然以我为主,你只需听我的吩咐便是。”
广济和尚摆了摆手,也不管那广慈还想说些什么,后脚跟一磕马腹,径自朝城门去了。
广慈见状无奈,也只能私下里交代其它僧人,一定要保证广济的安全,然后选出三个僧人,转头奔向了附近的山林——显然是打算在野外过上几日。
却说那广济和尚等人到了缺口处,很快便被守城的兵丁拦了下来,询问他的来历、目的。
就见他翻身下马,满面和煦的道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小僧是少林寺的广济和尚,听说此地出了一位佛法精深的高僧,故此小僧特来聆听教诲。”
第125章 窘境()
回到武府之后,武凯便准备先把培养红蘑菇的差事,交代给庞春梅,只是到了后院,却发现有许多下人正在屋顶上忙碌着——似乎是正在修补屋顶。
最近没感觉屋顶有什么问题啊。
武凯心中纳闷,便顺嘴问了西门秀一句。
“咦?爹爹难道忘了,谷雨前那几天大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若是不好好检修屋顶……”
“等等!”
不等她说完,武凯却已经是面色大变,一个箭步上前,抓住她的肩膀,厉声道:“你刚才说谷雨之前会下几天大雨?你是怎么知道的?!”
西门秀刚开始被吓了一跳,听到武凯问的是这事儿,才又松了口气,忙解释道:“爹爹,咱们东平府境内,每年谷雨之前总会连着下几天大雨,当地人没一个不知道的。”
该死~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之前看祝家庄不计成本的暴兵,武凯就觉得有些蹊跷——按照情报估算,以祝家庄的供给能力,想要长期维持一只两千人左右的职业军队,只会是自取灭亡。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感情人家根本就没想那么长久,而是打算在谷雨之前一波流推掉自己!
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就没人告诉自己一声呢?!
武凯暗骂一声,转身又风风火火的冲到了前院,吩咐下人把栾廷玉、武松、法海、山士奇、时迁、林登万等人,统统召集过来!
在‘新春严打’之后,武凯便将那些恶霸的宅子分给了众人,便连时迁都分了一间二进的院子,把个居无定所的偷儿喜的不要不要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分出去了,至少山士奇和林登万还在府里,前者是武凯特意留下来,准备当做贴身护卫用;后者则是主动表示,自己刚当上都头,至今还寸功未立,实在没脸再要什么赏赐。
闲话少说。
过不多时,众人便纷沓而至,见武凯面沉似水,便猜到是出了大事,性急的武松便忍不住开口道:“哥哥,到底出什么事了?难道是那祝家庄打过来了?!”
武凯摇了摇头,沉声道:“你们可知道,这东平境内每到谷雨之前,都会连下几天大雨?”
武松、栾廷玉闻言齐齐变色,脱口叫道:“怎会如此?!”
不过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其它人却都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就是下雨而已,哪年还不得下个十几场?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武凯见状,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刚开始他还想不明白,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没人提前通知自己一声,现在终于找着原因了。
目前他手下这些人当中,真正能吃透火器的优势和缺点的,也就只有武松和栾廷玉二人,可问题是,他们一个是河北清河人,一个是河南信阳人,来这东平府也还不到一年,如何能熟知东平府的天时地理?!
而其它人,一来对火器了解不够,二来也以为武大在这里住了两三年,肯定早就知道这事儿——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具身子里其实已经换了另外一个灵魂。
栾廷玉紧皱着眉头,沉吟道:“如此一来,祝家庄之前不计成本的穷兵默武,便可以解释的通了!只是这火器的缺点……”
他看了看武凯,一脸的欲言又止。
武凯却大致猜出了他要说什么——火药武器的缺点,不是亲身使用过的人,又如何能知道?
所以栾廷玉是在怀疑火器营里出了奸细,只是这火器营一直是武松统帅,他却不好当面指摘二郎的疏漏。
“祝家是如何知晓火器缺点的,咱们先且不论。”武凯替栾廷玉把话点破,又正色道:“先讨论一下,该如何渡过这次危机!”
说完,见其它人都还有些莫名其妙,武凯只得又把下雨天,无法使用火器的情况解释了一遍。
这下法海等人就有些傻眼了,之前推演战局的时候,他们也曾参与过,自然知道‘阳谷城能抵抗住十倍敌人’的推论,是建立在火器的强大威慑力之下,若是少了火器相助,单凭这四五百新兵守城……
“师父!”
法海当即跳起来,提议道:“距离下雨还有几天,不如咱们再征一次兵吧!”
“不妥!”
没等武凯开口,栾廷玉便已经摇头道:“就算能强征上几百新兵,这么短的时间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再说如果他们心怀怨愤,一旦上了战场说不定会造成反效果。”
武凯叹了口气,跟着补充道:“而且现在征兵,很有可能会引起城内百姓的恐慌,到时候内忧外困,想守城就更难了。”
“哪……”
法海又不死心的提议道:“要不咱们趁着还没下雨,先打过去?有师父您做的那些法器在,说不定能……”
“行不通。”
武凯摇头道:“咱们的兵力只有人家的四分之一不到,想要强攻祝家庄太难了。”
“祝家庄的马队已经扩充到三百人上下了。”时迁也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再加上那些依附祝家的流寇、山匪,他们完全可以组织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队,在半路上突袭咱们。”
五百步兵在野外对上五百骑兵,就算有火器相助,最多也就是惨胜,到时候别说攻打祝家庄了,能活着逃回来就已经不错了!
“那……那……”
法海呐呐半响,最终却只能无力的闭上了嘴巴,一时间气氛变的沉默而压抑起来。
第126章 最重要的()
哎~
在这无言的沉默中,武凯忍不住又暗自叹息了一声,看来自己身边,还是缺少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的智囊——当然,要是能帮自己防微杜渐,那就更好了!
可惜这样的智囊,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
还是先顾眼前吧。
武凯点名道:“廷玉,你先来总结一下,如果坚守阳谷的话,咱们的优势与劣势。”
如果说在场众人,有谁能勉强胜任参谋一职的话,恐怕就非栾廷玉莫属了。
栾廷玉站起身来,拱手道:“大官人,盘点咱们的优势和劣势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这场雨的雨势有多大、持续的时间有多长、中间会不会有停顿。”
确实,许多推论都要建立在这场雨的细节之上。
于是武凯又把目光转向了法海,法海忙道:“这雨短则四五日、长则六七日;大时如瓢泼而下、小时似朦胧细雾;中间一般都不会停歇,就算有,也不过一两个时辰。”
栾廷玉又追问:“那是瓢泼大雨多些,还是……”
“应该是不大不小的时候多一些。”
栾廷玉点点头,沉吟了半响,这才又继续道:“大官人,祝家庄此次筹划良久,兵力远在我们之上,而且又必须争分夺秒,所以一开始肯定全力猛攻!若是咱们能撑住最开始的三天,使敌人疲而无功,便有希望打赢!”
“毕竟在雨中攻城,体力、耐力的消耗要远甚于平常,在城外又没办法好好休息,所以时间一久,敌人必然承受不住!”
“另外,经过上次‘严打行动’之后,咱们在城内外颇得民心,可以临时组织民壮协同守城。”
“还有,咱们因为要酿酒,存了不少的粮食,又有从府城带回来的兵器军械,短时间内不需要担心补给问题。”
这一条条优势说下来,听得法海舒心不少,忍不住插嘴道:“这么说,咱们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嘛。”
栾廷玉却又是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些是咱们的优势,可劣势也同样不少——首先便是火器无法使用,导致民团战斗力至少减弱了六七成!”
“其次,雨中攻城虽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但在雨中守城,同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尤其对方人数占优,完全可以采取车轮战的方式,届时双方的疲惫程度怕是不相上下。”
“咱们这边基本都是新兵,而对方却混杂了不少悍匪、流寇,论经验,咱们差了许多。”
“还有,征集民壮虽然能弥补兵力不足的缺点,却也是一柄双刃剑,先不说其中有没有混杂祝家的奸细,这些老百姓遇到劣势或者受到惊吓时,很有可能一哄而散,从而打击、甚至击垮民团的士气。”
“再就是这阳谷城的城墙,最高处不过一丈出头,低矮处甚至还不到一丈——这点高度,祝家可以轻松征集到大量攻城用的云梯。”
这般算一算的话,劣势倒比优势多些,尤其是不能使用火器这一条,对现在的民团来说实在太致命了。
等栾廷玉把双方优劣全都讲完,武凯站起身来,在客厅里来回踱了几步,这才又沉声道:“听了廷玉方才的分析,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想要打赢这场雨战,最重要的又是什么?”
“哥哥!”
这次第一个跳出来发言的却是武松,就见他满不在乎的嚷道:“咱们干嘛非要等那祝老儿打过来?俺愿意率一支人马在半路上埋伏,就算不能杀了那祝老儿,也至少能拖延上一两日!”
以如今这种情况,最多也就能分出一二百人,再加上沿途并没有易守难攻的险地,率领这点人去突袭独龙岗联军,怎么看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尤其人家还有五百骑兵,到时候想逃都逃不掉!
所以武松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打算赔上性命不要,拖住那独龙岗联军一两日。
“县尉大人,若真要半路埋伏,还是交给栾某,毕竟栾某骑术更好些,突袭起来……”
“俺愿意辅佐县尉大人,伏击那祝家老贼!”
在武松挑头之后,栾廷玉和林登万也都站出来,表示了愿意效死的决心。
其余三人中,法海且不论,那山士奇却是有些不情不愿,慢了半步不说,说的话也和旁人不同:“老爷若是有吩咐,我也愿意去半路埋伏!”
从这里,就能看出强迫入伙和主动招揽的区别了。
最后只剩下时迁一人,他却是等所有人都说完才跳将出来,拼命昂首挺胸,摆出一副豪迈不羁的样子道:“诸位大人,想要在半路上杀了那祝老儿,却还要看俺时迁的!老爷只需赏俺几颗‘天雷’,俺必能取了他的狗命!”
其实真要说起来,让时迁带着雷管去行刺祝朝奉,倒还真有几分成功的可能——当然,事后他也就别想活着回来了。
“好了!”
武凯听到这里,却是把脸一沉,呵斥道:“敌人还没打过来呢,你们就先想着去送死——再说这祝家庄到阳谷不过百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对方立刻便能知道!想要半路埋伏、行刺,谈何容易?!”
说着,他又将目光转移到唯一还没开口的法海身上,问道:“法海,你有什么主意?”
“这个……”
法海和尚虽然平日都以谋士自居,不过真到了需要出谋划策的时候,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急的他满头大汗,才终于想起了一个主意,忙道:“不如咱们向韩将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