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英国人再帮帮忙,从他们那采购一批75mm速射炮安装在战舰上。当初,还真是看了这鱼雷的威力。另外告诉郎维理。。让他不要急,在新加坡好好的休整,把该修的地方都修理好。一旦他们到了香港,只能做短暂的停留然后就准备好直航旅顺参加战斗吧。”徐杰想了一下道。
“从香港直航旅顺然后参加战斗?这是不是有些太急了点?”林永升有些不安的道。
“如果等日本人知道了我们的计划。那就全完了,虽是新船,但是这几个月来应该也磨合的差不多了吧。在新加坡好好补给一下,毕竟是英国远东舰队的母港,各种反侦察措施应该比较到位。至于香港吗?这个就难了,一切以保密为重,就算有困难,让郎维理他们克服一下
“那联系怎么办?”林永升问道。
“用英国人的电报系统联系。如果没有电报就用通报舰传送消息。总之舰队到了东亚一切都要慎重感谢书友dreamposter、iisking、的打赏。以及书友tq1377的评价票~~。对本书有喜欢的书友和对战舰有爱好的书友可以去我的群里,本人虽然只算半个海军党,但是多少还是懂一些的。~~最后,还请大家支持一下推荐和收藏吧~~。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院起火
直隶总督府李鸿章书房。看着手头的两份电报,李鸿章只觉得一股无明业火直往头上顶!一份电报是丁汝昌等人的战报。里面详细记载了群山湾海战的战况。而另一份电报则是朝廷下来的斥责。以某些御史和翰林的道听途说和莫须有的所谓的“实情”为依据,给北洋舰队扣上了作战不利消极避战的大帽子。并且暗示要拿下丁汝昌等人。面对这份颠倒黑白的电报,刚刚还未北洋舰队损失伤心不已的李鸿章更是悲愤交加!自己的部队在前面打死打活的。
中枢那帮小人们不大力支持也就算了。现在还落井下石给自己下绊子!真是天理难容啊。甚至李鸿章还想起来前不久彭毅对李鸿章所说的朝廷对北洋的态度:打死日军除外患,打死北洋除内患!这真是把前线小打后方大打啊!北洋上下的努力得不到朝廷的认可也就算了,居然还下了这么一封诏书!
“中堂大人。。这件事如果忍了,只怕是朝廷更是会变本加厉啊。”一旁的张佩纶忧心忡忡的说道,其实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张佩纶心中都很明白,中枢很是想借用这次战争削弱北洋的势力。天下第一总督,手握数万雄兵的和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在朝廷眼里已经不是国之干城了而是一种威胁。。…。
而且一段北洋水师大出风头,陆上打得也还可以,朝廷实在找不到借口,但是群山湾海战后朝廷可是有理了。怎么打完了清国海军一共战损7艘战舰?而日本只沉了5艘?你这仗是怎么打得?有定远镇远那么厉害的战舰还能打成那样?是不是有些人消极避战?是不是有些人作战不利?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海战过程,中枢的哪些大佬和清流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们需要的是打击北洋。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
“忍?”李鸿章冷哼道。“当我北洋淮系好欺负吗?”李鸿章心里很明白,如果这件事情不敲一敲中枢的话,不要说中枢会变本加厉,淮系内部也不会买他的帐,遇上大事,需要你这个当头的为属下说句公道话,你缩起来不吭声,那还会有人跟着你干吗?
“那中堂大人的意思是?”张佩纶问道。
“既然我北洋作战不利,那就让作战得力的人来吧。东北是爱新觉罗的老家,我淮系插手多有不便啊。再说我北洋陆军在朝鲜已有3万!海军也遭到重创,有些力不从心了。我想朝廷会理解的。”说到这里,李鸿章不由得笑了出来。“我倒是想看看那个荣禄到底有多大本事。”。…。
“还有这银子。也该让盛怀宣把账单报上去了。你不让我北洋活。那你的大寿也别想过好!”李鸿章言语中的大寿是什么,张佩纶自然知道。他实在没想到,李鸿章居然打算和慈禧太后摊牌了!
“属下听说朝廷中已经有些人打算议和了。”张佩纶说着把另一份文件递了上来。
“议和?那可不行,要是议和了。我北洋打仗的这些开销找谁去要?”李鸿章好像自言自语的说道。要是现在议和,肯定朝廷又要赔不少银子。到那时候财政困窘的中枢肯定不会给北洋买单。到那时候光赊账的银子北洋就还不起。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议和谁去啊?九成九还要他这个直隶总督去。到时候背上一个卖国贼的帽子。他李鸿章可就彻底翻不了身了!现在北洋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打!狠狠的打。让朝廷感到龙兴之地不保,才会全力支持北洋的作战行动,北洋也才能从被击败的日本人那里获得赔款!…。
这个从日本获得赔款的计划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天方夜谭。但是经过仔细的论证后,还是可行的。如果日本几十万大军和征夫都滞留在朝鲜和东北的话,一旦北洋舰队可以击败日本舰队获得朝鲜海峡的控制权。先不要说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将被掐断。这明治维新后辛辛苦苦二十年培养出来的陆军在缺少给养的情况下怕是要彻底断送到东北。。…。
再加上不亚于军队人数的征夫,一下损失几十万青壮年劳动力和几乎全部的陆军,这绝对是日本所不能承受的。与巨额赔款相比,这几十万青壮年无疑是更重要的。日本政府没有选择,日本绝对不可能在丧失海军后再把陆军都几乎搭上!所以,眼下北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日本的陆军主力吸引过来,然后在海上摧毁日本舰队主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战争必须打下去!!
“那中堂大人打算如何写着折子?”张佩纶问道。
“这可不是一个折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李鸿章冷笑道。“我们至少要做好3件事才行。”
“第一件。。告诉丁汝昌,让他们把整个海战的情况整理一下然后发给济世,再让济世和那些洋人们把群山湾大战的情况登到报纸上。同时让下人们也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让世人知道我北洋水师的情况!朝廷可以不管事实,但是不能不管大局!”李鸿章伸出一个手指说道。
“第二件,也如第一件那样去运作,不过内容吗换成我北洋将为大清战至最后一兵!我李鸿章宁死也不会去日本谈判!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北洋绝对不会去签什么外国条约!”李鸿章冷哼一声。“让我当替罪羊?休想!”。…。
“妙啊,这样一来,朝廷也不敢轻言和谈了。谁提出来谁就是卖国贼啊。”张佩纶不禁抚掌说道。
“第三件,就是这个折子,既然皇上说老臣消极避战,北洋军无能。那我倒要看看,朝廷是否有可战之兵!!他荣禄不是练了5年的军了吗?东北不是还有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吗?让他们来!”李鸿章说完长出一口气道。
“那中堂大人打算何时上折子?”张佩纶又问道。
“不急。先让下面人把声势造起来再说。”李鸿章靠到椅子上悠闲的说道。
“那我北洋军下一步如何作战?”张佩纶说道。
“该怎么打还怎么打,先把日本舰队打掉,然后把在朝鲜的部队撤回来再说。”李鸿章可不急。冬季双方都不会有大的动作,朝鲜驻军那边粮食够用,那就没啥好担心的。
“济世发来电报说,电报上说俄国人也将派一支舰队过来。”说着张佩纶把徐杰的电报递了上来。
“莫非俄国人也想趟这摊浑水?”李鸿章颇为疑惑,如果俄国人的舰队真是对着北洋过来的,那情况可就严重了。。…。
“济世什么看法?”李鸿章问道。
“济世的看法是不管俄国人的目的如何,一定要在来年的3月份之前打败日本舰队。只有这样,北洋舰队才能腾出手来应付俄国人可能的举动。”张佩纶说道。
“济世可有胜算?”随着俄国人逐渐介入,李鸿章也有些动摇了。
“济世说如果能在3月前击败日本舰队,我北洋对付远道而来的俄国舰队有7成胜算。”张佩纶说着,一滴冷汗掉了下来。战争打到今天这个局面是张佩纶等人没想到的,战况之惨烈,消耗之巨大让张佩纶这些高层触目惊心。
但是正如李鸿章所设想的那样,绝对不能停,只能继续打下去。原本徐杰没有提到与俄国舰队交战的胜算问题,为了坚定老李的信心,张佩纶只能先编一个瞎话应付过去!
“那就好,告诉济世,我北洋兴亡在此一战!”李鸿章长叹一声说道。
“是,中堂大人,属下现在就去发报。”张佩纶也不多说,转身离开。今天晚上还有一更。大家支持一下~~~。多谢了。貌似今天可能上架,如果可以,还希望书友支持一下~~。。…。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二百零九章 这算摊牌吗?
北京紫禁城储秀宫。慈禧把手中的奏折随手扔到了一边,然后看了看光绪以及跪着的那帮大臣们冷哼一声说道:“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这李鸿章实属大逆不道啊。北洋水师战败他不追究丁汝昌等人的过错,反而还威胁朝廷,不臣之心尽人皆知啊!望太后,皇上明鉴!翁同龢首先发言。
“这李鸿章要撂挑子,如果在朝鲜的北洋陆师被击溃,那能抵抗日军的只有东北的练军和荣大人的武卫军了。一旁的庆王说道。
“翁师傅,这群山湾海战到底是败了还是胜了?御史们说北洋沉的船多,但是算吨位的话,北洋好像还占点便宜。一旁的光绪突然问道。
“这老臣不知。不过即使错了,御史也有闻风奏事的权利。翁同龢生怕自己和门生们担责任,所以就把闻风奏事搬了出来。
“好个闻风奏事啊。翁大人。。你这一闻风奏事可不要紧,可给朝廷惹来了天大的麻烦啊。慈禧狠狠瞪了翁同龢一眼说道。一旁的翁同龢立即吓得低下了头。
“我早跟你们说过,这李鸿章现在不能动,无论是战是和都还用得着他,打仗要靠他的淮军,和谈也要他去。这可倒好,御史们的折子可把李鸿章惹恼了。战场上打算撂挑子,和谈上也放出风声说坚决不去。你们有本事。可曾想去战场上与日本人打打试试啊?慈禧冷冷的说道。。…。
“亲爸爸,那现在怎么办?“光绪问道。
“怎么办?你是皇上,这些事都要你来决定。都问我这个老太婆干什么?一看到光绪没有担当的表情,慈禧立即就恼了,指着光绪说道。
“这李鸿章虽然摆明了态度。但是李鸿章想要撒手也是不可能的。朝鲜毕竟有3万多北洋陆军。李鸿章手下的北洋陆军新军旧军就一起也就6万到7万。而且这还是算上要塞守备部队的。
李鸿章肯定不可能不去管,否则失去了3万多陆军的北洋,恐怕连威海卫老窝都没法坚守。而陆上撤退不太可能,在元山登陆的日本军队已经威胁到了退路。在冬天向从陆上撤走很有可能把撤退演变成溃退。而走海路的话,北洋舰队最近刚被重创。估计在短时间内海路安全也无法保证。走海路难度也颇大。在满人中荣禄还是有些军事才能的。在他看来。李鸿章现在想撒手,恐怕也不好走掉。
“依你来看。李鸿章只是故作姿态?慈禧皱了皱眉头。
“至少在北洋舰队恢复战力之前是这样。不过几个月后的情况就难说了。一旦北洋陆师撤回了辽东半岛。想要让他们再出来恐怕朝廷要费一番心思了。荣禄回答道。。…。
“臣还听说台湾的刘铭传和两广的李翰章也调动本省练军去支援李鸿章了。一旁的翁同龢说道。
“这件事是李翰章和刘铭传上书要求的,皇上准的。慈禧摆摆手好像在驱赶一只苍蝇一样。
“还有这事?这样一来李鸿章防守辽东的兵力可就充足了。不过这封疆大吏之间跳过朝廷主动串联。在我大清可是第一次啊。荣禄皱了皱眉头。有些话他没敢说出来,淮系到现在还如此团结,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况对中枢的权威可是很大的挑战啊。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尾大不掉是不是?慈禧颇有深意的看了看周围的一圈王公大臣。“就算是尾大不掉中枢又能如何?大敌当前,总不能说你们别来了。就让李鸿章一人扛着吧?…。
“那太后可有办法?荣禄问道。
“能有什么办法?现在满人不争气。连个能打的都没有。没了李鸿章的淮军,大清那什么去和洋人斗?说到这里。慈禧心中一阵恼火。
“还有刘坤一的湘军还可以一战。光绪想了想说道。。…。
“湘军?老湘军早就被裁的七七八八了,先别说湘军在南方调过来要多长时间,就战力而言,也比不上李鸿章精心培养的水陆二师。慈禧对湘军颇不以为然。老湘军没了,能战之将也没了,从南洋水师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刘坤一手下都是些什么货色了。要不是镇海号出了事,恐怕北洋一艘船也留不下!!
“荣禄,你的练军可有一战之力?半响,慈禧打破了沉默。
“臣为西安将军时奉旨练军,目前已有80营3万余人规模。与日本开战后。。微臣又新建了10余营的新军,现在总兵力已有4万余人。如果再加上关外的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一起的话,进攻不行,但是沿鸭绿江防线防守应当可以。
其实论及对日作战,荣禄自己心中也没底。但是当着慈禧、光绪等人的面说不行?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慈禧太后花了5年的时间让荣禄自己练出一支军队,到头来不能打仗?这不是找死吗?
“微臣认为,湘军和南方练军虽然裁撤的厉害,但是底子还是有的,如果再和张之洞凑一凑还是能有几万人的。如果选一良将,或可一战。一直没说话的恭亲王说道。。…。
相对于只知道贪财的庆王和只知道挑刺啥都不懂的清流,恭亲王还是有些本事的,虽说他也知道湘军和南方练军肯定不如淮军。但是目前情况来看,能凑出一点部队算一点。多了总比少了好。
“那李鸿章那边怎么办?光绪问道。
“还能怎样?皇上开始不是下了一道圣旨让李鸿章总领朝鲜军务吗?那现在就再下一道,让李鸿章看好他的宝贝舰队吧。辽东半岛本来就是淮军为主,即然这样,那就做个顺水人情,让李鸿章负责辽东军务。慈禧冷笑道。
“我其它多路大军和日本人打,北洋就看着?翁同龢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实在没想到,慈禧会下这样的旨意。
“放心,不把北洋舰队打掉,日本人是不会安心的。我敢断言,即使日军攻入我大清,至少也要调集一半以上的兵力前往辽东攻击旅顺!一旁的荣禄笑道。“到时候,他李鸿章不想打也要打!
“这点李鸿章也早就有了准备。从7月开战以来,李鸿章对辽东的战备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辽东半岛,北洋诸军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日夜修筑工事,并且坚壁清野。不少旗人对此意见很大,但是无奈李鸿章势大。又有军务在身,节制驻朝大军。大多敢怒不敢言。一旁的庆王不满的说道。。…。
“这北洋军自然听李鸿章的,做战备也是应该的。坚壁清野当年李鸿章剿灭捻军的时候就用过,也没有知会当地的巡抚和提督。将在外,这应该有专断之权。况且如果这辽东和北洋要是真完了,这战争也就没法打下去了。恭亲王对庆亲王等人刻意挑刺感觉十分不满,他心里很明白,虽然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而且也确实有借助对日作战来削弱淮军的打算。但是不满不等于不用,削弱也不等于让淮军彻底靠边站。在当今尾大不掉的情况下,制衡才是中枢最好的选择。…。
李鸿章势力大了不好,但是张之洞、刘坤一势力大了也不行。仅仅就忠诚而言,恐怕作为三朝老臣的李鸿章比张之洞等人还要强一些吧?至于交给满人掌管大局?不是中枢不像扶持满人,而是满人实在扶不起来!而且现在的大局是战争一定要打赢。同光中兴二十多年来,就是有洋务运动和南北洋这个虎皮,才获得了几十年的安稳。
期间虽说和法国人打了一仗,但是在中枢看来结局也不算难看,但是现在要是一旦被东面那个从来没有让清国统治者正视的日本打败的话,估计那些西方的列强就会又按耐不住了吧?。…。
“恭亲王说的是。。对李鸿章还是要用到。这北洋水陆二师现在打的也算比较卖力了。北洋舰队所有大舰都参加了海战,斩获也是有的。李鸿藻一看恭亲王说话了,立马出来帮忙圆场。
“还是老六有远见啊。国难当头,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八旗练军。都应该共赴国难。这是再分你我干什么?慈禧看了恭亲王一眼满意的说道。慈禧是在刻意打压李鸿章,但是打压李鸿章的同时,也要防止帝党做大。毕竟李鸿章还算是后党。地方需要平衡。中枢同样需要平衡。把权利看到很重的慈禧同样不希望翁同龢等人踩着李鸿章爬上去。而且作为一个满人。看着老家被日本人占领肯定也不愿意。而且想让北洋那么点陆军守住整个东北显然也不现实,所以。不管李鸿章提不提出来,其它诸军都是要上的。而且慈禧还期望着能在战争中打出一直能战之军呢。
“荣禄啊,这些年来钱给你,人给你,枪炮也都给你了。要是这次你还拿不出点战绩来,可就说不过去了。荣禄虽然是慈禧提拔起来的人。忠诚方面自然无可挑剔,但是光忠心是不行的,慈禧可是期望着他能为朝廷打造一支可靠之军。如果荣禄的练军真能战的话,那在处理南北洋关系上,中枢就游刃有余的多了。在朝廷上,有了这支军队,也不怕光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