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猪星高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顾全把曲文如何进到公司的经过给大致说了一遍,最后说到他亲自考核曲文的事情:“我特意从奇富那选出五真三假八件瓷器,而那三件假瓷都是足以乱真的高仿品。你知道最后怎么样,只不过十把分钟的时间,他全给我挑了出来!”

    鲍国强听见只觉得脑中一阵晕眩:“他真是个天才!”同时在肚子里腹诽了一句:这家伙还是人吗!

    “天才只怕都未必有这么厉害,我说他是怪才,鬼才更贴切些。这小子刚进公司时无意中救了雅馨那丫头,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着,让那丫头产生了好感。我见他的品行还不错,所以想好好栽培下,将来便可以把雅馨安心的交给他。”想到宝贝孙女的幸福,顾全脸上不觉的露了一丝笑容。

    鲍国强恍然大悟,原来是在找外孙女婿,难怪会这么重视,就连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对自己和二师弟总是喝斥、命令,到了曲文身上则是询问,虽然语气还是有些生硬严肃,但是比起他们要好得太多。看来讨好这位未来的小师弟,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师父,你打算怎么培养他?”

    “这小子的天份极高,领悟能力极强,用一般的方法只会拖延他的学习进度,所以我打算带他到潘家园、琉璃厂,甚至到民间、乡下真刀实弹的操作给他看。”

    “师父,你的意思是要亲自去淘宝?”

    由于年纪和身体的原故,顾全已经有些年没四处走动,更别说到民间掏宝,如今为了曲文竟不惜身体,也要把他带出来。

    “师父,不是徒弟说你,你带他在京城里转转就算了,真要到民间淘宝,不如让我和老二来吧,反正我们俩时常在民间走动,对眼下的路子也熟悉些,绝不会耽误到曲文那孩子。”

    顾全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前年轻时是论年算,过了一年盼一年,现在则是论天算,多活一天是一天。要不是身体不行,早就直奔乡下,在民间淘宝比在这更让人容易学到东西。许多潜规则,背地里所隐蔽的东西,光在潘家园走是永远也学不到的。

    “这事再说吧,老二那你最近有联系不?”

    顾全的二徒弟名叫夏钧亮,同样在古玩行里讨生活,不过他比鲍国强混得好,在京港沪几地都有房产,大多时候都呆在香港,很少回内地。

    “前些日子倒是联系了下,听说他有几件藏品准备上佳士得的拍卖会。”

    说到自己的二徒弟,天份比老大强,眼光也比老大准,就是太注重名利,没有文人该有的素养,纯粹把所学当成了一种赚钱工具,只要有钱赚,世界各地那里都跑。

    但是夏钧亮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得以人为本,生活要钱,收藏古玩更要钱,如果没有钱那来的资本收藏,总不能辛辛苦苦打工,然后收了一大堆东西摆在家里好看吧。

    就为这事,顾全训斥了夏钧亮一顿,完后夏钧亮索性跑到香港自个弄自个的,省得在内地圈子里碍师父的眼。不过逢年过节他倒是会寄些东西给顾全,以此表示对师父的敬意。

    “这家伙还是只顾着赚钱,这收藏、收藏就是要收下来藏起来,否则就成了买卖,唯利是图的商人,还谈个屁收藏。”

    对此鲍国强不敢辩驳也不表示赞同,心里多半还是向着师弟一边,光收藏不吃饭可不行,要不就无法给家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别说在京城里买个四合院。收藏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终归以人为本,否则就是个死物。像师父这样,家里放着一大堆东西,却过着只比普通人稍好一点的生活,对现代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师父要不然你让曲文到我的店里干几个月,在京城这边学习的机会总多过龙城吧。”得知曲文的才能,鲍国强生出拉拢之意,别看他的店面没有陈奇富的大,但价值一点也不比陈奇富的典当行低,拿出件好东西就能值大几百万。

    “你跟我说了没用,有话直接跟奇富讲,怎么说曲文现在都是他的员工,如果跟着我来趟北京就被你给拐走,让我怎么跟他解释。”

    “这倒也是,是我太心急了……”鲍国强没有说完,言下之意是我迟早都要把他挖过来。

    无意中收到一块好墨,并把上边的灵气吸入体内,美美的睡了一觉,等第二天上午再次跟着顾全来到潘家园。正好今天是休息日,和昨天相比人流足足多了两倍,不管走到那都是拥挤的人潮。

    顾全也不着急着出手,一路慢慢走去,每个摊位前呆上几分钟,如同走马观花,用眼扫上一圈便大概得知这里有没有好东西,若是见到些有稍有价值的老物件也会停下来好好观赏一番。

    走了半天,见顾全既不买也不说,弄得曲文满脑的莫明,这究竟是干么呢。忍不住小声问了句:“顾师父,我们光在这里转圈子有什么用呢,刚才不是有几件老物件,都不合你的心意吗?”

    顾全笑了笑:“老物件,那也要看价值而定,并非所有的老物件都值钱,还要看它的品相,传世量,稀缺度。就好比铸造量较大的古铜钱,流传到今天没有十万枚也有几万枚,但凡在古玩市场走一圈就能买到,那还谈什么价值。”

    曲文想想说得也没错,前段时间还有过这么一则报道,在j省挖出重达1。5吨的宋代古铜钱,其中大部份被当地文物局带走外,周边村民也挖到或是私藏了不少,一下间暴出如此大量的古铜钱,极大的冲击到宋代古铜钱市场,让其价值接连跌了好几倍。

    “那自己的灵觉鉴宝岂不是也不完全可靠,万一遇上有年份却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岂不是亏定了。”曲文心想惊出一身冷汗,还好昨天没乱花钱,很幸运的遇上件宝贝。同时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想要在古玩行真正立足,还得靠真才实学才行。

第二十一章 行家一出手(二)

    作为全国最大的古旧物品交易市场,每天大大小小的商品数百甚至上千万件,当中能没有几件真品,可是要从中把宝贝挑选出,绝不比大海捞针,沙中选金容易。就算你有那个运气还要有那个眼力才行,否则眼前摆着几件宝贝,你也认不出来。

    和顾全、鲍国强、樊永成等人相比,自己就像开了个外挂,不过有外挂并不表示就此无敌了,只是起点比别人高,同样需要努力才能变得更强。

    曲文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说话,静静的跟在顾全身后,看他如何掏宝鉴宝。

    走了小半天,顾全再次停下脚步,站在一个摆放杂件的摊位前。

    所谓杂件就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顾全拿起一面铜镜向摊主问道:“老板,你这面镜子什么价。”

    见有生意上门,摊主立即变得热乎起来,脸上堆叠着笑容:“这位老叔可真会挑,这是面货真价实的海兽葡萄镜,你看上边刻海兽图形和花纹,刚劲有力,细致精道,栩栩如生。镜面平滑鉴影,历经千百年仍清晰照人。你再瞧这包浆温和润滑,亲切可人,绝非现代故意做旧。你老要的话,给个吉利数六万。”

    顾全拿着铜境在手上掂了掂:“就这面镜子要六万,贵了些。”

    摊主也不急,古玩买卖中相互拆招是常有的事,但要看谁更占理。

    “老叔,这你就不清楚了吧,铜镜中以汉唐为贵,而唐镜品相好的拿到香港随便拍个十把二十万没问题,我这面海兽葡萄镜只要你六万可是一点也不贵。”

    按文物保护条例,有八类文物是不能擅自拍卖的。如何认定自己手上的是古董而不是国家级文物,得看材质而定。以稀少,美观,反映当时风茂,体现出很高的工艺水平,有重大历史意义等。如果是文物级的东西,说得好听些可以在国内相互交流,但是不能卖给外国人,也不能走私出境。

    是以摊主说若是拿到香港拍卖可以卖出二十万,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就算你有那个关系,一道道手续走完也要花不少金钱和精力。

    顾全对摊主的话不以为然,淡淡一笑反驳道:“按照你这面铜镜的品相,如果真是唐镜,卖六万倒也不贵,遇上喜欢的人再贵些也可以。不过嘛。。。。。。”

    “不过什么?”

    “不过这面不是唐镜,而是明镜,明代仿制唐代的铜镜。”

    见有人买卖东西并相互倾轧,很快摊边就围上了一圈看热闹的人。

    喜欢搞收藏的人,都知道后仿不如到代,往往后仿的东西其价值和本年代产的相差甚远。若按顾全所说,这面铜镜不是唐代的,而是明代仿制,那么市场价值别说是六万,连六千都成个问题。

    摊主是乎对自己的古玩知识很有信心,露出不屑的眼神:“老叔,你可看清楚了,这海兽葡萄纹是唐代铜镜最流行的纹饰,加上它的包浆,自然的磨蚀锈色,绝对是唐代产物,你老说是明镜,说句不礼貌的话,你老眼光还差了点。”

    围观人群中多多少少有些古玩爱好者,对铜镜也有一定的了解,听见摊主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成。海兽葡萄镜可以说是唐镜的一大代表作,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其背面的海兽似马非马,形态怪诞,具有仙神之意,在唐代时又称天马葡萄镜。

    如此看来,这老人家的古玩造诣是差了些,竟然连海兽葡萄镜都看不出。

    没有理会旁人和摊主的嘲笑,顾全表情依旧,淡淡道:“只要是喜欢收藏铜镜的人都知道,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使用量普便,所以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铜镜又走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铜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使得铜镜的质地更银亮,清晰。就连铜镜后的纹饰图案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创新,其造形新颖,纹饰华美,做工精细,典型的有菱形境和海兽葡萄镜,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理想追求,以及唐代的文化背景特点。”

    “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海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再次出现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到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鸟镜、瑞花镜、盘龙镜等。其唐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而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不过唐镜除了以上风格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唐朝铜镜背后那个纽是圆的,鼓起来的。而明朝商家都喜欢仿制唐镜,但是为了区分和利于平放,明朝铜镜后边的钮都打成了扁平状,不信你可以找些明镜来对比下,像这类铜镜都是宋明仿唐的特点。”

    听顾全说完,摊主先是被对方的学识所折服,又立即找来几面明镜做比对,果不其然都和顾全说的一样,背面的钮全是平的,像被机子压过一样。

    没等摊主开口,顾全又说道:“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质地和色泽上判断。汉镜一般呈银灰色,质量好的唐镜呈银白色,宋镜包括辽镜黄中发红,颜色较暗,明镜黄中发白,清镜多为黄铜色,之所以色泽不同,是因为各代在铜合金的配料上比例不同。另外,汉镜至东汉时变得较厚,唐镜厚重又显富实,到宋以后因为铜的大理稀缺,所制的铜镜大都比较单簿,重量也偏轻。你可以再掂掂这个份量,是否和真品唐镜有些差别。不过像你这面明镜并非倒模铸成,所以没有一般明镜的粗糙,做工精细让人看了很容易误认为是唐镜。”

    围观众人一听,包括摊主恍然大悟,鄙夷之色纷纷变成敬佩,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古玩行是越老越精,别人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岂是自己能比。

    曲文站在一旁,心中的震撼更不必多说,自己的小小外挂和顾全的真才实学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敬服之余同时也在梦想,哪一天才能有他的一半经验学识。

    摊主听后连忙对顾全施拱手礼:“老人家,您可是真神,是真正的爷,今天给小的长见识了。就冲您老这番教诲,这面明镜你给个合适价拿走,小的绝不反悔。”

    顾全装样想了想:“这面明镜的做工还是不错的,我老人家也很喜欢,这样吧我想多买几面摆在堂中当装饰。”说罢又挑出三面明朝时期制的铜镜,分别是一面铭文铜镜,双鱼镜和葡萄双龙镜。

    “四面,一万六怎么样。”

    古铜镜中以战,唐的价格最高,其次是汉,宋到金的价格又略低一些,到了明清时期则跌到最底。除此之外还要看镜的大小,但凡在五厘米以内,十五厘米以上的都比较值钱,然后就是它的工和材质,做工精细的铜镜,用料上成的铜镜价格也会相对高一些。最后是铜镜的纹饰图案,往往稀有的图案也会让铜镜的价值大增。

    市面上一般的明镜价钱大多在几百到几千之间,品相好的卖到一两万就算不错了。顾全开出一万六的价,不高也不低,算是一个很合理的价。

    摊主倒也是个爽快人,四面镜子一万六比他收来时多出几千,当下高兴的回答:“就按你老说的算。”

    ***************************************

    新人不容易,诚心希望大家看完后,顺手点一点收藏,每一个收藏都是对蛮民的极大鼓励。

第二十二章 行家一出手(三)

    在潘家园寻了半天,总算买到几面镜子,至于有什么目的只有顾全自己知道,不过曲文相信以他的鉴赏水平,对古玩市场的了解一定不会吃亏。

    回到鲍国强家中已是正午时分,吃过午饭,鲍国强急不可待的让顾全把买到的铜镜拿了出来。

    “师父,你向来不会轻易出手,这四面镜子一定有些名堂。”

    顾全笑而不语,把四面铜镜摆在桌面。

    鲍国强首先拿起那面海兽葡萄镜,看了一会摇了摇头:“纹饰虽然是唐代的,品相也不错,可惜是明代仿的,市价三四千差不多了,不值几个钱。”

    曲文坐在一旁暗暗惊诧,这四面镜子一共花了一万六,平均每面四千,若按鲍国强所说岂不是买亏了,要不然是别的镜子另有玄机。

    鲍国强接着往下看,对铭文铜镜和双鱼镜也都摇了摇头:“这两面的纹饰图案太多见,没有多少艺术性,卖个一两千也就了不起了。”

    放下铭文铜镜和双鱼镜,最后拿起葡萄双龙镜,先是看了一眼,随即眉心紧收,像见到奇珍异宝般,拿过放大镜仔仔细细的端详了好久。等他放下铜镜时,发出一声长长的赞叹:“师父你果然是宝刀未老,花一万六多买三面镜子,其实是为这面打埋伏吧。”

    顾全难得来一趟北京,没想到头一天上潘家园就捡到个大漏,而且这种大漏可不是想捡就捡,很多人一生中也遇不上一回,暗道是借了曲文的好运,心里也高兴得很,开心笑道:“你说呢?”

    曲文不明就里,只知道铜镜上有不弱的灵气凝聚,但明明是明代的东西却不比清代的精品器物多多少。好奇心瞬间大发,就越想知道这面镜子有何特别,究竟能值多少钱?

    “强哥,这面镜子有何特别之处?难不成这面不是明镜,而是唐镜?”

    鲍国强内心兴奋无比,却故意装出神秘兮兮的模样:“谁说这是面唐镜了,这就是一块明镜,不过不是一般的明镜,这可是双龙葡萄镜啊!”

    又是葡萄,敢情铜镜加上葡萄就值钱了?曲文傻兮兮的望着鲍国强。

    “这双龙云纹镜在世面上也不少见,价值一般在几百到几千之间,价格的高低大多按制作的工艺和保存完好度来看。首先说这面镜子的保存完好度,不缺不锈没有土沁,应该没有入过土,一直在民间流传把玩延至今日,是个熟坑,也就是未入土或出土时间较长被人一直把玩着。”

    “再来是它的工,尺寸够大,目测应该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圆形,镜面平滑光可鉴人,背面内有双龙环钮对峙,身躯舒展,昂首曲颈,龙口微张向天,表情刻画精细入微,形式欲冲天而起。身旁流云飞舞,云纹造型酷似花朵精致优美。外圈有鸟花枝纹和葡萄纹环绕,其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更重要的是它这个钮,不是一般的扁平形,上边有伏兽图案,又可称为伏兽钮。像包浆如此漂亮,保存完好的明代铜镜极为少见,与一般的葡萄双龙镜都不相同。若是让我给他估价,我看最少得在三十万往上,甚至是五十万应该也不难。若是拿到拍卖行经过一番炒作,价值一定更高。”

    “什么!”曲文被鲍国强的话给震住,昨天自己很幸运捡了个大漏,赚了十多万,为此整晚沾沾自喜。没想到顾全一出手,几十万轻松手到擒来,和他相比岂是一个强子说得了,真可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果然过了几年,这面‘双龙葡萄镜’就转手在嘉德拍卖会上拍出了356万的天价。同期还有一面‘明逾满月跑兽镜’和‘仙骑纹菱花镜’分别以897万和874万成交,创下了明代铜镜的价格新高,加大了藏友们对明代铜镜的注重,而非汉唐为贵的说法。当然这是后话。不过在零二年的时候,大家对明代铜镜并没有那么重视,才让顾全捡了这么一大漏。

    既然是这样,顾全为什么不单独买这面‘双龙葡萄镜’,反而还要多花钱去买另外三面镜子,这让曲文百思不得其解。

    “顾师父,你既然早就看好这面双龙葡萄镜,又为何要多花钱买其它的,还在那面海兽葡萄镜上大作文章?”

    这种做法形似于兵法中的暗渡陈仓,略显卑鄙,以顾全清高冷傲的心性,自然不喜多说。

    鲍国强坐在一旁帮忙解释道:“如果师父不这样做,只怕未必能以如此低价买到这面双龙葡萄镜。你想想,在潘家园中定不缺乏具有古玩知识的人,若是让他们见着,说不定会道出其中玄机,让卖方借机炒高价格。所以师父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那面海兽葡萄镜上,又同时买下四面镜子,这时谁还会留心这四面镜子中竟然有一件珍宝。”

    “高手!”

    顿时顾全的形象在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