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太子妃您救他那年他五岁,您十二岁。如今可都过了八年多了啊。而且也只是相看相看,离正式定下来还早呢。说起来您那位跟他同学的兄弟,也该是相看媳妇儿的年纪了。”
对,顾珲那小子比李意欢还大些呢。孙茯苓肯定是没有发言权了,钱氏见识有限也轮不到她管。但是太夫人还在啊。五房已经有渣爹这个废材了,她肯定得挑个好孙媳妇。太子妃的弟弟,那可就是将来的国舅爷,想当国舅岳父母的想来不少。就是顾虑顾琰和孙茯苓的关系恶劣,但她之前都把这个兄弟弄进太学读书了,也就不必再担心这个了。太夫人之前没给定下,想必是要待价而沽。如今顾珲地位可不就上升了,算是让太夫人等着了。
明天顾瑜进宫,说不得就要告诉她替她选定了哪家姑娘做弟媳妇了。太夫人上次东宫不进新人的事儿被自己气坏了。三伯母借着新生的孙女儿躲事儿不肯进宫相劝。如今三伯母可是伯府太夫人,而且她还是皇帝的师妹,真要不听话太夫人拿她也没办法。太夫人也不可能撕下长房和三房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的面纱。那吃亏的只能是长房。三伯母不听太夫人的话,四嫂肯定有样学样立场一致,找各种理由推脱。怕是太夫人因此就找上了顾瑜。顾瑜可也是有诰命能递牌子进宫的人。
顾琰想了下当年被孙小丁吓得不行的李意欢,感慨的道:“怎么好像嗖地一声就长大了一样。”
要相看媳妇儿了,李夫人显然心情极好。她打趣道:“等十年后小世子也到时候了,那会儿太子妃您更得这么说。臣妇一开始其实也是觉得怎么昨天还是个小人儿,今天就要娶媳妇儿了呢。”
十年后,团子虚岁十三。可不就是要到时候了。就是不着急大婚,按宫里的规矩也要开始挑选教他人事的宫女了啊。一想到这里,顾琰简直接受不能。
好半晌她才道:“说到这个,李夫人你知道我们家团子许了个什么愿么?”
“愿闻其详。”李夫人身子前倾。
“他那日跟我说他想当老子,当了儿子就可以随便吼儿子了。”顾琰笑不可抑的道。想那么多干嘛,团子现在就是个肉呼呼的小家伙,好玩儿得很。就是将来,自己也绝不会让他很小就那啥的。
李夫人也忍不住的好笑,低下头极力忍着。方才那个女官已经看了自己和太子妃几眼了,听说这可是皇后娘娘给的、专门负责纠正太子妃不当言行的。
赵慧看顾琰笑得有些不符合身份,好像忘了此际是在东宫,只当自己在和闺中密友聊天一般,便轻咳了两声。顾琰这才缓了下来,转头背着赵慧朝李夫人扮了个鬼脸。李夫人只得辛苦忍着,不敢笑出来。
末了,团子要下学了,李夫人便告退出宫。她还得回去让儿媳妇赶紧张罗两个孙女儿进宫觐见太子妃的事儿。她如今在家日子很好过。她有儿子,而且自身和太子妃走得很近。原配留下的儿子、媳妇便也不敢不敬着她。即便有一天夫婿先走一步,有太子妃照拂,她和儿子也会好好儿的。就连夫婿私心里怕也是这么庆幸着,如此一来,撒手人寰之际他就无需为年轻的妻子以及幺儿担心了。不用担心自己身后家宅不宁。
这也算是她一如既往知恩图报,不管太子妃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态度都不变的报偿吧。但其实,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是自己欠了太子妃的。以李大人的年纪,自己能生下儿子就很幸运了。如果当年不是太子妃,说不得儿子已经被惊恐的老百姓踩死了。自己也不可能再有一儿半女。而自己提供的不过是不伤筋动骨的一些帮助而已。只是太子妃记情,所以才会如此。
团子今天是带着承曦一起去的,因为大球小球睡着了,东宫很安静。他要离开就发现承曦有些不安,想着宁先生人很和气,便把承曦一起带去了。承曦自然是欢欢喜喜就跟着团子哥哥读书去了。去了发现很有意思,有好听的故事在等着,就更加的欢喜了。团子便说以后哥哥都带你来。
这会儿两兄妹在回来的路上,萧允的车上。萧允因为承曦一天就学会了‘叔’的正确发音,很是表扬了她和团子一番。两兄妹都喜滋滋的。其实萧允也是这两天才学会表扬人的,还是宁编修提醒的。说他的一句认同,有时候比升官发财还令人激动。尤其是对有着‘士为知己者死’信念的人,文官武将都是如此。萧允想了想他带过的那些兵,便试了试,效果似乎还不错。就连眼前这两个小家伙也吃这套呢。
团子想了想对承曦道:“要回去讲故事,给娘和球球听。今天你来讲。”
承曦傻眼了,她听着故事挺好听,哪里会讲啊?伸手可怜巴巴的扯着团子的袖子看着他。团子不为所动,他经常这么望着顾琰,可是顾琰一般不会纵容他。
倒是萧允先受不了了,方才看两兄妹有说有笑的,他觉得要是自己真有个女儿,在团子身后跟进跟出,那得多可爱啊。于是出声道:“团子,再过些时日,等妹妹听得多了,会说的词儿也多了再由她讲。”
“哦。”
承曦松开抓着团子袖子的手,转头感激地望向萧允,“叔——”
下车的时候,萧允一手抱着承曦,一手抱着团子,找到了近乎儿女双全的感觉。他觉得是不是该和琰儿商量一下,等大球小球满了周岁,就可以不服药丸了。
回去以后,便是下午茶,就连球球都一起加餐。吃完了便是如常的一家子团团而坐,听团子复述今天宁先生讲的故事。萧允这种时候通常都是不在的。就是在也只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他可没顾琰那么好的耐心听团子断断续续的说错漏百出的故事。
不过,大球小球虽然听不懂,却一直是忠实粉丝,乖乖坐在旁边听着,还时不时发出点吚吚呜呜的声音,仿佛在催着继续往下讲的意味。顾琰则会一直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团子。这也是团子说话逐渐流利起来的最大锻炼。今天又添了个承曦,她更是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团子,就只是不能将‘哥哥很厉害’说出口了。团子被看得很激动,故事讲得愈发有激情。大球感受到喷到额上的唾沫星子,疑惑的抬手抹了一下。
顾琰由此发现小家伙坐得比从前稳当了。之前这么动作一番,搞不好还会重心不稳仰倒下去,今儿确实依然稳稳坐着。不一会儿小球也察觉自己中弹,抬手去抹。晨曦也仿佛中了散弹。只有顾琰因为高团子一大截,只有裙子受害。她哭笑不得,“团子,先停一停。”大球小球经常喷团子一脸口水,如今也算是团子小小报了番仇。只是可怜承曦遭了池鱼之殃了。
等团子平静下来,也察觉自己好像讲兴奋了。再想到方才两个弟弟擦脸的动作,他不好意思的笑笑,用手捂住脸只露出眼睛看着顾琰,“娘,还讲么?”
“问弟弟妹妹们。”
大球小球还不会讲话,不过也是一副疑惑哥哥怎么不讲了的样子。他们已经习惯每天这么听一场故事会了。虽然只是看哥哥讲得手舞足蹈的好玩儿。讲完了娘就会带着他们出去遛弯儿了,这会儿还没动就是还没有讲完。
承曦便做了代表,点点头道:“讲——”
团子便红了红脸,然后继续讲。没再那么激动,但还是眉飞色舞的。
过了会儿,萧允张开眼,很想说一句,这儿已经讲三遍啦。可是这会儿气氛正好,他打断了就不好再商量那件事了。好容易候着团子颠三倒四的把故事讲完了,眼见顾琰打算带孩子们出去散步,萧允清清嗓子开口:“琰儿,你看承曦多可爱啊!”
一个被窝里睡了几年,当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下文。顾琰道:“不行,我实在不够精力,你看这三个都还小。过一两年再说吧。”想想老爷子不一定能等,又改口道:“至少等球球满两岁。咱们现在不是有承曦么?不然,要是再来个儿子怎么办?”
“呃,那好吧。”萧允想了想,如今三个儿子,她能分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少了。再添一个,的确啊。还不一定能生出承曦这么乖的女儿来。万一又是个小魔星……看顾琰亲自照顾孩子看习惯了,萧允也选择性的忘了可以生了就丢给宫人带。他从小最羡慕就是别人有亲娘,他那是没有办法。要是让自己的孩子有等于没有,就没意思了。也罢,还有承曦呢。
出去遛弯儿,萧允也去了,他今天稍微有点清闲。阿大阿二推着摇摇车,团子牵着承曦,萧允和顾琰走在后头。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热闹。何皇后私下同皇帝说起,因为住进了东宫一大家子,这宫里都有人气多了。特别是团子哥三,让人看到就觉得欢喜。
团子告诉承曦,“明儿小姨要来。”
“嗯?”承曦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只不过因为顾琇对顾瑾实在是深恶痛绝,所以承曦没能和她近身接触过。
“她是我娘和你娘,最小的妹妹,有点凶,不过很好。”团子如是介绍着。
顾琰笑道:“你明儿当着你小姨说她凶试试。”
团子赶忙摇头,然后盯着承曦,“不许说出去。”
承曦乖乖点头,她都说不了这么多个字。
第二日,先进宫的是顾瑜。既然她是递牌子以外命妇的身份请求觐见,顾琰便也是中规中矩的召见她。这样也省得她絮叨。
果然顾瑜说起了顾珲的婚事。说起来顾珲也十五了,早就该定下了。可之前他只有个皇帝亲批永不录用的爹,娘又是个那么个名声。自己在太学读书也还没读出个名堂来。顾琰那儿呢,两虎相争还没有结论,有些人家便不想蹚浑水。如今好了,他成了太子的小舅子,日后的国舅爷。父母的影响便不那么重要了。这一个月太夫人便是让顾瑜在张罗这事儿,想在从前一个圈子的勋贵里给他寻个大家闺秀为妻。
这样的逆袭是老太太这几年一直梦寐以求的,当初被顾琰弄得靖西侯府的爵位削了,多少人对顾家落井下石啊。
顾琰笑道:“一切有祖母做主就好。本宫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把顾珲送进太学,她就算是尽够姐姐的责任了。更多的,她不会管的。前程什么的他也靠自己挣就好。她可不会像顾瑜一样秉承太夫人的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前些日子,萧允还主动问起她顾府男丁的安置呢。四哥不用说,救驾之功,什么都是他应得的。顾琛和顾珲当时在京城也有出力,萧允给顾琛从五品提到了四品,在齐王世子手下做事。至于顾珲,太学出来会对他有所安排。但不会有再进一步了。顾琰从来就没打算让家风歪到靠女人的裙带关系上去。便是她和团子需要掌权的外戚支持,有四哥也足够了。不会因此胡乱提拔顾家男丁,将来也不会大肆封赏。除了渣爹那个法定的承恩侯的爵位,其他都得靠顾家男丁自己挣。
顾瑜自然听出来这层意思了,而且顾琰话中也是敲打了她。她也是泼出去的水,是梁国公府的人。顾琰这是让她管好自家事就是了,顾家的事就不要总掺和在里头了。顾瑜自然不敢得罪她,如今全靠着顾琰做了太子妃她才有了掌控国公府的底气。
“太子妃说的是。臣妇前儿去看祖母,她十分的记挂太子妃。老人家年纪大了,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顾琰知道这是太夫人要她对顾府表示一下看重,她做了太子妃一个多月,也就只去过武英伯府两次。对老宅是没怎么过问的。日子久了,自然惹人疑猜。如此一说,于情于理顾琰都该有所表示才是。 皇帝看小孙女儿有些期盼的看着自己,还有点怯怯的,想到她好好一个亲王嫡女,结果变成庶女,还备受忽略的长到这么大,心头一软,笑着应了一声‘哎’,然后道:“承曦亲亲皇爷爷好吧?”
承曦听他应了,甜甜一笑,凑上去羞涩地在皇帝颊边亲了一口。
皇帝便抱着她坐了下来,又看看挨着顾琰坐下的团子,以及已经在地毯上不知为了什么打起来的大球小球,心头百感交集。他从前最看重的视为典范的晋王妃,干出为了利益亲生女儿都推出去换个庶子充作嫡子养在身边的事,他一向觉得浑身毛病的顾琰,却是将三个儿子都照顾得十分周到。
不管皇帝是怎么看顾琰得,但心头其实对她的品行是相当认同的。哪怕她如今生的的是三个儿子,也不会干出同样的事。而且明知承曦是晋王妃亲女,她也不会有什么母债女偿的想法,对承曦不会有丝毫的不好。既然如此,这件事他就不出声了。不聋不哑不做翁姑嘛。而且东宫把侄女儿接进宫抚养,这再合情合理不过了。再说,就算是为了给晋王妃添堵,那也都是晋王妃自己作的。
承曦一岁多了,喊人还口齿不清。不,也有清楚的。听说喊‘父王’,‘母妃’倒是喊得挺清楚。这就是照看的人有没有用心了。团子这么大的时候,虽然说话断断续续的,但是自己的意思都是能表达的了。就是小棋儿,如今也是口齿伶俐得紧,不就是因为明晖上心,王氏很认真的教么。
正想着,团子把方才的事当笑话讲给皇帝听,“皇爷爷,妹妹跟我学,把‘小师叔’,喊成了‘小猪’。”
皇帝看一眼默默坐在一旁,有点气呼呼的小棋儿,哈哈一笑,“难怪小棋儿连最爱的甜瓜都不吃了。不过,团子你也别嘚瑟,你以前还喊成过‘小猪猪’呢。”
小棋儿更呕了,他知道猪,又脏又臭又懒,骂人就可以骂懒猪。团子也没脸再笑承曦了。至于顾琰心道,老爷子,您师侄还不到满岁,您也欺负得这么起劲。嘿嘿,不知道明晖又怎么折腾您啦。
小棋儿上午去东宫找团子玩来的,结果他去了晋王府,许久都没有回来。所以方才小棋儿听说顾琰带着团子过来了,才会跑出去迎接。这会儿听说曾经喊他‘小猪猪’,便瞪了团子两眼。
团子摸摸鼻子,然后就手指着还没打完的大球小球转移众人视线,“娘,他们还在打。”
九个来月的孩子,也就能你捅我一下,我踹你一脚,这俩小子一天到晚在一起,这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不要太多。所以皇帝也好,顾琰也罢,都是安稳坐着由得他们打闹。他们的指甲都是修剪了的,没有杀伤性武器就只能是打得对方不痛不痒。吃亏了的大不了嚎一场,占了便宜的也赶紧跟着嚎以免被骂。这种情景每天都要上演几次的。然后过一会儿,两人又会好得跟连体婴一般了。就连承曦今儿都看过两场了,不新鲜。
所以,团子这么转移视线,皇帝和顾琰也不过瞥了一眼而已。反正有他们各自的乳母看着。承曦觉得心头好过多了,原来团子哥哥也有口吃不清的时候。
顾琰抚抚小棋儿的背安抚他,“承曦跟小臻宁,谁更好看啊?”
小棋儿看看承曦,然后想了想,“都好看。”
团子发现小师叔不气了,大为佩服他娘转移注意力的法子。
皇帝同承曦道:“你要不要去看看小臻宁啊?”
承曦点点头。
“跟小师叔去吧,以后每日随着你团子哥哥一起过来看皇爷爷。”
“好!”
皇帝这才看向还没打完的大球小球,“把他们拉开啊,还真要打出胜负来不成?”话中不无笑意。这俩小子,多大仇啊,打了这么久了还不住手。
顾琰看他瞪自己两眼,“父皇,小孩子多动动没坏处的。”一边说一边上前分开大球小球。旁人他们是不会买账的,只会一致对外的用上十八般武艺(踹、掐、抠……)对付来人。是顾琰,那就会抢占她的怀抱。这会儿便是两双小胖手一起抱上了她的脖子。
顾琰在他们跟前是什么首饰都不戴的,就怕这种时候扎到他们的小手。这两个小家伙都很喜欢亮闪闪的东西来着。
顾琰抱着两个儿子躬身,“球球给皇爷爷挥挥手,告退了。”皇帝问承曦要不要去看小臻宁,这就是打发他们出去了。老爷子年纪大了,精力有限。看这样子,八成白天又被明晖折腾做了什么体力活儿,想早点歇着了。这会儿没精力含饴弄孙。
这话大球小球听得懂,乖巧挥手,好像方才打得难分难舍得不是他们一样。
团子也牵着承曦道:“皇爷爷,孙儿告退。”一边晃晃承曦的小手,示意她跟着自己学。承曦便学舌道:“耶,退!”
皇帝含笑点点头,倒没想到来个妹妹团子这么欢喜,这么有哥哥的样子啊。
小棋儿作为主人家要带路,也站起来对皇帝道:“师伯,师侄明儿,再来,吃点心。”
皇帝含笑点头,“嗯,回去吧。明儿早点过来。”
一大几小一起出去,顾琰问小棋儿,“师傅在干嘛呢?”
小棋儿做了个动作,“搓丸子。”
顾琰了解的点点头,老爷子不喜欢喝苦药,明晖便经常是做的药丸子。如今团子也有样学样,拒绝喝汤药,要吃中成药。他如今腰下依然还有个装各种常用药丸的小锦囊。不过,有一些汤药的吸收效果比丸子好,明晖就不会迁就皇帝。顾琰更不会迁就团子。
去到明晖的小院子,他还在忙碌。听说顾琰来了才从里头出来。
团子高兴的喊‘师爷’,他点点头,让小道童端出许多鲜果,又让小棋儿负责招待。就连球球都有果汁喝。只不过每个小朋友分得的量有限,因为就快到上床睡觉的点了,肯定不能多吃。这会儿差不多饭后两刻钟,吃一点水果是帮助消化的。吃多了就不好了。
然后他才对顾琰道:“我打算下月回东昌一趟。”他从东昌匆匆赶回,是因为皇帝在山中数日,好容易养出来的一些底子又折腾去了大半。如今调养了一阵才好些。但是东昌王的身体也是他所担心的,所以准备告假东归。一来一回要年后才回来。既然东昌王不肯来京城,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