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望族毒女-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苹果进来告诉顾琰,“王妃,仪门处已经陆续有马车到达。小兰姐姐正分派人把各府的小姐往文熙园引呢。地龙昨晚已经烧上,热茶点心也都准备好了。”

    文熙园便是顾琰辟出来给这些贵族千金们‘上课’的地方。就在仪门进去不远,进出十分的方便。也不至于和从正门的侧门进出的萧允等一干人等撞见,避免了男女相见的不便。她并没有给安排几时必须到达,不过看这样子,各家是通过气的了。现在差不多是早上八点,估着一会儿人齐了也不过八点一刻左右。想来是私下打听过她每天几时开始露面的。

    “嗯,知道了。”

    八点一刻,顾琰打理好了,带上团子往文熙园去。她其实也就是第一天去露个面,带团子去转转也好。

    “王妃,一共二十四位,齐了。”小兰撩开厚厚的帘子时告诉顾琰。

    里头本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也有人在用着王府提供的茶点。听到有人唱喏说顾琰到了,便都离席站起,站成两排躬身行礼:“见过秦王妃,见过小世子。”

    “免礼,都坐下吧。”很宽大的一间屋子,顾琰给她们安排了四排座位,一排六人。每人一套桌椅,各自带来的东西可以放到桌肚子里,四周墙上挂了几幅名言,都是名家真迹,看起来就像是后世的教室一般。倒也没硬性规定怎么排座位,按她们自己的喜好自由入座。

    各家的马车送了人来就按要求回去了,也没留下丫鬟。这屋子里有十个小丫鬟伺候呢,都是之前纺线的心灵手巧的小丫鬟。她们通过小菊向顾琰请示,也想跟着学学织毛衣。顾琰便让安排她们轮值。

    在座的小姑娘都是八到十二三岁的,说起来其实就是小学高年级的年岁。不过顾琰想了下如今的时代这个年岁再加上她之前误导人的,这似乎都可以算是一个贵族新娘学校的雏形了。看她们一个个还有些拘束,顾琰抱着团子笑道,“别紧张,这段时日只当是来秦王府玩儿的好了。这会儿想吃吃,想喝喝。书院还么正式开张呢不必过于拘礼。你们桌上各有一份近期开课的课单,每人限选三门课程。不一定非得选满,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好了。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去旁听,觉得好半道加入也行。或是选了这门课程,觉得教得不好,随时可以退出。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几个交好的一起上同样的课程。对了,并不是只有这八门课程,以后还会陆续增加。你们如果有想学的课程,可以告诉小兰,我会酌情考虑。如果值得开课,便去聘了这一行的翘楚来给你们授课。”

    这个选修课的方式挺新鲜的,而且顾琰让讨论,她们略楞了一下,果真交头接耳起来。方才一来就看到每人桌上一份课单了。笔迹都是一样的,大家也识货,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写不出这样的字。只是看上头列出了八门课程,大家心头就有些怯了。要学这么多啊?后来听小兰说是选修才安下心来。又听说这课单是小兰誊抄的,而她只是顾琰在顾家时的丫鬟,不由便跟自家丫鬟对比了一下,觉得有所不及。

    下头便有人起身行礼道:“秦王妃,臣女想跟您学书法、学织毛衣,还想向顾三夫人学礼仪。”

    顾琰看过去,是个圆圆脸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约莫十岁左右。三伯母是秦家人,秦家是礼仪传家,顾琰便让她来开了这门课程。

    “好,你是哪家的?”

    “回王妃,臣女李念,祖父是礼部尚书。”

    哦,李夫人的孙女,李意欢的侄女。顾琰看一眼旁边坐着的小兰,后者已提笔蘸墨一一记录下来。这些要做好回头编排课表的依据。不是顾琰自夸,她的贴身丫鬟,这些方面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坐吧,其他人呢?”

    “臣女李想,也是礼部尚书家的,也想跟王妃学书法、学织毛衣。”李念旁边一个比她小一两岁的小姑娘站起来道。

    嗯,不错,这小丫头选了两样。看来是衡量过的,目前只能学好两样。

    “臣女殷见欢,大理寺卿是家父。想向王妃学书法,向齐娘子学女红。”其实织毛衣应该也算在女红里。不过鉴于目前炒得挺热,很多人都听说了皇帝和两位公主除夕夜穿的毛衣。所以单列了一门课程。

    “臣女萧灵儿,宗室女。论辈分当称王妃一声叔祖母,称小世子叔父。臣女想向王妃学织毛衣,向汪先生学诗书,向窦先生学围棋。”顾琰想有个开门红,这上头的先生无一不是京城比较有名气的。其中一半也曾是她的先生。因为年纪比较大,也没什么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野心了,所以愿意来教导小姑娘们。

    “臣女梁长乐,梁国公是我祖父。想向学书法、织毛衣,向窦先生学围棋。”

    今日顾瑜也将长女送来,眼见长乐一副一切照规矩办不搞特殊,眼中却满是笑意的小模样,顾琰朝她微微一笑。团子一直举目四顾,望着满室花红柳绿的小姑娘们好奇。长乐站起来他发现是认得的,便高兴地冲她呀呀叫了两声。

    长乐听到回他一笑。顾瑜已经私下里问过太夫人,知道姑祖母的遗产并不是祖母给的,也不是三婶给的。却是从来没有承认过是顾家外孙的国师给顾琰的嫁妆。心头便没什么好不平衡的了。只叮嘱长乐去了要好好学,学得越多越好。

    “姨母,臣女还想学其他的课程怎么办呢?”

    “我刚说了,可以旁听,只要时间不冲突。不过,选了的课程每月有小考,成绩分天地玄黄四级。如果成绩三次不达玄级,就会被剥夺继续学习这门功课的资格。你可以同时旁听未选的课程,也可以这一门结业了再选。”

    “哦,知道了。”

    下头又是一阵议论,学生觉得先生教的不好可以半道退出,先生认为学生成绩不过关也可以踢人,这两种形式都很新鲜。但是听起来似乎也相对公平。只是,让人开始有压力了。

    “臣女顾琇,想学书法、织毛衣、古琴。”顾琇是被顾琰叫来的,窈娘已经过世一个多月了。因为不是嫡母,倒也无须遵循守孝三年的规矩。顾琰便有意让她多出来接触一下同龄人。她没有自报家门,因为顾家如今就没什么能拿出来说的官位、爵位。不过人人都知道她是顾琰亲妹,也不敢小觑。

    ……

    顾琰听了一下,点她的书法课和织毛衣课的人倒真是不少。同时三夫人的礼仪课也是满员二十四人。

    “嗯,我的书法课课单上有写,每逢三六九,上午一个时辰。不过我有言在先,我的书法中还杂有剑法,要跟我学书法,剑法也是要同时学的。”

    下头立时响起一阵议论声,众人推了长乐问道:“姨母,这便是您书法的秘密么?都说您的书法既有女儿的妩媚,又有男儿的英武。尤其是那斗大的字最见功底。”她在家也仿过顾琰的百寿图。可祖父总说味儿不对。所以,她一直不能写中间斗大一个寿字,四周环绕的那种百寿图。写得最好的是摆成个圆形的。(百寿图出来五年,已经发展出无数的样式来。)

    在座的人都对此很感兴趣,纷纷看向顾琰。她没有傲人家世,却能成为秦王正妃,慢慢让人接受,太夫人当初费心打造的‘才女’名声也是起了作用的。

    顾琰笑笑,“和这个有关。女子手上的力总归是要差一些,而且见到的天地也窄一些。要克服,就得另辟蹊径。大家该当知道草书之王张旭将公孙夫人的剑器舞而对书法有所得的故事。不过,倒也不是都用的我这个法子,我看到过有人在手腕上绑沙袋练字的。笔下便很有力道与锋芒。不过既然跟我学,就按我的法子来吧。以后你们能自出机枢了,尽管除旧布新便是。”

    下头众人互相看看,李念犹豫地开口道:“可是我等有些人一点基础都没有。”她们是文官家庭出身,还真是没接触了刀枪剑戟之类的。

    “舞剑而已,又不是要你们去打打杀杀。舞步都是学过的,跟着学一两手剑法就行。放心,我是道门弟子,所学剑法都是姿态优美,步法轻灵的。”怀里团子打了个嗝儿,顾琰把他竖起来抚了抚背。只是问问情况好排课表,其实并不非得需要她到场。可是既然是第一日,那便好好跟小姑娘们打个交道好了。

    众人想了下顾琰的身姿、气质,倒是对她口中的剑器物好奇兼向往起来。

    苹果进来禀报各位先生到了。顾琰颔首,“好了,各科的先生到了。他们有各自授课的地方,这里便是我讲授书法课与织毛衣课程之处。你们选了哪门课程的,各自去拜见吧。今日大家就是认识一下,回头可以到后园好好逛逛,想坐雪橇或是去温室赏花都可以。你们要去就跟身边相随的丫鬟说一声,会有人清场。我的书法课十九那日开始,每次先跟着舞剑就当热身。身子暖和了写的字也好看些。选了书法课的等下去挑一把没开刃的剑。”

    “是。”众人起身应道。对于今天的安排都有些惊喜。本来以为来秦王府上课会挺拘束,没想到这么自在。只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成绩能得到天级、地级啊。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311 坦承
    皇后这么说,那就是十七公主和小郡主都学得不咋地了。其他人估计也差不多。也是,这些人都是图个新鲜凑热闹,能有多认真。

    书院那些即将到来的女弟子,可能还需要靠了这个长长名声,将来好嫁入更高的或者是相当的门第。可这些公主郡主那都是低嫁,无须看婆家脸色的。至于王妃们,那更是无须这些来锦上添花了。真嫁了人就知道了,用得多的都是管家理事宅斗之道,诗词歌赋女红厨艺除了显摆用得了什么。

    反正聂政带了两个女子到府上跟着顾琰学了三天,就可以出师了。这会儿多半都走到半道了。那两个女子是聂政得到通知以后上大公主府借来的,心灵手巧不用说了,更是肯用心学。顾琰还特地留意了一下,面貌只清秀而已,应该不是大公主要给儿子添的房里人。

    而且像渝王妃带着女儿一起来学,小姑娘学得如何不知道。但初八萧允和顾琰还到渝王府赴宴来着,渝王妃肯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反正不管她们学得如何,也就还有两三天了。齐娘子得回王府教女学子们了。那些公主、郡主、王妃的,出了元宵也各自有事儿。掌管一府的要管理中馈,不用管家的,多半就是要上学的。

    女学子们说是顾琰亲授,她又哪里有时间成日守着。多半还是要让齐娘子先盯着了。或者回头把白芷也教会,她也可以去教。白芷也将从正月十六开始就要回秦王府当差了。

    何皇后笑道:“十六你的书院是不是就要开了?要不要给你贺一贺啊?”

    “还是等儿臣正正式式的开张的时候吧。如今只算是将人集中起来先学着一些东西。”为了将人都留好,倒是需要多弄出些针法来传授了。或者旁的也可以教一些。不然,不能让人有向学之心,她的书院也不用开了。直接成为一个炒得火热然后不了了之的大笑话。

    从皇后处告辞出来,顾琰转身往紫檀精舍去。她既然进宫,肯定得把团子带上,不然皇帝要问的。皇帝公爹的态度很明确:你来不来无所谓,你来了不把团子带来就很有所谓了。所以这会儿她得转道去接团子。另外,她还有事知会明晖一声。

    年前派人去洛阳取姑祖母留下的藏书、字画、古董,当然是浩浩荡荡去了一大帮人。这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估摸着这会儿也都动身该回返了。顾琰收到信,说是留守在洛阳的老管家还有耿嫂子等人都跟着一道来了。倒不是不放心那些物件,肯定是来看望小师母和她腹中即将临盆的孩子,想来都高兴坏了。用老管家的话来讲,这是铁树开花啊。

    先到皇帝跟前接了人,后者道:“你这么快就要走?”

    这要是明晖,顾琰就会直接道:要不您留我吃个饭?可是皇帝跟前她还是不敢造次的,这位主心底还不怎么认同她,而且要不要杀她也只在一念之间呢。便只道:“是。父皇,儿臣告退。”一边抬起团子的手挥挥,“来,团子给皇爷爷道再见!”

    “走吧走吧,闲着没事就勤着点带他来。”皇帝出宫看孙子次数多了,哪能不走漏点风声,让秦相为首的重臣絮叨了。

    “是。”

    顾琰出去和明晖把事儿说了,他应了声‘知道了’,然后嘀咕:“一个个老天拔地的了,又这么冷的天儿,出什么远门嘛。”

    “师傅放心,这次的事情不比其他,我这次派去的都是仔细人,定会安排妥当的,路上也走得慢。老人家们也难得上一趟京。谁让你被钉在京城走不开呢。他们可不就自己来了。回头我都安排到师母隔壁的院子就是。”

    “你看着办吧。”

    出了宫又到三房去把消息告诉三夫人,三夫人很是高兴,她的童年便是在洛阳那座宅子度过,也是这些老人家或者是他们的父母照顾她成长的。

    三夫人转而问起顾琰的书院准备得如何了,她答道:“先把人拉起来吧。学生呢,冲着我即将成为主政亲王的王妃,不会少。先生嘛,慢慢张罗起来。我寻了几位给我启蒙的先生,除了年纪实在老大的,或是已经在别人家坐馆的,有几位回复了到时候愿意来。琴棋书画倒是凑够了。再加上请的外援,场面不会难看。”暗自好笑,三夫人之前还抱怨自己招呼不打一声把她推了出去,如今却是处处为书院考虑起来。看来办这个书院让她除了儿孙又多了一样关心的事儿。

    三夫人点点头,“那你以后是请个人帮你照看还是怎样?”

    “怕是要请个人,但自己也断不能撩开手,至少在上正轨前。”顾琰顿了下,“三伯母,其实招收权贵之家的小姑娘们,只是我一开始的权宜之计。我还是想办成一家正正经经的书院的。所以,如今这些人都只是个噱头。”

    三夫人反应过来,“其实你不光是为了刷名声同人争锋才要办书院?”

    “嗯,我只能先这么说,然后慢慢把摊子铺开。我一直都觉得文化下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儿。但如果大张旗鼓的说,那些老冬烘尤其是太学那些老先生以及各地官学的官员怕是都要说我异想天开。就让所有人都以为我就只是要做成如今这样好了。我想着将来的书院最好能办得比较有层次,既能教人读书识字,又能在其中挑出些好苗子重点培养。要做大也得有名声才行。”

    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下行便是孔老夫子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特权,开坛讲学。不过就算是如今,读书识字依然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儿。就算是家有十几亩地的耕读之家,也只能支持家中最有潜力的人去读书,而其他人都得在田里劳动这才能把日子过下去。所以,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门外,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这是针对所有人而言,其中女子又更是如此。

    能读书识字,就有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便是没有科考的天赋,去当学徒也能比旁人多些上进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真正受看重的。只是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机会而已。顾琰现在想做的,就是给人一个机会。

    三夫人面色愈发的严肃,“琰儿,这件事真要做成了,可是一件大功德。只是,你想过没有,所费很大啊!”

    这个顾琰心头有数,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才有能力支持的。她真要把事儿办成了,肯定是一笔源源不断巨大的支出。所以她才要事先和萧允商量,得到他的全力支持嘛。而且她也可以把自己名下的数桩买卖做大,都投入进去。这样就不至于全从秦王府的库房里搬了。

    “嗯,只有慢慢来了。真要上正轨了,就好了。对了,你看我高兴得都忘了问,你知道了么?”三夫人一副猛然想起一桩事的样子。心头却是大为惊服,没想到顾琰还有这样大的抱负。既然她想做,自己日后便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全力支持她吧。毕竟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

    “什么?”看三夫人喜动颜色,顾琰一脸的莫名其妙,俯身去看摇摇车里抢着布娃娃的团子和元元。两小家伙一个抓了娃娃的手,一个扯了娃娃的脚正在拔河。

    顾琰把老实不客气的团子的爪子抓了下来,另递了个手铃给他。小家伙撅撅嘴,不敢反抗母上的权威委屈的接受了。

    “香雪,你舅母啊,有了。”

    “我不知道啊,舅舅信里没告诉我。”

    “你是晚辈,耿将军怕是有些不好意思同你说。香雪给我写的信,说是有两个月了。孙夫人派了自己带去的人在指点下人照看她。”

    秦菀带去的稳婆之辈比当地的水平好许多,预备着她要生老二老三,所以都还留着。不过孙小丁很忙,所以暂时孙皓熙小朋友还当不成哥哥,她便把人遣去指点一下。怎么说也是顾琰的舅母,她肯定不能坐视。而且耿怀安如今也是孙小丁手下的得力干将。

    “太好了!”顾琰也是高兴得不行。耿怀安妻儿之前都死在入侵的西陵人手里,如今能再有一个家有个孩子也不至于晚景凄凉。她转头看看拿着元元的手铃不住摇晃的团子,你小子又要添一个小长辈了。不过想想孙小丁那一脉,也就平衡了。

    接下来便是过元宵了,十四下午小菊来禀报,她已经按计件的数量给二十个纺羊绒毛线的小丫头发了工钱。顾琰要的数量也提前达到了。

    虽然是自家的丫头,但过年期间,除了自家轮到请客的时候,下人们还是可以偷偷松泛一下的。而且大冬天的,虽然烧了地龙,但手上的活计还是比较辛苦的。顾琰便定了一卷绕紧了高度一尺的线球单给两百文。这半个月,手脚麻利的便格外挣了二两银子。抵得上一个大丫鬟一个月的月例了。所以之前才能有那样大生产运动一样的场景哪,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