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哥马利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个装甲坦克师、2 个装甲坦克旅)。
编入第 8 集团军的有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南非、希腊和 法国的师和旅。
但就人与装备的数量而言,英军占有决定性优势。1942 年 10 月 23 日, 双方在埃及的兵力兵器对比情况如下:
兵力兵器 英军 德军 比率 人员          230000 约 80000   2。8:l 坦克          1440
540     2。6:1 火炮          2311        1219    1。9:1
(野战炮和反坦克炮)
飞机          1500        350     4。2:1 上述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比他的对手强。此外,他
还拥有短而不中断的交通线。 因此,蒙哥马利对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10 月 19 日和 20 日,
他分别召集第 13 军、第 30 军和第 10 军所有中校以上的军官训话,告诉他 们他的计划的细节,他如何指导战争以及各个局部怎样与总体计划配合。他
虽然坚信敌人将无法抵抗这次进攻,第 8 集团军必将取得胜利,但也警告军 官们说:“这个仗将是一次艰苦而持久的战斗,我们的部队绝不可以为有了
良好的坦克和强大的炮兵支援,敌人就会投降。
敌人是不会投降的,激战就在前头。”他预期“整个战役大约需要 12 天”。
10 月 23 日,蒙哥马利向第 8 集团军官兵发表了一份私人文告。他在该 文告中说道:“我们马上要打的战役将是决定性的一仗。它将是战争的转折
点。全世界将注视着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我们每一个人,不论 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必须下定决心投入战斗,以战斗和杀敌的实际行动把战
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要求每个官兵怀着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坚 持到底的决心投入战斗。在未受重伤尚能作战的情况下,决不允许任何人投
降。”他的私人文告使士气高昂的集团军官兵信心倍增。
10 月 23 日上午,蒙哥马利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战地记者发表演说。他 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使许多战地记者大为震惊,都纳闷他怎么会
那么自信。当天下午,他和参谋长德·甘冈一起进驻位于第 30 军和第 13 军 军部附近的集团军指挥所,准备在那里控制作战。为了能随时访问军长们和
部队,他特地调来一辆“格兰特”式坦克备用。
沙漠空军的科宁厄姆也在作战指挥所里,在那里有一个专供他使用的 常设帐篷,这与战争早期陆、空军互相隔离的情况已大不相同。大战前夕, 第 8
集团军从上到下的气氛都是轻松而镇定的。利斯将军后来对此作了较详 细的描述:
“作战开始前的最后一天,我坐汽车慢慢巡视战场一周,尽可能与各排、 炮兵及坦克兵交谈。车开得很慢,以避免扬起沙尘,引起敌人注意。我们取
下了挡风玻璃,以免日光反射。士兵们多在沉静或思考状态中,很多人在写 信,不少随军牧师在为他们举行作战前的最后一次布道。大家士气高昂,期
待着投入战斗,并且也了解眼前任务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他需要做些什 么,我想我们都知道赌注很大。
集团军的士气很高,到处都显而易见地存在着备战的信心和成功的意 志。
作战前夜,我和集团军司令共进晚餐。餐后,他问我要做什么。我告 诉他我想去看看炮兵阵地。他问我能看到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然后说
现在我没有足以影响战局的事可做。他说,我所能做的事,是早点上床睡觉, 以便明日早晨以整洁的仪容出现,给部队更多的信心??”
10 月 23 日晚上,蒙哥马利看了一会儿书,很早就睡了。那天傍晚,接 替隆美尔的斯图姆将军发给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情况报告是:“敌情无变化。”
但是,到晚上 9 点 40 分,英军阿拉曼防线上的 1000 多门大炮,同时向德军 炮兵阵地轰击。刹那间,地动山摇,沙尘满天。20
分钟之内,英军炮火已 重创敌军炮群。然后,这 1000 多门大炮调转炮口把暴雨般的炮弹倾泻在敌 前沿阵地上。接着,第 30 军和第 13
军的士兵,借助天空中的探照灯光和轻 高射炮对固定战线发射的曳光弹,冲进战场上令人窒息的烟幕尘雾,向敌人
展开进攻。一排排头戴钢盔的步兵,随着尖厉急切的风笛声,队列整肃地向 前挺进,月光下,刺刀寒光闪烁,高高端起的步枪杀气逼人。
当第 30 军的 4 个步兵师在一个最初宽 6 英里、后来逐渐扩大到 8 英里 的正面上以横队前进时,他们前面有 3 个主要目标地带。第一个目标地带叫
做“酢浆草”,它沿米泰里亚山脊的西斜面延伸,然后向西北转向腰形山脊 的边缘,接着转向正北。“轻步”计划规定于次日凌晨 3 点 10 分占领这个目
标地带。其次是“皮尔森”目标地带,该地带从腰形山脊的西端向东南延伸, 规定于拂晓时由 3 个装甲旅占领。最后是“小气鬼”目标地带,它在“皮尔
森”目标地带的正西,大致是从拉赫曼车站到泰勒阿卡基尔以南的一个区域, 这是装甲部队夺取的目标。
在北面,以第 51 高地师为左翼侧的澳大利亚第 9 师应夺取直到米泰里 亚山脊的“酢浆草”目标地带。山脊本身则由以南非第 1 师为翼侧的新西兰 第 2
师来占领。供第 1 装甲师使用的走廊应通过高地师的正面直抵腰形山脊, 而供第 10 装甲师使用的第二条走廊则应通过新西兰师的地域,到米泰里亚
山脊北段的反斜面为止。开始时由步兵师负责清除地雷,但后来每个装甲师 都必须用扫雷分队为自己开辟 4 条狭窄的通道。最初,每一条通道仅几码宽,
但要求尽快扩展。然而,夜间的战斗并没有实现这个意图,装甲部队不但没 有到达“皮尔森”目标地带,甚至连“酢浆草”目标地带的范围也没有超出。
由于蒙哥马利实施的压制敌炮兵火力的射击和随后的拦阻射击使敌步 兵的重武器和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到 24 日凌晨前,敌人的防御射击都
未能对英军构成实际威胁。这样,英军就能够突破德军的前哨防线向纵深推 进。第 23 装甲旅的“瓦伦廷”坦克团和 3 个步兵师一起推进,而新西兰第
2 步兵师则在整个第 9 装甲旅的协助下向前推进。这些部队要在必要时不惜 一切代价夺取桥头堡。
但夺取桥头堡的任务却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夜深后,敌人的抵抗 加强了,越来越多的大炮向正在雷区摸索前进的英军士兵、车辆和装甲车射
击。除了在地雷场开辟通道碰到困难外,各处散布的地雷也给英军造成了严
重延误与大量伤亡。由于沙漠中没有什么地貌特征,烟尘滚滚能见度差,英 军在前进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进行顽抗的敌防御阵地。
10 月 24 日,蒙哥马利进攻部队的态势大致如下:右面是澳大利亚第 26 旅;中央是新西兰师的大部分部队,高地师第 154 旅配置在他们旁边;而左
面远处的南非第 3 旅则还处于“酢浆草”目标地带。另一个澳大利亚旅、高 地师的另外两个旅和一个南非旅仍然没有到达目标地带。第 23 旅和第 9 旅
还没有建立桥头堡。到拂晓时,第 1 装甲师的扫雷分队仅在澳大利亚师的作 战地域内开辟出一条通道,而第 10 装甲师所开辟的 4 条通道,没有一条超
出米泰里亚山脊顶峰。
从南面第 13 军传来的消息也令蒙哥马利不怎么放心。第 7 装甲师本来 应该像北面的第 30 军那样于 23 日 22
时开始进攻,突破“一月”和“二月” 两个地雷场,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进一步向西扩大战果;而第一自由法国
旅则应占领希迈马特山西边山脚下的纳克布赖拉高地。但一切都不顺利。“蝎 子”扫雷装置被毁,部队伤亡惨重,白天获得的战果仅仅是拥塞在“一月”
地雷场两侧,“二月”地雷场尚未突破。
法国人的运气更坏,地面松软,前进速度缓慢,反坦克炮运不上来, 又在 7 点 30 分遭德军反突击。结果,两个上校阵亡,损失了全部车辆,却
连一寸土地也没有攻占。
当时第卫 3 军的处境是,要么突破“二月”雷场,要么在两个雷场之 间陷于崩溃。
蒙哥马利逐渐明白了这一总的形势后,于 9 时以后发布了 24 日的新命 令:一、彻底打通北部走廊;二、新西兰师从“酢浆草”目标地带和米泰里
亚山脊向南扩张战果。
24 日中午,蒙哥马利在弗赖伯格的司令部召开了一次会议,下令盖特 豪斯的第 10 装甲师必须在第 30 军全部炮兵的支援下,于当天晚上打到新西
兰师的战线之外,进入开阔地带。为了强调这一命令,蒙哥马利还给拉姆斯 登参谋长打电话重申:第 10 装甲师必须推进到“皮尔森”目标地带,以便
为新西兰师的进攻提供保护,为此他准备接受重大伤亡。由此可见,在 24 日那天,蒙哥马利已开始怀疑他的装甲部队指挥官的积极性了。他后来在《回
忆录》中坦率地说:“第 10 军军长在情况危急时没有魄力,也未当机立断; 第 10 军的装甲师又普遍缺乏旺盛的进攻意志,可见这不是他们习惯打的 仗。”
在此次作战中,沙漠空军持续地发挥作用,给敌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空军不仅在进攻前对敌人的防御工事实施了猛烈轰炸,而且在整个战役过程 中都对第 8
集团军进行了不停顿的战术支援。10 月 24 日,沙漠空军大约出 动了 1000 架次,主要用于直接支援集团军。“台风”式战斗轰炸机痛击了曾
把自由法国旅击溃的敌基尔集群。
敌第 15 坦克师和利托里奥师的坦克集团遭到了轻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 机的穿梭轰炸,敌着陆场遭到了攻击,而英军战线则有空中保护伞的保护。
当夜幕降临时,为保障第 10 装甲师向前推进的准备工作已在进行。但
第 10 装甲师却说,“还没有作好进攻的准备”。利斯向拉姆斯登查问时,发 现拉姆斯登对这次作战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因为山脊上地雷场的纵深比预计
的要大,炮轰猛烈,情况混乱,而且英军的掩护炮火越来越远离这支停止前 进的装用部队。为了避免因炮轰而遭到更多伤亡,装甲部队必须马上分散。
因此,第 8 装甲旅旅长卡斯坦斯 25 日凌晨向盖特豪斯建议说,他的进攻应 当取消。盖特豪斯向拉姆斯登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拉姆斯登同意这个建议并
上报集团军参谋长德·甘冈。
这样就发生了蒙哥马利称之为“战役中的真正危机”,而德·甘冈称之 为“第一踏脚台”的事件。德·甘冈认为危机就在眼前,因此决定叫利斯和 拉姆斯登于凌晨 3
点 30 分到集团军作战指挥所开会。然后,他叫醒了蒙哥 马利,把开会的事告诉了他。
利斯和拉姆斯登准时到达,并逐一向蒙哥马利汇报了情况。简单说来, 情况是这样的:第 10 装甲师的一个装甲团已经通过一条通道,进入开阔地
带,并且在拂晓前可望有更多的装甲团出击。但盖特豪斯担心,进入西斜面 开阔地带的坦克在拂晓时容易被敌人逐个瞄准消灭,他要求退回到东料面比
较安全的地带,而拉姆斯登同意他的观点。蒙哥马利认为,任何迟疑或动摇 都会使整个战役毁于一旦。因此,他十分清楚地向拉姆斯登和盖特豪斯表明,
他的计划必须贯彻执行,绝不允许撤退。
他对拉姆斯登的一切怀疑现在都得到了证实,于是他把拉姆斯登留下 来,坦白地对他说,如果他或盖特豪斯不赞成继续推进,他将找别人来代替 他们。
当盖特豪斯把拉姆斯登开会后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卡斯坦斯时,第 8 装 甲旅已经有两个团越过山脊了,第 3 个团也正沿着走廊跟上来。但在早 7 时,
打出去的 3 个团又退回到山脊下隐蔽起来,而在他们左边的第 9 装甲旅和新 西兰师的装甲部队则处于困境。
早 8 时,北面的装甲部队全部出动,进入开阔地带。他们所进入的阵 地,正是蒙哥马利要求在前一天晨 8 时应该到达的地方。英军以极大的代价
粉碎了敌人企图摧毁英军突出部的作战行动。由于装甲部队楔入敌军防线时 建立了用以对付敌军反突击的阵地,蒙哥马利现在开始指挥步兵部队实施“粉 碎性”打击。
一支支部队投入进攻,战场上人山人海。数以千计的炮弹和炸弹不断 爆炸,滚滚的沙尘遮天蔽日,烟雾笼罩着整个西南面战场。新西兰师陷入了 异常激烈的苦战。
中午蒙哥马利在新西兰师司令部召集军长开会。会上,蒙哥马利得出 了这样的结论:新西兰师进一步向南推进将付出太大的代价,因此他把进攻
矛头转向北面,命令澳大利亚师开始进行“粉碎性”作战行动。现在的形势 很明显,只有北面战线有获胜的希望。24 日夜至 25 日黎明前,南面第 13
军对“二月”地雷场实施的第二次进攻已经失败。实际上,在第 50 师的一 个旅企图突破穆纳西卜失败后,蒙哥马利在南面战线的所有部队就全都处于 守势了。
在 25 日夜至 26 日黎明前,澳大利亚师进行了一次干净利落的进攻, 而且迅速获得成功。但第 1 装甲师和高地师却没有取得什么重要进展,第 8
集团军的进攻势头逐渐减弱。此外,隆美尔在 10 月 25 日夜又回到了前线指 挥所,这必然会增强轴心国部队的反攻力量和势头。
在 23 日至 26 日拂晓这段时间里,整个第 8 集团军的伤亡和失踪人数 估计为 6140 人,被打坏不能使用的坦克约 300
辆,但却远远没有达到蒙哥 马利预定在 24 日要达成的目标。蒙哥马利已面临步兵短缺的问题。因此, 他在 10 月 26
日不得不用一整天的时间来周密地思考战场的形势。
隆美尔也有许多问题要考虑,并为许多问题所困扰。他有 127 辆坦克 被摧毁,并且修理设备不如英军好,现在只剩下 148 辆德国坦克和 221 辆性
能较差的意大利坦克。
他的燃料短缺,而运送石油和弹药的轮船又在海上被击沉。他的部队 进行反突击,却收效甚微。他已经感到绝望,于是向元首司令部报告说:“除
非供应情况得到改善,否则这场战役就要输掉。”
蒙哥马利经过一番周密考虑后,他的头脑清醒了,行动计划明确了。26 日中午他发布了第一组命令:命令高地师继续在第一目标地带内扫荡;命令 澳大利亚师准备在
28”日夜间向北发动第三次进攻;在此期间,第 30 军除 了帮助第 1 装甲师推进到腰形山脊以外,将不实施重大作战任务;第 7 装甲
师则继续休整。但更重要的是,他已决定实施大有希望获胜的机动,并通过 重新部署部队来建立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以实施猛烈的最后打击。晚上,他
召集了一次会议来讨论如何完成这项称之为“增压”行动的任务。作为第一 步,他把本战役中尚未参加过激烈战斗的南非师和印度第 4 师从翼侧调到右
边,从而让新西兰师撤到休整地域。然后,他向第 7 装甲师发出预先号令, 让它作好准备向北开进。在此期间;第 10 装甲师应继续努力作战,以取得
新的战果。
第 10 装甲师于 26 日夜至 27 日黎明前向腰形山脊西北面的“山鹬”防 御阵地和西南面的“沙锥鸟”防御阵地发动进攻。在第 30 军和第 10
军的炮 兵的协助下,第 7 摩托旅的两个营应在夜间夺取这两个阵地,以便拂晓时第
2 装甲旅能够越过“山鹬”,第 24 装甲旅能够越过“沙雄鸟”向前推进。这 次战斗未能按计划进行,但却变成了整个阿拉曼战役中最英勇的一次战斗,
给了隆美尔装甲部队又一次沉重打击。
到 28 日,蒙哥马利已把他的新计划准备停当。这个新计划很快就能给 他和盟国带来决定性胜利。早上 8 时,他给利斯和拉姆斯登下达了命令:腰
形山脊地区必须转入防御;第 1 装甲师必须撤出战斗,重新编组。中午时分, 他告诉弗赖伯格说,澳大利亚师在北面占领更多的地盘后,经过休整的新西
兰师必须沿着海岸打下去。这项任务不是由弗赖伯格单独完成,他将得到几 个步兵旅的支持,第 9 装甲旅也将再次归他指挥,该旅可优先补充坦克。同 一天早上第
7 装甲师受领了向北进攻的任务,它将把第 4 轻装甲旅留下来, 但带上第 44 师的 133 步兵旅。这样就为“粉碎性”打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
预备队。那天夜里,澳大利亚师采取了第一个步骤,进一步攻占德军突出部 的阵地。
有几个师从前线撤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开罗和伦敦,引起了很大的 恐慌。29 日上午丘吉尔问道:“我的蒙蒂在干什么呀,是不是让战斗停下?
近三天来,他什么事也没有干成,现在却要从前线撤走他的部队。如果他打 算使一场战役半途而废的话,为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他能在 7 天内突破敌人
的防线呢?”12 时 30 分召开了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会上艾伦·布鲁克不得 不针对丘吉尔以及其他内阁成员的责难为蒙哥马利辩护。但在史末资无条件
支持布鲁克以前,他的辩护没有产生什么效果,而且布鲁克自己内心也有怀 疑。他曾这样写道:“返回我的办公室后,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被一种绝
望的孤独感折磨着。”
蒙哥马利万万没想到,他认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军事行动,竟会以截 然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伦敦的焦急不安的上司面前。但事情很快就清楚了。29
日上午,亚历山大·凯西(驻开罗的国务部长)和亚历山大的参谋长麦克里 少将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所,这使蒙哥马利马上明白白厅在惊惶不安。当凯
西问要不要发一封电报给首相,使他在思想上对挫折有所准备时,蒙哥马利 回答道:“如果你发那样的电报,那你一定会被撵出政治舞台!”在蒙哥马利
向视察者讲明自己的意图后,客人们才愉快地走了。凯西和亚历山大都向伦 敦发去了让白厅放心的电报。
接着,特德也找上门来。空军也对蒙哥马利的缓慢行动感到卞分着急, 担心既定的进攻发动太迟,他们便不能夺取机场来救援马耳他。蒙哥马利让
特德看了“增压”作战计划,但特德觉得‘这个计划还不够大胆,并为此进 行争论。蒙哥马利回答说:“这是一次猛烈的较量。”特德只好耸耸肩膀说:
“好吧,这是你们的战役。”随后,他们一起去吃午饭。饭快要吃完时,蒙 哥马利对特德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