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龙投降清军与否,郑彩毫不关心,但他却料定,郑芝龙的这个举动势必要引起石井郑氏的内乱。郑彩深知,郑军中的很多将领,包括郑森都是坚决反清的,郑芝龙降清势必会触动这些人的底线,如此一来,那郑军的分裂就是无可避免了。
如何才能抓住机会,让郑军的精锐为我所用,这才是郑彩目前最为关心的。别的不说,单说那施福手中的水军主力精锐,便让郑彩眼红不已。施琅使者来到厦门的来意郑彩心知肚明,朱平安也想趁此良机,一举拿下福建和郑家,为自己消除后顾之忧。可这郑军的兵马,郑彩却是打算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施琅派了自己的兄弟施显和麾下的大将刘国轩来到厦门面见郑彩,毕竟他们两个曾是郑家的旧人,与郑彩、郑联兄弟的关系也都很紧密,此次更是代表了睿王朱平安前来,因此郑彩表现的格外积极。
一面亲自宴请两人,把酒言欢,另一面则暗中通知了麾下的大将郑升、江美鳌召集兵马,准备跟在施显、刘国轩的后面偷偷潜入漳州,趁乱将施福麾下的兵马收入囊中。毕竟郑彩在郑军内部的威望极高,当初也是仅次于郑芝龙兄弟而已,只要他登高一呼,加上宣布郑芝龙降清的消息,漳州水陆兵马还不是望风来投吗?说不定,就连施福无路可走之下,也会不得不投靠高浦郑氏。
郑彩还做了另外一手准备,擅自收拢郑芝龙的兵马,将来势必要面对朱平安的责问。所以莆田的郑森等人是决计不能放过的,杀了郑森以及郑芝龙的其他诸子,也就等于是将石井郑氏连根拔起。还可以顺势将隆武皇帝朱聿键接到厦门来,交给施琅或者亲自送到朱平安的手中,朱平安对于福建的变故也就无话可说了。
所以,郑彩联络了撤兵到福州府永清、永泰一线的梁立、黄廷和萧拱宸、黄昭等人,这些人都是郑芝龙的心腹,但却有着一个特点,那便是,他们心里的郑家继承人都不是郑森,而是他的幼弟郑袭。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承认郑森的世子之位。尤其是萧拱宸和黄昭,这两人尤其是郑袭的死党。
郑彩可以确认,郑芝龙降清之后,一定会跟随清军北上,而福建的郑军也将会分裂成好几部分,在这个当口要是能挑动起郑森和郑袭之间的内斗,那么对于高浦郑氏来说,便是得到一个可以一举压倒石井郑氏控制全福建的良机。
所以,在派出江美鳌、郑升前往漳州之后,郑彩便率领着高浦郑氏所有的精兵万余人向着莆田悄悄进发。(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另有其人()
郑芝龙引麾下主力前往延平府,泉州府现在已经是空虚到了极点,因此郑彩并没有费多大的功夫便摆平了沿路的守军,还吸纳了不少愿意归降于它的郑军士卒。两天之后,到达洛阳江边涂岭脚下的时候兵马已经膨胀到两万多人。
郑森在莆田一线还有三万多人马,但郑彩却是没有放在心上。郑芝龙执意降清,如今郑军各部都在心神不定之际,郑森麾下的人马虽多,但却是其心腹甘辉、周全斌等人从各地拉出来的人马,值此动荡之时,军心浮动,粮草供给匮乏,这样的士卒还能有什么战力!
中午时分,天空逐渐转阴,凉风也从四面八方袭来,涂岭山中的林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哗哗作响,看样子转眼间便会有一场豪雨来袭。进山之前,郑彩已经得到萧拱宸和黄昭着人送来的消息,他们已经在莆田以北的迎仙寨安营扎寨,就等候郑彩所部抵达了。而梁立和黄廷两部则正在偷渡荻芦溪,到达指定位置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眼看着大雨将至,进兵速度将不可避免的被延迟下来,郑彩不禁有些焦躁起来。八闽之地多山,山高林密,土质松软,一旦遇到骤雨,便很容易会出现泥土滑坡,到时补单道路容易被阻隔,就连兵马穿行于山中,也会被倾泻而下的泥沙所伤。
所以,当务之急是赶快行进到地势平坦的开阔所在。等雨势变小再作打算。于是,郑彩催动人马加快行进,务必要在雨势来临之前找到一处可以暂时歇脚的地势。
没过多长时间。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很快雨势变得稠密起来,山间的道路变得湿滑难行,丛林中的鸟兽也一下子没了声响,只剩下狂风骤雨呼啸的声音,视野也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大约又走了半个时辰,整个大军的队形已经变得散乱不堪。前锋兵马前来禀报,前面不远处有一处山谷。可供大军暂时安营修整。郑彩精神为之一振,连忙催动兵马尽快前行。
探马说的不错,行进了十余里之后,地势忽然开阔起来。这一处山谷间的平地显然是山中的百姓定居之所,其中还有不少开垦的土地但显然已经荒芜许久,想来是最近的战火蔓延,百姓们已经向着山林深处迁移而去了。
郑彩的运气还算不错,田地之间还有十余所草屋可以容身,一众亲兵便风风火火的前去打扫,以供郑彩等将官暂时休憩。大军到了山谷之间便忙碌起来,看着天气,大雨一时半刻是停不下来了。今天只能在这山谷间安营扎寨了。士卒们忙着从随军的大车上将帐篷等物拆卸下来,一起动手安置营寨,郑彩的副将的则忙不迭的安排哨探到四面探听情况。检查者附近有无埋伏。
脚下是一片的烂泥,郑彩的牛皮战靴已经裹了厚厚一层黄色的泥巴,在这里,连步行都是异常困难,士卒们也是叫苦不迭。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郑彩的计划,他现在最害怕的便是消息走漏了风声。被莆田的郑森探知,提前做好了准备。那样一来,可就有点麻烦了。
“侯爷、侯爷!”风声雨声交汇在一处,亲兵大声喊了好几声,郑彩这才听见,就看到前去草屋打扫的亲兵一步一滑的跑了过来一脸的惊慌。
“何事?”郑彩不由得沉下脸来。
亲兵的嘴唇哆嗦着,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旁边一个还算老成的总算说了出来,“侯爷,您,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郑彩顿时大怒,旁边的亲兵队正一看将主脸色不善,扬起手来便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鞭子。
郑彩挥挥手,身边的亲兵都是高浦郑氏的子弟,也是在军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卒,今日里却是一反常态变得如此的惊惶。郑彩心里也是一沉,当即喝止了队正的抽打,带着一众将官向着草屋走去。
这是个不大的小院子,只有三间草房,亲兵们刚刚收拾的便是这间正房,郑彩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迈步而入。草房面积不大,低矮异常,虽然光线很不清晰,但郑彩还是一眼便看到摆放在正堂破木桌上的两颗首级。
骤然之间,看到草房之内的两颗首级,任谁都要不由自主被吓一跳,等到看清楚那两人的模样,郑彩更是头晕目眩,身子止不住的向前便倒。
与此同时,身边的大小将官连忙将他扶住,其实众人也都看清楚了那两颗首级的面目,心里也都同时打起鼓来。
郑彩的双手紧紧的抓住左右人等的手臂,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两颗首级又端详了许久,浑身上下都变得冰寒彻骨。
“黄昭、萧拱宸,今日午时他们的信使还来到军中传递消息,想不到还没等到天黑,便看到了他二人的首级,想来他们被杀也就在这两三日之中……!”郑彩努力使自己的心绪快速平静下来,脑子飞快的转动起来。
但此时,耳边已经传来外边士卒们的惊叫声。郑彩只得带领着一众魂不守舍的将官走出来。
外边还是一片雾气茫茫,雨势比之刚才稍稍减弱减弱了一些,但雨水带来的水汽却是越发的浓厚,四面的能见度有限,饶是如此,却还是可以看到四面的丛林之中冒出了不少白色的身影,要不是这白色和山林树木的苍翠之色反差过于强烈,人马隐身其中还真是不容易发现。
山谷虽然开阔,但拥挤了两万多人马却还是显得有些狭窄,前后的山口都被这些外罩麻衣白袍,头戴孝带的士卒们占据,四面的山崖上也可以看到招展的旌旗,郑彩的一颗心顿时跌进了谷底。
细密的雨丝中,一匹战马慢慢从人群中走出,身后跟随着几十名战将甲士。那人的年纪不大,脸庞被雨水冲刷的略显苍白,但一双眼睛却是毫不掩饰的投射出汹涌的怒火。
“叔父,别来无恙,是哪阵香风将您来人家请到了兴化府来啊?”
郑彩盯着郑森的面庞看了片刻,用右手轻轻按住有些发抖的左手,深吸一口气,这才让狂跳的心脏逐渐平静下来,顺势按住了腰间的剑柄。
“原来是锦官啊!”郑彩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我听说大兄要举兵投效大清,福建诸府由此人心惶惶,不少人都送来书信,想问一问其中的端详,就连族中的族老也放心不下,于是便请我来走一遭……!”
“哈哈哈!”郑森忽然笑起来,“叔父这话说的着实是有些牵强了。这么多年来,父亲要么是在安平,要么是在福州。如今更是人尽皆知,他老人家北上南平了,叔父却是摸到了兴化府的地界,不知这是为何啊?”
郑彩讪讪一笑,“这个嘛,呵呵,锦官你也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仅凭我一人之言,他未必听得进去,于是乎,我便想邀你一同前往!这才来到兴化府!”
“是吗?”郑森冷笑道:“叔父的消息未免太不灵通了吧?一月之前,我便触怒了父亲,从福州城中出走,想来叔父不会不知道这个消息吧?更何况,面见我父亲,邀我一同前往,何至于带了这么多兵马,叔父这是想做什么啊?”
郑彩一时间哑口无言。郑森却是面色悲怆的指指头上的孝带,“想来这个消息叔父还不知道,今日正好得见,也省了小侄再派信使前往厦门送信了。”
郑森双目透出寒光,“小侄父亲已经在数日之前,于南平身故了!”
郑彩打了一个激灵,此时乍然间听到郑芝龙已经不再人世的消息,却不知自己是该喜还是该悲。“当真?”郑彩脱口而出。
郑森手一摆,身后的士卒都是一身白衣,“叔父认为小侄会拿这种事情来说笑吗?”
郑森看看面色阴晴不定的郑彩:“叔父此来兴化,所为何事,小侄心里一清二楚,既然来了,叔父便不必再回去了!叛贼黄昭、萧拱宸二人,未得父亲军令,更没有福建总兵衙门的调兵手令,便擅自带领兵马进入兴化府地界。小侄已经遵照军纪,将其所部当做叛军剿杀,两人的首级也砍了下来,叔父应该也已经验看过了。当次风雨欲来、大厦将倾之际,他们竟然还敢兴兵谋反,相信即便是父亲健在,也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两个!”
郑森慢慢的抽出腰间的佩刀,将刀尖指向郑彩。“黄昭、萧拱宸二人于叔父交情莫逆,三家商定联合举兵,趁机谋夺福建主位。黄、萧二人已经上路,叔父也莫要再徒费口舌了。父亲欲杀叔父久矣,这个愿望便由小侄来完成了,黄泉路上,父亲有这么多故旧相随,想必一定不会寂寥!”
郑彩吓了一跳,“郑森小贼,你敢弑叔!”
“有何不敢!”郑森一挥手,四面的羽箭便如同这暴雨一般攒射而来,山谷的后面更是金鼓大作,想来是伏兵已经开始攻击了。
士卒们撑起盾牌,将郑彩等人牢牢的护卫在中央,缓缓向后撤退,两万多人马拥挤在这山谷之中,一时之间混乱到了极点,耳边只能听到羽箭的破风声和惨呼声,就连躲闪都极为不易。
恍惚之间,郑彩却是一眼看到了郑森身后的梁立和黄廷,不由得激愤满腔,“忘恩负义的小人,是你们出卖了我高浦郑氏!”
梁立和黄廷身子一颤,同时又向后缩了缩。
郑森接过亲兵奉上的一张硬弓,弯弓搭箭,箭簇直指乱军丛中的郑彩,嘴角却是沁出一丝冷笑:“你说的却是不对,出卖你的其实另有其人!”(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存续()
莆田城为兴化府治所所在,由于位于海陆要冲,所以从宋代起便开始在此大修城池。洪武年间,便以宋时古城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翻修。到了嘉靖年间,由于倭寇频频袭扰东南沿海,所以就在西北方向开拓外城,增设敌楼。万历年间,更是将乌石山的一半都纳入到城防体系之中,将整个莆田城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军事城堡。
郑氏一族崛起于福建之后,由于水师强大,莆田的军事作用有所下降,一度消失于眼前,自从郑森迎奉隆武皇帝朱聿键来到这里,莆田才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之内。
郑家操控了海上的贸易,郑森自然也有自己的渠道来养活麾下的兵马,只不过兴化府地狭兵少,想要有一番作为实在是太难了。好在与郑森交好的部分将领都愿意归附,一番联络之后,他们也都愿意奉郑森为主,继续扶持大明。
就在郑森等人到达莆田之后,感激涕零的朱聿键便下旨赐以郑森国姓,并赐名“成功”,封为延平伯。朱聿键本想郑森会联络浙江、广东明军,以此来福建勤王,抑或是联络朱平安,由河南、山东、江淮抽调援军来福建。但郑森却是一直推诿敷衍,根本没有引外省兵马入闽的打算。他虽然忠诚于大明,但骨子里的刚愎自用还是让他更愿意做一个权臣,在其看来,谁都不及他更有资格带领大明走上中兴的道路。
在“意外”得到了郑彩要出兵奇袭兴化府的消息之后。郑森便决意绝不坐以待毙,一定要主动出击。郑森派遣麾下水师的大将杨朝栋镇守莆田,谋士陈鼎辅之。自己则率一众心腹将领周全斌、甘辉、万礼、余新、杨宜、郝文兴以及倾城之兵在半路截杀郑彩的兵马。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郑森已经带人走了一天多的时间,杨朝栋其人并无所长,贵在老成持重,因此郑森这才放心的将莆田这个大本营以及朱聿键一家和隆武朝廷的几名重臣交给他来保护。这些天,郑鸿奎并不在莆田。而是四处奔走,正在积极的联络郑家旧臣。兴复郑家在福建的势力。
郑森一走,杨朝栋便安置好了整个城池的布防,带着亲随子城中巡视,显得小心翼翼、高度戒备。这样一来,作为辅佐他的陈鼎反倒有些无所事事。
陈鼎来到莆田是极为偶然的。郑芝龙密谋降清,陈鼎是坚决反对的,由此被郑芝龙贬黜,降为同安县的教谕,还没来得及黯然上任,却是恰好遇到郑森反出福州,结果又被裹挟着带到了莆田。
这一年多来的经历对于陈鼎来说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原本郑芝龙掌握朝廷大局。福建郑氏一跃成为中枢栋梁,这让陈鼎与有荣焉,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为他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使其能随心所欲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可结果好景不长,湖广惨败,郑军元气大伤,退至福建后又是被吴三桂穷追猛打,好端端的郑氏一族四分五裂,郑芝龙又想改换门庭投靠满清。这让陈鼎不禁大失所望。但眼下有没有别的去处,所以也只能满腹忧思的来到莆田暂避一时。
就在郑森领兵出城的那一刻。陈鼎却是被自己的儿子给吓了一跳。年方十五岁的陈永华越众而出,一下子拦在郑森的马前,高声喊道:“伯爷出兵之举甚为不智!还望三思而行!”
郑森甚为诧异,低头看看眼前的少年,不过是刚刚行冠礼而已,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睛牢牢的盯住自己,说话竟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气势。
陈鼎连忙走过来,向郑森致歉。出兵可是要讲究吉时的,耽搁了时辰,说不得郑森也会法不容情。郑森的脾气刚烈暴躁这在军中是出了名的,陈永华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又是在众人面前指摘他的不是,简直是自寻死路。
但郑森却是没有生气,了解到这是陈鼎的儿子,不禁微微一笑,“原来你便是陈永华!难怪数年之前,朱平安远在山东便知道你。之前,弘光朝时的光禄寺少卿王忠孝也曾向我推荐你,今日一见,这胆子嘛,的确不小,但就是不知这是否有真才实学。现下,你竟然敢拦住我大军出兵的脚步,这便是死罪难免,你且将你的见解说一下,如果是无理取闹、哗众取宠,那可就别怪我军法无情了!”
陈鼎的背心上当即便出了一层的冷汗,他可是知道郑森的话可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刚想替儿子解围辩解一二,但一抬头,郑森森然的目光却是直射过来,径直将他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堵了回去。
陈永华却是不卑不亢,脸上没有半分的惧意,行礼之后便坦然回答道:“伯爷明鉴,如今清军大举入闽,仙霞岭、分水关已经门户大开,老侯爷殒命南平,军中群龙无首,但真正降清的人却不多,各部要么在节节抗击,要么在不断后撤,此时,各部正需要伯爷站出来登高一呼,万众影从。郑彩之辈,不过是疥癣之患,更何况如今陛下和群臣就在莆田,大义之名也当属伯爷,现下定虏侯正在四方联络,各部归心就在眼前,伯爷又何必为了这样一个小人亲身犯险呢?伯爷只需坐镇莆田,郑彩如果亲来,自有陛下降旨,将其划为叛贼逆臣,到时他便成了众矢之的,可以说是不攻自破!”
郑森听了陈永华的话,不由得一笑,“愧两公果然说的没错,他言及你于民政一道天资赫然,但于兵事却不过泛泛,可为阁臣领相,但却不可为统兵之将。当日里我在山东时,曾经听说过一句话,深以为然,今日便送与你,你好好思量一下吧!”
“政务便是兵事的延伸!”郑森撂下这么一句话,催马扬鞭,带领兵马出城,走了不远,他却是又拨转马头回来,冲着陈鼎喊道:“陈大人,此子胆色我甚是喜欢,等我得胜归来,便让他在我帐下出仕吧!”
说完,也不管陈鼎是否同意,转身便扬长而去,只剩下一身冷汗蓦然发呆的陈鼎和若有所思的陈永华。
“父亲,伯爷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良久,陈永华却是问陈鼎。
陈鼎苦笑一声,拍拍儿子的肩膀,“此战已非伯爷所能左右,郑彩此人看似不过尔尔,但他身后的高浦郑氏却是不可小觑,伯爷是念及于此,才非要一战而取其首级啊!”
陈永华虽然聪慧博才,但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却是不能够向他解释太多,陈鼎不愿让自己的儿子接触到这么多世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