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品何等的聪明,一经提醒,便立刻想到了朱平安当日和路振飞、黄公辅、陈子壮等人结盟的事情,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王品马上将整件事情琢磨的七七八八。

    当时朱慈琅便有意无意的暗示王品,要在山东多方延揽贤良,尤其是要结交掌兵武将,而王品私自截留下的税银将来也会大有用处。对于朱平安。朱慈琅已经是排斥到极点,即便表面上还是优礼有加,但心中却是恨不得现在便将其踩在脚下。

    贺人龙的背叛,让大明帝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出了悬崖,太子和他的属臣同样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得不加快行动的步伐,来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提前做一些准备。

    而封达表面上看来是朱平安的监军,其实却是杨廷麟和王品的监军。他要确保太子朱慈琅的权威。确保在南迁之时,朱慈琅的命运不必全部掌握在朱平安的手中。甚至有可能反客为主。

    从本质上来说,太子朱慈琅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眼前他却不能完全相信杨廷麟的忠诚是否依旧,因此也只能以威压的形式,通过封达来促成这一点。王品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也知道杨廷麟是个直臣。这种方法未必能够奏效。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安排,定有深意!”王品看着已经有些愠怒的封达,不得不站出来打个哈哈。“咱们这些依附于太子的人,用心办差便是,那些个……!”

    封达还没有附和。杨廷麟却是径直站了起来,将面前的杯盘往旁边一拨,“天下大势由治入乱,我等更应殚精竭虑,辅佐太子向心国事,由此巩固储君之位。封公公所言,杨某不才,无能为力,就此告辞!”说完拂袖而去。

    杨廷麟的离席,将封达气的脸色发青,“一介腐儒,亏得太子殿下还给他如此多的机会,竟然一点也不知道感激、珍惜。”

    王品无奈的摇摇头,“封公公此言差矣,杨伯祥是干才,此等人必然身有风骨,岂是威逼利诱可以打动的。咱家到时觉得,如果封公公可以据实以告,杨伯祥未必不能听从号令!此人虽然目前只是登州一同知,但朱平安却是格外信重,常以其赞画军事,要是能说动他从命,咱们也就省了不少的力气啊!”

    封达坚决的摆摆手,“王公公,你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同在东宫效力,太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这些筹划事涉机密,传出去便是会引起轩然大波。杨廷麟是个人才不假,可他毕竟是个文官,太子殿下如今信赖的只有咱们这些无根之人,况且,咱们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大事啊,一旦让太子殿下察觉到咱们离了这些个文官竟然一无所成,那将来,咱们还是要吃苦头的啊!”

    封达一拍桌子,“杨廷麟此人不识抬举,竟然置太子殿下于不顾,今日又知道了这如许多的事情,此人不能再留了。”

    封达刚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却被王品一把拦住,“封公公不可,这杨廷麟归根到底不过是个义气书生。虽不赞同你我今日之议。但其人对太子殿下却是感激涕零,他万万不会以此事大做文章,陷太子于不义之地的!”

    “可如果有万一呢?”封达冷冷说道。

    “咱家愿为其作保,请封公公宽限些时日,咱家找合适的机会再好好权威其一下!山东兵马如今都在朱平安的掌握之下,没有杨廷麟的协助,咱们要想做成此事,却是颇为不易!”

    封达冷然一笑,“这可说不得,咱家先期潜入山东这么长时间,可不是眼巴巴的跑到登州来看海景的……!”

    ……

    明代宦官监军始于永乐年间。到了崇祯朝时,已经是登峰造极,达到了顶点。崇祯即位之初,有感于魏忠贤一党乱政之害,因此一登基便撤回各处镇守太监,决心杜绝宦官参与军政事务的弊病。但时隔不久。便又恢复旧政。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朝臣已经流于党争,对于国家大事则是无能为力。

    崇祯十五年十月,大批中官出京赶赴各地监军。辽东还是高起潜坐镇,陈大金、闫思印、孙茂霖等赴左良玉、孙传庭等部监军,卢九德守备南京,李辅国、许进忠镇守紫荆关、到马关,丁希忠守昌平,王裕民掌京营。王承恩、王永吉提督九门、督查城守。节制各镇兵符。

    而封达便是被派往山东的监军太监。

    封达实在十月底到的山东,一路上兵祸连绵,因此,封达也不敢以钦差监军依仗显露于人前,只是轻车简从,带了百余名亲随抵达登州。

    一到登州,封达便开始行使自己作为监军的权力。明代监军,其权势高于一军主帅。这也是只有大明朝才难得一见的奇景。崇祯朝的监军太监则更甚,不仅官位地位高于主帅、而且掌握有查饷职司。等于是可以掌握军队兵马的财政大权,这也是监军太监借机搜敛钱财的一种主要手段,。再有一点,便是“遍揽精兵、需索地方”。

    万历到崇祯朝之间这段时期,明军军制已然混乱到极点,主要的作战力量都来自于主帅豢养的家丁部队。监军太监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更何况现在大明官军屡战屡败,精锐之师损失殆尽,监军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每到一军。便是将最精锐的部队先调拨到自己的麾下,如果一旦战事不利,那么便可以以精兵保身,抢先撤退。

    再一个就是压榨地方,太监手中了兵,所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借此生财。如今各处战乱,地方官府为了自保,不得不贿赂监军太监这个实权人物,一次获得兵马的保护,钱粮要源源不断的供给。类似的事情,卢九德、高起潜、王永吉等大太监都干过,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封达到达登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饷。

    朱平安任职山东四年,这四年中山东兵马的粮饷账册,封达都要一一过目。不过,其实他也看不懂,只是从户部找了几个经年的账花子来掩人耳目,他要的的效果便是卡死朱平安的财路,以此来间接的控制山东兵马。

    不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当时便让人将这四年以来的各种账册统统搬到了封达的面前。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个身着锦衣卫千户服饰的军官,来人自称名叫郭追,乃是京师锦衣卫衙门派驻到山东的人手,郭追说的明白,“山东的军饷、粮草往来,四年中只是分发了不到六分之一,一切都有据可查。此次监军驾临山东,山东军民如同期盼雨露。都盼着监军能将这些年拖欠的饷银补发下来,以示天恩!”

    封达傻了眼,一群账花子没日没夜的查了十天,最后只能红着眼睛回禀,账目实物一点问题都没有,朝廷确实是还积欠着山东军民不少的饷银。就连已经分发过的,也是一点瑕疵都找不到,朱平安等各级将领没有克扣过一分银子,一粒粮食。

    不甘心失败的封达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些天,终于又想出一个主意来,那就是彻查登州自由贸易区。身为监军,除了整肃军机、监督将领,其余的自然是要造福地方。

    朱平安再一次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乎,不到一个时辰,封达的监军府衙门前便挤满了前来拜会的人群。为首的两张拜帖,让封达再一次傻了眼。

    一张是“嘉定伯府”。另一张是“成国公府”。(小说《烈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aoshu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

第十三章 流言() 
看到这两份拜帖,封达顿时觉得脑仁就要炸裂一般。嘉定伯府和成国公府是什么来头,他久在京师,岂能不知。一个是当今天子的岳父,一个是大明朝勋贵中首屈一指的豪门,任谁一个,封达都是得罪不起。虽然背后站的是太子朱慈琅,可现在做的这些个事情,毕竟见不得光。尤其是,这嘉定伯周奎和成国公朱纯臣,可是出了名的视财如命,想不到他们竟然在自由贸易区中占了份额,怪不得登州这么多年一直安安稳稳,觊觎它的权贵那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敢伸出手来!

    封达感觉自己是一脚踢在了铁板上,不,是两脚。

    嘉定伯府上门的是大管家周勉,说话还算客气,但言辞之间却是说的明白,嘉定伯府在自由贸易区中算是大股东,背上还肩负着宫里的一些差事,言下之意便是皇后娘娘在其中也有些生意。

    成国公府上门的是朱纯臣的次子朱和畑,这家伙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就算是在京师,也是无人敢惹。朱和畑是朱纯臣的宠妾所生,由于不是嫡出,爵位之类的自然与之无缘。但朱纯臣却是分外宠爱他,在贸易区中的生意便由他一手打理,也算为他日后准备下一份家业,不至于坐吃山空。

    最关键的是这成国公府和宫里还有姻亲,万万不是封达这样的小人物可以得罪的起的。就算是朱慈琅亲至,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去,更何况封达。

    朱和畑说话就没有周勉那么客气了,封达要动贸易区。也行!前提是不惜命。小爷我本是依法经营的良善商贾,你却要横插一杠子进来,那就对不住了,小爷我腰间的佩刀可不是摆设。杀了你封达,小爷朱和畑自去京师负荆请罪。

    封达不傻。朱和畑可是那种说得出做得到的恶少,杀了他封达,也不过是被小小的惩戒一番,可封达却是白白的“牺牲”了,连个优抚都混不上。

    封达不得不承认,太子朱慈琅还是小瞧了朱平安。本以为有王品和杨廷麟在登州为内应,就算拿不下山东的兵权,也能从朱平安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却没想到朱平安竟然拉拢了这么多的权贵豪族在身前为掩护。

    面对着以周勉和朱和畑为代表的“恶势力”,封达自问没有能力阻挡。所以只能忍气吞声。

    忽然间,封达觉得自己是历史上最为憋屈和失败的监军太监。别的同僚以代天子出巡的身份去到地方和各镇,那是何等的风光。如潮的阿谀和大把的金银滚滚而来,身前身后都是精兵猛将随侍在侧。可自己呢?

    朱平安虽是客客气气,但却机锋暗藏,查饷和彻查自由贸易区两件事情,即便是没说一句话,也让封达摔了一个满脸开花。狼狈不堪。这种情形之下,封达竟是连登州系统的皮毛都没有摸到。

    一连三个月过去,封达竟然是毫无作为。山东方面礼数有加,朱平安却是鲜少和封达见面,一应的供给也不曾少了一分,总之便是不给封达一丝一毫的机会。

    就在封达无计可施的时候,却是又出了一件震动天下的事情。瞬间将天下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西部的重镇——潼关。

    自傅宗龙、汪乔年殉国之后,孙传庭接任陕西总督。贺人龙反叛,不啻于放虎归山。但崇祯皇帝此时却是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依靠孙传庭坚守潼关一线。为京师戍守西面的屏障。

    不到两个月,孙传庭又被朝廷任命为河南、四川、陕西三省军务总督,紧接着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衔,称为改称督师,随后,又是被加封为山西、湖广、贵州、江南军务总督,总督七省兵马。大明仅存的各省兵马等于是都归于他的麾下。

    之前,兵部尚书陈新甲因为于满清议和之事的曝光,被崇祯当做了替罪羊斩首,张凤翔接任兵部,为此苦劝崇祯,如今这些个兵力已经是大明的最后家当,千万不要轻易的出潼关与李闯决战。

    但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听不得任何的反对意见,一意要求孙传庭速战速决,尽快稳定山陕的局面。

    于是乎,孙传庭只得拼凑起这大半年以来在陕西屯田的兵马,汇集各省而来的部队,勉强凑出八万人马出潼关与闯军决战。同时命令左良玉以及四川总兵秦翼明西进,与主力互为犄角。

    但左良玉却是被闯军大将白旺牢牢拖住,秦翼明则是疲于应付张献忠的大军,自顾不暇,因此,这两路援军根本没有出现。而从南直隶而来的新任庐州、凤阳总督马士英则带了两万大军驻足不前,迟迟不敢北上。

    孙传庭大军于河南郏县于闯军相遇,孙传庭以牛成虎所部为诱饵,将闯军引入埋伏圈,伏兵突起,斩杀闯军数千,一路追击三十余里。

    但明军各部将领却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路上只顾着收拢闯军丢下的辎重和财物,却是不防闯军主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一时间,各部人马混乱不堪,被轻易击败,明军死伤四万余人。总兵白广恩被擒后投敌,贺人龙亲率部属在后追杀,更是不断派出信使招揽旧部,陕军各部瞬间崩溃,大多数都投奔了旧主贺人龙。

    明军的物资准备原就匮乏,孙传庭原先的战略便是以长途奔袭、以战养战,但骤逢大败之后,军心涣散,加上没有粮草供给,因此只能向陕西方向撤退。

    但此时,闯军李岩所部却是昼夜兼程两百余里,一举截断了明军的归途,将孙传庭阻隔在南召一带。罗汝才也适时的从丹霞山中杀出,配合李岩抵挡住孙传庭的攻势,而闯军主力也在一天之后赶到,将孙传庭部团团包围。

    崇祯十六年二月。完成集结和休整的闯军对孙传庭部发起总攻,明军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最后关头,孙传庭无奈的率领亲兵突围。身陷乱军之中,生死不知,

    孙传庭大军的兵败,使得关中的门户大开,闯军面前再无可以抵挡的对手,贺人龙率领陕军长驱直入。三月初二,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关。刘宗敏率军攻略山西,李自成的主力部队正式进入关中之地,兵锋直指西安。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再怀疑改朝换代的时代将要到来的现实。面对这种情况。朱平安命令山东军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岳锦峰统率两万人马出兖州,控制大名府。仇泽率军进驻武定州,张耀先新军第一旅驻守济南,裴东来第二旅在青州一代驻防,另外曹变蛟、张定边等各部也已经在莱州集结。路振飞的淮扬部队则集结于邳州,朱平安、卢相昇则亲率两万新军为中军,静静等待军情处搜集而来的进一步消息。

    此时的满清盛京,同样在紧张的等待着关内的消息。孙传庭全军覆没。意味着大明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彻底垮塌,大明朝这个庞然大物眼见着便要迅速倾倒下来。满清的贵族们也在紧张的寻找着最佳的出兵时机,要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但即便是如此。盛京城内此时出现的一则留言却让人胆战心惊,不得不将关注力从关内战场移往大内宫禁。

    早几日在市井之间便开始有人流传,言道宸妃之死别有玄机,睿亲王多尔衮为总揽军权,这才勾结了宫内的庄妃,两人里应外合。设计毒杀宸妃海兰珠。这才有了之后的皇太极临阵返京,多尔衮一手主导松山大捷。

    流言绘声绘色。言道多尔衮与庄妃大玉儿本就是青梅竹马的恋人,皇太极等四大贝勒逼死大妃阿巴亥之后。又将大玉儿强娶入宫,因此多尔衮与皇太极之间的仇恨不共戴天。

    皇太极利用庄妃的美色,引诱洪承畴投降,多尔衮更是心生恼怒。他和庄妃两人之间的私情,就连关内的明人也是一清二楚,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年巨鹿大战时,明军官兵异口同声的取笑,“多尔衮,大玉儿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的说法。

    如此的流言,喧嚣尘上,让盛京的八旗军民、贵族胸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之后更是编排出无数个版本,广为流传。

    “查!一定要严查!”王府内的多尔衮脸色铁青,他的福晋小玉儿因为关于丈夫和自己姐姐私情的谣言,刚刚在家中大闹了一场,多铎、阿济格便来到府上找多尔衮商议,为的也是这些无孔不入的留言。

    “十四哥!你要尽快拿个主意才是啊!”多铎一连焦急,虽然他对兄长是否和庄妃有私情并不在意,但如今满城风雨,两白旗为此担负的压力却是与日俱增。

    “还能有谁?”多尔衮一甩手,一个精致的黄金杯便丢到了墙壁上,瞬间变了形状,“这都是朱平安那厮的手笔,除了他,谁还能喊出那样的话语来!”

    多尔衮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上辈子是不是刨了朱平安的祖坟,他怎么会如此的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缠着自己,阴魂不散。

    “十四弟!”阿济格忧心忡忡的说道:“宫里的动静也很是不对,我的福晋入宫多次,但都被挡了回来,宫里的人说是庄妃娘娘这些日子身子不爽,老四特意下旨,让她在永福宫静养,不许闲杂人等打扰,你看这……?”

    多尔衮的两道剑眉紧紧蹙起,沉思了好一会,这才缓缓说道:“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咱们不能等着老四的屠刀落下来,你们尽快娶安排宫里的人手,今晚,无论如何,我都要入宫一趟!”

    “哥!”“十四弟!”

    “不必再劝,有些事情我一定要亲自问一问玉儿!”(未完待续)

    ps:糊涂了、糊涂了,昨天一直忙着办满月酒的事情,竟然忘了更新,真是万分抱歉!

第十四章 非常时刻() 
这些天以来,齐穆赛一直有些心神不定。满人的宫禁虽不似汉人那般严苛,但这些年以来,皇太极着意推行汉人的规制,较之努尔哈赤时代已经是严格了不少。这些时日以来,宫禁较之以往更是严密了许多,就连齐穆赛这种普通的侍卫都可以察觉到。

    各宫的侍卫首领被更换了一遍,尤其是两白旗出身的人员,更是绝对要在此列,从首领到值守的小头目,没有一人幸免。要不是齐穆赛是功臣之后,恐怕从此便要前往盛京衙门麾下做一个守城的兵头了。

    不顾齐穆赛却不是因此而感到庆幸,他更为担心的则是那个就在自己戍守的永福宫中的身影。齐穆赛已经有一个月未曾见过她了,刚刚被热恋的火热充斥的年轻心灵,顿时又被这长时间的分别撩拨的坐立不安。

    这其中还夹杂着浓浓的担忧。

    因为,就在昨日,宫里又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一些平日里相当要好的兄弟在瞬间便不见了踪影,就连他们的下落也让人讳莫如深。尤其是这永福宫,再度被这些陌生的面孔给包围起来,如临大敌。

    齐穆赛也得到了通知,明日一早,他就要被转派往大政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