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王承恩今日要自己躲在这密室中偷听的重点,便在于此啊!

    朱平安悄无声息的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呼吸心跳平复下来,眼中慢慢释放出无穷的杀意来。

    崇祯千算万算,可还是没有算到今后的局面会‘乱’成什么样子来。各路藩王相继崛起,为了一个皇位置北伐大业于不顾。文臣武将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攻伐,生生将大好的局面挥霍殆尽。

    朱慈烺是否能平平安安的继承这大明江山,还犹未可知啊!r……81862+dsuaahhh+2550245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触即发() 
一个时辰之后,崇祯皇帝这才离开,待到从密室中走出,朱平安身上的衣衫都已经被汗水所浸透。

    老管家或许是早已料到,亦或者是王承恩早有吩咐,总之是第一时间便呈上了干爽的衣服供朱平安替换。

    又饮了一杯凉茶,身上和心中的那股燥热才渐渐散去。

    王承恩察觉到从密室出来之后的朱平安的眼神总是不住的在自己身上逡巡,这才放下茶盏,缓缓说道:“刚刚的话语你都听到了,不要用那种眼神看我。我所效忠的另有其人,但今上亦是对我恩深情重,就冲这一点,我用这条命陪他走完剩下的路便是无悔无怨。不过,这大明的江山却是千万人用性命的代价撑下来的,我不能够眼见着它走向万劫不复。以后,这担子便要依靠于你了!”

    朱平安的心中一阵悲凉。王承恩最后的命运如何,他是清清楚楚的,眼前的这位老人,要朱平安亲眼看着他陪着毫无希望的崇祯皇帝走向末路,朱平安却是极为痛心和不甘的。

    “你不必劝我!”王承恩似乎是早已预料到朱平安会说些什么,手轻轻一抬,便阻止了朱平安的话语。“北方的局势已经糜烂不堪,闯贼日益壮大,河南之地任由其驰骋纵横,官军却无从抵御。要不是傅宗龙、孙传庭等人还坚守着潼关一线,恐怕留空就会长驱直入直逼京师了。”

    王承恩唯恐朱平安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便直接说道:“你的山东兵马如今于大局并没有多少的助益。这倒并不是因为你的兵马战力不行,而是如今的朝堂之中暗流涌动,山东兵马一旦出动。便有可能出现别的变数,成为众矢之的。基于这个原因,我才建议今上不要轻易调动你的主力。在这个时节,手中有兵才有机会啊!”

    王承恩已经说得很直白,朱平安不可能不明白他的话里话外的意思。

    “我看着今上一步步的登上帝位,从开始时的励精图治到如今的束手无策,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陪着他一一尝遍。真到了那一天,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弃他于不顾的。”

    王承恩的话语很决绝。让朱平安也无法再劝。

    ……

    没过几天,王承恩便入宫当值。这几日里,崇祯皇帝也只是召见了朱平安一次,有怀德在一旁暗中相助。这次奏对总算是无惊无险的平安度过。关于调派山东兵马入山陕作战的事情,也已经定下来,朱一切都在王承恩的掌控之中,此次派遣朱平安入山陕,主要便是为了清除山右八家的势力,因此也只抽调了一万兵马。

    一大早,王承恩便入宫赶赴乾清宫,此时,天色还未放亮。宫城的城门也是刚刚打开。

    刚一进城门,迎面曹化淳已然是一身大红的蟒袍迎了上来,脸上尽是喜气洋洋的笑容。“王老哥。恭喜痊愈归来,你这些日子享尽了清福,兄弟我可是思念的紧啊!”

    王承恩一愣,但随即便明白了曹化淳的用意。如今宫里也不太平,田贵妃和正宫周皇后之间始终是明争暗斗。杨嗣昌病故,高起潜督军关外。连带着田弘遇也受到了冷落,形势急转直下。却没想到又冒出来一个杜勋。生生将这局面给扭转了过来,田贵妃再度受宠,司礼监也多了一位秉笔太监。这样一来,曹化淳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就像今日此举,摆明了是要拉拢王承恩。

    王承恩淡淡一笑,“何德何能,竟劳烦曹公在此等候!承恩愧不敢当!”说罢,便是深施一礼。

    曹化淳连忙扶住王承恩将要下拜的身躯,“生分了不是?你我兄弟在潜邸中便是一起共事,无话不谈,这些年如果不是老哥从旁帮衬,我这个掌印的职位哪里做的如此稳固啊!你说说看,咱们之间何须这样的客套!”

    王承恩笑着点点头,趁势将身子直了起来,看看曹化淳的手下都站在远远的地方,这才小声说道:“听闻前几日杜勋报吉得了圣上的称赞和赏赐……!”

    说起这件事情,曹化淳顿时恨得牙根痒痒,在王承恩面前,他也不必摆出人前的模样,顿时骂出声来,“这样的小人,要不是凭着如今承乾宫的那位,如何能走到今日的地位!”

    王承恩也不听他如何说,只是看似毫不在意的说道:“曹公可是大意了!”

    一句话说的曹化淳也沉默下来,良久这才点了点头,“老哥说的是,这升平日子过得久了,确实是有些懈怠了。”

    “听闻杜勋替那位出谋划策,贺有龄也是出力不少……?”

    曹化淳一拍大腿,“休要提那老狗,要不是咱家这么多年一直照拂,这宫里焉有他的位置,如今福建市舶司那边都是用的他的徒子徒孙,他倒好,一头扎到了杜勋的裤裆里,看咱家不好好的收拾他!”

    王承恩摇摇头,从怀里摸出一份卷册,交到曹化淳的手中。“朱平安入京,倒是礼数周全的很,想来也没少了曹公的那份。前日里,他曾登门探望我的病情,说起一件事情,却是为难得很……,我不敢自专,已经禀明了圣上,圣上属意锦衣卫去处理。我想了想,此事骆养性未必能办的周全,曹公如果肯让东厂一起办理的话,倒是可保无虞。”

    曹化淳将信将疑的讲卷册接过来,仔细的看了半天,这才一脸疑惑的抬起头来,“老哥的意思是……?”举起一只手掌来,做了一个横割脖颈的手势。

    王承恩顿时笑了起来,“曹公以前和贺有龄交情也算不错,将自己的事情和他切割开来,事情做得周全些,贺有龄是跑不了的。之所以跟曹公提起,便是圣上之前发了话,柳忠恕和贺有龄是万万留不得了。”

    王承恩话一说完,曹化淳顿时感激涕零,“老哥这番深情厚谊,兄弟我记在心间了,今后但凡是老哥发话,化淳一定全力施为,如有背弃,天打雷劈!”

    “言重了”,王承恩笑容满面的扶住曹化淳的双臂,“曹公言重了!”

    两人相视一笑,正打算并肩入宫,宫门处却是一阵喧闹,回头看时,却是内阁的几位阁臣,周延儒、魏德藻、蒋德璟和郑三俊,兵部侍郎陈新甲等人急匆匆的入宫来。

    曹化淳和王承恩互相看看,一同扭回身来相应。“诸位阁老何事如此匆忙啊?”

    周延儒的紫红脸庞上全是豆大的汗珠,冲着曹化淳和王承恩一拱手,“两位公公,还请速速禀报圣上,关外紧急军报,奴酋皇太极已经起倾国之兵,紧逼宁锦一线了!”

    ……

    六月末的时候,盛京城一片春色,原本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分,关外的田地却是人影稀疏,盛京的街道上也是冷清异,只有步军衙门的兵丁不时穿梭在大街小巷,但放眼看去,也尽都是些老弱士卒。

    盛京皇宫大门紧闭,拱卫部队却是将皇宫守卫的异常紧密,较之平日里也森严了许多。

    后宫的五座宫殿即使是在这正午时分已然是鸦雀无声,偶尔经过的内官和宫女也是小心翼翼的屏住呼吸,快步走过,生怕弄出声响来惊动了宫里的贵人。

    元忠自崇政殿中出来,亲自吩咐一众太监将殿门关闭。作为皇太极身边的太监总管,此次皇太极御驾亲征并未带上他一起随行。八旗还保持着从前行军的习惯,即便是一军统帅身边也只是些亲兵侍奉。并未有带上太监一路伺候的习惯。

    今日便是对崇政殿的例行打扫,因为其中堆放着众多军国机密,因此,参与打扫的也都是元忠的心腹之人,元忠更是自始至终在此看管,唯恐出了意外。

    关上了殿门和窗户,心腹亲信将一串钥匙交到他的手中,元忠郑重其事的将其藏在贴身的腰带中,又用手重重的按了按。

    将一众手下都打发走,元忠轻轻咳嗽一声,从旁边角落的阴影里这才走出一个身影来。

    元忠没有回头,两人刻意拉开了一段距离,就好像是彼此并不熟识只是偶然路过一般。

    “关雎宫近日的情形如何了?”那人依然站在墙边的阴影中,看似好像在看天上飞过的雄鹰,口中却是问道。

    元忠一边拍打身上的尘土,一边装作浑不在意的回答道:“这几日,宸妃娘娘身子好了许多,每日午间都要饮一杯马奶,看来这次身体是要大好了。也是因为如此,皇上主子爷这才放心出征!”

    阴影中那人略略踌躇了一下,“怎会如此,明明是将要……,怎么又缓回了这口气!”

    元忠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皇上主子爷离开时,已命大内的侍卫首领木什哈亲自率人守卫关雎宫。这些消息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探出来的。就连我,也别想靠近关雎宫半步。想要拿到确实的消息,娘娘要另想法子了。”

    阴影中那人也无奈的点点头,“公公所为,娘娘甚是感激。娘娘也明白您的难处,今后咱们自己想法子便是。另外,公公的哥嫂、侄儿如今已经到了关外,就在离盛京一百余里之外的鸣山屯安置下来。赶明得了机会便会抬入旗籍,公公可以放心!”

    元忠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但却依然没有转身,“娘娘大恩,元忠无以为报,请转告娘娘,奴才这边也会全力以赴,咱们双管齐下,一旦有了确实的消息,立刻便会送到永福宫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彻底失望() 
紧闭门窗的永福宫燥热难当,但身处于宫中深阁的三个人却恍然不觉。永福宫博尔济吉特氏,又称庄妃,如今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一身淡蓝色的罗纱旗装,因为生产的缘故,所以身子略显丰腴,倒显出一种格外的风韵来。

    贴身女官苏茉儿轻摇一长柄檀香纸扇,为庄妃纳凉,不一会,整个房间中便尽是淡淡的香味。

    一个人跪在庄妃面前已经有一盏茶的功夫,但面前的庄妃却似乎陷入到沉思当中,因此竟然忘记了让那人站起来回话。而那人也是纹丝不动,始终低垂着脑袋,恭恭敬敬的跪伏于地。

    良久,庄妃才将手中的那串已经把玩的光可鉴人的佛珠放在身边的案几上,继而悠悠长叹一声,“这么说来,姐姐的身体真的是大好了?”

    那人点点头:“元忠传回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错,但他也没亲眼看到宸妃!”

    苏茉儿将一碗凉茶送到庄妃的面前,“主子这些天一脸数日都去关雎宫拜见看望,但都被拦了下来,看来皇上出征前已经是有了交代,不让宸妃娘娘见到外人啊!”

    庄妃不经意的抬起头来,和苏茉儿的眼神一碰,苏茉儿顿时心领神会,摸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来,递到跪着的那人面前。

    那人顿时有些惶恐,不知所措的看向庄妃,庄妃轻启朱唇,“收着吧,你办差得力。这是应得的。还要劳烦你出宫一趟,通知一下十三爷的福晋,宫里的事情皇上都有了安排。咱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

    那人这才接过布包,磕了一个头,退了出去。

    “主子,你为何将此人赶走,这可是十三爷和十四爷为您在宫里预备下的人手啊,如今这情势,刚好可以用得上啊……!”

    忽然。床榻上却是响起了明亮的哭声,却是九阿哥福临忽然醒来。庄妃和苏茉儿慌忙起身。来到床前,将福临轻轻抱起,福临眼睛却未睁开,哭喊了一阵。却是将脑袋搭在庄妃的肩膀上又昏昏睡去。

    待到福临睡熟,庄妃这才将他放回到床榻上。看着自己的儿子沉沉睡去的面容,庄妃不由得百感交集。

    天命十年,也就是大明天启五年,十三岁庄妃在自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盛京,与当时还是四贝勒的皇太极完婚。当时,皇太极已经三十四岁,比之庄妃年长了二十一岁,而且他的正妻还是庄妃的姑姑。莽古司之女哲哲。

    算起来,从那时起,庄妃已经在盛京呆了十五年。也正是这十五年。让庄妃看到了满清的不断壮大和崛起,也看着自己的丈夫完成了从贝勒到皇帝的完美蜕变。

    然而,最初的浓情蜜意最终还是转变为了今日的冷淡和抗拒。这一切都是在自己那姐姐海兰珠来到盛京开始的。天聪八年,大明崇祯七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叔叔毛祁他特向科尔沁部投降,继而向皇太极表达了投靠之意。作为漠南蒙古的首领。科尔沁部为促成此次联盟,特意将海兰珠也送到了盛京。与皇太极为妃。

    但这一切却是庄妃大玉儿的噩梦的开始。从海兰珠进宫的那一天开始,皇太极边将所有的感情和注意力转移到了她一人的身上。海兰珠虽然没有大玉儿的年轻和美貌,却有着满蒙女子所没有的温柔娴静,晓依可人。

    大玉儿和皇太极之间好容易多年积累起来的夫妻情分和默契,在海兰珠的面前轻易的垮塌下来。皇太极开始忌惮大玉儿的聪明才智,但更忌惮于坊间传闻的她和多尔衮曾有一段情的传闻。在这种情势下,皇太极逐渐开始对大玉儿变得冷淡甚至是排斥起来,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九阿哥福临的身上。

    海兰珠所生的八阿哥刚刚出生,皇太极便迫不及待的册立他为太子,之后,八阿哥夭折,皇太极更是悲痛欲绝,此后再不立太子,即便是身边已经有了诸如豪格等一大批合适的候选人。他在等,在等海兰珠再度为他诞下麟儿。

    如此的种种,已经逼得庄妃大玉儿不得不开始为自己,更是为自己的儿子福临谋划出路了。这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也正是因为如此,也让大玉儿在偶然间发现了当年的初恋情人多尔衮时至今日,依然对自己保持着炽热如昔的情感,这一点让大玉儿怦然心动。

    轻轻抚摸着福临柔滑的脸庞,大玉儿的眼神渐渐变得冷酷坚定起来,心中**的轮廓也逐渐清晰起来。

    “这件事情,不能让多尔衮的人参与进来,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险。眼下也只能由咱们自己来办了。你这就亲自去见一下元忠,虽然他无法进入关雎宫,但究竟都有谁能有资格入宫,他应该是清楚的,弄一份详尽的名单来。”

    ……

    四月间,多尔衮已经带领两白旗和两蓝旗各部向锦州一线发起进攻,但进程并不顺利。早年间的入寇关内,河北巨鹿一战,满八旗俱都死伤惨重,新募之兵未经战阵,八旗的战力,包括汉军八旗的战力都不免有所下降。加之锦州一线,历代大明督抚都是竭尽全力的经营巩固,因此造成满清大军的进攻势头屡屡受挫。

    但由于方略已定,多尔衮又没有临机专断之权,因此只能一味的与明军进行苦战。皇太极的方略是猛攻锦州,吸引洪承畴大军来援,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明军不善野战的缺点,一举击溃明朝大军。

    但谁也没有想到,战役刚刚打响,锦州的战事却陷入胶着状态。清军虽然一度登上锦州城头,但明军的反击却格外迅速。清军登城先锋。正黄旗武备院卿穆护萨、护军参领觉罗兰泰、参领宏科相继战死,清军由此崩溃又不得不退下城来。

    五月间,在兵部陈新甲和崇祯皇帝的一再逼迫下。最重要实在强大的财政压力下,洪承畴不得不率领六万大军增援锦州一线。

    这令多尔衮和当时还远在盛京的皇太极惊喜不已,但随之而来却是一连串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

    朝鲜方面首先有了动静,自从汉阳政变之后,亲清的官员被整肃一空,连带着朝鲜王室对于满清的态度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朝鲜国王李倧只是敷衍了事的向清军提供了万担的陈粮,所谓的助战的朝鲜军更是连影子都没有看到。反倒是向义州一带集结兵力。大有防备英俄尔岱所部东进的意思。

    然后便是皮岛方面,原先满清得到消息。说是佛郎机商团联合海盗占据了皮岛,作为朝鲜和山东方面的货物中转。却没想到,宁锦战事开启,皮岛方面却是大举舟师。频频袭扰九连城至东沟一线,迫使英俄尔岱不得不小心翼翼,疲于奔命的应付。

    皇太极本欲与佛郎机人理论,却是完全找不到任何门路,只得命令宁完我利用范家的商路开始与这些西洋蛮夷取得联系,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

    而且此时,倒是传来了宁锦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洪承畴吞兵松山北岗,步步为营。以火器屡屡击退清军攻势。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右翼军遭遇大败,就连镶蓝旗的阵营都被明军占据。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禅、三等侍卫博翔岱等多名将校战死,镶红旗三等男爵、满清巴图鲁劳萨都被明军击杀。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多尔衮一直没有说话,但济尔哈朗等人已然是叫苦不迭,私下里都向皇太极频频求援。皇太极明知道这次宁锦大战是关系到满清是否能一统辽东关外的关键之战,但事到临头却是左右为难。救援宁锦吧,又怕朝鲜和皮岛方面有变,被人抄了老巢。不救援吧,心中又确实没底。如今聚集在宁锦一线的九万大军可是满清倾全国之力拼凑的兵马。万一出了变故,不要说宁锦,就连现在的局面恐怕也要丧失殆尽。

    权衡利弊之下,皇太极还是决定咬紧牙关,再拼凑出一万精锐驰援宁锦,这其中就包括了盛京的部分卫戍部队,任命索尼为总理大臣,坚守盛京,必要时可以将英俄尔岱的人马也撤回到盛京一线防守。

    而此时,宸妃的病情也大有好转,皇太极总算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便在六月中旬率领兵马出发,直驱宁锦前线。随同他一起出发抵达前线的,还有汉军旗乌真超哈火炮部队的全部。河北之战中,乌真超哈右翼军被朱平安全歼,主将马光远授首,此次跟随皇太极亲征的便是乌真超哈的统帅——老将石廷柱,还有便是他麾下的两百门神机大炮。

    皇太极多年不曾亲征,最近两年,因为宸妃之子夭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