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统天下-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刘谌早已见怪不怪,虽然姜维是一个戎马半生的老将,历经风雨,但是他也是一个人父,尤其是他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倾注的希望自然多些。

    不愿在这上面与百官纠结,刘谌急忙下坐榻在群臣末尾处,在所有人疑惑的眼光中,拉起一个清瘦长髯的男子。

    “给诸位大臣介绍一下,此乃武侯之侄孙,诸葛攀,诸葛子云。”

    听到是武侯的侄孙,所有人都不敢怠慢,不管是高官还是低臣,都是拱手见礼,很是友好,同时也在猜测刘谌拉出这个不是官员的人来干什么。

    百官有两百余人,也有不少心思敏捷的,一下便是将此人跟《请命书》的作者联系起来,原本的友好也变得很是怪异。

    除了诸葛瞻等一些早有预料的人,其余诸如谯周张峻等都是眉头一皱,看向诸葛攀,不住的摇头。

    “哎!想武侯一生丰功伟绩,受万世景仰,江东诸葛瑾也是一代干臣,这后嗣却……”

    如此摇头不屑惋惜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谯周都是沉闷着脸,许久见到刘谌也不开口,才开口问道:

    “殿下,汝说今日有国之重事要谈,不知请这一无职的士人来此作甚?”

    这话有些责问的意味在里面,似乎在责怪刘谌太过儿戏,一些大臣虽然有些异意,也只是冷眼看着。

    刘谌倒是不以为意,将诸葛攀拉到身前,对着谯周道:

    “日前夫子曾言,这请命书有诸般不是,今日孤将子云请到此处,便是让大家亲自说说,究竟谁的观点才是更正确的,更切合百姓的。”

    听到这话,谯周似乎有些怒气,看了看诸葛攀,拱手道:

    “殿下,请命书中的诸多谬论老夫已经指出,无需在这早朝上费时争论了吧,若是诸葛攀不知,也可借读儒家经典古籍的。”

    哗!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感觉脑海一震,平日也知道谯周自视甚高,此时一看,竟是将诸葛攀当做一无知小儿对待。

    见此,刘谌直接慢慢后退,坐回自己的软榻,饶有兴致的等待着接下来的辩驳。

    诸葛攀虽然年轻,却也不心浮气躁,被谯周轻视也不生气,微微一笑,然后恭声道:

    “夫子大才,闻名遐迩,晚生也是听之如雷贯耳,晚辈粗浅见识自然入不得夫子法眼,在此,还望夫子赐教。”

    谯周有心拒绝,倒不是他胆怯,而是他觉得没必要,毕竟他成名多年,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探讨一个本就不成立的理论,尤其是在早朝这种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更是不值。

    但是看到刘谌回坐,众人也是一副兴致勃勃,洗耳恭听的样子,让他很是为难。

    再看到诸葛攀那不骄不躁的动作,谯周轻叹一口气,开口道:

    “也罢,既然殿下和诸葛子云,还有诸位同僚都是想要老夫说道,那老夫就说道说道。”

    然后顿了一口,出了口气,继续道:

    “改制,本就是无稽之谈,要知道《汉法》可是先前诸贤在诸多完善的法典的基础上,总结拓展而得,后面更是有文武二帝亲自主持修改,再有光武帝等后帝的主持,无数贤才殚精竭虑,夙兴夜寐而成,没有修改之必要。”

    听到这话,诸葛攀也不意外,露出那标志的笑容,然后开口道:

    “不错,《汉法》确实是无数法家儒家贤才智慧的结晶,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孔圣曾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也就是法典也有不足,而是在不断的增减修改中日趋完善,如此改制,乃是法典趋于成熟的必要阶段,夫子为何又要阻拦改制,阻拦其正常步伐?”

    这话一出,许多人都是认同的点了点头,同时也对这个武侯侄孙看重了起来,或许他们把这归功于武侯一脉的名声和基因,而不是诸葛攀本人。

    但是,站在诸葛攀对立面,站在正统大义,以及道德制高点的谯周就不这么认为了,只见他见到许多人被诸葛攀迷惑,气得直哆嗦。

    “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而法典起初漏洞百出,一个是逐渐塑型,一个似成长苗禾,如何可比,君不知天无二叶?”

    谯周依旧是那般,总是试图用简短的话,将两个个体区别开,在他看来,存在的两个体,就应有他不同的潜质。

    好,好,好。

    一阵叫好,不用问,一看就是谯周那号称遍布蜀中的桃李,在他们眼中,谯夫子见识广博,未有敌手。

    而坐在上首的刘谌听到谯周这般说,饶是他不太懂得辩论之道,也知道,谯周这话漏洞百出,诸葛攀要赢了。

    果然,听了谯周的话,诸葛攀不禁眼睛一亮,自信逐渐占据最后一丝对谯周这座大山的恐惧。

    “诚然,夫子之言尽皆古典,并无不妥,晚辈亦无任何反驳。”

    听到诸葛攀这看似示弱的话,谯周和他的弟子们都是高昂地扬起头,对那些一直未说话的人一挑眉,其意显然。

    “然,万物同于古,有异因其适焉。夫子之意,《汉法》无错,那为何蜀中有武侯威后,更有关公威张,贤才费祎董允,文武更是远超吴国,那为何蜀汉至今位于末,非殿下而不能兴?”

    这话一出,无异于晴天霹雳,将所有人都是惊呆,许久都是静滞不动,就连谯周举起的手,都是停在半空。

    而刘谌还在回味那句“有异因其适”,这就是后世某人说的“适者生存”的翻版嘛,简直是词意不差,让刘谌有些激动。

    但是接下来的话,也将他惊住了,诸葛攀问的很直白,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

    确实,蜀汉文武官员不下四万,远超吴国,也就是说蜀中有更多的人在为这个国家拼搏服务,而且贤能之士也不少,但是为什么蜀汉越来越弱?

    怪鹰派连年征战?不主动出击,难道要被动挨打?这显然与武侯的政策不合。

    怪陛下昏庸?这没道理的,这时的君主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权利更多是在顶端的那几个朝臣手中。

    所以,谯周那枯瘦的手指指了诸葛攀半天,也是终究没有落下,但是他也找不到任何语言反驳。

    “哼!君子修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往前逐步行而妄图投机取巧,口齿伶俐之利,又有何用?”

    说完,谯周拂袖而去,带走的,还有不少他的支持者和门人弟子。

    看着这不下二十人远去,刘谌心里一阵冷笑,就是这样的思维和利益团体,左右了神圣而光明的上层决策。

    许多人见到这么多人离去,顿时有些六神无主,怎么也不是办法,站在原地也有些心不在焉。

    啪啪啪!

    “子云之真知灼见,不下竹林贤士,孤今日才真正见识领略到,着实可怖!”

    啪啪啪!

    听到刘谌的话,许多人瞬间明白了过来,连忙也是跟着鼓掌,同时还伴随无数不知真假的赞叹。

    “殿下,诸葛攀之才学,在这朝中不下于吾,恳请殿下用访贤之行,起用这一位大才。”

    这话一出,许多不知其中真意的人都是一惊,刚刚诸葛攀可是真正的跟谯周唱反调,而且还吵翻了,不欢而散。

    而此时诸葛瞻的话竟是站在诸葛攀这边,是因为他们是一家,还是这就是这个录尚书事的意思?

    之后,刘琰张翼姜维都是附议,表示站在了诸葛攀这一边。

    这次许多人看了看上面的刘谌,再看看诸葛攀,便是明白了此中隐秘,急忙站出来附议道:

    “诸葛攀大才,臣等附议!”

    有了这个基础,刘谌也是很高兴,不过他没有立马授官或者奖赏,而是开口道:

    “诸葛子云,既然汝立志改制,也讲述了《汉法》诸多体制不适,那孤就让典籍阁的十书郎协助于汝,限汝十日给孤一个改制细讲,可有问题?”

    “臣遵旨!”

    听到刘谌居然将典籍阁的人都抽调出来,许多人都吸了一口气,这权势可比给个什么杂号将军,或者尚书郎靠谱多了。

    不仅如此,刘谌想了想,陈寿和陈勋至今还在底层挣扎,连这章武殿早朝都无法进入,便是补充道:

    “让修员陈寿和陈勋两人也帮助汝吧,他们以前有些经验,应该有些用。”

    然后,刘谌又过问了关于各地抓捕贼党,还有就是刘锋一行的监控,才由魏兴尖音喊到:

    “退朝!”

    出得章武殿,刘谌上前与姜维同行,却是后行小半步以示尊敬。

    “岳丈,贱内对二老甚是想念,是否让岳母去见见贱内?”

    听到刘谌的话,姜维的脸才缓和许多,拍了拍刘谌肩膀道:

    “殿下有心便好,此时非节时,马上要农忙了,殿下要蜀中大肆军屯,老臣也得提前做些安排了。”

    然后便是交代刘谌要好好对待姜颖,然后才乘车离去,坐在车架上,虽苍老却不显得佝偻。

    “哼!陛下不知如何中了刘谌那厮的妖法,竟然不理朝政,不见任何人,如今朝中成了他的一言堂,什么市井都可以招摇过市,出入皇宫,把汉家威严搞得乌烟瘴气,这蜀汉,迟早毁在他手中!”

    一回到家,谯周就再也憋不住,对着一旁侍候的夫人道。

    听到这话,那徐娘半老的夫人则是慌张地看了一眼四周禁闭窗户,然后道:

    “小声些,小心隔墙有耳!”

    听到这话,谯周更怒了,将木桌案几拍的咚咚作响,口上也是继续喝道:

    “哼哼,隔墙有耳?刘谌的伎俩我如何不知,现在不用隔墙,他的爪牙就会将这里的消息告诉他吧!”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台八部() 
果然,谯周说的没错,他说的所有消息,在不到一个时辰就落入刘谌耳中。

    听到谯周含沙射影的指责,刘谌嗤之以鼻,也只有谯周这种老好人才会把世界想得那么光明正大。

    这是儒家的思维,也是儒家的短板。

    一味的要求所有人崇书尊儒,一味的宣扬圣人创世论,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变成传说中的“大同”。

    想到这里,刘谌不禁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口口声声喊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大帝。

    想当初汉武帝也是使用儒学治国,后面朝局动荡,起义燃起遍地烽烟,刘彻斥责官员办事不利,同时也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那就是,绣衣直指。

    绣衣直指是最古老的情报部门,跟现代的克虏伯一样,但是那时的直指权利大得多,而且那帮人杀人不眨眼,不但疯狂血腥镇压起义,更是砍了不少官员的头。

    从这件事来看,口口声声喊着儒道治国的汉武帝,也不过是一个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皇帝,也证明了儒家治国的不足。

    所以,刘谌没有太过在乎谯周的话,而是在用膳后悄悄的找来了诸葛攀,商讨这个改制起草具体事宜。

    “殿下,这改制是您提出的,臣对您的独到谋略佩服得紧,这改制”纲要还是请殿下指示!”

    不得不说,诸葛攀是一个聪明人,他虽然才学也不错,对刘谌提出的改制理解也较为深刻,但是真正说起来,刘谌还算是他的蒙师,此时实在不宜班门弄斧。

    诸葛攀的智虑刘谌丝毫不怀疑,加上时间紧迫,他也不客套,便是在那粗纸上画了起来。

    “孤之意是均权于三,分别唤为尚书台,中书台,和御史台,分管起草撰文,审核正事,发布诏令等等……”

    听到刘谌这么一说,诸葛攀就有些乱了,饶是他早就猜到这位殿下思维有些跳跃,此时也是有些跟不上。

    “殿下,您也知道,在所有过程中,以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最为重要,权利也最大,三台共存,当孰先孰后?”

    听到这个问题,刘谌思维一滞,他知道唐朝以尚书省最为权高,但是按照他的想法,是希望三个同级,而非有先后上下之分。

    “孤之意,是希望三台均政,不会出现丞相专断,或者尚书台一家独大的意思,所以,并无分级次第的打算。”

    听到这话,诸葛攀有些为难,毕竟做的事不一样,人在无形中会有区别,这可能是类别,可能是等级,所以要向完全杜绝一家独大,似乎很困难。

    “那殿下,三台无法绝对均权,可否通过加强君主的权利,来达到管制的目的?”

    听了这话,刘谌眼睛一亮,毕竟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有的更多是学来的理论,此中有很多问题他自己都搞不懂。

    但是听到这话,他心里某个思维打开,觉得此计可行,便是认同了。

    “可以,那就所有重大政事必须要君主过问,否则不生效!”

    这个问题解决,然后刘谌又把自己的另一考虑说了出来:

    “孤希望的架构是三台下面是八部,分别为学部,工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吏部,财部,八部分管全国各方面的事,这样才能政文财各分。”

    听到这几个字,诸葛攀还算镇定,但是听了所有话,还是不禁问道:

    “其他几部还好,只是这学部和财部的功用何在?”

    刘谌知道他要问这个问题,也不犹豫,直接侃侃而谈起来:

    “学部,顾名思义,就是主管全国教育事项,还有举行科举之职能,在国家统一后,还要实行全国性普遍教育,所以它的存在,绝对是有价值的。

    至于财部,已是计量国家财政收支,计算国家项目的费用,最重要的是,还负责对百官俸禄进行计量,对全国过往商铺店面进行征税等等。”

    听了这话,饶是诸葛攀早有猜虑,也不禁被刘谌的高超思维喝彩,面露恭敬,诚恳道:

    “殿下天下之志,子云佩服,受子云一拜!”

    然后,两人就其中细致进行了探讨,当然,更多的是诸葛攀讲,刘谌补充,毕竟大的框架刘谌已经给了,里面的东西需要下面的人去填充了。

    在此期间,刘谌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结盟。

    在刘禅的默许,刘谌的指派下,太常蒋显持节出使江陵,代替刘谌签订和平结盟条约。

    这对刚刚上位,并无半点功绩的孙皓来说可以说是久旱甘霖,欣然同意,全权让江陵督孙秀出面签订。

    条约约定,汉吴两国停止在襄阳涪陵和巴东等地的军事对峙,而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无故增兵,否则视为单方面挑衅盟约。

    最后,蒋显孙秀代替两国向天盟誓,然后发文昭告天下,言说这一时代壮举。

    为了显示诚意,刘谌移巴东白帝城五千劲旅北上樊城驻扎,与晋国对峙,同时涪陵的守军后撤五十里,开通商榷。

    然后,接受了刘谌好意的吴国从夷陵武陵江陵三地抽兵八千,乘舟船东下扬州,加入寿春的战局。

    寿春城此时被黑色的鲜血涂满城墙,显然是不久之前留下的,昭示这此前不久这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大战。

    虽然早春的天气还有些清冷,陆凯也没有待在军营大帐内,而是站在瞭望塔上,观察包围圈内的寿春守军的动静。

    “哎!战火绵延两月,虽兵逼寿春城下,但是隆冬苦战半月,被陛下寄予厚望的王师也无能为力,如今先帝壮志未酬身先死,朝局交替,国基不稳……”

    看着远方雾水慢慢升起,陆凯的心情也像是蒙上一层厚重的笼罩,怎么也开心轻盈不起来。

    直到接到关于江陵的线报,才知道有八千劲旅正驰援而来,才松了口气。

    “刘谌此人极为阴险,从抢夺襄阳便可以看见其手段,此时正是吴国风雨飘摇之际,刘谌真的有怎么好心?”

    陆抗正在认真的擦拭一把宝剑,虽然上面已经没有半点尘迹,他还是闷头擦着,思绪却是飘向远方。

    而在洛都那位,由于刘谌停下动作,寿春保卫战成功保住城池,心情大好,连忙召回贾充议事。

    “公闾,元凯,此时西都战事已定,邓艾那厮暂时也不会掀起战端,尔等从长安带来的五万降军,孤再给汝三万新军混编,两万彪壮马匹,整合成八万马步大军,彻底抵定东南战事,回头再解决弱蜀。”

    听到这话,贾充倒没有太多想法,他本来就只善逢迎,而非国战谋略之事。

    而一旁的杜预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原来的灭吴实际总指挥,不但颇会打仗,谋略也不差。

    “陛下,依臣看来,如今吴国两军会师寿春,吴主新亡,定然军心不稳,只要派出两支偏师轻取庐江,广陵二郡,把守要塞险地,堵住吴国败军退路,再用主军与寿春守军内外夹击,定能解扬州之围,更进一步,可兵逼建邺!”

    听了这话,马脸司马昭小眼睛一亮,随即又是狐疑道:

    “元凯之谋自然可行,然蜀吴两国媾和,西南定有援军东进,这支水上之兵又该当如何?”

    听到问这个问题,杜预丝毫不意外,看了看上首后面挂着的大号丝帛地图,指着道:

    “陛下请看,吾晋军在南阳尚有几万守军,虽杨司马兵败,但是其手下有很多善战猛将,从江夏北部进逼,再请淮南羊淑子出手,区区不足万兵,不足为虑!”

    羊淑子就是羊祜,在这个时代很有名气,此时他坐镇淮南,所有淮南无战事。

    听了杜预的分析,司马昭顿时大喜,起身一挥袖道:

    “好,既然元凯如此有信心,那此次公闾挂帅,汝为副如何?”

    听到这话,贾充一惊,急忙拱手道:

    “陛下,不可,老臣不善军事,更比不得元凯将军,所以让老臣去指挥他颇为不适,不如就让他挂帅,相信他能以泰山压顶之势解决东南战事。”

    司马昭虽然宠幸贾充,也对其才能颇有了解,此时见到贾充推辞,也不以为忤,欣喜道:

    “那好,既然丞相举荐,那元凯就当勉励尽忠,努力打好这一战,打出吾大晋的威风!”

    再说在北地郡以北,便是上郡长城所在,乃是魏晋抵御南匈奴的绝佳屏障。

    但是此时在长城以北三十里某一处,几十个枯瘦无比,衣衫被割成凌乱的黑条的蓬头男子,随意的躺在刚刚冒起的绿草上,看着天上一片光明,顿时有种苦尽甘来的喜悦。

    钟会眼眶深陷,额骨凸出,眼珠子像炭一般火红,布满狰狞的血丝。

    呼!

    终于出来了,现在吾等安全了,吾等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