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头!人头!”

    李重九闻言眉毛一挑,与王马汉一并策马向城西行去,远远地看见城西那一排汉军士卒。围拢在外,人人都似乎呆滞了一般,站立着不动。李重九与亲卫们从人群中挤入,换做平日,这些将士早就为李重九让出道来,但今日他们却丝毫反应没有。

    辽东的六月气候已是渐渐热了起来,无数苍蝇聚集在一处,嗡嗡地漫天乱飞。李重九挤开人群,两座如同佛塔般堆砌的人头冢。高高竖立。数百个堆在一起的人头,双目圆睁,满是不甘地盯着西面的残阳。

    越来越多的将士闻知消息,来到此处。有的愤怒,有的恐惧,有的大声咒骂。但是更多的则是沉寂,死一般的沉默。

    李重九绕过人头冢。只见一杠旗帜孤伶伶地竖立在城门中间,这旗帜向下插进地里。赤红色的战旗没有高高飘扬,而是垂在地上,而旗杆尾端则是挑着一颗人头,白发凌乱的空中飘动着。旗杆下用鲜血涂抹着一行汉字上面写着‘汉狗滚出辽东去’。

    当年大汉设辽东四郡时,高朱蒙的爷爷都没有出生,到了现在这连文字都还在用汉文的国家,已经开始让汉人都滚出辽东。

    守军的无头尸首坑,在城北被发现。李重九来到坑前,看见每具尸体双手都被反剪,并用草绳捆住。高句丽人当然不可能杀完人,再把人双手反绑多此一举的。这样只说明了一件事,他们是杀俘的。

    见到这一幕跟随过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突地稽,摇了摇头,言道“在更北面,这样的京观还有更多。”

    李重九想起,当年杨广征讨高句丽时,为了炫耀以武力,言高句丽乃是当年箕子之国,让他们服以王化,下令不可滥杀。攻打辽东城时,守将快要破城时就要投降,杨广答允,结果又叛,降了又叛,如此多次,杨广竟屡次赦免不以为意。而隋军萨水之败后,高句丽婴阳王高元,这边畏惧隋军报复向杨广上表请降,自称辽东粪土臣元,而高句丽人那边却将隋军战俘一律杀光,在辽东之地竖立了数座万人京观。

    史书上所言,这京观直到贞观十九年,唐军再征高句丽时仍可以见到尸骨盈野的景象。而李世民言讨高句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禀告可汗!在辽水东岸,发现高句丽车队!”李重九目光一闪,言道“辽水东岸?”

    李重九带着率领骑兵,奔行到辽水河畔。果真见到只是一河之隔的对面,高句丽人满载而归,前后车队络绎相连,车队上满满皆是从通定镇劫掠来的粮食。

    高句丽骑兵看到河对岸的汉军骑兵,也不惊恐,反而是撮唇唿哨,一个个将手里的东西高举起来。李重九仔细看着,高句丽骑兵有的用枪挑着汉人式样的衣服,皮衣,或者各种女儿家的金饰,首饰,大声向这边示威。

    而车队之后,一队队汉人百姓双手反剪,被草绳系住,拖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向前埋头走去。女人皆是身无片缕,犹如羊羔一般赤裸裸的走着,高句丽人动则随意凌辱。百姓们哀怜着看着对方,目光无助。

    “太守,救救他们吧!”一时三军齐呼。

    李重九看向zuoyou,肯定地言道“渡过辽水去!”

    辽水滚滚向南而流淌,李重九返回通定镇之后发布如此命令,从上游辽水寻浅滩渡河,追击高句丽的车队。闻之命令李重九麾下一万骑兵二话不说,当即在通定镇上游三十里探到一处渡口。同时于怀远镇的六千步卒也是一并赶到。

    李重九在辽水渡口,看到满脸焦急之色的温彦博,以及杨林甫。

    “太守万万不可渡辽水啊!”二人一并劝道。

    温彦博言道“高句丽人明显是用计,先前在白狼水河谷行军时,契丹骑兵即是他们的耳目,我军的动静高句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不错,”杨林甫言道“太守,在通定镇虐杀我军将士,再俘以百姓,既是向我们宣威,更可能是故意激怒我军,引诱我们前往辽地深处,一战歼灭我军。”

    李重九铠甲一抖,言道“两位说的不无道理,但我意已决,出兵辽水不可更改。”

    温彦博,杨林甫二人互看一眼。温彦博急忙言道“太守自比杨广,宇文述,于仲文,来护儿如何,太守之兵力是否可比征辽时百万大军之雄厚。卑职来帐下出谋划策,太守言听计从,无不用计,眼下见太守刚愎自用,身入险地而不知,故而恳请劝之。”

    李重九长叹一口气,言道“多谢温司马这番诚恳之言,此番我会量力而行,救回陷入辽东的同胞,即率军回师,不会久留,请二位放心。”

    听李重九如此说,二人稍松了一口气。李重九言道“两位不必跟随,回怀远镇等候就是。”

    杨林甫言道“某在辽东多年,颇知高句丽底细,愿随太守渡河。”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有林甫在,就好办了。”

    一万骑兵在此渡河,而刚渡过辽河,高句丽在辽水上游所设的烽火台,就燃起了狼烟,一道接着一道告急。当年高元挑衅大隋后,为了担心其征辽,早就沿着辽河遍设烽火台。现在李重九大军刚刚渡河,烽火台即向后方传信,并指示着隋军方向和数量。

    一切行踪都暴露在高句丽人的眼皮子底下,李重九不顾那么多,选了三千轻骑,皆是一人三马,沿着辽水轮骑而行,速度极快。李重九与杨林甫猜测,这一行高句丽骑兵所前往的反向,十有八九是盖牟城。

    一场骤雨突然降下,草地已是十分泥泞起来,辽东六月正是雨季,大雨一下,四处都是泥泽。满地烂泥路,给当年征辽的隋军后勤带来极大的不变。大雨遮蔽了视线,辽东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茂密森林都隐藏其中。

    李重九前方骑兵只有凭着人迹车辙辨路,不久后来了一条石道上,摆脱了在泥地中行走的厄运。这条石道乃是当年汉朝古道,通往带方乐浪。踏上这条古道后,骑兵速度大大增加,李重九前锋斥候终于在高句丽人入城之际,追上对方的车队。

    两军在大雨之中展开激战,李重九闻之咬上高句丽车队后,当下率领本部铁甲骑兵冒雨加速前进。石道之上,沿路可见倒毙的尸体伏在道路两旁,随着己方的前进,尸体越来越多。

    待李重九率军渡过一条小河,赶到一座城池的城下时,看见己方前锋骑兵与高句丽骑兵,正厮杀作一团。而城中看见见李重九大军赶到,当下鸣锣示警,高句丽的兵卒不敢迎战,当下弃了部分大车匆忙退入了城中。李重九将通定镇被俘三千多百姓尽数救下,但是城中的五万石粮草仍为高句丽人拖了城中。

    大雨之中,李重九看着眼前高句丽的城池,盖牟城耸立在眼前,而城上无数戴着牛角兜高句丽战士,冷然地看向城下。(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二章 为华夏威服狄夷



    辽东冬季苦寒,夏为泥泽,地势多丘陵山地,山川切割,不似中原有大泽,广袤平原。所以筑城多于山上。高朱蒙立国于山上,高句丽因而兴起。一般辽东所建立山城,一般皆选择于山势险峻,平原江河水陆之要冲。

    而盖牟城(注一)正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将整个山丘都包纳进去。盖牟城三面背山,而面前则是梁水支流,从山下到城门有三道拦马墙,中间分布鹿角壕沟,山城的城墙不同于中原的黄土夯筑的土城,皆是由以楔形石料,条石交错而筑,城上修筑有马面墙  。城头上手持銎尖铁矛,头戴牛角铁兜,披着铠甲的高句丽士卒,隔着雨雾,冷然打量着山下的草原骑兵。

    整个盖牟城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一个簸箕状,雨水汇成,如溪流般从城墙的涵洞向下排泄,洗刷在拦马墙下高句丽,苍头军阵亡将士的尸体上,血水混着雨水缓缓而下。

    大雨滂沱,战马一哆嗦,将身上的雨水甩开,泥水溅得众人好似泥猴一般。雨水顺着盔沿滑落,耳边则是一片哗哗的水响,李重九注视着城头,似要从其中看出几分破绽。

    杨林甫穿着蓑衣而来,上前对李重九言道“太守,这雨下得急,还是先避一避吧!”

    李重九扬起马鞭指着城头,对杨林甫问道“林甫,我若要拔此盖牟城如何?”

    杨林甫听了脸色一变,急忙言道“这盖牟城,乃是郡城。有敌酋处闾驻守,处闾相当于我大隋一郡太守。驻兵最少三千之众以上。又何况入城敌军又在五千之数,如此城中即有近万敌军。而山城坚固足以固守,攻取此城,难于柳城百倍。太守眼下已救回百姓,我们不必再此城下损兵折将,立即返回辽水就是!”

    杨林甫的意思,是让李重九不必攻下此盖牟城,立即退兵返回。听了杨林甫的话,一旁的王马汉,亦是言道“小九啊。杨太守说的有道理,柳城才七百守军,我们弟兄们都几乎崩坏了牙才啃下。而这高句丽城,全城都是石头,吃也不能吃,啃也啃不下。算了,该救了也救了,损失个几万粮草也没什么,回去吧。”

    李重九听王马汉。杨林甫之言,摇了摇头,坚定地言道“不必说了,我已决定攻城。为通定镇惨死的将士报仇,我要为华夏威服狄夷,让这不敢正视我苍头军。从此不再踏足辽水一步。”

    “太守!太守!”王马汉,杨林甫都是色变。

    李重九沉声言道“我自有办法攻下此城。你等造作就是。”

    当下李重九斩钉截铁地,言道。“传令下去,令额托,英贺弗,王马汉,突地稽你们率各自骑兵入山谷,扫荡一切高句丽村庄!”四人听到李重九将令之后,当下应诺而行。

    “传令让六千步卒加快行军,立即赶至城下,准备参与攻城。”

    见李重九其意已坚,杨林甫也不信,李重九究竟有什么办法,能以万余之军攻下此盖牟城。高句丽人善于守城是有名的,而且辽东本身就多是石城,山城,比之中原在平原上所筑的夯土城池,防御上要更胜数筹。隋军第二度征辽,攻打辽东城,杨广以三十万大军于辽东城攻城一个半月,伤亡惨重仍是不下。

    后世谓武功之盛无人可及的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也是在安市城下受挫,不得不退兵。

    杨林甫坐在地上,颓然仰头望天,想起自己这官场数十年浮沉,不由苦笑。当初征辽时,他虽是中年却意气奋发,大有建功立业之志,于仲文帐下参赞军机。后半途患病,没有随谋主于仲文,于三十大军一并东征平壤。

    军粮不足,后勤辗转艰难,隋军连战连捷,军士却人人皆有饥色,待大军已抵至平壤不足三十里,敌军大将乙支文德诈降言若是返军,则将高元送往东都朝见杨广。但当隋军回师时,乙支文德却在萨水骤袭隋军后卫……

    杨林甫当时身在病中,听闻三十万人最后自有两千七百人返回后,忍不住仰天大嚎,几乎泣血,因为他的三个儿子,当时也在军中。师败之后于他有知遇之恩的于仲文,被朝廷众臣们指责为征辽之败的替罪羊后,气病而死。杨广二度征辽时,杨林甫本以为可矢志复仇,没想到杨玄感谋反,半途而废。第三度征辽,又因为各地民乱,不得不取消。

    杨林甫遂心灰意懒,但天子念其操劳,又拔他为辽西郡作一任太守,结果罗艺谋反,而今他重回辽东故地,沿着当年三十万大军征辽的之路前进。当年大军气势更雄壮,乃是朝廷之精锐府兵,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好男儿今日大好头颅,却被高句丽人竖立在辽东作塔立威,孤魂徘徊。

    而眼前这数万之军,也要步后程了。罢了,罢了,反正能不死在病榻之上,与大郎二郎三郎他们一起死在辽东也好,杨林甫将心一横,索性甩掉蓑衣。

    李重九看了一杨林甫,问道“你方才说,这盖牟城乃是郡城?如何说来?

    杨林甫这时候反正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索性也就侃侃而谈,言道“古时高句丽王,初时定辽东时,以五部族,分封辽东,以城邑统御国内。之后高句丽国力日强,自称有城百七十六座,户六十九万七千,遂改为郡县之制。全国仍分五部,之前五部褥萨,可比都督,所驻之城堪为州城,而各城处闾,可比太守,所驻之城为郡城,而可罗达,可比县令,所驻之城为县城。”

    “太守,这盖牟城,可比之郡城一级。”

    杨林甫摇了摇头,当初辽东城为西部行营所在,西部褥萨渊太祚就是以此为州城,以万余将士抵御大隋三十万大军,一个半月,直到杨玄感谋反仍是不克,而眼前的这座盖牟城亦不会比辽东城逊色,李重九以一万六千大军,毫无攻城器械之辅佐,要想攻下……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原来如此。高句丽竟有城百七十六座,户六十九万七千,也有我大隋最盛时十而有一之户数。”

    杨林甫见李重九丝毫没听出自己弦外之音,摇了摇头,但还是顺着他的话题言道“不,这还不止,还要算上辽东为高句丽附庸的靺鞨,契丹二部,这两部也有数十万之人口。当年高句丽王屡攻百济,新罗。百济,新罗两国国王向我大隋求援,言一旦两国为灭,那么高句丽疆土可直达滨海之阳,之后必然西侵,意欲于中国一较高下。”

    “先皇闻此后,深以为然,故而年老时命齐国公高颎率三十万大军伐高句丽,但因疫病,丧师十之八九,而当今天子承先皇之志,三伐高句丽之后,我大隋固然丧师百万,但高句丽亦绝非好过,国力大损。”

    李重九也是露出深深赞同的神色,隋唐以前蒙古草原上的北狄,乃是中原王朝大患,但隋唐后则辽东取而代之,就算是鲜卑当年也是起于辽东的。所以杨广要灭高句丽,为子孙绝一后患,并非鲁莽而为。

    说到这里,杨林甫长叹一声,言道“老夫在辽东打了半辈子战,三个儿子都折在辽东。眼下风烛残年,若有生能见高句丽覆灭,老夫可含笑九泉,但是太守,战不能这么打的啊。”

    说到这里杨林甫手捧着脸,重重叹气,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三个儿子。

    李重九看向杨林甫,言道“林甫,我承诺你,有生之年,你一定可以看见高句丽灭亡一日。”说罢李重九翻身上马离去,而这时大雨已是停歇,空中乌云滚滚,逼人而来。

    而这时大雨放晴之后,李重九的万余骑兵,顿时如飓风一般以盖牟城为中心,向四面扫去。

    高句丽人在城则称为城民,在野则称为谷民,一谷有数村,而谷归于褥萨所辖。

    盖牟城所处之地,颇为富饶,四周谷民聚落村落无数。地里一片青绿的庄稼,就成为村落最好的标识,凡是有庄稼的地方,就一定有村落。但是李重九的骑兵来得极快,骑兵们沿着庄稼,河谷一律沿山拉网搜索,不漏过分毫。

    高句丽人虽得到烽烟的示警,但还来不及退往深山。大业七年,隋军征辽时,乙支文德行坚壁清野之策,将谷民都强行迁至深山,或是平壤,所以三十万隋军才毫无补给,但这一次李重九来得突然,高句丽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百姓刚刚得到消息,大股的骑兵就已经包围了村落。

    高句丽人十分彪悍,即便在如此情况下,仍是进行反抗。当这些不肯服从的高句丽谷民都马刀砍到之后,剩余之人就通通作了俘虏。他们的村落,随后就被洗劫一空。而这些谷民都被骑兵一并往盖牟城方向驱赶着。

    两日之后,三万手无寸铁的高句丽百姓,在上万名骑兵的驱赶下,出现盖牟城城下。

    注一盖牟城今日遗迹在沈阳境内的塔山山城。(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大胜



    六千步军主力终于赶到,并带来消息,高句丽辽东城方向有所异动,似要正准备出兵。李重九闻言后,令大军抵达梁水,于盖牟城以南布阵。

    杨林甫再次向李重九劝诫,言这绝对是高句丽的诱敌之计,要将汉军引诱到盖牟城这坚城之下,再以大军包围歼灭。李重九听了杨林甫的意见,却没有说话。

    在苍头军布阵于梁水,而盖牟城城内也曾着这几日加固城防,城下三道防马墙似又挖了陷坑,埋下了铁蒺藜,鹿角之类,而城头上堆砌着各种滚木擂石,甚至还有数架抛石机  。

    高句丽守军严阵以待,他们似也认出了李重九的可汗大纛,每当李重九的可汗大纛,出现在某处城下,城中就一并鸣鼓响锣一并喧哗,守军大声嬉笑。数名穿着白衣口裤的高句丽人,甚至穿起汉家女人的衣服,当众跳舞,之后一件一件地将衣服抛下城池,放声大笑。这一幕令众将都是气炸了,就算明知道高句丽人是用这等手段刺激众将士攻城,但是也是无法容忍。但李重九却令众将不可擅自出战。

    次日盖牟城外传来了吵杂的喧嚣,高句丽士卒们皆是大喜,心道这汉军终于来攻城了。但是拿起兵器奔上城头后,盖牟城城头上的高句丽士卒,看得都惊呆了。前来攻城的居然并不是汉军。

    只见城下梁水后,密密麻麻的灰色正在蠕动。

    无数麻衣破裳的人,正跋涉渡河。他们每人背后都背着一个土袋,而全副武装的汉军则用马鞭驱赶着他们向盖牟城城下而去。而同样的场景。一样出现在四周的城下。城头上高句丽士卒顿时辨识出,这些逼近向城下的人。居然都是本国的百姓。

    大纛之下,李重九坐在马匹上观阵。而身后众将看向城头露出森然之意。

    “擂鼓!攻城!”李重九一声喝令。

    隆隆鼓声作响,前头的高句丽百姓,看到身后的汉军皆是举起了弓弩,马刀对着他们的后背。当年大隋征高句丽时,这些高句丽人宁可将田地里庄稼烧掉,水井填满,也不肯将一粒米,一口水给隋军。

    但是现在他们却为汉军驱役着向前,这些高句丽人一咬牙。当下手背着土袋向前,他们用高句丽语哀怜地向城头高呼着,似说明自己的本国人,让城头不要放箭。

    就在这一刻盖牟城第一道防马墙瞬间被这些高句丽百姓淹没,没有防备下不少人被铁蒺藜扎中脚,但后面的人受汉军催促,顿时向这些受伤的人淹没。

    而壕沟被高句丽人背负的土袋填满,而木制的防马墙,也为这些高句丽百姓一并动手拆卸。虽拆卸颇为缓慢,但后面涌来的人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