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如晦亦是笑着道“幸亏李重九不是一点弱点也没有,他用兵不过平平,临阵指挥更是不如陛下多矣,微臣想是临阵决战,那么倒是我们的机会。”

    听杜如晦这么说,房玄龄微微点头,李世民只是笑了笑。

    君臣三人议论之时,外面脚步声仓促传来。

    一名将领进入内殿后,一口跪在地上急忙道“启禀陛下,赵军大将王君廓在十日前,率五万突厥,室得奚骑兵,挖塌边墙杀入河西,连破二十余城,杨都督不能抵挡,向陛下求援,此十万火急!”

    这将领之言,饶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一贯镇定,久经风浪,但听闻王君廓杀入河西,驰骋纵横,如入无人之境仍是头皮阵阵发麻。

    加上现在河内,襄樊的压力,眼下赵国只是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就令李唐上下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赵国现在无论国土,人口都是胜过李唐,李重九若有心砺兵积粟备战,赵国将真正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时候,才是李唐最畏惧之时。

    李世民就算再如何善于治国,也是无法改变这一切,待钱粮和兵力差距继续拉大,那么房玄龄的担忧就会成为现实,两年之后,唐赵之间的悬殊恐怕会更大。

    但眼下对于李世民而言,也是无暇考虑这么多了,眼前如何击退王君廓五万大军袭击,才是当前要事。

    革新四年,

    十月,赵国大将王君廓率五万人马,攻略河西,李世民起复大将屈突通,并以杨师道,柴绍为副,率军北击,击退赵军袭扰。

    同月,李唐宰相萧瑀叛唐归赵,李重九封萧瑀为许国公。

    十二月,徐世绩率三万人马南下,乘雪天之时,强攻襄阳。李唐张公瑾率军死守,赵军最后无功而返。

    革新五年,一月,李重九封苏贵人诞下之子,为楚王,取名李通。

    是月,皇贵妃李芷婉有孕。

    二月,庐江王李瑗降赵,尉迟恭,薛万均乘机率师南进,突破唐军防线,攻陷唐军河东三郡。

    李世民下诏怒叱绛州总管段志玄,不敢迎战。段志玄得李世民训斥后,出击反击,但却被尉迟恭击退。

    三月,李唐功勋名将河间王李孝恭,在长安府内饮宴时暴卒。长安城内众说纷纭,纷纷有人怀疑是李世民暗中派人下毒杀李孝恭。李唐宗室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五月,薛万述,单雄信率军从洛阳出兵攻南阳,两军互有胜负。

    同月,王马汉率新练的三万翊卫军进驻洛阳,而薛万彻也率新练的三万武卫军进驻颖川,而徐世绩率屯卫军,单雄信率侯卫军,退至河北休整。

    四大府军实行轮战之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重九这分明是用府兵拿着李唐练兵。

    七月,薛万彻刚调至河南,即没有一刻休息,薛万彻会合江南道行台的大将宋金刚,萧铣,率五万大军从水陆路两面夹攻襄阳。

    张公瑾见赵军来势凶猛,立即向李靖告急。

    两军围着襄阳城苦战二十多日,张公瑾不支,眼见襄阳就要城破,这时候李靖亲率五千精兵迂回薛万彻大军之后,并截断赵军粮道,薛万彻未免腹背受敌,只能下令退兵。

    八月,皇贵妃李芷婉为李重九诞下皇子,李重九大喜,下令大赦天下。

    是月,王马汉在南阳大破唐军,拔南阳郡。

    九月,突厥可汗阿史那摸末勾结李唐叛变,李重九下令镇压,命王君廓,突利,英贺弗分三路攻打阿史那摸末。

    十月,阿史那摸末之乱平定。阿史那摸末被俘生擒至幽京,李重九下令斩之。r1152

118 0424811194009

第八百二十五章 劝立太子



    李重九歼灭阿史那摸末之后,草原震动,漠北诸部纷纷向李重九称臣,阿史那摸末之弟阿史那社儿,率回纥等漠北铁勒诸部,归降大赵。

    漠北从此安定。

    十月,关中大旱,发生蝗灾,关中百姓几乎颗粒无收,李世民拿出皇家库帑购买粮食,救济灾民,但不过是杯水车薪。

    关中大汗,但长江下游却发水灾,水淹十余郡。江淮乱匪四起,御史上奏,灾害涂炭之势绵延数郡,若不采取措施,恐再有杜伏威,辅公佑之辈起于江淮。

    李重九下令宋金刚率军镇压;不过一个月,江淮匪乱皆平,同时赵国从洛阳调粮船至江淮救济,百姓得粮后,不久江淮安定,江淮百姓对李重九无不感恩戴德。

    同月,河北诸郡皆大获丰收。

    十一月,李淳风献上了新史书,李重九阅后大喜,改为革新历,革新历废除了十九年七闰的算法,比李唐发行戊寅元历计算更加准确。

    因为革新历准确,所以不耽误农时,故而民间百姓多采纳,不仅赵国百姓,连李唐国内荆襄,河西的百姓,用革新历历书,以革新年号,取代革新年号。李世民闻之下令民间不得有革新历历书,私藏者全家问斩。

    大唐百姓若称革新为年号,而不称贞观的年号,也是一律问罪。民间多怨。

    十二月,李重九将革新历历书赠给新罗,百济,两国国主都愿意采用革新为年号。奉为正朔,废除私自年号。

    革新五年。开春。

    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赵国新宫临朔宫建好,李重九封李芷婉所诞之子为英王。杨娥皇为李重九再诞下一女,被封为晋阳公主。

    李重九还赐婚周州和平平,让他们完婚。二人有情人终得眷属。

    李重九已有皇子四人,公主三人,子女双全,群臣皆是上表道贺。

    当月,再有大臣劝李重九从四子之中,取一子立为太子,李重九将奏折留中。没有表态。

    众臣都十分疑虑,但又不敢直言。最后众臣推举苏素入宫询问李重九之意。苏素乃是李虎结义兄弟,乃是赵国群臣之中,最有资格询问之人。

    临朔宫正殿,苏素步入殿内,随即就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苏素停下脚步一看,就看到李重九的嫡女采薇撒着光脚丫子再宫里乱跑,后面几名侍女在后面追着。

    若说宫里最得宠。就属李重九与杨娥皇之女采薇了。采薇身为皇后嫡女,出身就不同于其他。

    穷人家都知道穷养儿,富养女的道理,而到了帝王家。则是另一个规矩,身为皇子将来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故而从小严格养起。如长子李鹰,李重九每日都有过问他的功课。就算政务再繁忙,也写信给他。告诉他读书做人的道理。

    但女孩就不一样了,大赵的公主将来就是要嫁人的。自平平嫁给周州,李重九想起平平,不由思念,所以就是一个心思,让女儿陪伴自己这几年内,好好的承欢膝下就行,管教自不如皇子那么严格。

    何况杨娥皇没有为李重九诞下嫡子,李重九总觉得是自己愧对了她,所以也是加倍的对采薇宠爱。

    不过李重九如此,不等于杨娥皇就放她任性,但采薇也很得萧皇后,李虎的宠爱,故而也不是怕。但杨娥皇稍不在时,采薇也会将宫里闹个天翻地覆的。

    采薇一路小跑,竟是不认得苏素。虽是苏素有见过采薇数面,但小孩子自是不会认人。

    采薇见到苏素奶声奶气地问道‘你是何人啊?为何擅闯宫殿,不怕被拿治罪吗?‘

    苏素听了顿时哑然失笑,一旁宫女倒是认得苏素身上二品官服,见了不敢上前说什么。

    ‘采薇,不得无礼,还不拜见你苏叔公!‘

    一旁李重九来到的殿上。采薇见李重九扑哧一笑,当下一下扑到李重九脚旁扯着他的龙袍,坚决地摇头道‘我不要!‘

    苏素见李重九身为帝王居然被 自己女儿弄得一点脾气也没有,不由笑着道‘久闻陛下对公主疼爱有加,微臣看见如此,着实欣慰。‘

    李重九道‘你不知道太上皇对采薇,才是宠爱得更过呢,除了见了皇后才收敛几分 ,否则还不闹上了天。‘

    下面李重九对采薇道 好了,朕今日处理一日公务已是累了,你就不要在这里胡闹了。朕要和你苏叔公谈事。‘

    采薇摇了摇头道‘不,父皇如果累了,就让我夸夸你吧,夸了你你就不累了。‘

    ‘好吧!‘

    ‘父皇,你家的采薇长得可漂亮了!‘

    听了采薇的话,李重九和苏素都是一时愕然,随即都是捧腹大笑。

    苏素一旁看着李重九家庭和睦,也是不由由衷替他高兴。

    不久采薇被宫女抱走后,苏素道‘记得当年在七千寨时候,太上皇说他李家都是一脉单传,故而你就是李家的希望。而今你子女满堂,老臣也是高兴。‘

    李重九笑着道‘苏卿,你必是有事而来,就不要兜圈子了。‘

    ‘陛下圣明,‘苏素道,‘微臣此来是受百官所托,劝陛下早立太子,定国家大计,固千秋基业。‘

    李重九道‘若是其他臣子,问了朕必斥之,但苏卿不是外人,既然如此朕也就如实说了,长子李鹰年幼,其他几子都尚在襁褓,立太子的事,朕不想操之过急,想过两年再说。‘

    苏素道‘陛下可以不急,但下面臣工们却没有这想法,眼下皇长子年长,而其他诸子尚幼,不少持华夷之辩的大臣认为,陛下有立有胡族血统的皇长子之心,故而不放心。而朝中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大臣,却认为陛下迟迟不封皇长子为太子,是有意让其他诸子继位,如此恐怕诸臣之间,会有矛盾。‘

    李重九按住龙椅道‘朕知道他们心事,劝立太子,他们将来就有匡扶之功,故而才各个冒出头来争。而若定储位,也有些人是想早早投资,将来也要为自己博位,可惜朕偏偏不如他们之愿。‘

    到了第二日,文官之中纷纷传出消息,李重九已有立太子之意。众臣听了当下精神抖擞,朝会时一并至大殿听候李重九旨意。(未完待续。。)

119 0335311203431

第八百二十六章 储位



    朝会上。

    距离早朝还有一会功夫,大臣们都在两侧的廊下等候。

    有两名大臣交头接耳低声道“这一次陛下听百官之劝,居然肯立太子了,你说当今皇室之中三个皇子,哪一人最有希望成为太子?”

    另一名大臣旁观左右,压低声音道“依我之见,不可能会是皇长子,也不可能会是英王,所以必定是楚王。”

    “怎么说?”

    那大臣道“很简单,陛下三个皇子之中,除了皇长子为郡王外,其余二子皆为亲王,明显是重此薄彼之意。陛下也是汉人,华夷之辩是有的,怎可立胡人妃子所诞之子为太子呢?至于英王,其母乃是李唐公主,李唐与我大赵正在交兵,陛下更不可能会立他为太子。所以说来说去只有楚王最有可能被封为太子。”

    “高见,高见。楚王之母乃是苏威之孙女,家世也是不错了,至少不是寒门。”

    “上朝!”但听一旁朝令官一喝,大臣们整理衣冠,两侧按序从走廊鱼贯而行。

    到了殿上,众臣朝拜过李重九后,先谈论是与李唐的战事。

    去年赵国与李唐激战多场,李唐只有守势,而没有攻势。但是赵国一直拿李唐的襄阳重镇没有办法。李唐名将李靖驻守的襄阳,令几名赵军大将皆是铩羽而归。

    所幸河西,河东,洛阳的战事都十分顺利。南阳失陷,令李唐武关的门户已开,令赵军有侧袭关中的可能。此外庐江王李瑗的归降。令赵军的尉迟恭部,可以威胁蒲津渡口。河西方向。王君廓数度攻击,也已是让李唐河西的兵马。只有防守之力。”

    至于草原上也是安定,阿史那摸末被杀后,突厥已是彻底顺服,至于其余契丹,室韦各部,更是服帖得如同温顺的小猫般。一年的功夫,赵国的局势已是将攻占的草原,江南之地消化,逐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虽说众臣对战事十分关切。但眼下他们更关心立嫡之事。

    李重九当下道“诸位臣工上表言立太子之事,朕已是晓得了,对于皇嗣之事,朕本待是过几年后再议的,但既是朝中某些人如此焦急,那么朕就决定在今日朝议上见立太子之事公布于诸位大臣知道。”

    诸位大臣都露出郑重的神色。温彦博道“陛下英明睿智,所立下的太子,必是杰出,无论陛下作什么决定。微臣都誓死遵从。”

    温彦博此言一出,在场众臣都是心道,果真是大赵宰辅,这等揣摩圣意的手段实在令人佩服。难怪李重九让他一直担任大赵宰相。

    温彦博一说,其余大臣也是纷纷道“微臣等也愿意遵从陛下的决定。”

    李重九点了点头嘉许道“诸位臣工果真是朕的忠臣,朕十分欣慰。”

    当下李重九拿出一封诏书对诸位臣子道“太子的人选就在这诏书之内!”

    众臣抬起头。看向那封明黄色绢帛所制的诏书,目光中都十分复杂。众臣都在等待着李重九打开诏书。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重九并没有打开诏书,而是从一旁内侍中接过了一个乌木匣子。李重九将诏书放入了乌木匣子之中。然将匣子合上。

    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众人都不知道李重九此举的意图。

    李重九道“此诏书就此封存,如无朕的旨意,不得打开,等到朕身后之时,再由诸位臣工推诏书中之皇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这难道就算立了太子吗?

    一名御史上前道“陛下,这不合乎礼法!”

    “礼法!哪一条礼法说如此不行的?”李重九看向这名御史道。

    这名御史为李重九目光所迫,不敢再言。

    李重九道“朕不欲立太子,是不想有李唐玄武门之事,再现于今日,你们懂得朕的用心吗?”

    李重九这一做法是模仿清朝的秘密建储制,而立下太子。古往今来很多皇帝,都不愿意在在世时候提前立下太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欢公布皇位继承人,从而在继承人身边形成权力集团。

    这权力集团是对君权的一个挑战,很多皇帝都处理不来与太子的关系。因此惨剧就发生了,过去很多独断专行,权力欲很重,而且又长命享国很久的皇帝,不得不下令杀太子,废太子。

    过去有汉武帝,隋文帝,另一个时空有唐太宗,后来者还有康熙,都是在位时候没有处理好与太子的关系,令东宫的势力挑战到君权,最后不得不废除太子。而李重九现在才三十岁,将来掌权最少有二三十年,若现在立下太子,那么将来二三十年内,自己都要面临围绕着太子形成权力集团,对自己权位挑战了。

    但是矛盾来了,臣子都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天子要早立太子,因为可以减少他们政治投机失败的风险,可以提早下注。同时也希望用这个方式来弱化君权。如明朝万历时,文官集团为何与万历围绕立太子的事吵了几十年。因此这就是臣子与君主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皇位继承就有危险。

    所以李重九直接抄了雍正的手段,用秘密建储制,来保障自己在位时君权的地位,反对任何人试图从中间试图分权的打算。

    李重九匣中藏诏之事,激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得不遵行,所以不少臣子都是不满意的。

    退朝后,有几名大臣到了姬川面前道“姬侍郎,你是我大赵文官之胆,眼下陛下行此举不和礼制,你为何不规劝一下呢?陛下是可以听进你的话的。”

    姬川听了冷笑道“陛下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我姬川虽是要直谏犯颜,但也有分轻重的。劝立太子,并非是大赵,而是为了你们将来选出路,陛下是何人,你们这些手段和伎俩,陛下怎么会看不破呢?”

    几名大臣听了不乐意了,一人道“姬侍郎,你怎么说话的,若是天子不将立太子之意告诉我们,若是他立了皇长子为太子,我们不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了。”

    姬川笑着反问道“若是陛下今日真的是要立下皇长子为太子,你们反对有用吗?”(未完待续。。)

120 1090211217503

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见



    匣中藏诏之事,在臣子中挑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李重九圣意决断之后,整个朝堂上都无人敢于反对他的意见。故而那些有心的大臣们,只能寻找另外的渠道去打探消息。他们的办法就是猜测李重九心目中太子人选究竟是何人。

    朝中几名大臣都在揣测起来,论起这揣摩圣意,自是每个官员为官的基本功。

    众官吏都是琢磨起来,眼下李重九三个皇子,究竟谁最有可能。按照道理来说,李重九三个皇子都有可能,但也是都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皇长子李鹰,对于注重血脉,自持汉家正统的河东士族而言,他们是极力反对有胡人血脉的李鹰继承皇位的。出身关陇的姬川常常讽刺这些河东士族,在北齐时能够奉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为主,但现在却自持清高来了。不过河东士族放心的是,李重九似也不喜欢这皇长子,其他两个皇子都封了亲王,就这个皇子还只是郡王。所以理论上说,这个皇子理论可能最小。

    至于英王,李芷婉之子,李重九对她在后宫中的宠爱,几乎与杨娥皇相当,现在又诞下皇子。别的嫔妃可以说是母凭子贵,但是唯有李芷婉可说是子凭母贵。自古以来,不乏有君王爱屋及乌,因更喜欢宠妃,然后考虑用宠妃之子取代太子,甚至废掉皇后改立宠妃为皇后的。但是众官吏也知道,李重九与皇后夫妻感情一贯很好,所以这个担忧根本不存在。

    最后的楚王,也是苏贵人之子。不,是苏妃之子。因为在苏贵人诞下皇子后,李重九已将她加为妃。地位仅次于室得芸与李芷婉的贵妃。

    现在对于官吏而言,楚王倒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来是他血脉纯正,二来母亲身份高贵,其出身武功苏氏也是一流的士族,其祖父苏威,更是前朝的宰相。其三就是萧娘娘的态度,有传言说,因为皇后没有嫡子。所以萧娘娘有意让苏贵人将儿子,交给杨娥皇来养。苏贵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如果此举成功,有着杨家和萧家支持,那么楚王的成为太子的可能,理论是最大的。但是这一切只是猜测,因为李重九秘密立储,令人猜不到李重九究竟的打算。

    后宫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