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辅公佑明白若是赵军追兵脱离,那么前方的埋伏也是必然近了。

    知道马上要迎来大战,辅公佑召集诸将商议,除了几名带兵在外的将领,上募营和丹阳军的大将都是聚拢过来,他们中一半都是杜伏威死后,辅公佑新换上的亲信,以保持对这两支江淮军最有战斗力部队的掌控。

    辅公佑负着手道“后面的追兵已是暂时被我们甩掉了,诸位不急着高兴,赵军这一次攻打徐州,大约是六万人马,昨日攻城徐州城下最少三万,扣除在下邳,沛县的部分人马。我猜赵军有快两万人马,在前路上候着我们。”

    听辅公佑这么说,众将左右旁顾。这时候一名年轻将领站了出来道。

    “义父,我军虽是人困马乏。但从徐州城里撤下的人马,也是不少。若是硬碰硬的,也不怕他们。义父,你说吧,我们该怎么打?”

    辅公佑如杜伏威一般,也收了十几个义子,这个义子叫高项最能打战,平日也是最豪勇,最难得是这份在任何危境内都是保持乐观的精神,所以深得辅公佑的喜欢。

    辅公佑笑了笑道“还能怎么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在前设下天罗地网,我辅公佑就不信邪,他有十面埋伏,我只有烂命一条,拼了命杀出去就是赢了。”

    作为身经百战的流贼,辅公佑什么样的阵仗没有见过,明知道赵军在前,布下了重重埋伏。但他大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气。

    “杀破赵军后,不要纠缠,直接往南走好,入了深山大泽就是我们的地盘。”

    在辅公佑的中军前方七里。是一片宽阔的湖泽,青色的天幕笼罩在湖泽上,不时有水鸟震翅而飞。

    湖泽一旁。一条道路贯穿,从徐州退下来的江淮军士卒正在道上赶路。

    道路好似长蛇一般蜿蜒通往一处丘陵上。丘陵上遍布密林,林木葱郁。植被茂密,湖风吹过就掀起一阵阵绿色的波涛,道路两侧都是刚刚拔苗的水稻田,旁边立着桔梗和轱辘,这里的水田是采湖泽低洼之处,用以围湖造田。这里有农田,附近该是有百姓才是,眼下却空无一人,连农舍也不见,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时,眼下江淮战乱,百姓想必早就迁往山中。

    江淮军前军将领抵达湖泽前,感觉地势十分不利,这道路为何十分奇怪的通往了林间,而从林间一旁的田洼地走不是更是顺畅。这名前军将领当下叫住向导问道“这条路怎么回事,我为何看得有点古怪。”

    向导听了当下用眼瞅了一会回答道“将军这段路原本是修在田边的,但通往山上也是有一条小径,至于田边的路为何会被抹去,我倒是不记得。我想会不会围湖造田时候给填上了。”

    前军将领道“胡说,我看是有人故意抹去大道,将路故意修到山上,引我军去钻入密林之中。”

    这名前军将领当下警惕心大起喝令士卒停下歇息,派出人马刺探前方军情。这一得到休息的命令,奔了一夜又累又饿的江淮军士卒,当下都是瘫软倒在道路两旁,将腿随意一伸,甚至不少人就坐在满是泥泞的稻田里。

    从昨夜奔到现在,江淮军士卒都是疲惫不已。

    就在将领刚刚派出人马前去侦查不久,后面又一队江淮军的士卒,马上乱哄哄的赶到。他们的部队,显然是着急赶路,见前军都和一滩烂泥般休息在田埂边上路上,当下就堵在那里。

    那一队江淮将领见此一幕,当下十分不快,下了马到了稻田里用脚上的皮靴子踹起几个倒在地上休息的士卒喝问道“谁叫你们歇在田边,停止的前进,不知道赵军还追在我们后面吗?”

    士卒连忙道是前军将领的意思,说是前方地形不利,很可能山林里有埋伏,要派人搜索山林后才能前行。这名将领看了地形,立即找到前军将领道“搜索密林,不是一时两刻就可以的,赵军都在我军后头,前方哪里有埋伏,若是每处地界都停下来,侦查一番,不用多久就给身后的赵军追兵赶上了。”

    前军将领见对方话说丝毫不客气,也是动怒,此人是江淮军杜伏威的旧系将领,而自己是辅公佑刚刚提拔上来的,两边一直是不和。

    这前军将领当下但道“说得轻巧,辅公说了赵军八成会在前路上设伏,小心谨慎一点,又不会有错。”

    “老子打了一辈子战了,什么埋伏没有见过,什么小心谨慎,我看是胆小鼠辈!”那人不屑地骂了一句。

    这前军将领左右士卒皆是动怒,往腰间拔刀。这人虽是大怒,但却不鲁莽,知道辅公佑下过严令,叫自己这一系的人暂时不可挑衅这些江淮军老将。

    当下这前军将领忍住气,让部下不要轻举妄动冷笑道“好,我知道阁下乃是老将,既然如此,你何不自告奋勇为前军?”

    那将领赌气道“别拿话来激我,老子当将尉时候,你还不知在哪里穿开裆裤了。”

    说到这里这将领命令部下道“士卒进入密林恐有不测,我们绕过这山岗,从一旁低洼的稻田地行走,不过难走了一点,小心一点,有何惧来!”

    前军将领听了点点头道“此人倒也并非鲁莽。”

    当下这将领就率领五百士卒探路,这五百士卒当下尽数披了全身甲,或者半身甲,手举着盾牌对着山丘密林一边行过。

    士卒满满探路而行,目光紧紧盯着山旁的密林之中,对于脚下踩踏着湖边烂泥的丝毫不以为意。五百士卒经过稻田,稻苗尽数被踏平,但是从山岗上却倒是全无异状。

    待五百士卒尽数通过无事后,江淮军将士这才放下心来,后方士卒当下跟着前军也是从密林上绕路,从一旁低洼地前进。

    就在江淮军士卒通过这里时,后方快骑前来禀告道“将军,后面木桥突然折断,十几名士卒掉入水中,后续人马被堵在河边过不来。”

    “什么?”这名将领怒道,“为何方才走得时候好好的,后军一上桥,桥就断了?”

    这名士卒低下头回禀道“将军,这桥上没有通过车,连战马也没有,就莫名断了,其中情况我也不知啊!”

    这名将领闻言从中闻到一股阴谋的气息,他突然道“其中必然有诈!”

    话音刚刚落下,方才通过的山岗上,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梆子响。

    这时候江淮军士卒已是有上千名通过这里,现在更有一千左右的士卒在泥泞的稻田地里,一深一浅地走着,行缠和草鞋都打湿。

    梆子响后,山岗上的林间一阵乱箭射来。身在稻田地里行军的江淮军士卒措不及防,被射到了一片。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兵才及时的一个打滚,整个人跳入没过半个小腿的泥水中。

    第一波箭矢后,江淮军士卒他们纷纷将旁牌,遮挡在胸前抵御山上射来的箭矢。

    这箭矢只是急促了射了一波就停了,密集的军鼓声紧接着传来。疏疏密密的林中出现无数人影。一杠宋字的战旗高高竖起。江淮军对于这战旗并不陌生,这大将正是之前在琅琊郡与他们交战的赵军大将宋金刚。

    赵军大将宋金刚此刻披着一身山文铠立林上,左右赵军的士卒越过山脊,向山下冲杀而去。

    宋金刚对身旁的爱将高涛道“某只有五千人马,作第一阵埋伏江淮军,我老宋没那么大的本事,打神仙战,五千能够全歼两万人马。不过杀江淮军一阵,挫其锐气,还是办得到的。”

    高涛道“这一战要打出我们御卫军的威风来,不能让武卫军,翊卫军看扁了。”

    宋金刚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话说完,御卫军的人马已是冲下山去,与江淮军人马交战起来。

    这时候辅公佑正在中军中,随着士卒策马前行,一名士卒策马前来禀告道“前军遭到赵军埋伏,应该是御卫军大将宋金刚的人马!”

    辅公佑闻言后冷笑道“好啊,李重九果真在前路堵截我了。”

    众将纷纷道“辅公,是不是冲上去和赵军打一战,杀出重围?”

    辅公佑闻言沉思了一番道“不!下令人马绕行,不要与赵军纠缠!一切以先杀出徐州为先!”


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



    出乎众将的意料,辅公佑没有选择硬拼,是用壮士断腕的方式,舍弃了前军两支人马。

    辅公佑对部下道“无需恋战,我只要上募营和丹阳军就在,就可以了,赵军攻击的都是我们的弃子,只是有宋金刚队封堵,我们必须要绕路了前进。”

    听到舍弃前军,这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将士面上都有几分不忍。

    但这时候听闻后方赵军追兵又是追了上来,离江淮军后卫军不足三五里时,眼见自身难保,众将听了心都是提起来,不再为这支失陷的前军担忧了。

    当下辅公佑率领江淮军从前方湖泽绕过,虽是行程距离拉长,但这一日之间却是再也没有碰到赵军。不过江淮军前军应已是尽数为赵军歼灭了。

    到了夜间,幕烟四合,江淮军选择一个河流旁的坡地上扎营。坡地上帐幕罗列。

    江淮军的斥候尽数散了出去,在附近严加查探,提防赵军人马夜间前来袭营。

    辅公佑简单清点了了一下人马,最精锐的上募营还有三千多人马,于杜伏威在时五千人相较,并没有损失多少,但丹阳兵则由进徐州前的一万人马,锐减到现在不到三千人,至于其余人马则有五六千之数,不过这些在辅公佑看来都是鸡肋,用来充数的炮灰。

    到了夜间,火把拂动,马蹄声响起,上百名骑兵赶到了营垒,骑兵战袍上多是染血,不过却是精神健旺。

    为首将领正是辅公佑义子高项。他跳下战马直接进入中军大帐。

    辅公佑与众将正在议事,高项一甩披风跪下叩头道“义父。我刚刚攻陷了符离县,生擒了投降赵军的县令。”

    符离县乃是徐州以南的县城。城墙高厚,高项竟然以一队骑兵攻下了此县,足见其军十分骁勇。

    辅公佑似对高项攻下县城并不出乎意料,只是问道“怎么样从县令口中问出了什么吗?”

    高项道“此人对赵军防线部署虽不了解,但也从他口中打探了几个消息,唐军派来增援徐州张镇周已被击退,眼下只能退回自保。我军周围已没有援兵。另外赵军在昨日从县内调走了三千民役,不知是作何之用?”

    辅公佑默然不语。

    这时候一名将领上前劝道“辅公,我们往哪个方向突围都行。唯独不能回江东!”

    “为什么?”辅公佑转过头来。

    那将领道“李重九料定我们返回江东,故而在路途上,设下重重伏兵要歼灭我军,我们若是继续往江东走,只有自寻死路。”

    辅公佑闻言道“我怎么会不知道,但是我军起家于江东,闻之江东失陷,士卒梦里都要返回家乡,我若对士卒说不走江东。不要片刻,全军即会哗变。所以明知道李重九在前埋伏,我仍旧不得不不去。”

    听辅公佑这么说,众将皆是垂下头。

    “辅公。我们认为跟随你一定会突出重围的。”众将纷纷言道。

    辅公佑笑了笑道“我也有这个把握带你们返回江东,李重九不是刘邦,我也不是项羽!”

    辅公佑话音刚落。突然帐外传来士卒奔走的声音,无数士卒在这时候大呼“不好了。不好了,大水淹过来了。”

    辅公佑一愣。他之前将营帐驻扎在小河边上,这小河最深不过入裤腿深浅,怎么可以会变成大水。

    “义父,必然是赵军在上游堰水作坝,待我军扎营后,在掘堤放水!”高项一语道出真相。

    辅公佑眉头拧成了川字,大怒道“混账!”

    这时候辅公佑携剑走出帐外,但见营帐之外士卒争相奔走,外面水声涛涛,一股泛黄的河流冲击入江淮军的军营之内。

    而靠着河岸旁竖在一排大营,三十几个帐篷,尽数被冲毁。上千名的士卒就这么被洪流直接带走,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而洪水又冲入大营之内。

    “快,立即拔营,赵军必安排人马,在此河边埋伏,等洪水一尽必然杀来。”

    辅公佑也算经验丰富,立即道出赵军的意图。于是帐内的江淮军尽数退至一旁高地上重新集结人马。

    就在江淮军刚刚重新集结之际,从大河的另一头山梁后,喊杀声大作。

    瞬间山梁上,一排火把出现,聚拢在一起冲下山梁来,火把越聚越多,无数人马越过了山梁,举着火把加入了士卒的洪流之中。

    赵军伏兵尽出!

    辅公佑见此道“左右跟随我杀出去!”

    话音落下,江淮军士卒都是一并发喊,迎着山梁上涌来的赵军冲了上去。其义子高项骑着马率领上百精锐突前,而辅公佑左右则是江淮军中最精锐的上募营。

    在山坡上赵军将领张青特;蒋善合,李义满等人看着江淮军杀来都是一愣。

    张青特道“没料到,江淮军明知中伏,还敢正面出击!”

    这三人之中的主将蒋善合道“那是,江淮军锐气还在,之前陛下给我们将令,不可与江淮军硬拼,消磨其人马足可了。我看我们的人马,还是不要正面堵住路口,不如放江淮军正面过去,再截杀其末尾好了。”

    李义满道“正该如此,我们三人部下不过是郡兵,训练装备都不如江淮军这支百战精锐,打起战来捡捡便宜,打打秋风还可以,若是真的正面打起来就难了。全歼辅公佑的事,还是交给第三道埋伏的人办吧!”

    张青特道“不过就算放过辅公佑精锐,但这一战斩杀缴获也必是不少,日后平定了江淮军,陛下也必会论及我们的功劳。”

    “那是自然。”

    说到这里,三人一并都是大笑。当下他们下令放开正面,让辅公佑的江淮军主力突围出去,而士卒则是转其攻打江淮军的两翼。

    战场上辅公佑亲率着中军人马并没有费了多少功夫,杀透了赵军的包围,其身后的士卒也是跟随着辅公佑杀出,但这时候赵军开始合拢,扎上口袋了。

    赵军左右两侧的郡兵,重新杀上。赵军郡兵装备较差,论战斗力自然不可与赵军府兵同日而语。不过三人之中,李义满最善治军,蒋善合最富智谋,张青特倒是没有什么长处。

    由这三人组成的第二道埋伏,虽是兵马不多,但是仍给与江淮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两军士卒举着火把,在夜幕之下,交战在一起,刀枪撞击声响作一片。

    这时候一旁火光突起,原来是李义满的子弟兵在靠近江淮军的大营附近放起火来。火势雄雄,顿时席卷了一大片的原野来,逼得江淮军士卒在火势袭来时,到处乱奔,散乱了阵形。

    至于蒋善合和张青特也是打得很聪明,遇到大股集结,全副武装的江淮军士卒就尽数放走,碰上小股流窜或者是落单了江淮军士卒,他们就毫不客气,冲上去围歼。

    两军交战了一夜,直至天明时,火势熄灭才结束了战斗。

    虽然辅公佑已是率着中军突出了重围,但是蒋善合他们却是收获颇丰。

    到了清晨时,待王马汉,宋金刚率领的追兵赶到时,看见是满地的旌旗,铠甲和兵器,以及数百匹缴获的战马,数千江淮军士卒抱着头,就这么蹲坐着,一旁披着革甲,拿着长枪的赵军郡兵看守着这些江淮军士卒。

    看到这一幕,王马汉不由眼红,不甘心地道“老子拼死拼活打了这么久,便宜都给你们占了。”

    宋金刚道“王将军有什么不甘心的,这都是郡兵弟兄们拼了命打下的战功,要不服气,我们比比谁拿到辅公佑的人头?”

    王马汉将眼一横道“就你还和我老王比?”(未完待续。。)

1027 018179412249

第七百三十三章 辅公佑的末路



    彭城郡,蕲县。

    从前线退下的江淮军残兵狼狈地退到这里。

    幸亏蕲县大泽纵横,遍地丘陵,古代赫赫有名大泽乡就在于此,还有睢水,沱河阻隔。江淮军逃入山林,跋山涉水下,终于摆脱了赵军追兵。所幸这时候已是近了通济渠了。

    辅公佑神色憔悴,回顾左右部下也都是狼狈之态,士卒身上衣甲不整。

    一旁将领道“辅公,弟兄们很多都没有逃出来,还有不少被打散了,不过幸亏中军多在,上募营和丹阳军的弟兄还有三千多人,其余弟兄还有千余。”

    听说只剩下五千人马,江淮军起兵以来,还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大败。

    辅公佑道“无妨,前面就是通济渠了,过了通济渠就是我们江淮军的地盘了,下游有我们东阳水师的接应,在庐江还有唐军总管张善安的人马接应。只要过了这里,一切皆安。”

    高项道“义父,赵军太狡猾了,都与我们正面冲突,专在侧翼截杀我后军和落单的士卒,实在太过卑鄙了。”

    辅公佑道“自古以来为求胜者都是不择手段。”

    这时前军命人来报“大帅,前方不久就是通济渠了!”

    辅公佑听了精神一震,当下率人马加速前行。

    蕲县是淮西的战略要冲,交通往来之地,当年陈胜吴广在此起义,一下子声势就扩散到全国。而自杨广修了通济渠后,此城位于连接江都,洛阳的通济渠旁。更是一下子繁华起来了。

    沿着运河附近,不少因河而存的繁华乡镇比比即是。不过因隋末战乱杜伏威起事。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又在这里劫掠北上,对蕲县。淮西都破坏甚大。这几年江淮军一统江淮,将局势稍稍稳定了一下,这通济渠旁的蕲县等运河城市,一下子又重新恢复了不少元气。

    辅公佑来到这里,军中军粮早已经是被赵军袭击下都丢了精光。杜伏威当下下令士卒进入附近各城镇劫掠,填报肚子,然后再渡过通济渠。

    但不久士卒回报说是蕲县旁城镇空无一人,而蕲县县城城门紧闭,也不知情况。

    辅公佑大为诧异。这蕲县这么繁华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没有一个人呢?莫非知道江淮军与赵军大战都提前躲起来了,但是这么大的城市,就算是百姓躲起来,但也是可以抓到一两个人的。

    辅公佑听了不敢再耽搁,命麾下士卒加速行军,赶到了通济渠边上。

    看见宽阔的运河,辅公佑当下松了了一口气,不过辅公佑随即发现这运河之上。居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