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赵王若大业有成,你将母仪天下,怎可还是如此模样。”

    杨娥皇吃吃笑着言道“母后,母仪天下那又如何?还不是为人家的女儿,为丈夫的妻子,为子女的母亲。”

    萧皇后听了暗暗点头,但心想不可让女儿再如此下去,当下脸上毫无笑容。

    杨娥皇本想撒娇的,但见萧皇后却露出肃容,当下吐了吐舌头,言道“那母后,有何示下?我洗耳恭听就是了。”

    萧后认真地言道“为娘不是要说你,是为了你好,你刚刚新婚不知道,赵王宠你,乃是新婚之故,但过了一阵腻味了,你岂可指望恩宠一辈子。”

    杨娥皇言道“母后,你放心,小九不是这样的人。”

    萧后言道“世间最冷不过帝王心,为娘经历宫中三十年,见了多少风华绝代的佳人,最后落个身困冷宫,骸骨无人收的下场。”

    杨娥皇笑着言道“母后,你这么说,是说我乃是以色侍君的女子了。”

    萧后也被杨娥皇逗乐,言道“为娘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的女儿岂是以色侍君那般低微女子,不过李重九现在宠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宠你,做女人多为自己想一点,终是没错。”

    杨娥皇言道“母后你的意思?”

    萧后言道“在后宫若想恩宠一辈子,莫过于两者,一是娘家显赫,夫家不敢轻忽,二是……”

    萧后说到这里,看向杨娥皇微微隆起的小腹,言道“二就是母凭子贵。”

2014…4…20 2342007862613

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



    母凭子贵。

    萧皇后道出这四字后,杨娥皇蹙眉,言道“这肚里的孩儿是男还是女都不知,母后这话说得太早了吧。”

    萧皇后言道“丝毫不早,我听闻赵王在你之前,已有一名妾室,还是胡姬,对吗?”

    杨娥皇言道“是的,但我与室得妹妹一贯和睦,十分和善。我将他视若姐妹”

    萧皇后言道“娥皇,今时不同往日,后宫中妃嫔间勾心斗角少的,表面上姐妹相称,暗里下刀子少吗?何况我听说那室得女子乃是鲜卑之后,鲜卑之俗,不同于我江南士族,乃是妇持门户,此乃鲜卑遗风。当年独孤皇后在时,岂是一般闺阁女子可比,何况他还为赵王诞下一子,所谓母凭子贵,不外乎如是。”

    说到独孤皇后,杨娥皇对这位祖母,虽未见其面,但多听有传闻,在与祖父杨坚,虽相扶相持,患难与共,为一代贤后,但亦留下好妒之名,独孤皇后在时,隋文帝六宫虚设。

    有一次杨坚临幸一名宫女,这名宫女乃是罪臣尉迟迥的孙女贬入宫中,独孤皇后盛怒下将其杀了,杨坚知道后,竟一人离宫出走,为侍从追上后,仰天长叹言自己贵为天子,竟不得自由。

    萧皇后言道“鲜卑之俗;贱妾媵而不讳妒忌,这室得部之女,在你之先,而你现为王后,她心底岂会甘心。”

    杨娥皇默然了一阵,决然言道“母后,有些我可以让,但有些我是不会让的。不过室得妹妹不是那种人。何况小九的性子我知道,他最不喜有人在他面前,私下用手腕。”

    萧皇后心知自己女儿脾气执拗,有的认准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更易的。

    萧皇后闻言言道“不错,男人都不喜欢心机太重的女子。你的王后。大可不必用手段,也是失了身份,但防人之心却是不可无的。”

    说到这里萧皇后顿了顿,言道“好吧,为娘不会再劝你了。只是眼下为娘既到京中。需好好为你,以及你肚子里的孩子打算。”

    杨娥皇看向萧皇后,言道“母后。小九以往和我说汉因外戚,宦官而亡。故而我一直劝说兄长,让他虽在仕途,但不要结党。”

    萧皇后见女儿一眼看破,当下言道“何谓结党,那室得女子还有番部支持,这难道不算结党吗?何况哀家也不是结党,我杨家君临天下几十年,多少恩德撒下。若能要那些老臣子效劳一二,比赵王麾下十万大军还有用,有人若助他得天下,他岂会不愿,别忘了我的娘家乃是兰陵萧氏,就算梁王萧铣见了哀家。也要毕恭毕敬称一声姑母。”

    杨娥皇心知母亲一心为自己打算,她虽不认为室得芸能对自己构成多大威胁,不过能借助杨萧两家的力量,为李重九夺取天下助一臂之力,也是杨娥皇所愿意看到的。

    这母凭子贵的前一句。可是妻凭夫贵啊。

    杨娥皇言道“母后,还是等孩儿出生了再说吧。小九答允过,若是男儿,则立为世子,若是女子,那么一切也休提不是吗?”

    萧皇后听了言道“好吧,就依你。”

    身在邯郸城下大军行营的李重九,尚不知自己后宫已是暗流翻涌。

    邯郸城乃是永年城的南大门,距永年城不过十里。

    当初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讨伐杨坚。当时尉迟迥以邺城而起,各州归附,兵连几十万,最后经韦孝宽,高颎二人血战方破。

    之后杨坚觉得邺城,相对于关中太远,难以控制,为弱河北,于是下令拆毁古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杨坚还下令所有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地百姓迁至安阳城,而那些曾经参与修建古邺城的匠人,则被抓去修建长安城。

    至此邯郸城,邺城都成为小县小乡,隋末天下大乱,两城这才稍稍露出复兴之象。

    两万赵军抵近邯郸城,营垒连绵,入夜扎营,刁斗森严。邯郸守将乃是窦建德的妻兄曹旦,此人已明确拒绝李重九的招降之意。

    李重九与众将正在灯下看着邯郸城图,思破城之策。

    正待这时,一名侍从入内言道“启禀赵王,幽京温宰辅的急报。”

    听说幽京急报,众将皆是停下议论,急报深夜而来,必是发生了大事。

    李重九亲自拆信,一目十行将信看完,对左右大将言道“突厥处罗可汗,令莫贺咄设率五万铁骑,出五原北,兵临雁门。五原郡太守张长逊亦率一万北附汉军,随犯上谷。”

    “现在大将高楚,太原府苏素,上谷郡郡守赵万三,联名急报求援,边境坞堡被破数处,眼下突厥铁骑直奔雁门。苏素言太原震动,士民一日三惊。”

    众将闻言皆是震怒,薛万彻言道“突厥人未免太狂妄了吧,竟打我赵军主力,难道在乌侯秦水河畔,突利没见识我的厉害吗?”

    张玄素言道“眼下赵攻夏倾国之兵临于城下,突厥不出兵牵制,才是反常。”

    薛万述言道“可是突厥也太厚此薄彼了吧,莫贺咄设乃是处罗亲弟,一贯牙直五原以北诸部,乃是突厥漠南兵马最强的设,眼下他调动五万人马,以及熟悉我中原形势的张长逊一并攻打雁门,显然是不欲我攻下洺州。”

    众将议论纷纷。

    薛万述上前言道“雁门虽有天险可以自守,但若是雁门一破,突厥大军可以入太原城下。若是太原有所不测,那么就算攻下洺州,也恐怕是得失各半。”

    正在众将商议之时,外头禀告本该在幽京的大臣高徐道,竟到了邯郸军营。

    薛万彻大奇,见高徐道一脸风尘仆仆地样子,问道“你不是该在幽京,为何亲至这里,突厥兵临雁门之事,我们已是知晓。”

    高徐道一副火急火燎之色,喘了口气言道“出大事了,温宰辅正是要托我亲自向王上言禀,突厥使者已至幽京,手持处罗可汗之信,要我军退回河间郡以北,返夏侵地,复修旧好。否则亲自率三十万突厥铁骑,南下踏破幽京!”

    闻此众将倒吸一口凉气,突厥终于出手了,偏偏在这赵夏之战,就要收官之时。突厥可汗处罗放言,要赵军立即退兵,否则就是三十万突厥铁骑南下的局面。

    突厥势大,铁骑纵横,暂非赵国可以抗衡,何况就算出兵攻打,突厥万一不敌,亦可以随时退到漠北去,令中原王朝无法深入。这样的敌人如何可以轻易战胜。

    闻言在场将领不由动摇,不少人出言请李重九暂避其锋。

    有人言攻夏两个多月,已师老疲惫,正可乘此大胜之机,班师回京,既全了颜面,也可解雁门之围。

    见众将之意,薛万彻出首愤然言道“刘黑闼穷蹙,垂将面缚,今突厥北来,不过虚言恐吓,若是半途而废,刘黑闼将尽复其地,到时要想再取就难了。”

    就在赵国雁门,上谷受到突厥大举入侵之时,突厥大军亦进犯河西之。

    此事传到长安,令身在长春宫的李渊,立即返回京都。

    原来就在几日前,处罗可汗还派其弟步利设率三万铁骑,进犯西河,唐军守将杨仁恭以为对方不过小股人马,贸然出击作战,结果大败,边民被掳走数千。

    而李世民的主力唐军,这时才刚刚抵达新安,突厥铁骑已临于西河,虽不是蒲津,但一样惊动了长安。长安百姓已是许久,没有听闻过胡骑踏破边地,进犯长安的消息。

    就算李唐眼前强盛,但面对突厥人,百姓们亦并不十分有信心。当下长安城内,本已是居高不下的米价,再攀高峰,众百姓纷纷入市抢米囤积,亦有大户从长安迁至跟安定一些的蜀中定居。

    突厥大军令长安一夕数惊。

    同样一名突厥使者亦是大摇大摆入无极宫,向李渊与百官,奉上处罗可汗的亲笔信。

    信中所言,郑国乃是奉正朔之国,同时也是突厥邦交,李唐兴兵讨伐,乃是无端兴兵,是不义之举。突厥不忍见此无道之举,发生在友邻之国上。

    信中所言若是李唐不从前线退兵,突厥处罗可汗将亲率突厥铁骑,与唐主共会猎于渭水河畔。

    李渊见信之后,勃然大怒,但对着突厥使者,却没有发作。

    李渊退朝后,回到宫内,将突厥国书怒掷于地骂道“突厥狗,欺我大唐无人否?”

    重臣裴寂入了宫中,见李渊大怒,连忙劝道“陛下息怒,万一气坏了身子,岂非令突厥高兴。”

    李渊手指地上处罗亲笔信,喝道“当年朕割地赠金,以结好突厥人,没想到才过一年,突厥竟又来这一套。都说突厥人乃是狼性,怎么喂也喂不饱,果真没有。裴卿立即拟诏,叫世民班师,朕要以全国之力,与处罗拼了。”

    裴寂心知李渊在说气话,不会真的如此,否则当殿之上就不会忍突厥使者了。

    不过裴寂仍是言道“陛下息怒,大军已至新安,岂可调回,眼下只有另谋他策。”

2014…4…21 2318387868409

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



    邯郸城下。

    箭矢如雨,两万赵军三面围城,猛攻邯郸城。

    城中夏军守卒虽拼命抵抗,但激战一日已是十分疲乏,不久城墙东面,三百名赵军锐卒,占据了一道城墙,打开了缺口。

    城上的士卒们一手持盾,一手持刀,与围困上来的夏军奋勇厮杀。

    随着战局的进行,后续的赵军陆续登城,城上士卒已稳住了战线,并开始反击夏军。

    看到这一幕,赵军众将皆是一片喜色,在下首坐镇的李重九,亦是点了点头,再过不久,邯郸已可破城。

    正在李重九看着邯郸城战况时,一名将领急奔至李重九帅旗前,言道“幽京急报!”

    “念!”李重九听说是幽京疾报,心知必然突厥又有异动了。

    “弱水州都护府禀告幽京,言突厥突利部的骑兵出兵乌侯秦水在一带!”

    此言一出,在场众将脸上的喜色,都是消退。先是突厥六万人马,现在又是突利部。

    “知道了。”

    薛万述言道“可汗,现在连突利部都出动。处罗的用意,是一点点添兵施压,还是真的要伐赵?”

    李重九闻言问道“英贺弗,额托的兵马,现在何处?”

    张玄素言道“启禀王上,攻陷武安后,英贺弗,额托部正在附近休整,没有出兵作战。”

    李重九听了点点头,没有说话,一旁薛万述言道“王上是否有意在这时候。将英贺弗,额托的五万骑兵调回草原。以对抗突厥的攻势。”

    薛万彻言道“也对,下面就是攻打洺州之战。番军骑兵于攻城战无益,不如调回塞外。”

    “万万不可。”众人视之,原来是张玄素出言反对。

    李重九问道“张侍郎,为何不可?”

    张玄素言道“我军伐夏出动人马十二万,眼下分兵把守河北数郡之地,又要驻守黎阳重地,兵力已是不足,何况宇文化及,王薄虎视眈眈。洺州城内刘黑闼尚有主力三万人马,我军若在这时候,将五万番军骑兵调回草原,那么手中就全无游动之兵,可以调动了。万一战局一点有变,很可能将全局崩快。”

    张玄素出言之后,李重九点了点头,自己率两万大军抵达邯郸后。

    徐世绩,尉迟恭所率的赵军主力。亦从北面抵达洺州,对永年城形成南北合击之势。可刘黑闼亦从永年城之中,派出轻骑奇袭,伏击徐世绩的前军。结果双方前军交锋了一战。徐世绩军后援即时赶到,令刘黑闼伏击之策功败垂成。

    两军此战虽说不分胜负,但刘黑闼积极的防御态势。却令赵军大将们不敢掉以轻心。

    从战术而言,刘黑闼还是很成功的。刘黑闼的夏军不是一味死守永年城。等到李重九数路主力抵达城下,形成合围后。进行守城负隅顽抗战。

    所谓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刘黑闼用进攻来寻觅战机,转变现在的劣势,最不济也可以拖延李重九合围洺州的时间。

    刘黑闼先后击败尉迟恭,英贺弗,令夏军在形势绝境之中,却用陆续的胜利,激烈夏军士卒的士气。从今日攻打邯郸城可以看出,夏军士卒的士气尚未崩溃,刘黑闼用他积极防御的策略,为夏军士卒带来了一线希望。

    这一次若是徐世绩用兵老道,恐怕也要遭遇尉迟恭,英贺弗之旧辙了。若是赵军大将一个个若都在刘黑闼手下吃败战,对赵军军心士气,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果真是河北名将啊!李重九不由感叹。

    眼下他局势,这边是刘黑闼的顽强阻击,另一边突厥以强势要自己从河北退兵,而在河南李唐灭王世充的攻郑之战,已是大张旗鼓的布开。

    可以料想,若是李重九眼下退兵,河北的大好局势将会葬送,到时无论是宇文化及,还是王薄,或者刘黑闼,他们三人之一,亦或者是徐圆朗,孟海公之流,都会乘此崛起,而绝非是退兵的李重九。

    若是再让李唐攻下洛阳,那么对于李重九而言,只有一句话,就是大事去矣。

    眼下该何去何从,李重九正在细细思考之际,这时城头之上,却爆发一阵欢呼之声。

    李重九与众将都抬起头,但见赵字大旗,已飘扬在东城城楼之上。

    数名赵军士卒拿着厚背砍刀,正在猛砍吊桥上的铁链,锵锵的金铁之声并作。

    砍断了!

    不知谁说了一句,吊桥上的铁链本砍断,吊桥亦是轰然从城门处垂下,重重地砸在护城壕上,掀起了一阵黄褐色的尘土。

    而城门等候已久的赵军骑兵,万马嘶鸣,不等尘土散去,众骑兵一并从吊桥之上驰骋而过。

    几十名骑兵簇拥在城门洞前,骑兵在城门前勒马打着圈,之后一并拔刀,劈砍着紧闭中的城门。

    城门发出咚咚密集的响声!

    “混账,只顾着砍吊桥,还有城门呢?”

    “老子要进入,破城首功是老子的。”

    众骑兵大吼着。

    城门洞内大吼着,而一旁随着城东城楼的占据,城头上的箭矢越来越弱,而越来越多的云梯在城头上架起。

    赵军士卒鱼贯从云梯之上登城……

    半个时辰之后,李重九与众将已策马在邯郸城内的大街上。

    “夏军虽奋勇抵抗,不过我军也只用了一日就攻破了邯郸城。眼下刘黑闼只剩下永年城一处孤城了。”薛万彻激动言道。

    李重九点点头,对众将言道“我已决定,令英贺弗部三万骑兵支援雁门,上谷。”

    众将听了一愣。张玄素突然也是不语。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武安,邯郸,黎阳,大名我会各令一员大将坐镇,并各留下五千人马把守,李文相,李德逸替我安抚河北各郡,至于其余各郡,我不会分兵驻守,全部集结至永年城下,至于额托率两万骑兵,以及我军主力于洺州城下,与刘黑闼决最后之胜负!”

    李重九看向张玄素,薛万述问道“两位爱卿乃是我的谋士,以为如何?”

    薛万述言道“微臣毫无意义。”

    张玄素则言道“此虽非上策,但也非下策,看似折中,但众将都可以接受。故而臣没有意义。”

    李重九笑着言道“张爱卿,话中有话。”

    张玄素言道“上策常常太过冒险,下策太过保守,往往中策才是最好的决定,不是吗?王上。”

    李重九闻言哈哈大笑。(未完待续。。)

2014…4…23 000267874515

第五百零八章 大军围城



    永年城建城已久,最早叫曲梁城,乃是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封地。后称为广年县,名字一直沿用到开皇年间,因讳隋时杨广的广字,遂改为永年县

    自李重九作出攻略永年城的决定之后,令昙宗替突地稽守黎阳城,替出英勇善战的靺鞨族士卒,奚族大将乞阿术守武安城,王马汉守邯郸,令郭孝恪守粮草重地大名。

    如从刘黑闼处归降的河北降将,李重九让他们各备本部人马,替换出驻守在当地的赵军。如李文相为河北道总管巡清河,武阳二郡,李德逸为海东道总管巡平原,渤海两郡,诸葛德威为河间总管巡河间郡,王小胡为信都总管巡信都郡。

    各地的赵军从四面八方向永年城云集而来。

    在攻陷了永年城外围的邯郸,武安,洺水之后,李重九大军从四面向永年合围,将其永年城附近坞堡,戍堡一一拔除。分进合击的战略到了最后一步,李重九与徐世绩,额托,尉迟恭,薛万均,乌古乃各路人马在城下会师。

    包围永年城的赵军达到六万之众,将城池包围得水泄不通。

    现在席卷河北的落幕一战,最后的目标,永年城即在眼前。赵军铁蹄踏破此城之后,阻扰李重九一统河北的最强劲敌即已扫平。

    六万赵军将士,从将领至士卒,望着前方一片洼泽之中的永年城,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