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爱卿,你怎么不说话。”见谢安闭口不言,皇太后褚蒜子开口问道。
“哦,回太后。皇上,却有此事。”谢安猛然反应过来,并如实回道。
见谢安爽快的承认了这件事情,司马聃与褚蒜子对视了一眼,并立即问道:“谢爱卿。谢氏一族突然大规模兜售房产,这里面有什么缘故吗?难道他们是打算离开京城。”说完看向谢安,等待着谢安的回答。
如今,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谢安知道是躲不过去了,他原本打算先劝说江南的众士族支持迁都,待情况完全在掌握之中,并且,华安要求迁都的奏折正式送达建康城之后,再向司马聃汇报情况的,现在,自然是行不通了。
“谢爱卿,有什么难言之隐吗?”见谢安再次陷入沉思,褚蒜子轻声问道。
谢安猛然回过神来,并抱拳道:“回太后、皇上,族人抛售房产,的确是为了离开京城,并返回老家陈郡。”
“哦,谢氏一族在江南住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想到要迁回老家呢?是朕对你们谢氏一族照顾不周吗?”司马聃稚气的问道。
谢安连忙摆手道:“不不不,皇上对我们谢氏一族照顾有加,微臣与族人虽万死也不能报答皇上之万一。”
“既然如此,你们谢氏一族,却是为何要离开京城啊!”司马聃连忙问道。
谢安微微叹了口气,正色道:“回皇上、太后,洛阳城的皇宫就要修缮完毕了,北王也已经放出风声,要让朝廷迁都洛阳城,以实现中兴大晋的梦想。”
“什么,迁都洛阳城?”司马聃和褚蒜子闻言,顿时,皆是大吃一惊,并互相对视了一眼。
“谢爱卿,是否迁都洛阳城,是朕说了算,还是别人说了算?”司马聃稚气的问道。
谢安闻言一愣,只得回道:“皇上乃一国之君,当然是皇上说了算。”
“既然是朕说了算,为何北王放出迁都的风声,你们谢氏一族却要抛售房产,准备离开京城,这是何种缘故?还有,其余士族为何没有抛售房产的举动,难道他们就没有听到北王的风声,还是北王只把迁都洛阳城的风声告诉了你们谢氏一族。”司马聃咄咄逼人的质问道。
谢安闻言,不禁浑身一颤,司马聃的话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那便是怀疑他与华安有暗中的勾结,只是没有明着说出来罢了,而司马聃年纪轻轻的,显然不应该有这么深的见识,也就是说,有人在司马聃面前恶意中伤他们谢氏一族,从而打击谢氏一族,以便顺利的上位。
想到这里,谢安不禁非常的愤怒,在这关键的时刻,居然有人从中作梗,而这样一来,他的原有计划就全部被大乱了。
“微臣对皇上可是忠心耿耿啊!微臣绝对没有异心。”谢安哭丧着脸,抱拳解释道。
显然。此时除了大表忠心,谢安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谢爱卿不必如此,皇上并没有怀疑爱卿的忠心,只是,如今只有你们谢氏一族在大规模的兜售房产,为此。自然惹人怀疑罢了。”见谢安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褚蒜子连忙安慰道。
“谢太后信任。”谢安连忙谢了一句,并抱拳道:“皇上、太后,我大晋自建国以来,便是以洛阳为都城,后来诸王作乱,胡人祸乱中原,朝廷不得已才迁都建康城的,如今。中原已经被北王收复多年,朝廷理应迁都洛阳城,洛阳城可是我大晋朝廷的祖业啊!”说完看向司马聃和褚蒜子。
“这么说来,谢爱卿是支持迁都洛阳城了。”褚蒜子轻声说道。
谢安抱拳道:“正是如此,洛阳城乃帝王之都,而建康城则偏居一隅,不太适合做都城啊!为了大晋朝廷的未来,朝廷理应尽快迁都洛阳城。”
司马聃闻言。蹙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谢爱卿。有人告诉朕,说北王有叛逆之心,若朕与朝廷迁都洛阳城,必遭北王毒手,不知谢爱卿对此怎么看。”
谢安闻言大惊,连忙说道:“诽谤。这是诽谤,皇上,千万不可相信这种小人的话,北王一心忠于朝廷,并四处征战。为大晋朝廷收复了北方的大片土地,北王是大晋的忠臣,绝对不会谋害皇上的。”
显然,为了顾及大局,谢安不得不违心的对华安夸赞了一番,并举出例子,极力证明华安对大晋朝廷的功劳和忠心。
“是啊!皇上,北王忠心耿耿,是绝对不会谋害皇上的,皇上日后一定要远离那些说人是非的小人,以免惹祸上身。”褚蒜子也连忙说了一句。
其实,褚蒜子对华安是否忠心,已经拿捏不准了,不过为了皇帝的安全,他还是希望皇帝远离那些说华安坏话的人,以免让皇帝对华安产生极大的仇视心里,而这样势必会激化矛盾,万一华安真的有异心,很有可能真的会杀掉皇帝,而这个皇帝是褚蒜子唯一的儿子,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事了。
“按谢爱卿与母后的说法,凡是说北王坏话的都是小人,嗯,朕知道了,天黑了,朕也累了,要去歇息了。”司马聃说着离开正殿,并向寝宫的方向行去。
司马聃走后,褚蒜子看向谢安,正色道:“谢爱卿,你说实话吧!迁都洛阳城,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
谢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回太后,任何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的,这就要看太后从哪个角度看了。”
褚蒜子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并轻声问道:“谢爱卿就先说说迁都有利的一面吧!”说完看向谢安,等待着谢安的回答。
谢安闻言,抱拳道:“太后,微臣刚才其实已经说了,建康城位置偏居一隅,实在不是都城的理想之地,而洛阳城却是地处中原,非常适合作为国都,这也是为何当初大晋建国之时,选择在洛阳城建都的原因。”
“谢爱卿说的是啊!当中原被胡人占据的时候,我大晋不得不迁都江南,建康城便是最好的都城,而如今,大晋的失地,几乎全被收复了,如此,也到了该迁都的时候了。”褚蒜子正色说道。
显然,听了谢安的解释,褚蒜子觉得,是应该迁都洛阳城了,毕竟,那里才是真正的都城。
见褚蒜子已经答应迁都,谢安显得非常的高兴,并抱拳恭维道:“太后圣明。”
褚蒜子笑了笑,正色道:“谢爱卿,那你再说说迁都洛阳城不利的一面吧!”
谢安闻言,略微思索了片刻,正色道:“不瞒太后,迁都洛阳城之后,朝廷的权柄,很有可能会被北王所左右,毕竟,北王已经在洛阳城经营数年了,洛阳城周边的几十万大军,都是北王的心腹兵马。”
很显然,谢安并不想隐瞒这一情况,而且,这一点褚蒜子应该也是明白的,当然,即便是在建康城,权柄也不在皇帝的手中,而是在众士族的手中,只不过,以谢安为首的士族,比较恭顺皇帝而已,而华安会如何对待皇帝,却是无法预料的事情。
褚蒜子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并说道:“谢爱卿支持朝廷迁都洛阳城,难道就不担心自己手中握有的权柄会失去吗?”
显然,此时的谢安,在江南握有很大的权利,甚至,一定级别以下的官员,都可以随意任免,而一旦朝廷迁都洛阳城,谢安的权柄就会失去,从而被华安所取代。
谢安笑了笑,正色道:“太后,微臣岂是迷恋权利之人,只要是为了大晋朝廷的千秋万代,微臣就算是卸甲归田,也是极为心甘的。”
可以看出,谢安说的都是真心话,他一直以来就不是一个醉心于权利的人,之所以选择出仕,只不过是因为朝廷处在危难之中,实在需要人才而已,也就是说,他选择出仕完全是为了效忠朝廷,而不是想要夺取权利。
见谢安如此说,褚蒜子感到非常的满意,顿了顿,正色道:“难得谢爱卿能如此想,对了,哀家听说,洛阳城的皇宫已经快要修缮完毕了,不知还需要多久。”
谢安抱拳道:“回太后,据微臣所知,洛阳城皇宫的修缮已经进入了尾声,最多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全部完成了,届时,北王一定会亲自上书,恳求朝廷迁都洛阳城的。”
“嗯,如此甚好,哀家还从来没有去过洛阳城呢?不知道洛阳城究竟是什么模样,若是真的可以迁都洛阳城,哀家倒是可以换一个环境了。”褚蒜子轻声说道。
显然,整日闷在建康城的后宫之中,褚蒜子对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后宫,感到了异常的反感,所以,对能够换一个环境,还是颇为有兴趣的。
“太后,据微臣所知,洛阳城的皇宫是完全按照当年建都之时的模样修缮的,规模比建康城的皇宫大多了,而且,宫内的景致也非常优美。”谢安正色说道。
褚蒜子闻言,顿时充满了向往,顿了顿,正色道:“谢爱卿,天色已经不早了,爱卿还是回去吧!”
“是,太后,微臣告退。”谢安抱拳一礼,缓缓离开大殿。(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章 乌衣营怎么办
谢安离开皇宫大殿之后,便在第一时间返回了自己的府邸,一路上,谢安一直在想,既然皇帝和太后对迁都一事并不反对,那么,接下来他所要做的,便是尽力安抚江南的士族了,只要众士族全都对迁都没有意见,那么,迁都之事就可以进行的非常顺利了。
很快,谢安便抵达了自己的府邸,而一进府邸,却惊讶的发现,众心腹属下并没有离开,而是焦急的在府邸等着自己。
“谢公回来了,谢公回来了。”见谢安迈进府邸,众心腹属下连忙迎了上来。
此时已经是亥时了,天色可谓是非常晚了,见众心腹仍旧没有离开,谢安忙说道:“天都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
显然,在被皇帝召见入宫之前,谢安就以天色已晚和皇宫情况不明为由,让他们搁置行动,言外之意,就是让他们先回去,待第二日一早,再进行商议,岂料这些属下居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在等着自己。
“谢公,皇上突然召见,我们心里担心,所以决定在这里等谢公回来,如此,也好在第一时间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一名属下轻声说道。
“是啊!谢公,我们心里都非常担心,对了,不知皇上着急召见谢公,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啊!”又一(无)(错)小说 m。quledu。com名心腹属下说道。
见麾下心腹皆是一副担忧的表情,谢安轻轻笑了笑,轻声说道:“皇上召见本官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些小人在皇上面前诋毁本官罢了,如今已经解释清楚了,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显然,谢安觉得族人大量抛售房产一事。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情,根本没有必要说出来。
见谢安一副轻松的表情,众心腹皆大大的松了口气。
“谢公,我们原先商量好的事情,是否明日开始执行。”一名心腹部下问道。
谢安点头道:“一切按原计划执行,你们明日一早。便要立即分头行动,务必要将北王的政策全部告诉江南的众士族,让他们支持迁都洛阳城。”
“是,谢公。”众心腹部下正色应道。
“好了,天色已经很晚了,你们都回去歇息吧!”谢安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众心腹部将闻令,立即退下,并一起离开谢安的府邸。并各自回家。
第二日一早,谢安与麾下的众心腹部下,便同时展开了行动,他们分别负责劝说不同的家族,并根据不同家族的特点,劝说他们支持迁都洛阳城,至少,也要让他们不激烈反对。以使迁都计划能够顺利的执行。
不过,谢安的预估太乐观了。通过几日的劝说,江南的众士族并非全部支持迁都,明确表示支持迁都的仅有一半,另外,还有一些士族摆明了强烈抵制迁都,甚至不惜发出威胁。若是真的发生了迁都的事情,江南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样的动乱。
而这一切让谢安颇为忧虑,毕竟,谢安的政治理想,便是大晋能够繁荣的发展下去。并不再发生自相残杀的动乱,而如今,江南的动乱已经在酝酿了,若是稍微处置不当,便极有可能发生不可预估的后果。
在谢安的府邸,谢安再一次与麾下的心腹聚在了一起,他们要好好的商议,以确定到底该如何应对眼下的险恶局势。
此时,若是不支持迁都,则华安极有可能会南下,从而造成大的动乱,而若是支持迁都,则那些极力反对迁都的士族,也极有可能在江南制造混乱,甚至,有可能会拦截迁都的人马,从而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这两种动乱,都是谢安极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为此,他必须想尽办法,极力避免发生这两种动乱,而与麾下众心腹商议,便是寻找这种对策。
谢安看向麾下的众心腹,语重心长的说道:“本官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多的士族,不顾及大局的反对迁都,如此,江南极有可能会发生动乱啊!”说完蹙起了眉头。
“谢公,眼下迁都洛阳城大局已定,不论有多少人反对,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迁都事宜,绝对不能因为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而停下准备的脚步。”一名心腹属下,正色说道。
“是啊!谢公,只要我们能将江南的军队全部牢牢的控制住,那么,这些反对迁都的士族想要作乱的话,也就要掂量掂量了。”又一名心腹,正色说道。
显然,这名心腹的意思是只要控制了军权,便可以控制住江南的局势,从而让想要从中作梗的士族们不敢轻举妄动。
也就是说,迁都必须获得扬州军团众将士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迁都的顺利进行。
谢安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江南以水军为主,水军都督韩勇和麾下的大部分部将都支持迁都,不过,军中还是有不少不支持迁都的将领,这些人的军权必须立即卸下,以免他们成为某些士族的作乱工具。”
众心腹闻言,立即同意的点了点头,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稳住大军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不过,军中的事情,有韩勇和谢石、王扁头等人负责,问题不会太大,谢安与麾下的众心腹,对此还是比较放心的。
随后,谢安派遣心腹前往水军大营,告诉韩勇和谢石,要不惜一切代价,全面控制整个水军兵马,绝对不能让十万水军陷入混乱,并告诫他们,对于那些反对迁都的将领,一定要先关押起来,以免他们作乱。
当然,除了最重要的水军大营,其余几支兵马,谢安也派遣心腹前去控制了,其中,负责宿卫京师的乌衣营,是这些兵马中最重要的一处。
对于乌衣营将士,谢安是感到非常焦虑的。虽然,他们没有经历过多少实战,战斗力应该不是很强大,但这些乌衣营装备精良,而且负责宿卫京城和皇宫,地位举足轻重。而一旦朝廷决定迁都洛阳城,这些负责宿卫皇宫的乌衣营,是否能够获得先前的地位和待遇,真的很难说,毕竟,迁都洛阳城之后,华安很有可能会让自己麾下的心腹兵马,负责宿卫皇宫,而这些乌衣营将士。自然也就失去了宿卫皇宫的机会,很有可能会成为普通的部队,这自然是这些乌衣营将士所不能容忍的,毕竟,他们作为皇宫和京城的近卫军,地位和待遇是所有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失去了成为近卫军的资格,他们的地位和待遇势必要降低很多。搁在谁身上都不会感到好受。
而且,这些乌衣营将士。大多都是由江南的士族和士族的仆人组成的,其中,乌衣营的军官,自然是士族子弟了,而那些低等的大头兵,则是这些士族管理下的仆人。他们沾了主子的光,可以进入乌衣营当差,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地位,其中,一些佼佼者更是可以成为乌衣营的低级军官。好不威风。
所以说,在整个江南,乌衣营是最忠于士族的军队,让他们戍守京城和皇宫,皇族和士族皆非常放心,毕竟,他们作为士族和士族的仆人,所要维护的便是士族的利益,而士族全力支持皇族,为此,自然也是皇族的心腹部队。
不过,这些乌衣营将士,也很在乎自己的利益,若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他们也是不太情愿的,比如,剥夺他们的近卫军资格,他们就非常的不乐意,甚至,很有可能会在某些不同意迁都的士族的鼓动下,发动叛乱,而乌衣营控制着京城和皇宫,一旦作起乱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乌衣营是个大问题,若是不能稳住乌衣营,后果不堪设想啊!”谢安忧虑的说道。
“谢公,朝廷一旦迁往洛阳城,北王是绝对不会看着乌衣营控制洛阳城和皇宫的,如此,乌衣营的地位就变得极为尴尬了,这可如何是好啊!”一名心腹部下,担忧的说道。
显然,这名部下已经意识到乌衣营,即将遭遇的重大的挫折了,而乌衣营的众将领,自然也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此,他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很有可能会与某些士族联合起来,全力反对朝廷迁都洛阳城的计划,而这将严重威胁眼下的大局,甚至会造成江南地区,不可预估的动乱,尤其是乌衣营控制京畿核心地区,皇族和众大臣完全在乌衣营的控制之下,一旦乌衣营有所动作,包括谢安在内的朝廷重臣和皇族都将处在软禁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谢公,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