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哙其实一点都不笨,他见自己和诸位将军无力说服沛公。但他清楚地感受到刘邦已经开始动摇,正在犹豫中挣扎,这时候有需要再加上一点外力,足矣影响刘沛公心中的天平平衡。

这个外力来自于哪里呢?樊哙想到了自己的大姨姐,刘邦的夫人吕雉!身为刘邦的连襟,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嫂夫人兼大姨姐的“大志”。所以他在来此劝说之前,先一步让自己的老婆去给吕雉做工作。

吕雉是个极其在乎面子,权利极强的女人,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天下间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刘邦由一介泗水亭长混到今日今日的沛公之位,最开心的莫过于吕雉。

但她并不满足,他一直记得那位过路的神秘老人为自己相面,声称自己将会是天下之贵。身为一介女子,一切都只能寄托在自己丈夫身上。

这一遭刘邦奉命进攻关中,楚怀王亲口许诺关中王的约定,吕雉听到这个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从形式上看,确实是自己的夫君最有可能先入关中,成为关中王,那到时候自己便是关中王妃了,也就算得上是天下之贵了。

可是刘邦到了武关便停滞不前,让他十分失望,吕雉也明白丈夫的顾虑,所虑着不过项羽。

但这些原因终究不能阻止她成为关中王妃的念头,尤其是在大部分武将和谋士支持之后,吕雉心中的念头就更加浓重了。今日妹妹吕嬃来见自己,转达了一樊哙,周勃等一众武将的意思,希望自己参与说服刘邦。

吕雉心中一阵激动,当晚温柔似水地把刘邦伺候的舒舒服服,这才全力鼓起枕头风,终于成功地说服了刘邦。

刘邦心机深沉,自然不会因为女人的几句床头风改变重大决定。之所以决定试探性进攻武关,也是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今日众将齐来劝谏,连一向稳重的萧何都劝他入关,足可见这代表了大部分将士的心思。身为一军统帅,刘邦不得不考虑将士的心声与意见。

吕雉的床头风一吹,耳根子一软,想起许多事情。心中的雄心壮志本激发,加上本就垂涎三尺的关中王的诱惑,刘邦终于答应了。不过心中还是有稍许的犹豫,故而令樊哙先进攻武关以作试探。

众人接到消息,都高兴不已。周勃拍着樊哙的肩膀说道:“樊哙,真没看出来啊,你小子真有两下子!”

樊哙笑道:“那是当然了,这事是我的争取的,那这攻陷武关的头功,你们就不要和我抢啊?”

曹参笑道:“当然了,这个没人和你抢,功劳都是你的。”

灭秦之战最后一战,得到这么个功劳,樊哙自然格外兴奋。当即率领两万大军朝着秦国东南方的门户武关发起猛烈进攻。

等到樊哙带着军队赶到的时候,正要猛烈强攻的时候,才发现一拳打在了棉花里。

武关大门敞开,没有任何防御,险关要地完全形同虚设。准确地说,武关根本没有做任何防守和抵抗。

“这是怎么回事?”樊哙瞪大了眼睛,搞不明白。

今日跟随樊前来作战的副将是曹无伤,见到这幅情景,也疑惑道:“莫非是秦国人的阴谋,请君入瓮?关门打狗?”

樊哙也疑惑道:“这个……说不准,说不定是秦国人故意吸引我等亲率入关,再伏兵其中,一举围歼我们,所以此时当须小心谨慎。”

曹无伤建议道:“将军,不若由小将率人前试探进攻,您亲提大军在后接应如何?”

樊哙迟疑了一下,心中谋划着如何行事,正在凝神思索之际。曹无伤突然指着前方喊道:“将军,有人过来了。”

樊哙顺着曹无伤的目光看过去,正好见到几个人巴巴的跑来,不禁皱眉探寻。

很快卫兵来报,武关守将派人来见,樊哙疑惑着点头同意。

很快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躬身跑来,身边跟着几偏将,只听来人道:“我乃武关守将,特率部献上武关,投降沛公!”

献关投降?

樊哙瞪大了眼睛,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关守将却诚恳道:“秦国灭亡已成必然,我等不愿执迷不悟,负隅顽抗。为避免两军短兵相见,生灵涂炭,我等愿意主动献关投降,恭请沛公纳降入关中。”

呃?这个……樊哙很是诧异。

曹无伤凑近了说道:“将军,小心有诈,不可不防!”

来人见此情景,似乎是知道樊哙二人犹豫什么,立即递上一锦盒,内中所盛正是武关守将的印信,兵符。验看之后,确认无误。

本以为有一场恶战要打的,没想到这么容易,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武关。不过是守将主动投降,献出关隘的,没有自己力战破城的功劳……

唉!苦心筹划半天,就是为了争得这个破秦关的首功,一切都那么顺利,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没想到在最后关头,一切都烟消云散。虽说不用打仗,兵不血刃,避免了属下将士的伤亡,但樊哙心理面总有一死挥之不去的失落。

守将见樊哙不说话,忧心不已,惶急道:“将军,请尽快入关接手武关防务吧!”

呃?投降还这么积极?秦国守将的反常,放樊哙更加迟疑了。想起曹无伤的建议,深思熟虑一番,决定谨慎行事。

先派曹无伤率领三千人进关,一探究竟!

曹无伤欣然领命,率军进入。一路上自然小心谨慎,还派人紧紧看着几个投降的秦国守将,若果有丝毫异常,保准这几人最先人头落地。

待到进入武关关门,看到秦国将士皆放下兵器,紧紧等候武关内外。紧张不已,拳头紧握的曹无伤这才长松了一口气,秦将诚不欺我啊,果真是献关投降。

曹无伤立即遣人向樊哙报讯,心想此番破秦武关,自己也算是立下首功了,顿时兴奋不已。当然了,这个首功与樊哙的首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他也有自知之明,如今只等着沛公刘邦论功行赏了。

兴奋之余,曹无伤也好奇,为何地势险要的武关要轻易投降呢?要知道前些日子,见到刘邦大军到来,武关可谓风声鹤唳,一直防守严密,让沛县军望而却步。刘邦之所以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今日大军初到,尚未兵临城下,正是开始攻城,秦军却投降了。这算怎么回事?曹无伤如同丈二的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

故而找来之前投降的秦国守将询问,今日为何这般识时务,主动献关投降?

秦将恭敬诚恳地给出了所有的答案,王离兵败自杀,全军覆没,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的消息早已传遍秦国。所有的秦国将领都赶到沉重的压力,国家所有能够作战的兵力几乎全部消亡殆尽,如何抵御东方六国诸侯几十万大军的进攻呢?

所以从那时候起,所有的秦国官员、百姓、将士便心存疑虑,其中尤以东方三关守卫的将领士卒为甚,要知道,六国大军到来,他们首当其冲。王离、章邯二位秦方的核心将领都战败了,自己这些人又能如何?

即便是凭借险要关隘,也只能抵挡一时,徒增加伤亡罢了!奈何背后是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必须拼死守卫。

但是今日接到的一个消息,令人毛骨悚然,诸侯联军上将军项羽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国降卒。

这二十万人都是他们土生土长的秦国同胞,同情,伤心,恐惧一起浮上心头。

这件事彻底击碎了他们内心最后一丝防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项羽的狠辣与残暴。他们也深切意识到一个事实,那边是秦国灭亡已经无可挽回,东方三关攻克是迟早的事情。

那二十万人投降了,都被项羽斩杀了,若是自己这里全力抵抗,还有活命的机会吗?值得庆幸的是武关地处东方,并不像函谷关那样直接面对项羽大军。

守关的将军们都开始盘算着自己的未来,刚好沛公刘邦的军队来到,他们听闻沛公刘邦仁义,投降于他比强于强得多,至少能保住一条性命。

他们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知道楚怀王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反正秦国灭亡已成必然,接下来统治的多半会是这位关中王。所以谁当整个关中王才是关键。

项羽残暴不仁,刘邦仁义,明显的对比摆在面前,武关将士很快又了选择。

听闻项羽已经逼近函谷关,若是给他先入关中就麻烦了,所以武关守将及时打开大门,献关投降,及时请来一位仁义的关中王!!。

第一七八章日薄西山

曹无伤听过之后才知道,秦国人投降竟是这般理由,当真是有些好笑。这一遭能顺利拿下武关,刘沛公切切实实捡了个大便宜,一切都得益于项羽一个冲动的举动。

新安杀降于项鼻而言,产生的不利影响太多,此时正逐渐开始显现。便宜刘邦这只是第一遭,以后还有很多很多。

曹无伤感叹的同时,也深深被项羽的举动所震慑,斩杀二十万人,这个消息太过的震撼。

萧何得到消息后,扩散只限于上层将领和谋士,像他这类中层将领尚不知晓,此时骤然得知不由得吓了一跳。

曹无伤也是机灵人,他立即想到一些事情,那就是刘沛公夺取关中之后,能否坐上关中王的位置?项羽能同意吗?他会不会像杀死章邯那二十万人一样,杀死刘邦,杀死包括自己在内的部将?

想到这里,曹无伤有些害怕了,这种害怕在心里逐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入关中的某一个夜晚,恐惧越发的显现出来,让他做出了某些事情,让本来平平无奇的他得以青史留一名!

樊哙得到消息匆匆赶来“喜忧参半”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得知秦军投降的原因时,不禁大笑。项羽的残暴终于有了应得的报应,首先便是让他失去了秦国边防军的心,这些人的想法也代表了秦国百姓的民心。

沛公素有仁义之名,连秦国边关将士都极力欢迎,主动的献关投降,关中百姓呢?足可见民心所向。看来这一遭想尽办法,力劝沛公攻陷武关实在是太英明了。

大营里,沛公刘邦接到樊哙的禀报,不禁大为惊讶,半天何不拢嘴巴,惊讶道:“武关攻陷了?”

曹参欣喜不已回答道:“”是的沛公,哦不准确的是武关守将主动献关投降的樊哙兵不血刃,拿下了武关。

“呃?”意外的惊喜让刘沛公一时间还有些接受不了,许久才道:“这么说,武关已经落入我们手中?”

夏侯婴笑道:“何止武关恭喜沛公啊!拿下了武关,也就是进入了关中,如今咸阳防守空虚,破城指日可待。怀王有言在先,先入关中进咸阳者王之您现在已经是半个关中王了。”

哪食其捋着胡子笑道:“据樊将军奏报,武关的秦国守军正是惧怕项羽的残暴,感念沛公您的仁义才会主动投降的。这正代表了秦国民心之所向,有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沛公称王关中指日可待!”

刘邦挤出一丝苦笑,他让樊哙进攻武关时,其实还是存了几分试探的意思。一来是看秦国内部的反应和边关防守的激烈程度,二来是看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反应。同时也正好随了将士们的心愿,提前做个准备。

可以说,现在进入关中还在他的意料之外至少的思想上,刘邦尚未做好准备。没想到樊哙只用了不到半日时间,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武关,这个事实太过意外。

形势已然如此,也顾不了那么多,这进入关中已经势在必行。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所向,那就遵照天命行事吧!沛公刘邦当即下令,三军直接入武关,长驱直入向秦国都城咸阳进发。

咸阳城里刚刚登基四十天的秦王子婴正坐在大殿上,听到属下禀报:“楚将项羽在新安将我大秦二十万士卒尽数坑杀!”

“什么?”子婴愕然从御座上长身而已满脸写满惊愕与惊恐。尽管章邯已经投降,那二十万影响秦国存亡的大军早已不存在。二十万士卒虽然投降了,但终究是秦国的子民,此时骤然被杀,如何让人不震惊恐惧?

子婴本就是是个仁慈爱心之人,本性便不忍杀戮,对于项羽的这种暴行更是无法接受。一时间,心中翻起无限惊涛骇浪。

更严峻的事实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诸侯联军已经逼近了函谷关,马上就要进攻秦国本土了。王离死了,章邯降了,秦国还有五十万大军远在岭南的百越,远水不解近渴。

昔日第一诸侯已经没剩下多点军队,已经没有足够自保的力量,函谷关虽然地势险要,但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也坚持不了几日,秦国灭亡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想到这,子婴不由得黯然伤神,身为始皇帝的长孙,刚刚肃橡赵高等一众叛党。刚刚使得乌烟瘴气的秦国恢复一线生机,正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上天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哪怕他只是想要保全秦国昔日的故土也是不能了,赢氏数百年基业终于保不住了。尽管这一切都不是他造成的,但他却事实上即将成为末代君王,子婴心中有种深深的愧疚,深感愧对祖宗,尤其是祖父和父亲。

该怎么办呢?子婴心中无限彷徨,为难不已。

恰在此时,又有人来报:“大王,武关急报!”

子婴蓦地想起,前些日子楚将刘邦曾率军到达武关,后来不知何故又退兵了。刚刚放松几日,现在又发生何事?

来人禀报道:“楚将刘邦去而复返,再临武关城下,日前遣部将樊哙叩关。谁知谁知我国武关守将不战而降,开关主动投降的刘邦……………”

“什么?”子婴大惊失色,几乎要从座位上跳起来。

刚刚还在担心函谷关,却不想武关先一步出事了。武关失守,以为和秦国东方门户已经打开,楚军已经进入关中腹地,一马平川的泾渭平原上,无险可守,无兵可调,一切都已经完了子婴无力地坐到地上,他已经无力去谴责守关的边防将士,这须怪不得他们。许久才道:“调集所有兵力,于蓝田阻击楚军!”

“诺!”

子婴冷笑一声,阻击可能是形式大于内容,结果依然可以预见。他起身走出大殿,巍峨的咸阳宫依旧气势磅礴,却再也不能像往日一般傲视天下!

偌大的咸阳城依旧广厦万间,却笼罩在一片昏暗与愁云之中。

此时日薄西山,正是垂幕时,子婴抬头看向远处。东方已经笼罩子啊黑暗之中……

今日的秦国何其相似,大势已去,和这即将没入山后的夕阳有何区别?一时间,心中万念俱灰!!。

第一七九章真假玉玺

正如子婴预料的那样,蓝、田的阻击刘邦的两场战斗都已失败告终。秦国国都只剩下少许的军队,章邯、王离等大将不在了,秦国基本有了可以领军作战的将军,何谈抵御敌人?

章邯二十万大军投降,继而被项羽尽数坑杀,直接击碎的秦队的士气。哪里能够抵挡刘邦一路高歌猛进,士气如虹的刘邦大军?所以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

刘邦的大军已经向着咸、阳而来,该如何应对呢?死守都城,与城皆亡,以死殉国?还是离开咸阳,隐匿民间,终老一生或是再图东山再起?或者是主动向刘邦投降?

子婴心乱如麻,死守的结果只能是个死,自己死了不要紧,还要连累秦国的子民。战争是无情的,一旦战火纷飞,死伤是不可避免的,真的要让祖辈们付出心血的都城毁于一旦?真的要让饱经风霜的子民受苦受难吗?

躲藏民间?势必要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一辈子暗无天日,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图谋东山再起,复国?子婴不由的摇摇头,曾经强大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自己和秦国都已经一无所有,拿什么复国?不是痴人说梦吗?

那么投降刘邦?子婴心中泛起与武关守将相似的想法。其父亲扶苏本就以仁爱著称,所以吸收了儒家部分仁义思想的墨者邓陵派才会与子亲近,全力辅佐。

子婴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加上邓陵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仁爱之念比父亲扶苏过犹而不及。所以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秦国子民,这成为他权衡利弊的重点。

项羽杀降卒,足可见此人冷血残暴,他绝对不肯将秦国子民交给他。反倒是这个刘邦,素来有仁义之名,交给要强得多。

其实最合适不过的并非刘邦,而是尹旭,子婴并不认识他,对他的好感却异常强烈。唯一一个敢于得罪项羽,长跪不起帮秦国降卒求情,他相信这个人也有一个仁慈之心,如果由他来统治自然最好不过。他相信秦国的百姓和自己一样,对会对他感恩戴德。

可惜他现在不过是楚国一个侯爵,受到项羽压制的一个将军,也许将来会有可能,但是现在并没有机会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刘邦了。

坐在大殿的御座上,拿起案上的虎符,握在手中心情十分复杂。想当年,自己的祖父就是用他调动秦国的百万大军,冲出函谷关,一扫东方六国。而此刻握在自己手中,却没有分毫希望!

旋即有抓起那方宝玉,抚摸在手中,几乎要掉下眼泪来。想当年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石,先给几番献给楚王却不被相信,还因此受到刑罚。直到后来,新的楚王继位才接受了卞和献宝,打磨之后发现了一块美玉,便是鼎鼎有名的和氏璧。

后来赵王辗转得到和氏璧,秦王垂涎三尺,称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出使秦国,不想秦王根本无意交换还试图讹诈。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全了和氏璧,才有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后来秦国打败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是外公李斯在上面刻上了天命所受,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作为秦国的国玺。祖父始皇帝曾有言,要将此物作为秦朝的传国玉玺,传至千世万世。

然而此刻,传到自己手上便终结了,再想要传下去已经没有机会了。子婴眼神迷离,长叹一声,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一日,刚刚做了四十六日秦王的子婴穿起白色的衣服,捧上秦国的传国玉玺和虎符,出城面见刘邦。

兵不血刃拿下武关,轻而易举打败秦军,过蓝、田直逼咸常已经先一步身在关中,秦国国都已经在望,只要攻陷,便达成了怀王约定的内容。关中王的宝座已经金光闪闪,向自己招手,诱惑不已。秦宫之中有无数财富与美女,让人望眼欲馋。

一切的一切只有最后一道屏障,那边是咸、阳的城墙,只要攻克越国,一切便是囊中之物。刘邦预想的很久,自己会以何种方式进入秦国国都?在那里秦国人会不会拼死一战?负隅顽抗?自己又要付出怎么的待久才能破城进入呢?

刘邦做出了许多中猜测,终究都没有猜对。他没想到秦王子婴竟然白衣而出,献上玉玺、虎符向自己头像了!

刘邦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